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特岗教师考5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2: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年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命题预测试卷(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 C )相一致。 A.动机原理 B.强化原理

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 D.成熟概念

2.区分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 A )。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3.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主动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是( D )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6.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 A )。 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A )。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

8.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 C )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归因论

9.下列情境代表内在动机的是( D )。

A.为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0.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A )。 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D.青少年偷偷抽烟

1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D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12.下述不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性相近,习相远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因材施教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4.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D ) 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5.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B )。 A.后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16.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C ) 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17.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这属于( C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8.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B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C )。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0.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 A )。 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C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学记》 22.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 A )。 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3.一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C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4.用于考察被试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相对水平,并且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25.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B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27.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方式,这样的学习属于以下哪一类?(C

)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28.在学生中流传的俏皮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效应是( A )。

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晕轮效应

29.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B )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100% B.150% C.120% D.200%

30.培养勤奋感的最佳时期是( C )。 A.2~3岁 B.4~5岁 C.6~11岁 D.12~18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ACD

)。 A.效果律 B.运动律 C.准备律 D.练习律

2.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模式为( ACD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课堂中心 D.书本中心

3.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有( ABD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4.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会努力学习,这里的好名次属于(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一级强化物 D.二级强化物

5.下列属于《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ABD )。 A.教学相长 B.及时而教 C.道法自然 D.道而弗牵

6.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素养?( ACD ) A.学科知识素养 B.经济学知识 C.教育科学理论 D.教育管理知识

7.把学生看成身心发展的人,包含(ABD

)。 A.学生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B.身心发展具有潜能 C.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D.学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

8.“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 BCD )的作用。 A.先天素质 B.教育环境

AD )。 C.家庭环境 D.社会环境

9.解决问题的步骤包括( ABCD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10.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B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斯宾塞 D.涂尔于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F ) 2.在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铃声(食物)是作为强化物而出现的。( F ) 3.画线帮助记忆是复述策略的一种。( T ) 4.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T

)。 5.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F

)。

6.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德鲁克)提出的。( F ) 7.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F ) 8.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F ) 9.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是(2.5秒到20秒)2秒到5秒。( F

) 10.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F ) 11.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F ) 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T )

13.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F ) 14.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F ) 15.中国古代的庄子(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F

) 16.教育历史上的“儿童中心论”是学生观的一种典型代表。( T )

1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T ) 18.布鲁纳( 布鲁姆

)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F ) 19.客体内容丰富、新颖又富于变化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T )

20.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解释。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T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情绪、兴趣和态度对时间知觉有直接的影响。对正经历的事件或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心情愉快,则感到时间过得快;内容枯燥乏味,单调贫乏,心情忧愁焦虑,则感到时间过得慢。对将要发生的事件或活动,如果是盼望的或喜爱的,总感到时间过得慢;如果是拒绝的、厌恶的,则总感到时间过得快。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同一种心理机能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都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题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2.下列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

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时间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因此对主题班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 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

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 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 3.这是一位教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你们贴到黑板上。(贴的位置要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桑代克的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故本题选C。

2.A[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最根本的区别是行为是否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 3.A[解析]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它也是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由此可知,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 4.D[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A项是非条件反射;B项是条件反射;C项是本能;D项是学习行为。 5.D[解析]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除了作为行为基础的性能之外,学习还会导致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建立。这种学习结果就是态度。题干表述符合态度的学习,故本题选D。

6.A[解析]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该类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故本题选A。

7.A[解析]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有意义的学习有三类,即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的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8.C[解析]观念冲突论,又称认知失调论。新颖离奇的故事往往与儿童头脑中的原有观念不一致而形成认知失调、为求得一致,儿童就要继续阅读下去,其动机可以用认知失调论(或观念冲突论)解释。

9.D[解析]在心理学中,一般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内在动机,也称内源性动机,指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由内源性动机引起的满足在活动过程本身,而不在活动之外的奖赏。另一种是外在动机,也称外源性动机,指由外在的奖惩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其满足不在活动过程本身,而在活动之外。所以本题选D

10.A[解析]内驱力一词是R.S.伍德沃思于l918年首先提出来的,以表示激起行为机制的原动力。人的内驱力可分为两大类:(1)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一内驱力,又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内驱力;(2)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二内驱力,又称社会的或高级的内驱力。“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明显属于第一内驱力。故本题选A。

11.D[解析]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12.A[解析]“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家思想。

13.A[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可见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4.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5.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16.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

1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即再造想象。

18.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19.C[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 20.A[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21.C[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22.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23.C[解析]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情感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因此,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道德意志。

24.A[解析]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25.B[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26.A[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环境和教育者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即体现了陶冶教育的方法。

27.C[解析]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层次分类。他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选项中,A项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B项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此类学习。C项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D项解决问题学习是指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题目中,学习“动物”这一概念属于概念学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8.A[解析]选项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是关于任务难度和动机水平的理论;B项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关于教师期待影响学生成绩的理论;C项罗森塔尔效应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D项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中的一种现象。本题中,“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9.B[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对本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刚刚能回忆的程度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心理学中很多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学习程度在150%左右时,保持效果较好,虽然学习程度更高时保持效果会随之有所提高,但其增加幅度不大。 30.C[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培养勤奋感的最佳时期是6~11岁。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2.ACD[解析]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课本,通过课堂讲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4.AD[解析]当某种刺激增加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即为正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由社会文化决定的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二级强化物。 5.ABD[解析]《学记》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比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

6.ACD[解析]教师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教学艺术。再次,教师要掌握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 7.ABD[解析]略

8.BCD[解析]“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可见,这句话突出了环境的作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9.ABC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步骤。 10.AB[解析]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裴斯泰洛齐。

三、判断题

1.×[解析]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解析]食物是巴甫洛夫实验中的强化物,铃声与食物多次配对,引起狗的条件反射。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6.×[解析]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

7.×[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8.×[解析]道德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9.×[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10.×[解析]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主要区别不在于其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知识表征方式的根本不同。

11.×[解析]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12.√[解析]略

13.×[解析]这两种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14.×[解析]实物直观的缺点在于往往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故题干说法错误。 15.×[解析]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 16.√[解析]略

17.√[解析]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而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并且是比较持久的变化,但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18.×[解析]掌握学习理论是布卢姆提出的。 19.√[解析]略 20.√[解析]略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情绪、兴趣和态度对时间知觉有直接的影响。对正经历的事件或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心情愉快,则感到时间过得快;内容枯燥乏味,单调贫乏,心情忧愁焦虑,则感到时间过得慢。对将要发生的事件或活动,如果是盼望的或喜爱的,总感到时间过得慢;如果是拒绝的、厌恶的,则总感到时间过得快。

2.[参考答案](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同一种心理机能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都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

五、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1)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榜”初衷的。(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

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2.[参考答案]这个主题班会的设计较好。因为它基本符合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要求: 第一,精心设计主题。主题必须服从于教育方针和班级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全和完善。该班会针对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抓住学习雷锋的教育时机,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学生需要,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 第三,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社会实际和时代的不同,找到学习雷锋的方法。 第四,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需要,主题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学于活动。班会有讲故事,有事迹介绍.有讨论,形式多样。

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题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动,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学习雷锋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自己提出和解决的,学生是班会的主人。

3.[参考答案]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自主学习能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段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是随意摘抢一个“苹果”而已,匆匆而过。其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特岗教师考试5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考5
《特岗教师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