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课:怎样把握文意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握文意

学会阅读

(1) 整体概括法

整体概括,指的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精要的表述。其表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要求对文章的大意进行归纳;第二,要求将归纳出来的意思用另外的语句进行“再表达”;第三,对“再表达”的语句有一定字数的限制。

《绳子》

对于绳子,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那年要出国,特地到百货公司,买来一只很大的箱子。尼龙的料子,织染着红、黄、黑、绿四色交错的方格图样。看起来很热闹很新潮,正像我当时的心情。出国前几个月,我细心地用各式流行的衣服、杂物等,将它塞满。

出国前夕,父亲没有征得我的同意,便径自拿来一根牢固的绳子,左两圈、右两圈地将它结结实实地捆住!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懊恼极了,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脑子里老大不甘愿地想着:谁要带这么难看、这么土气的五花大绑的皮箱出国?多没面子!然而,临别依依,我只得将一腔埋怨压抑下来!

飞机经过日本,转飞加州,当我从旧金山机场的旅转台领出那只皮箱时,我赫然发现,皮箱上那条漂亮的、一路到底的长拉链,竟然沿路开着口,满满一箱跃然欲蹦出来的东西,竟全靠那根绳子给拴住保全了!

此后,在一连串飘零的岁月里,每次我从箱子里,取出蔽体保暖的衣服的时候,父亲那低着头,沉默而坚定的捆缚箱子的神情,便时时映现脑际,父亲的影像,便像那根强韧而扎实的绳子,在我最软弱的时候,化成千万股力量,拉我、牵我、缠我、持我,及时伴我走过长路,一段又一段!

而在风里,在雨里,在雪里,在异地的土地上,这根绳子,便这样,变得绵长而无尽了。

(选自《语文天地》1999年第24期 作者:佚名)

从整体上我们可以对此文这样概括: “绳子”保全了---------------------,保证了------------------------------,让“我”感受到---------------------------。

整体概括法适用于“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适用于没有点明主旨的内容比较含蓄的记叙文或小小说,适用于运用特别手法如对话法、内心独白法写成的文章。

(2) 模式分析法

文章写作是讲究布局谋篇的,这种“讲究”落实的文章结构上,就使文章表现出一定的思路,很多思路相同的文章的出现,就表现出这一类文章的模式。比如我们常说的总分总式、叙议结合 等。

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这个意思。”促使他成功的无疑是那两位贫贱的名人。

从他们这一类人的故事中,你是否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造化有时会把它的宠儿放在下等人中间,让他们操着卑贱的职业,使他们远离金钱、权力和荣誉,可是在某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领域却让他们脱颖而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弃儿时的梦想,有的甚至因为被人歧视而消沉,为不被人赏识而苦恼。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啊!其实造物主常把高贵的灵魂赋予卑贱的肉体,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总爱把最贵重的东西藏在家中最不起眼的地方。

由于你抓住了“叙议结合”,你的眼光便迅速对文章进行“切分”,略一扫瞄,便知此文是“故事+议论”,同时知道了故事说的是-------------------------,再稍作浏览,便可知议论的主要内容是。这样,一篇短文的大概意思很快地被你理解了。

(3) 抓纲拉网法  “抓纲”,就是抓住总揽文章大意的纲,一般来讲,是文章的题目。 比如见到“向沙漠进军”这个文题,我们就能大略地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关沙漠治理的内容。 “拉网”,就是抓住文章内容的有关部位,迅速提取信息,形成对文章内容大概的了解。 怎样抓住“文章的有关部位”呢?第一,看首段有没有“总说”,这“总说”的内容一般便是文章之大意。第二,看段首,即看文中各段有没有“首括句”。如果有,这“首括句”的集合便是课文的大意。如抓住课文《向沙漠进军》各段的首句,就可以很快了解全文的大意。第三,看尾段,即看文章收束时有没有“总结”。文末的总结经常用来概括文章的大概内容。第四,看文章中呈规律性出现的点示句,它们每一句都可能标示着文章的一个层次,同时又领起文章某个部分的内容,它们的“集合”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赠给青春三句话

第一句话:趁着青春去长学问。

青年人如果立志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就要趁着年轻,多读书,读好书。既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

实践证明:对青少年而言,当你参加社会实践的渠道相对狭窄时,读书是培养学问的重要途径。你的学问做得有深度、有厚度,你将来的事业就会有坚实的地基,你对事业目标的选择范围也就越宽广。

第二句话:趁着青春去练特长。

特长,永远是我们手中的一柄利剑。在我们前进的途中,总是有一堵墙在阻碍着你的脚步,你挥起特长这把利剑,会逐渐在那堵墙上砍一个缺口。缺口多了,就会有一扇窗,窗子开阔了,就会成为一扇门。从某种意义上讲,特长与学问没有什么必然的区别,学问也是一门特长。但特长更应该是你人生中一个扎实的本领,它能在关键时刻给你一只饭碗。 不要等你没有饭碗时再找饭碗。趁着青春练特长吧,它会使你人生更加充实。

第三句话:趁着青春去吃苦。

青春是把结实的镐头。镐头就是用来开垦的,否则它就会生锈。青春是用来吃苦的,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爱拼才会赢”,“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一个人事业和生活境界的高度,多是要依凭青春时代打下的根基。青春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还在于它能经受得起任何的失败。青少年再应该少“蹦迪”,多读书,少玩耍,多做功课,少去浪漫,多去苦练一门技术特长,千万不要等你到了输不起的年龄再吃苦。

很明显,“赠给青春三句话——,-,------------”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抓纲拉网”式把握文意的方法,适用于板块式结构的文章,适用文横式结构的文章,适用于用小标题领起段落的文章,适用于段首多用“首括句”的文章。

(4) 段意叠加法

阅读较为复杂的、难度较大的、篇幅较长的、难以找到段落中心句的文章,可采用“段意叠加”法。这种方法能将阅读过程化长为短,变难为易,变慢为快。

所谓“段意叠加”,就是在阅读中先读懂“段”,把段意概括出来。一个一个的段读懂了,全篇文章也就读懂了。“段意叠加”法几乎可以用来阅读所有文体的文章。

1749年,美国哥拉斯葛大学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威尔逊的天文学教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具空中试验仪。它由6只风筝组成运载工具,把一些天文仪器吊到300英尺高空进行科学研究。

1893年,英国人劳伦斯•哈哥瑞夫为美国气象局设计了一种可以装在箱中的拆卸式风筝,利用它把气象仪器送到高空,以测取风速、温度、气压和高度等数据。当时,美国各地曾设立了17个这种“风筝气象站”,一直使用了40年,最后一个直到1933年才关闭。可以说,风筝是原始的气象卫星。

1752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夏日,在美国费城郊外的科罗拉多群山上,富兰克林父子放起了一只用金属丝和丝绸制成的风筝,进行近代科学史上著名的“风筝实验”。风筝头上的那根铁针,居然把空中的雷电沿着淋湿的风筝线,引到离地不远的一串钥匙上,发出了激动人心的火花,证明了“闪电就是电”,第一次揭开了雷电的奥秘,为近代电学奠定了基础。第二年,富兰克林就发明了保护高大建筑物的避雷针。

英国的乔治•格雷爵士在1804年用两只风筝作机翼,制造了一架五英尺长的滑翔机,进行了空中飞行实验。据伦敦科学博物馆航空史学家卡尔斯•吉布斯•史密斯博士说,赖特兄弟于1899年首先做了一只双身的风筝,用来观察它在空中的翻滚动作和如何借助空气的浮力由下降转向高升,从而发明了襟翼,并于1903年12月17日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飞机。

1901年,无线电的发明者、意大利人马可尼,试验从英格兰向纽约、芬兰拍发无线电报。不幸天线被风暴刮断,眼看试验就要停止。聪明的马可尼急中生智,把一个风筝放到空中,用来代替天线,终于使首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拍发试验获得了成功。

选文共分四段,我们一眼可以看出,这四个段落是----------------顺序进行排列的。第一段的段意是:----;第二段的段意是:------------------------------;第三段的段意是:----------------------------;第四段的段意是:------------------------------。——这四个段的段意叠加在一起,就表现出了选文的主要内容:风筝曾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器具。 (5) 区分偏正法

有一类文章表现出一种“偏正结构”。一部分内容在文章中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一部分文章主要起着“引子”的作用,这是“偏”;一部分内容在文章中起着显现作者的表达意图、突出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这是“正”。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运用“区分偏正”的读法,把阅读的视点集中到“正”之上。对重点部分进行了理解,也就基本上把握了全文的意思。

怎样“区分偏正”呢?秘诀在于抓住某些关键句,这些关键句往往点示着或暗示着全文的重点,在这些句子的后面,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内容。这样一些句子有:对文章内容起着转折作用的句子,对文章内容起强调作用的句子,用设问的方式表示将要解答问题的句子,表示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阐释的句子,表示要用“回忆”来表现主人公的句子,表示要对人家的观点进行驳斥的句子等等。

水是最大的科学未解之谜之一:它是人类研究最多、也是人类所知最少的物质。 说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多少有些保守:实际上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

自达尔文写出《进化论》以来,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生命起源于富有营养的水。“进化”是一个必须从水底开始的过程,因为早期的地球没有保护性的臭氧层,水为生命提供了免受紫外线辐射的重要保护。

水不仅是创造生命的液体,也是一种神奇的物质。

水的非凡特性包括它作为溶剂的适应性和它能够溶解大多数物质的能力。水的另一个奇异属性是它的稳定性。即使加热到摄氏2000度,也只有极少一部分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在这一温度下,大多数物质都不能保留原来的分子结构。在水温升高的时候,水还能吸收相对较多的热量。

水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它沸腾的温度取决于气压。海拔越高,水的沸点越低。因此在西藏高原,藏人可以在水沸腾的时候喝他们喜爱的酥油茶。很多刚到印度的藏人常习惯性地端起开水冲泡的茶就喝,他们经常被烫得龇牙咧嘴。

水的最重要特性体现在它的固态上。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增加,但分子密度比液态时低。当冰在水体表面形成后,它对下面的液态水能起保护作用。随着冰的融化,它释放的潜在能量能使冰下水的温度升高。除了很浅的一些湖泊和海域,所有水体在最寒冷的冬季仍能保留液态水,从而使水中的生命继续活下去。如果冰的比重没有水轻,那么在地球早期,海洋将冻成固体状态,地球上也就不可能出现生命及生命的进化。

文中的这个句子-将文章表达的重心移向“神奇”二字,于是下文的内容都表现了水的神奇。我们就迅速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组合关键词 “组合关键词”,就是从句段特别是从句子中找到点示本段主要内容的词,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此阅读方法特别适用于美文“流行色”之一——用排比段的形式写成的文章。这类文章段落短小,全文由很多排列细密的小段组成,很难用“段意叠加”之法来进行速读,而用“组合关键词”的方法,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好,现请实践“组合关键词”的读法,快速把握下文《母亲的姓名》的大意: 母亲慈祥的姓名上,飘满了晨起的烟雾。她常用双手轻轻向脑后捋一捋沾满露珠的鬓发,走到我的小床前,弯下腰一声接一声深情地唤我;她常伫立在家门口,迎着晨风,一句句千篇1律地叮咛我;她常一次又一次焦急地来到巷口,跳起脚跟,望断天涯地祈盼我。

母亲动人的姓名上,积满了子女甚至父亲的泪水。无论是怨还是悔,无论是喜还是乐,那酸甜苦辣的泪花,都别无选择地落在母亲博大宽容的姓名上。如果,泪水是苦的,它就会浸疼母亲的心;如果,泪水是甜的,它就能滋润母亲的心。

母亲勤劳的姓名上,铺满了厚厚的霜一般的目光。在灯芯捻到最小的油灯下,母亲的手仍在一片舒畅的鼾声中忙碌着;那一声声震荡夜空的钟声似乎在催促着她与时间赛跑。也许,酣睡声,是她平生最爱听的乐曲。做也做不完的家务事,就像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线,悠悠长长。她从不去丈量线的里程,只知一门心思地披着月色编织。

母亲美丽的姓名,就像那把曾梳理她少女梦、洞房情的梳子。自从我们稚嫩的背影牵引走母亲的视线开始,梳子就被束之高阁了。那寄托着外祖父母良苦用心的姓名被大家淡忘了,母亲只顾百般柔情地梳理儿女黑油油的发丝。

甚至,母亲善良的姓名上,还印着父亲充血的指痕。岁月的艰辛,道路的坎坷,父亲的心在手掌举起与落下之间,就释然了。而母亲却只能捂着痛处,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志却。

我把湿漉漉的视线从冥想中缓缓收回,捏紧笔管,打定主意,以后每封信的信封上,我都要写上母亲的姓名,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拂去母亲姓名上的尘埃;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唤回母亲埋藏于心底的青春。 (选自《语文世界》1999年5期 作者:王建国)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以组合,我们就知道,这篇选文内容就是:母亲是------、----、-------、--------、-------。母亲具有好多好多的美德。

·文言文如何正确把握文意

把握思路、归纳文意(附答案)

怎样上好阅读课

文意理解

怎样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记叙文意林

归纳概括文意

青春该怎样把握

怎样有效地上好一节英语阅读课

怎样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阅读课:怎样把握文意
《阅读课:怎样把握文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意把握题 文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