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浙江卷作文门与路与大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8: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解读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前段文字材料提出了“门”和“路”两个重要意象,并运用比喻法对这两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作了形象的诠释,相比后一段文字来说,这段文字的表意比较虚,是抽象的。后段文字材料,是对第一段文字材料的具体解说,这段文字中的重要意象是“大学之门与路”,命题者通过大学之门与路进一步使考生明确“门”和“路”的关系,即考生即将走进大学,走进大学之后是怎么想的,该怎么做?相对前段文字来说,其表意比较实,是具体的。在结构上,前段文字是为引出后段文字中的“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服务的,后一段文字则是承前段文字而来的,是对前段文字内容的具体化。

综合试题的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理解为,“门,是一个前行的栖息站,有门的路,永远不累”;也可以理解为,“门,它代表一种契机与转机,也代表一种挑战,门是可以推开、可以进入的,但是,门背后的世界永远是未知的”。至于路的意象更是清晰,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象征着人生,象征着人生之路。“门”的意象清晰,“路”的象征明白,“大学之门与路”的意象具体。“门”“路”“大学的”三个意象同时也是本次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根据试题对写作提出的“综合上述材料”立意的要求,作文审题时对这三个关键词要综合考虑,全面关注,不可偏废。

在作文时,要以“门和路”为着眼点,以“大学之门与路”为着墨点,把“门与路”与“大学之门与路”联系起来,并由此拓展到人生之路。对于考生来说,在文章中需要思考的是上大学的目标是怎样的,需要想象的是进入大学后我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其中“目标”就是具体的门,“做什么”和“怎么做”就是具体的路。考生如果能作这样的思考,进入大学之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是要继续努力和奋斗,不断“学习、探索、创造”,那么作文的立意也就符合试题的要求了。当然,如果考生还能作进一步的思考,作文时将抽象之门与路、大学之门与路、人生之门与路综合起来,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那么作文的深度就会体现出来。

一类文,50分以上:对“门”“路”“大学的”三个关键词可以有偏重,但三个关键词一个都不能少。二类文,42~49分:三个关键词不齐,或流连于对门与路的哲学探讨,或一头沉于探讨进入大学后应该继续努力学习。三类文,36~41分:在审题上可能更偏,只写门或路。四类文,36分以下:虽然在字面上也与“门与路”沾边,但作文的主要篇幅并非写门与路,主题当然也不是,这类作文套作的痕迹很严重。

我的路,我的门

浙江一考生

(温岭中学高三1班 陈越)

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着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早晨起床,对爸爸妈妈感慨一句:“这么着,我就要高考了。”他们都笑了。

三年一瞬。曾经认为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坐在讲台上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老师允许我睡一节课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无数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无数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努力,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铺平前方道路,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让我坚强地前行了。

而今,我在路上奔跑着,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那扇门。虽然我仍只是望着它遐想,但我知道,那是与未来,与更广阔天地的连接点。门后,有自由的风气,有大师的思想,有无所畏惧的新的征程。我渴望着在一片更广阔的领空翱翔,然后在我所最钟爱的一片绿荫中停歇;我渴望着在更辽阔的海洋遨游,然后在某处深潜下去,去和其它鱼儿嬉游争食,去和海底的珊瑚问好。门后,是又一块如此适合我的梦想的起飞之地。而现在,我已正在不远处眺望着它,过不多久,我就要一踮脚够到它了! 门与路,真是天生一对如此玄妙的组合。路上挥洒汗水,门后收获惊喜;路上风雨兼程,门后自有既定的目的之地,作为对执着的人最好的回报。路给了我明确的方向,门给了我拼搏的动力。而即将走完一程路、推开一扇门的我,无疑是个最满足的人了!

我的路上有温暖同行。我收到了妈妈关切的电话,我也看到从不参加什么祭拜的父亲在普陀双手合十给我许愿时弯下的宽阔脊背。那些时刻,我便握紧拳头,更奋然而前行。 我的门需要我自己推开。有一刻我终将试炼我的锋芒,在另一个圣洁的地方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我将依然微笑着面对一切,亦会如伟人一般在真理的大海边玩耍。

但我知道,我依然不能停止奔跑,因为大学之门后,自有另一条充满挑战的路,那里有我未来的阴晴雨雪,路的尽头,一定会在梦的渡口闪光。(60分)

推开门,走下去 主要亮点:审题准确,表达灵活。得分60分。

我踏着嗒嗒的马蹄声,从江南无数个春天里走来,风雨兼程,任柳絮翻飞,莲花开落,我在追求,我的大学。[一句话将以往的路与“我”的愿景作了概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引用名人名言诠释大学的内涵,为下文议论蓄势]千百年来无数学子在求学之路上奔波劳累,追寻着更深度的学术研究。那扇通向大学的门引无数学者向往。然而,有的人却被困于“大楼”中找不到出路,有的人沿着书香花径一路走成了大师。

现如今,许多人却不愿再走下去了。有人戏称,大学即是中国学生的解放路口了,上了大学便万事大吉。果真如此?真是推开了那扇门便如同僧人得道了么?[两个设问句引思考,推进议论]我不知道,我正在通往那扇门的路上,我不知道……

可我知道,钱锺书的大学之路让他走成了大师。这个诗书满腹才情万千的年轻人在其余科目成绩均不理想的情况下,因其出色的国学修养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门,迈着轻快而又稳健的步子往通幽曲径上走去,走出了《围城》,走出了一个令人景仰的文学大师。他的妻子杨绛在丈夫与女儿均不在世时,将他们三人所有的稿费捐予了清华大学,捐赠仪式上,这位高贵的女学者深深鞠躬说道:“感谢清华大学给我们这个机会。”这又是怎样一番感悟?一个大学者对大学的热爱,或许不仅是因为一个大学的优秀,而是因为在这个优秀的大学里,他让自己成为了更优秀的人,他在这扇门后面走出了一个豪情满腔的自己,走出了他想要的生活。[用名人事例阐释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关系,具体感性;再用议论深化两者关系,表达认识。叙议结合,既有高度与深度,也增强了可读性]

这一扇门,连着一条辛苦的路,它们如此亲密地连接在一起,我策马来到它面前,推开门,你说我会走下去吗?

是的!我会!因为张晓风说:“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或肝脑涂地,或骈手胝足,在无数个日夜里皓首穷经,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可以穿过美丽的花径,到杏坛前去接受教化。”这一扇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回答上述设问,内容上丰富有力,结构上文脉自然流畅]

谁说只有哈佛才有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我们有无数推开门走下去的人,所以才有梁思成、林徽因,才有金岳霖、汪曾祺。而我们这一代,势必将走出更杰出的大师。这一扇门,挡不住千万人的脚步。[文中多处或引用、或举例现代文化名人的言语与事例,足见作者视野的开阔。这也是支撑优秀作文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深深地烙下脚印,一个又一个,前方道路荆棘遍布,挡不了一颗走下去的心……

[结尾两段文字扣材料“学习、探索、创造”,在大学之路上,推开门走下去,留下深深的脚印,卒章显志,完成了对作文命意的阐述]

点评

这是一篇随感性议论文。作者正确地把握了材料的内涵,并结合了自己的感悟表达思想,审题准确,立意较高。

结构上开头段用诗化的语言直扣“大学之门”,接着引用梅贻琦的话谈对大学的认识,并用钱锺书等人的事例来诠释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关系,最后用“挡不了一颗走下去的心”表达坚定地走好人生之路的意愿回扣标题。全文深刻而辩证地论述了大学之门与人生之门的关系,议论深刻,结构严谨。

全文表达自然,散文化的议论性语言,既富有诗意,又不缺乏哲理的思考。句式长短交错,引用类比交替使用,这些既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又体现了该考生所具有的较好的语文功底。

一门一世界,一路一人生 主要亮点:清晰明了的思路,严谨自然的结构。得分60分。

不管你是否愿意,生活总会催促着你不停前行,我们整装、启程,奔走、到达;我们穿过一扇又一扇人生的大门,踏着一条条生命的大路,在周而复始的起点与终点里,我们迎着阳光,踏着清晨的露,不停地向前,向前。[总在路上行走,迎接着人生的一扇扇大门,开篇点题。考场作文开篇点题,让老师知道你要写什么很重要]

作为一名奋斗在高三的学子,我更无法停止前进。看呐,又一扇大门即将为我敞开,近了,我看到门缝里透出的微光,那是一扇神秘的大学的门,那里折射出希望,未知的一切似是一只无形的手将我吸引,我听到无数学长学姐——那些先我们一步去冒险的勇士们,在门的另一边努力奋斗呐喊。[“学长学姐”“努力奋斗呐喊”初步点出大学之路]

门的后面,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不禁去想,可更愿去一探究竟。[通过设问,转入下文对大学之门后面的内容的想象]

大学的门,它并不宽敞,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有的人被拒之门外而失声痛哭,有的人则更是绕道而行了。看着门前人头攒动,我拿着号码牌在等待它对我呼唤。

就算走得累了,我也不能让心停下来,希望就在眼前,要冲破一切,跨过大学的门,一步步走向世界。

那些门后面的人曾告诉我,若想让门成为你的起点,努力是不可缺少的。门后面有更多的门,它们有些带你走向未来,有些则让你在路途中迷失方向。

[以上三段文字承上设问,先概括大学之门内人生的形形色色,再表达自己的心愿,引出下文的具体议论]

门是本来就有的,可路却要自己好好走。之前复旦大学发生投毒案,大学生犯罪的其他例子也有许多,当人们议论纷纷,怀疑大学生的品行时,大学的门不作声了,那并不是它的责任,它不是惭愧,而是沉默了。它让那些人走进门,却无法限定他们如何行走,它有无奈有苦衷。

大学的路,无数的追梦者在奔跑。从过去到未来,那些土地上将洒满他们拼搏的汗水,印满他们徘徊或坚定的脚印,当然也可能会浸着他们后悔而不禁落下的热泪。

这将是我未来的世界。我整装、启程、奔走。我从已知的迷茫中奔向清晰的未来,拭去昨日的泪水,抛掉眼前的疑虑,用一颗赤子之心,穿过大门,踏上我未知的旅途,唱响我人生的战歌![用三段文字回答大学的路该怎样走]

从门中探索世界,在路上感受人生,每一扇门都将是我努力的起点,门与路,永远相连,人生之门我的心不会停歇。[结尾总结全文,从大学之门中感受人生,强化观点]

点评

这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考场作文。作者用比较清晰的思路,围绕着“门”“路”“人生”展开文笔。标题“一门一世界,一路一人生”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及对题意的认识。文章写到了学习的门、大学的门、大学的路,并由此延伸到对人生之门与人生之路的认识。化抽象为具体,具有独到的认识与情感。从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人生之门与人生之路的关系。

文章结构严谨自然,议论丰富、深刻,开头、中间、结尾时时点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要表达什么,这是一种写作技巧,也是一篇优秀考场作文所必需的。

门后花开,一路前行 主要亮点:内容充实,思想深刻。得分60分。

人的一生要做很多的选择,站在人潮拥挤的十字路口,将何去何从?高三的我们,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年纪,面对敞开着的大学之门,将如何走下去?[开篇设问,表达强烈,内容引人关注,同时也自然地点出了题意的关键词“路”与“大学之门”]

门与路,永远相连。[语言简捷,点出“门”与“路”的关系,这不是简单的对材料的重复摘用,而是为下文的叙述提供了议论的基础]在为高考而奋斗拼搏的途中,我们奔跑了多少路,又打开、抑或是关上了多少门?犹记每一个埋头苦学的夜晚,就好像参加马拉松比赛,身边都是同我一样在努力的选手。鞋中进了硌脚的沙石,我们不停歇;汗水迷糊了双眼,我们不退却;炽热的阳光烤得皮肤隐隐作痛,我们不放弃……但也有中途倒下的人,他们畏惧前方的刀山火海、荆棘遍布,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通向成功的大门轰然关闭,抖落下来的尘埃刺痛着双眼。[概括性叙述,内容丰富]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其实路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你的选择决定了门的闭合,没有付出和追求哪来的成功?[在上文叙述基础上的思考议论。值得注意的是,议论紧扣了前面的叙述,显得充实有力]

我很庆幸有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我们打开了高考的大门,准备朝更远的目标前行。在闲暇的时候,我们围坐在一起促膝谈心,勾画着美好明天。大学,对我们而言,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到心中充满了好奇与疑虑,又熟悉到它日夜出现在脑海里与梦中。[“既陌生又熟悉”利用矛盾体结构语言,表达对大学的憧憬]但不论它到底有多大、是什么样的形状,我深知的是,迎接并等待我的,是一条新的道路,上面有着曾经的脚印,也有着未来的憧憬。

非常喜欢女作家伍尔芙的一段话: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中被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的确如此,大学的门已经敞开,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来,我们不该待在原地被动地接受未来,而应该勇敢地拥抱未来,虽然知道这充满未知的世界有太多不定数,但也要尽情享受这没有答案的人生。[从引用中发挥,将引用的内容与作文的主旨结合起来,使之为议论服务,强化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实际议论]大学是我们学习探索的又一个人生舞台,这时我们不用再像跑马拉松一样仿佛要耗尽生命地拼搏,而是要放慢脚步,在路上寻找过去的影子,和那些曾经美丽的憧憬与愿望,让它们和现在的脚步一深一浅地融合,前往下一扇人生之门。虽然处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年纪,没有大人们身上的洗练,需要面对的也会是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但我相信,只要能不断改造过去满身缺点的自我,在缓慢前行中汲取精华、充实自己,这一路将不再坎坷孤独,考验之门后面一定会是一个光明的未来。[对大学的联想、展望与思考,紧扣了题意。对材料的内涵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顾拜旦说过,勇敢的成功是暴风雨过后的成功,要待到日近中天,阳光普照,玉米才会沉甸甸地挂在收获者的臂膀上。这一生,我们有很多路要走,也有很多门需要我们一一推开。

大学,是诸多门中的一扇,希望我们可以不再畏惧失败与困难,坦然面对这一切,勇敢前行。要坚信,此时的你已经历千锤百炼,接下去的每一条路,每一扇门,都会让你拥有万丈光芒的明天。

点评

这是一篇切合题意的满分作文。文章由第1段的两个设问句起笔行文,提出了两个问题,即人生之路走向哪里?人生之路该怎样走?全文始终紧扣这两句话展开。论证过程不是空洞的说理,而是通过具体的说理方式严谨地阐述“门与路,永远相连”和“人生有很多门需要我们一一推开”的观点,充分表达了个性化的思考,思想深刻,论证有力。

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证了门与路的关系,具体的分析令评卷老师信服。第4段文字是对大学之门内的生活、学习、探索、创造的想象与展望,叙述比较大气,虽是想象,但不虚浮。全文语势强烈,言辞流畅,体现了该考生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让每一步走得优雅 主要亮点:以叙带议,思维流畅。得分60分。

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轮回,但冥冥中总觉得生命如花开花谢,如泡沫与烟,日子与日子的更迭留下青春瘦削的背影,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又打开,走过的路似曾相识又迥然不同,大概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走。[笔触很自然,在多个比喻的连用中,形象生动地点出了题意的关键词“门”与“路”]

三年前的天各一方还在眼前,转眼又一个三年,看看镜子里只顾风雨兼程的自己,棱角愈见鲜明,眼神也更加坚定——我明白,今天我将要去敲开,梦想的大门。

在骨骼拔节留下的余音里,我们学习、探索、创造,只为圆一个大学梦,但愈行走,愈见远方,浩渺无垠。正如三年前的自己,初生牛犊,怀揣着六合天下、纵横捭阖的雄心步入校园,以为敲开了重点高中的大门,未来的路便可畅通无阻。稔知,门只是路的起点,新的路程,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前程往事全部归零,往后,勤勉是唯一的行走方式。[紧扣题意阐释话题,联系实际议论,有说服力]

三年的成长教给我最深刻的一课便是这种归零心理。在我看来,梦想的馨香能让我激情昂扬,而归零,让我平和、冷静,从而扎实。[承前推进议论,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我的思考,富有自我。这是优秀作文必备的品质]

上帝曾创造风景,亟待世人观赏,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人之所罕至也。这正是行路者半的悲哀。当我们踏上一条崭新的路,要时刻牢记着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

雷诺兹曾说:“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你更加充实;如果你天资平平,勤勉会补其不足。”可见当我们行走时,不仅要怀揣归零的心态,还须秉承勤勉的优秀品质。[很有高度的话]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如今仍有许多学生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作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理想,这无疑是肤浅的。大学的门试图引你走向世界,但所谓“走向世界”即需要一个“走”的过程——这就是大学的路。[你读出了这段话的意味吗?在辩证思维中体现了个性化的哲理思考,显得精练大气]

脚印记承着时间、空间与人类活动的结合,或深或浅的都是人生无与伦比的风景。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学之门,我希望自己心有欣喜之时,却不得意忘形,要始终以归零的心态开启这一段旅程,以从容平和的心态继续追求心中的最高理想,同时,自信地走,勤勉地做,戒骄戒躁,把握人生的尺度,以更高的境界和思想去品味人生的“参差多态”,恐怕这才是罗素先生口中的幸福本源,也唯有如此,方可走出优雅人生。[回答大学的路该怎样走,再次点明题意,升华主旨。这段话写得从容自信]

点评

这也是一篇随感性的考场作文。该考生用随谈的笔触娓娓道来,紧扣试题材料的内容构思组织文章。作者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生活历程的同时,重点谈了自己对未来的大学梦想及人生的憧憬。值得关注的是,文章虽为随谈,但并不是只停留在一般的叙述上(如果那样就显得肤浅,没有了深度),而是以叙带议,在议中推进内容的深入,这就使得文章立意显出了高度,内容显出了深度。

文章的思维流畅,整篇文章前后条理极为清楚,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但不失文采,如“当我们行走时,不仅要怀揣归零的心态,还须秉承勤勉的优秀品质”“自信地走,勤勉地做,戒骄戒躁,把握人生的尺度”“前程往事全部归零,往后,勤勉是唯一的行走方式”等语句就是如此。 一扇门,千万路 主要亮点:用例典型,前后照应。得分58分。

一扇门,可以开启一个新的世界,让千万条道路展现在你脚下:或康庄大道,鲜花相伴;或羊肠小道,荆棘遍地。

大学,是一扇向所有人敞开的门,而那门后的千万路,究竟哪一条才通向每个人各自的“罗马”?

一扇门,以勤奋为敲门砖,以奋斗为通行证。大学,作为知识的汇聚地,梦想的象牙塔,是多少学子心向往之的地方。可又有多少学子,进入大学便皆大欢喜,而后便是岁月蹉跎,青春虚度,可惜可叹。录取单并非开启大学之门的真正钥匙,勤奋与探索才能使我们真正迈入那知识的殿堂。史上最特殊的“北大学子”甘保生,是北大的一名保安。虽然没有被正式录取,但他利用空闲时间旁听了大量的课程,并使用便捷的教学资源,努力充实自己,修完了许多科目。最终,校方授予其“荣誉毕业生”的称号,他成为了无数在校生的榜样。这是小人物的奋斗史。而那些大人物同样以自己的汗水在大学中孜孜不倦地学习汲取。近代力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一边用课余劳动来抵减学费,一边沉浸于科学的研究。大学,使他接触到了更先进的理论,认识了巴罗等科学界的先人。最终,他提出了二项式定理,作为毕业论文。

诚然,不论是曾在北大努力学习的李克强总理,还是平凡的你我,面对那一扇门,勤奋是永远的信念,是永不停歇的脚步。

千万路,是那一扇门后的多种选择,有人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与执着的背影,有人只留下徘徊的无奈。大学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让我们更为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标与追求。了解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曾闻八年前山西某地的状元沦为街头流浪汉,记者采访他,他言自己不愿成为“普通人”,但也不知自己究竟想干什么。这样没有定向漫无目的的人生,实在可悲。即使他曾迈入那扇大门,他也最后迷失在那千万条路间。反观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曾从世界名校哈佛、普林斯顿退学,追求自己的梦想。看似他们厌恶大学教育,可这恰恰是一个大学的成功之处,它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让学生瞭望未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千万条路,一定有适合自己的一条,不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那样只会迷失自我。只要认定方向,风雨兼程又何妨?

一扇门,需用勤奋开启。

千万路,要用智慧选择。

一扇门后的千万路,愿你我可以开启智慧,走出自己的坚定步伐!

点评

文章开头两段文字直接入题,先点出门及门的作用,再道出“大学的门”,最后通过设问句引出下文议论。接着紧扣“大学的门”及“大学的路”进行深入议论,回答前面的设问。

用例典型准确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文中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这些论据中有自学成才的保安,有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有国家领导人,有沦落街头的流浪者,有创业大亨等,这些论据从不同角度立体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一扇门,以勤奋为敲门砖,以奋斗为通行证。选材紧扣观点的需要,分析紧扣材料的核心,体现了该考生选材用材的能力。

结尾呼应开头,照应标题,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门与路

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

浙江高考零分作文:门与路

浙江高考作文门与路《在路上……》

人生的门与路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门与路(浙江卷)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点评(我的路 我的门)

路与行.作文

高三学生习作之 门与路

浙江卷高考高考优秀作文

浙江卷作文门与路与大学
《浙江卷作文门与路与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