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煤矿文件 ***办发〔2017〕007号

签发人: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属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上级部门及安全生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订《***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

矿井地质灾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搜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

矿区位于位于******镇境内,属普安县***镇所辖。矿井位于**县**镇南部,距**镇约1km,直距0.5km。普(安)—兴(义)公路自北向南从煤矿中部穿过,煤矿距**县城约17km,距**市约90km。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6′57″—104°57′58″;北纬25°41′40″—25°42′57″。

矿区位于盘南背斜南东翼北东段,地层走向北东-南西(115°~130°),地层倾角一般为16°~22°,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矿区内地表未发现断层及次一级褶曲,

2 区内总体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简单。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矿区以中山地貌为主,井田地形总体北高南低。西部为高山台地,地势相对平缓;东部地形起伏变化极大,斜坡地形发育,最大地形坡度45—60度。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北东部,最高海拔标高+11746.1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西部,海拔标高+1415.0m,,一般相对高差331.1m。煤层露头附近为一沟谷,有利于自然排水,海拔相对较低,但地形陡峭。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只有季节性冲沟。

井田东西最长约1700m,南北最宽约1200m,井田面积2.0542m,开采深度由1650m—1350m。井田范围内有

17、

18、

19、

24、

25、26煤层可采。

根据井田地质、地形条件及煤层的赋存特点,同时考虑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主要巷道布置要求,***煤矿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条下山均为穿层布置,大部分位于可采煤层顶板或底板岩层,均为锚网喷支护。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均避开地质构造带。

矿井现布置有一个首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首采工作面采用炮采工艺,掘进也采用炮掘,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方式。

周边矿井及小煤窑等影响安全生产的其他方面情况 与***煤矿毗邻的矿井只有*********发煤矿,与我矿矿界距离相距约80m,安全生产条件相似,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开采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为

3 2二类自燃、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和管理,无地温异常现象,无冲击地压现象发生。

小(老)窑和废弃矿井涌水及积水情况

老窑:***矿区一带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老窑遍布煤层露头一带。煤矿范围内老窑分布较多,老窑主要沿煤层露头分布,由于井口已基本垮塌封闭,无法取得实测资料,据访,老窑均为季节性土法开采,斜井开拓,沿煤层倾向掘进,斜长约50m,垂深一般15~20m左右,在煤层露头一带形成垂深20m左右的采空区,采空区内一般均有积水。原丰源煤矿主要开采17煤层,预测积水量约为6500m。上述老窑于2005年之前已经关闭。

原***煤矿老井:根据现场访问与调查,***煤矿兴建于2000年,开采

24、25煤层,2007年—2008年曾进行过15万t/a生产规模的技改,2011年矿山再次技改为30万t/a生产规模。由于技改扩能为30万t/a生产规模,老井于2009年底已闭坑停产,目前在矿区北西面一带及北东面分别形成面积约0.3286km(含老窑开采破坏区)及0.01275km的采空区,预测采空区积水量分别为95850m及3825m。

矿井开采情况

***煤矿矿权范围内,矿区东北部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有较多老窑,老窑通常以斜井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20~50m,最大采掘垂深约20~30m。大部分老窑巷道有积水,或因井口垮塌、排水及通风困难等原因停采。到2005年止地瓜***煤矿内老窑全部关闭,开采消耗量约112万吨。

32

22

3根据现场调查,结合业主提供资料,技改前24煤层+1450m标高以上及矿区北东面25煤层+1450m标高以上资源已采空。

四、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内容及相关制度

1、采空区

①经常深入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坚持经常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推广应用在采空区监测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负责研究采空区变化,并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给与技术的论证并采取相关措施。

⑦根据采空区管理小组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

5 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⑧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塌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我矿针对采空区地面塌陷范围,有专门的地测人员进行观测,针对地表塌陷裂缝也安排有相关区队人员进行回填。工作面采空区已充填,对回采工作影响不大。相邻矿井之间留设有40米的防隔水煤柱,不会对我矿有大的地质灾害影响。

2、老窑、废弃井巷的排查制度

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较低位置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4、井下隐蔽地质灾害的普查制度

①回采工作面随时观察工作面的顶板及淋水情况,若发现有发生地质灾害的预兆,应及时向矿生产指挥中心汇报,并紧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②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顶板不好的地方加强支护。做好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并做

6 好现场的观测记录。掘进巷道内及时抽排水,防止巷道内积水。

③各相关科室做好井下的瓦斯排查工作,对可能发生瓦斯集聚的地点重点排查,并组号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有瓦斯超限现象,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形影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④相关科室定期对井下各个运输及辅助大巷进行清洗,降低煤尘的浓度,防止煤尘发生爆炸事故。

⑤相关部门做好井下的防灭火工作,对回采过后的采空区及时封闭,并对地面采空区裂缝进行及时回填,防止采空区漏风,导致煤自燃,采空区着火,发生井下火灾事故。

为了能够保证本矿安全生产,减少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请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学习本制度,将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排查过程中,作出详细的排查流程,并做好现场排查记录。

****县******煤矿 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马街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仁禾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材料)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11、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煤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