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青铜峡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李晓佳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7: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新世纪谱新篇

——关于青铜峡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单 位:一姓 名:李晓佳

旅 二 队 新世纪谱新篇

调查项目:青铜峡市新农村建设 调查地点:大坝镇、瞿靖镇、小坝镇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7日——8月5日 调 查 人:李晓佳

调查对象:青铜峡市规划局、建设局、宁夏“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及部分乡镇农户

引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之潮流,不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中央每年的红头一号文件,对于解决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问题,都作了重要的指示和深刻的阐述。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这个事关亿万百姓生活美满的问题上,党、国家和各级政府组织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不遗余力的推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完成。

正文:

众所周知,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党的惠农政策的集中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农村的环境亮堂起来,让人民群众的心里乐呵起来,是新农村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那么到底新农村建设目前进行的怎么样?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绩,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在何方?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暑假期间制定了课题研究提纲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计划,对青铜峡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和典型的乡镇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围绕上述几个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当地的规划局、建设局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调研。

一、青铜峡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概况

一是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建设标准化旱育稀植水稻10万亩,优质小麦22万亩,优质玉米24万亩。以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新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25个,将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提高到50%以上。

二是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特色为关键,依托米来公司、御马葡萄酒公司、登海集团、塞外香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了5万亩设施蔬菜(其中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5万亩农作物制种、10万亩葡萄(其中,酿酒葡萄8万亩,鲜食葡萄2万亩)种植等优势特色农产品。 三是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新修和改造了惠农渠和汉延渠、唐涞渠和西干渠渠系合并及西夏渠延伸工程,新增灌溉面积5.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治理小流域面积17150公顷,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四是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加强了邵刚镇、峡口镇已建成的人饮工程的管理和使用,实施了陈袁滩镇、青铜峡镇等地人饮项目,解决了农村18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点解决了农村“出口路”、“通村路”的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7条,214.6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了农村客运站,确保了所有行政村通班车。

六是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重点实施了小坝镇、峡口镇、陈袁滩镇、良繁场等镇农民新居工程,解决了其它各镇30户以上庄点新建工程,使40%以上的村庄达到了布局合理、美化亮化标准,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七是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大力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问题。改扩建农村卫生院7所,新建农村卫生室109个,完善了以市为中心、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八是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大力创建了“三无”镇、街道办,认真贯彻落实了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两项制度,由市财政解决无工作单位人员独生子女保健费;在教育上,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子女,被国家高等院校录取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在生育保险,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由市政府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扶助金,确保了8镇1办的“三无”目标。

九是实施农村“一池三改”沼气项目。建设了以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重点的农村家用沼气,使沼气入户率达到70%以上。

十是实施电视通信村村通工程。根据需求建设了光缆及接入网设备,满足了农村电话、上网和网上远程教育的需求;加快了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将有线电视光缆铺到全市各镇及农林场,使更多的农民收看上了闭路电视节目。

二、调查中发现的典型建设项目

在调查期间,笔者在青铜峡市走访的一些发现了一些典型的具有突出特色的项目,并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共有四类类:

1、电气化建设为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保证。青铜峡市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共投资993.31万元,项目涉及4座35千伏变电所、5个乡(镇)、38个行政村、惠及25680农户。截止今年3月底,共完成4座35千伏变电所改造,主变增容4台,容量32.6兆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2.1千米;新建10千伏线路0.743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14.052千米,安装10千伏真空开关13台;配变增容13台,容量1540千伏安,新安装配电变压器5台,容量340千伏安;改造0.4千伏线路22.422千米,改造0.22千伏线路6.611千米;安装配变一级低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323套,安装三级低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25680套。今年5月1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委对青铜峡市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行了全面考评验收,认为该市建设新农村电气化县的工作已全部完成,5项必备条件符合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B类电气化县的标准,达到了标准规定的要求,青铜峡市成为宁夏第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县(市)。为掌握一些具体的电气化建设情况,笔者对青铜峡市大坝镇蒋东村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绿油油的菜苗大棚进行了实地调研。蔬菜种植户张叔叔了解到笔者来的意图后,笑脸迎了上来,他手摸着一个红红的西红柿,高兴地对笔者说:“你们看这红红的西红柿,它们马上就要上市了,这多亏有供电部门的帮助啊,今年1月初,我们这里经历了多少年未遇的长时期降雪、降温天气,温棚气温急剧下降,看着这一棚棚靠电取暖的小幼苗和那即将等待上市的水果、蔬菜就要保不住了,我急了,可咱镇长比我们更着急啊,他立即和青铜峡供电局取得联系,后来,供电局立马组织人员入住咱蒋东村,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将原来的2台30伏安变压器换成了50伏安大容量变压器,我们立马用上了大功率电灯、电加热器,才保住了这些农作物了。哈哈,感谢供电职工啊……”笔者不停地记录着张叔叔的话,并用照片拍摄了正在日光温棚内辛勤忙碌的农妇们,还有在她们精心照顾下颗颗正待成长的幼苗。

2、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助推农民增收。青铜峡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2年建设100万亩优质粮基地”。日前,笔者采访到正在马来西亚开拓市场的宁夏“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志军,当他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他说:“这对我们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消息,青铜峡粮食以其优良品质享誉国内,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市场,而种植量少、供应不足是制约对外销售的瓶颈。”青铜峡是全市精华地带,在本市建设100万亩优质粮产业基地,不仅可以稳农,而且可以富农。在现代农业条件下,加大科技含量,完全可以把传统粮食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宁夏塞外香面粉有限公司加工的优质大米、面粉的附加值很高,他们加工的大米市场最高价卖到每公斤12元多,面粉最高价卖到每公斤4元多,优质稻子收购价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6元。青铜峡市叶升镇地三村粮食种植大户王兵只种粮食,笔者采访他时,他种植的20亩水稻还未到秋季收割就已经预订完了,仅此一项他就收入了1万多元。据了解,100万亩优质粮基地分布在青铜峡市区和部分郊区乡镇,市区以金银滩、高闸、郭家桥、马莲渠、扁担沟等乡镇为主,发展38万亩;郊区乡镇以陈袁滩、邵刚、叶升、瞿靖、峡口等乡镇为主,发展62万亩。目前,市区、青铜峡有60万亩,2008年新增10万亩,2009年新增15万亩,2010年新增15万亩,累计已达到100万亩。

3、农民新居提升百姓幸福指数。青铜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塞上农民新居”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2011年继续列为青铜峡市人民政府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之一,纳入青铜峡市效能目标考核内容。笔者从青铜峡市规划局了解到,青铜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学编制了《青铜峡“塞上农民新居”建设五年规划》、《青铜峡农村危房改造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还根据农民需求,结合当地民族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编印了《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抗震示范农居设计图集》免费发放给农民使用,建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抗震安全、经济美观、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效应和示范带动力的新农宅。今年,青铜峡市还设计了

55、6

8、90、110平方米四种不同户型,确定了15个轻钢结构、轻型墙体材料的抗震农居示范点,开工建设抗震农宅600多户,提高了农村住房安全标准,真正让农民住上抗震安全、节能保温、经济适用的新型农居。据了解,两年来,青铜峡市共新建村庄20个,综合整治旧村124个,硬化乡村道路57公里,开工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已竣工0.6万户,受益群众超过8万人。建设规模之大、财政投入之多、农民参与人数之广、建设成效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已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示范地区。

4、优势特色产业鼓起百姓钱袋子。笔者从青铜峡市经委了解到,自2003年以来,青铜峡市加快了培育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的步伐,选择枸杞、清真牛羊肉、奶产业、马铃薯产业作为本市突出发展的优势产业,不失时机地推动这些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引导和扶持葡萄酿酒、淡水渔业、羊绒毛加工、压砂西甜瓜、红枣、设施蔬菜、牧草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基本达到了规划目标,其中,马铃薯、淡水鱼、蔬菜、牧草、优质粮超过了规划指标。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得知,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强了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日益凸现。已经形成了地缘、人文、品种、资源和加工优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市场和最大的清真牛羊肉交易市场,培育出了“夏进”、“圣雪绒”、“宁夏红”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2010年,青铜峡市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不包括绒毛业)创造的产值达到37.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70.5%。优势特色产业有力的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构建了青铜峡市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不足

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话题,故笔者在总结调查中发现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时,重点从建设优势特色产业中解析。

(一)取得的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笔者从青铜峡市产业化办公室了解到,青铜峡市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有关机构和组织,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思路明确,布局科学,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叶盛镇确定了在东部发展枸杞,西北部发展设施蔬菜,南部香山地区发展硒砂瓜的产业布局;大坝镇着力发展清真牛羊肉、奶产业、牧草产业、优质稻麦和羊绒产业,加快了设施蔬菜园区、生态科技养殖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峡口镇大力发展马铃薯和草畜产业,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区域优势和分工逐步显现,产业优势和链条初步形成。

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调查走访中笔者发现,建立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 4 个,千亩园区1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三十个,已基本形成了以大坝镇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西干渠灌区为两翼的枸杞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形成了以叶盛镇和峡口镇两个奶牛养殖、加工相对集中的奶产业带,这两个地区奶牛存栏数和产奶量已分别占全市总数的95.3%和97.3%。三是在李俊灵滩羊生产区、引黄灌区肉羊肉牛杂交改良区、蒋顶阴湿草地肉牛区大力发展清真牛羊肉产业,使清真牛羊肉产业已成为代表青铜峡市民族品牌的优势产业。四是在市区中部干旱带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使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掘土生金的区域主导产业。

3、优势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显示,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2000—3000元,收益很高。大坝镇农民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叶盛、李俊、小坝等发展重点乡镇或村的农民收入40-80%来自枸杞。全市有4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蒋顶奶业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5%以上来自于奶牛养殖收入。峡口镇奶产业产值占到畜牧业产值的68.5%,养殖奶牛对畜牧业纯收入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8.3%。全市农民从清真牛羊肉生产加工中得到的收入人均达到474元,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14.8%。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特色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使一些加工企业,因缺乏原料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发展的积极性。如葡萄产业,基地建设主要依靠原国有农场和大公司、大企业的投入,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对种植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始终发育不够,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种植规模达到万亩的基地只有广夏、御马和科冕公司三家,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3%,农户分散种植的面积占54%。因此,葡萄批量供应能力低,在全国的大市场中形不成气候,奶、苹果等产业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笔者通过对政府相关人员和御马酒企业的调查发现,随着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市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如马铃薯产业95%以上都是家庭作坊式加工,在300多家加工企业中,加工能力达到500吨以上的企业只有46家。由于加工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单一粗放、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基本没有开发,经济效益偏低。脱水菜、优质粮、牧草等产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龙头企业少、加工能力弱。如枸杞只有“宁夏红”独领风骚,枸杞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奶业也只有“夏进”一枝独秀。其他产业突出的龙头企业也寥寥无几,加工转化能力有限。

3、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完全稳定建立起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尚未形成。基地与农户、基地与公司之间缺乏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因而未能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由于农企之间没有形成稳定、长效的利益关系,农户难以稳定地给加工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原料,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丰收的年份往往销不出去,歉收的年份又使得各厂家争相抢购原料。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致使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标的实现。

四、此次社会调查的启示

1、积极深入乡村,践行为民宗旨

作为军校大学生,要积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经常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百姓所需,人民所急;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的宗旨,经常性地深入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多与人民群众交流,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

2、坚定报国信念,不断向上进取

作为军校大学生,面对社会主义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看到社会发展的和平盛景,也要明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党和人民将国家的安危系于我们,我们就要坚决彻底的保护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的明天。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青铜峡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李晓佳
《青铜峡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李晓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