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955年实行的军衔制(中国)

发布时间:2020-03-03 16:54: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955年2月8日,包括军官军衔制有关内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颁布实施。8月11日,国防部长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达了“关于军士和士兵评定军衔的指示”,规定了士兵军衔的内容,全军评定军衔的工作正式展开。国庆节前,全军军官的军衔评定工作基本完成。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泽东主席亲自将命令状授予十位元帅。至此,正式揭开了授衔的序幕。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举行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次日,国防部进行授予校官军衔的典礼,彭德怀授予在京部分校官军衔。同年11月至1956年初,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相继举行授衔典礼,同时,各部队还举行了授予士兵军衔的典礼。

1965年6月1日起,撤消军衔制。

军衔等级设置

1952年初,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酝酿的方案是设6等20级,即:

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

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变。

1955年正式实行军衔制时,共设6等19级,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即:

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大元帅衔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军官职务编制军衔

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军官职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规定其相当的军衔。”国防部1956年下发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规定军官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

1955年首次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4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只有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5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7.5%。师长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大校军衔,占95.9%。而且,由于授衔后不少军官又得不到正常晋级,致使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1960年,国防部重新制订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取消了一职一衔的规定,改设一职多衔,大多数职务设三衔,实际上,主要是将原编制军衔的下限降低了

一、两级。

军衔的种类区分和军衔称为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的区分比较复杂,按专业勤务分为指挥、政治、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和行政等8类。指挥和政治军官中,又按军兵种分为若干类。各类军官军衔等级如下:

1、指挥军官和政治军官步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骑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炮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装甲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工程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铁道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通信兵军官:少尉至大将。

技术勤务军官:少尉至上将。

公安军军官:少尉至大将。

海军军官——海上军官:少尉至大将。

海岸军官:少尉至上将。

2、技术军官:少尉至上将。

3、军需军官:少尉至上将。

4、军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5、兽医军官:少尉至上将。

6、军法军官:少尉至上将。

7、行政军官:少尉至大校。

海军海上军官及技术、军需、军医、兽医、军法、行政军官的名称前,均冠以军种及专业勤务名称,构成这些军官的军衔称为,如海军中尉、技术少校、军法上将等。其他军兵种军官,规定只在将军军衔前冠以军兵种名称,如步兵少将、公安军中将、空军大将等。校官以下人员,无专业衔称,直接称谓其军衔。

军官军衔的批准与授予权限1955年军衔制对军官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较高。

军官军衔首次授予权限:元首由国家主席、将官由国务院总理、校官和尉官由国防部长命令授予。

军官晋衔批准权限:少尉、中尉、上尉晋级,由方面军和一级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命令授予;大尉、少校、中校、上校晋级,由国防部命令授予;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由于我军规模较大,中央军委将第一次授予少尉军官和大尉、少校军官的晋级交由各大军区级首长代国防部部长审批,奉国防部长命令公布。

授衔情况

1955年首次授衔时,我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

元帅和大将各10人。

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

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

名。

1955年授衔时,10名元帅平均年龄57.岁,朱德最大69岁,最小的林彪49岁;10名大将平均年龄51.7岁,最大的张云逸63岁,最小的许光达47岁;上将平均年龄47.7岁,

最大的陶峙岳63岁,最小的肖华39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最大的傅连璋61岁,最

小的刘西元、张池岳38岁;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岁,最小的吴忠、

徐斌34岁。

我军将官中:

女将军一人,即李贞少将,曾任军事检察院副院长。

外国人一人,即洪水少将,越南河内人,京族,曾任军委主办的《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等职,1956年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起义将领14人,其中上将3人: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中将3人,少将8人。

少数民族34人,上将2人:乌兰夫、韦国清;中将8人,少将24人。其中壮族11人、蒙古族5人、藏族5人、维吾尔族5人、满族4人、回族2人、土家族2人。

1955年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

编制军衔

主要职务

上将

上将——中将

中将——上将

中将

中将——少将

少将——中将

少将——大校

大校——少将

大校——上校

上校——大校

上校

上校——中校

中校——上校

中校——少校

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政委 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广州、昆明军区司令;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 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 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司令员、政委;其 他军区、兵团副职;军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 正职 军长、政委;新疆、西藏、成都、武汉、兰州、福建军区副职; 其他军区、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海军二等基地司令员、政委,军兵种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直署部部长 兵团副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海、空军参谋长、政治部 主任少将师长、政委;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省军区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司令员、政治部主任 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政委;总部各下署处处长,军兵种司、政、后下属部(处)长 副师长、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副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 军区海、空军司、政、后下属处处长 团长、政委 师副参谋长、总部一级参谋、助理员 军司、政各处处长,军兵种及部分军区科长 总部、军兵种的副科长;军分区各科科长、二级参谋

少校——中校

师司、政各科长,军司、政各副处长,200床位医院院长、政委

少校

营长、教导员,空军大队长,团副参谋长、后勤处主任,三级军

舰舰长、三级参谋

少校——大尉

师后勤各科科长

大尉——少校

空军团领航主任,四级门诊部主任

上尉——大尉

连长、指导员

上尉

四级舰艇长,五级参谋

上尉——中尉

空军大队军械、特设主任

中尉——上尉

副连长、副指导员

中尉——少尉

五级舰艇长,空军中队军械、特设、机械师

少尉——中尉

排长

少尉

空军副驾驶,50瓦电台台长

1955年首次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

级的现象。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4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只有8人被授予中

将军衔,5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7.5%。师长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大校军衔,占95.9%。

~~~~~~~~~~~~~~~~~~~~~~~~~~~~~~~~~~~~~~~~~~~~~~~~~~~~~~~~~~~~

授衔时的是根据49年10月1日前的职务授的,49年的军长,到55年时大部分都晋升了,师长也是这样的

你看一下那军衔,那些中将少将的,在49年是哪个不是军长师长的,当然也有高与军长的

网文转贴

1955年军衔制定由彭德怀,罗荣桓主持。一半公道,一半不公道。

不说公道之处,大家都已清楚。但说不公道之处。

(1)十万女性官兵被勒令离开部队。

1955年授衔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有女性官兵11万。她们当中很多是长征的老战士,抗战的女豪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女英雄,但是,就在党和国家要给予全军将士以最高奖赏时,

她们当中的10万人被限期离开部队。且军,师以下单位女性全部离开。这还不说,军委命令中所用的如“处理”“留用”等词句极大地伤害了这些女性官兵。

后来,军中唯一的女将军是李贞。但所有的人都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理所当然应该是巴蜀女将张琴秋。可叹,谁让她是四方面军的将领呢。

(2) 四方面军的将领普遍军衔偏低。

大家只要对照一下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同期将领的职务表,不难找到答案。看来有人还是没有忘记四方面军曾经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李特的部队;没有忘记抗大二期四方面军四百多将领“造反”,要“另起炉灶”之事。

(3) 许光达,刘亚楼谁该授大将?

要说刘亚楼的功绩,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要说许光达的战绩,更多的人恐怕除了知道他在苏联学过军事,是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外,就很难再谈出什么了。据说,授许光达大将是因为苏联顾问的建议,理由是:苏联装甲兵司令是大将,所以,中国的装甲兵司令也该是大将。中国向苏联学习么,苏联专家的意见当然一言九鼎。可是,恐怕他们忘了,苏联的空军,海军司令都是元帅,照此推理,萧劲光,刘亚楼岂不都该是元帅了。

真正的原因在于彭德怀和贺龙的意见。许光达在不同的时期分别是这两位军中重量级人物的部下,且与上级关系良好。上级为下级争些利益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差距较大,难以服众。笔者对许光达大将无丝毫恶意,却为刘亚楼抱屈。

(4) 钟伟 少将

说起钟伟,军事爱好者无人不知。1948年的纵队司令,竟与1948年众多的旅长,师长同列少将让人不解。12纵(49军)的军长是少将,政委袁升平却是中将。这在军中是仅有的两桩中的一桩。另一桩是东野8纵(45军)。司令段苏权少将,政委邱会作中将。钟伟性格刚烈,易得罪人。在对青树坪的失利总结时与副军长熊伯涛少将发生争执。钟伟最后究竟得罪了谁?肯定不是林彪。

彭德怀评衔时未替钟伟说句公道话。正直的钟伟却在59年军委会上,毅然挺身而出,捍卫 彭德怀。从此不得翻身。钟伟少将1984年离开人世,时年69岁。彭德怀临终前提到众多战友,

有两个人的名字彭总提得最多,一个是黄克城,另一个就是钟伟。

十大元帅中,八路军方面就占了9个:

总指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一二零师师长----贺龙

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

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

一二零师副师长----徐向前

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恒

新四军方面就一名代表,代军长陈毅,当时八路军同新四军是平级的,也就是说叶挺、项英同朱德、彭德怀平级的,只是当时八路军规模大,所以八路军同新四军应成3:1(新四军同八路军师级)的比例,按此算新四军至少都应有2人为帅,但新四军就是没有八路军那么幸运,两个领导叶挺、项英都没能等到建国授衔。

1955年实行的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背景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发展

日军新旧军衔制比较

1955年授上将

1955年大校名录

中国实行推迟退休年龄

1955年实行的军衔制(中国)
《1955年实行的军衔制(中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