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级会计实务4

发布时间:2020-03-03 05:4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九章 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疑问1】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是什么?购入的债券具有溢折价的情形下,作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对于溢折价应该怎样来处理? 【解题要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对于溢折价,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存在溢折价的问题,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溢折价的问题。 【疑问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期末是否有余额,要在利润表中反映吗? 【解题要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期末不能有余额,都应当转到本年利润中去;利润表中有“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用来反映此科目。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疑问1】

什么是摊余成本的确认和变动?请教一下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 【解题要点】 摊余成本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 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使用于金融资产)。

扣除后减值损失后,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应该是一致的。 摊余成本只有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存在。这两个科目的明细,总账科目余额一般就是摊余成本余额,如果有减值再扣除减值准备。摊余成本不需要过于关注,主要搞清实际利率法。 【疑问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入账,明细科目怎么确定?

【解题要点】

将持有至到其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照其公允价值,借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其账面价值,贷计持有至到其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照其差额,贷计或借计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相关明细按照成本和利息调整来进行划分。

【疑问3】

持有至到期投资也是属于长期资产,为什么持有至到其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能够转回呢?

【解题要点】

长期资产的减值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转回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固定资产、无

形资产是不一样的,其减值是可以转回的。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疑问】

贷款究竟是企业的一项负债还是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对于贷款应该掌握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 【解题要点】

贷款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是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贷款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则是企业的一项负债。

因为贷款是特殊行业银行的科目,所以一般性掌握就可以了。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疑问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会计处理方面的有哪些区别? 【解题要点】

1.范围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能包括股票也有可能包括债券,也可能包括基金,但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债券。

2.如果都是债券投资最大的差别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仅要核算摊余成本,还要有公允价值的调整。 【疑问2】

为什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就要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到资本公积? 【解题要点】

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很强的投机性,是为交易目的而持有。这样将企业的股票、债券,基金的价格变动,和企业的利润要联系起来。这样如果一个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额度或种类比较多的话,利润表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所以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中;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不能归属于其他三类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只对资产负债表的净资产有影响,但对利润表没有影响。所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疑问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拿公允价值和账面余额(或账面价值)比较。例【9-6】取得的是股票,会计处理与规定相符,可是,取得的若是债券,还拿公允价值和账面余额比较 ,就存在问题了。145页中,公允价值变动=当期期末公允价值和当期之前相隔最近的那一个期末公允价值比较,而不是用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和账面余额(或账面价值)比较,这是为什么? 【解题要点】

这里的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是以前期间某一点的公允价值,也就是这个账面余额和账面价值是老的公允价值,还是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比较问题。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应以期末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的,而教材上的【例9-7】,其与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比较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是因为题目中有特别的条件,即其期末的公允价值,不含利息。应试时,如果题目中有这样的条件,那么,按教材上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五、金融资产减值 【疑问1】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中,如何区分公允价值下降和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 (2)在公允价值下降时记在资本公积的借方,资产负债表日减值时记在资产减值损失中,

那么会调减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到了损益。下降和减值是一个意思吗,题目中是否会明确说明呢?

(3)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这个会计科目吗? 【解题要点】

下降和减值不是一个意思。下降是一个正常的波动;减值是持续下降,非短暂的行为,而且下降幅度比较大。题目中会非常明确的告知。

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这个科目。减值准备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一个明细科目。

六、其他 【疑问1】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什么意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摊余成本吗?最好通俗点解释?

【解题要点】

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就是其公允价值。与其摊余成本的比较就是是否计提减值损失的问题。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大于摊余成本,则不计提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等于摊余成本;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小于摊余成本,则要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之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摊余成本。所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就是摊余成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疑问2】

长期股权投资是金融资产吗?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区别?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区别?能举例吗? 【解题要点】

长期股权投资是金融资产,但长期股权投资不在金融资产准则中核算,而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范。

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角度,我们就把它设到股票。 站在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五类股权投资,第一类形成母子关系;第二类,形成合营关系;第三类,形成联营关系;第四类,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第五类,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第四类一定是对非上市公司的投资;第五类是股票投资,投资的是上市公司。前四类股权投资都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第五类是金融资产这一章的内容,这类股权投资一定放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核算。 【疑问3】

教材例题中出现了很多明细,有的有三级明细,考试的时候要写出吗? 【解题要点】

题目中要求写明细的就要写明细科目,没有要求的可以不写。

第十章 股份支付

一、股份支付的概述 【疑问1】

企业在所授予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以内在价值计量该权益工具,内在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问是计入管理费用还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解题要点】

在会计处理上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股份支付的处理 【疑问1】

如何区分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例10-4】从哪里看出是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例10-5】从哪里看出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权益结算的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区别? 【解题要点】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或其他方最终要授予股份或认股权等,这种情形经济利益未流出企业。

2.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

3.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对职工或其他方最终要支付现金。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不形成负债,最终支付的是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如认股权证),应按授予日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除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外),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的变动;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形成负债,最终支付的是现金或其他资产,应当按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4.对于【例10-4】,其收益的是股票期权,不需要支付现金,因此,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例10-5】,其涉及支付现金,因此,其属于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疑问2】

对于【例10-4】、【例10-5】中计算时,为什么会有1/

2、2/3? 【解题要点】

授予日到行权日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要确认成本费用,而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是估计数,而估计数的变化主要是人数在变。

第一年先要预计三年的成本费用,然后乘以三分之一确认第一年应承担多少;第二年年末同样确认整个的预计的三年的成本费用,乘以三分之二确认第二年末累计应当确认多少成本费用,再减去第一年已经确认了的成本费用,就是应该在第二年确认的成本费用;第三年年末总数是固定的了,在减去前两年确认了的成本费用就可以确认第三年应该确认的成本费用。

【疑问3】

请问【例10-5】计算时第一年减去35,第二年减去40,第三年减去45减30,第四年减去45减去30在减去20都是怎么回事儿?题目中怎么那么乱啊?我还是没看明白?能不能分别解释一下?

【解题要点】

因为激励对象的人数是估计的,第一年,有二十人离开并且预计还会有十五人离开,所以预计的激励对象人数就是一百减去三十五;第二年又有十人离开公司,总共离开了三十人,并且预计还会有十人离开,所以预计的激励对象人数就是一百减去三十再减十;第三年又有十五人离开了公司,那么一共就是有四十五人离开公司了,在减去第三年已经行权的三十人,那么剩余的激励对象人数就是一百减四十五在减三十;第四年又有二十人行权了,就应该在第三年的基础上再减去二十。

《中级会计实务》学习方法

中级会计实务目录

中级会计实务课件11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章节

中级会计实务每日一练

中级会计实务教案第四章

中级会计实务复习口诀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变化

《中级会计实务》易错题

中级会计实务4
《中级会计实务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