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复习扩句和缩句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8: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复习扩句和缩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改写句子的方法进行复习;

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

力;

3、掌握扩句、缩句的要领,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变换句子,缩句、扩句的练习,掌握变换要领,培养运用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缩写、扩充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了很多知识,也接触过许多改写句子的形式,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句子,想请同学们观察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形式。

(二)出示例句:

1、患病的母亲正在注视着年轻的护士。

母亲注视护士。

2、沙滩上有贝壳。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有五光十色的贝壳。

二、让学生比较两个例子有何异同,引出扩、缩句。

让学生说说扩、缩句的方法。

三.扩句

(一)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二)出示句子让学生口头训练。

(三)教师提醒学生扩缩句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

1.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2.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3.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4、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

(四)扩句练习

(五)课堂练习四.缩句

(一)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 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二)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1、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

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2、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 “谁”、“做什么”。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

的。

5.

五、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三)总结

(四)缩句注意事项

1: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3: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4: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5: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6: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五)缩句练习。出示句子,让学生做,学生互相批改。

五.总结 六.扩句和缩句的区别

《复习扩句和缩句》教学设计

上传: 杨春花

更新时间:2013-11-13 20:56:51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改写句子的方法进行复习;

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掌握扩句、缩句的要领,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教学重点:通过变换句子,缩句、扩句的练习,掌握变换要领,培养运用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正确缩写、扩充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经过六年的学习,积累了很多知识,也接触过许多改写句子的形式,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句子,想请同学们观察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形式。

(二)出示例句:

1、患病的母亲正注视着年轻的护士。

母亲注视护士。

2、沙滩上有贝壳。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有五光十色的贝壳。

二、让学生比较两个例子有何异同,引出扩、缩句。 让学生说说扩、缩句的方法。 三.扩句

(一)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二)出示句子让学生口头训练。

(三)教师提醒学生扩缩句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 1.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2.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3.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4、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

(四)扩句练习

(五)课堂练习四.缩句

(一)缩句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 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二)小学里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缩写技巧:

1、去“枝”留“干”法

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 :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2、借助“的、地、得”。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3.“自我提问”法: “谁”、“做什么”。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 5.

五、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三)总结

(四)缩句注意事项 1: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3: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4: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5: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6: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五)缩句练习。出示句子,让学生做,学生互相批改。 五.总结

六.扩句和缩句的区别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 学 设 计

上传: 杨春花

更新时间:2013-11-13 20:55:20

一、教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问: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

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出示例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 ②说明: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⑤练习,幻灯片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口头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像那风雪中挺立的红梅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小组讨论) 例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④总结方法: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⑤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3、小结。

4、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

1、教师出示例句,与同学讨论解决。

例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解决: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

2、简单总结方法。 陈述句换反问句,有时用上“难道”、“怎么”、“岂不”等词。语气就强烈得多,这时句末应加上“呢”、“吗”等词和问号。

(四)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题单,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评,再集体反馈。对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提供练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

(五)活动。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抢答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参加到活动中来,并记分评比。

教师准备若干陈述句或反问句,要求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换成另一种句式,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扣分,最后小组评比,评出优胜小组。

(六)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

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肯定形式的反问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陈述句: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里爬出。

陈述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反问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

上一篇:问句的种类

下一篇:《复习扩句和缩句》教学设计

您可能也喜欢:

分享到:

缩句扩句

复习教案缩句和扩句

扩句缩句第三人称

缩句、扩句练习

扩句缩句教学设计

扩句及缩句练习

扩句,缩句,关联词练习题

扩句缩句 教学设计

扩句与缩句总结

缩句

复习扩句和缩句
《复习扩句和缩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复习缩句和扩句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