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六郎》 教案 1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5: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优化教案《王六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疏通文章大致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的友情。

3、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理解人物的主要性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以鬼喻人,表现世间的真情与善良。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爱情和友情。

2、对比民间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鬼故事听说过吗?鬼是令人害怕的,总是以铮狞的面目出现,但是,在作者笔下,王六郎却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鬼和我们平时听说的鬼有什么不同不处?、

二、作品与背景介绍

1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为什么以谈神说鬼来寄幽怀?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 19岁初应童予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

但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同时文字狱的威慑,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及‘南洪北孔“的悲剧。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2《聊斋志异》是怎样的一部书?知道其中的故事的同学略述一二,教师再小结。

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促织》、《席方平》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考弊司》、《书痴》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鸦头》、《细侯》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阅读课文,疏通文字。

2、复述《王六郎》大致内容。

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

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

3、你对其中最有感慨的文字段落是哪些?如赶鱼报恩,舍弃投胎机会,寻找王六郎等

三、分析课文

1、说说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是在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

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在亭午时分,一名妇人怀抱婴儿前来,行至河畔,旋即失足坠入河中,在该妇人载沉载浮的奋力挣扎中,伴随着河岸幼儿扬手掷足的高声哭啼。结果是妇人没有沉下去,而是“忽淋淋攀岸以出”,抱着儿子回去了。

当晚,二人照常来到河边聚会。渔夫向他询问了这件怪事。王六郎回答说:“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

2、作者欲借鬼之有情有义来说明什么?

鬼尚且可以有情有义,何况人乎?

3、人鬼之间为什么能有真挚的友情呢?

明确:

(1)、对酒的共同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交。

(2)、君子之交。 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情笃非常。

(3)、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4、人鬼之间可以真挚友情,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现实中,我们与朋友相知相交又是因为什么呢?共同的志向爱好 ,共同的品格追求,对待人事的一致看法等。相融也有冲突,经历时间历久考验,才能成就真正的友情。

四、讨论深入:

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而渔夫也在做同样的抉择。对于渔夫的最后决定,我们该怎样看待?是赞同还是批判?

参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面对此情此景,孰能无动于衷?掌握着主动权的王六郎在选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在选择。虽然渔夫内心的风暴要小得多。但是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当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止而不救”,其间最大关键,在于对受困者之“识与不识”以及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相信没有人会去指责许姓渔夫的行为不当,因其所作所为,正是一般“人之常情”。

五、比较阅读

1、阅读民间故事,水鬼与渔夫,说说内容和主题有何不同?

明确:

(1)民间故事的讲述者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人为善”的教化目的。

(2)蒲松龄吸取了民间故事的营养,加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在“水鬼与渔夫故事”的基础上,削弱了果报的因素,将王六郎与许姓渔夫的交往重加笔墨,改写成了一篇人与鬼知己相交的故事。

(3)民间故事大多叙述比较简略,蒲松龄则增加了很多细节,曲尽情态。像王六郎为许氏驱鱼的情景“果闻唼呷有声”,声音如在耳边;“欻有羊角风起,随行十余里”这一细节,把王六郎对许氏的留恋之情,描摹得神异而感人。

王六郎 学案

《香玉》《王六郎》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阿里郎欣赏教案[1]

读婴宁,王六郎,香雨有感

六一节教案1

郎朗1

六郎乡中心小学教师

郎六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教案1王国军

读书郎教案

《王六郎》 教案 1
《《王六郎》 教案 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王六郎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