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docx

发布时间:2020-03-03 22:22: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目标

2、3。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来讲指消息;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性:简明扼要。

消息——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电头就是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槁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一、导入新课: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读下面这首诗,读完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铺开了攻占南京的战场,展示了革命胜利的景象,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诗中流露出的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可以说,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同样作为文学家,他写的文章也是气势不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则新闻。

1、检查预习: 锐不可当(

)

区域(

)

芜湖(

) 歼灭(

)

要塞(

)

溃退(

)

荻港(

)

锐不可当——

业已——

二、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

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2、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结合词句举例说明)

三、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1、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 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 地点和事件结果(战况)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路军的作战情况。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战况

20日夜——21日夜

中l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首战告捷略

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

西路军

九江——芜湖

2/3

所向无敌详

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大部

战绩辉煌较详

3、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4、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 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突出了文章中心。

1、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2、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四、品味词语

这篇课文既然是一篇新闻,那用词就会相对的简洁明了,不能有太多的描写,可是文章用词的简洁明了并没有影响文章的生动性,下面我们来看这篇新闻是怎们简明又不失生动的进行报道的:

1、请看研讨与练习二

第一组:“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第二组:句(1)只是交代了时间。句(2)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灭,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已无力抵抗,“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占领„„广大地区”,所指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控制江阴要塞”,指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明,事实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课外拓展

泰坦尼克号遇难

[合众国际社伦敦1912年4月20日电]北大西洋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一千多人沉入大海。

午夜时分,该船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享有盛誉的防水船却无济于事。事故发生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1海里的时速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有人也许会说是在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前进着。数小时后,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

五天前,当这艘船驶离英格兰的南安普敦开始它开往纽约的处女航时,船上大约有2340名乘客和船员。在事故中大约有1595人遇难。只有745人得救,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如果船上的救生船不是只够一半的人使用的话,得救的人会更多。有两只满载从泰坦尼克号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的漩涡卷进海底。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阿奇博尔德·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幸存下来的惟一的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八糟的残骸。”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

(1)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2)找出消息的导语、主体。

诗词集累2.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毛主席的确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3、沁园春 长沙

4、沁园春

六、小结并布置作业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向校刊投稿。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题

导语

主体

人民解放军

兵力

中路军

首战告捷

百万大军

渡江概况

战线

西路军

所向无敌

横渡长江

战况

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特点

及时、

准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docx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docx.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