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演讲稿

长江演讲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3 08:32:48 来源:演讲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长江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宋长江,我演讲的题目是《握紧妈妈的手》

接触《弟子规》是在儿时的校园里;真正走进《弟子规》,是在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聆听着钱文忠教授富含哲理又不失幽默的讲解,我穿越了时空,与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有了深层的“会面”。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是从圣人的教诲中汲取出来的,可谓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全文总序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当我的目光落在“首孝悌”时,仅仅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我陷入深思。尤其这个“首”字更让我感悟到做人的根本在孝道。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孝顺父母。 不知不觉中,近二十七个春秋在晃眼之间划过了。回首遥望,父母的付出点点滴滴尽在眼前。

我母亲是一位严厉的母亲。可能因为是当教师的原因,从小对我们姊妹的教育严格有加。可我偏是个淘气的孩子。有一回。因为贪玩逃课去玩。当班主任把满脸是黑的我拉到母亲面前时,我感受到她的愠(yun四声)怒。晚上,妈妈坐在灯下帮我补习当天的功课。奈何贪玩的我已落下一些功课,声母和韵母怎么也拼不到一起。气急之下,妈妈领我读一遍,就在我的后背狠狠地拍一下。我忍着泪,用颤抖的声音跟着读。多年后,这一幕在我的记忆中化成了一幅剪影:灯下,一对母子的背影。这灯光下的背影书写的是严格,母亲望子成龙的殷殷希望是最好的注解。

我母亲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大学毕业后一段时间,因为就业压力,我一度情绪低落。母亲千方百计呵护我脆弱的心灵,忍受我的坏脾气。当我发怒时摔掉眼镜,当我烦闷时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母亲对我没有半句指责,她用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容忍着我的任性和不懂事。我听不进劝告,母亲就开始给我写信。一封、两封,一封封浸满母爱的书信犹如丝丝暖风,吹走了儿子心中的阴霾。现在,我考取了公务员,成了一名质检干部,(你自己看看这一句怎样写合适) 彻底地走出了阴影。我知道,是母亲用她的慈爱和包容铸造了儿子的刚劲和勇气。 我母亲还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就在我参加工作的第 天,母亲三十年来相濡以沫的亲密爱人——我幽默慈爱的父亲——突然离世。这无疑给了我们家,甚至我们整个家族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从来没有想过,强大的父亲会突然地,永远地离开我。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中国的古训“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无奈和悲凉。我们不知道如何安慰母亲,要知道父亲一直是母亲的靠山。那段时间,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瘦到脱形。慢慢走出悲痛的母亲开始用她瘦弱的双肩同时挑起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责任。为了给我装修新房,母亲精打细算,精心设计。为了省钱,能自己动手的决不花钱请人;但是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却是优中选优,绝不吝啬。我知道,这是母亲再用她的坚强告诉我:不会因为父亲的离世而委屈我。可是母亲,你可知道:儿子已经长大,已经可以替父亲挑起家庭的重担。是您严格、慈爱和坚强给了儿子榜样和力量!

还记得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而今,父亲已离我远去,我才明白:孝道似乎就在话起话落之间,孝道似乎就在沉甸甸的礼盒间,但相信父母最愿看到的孝道——是在我们犯错后的思考,那是成长的信号,那是让父母得以放心,孩子渐趋成熟的信号。

《弟子规》中所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作为子女,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今天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我们有没有为自己的父母跑一次菜场,去买点父母想吃的时令小菜?有些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做了没有?是不是一拖再拖,从心里上就没把它当回事?或者再降低一些要求,我们起码马上答应父母的呼唤,抓紧完成一件父母交办的事情,耐心听一下父母哪怕是唠叨的教训,哪怕是委屈地顺承一下父母就算是误解的责备。虽然这样做,确实不那么容易,但是当我们想想父母培育我们是多么的不容易时,当我们为人父母,感受孩子成长的不容易时,我们的心里能得以豁达,行动也就呼之欲出了。

感激《弟子规》带给我圣训孝道的感悟,让我明白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

突然之间感觉《弟子规》很沉很沉,有些拿不住了。此时的我好想再次握住妈妈的手,陪她慢慢地走。

推荐第2篇:长江

《长江》 郭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长江的常识,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重复的手法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熟悉课文,自己解决下列生字词 浦口 曙天 吹拂 舢板 驳船 堆栈 穿梭 粼粼 瑰红 缕缕 千年万载 哺育 湖泊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写长江的黎明,象征着祖国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四、熟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

三、分析课文

1、文中写了长江的那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四、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文中那些语句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并且采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来写这些景象的?

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五、联系作者的写作时间,思考: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六、小节课文

七、完成课后练习。

推荐第3篇:长江

人民路中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长江》导学案

制作人:语文组 班级__姓名___ 时间:2013/2/26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3、理解长江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相关链接】(助读资料,帮你更好的理解课文)

1、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2、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多用象征手法描写客观生活引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3、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4、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当代作家。1938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郭风散文选》等;散文诗集《叶笛集》、《灯火集》、《鲜花和早晨》等。他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被誉为“大自然的歌手”,其作品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夯实基础】(自主完成下面各题,课堂展示)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浦(

)口

千年万载(

bó(

)船

穿suō (

)

lín lín (

)

shǔ(

)天 【走进文本】(细读课文,你就能很好的完成)

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品味课文 议一议

1、作品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或者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是否

1 人民路中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象征了什么?

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品一品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找一种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品读】

这篇散文诗,全篇贯穿着一个“

”字,画面像电影一样由近及远展开,描绘了

,抒发了作者

感情,这是

的写法。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的写法。

景,是大自然的产物,本来并无情可言,当作者把心中的浓情渗透到赏景, 写景之中时,这景就有了生命,便活了起来。本文像一幅流动的画面,又像 一首旋律激昂的音乐,画面上的光色变化丰富(路灯还没有熄灭,鱼肚色抹 着缕缕玫瑰红)动感极强(风、水波、火车、船),音乐中始终洋溢着欢快 和喜悦。全篇出现最多的词语是黎明,笑容,舒畅,欢愉等,非常形象地运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长江醒了,祖国醒了。本篇扣紧醒字,画面清晰而又大 气磅礴。语言流畅,情感如水银泻地,一气呵成。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 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巩固提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文学常识填空

《长江》是我国作家(

)的一篇(

)(体裁),这是一种介于 (

)和(

)之间的文体,兼有二者的特点.他的代表作品

有散文集《 》《 》《 》, 他被称为“ ”。

2、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舢板(shān)

镂空(lòu)

B奔赴(fù)

哺育(bǔ) C堆栈(jiàn)

纵横(héng)

D呵斥(hē)

吹拂(fú)

4、词语

( ):指时间长久。

2 人民路中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指极为辽阔广大,没有边际。

( ):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 ):形容水的明净。

5、按课文原文填空

①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以鱼肚色抹着

,它以宽阔的

,它以四月的风

,它以脸上

,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②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

,那是祖国人民

, 祖国人民

,那是

,照耀得你的心

6、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 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天的微笑, 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

B、你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你以脸上展天的微笑,迎接 着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

C、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

D、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 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

E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的明珠一般的 湖泊。( )

7、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 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里的乳汁指的是什么?你认为把长江比喻乳娘恰当吗?

8、你认为是什么照耀得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美文欣赏】

青虫之爱

毕淑敏

-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

3 人民路中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推荐第4篇:长江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长江》教学设计

东明县三春中学 赵修玉

【文本解读】

本文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也是本册的第一个主读课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重点语句分析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学习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长江》是一篇抒情散文诗,把长江拟人化处理;先从描写长江“醒来”入手,然后从多方面猜想式的描写长江“醒来”后欢愉的原因,从而达到脉络清晰、层次清楚的借歌颂长江来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目的。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借歌颂长江来表达赞美新时代、赞颂祖国的主题。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本文的文体知识可以不讲解,课堂上着重学习此文的内容,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的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热爱。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们用“三读”学习法学习本文。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在读课文的同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

1、正字音。

2、识词义。

东明县三春中学

1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的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讨论: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例如:(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3、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东明县三春中学

2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课堂小结:

1、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板书设计】

长 江 郭 风

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布置作业: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实录】

《长江》教学实录

东明县三春中学:赵修玉

一、导入,播放《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师: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生: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师:同学们,你热爱祖国吗? 生:热爱。

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爱国,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算热爱祖国? 生:关注国家大事,爱护环境,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等等。 师:(小结)作为中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是: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踊跃发言等。同学们作为热爱祖国的中学生,这节课能不能表现出你们的爱国热情? 生:能。

师:好,这节课我把大家分为三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热情最高?

师: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板书:长江 郭风)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体会本文通过长江的形象,表达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一唱三叹的手法的作用。师:同学们自由读一下,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我们共同认识一下作者:郭风 幻灯展示:【作者简介】

郭风:当代作家。1938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

东明县三春中学

3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

他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师:指生读作者简介。 生:读作者简介。

师:学习本文我们采用三读学习法,我们先来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幻灯展示:【学法指导】

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在这位同学读课文时,一定要拿起笔来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指生朗读课文。 生:读课文。

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何处? 生:好。她读出了感情。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呢? 生1:通过声音的变化。

生2:语气要有轻重,声音要有高低。 生3:还要注意语速的快慢。 师:(小结)要想读出感情来,就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声音变化,来读出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那么本课有没有生字词呢? 生1:有:“舢板”的“舢”我不会读。 生2:读“shān”

师: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 幻灯展示:

1、读准字音

玫瑰 吹拂 哺育 舢板 驳船 穿梭 生:读字音。

师:本文有不好理解的生词吗? 生:“堆栈”生么意思呢?

师:那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生:供临时寄存货物的地方。 师:还有吗?

师:好我们共同认识一下,下列词语的意思。 幻灯展示:

2、理解词义

容光焕发:脸上光彩四射。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堆栈:供临时寄存货物的地方。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师:本文描写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幻灯展示:

二、解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生:自由朗读课文。

(等学生读课文的声音小下去后——说明大多数学生读完了课文——开始分析课文) 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1:本文描写了长江这个形象。 生2:本文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东明县三春中学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师:本文描写了长江那个时间段的景色呢? 生:黎明。

师: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生1:“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向热爱母亲一样热爱着长江。 生2:“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舒畅、欢愉的心情。 生3:“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师: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生:“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句话。因为作者在文中一再强调。 师:是的,作者一再强调这句话。那么“黎明”和“青春”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生1:“黎明”象征了“光明”、“温暖”。 生2:“青春”象征了“朝气”、“活力”。 生3:它们象征清新、希望、生机勃勃。 师:(小结)“黎明”和“青春”象征了“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等。

师: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生1: 不是。象征了祖国的新时代。

生2: 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

师:很好。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生1:古老指的是长江有悠久的历史,长江在中原大地流淌了千万年,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生2:青春是说长江又焕发了新面貌,祖国与走进了新时代。

幻灯展示: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的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师:本文通过长江这一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赞美之情。那么,本文使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呢?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

幻灯展示:

三、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师: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生1:“长江很早就醒过来”,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繁忙景象。 生2:“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长江比作“古老的母亲”,比作“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唤起人们的敬爱之情,十分贴切。 生3:“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黎明”“青春”来比喻“舒畅”“欢愉”的心,十分别致、新颖,很有创造性。 生4:“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气势磅礴,情感炽热。

东明县三春中学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生5:“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写出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也是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

师: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本文主要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拓展延伸】

师: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生1:长江,我想对你说:“长江,我爱你。因为你象征着伟大的祖国。” 生2: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学习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生3: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生4:长江,你在中国大地上奔淌了千万年;你养育了中华亿万优秀儿女;你孕育了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所以我要高声赞美你。 生5:……

师:同学们都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反复朗读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反思】

《长江》教学反思

东明县三春中学:赵修玉

说实话,我为这次参加市级骨干教师的比赛所准备的三节课中,《长江》这一课是我下的功夫最多的一节课,但并不是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将近一个月的备课时间,按说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三节课,备课时间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我也竭尽所能力求把课备的更好,也曾多次试讲并广泛征求听课老师的意见,我也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我曾两次把备课与试讲结果,回报给县教研员陈老师,并听其指导。在讲课之前,我曾到郓城郭屯中学试讲,反映效果不错。但是我知道要想上好一节优质课,不经历一些磨练是不容易做到的。更重要是我们一线教师都想上好每一节课。

我设计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是:既要教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内涵美;同时我还想通过这节课教给学生一点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许因为想的太多,那一项都想做好,但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计划都实现。在我的课堂实录里,可以看出我教读本文时,本文的重要知识点得到了落实,学生对于我总结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所感受的。但是本文是一篇有着丰富内涵的散文诗,文章的内涵美缺少了朗读是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的。这也正是刘老师慧眼独具,当时就指出的我的不足之处。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整节课的过程,我的教学设计中开始时有认读感知朗读;解决生字词后,还有理解课文内容,落实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性的朗读;最后有欣赏性的朗读。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只落实了两次阅读。因为减少了朗读的时间,文章的内涵美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我知道语文课是不能离开朗读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文章的内涵美。

不过在讲完这节评比课后,我感觉到这一节课还不如我在下面试讲时的效果。以至于让刘老师感到有些失望。不过我知道这是刘老师对我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我会继续努力,力争有所进步。

东明县三春中学

6 初中语文动态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课例、教学论文

【专家点评】

1、从理念层面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都有亮点,尤其自主性的学习体现较好;这反映了教师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2、从操作层面看,教师的引导到位,不乏精妙之处;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都主动积极,尤其是通过阅读、讨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高。

3、从效果层面看,课堂生成较好,在品读和延伸部分,学生的精妙回答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陈耀书)

执教教师简介:

赵修玉,三春中学语文教师,东明县教坛精英,东明县语文科骨干教师,东明县学科带头人,多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曾获菏泽市优质课二等奖,东明县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公开课,发表论文多篇。省级课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负责人。

东明县三春中学

推荐第5篇:话说长江

第一部以“真切”为标准的纪录片

“我们是运气不错,让我们赶上了,换别人也会有反响,因为那时候的大环境比较好。‘*’一结束,老看样板戏,说教的节目一结束,大家憋坏了,空气那么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活跃起来,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增加,等于一个人又饿又渴,饥寒交迫还干渴,突然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春风甘露,整个社会背景给《话说长江》提供了机会。”

主笔◎王小峰

1976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0年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全面回到了正常轨道,人民也面临精神重建。70年代末期,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从“*”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开始憧憬着未来,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人在80年代不仅心里充满重塑国家的愿望,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人性的自由。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80年代的主要任务,其中一条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目标,在当时就是中国未来美好的蓝图。在过去十几年间人性世界坍塌得太多,当人们慢慢走向未来,发现内心充满了迷惘,一方面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在这种憧憬中找不到新的方向,世界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于是就有了“人生观大讨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这是发表在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这封看似平常的来信,在当时的中国青年当中激起波澜,因为当年每个中国人可能都面临“潘晓”这样的人生疑问。

因此,在那个阶段,任何体现国家强大的事件都可能变成全民性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心剂。在这一点,体育最为明显:198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囊括世乒赛全部冠军;中国足球队在北京战胜科威特队后大学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人。直到中国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和在奥运会上实现零的突破,每一次胜利对中国人来说都那么重要,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着强盛的意义,还有一种被世界认可的愿望。那时候的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希望国家富强。

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这部25集的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播出后反响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的反应以及它被赋予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纪录片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因为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从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角度来讲,《话说长江》是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里程碑,但在当时,人们真正感动的不仅仅是它的艺术感染力,更多是从中读出了一种爱国情怀。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氛围和心态,《话说长江》不会被赋予太多爱国主义层面的意义。在《话说长江》之后,中央电视台又拍摄了《话说运河》、《黄河》、《望长城》,都没有达到《话说长江》的社会效果,这是因为,《话说长江》第一次让中国人通过电视感受到了江山的壮丽与秀美,人们把对祖国河山的情感全部倾注在这部纪录片上。后来的类似手法拍摄的纪录片虽然在制作水准上有很多突破,但无法让观众找到那种第一次的新鲜感。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当时中央电视台为《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向全国征集歌词,13天就收到了5000多封信。

《话说长江》引起的巨大反响,跟当时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有关。1978年,中国还是一个电视机年产量20万台的国家,80年代是中国电视机突飞猛进普及的10年,到了1983年,全国已经拥有3611万台电视机,正是因为电视机的普及,才让《话说长江》变成了一部“爱国主义画卷”。

在此之前,中国电视观众是通过一个电视纪录片栏目《祖国各地》了解中国各地文化,这个栏目开设于1978年,播出长达10多年,但是能像《话说长江》这样全面、深入、史诗般展示一个国家的壮丽风貌,大部分中国观众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从《祖国各地》10多年的播出历史到《话说长江》获得的空前反响,反映出当时的中国人对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的热爱与深情。

《话说长江》是如何拍出来的呢?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事儿还得从另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说起。

电视纪录片在80年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原因和改革开放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让人们的思想一下活跃起来,改革开放让电视台有了钱,可以购置更好的设备,创造更好的条件去拍摄。而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合作的《丝绸之路》又让他们看到了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启发了中国电视人。

1978年,NHK找到中央电视台,希望能拍一部关于丝绸之路的电视片,当时日方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主要考虑到丝绸之路有很多地方属于军事要地,不能让日方随便拍摄,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很多禁区的拍摄问题就可以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中国电视人发现,原来纪录片还可以用同期声。过去中国拍纪录片,由于没有足够的录音设备,并且前期录音很麻烦,所以都是后期配音,这就让纪录片变得很不真实。同期声最重要的是真实性,不管人们是否能听懂,声音本身就是情绪的表达。《丝绸之路》开了中国纪录片同期声的先河,这对中国搞纪录片的人刺激很大。用当年《话说长江》的总撰稿人陈汉元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的话讲:“《丝绸之路》的制作非常成功,质量非常高,完全是世界一流当代水准,为什么它的影响不如《话说长江》,《话说长江》大家都知道,没看过的人也知道,原因是《丝绸之路》播放时中国人拥有的电视机还很少。”

《丝绸之路》在1980年播出,当时中国还没有系列纪录片的概念,一方面每集的片长参差不齐,有时候18分钟,有时候38分钟,更大的问题是,当年中国电视在节目播出时间上一直是没有正点的列车,节目时间表仅仅是一个大致参照,而《丝绸之路》有时候在周一晚上20点钟播出,下周可能在周四晚上22点钟播出,观众赶上就看,赶不上就不看,严重影响了观众收视。

《话说长江》首播于1983年,当时陈汉元是总编室主任,片子是他负责制作出来的,他对节目播出还有一定的权力,他吸取了《丝绸之路》播出时的教训,即《话说长江》必须按时在每周六的晚20点播出,要求前面的电视节目时间上必须剪接好,超时的话到点就会掐掉。这一点实行起来在当时还有些困难,因为当时做电视节目没有时间概念,一部电视剧,有的一集40分钟,有的50分钟,如果一刀切,会遭到各方抵触。但是《话说长江》做到了按时播放,并且创造了40%的收视率,这样,电视台尝到了甜头,从此,中国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开始有了保证。

因为有了《丝绸之路》的合作基础,日方又找到中央电视台,当时有一个叫佐田雅人的日本人,他是日本当时很红的歌星佐田雅志的父亲,他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武汉,对长江一直有感情。就这样,佐田雅人再次将NHK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在一起,资金大部分是日方出的。就这样,有了《话说长江》。

《丝绸之路》之后,由于电视台有了广告,电视台收入也多了,对拍摄纪录片的条件也大大改善,很多编导都跃跃欲试,希望拍出一些高质量的纪录片。事实上,在与日方合作拍摄《话说长江》之前,中央电视台已经有计划拍摄一部关于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并且已经率先进入长江中上游开始了拍摄工作。当时负责拍摄长江的是马靖华,这就是后来的《三峡情》,其中的插曲《乡恋》由李谷一唱红。毕竟资金有限,马靖华仅拍了两三集,拍摄方式跟后来的《话说长江》也不同。

当时跟日方商定的结果是,整个片子拍完由日方制作完一整部纪录片,然后中方翻译过来在中国播出。但是等了将近一年,日方并没有把长江的纪录片制作出来。最后,中央电视台决定将素材要回来,自己制作。

如果不是日方把全部素材提供给中央电视台,电视台按原来的打算顶多制作一个两三集的纪录片,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拍摄成本很高,很多片子都是用胶片拍摄,能节省尽量节省。当时时政片使用比例接近1∶1,耗片比最高的是体育比赛,几乎是8∶1,而外国人拍纪录片耗片比几乎都是几十比一。过去中国人拍纪录片,都事先跟拍摄对象说好,不可能拍几遍,这是彩色胶片,国家花外汇买的,外汇就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千万不能说错了。那时候的纪录片一切都是在摄像师指导下拍摄出来的,比如收割机都排成T字形,实际上是违反劳动规则的。在车间采访工人或车间主任,被采访者的话都写好贴在摄像后面的墙上,一边贴一张,因为这样眼睛可以左右看,看起来仿佛生动一些。实际上,被采访者说的话很准确,但一点不生动,不传神,因为眼睛的焦点落到了纸上,而不是镜头上。陈汉元告诉本刊记者:“到了《话说长江》,几乎全部都是同期声,拍成都的茶馆,里面热闹的声音、倒水的声音、小孩打呼噜的声音、说书的讲《三国演义》的声音,都录下来了,这样子你编出来才当然生动、生活化了。所以我还是把它归功于对外开放,才有机会看到外国人怎么拍,也看到很多外国纪录片,同时也有资金保证,再加上改革开放自己经济很快发展,节目预算大不一样了,创作思路大大开放,想象力也丰富了。日本人编了一年多没编出来,我们自己搞成这样以后,做成录像带,世界各国的音像店里都卖,但还上不了国外电视台,因为你的叙事方法还是跟别人不一样。”

素材要回来了,但是没有人愿意做后期制作。因为这么多素材,到底把它制作成什么样子,谁都没把握,尤其是,前期没有参与,后期直接介入,对拍摄纪录片的人来说是很忌讳的。最后,台里决定,由陈汉元担任总撰稿,戴维宇担任总编辑,这时,关于长江的一个大致轮廓出来了:线性结构,从长江源头一直说到入海口。每集30分钟,一共25集。陈汉元提议,不要像电视剧那样分成第一集、第二集,而是像章回小说那样,按“回”来。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名字——话说长江。

也许是陈汉元在看到日本人拍的纪录片后受到了启发,也许是他看到过去中国电视人拍的纪录片太不真实,他希望能在这部纪录片中做一些突破,比如首次设置主持人这个角色,陈铎和虹云也因此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批主持人。陈汉元这样做就是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活泼一些。更重要的是,作为总撰稿人,陈汉元给解说词定了一个基调,尽量用亲切、平实的语言叙述,语言中要有真情,避免空洞、说教式的语言,陈汉元告诉本刊记者:“真情起码是平等,要尊重观众的理解力、想象力,要真情实感,不要说谎话、废话,有些废话很正确,很正确的废话可能比不正确的更害人,浪费人们的精力、生命。我一直强调,不管谁写解说词、做片子,心里都要很清楚,不要表达爱国,一句也不要说,在画面上,也不要过分地刻意地突出爱国,不要。这样观众接受时反而觉得更亲切自然。”在后期编辑的时候,陈汉元反复强调:“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地理教科书,但任何人写稿子都不许出现爱国和爱国主义这些词,而是让观众看完以后自然而然生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还提出热爱祖国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热爱我们的土地,二是热爱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们,三是热爱在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文明成果,尤其要充分表现我们的祖宗和我们现在中国人的智慧。宣传色彩越淡越好,一定要贯彻恩格斯的一句话:‘把我们的观点隐藏在字里行间。’《话说长江》你看到的总是蓝天、白云、绿树、笑脸,我自己带头,希望其他写解说词的人不是简单站在边上介绍,也不是第三方主观的推想,总而言之不要让观众有被强迫感,所以基本上我到现在还是坚持,做节目跟写文章一样,目的都是一样,是有话要说。不是说给自己,是说给别人,别人爱听不爱听取决于你讲得好不好。”

恰恰是因为陈汉元的这种理念,观众通过《话说长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就是这种真切,把那个时代的人心中共有的一股爱国情怀释放了出来。

陈汉元很怀念那个时代,他说:“人们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节目从头到尾不训斥人,不居高临下,而是发自内心带着情感给观众做导游。我当时说劳驾各位注意,我们不能把观众当做上帝,也不能当做父母,一定要把观众当做恋人,而且是热恋中的恋人。跟恋人该说什么话?”陈汉元回忆起当年拍纪录片的经历,很感慨,大家相互之间很尊重,领导也不干预,才会有这部感人的《话说长江》。■

推荐第6篇:夜游长江

夜游长江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姓汪大家叫我小汪就好。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坐游船游览武汉的夜景。

在上船之前呢,我还是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武汉市的情况。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来到我们武汉,您一定会听到武汉三镇的说法,的确,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水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所以人们就习惯于这样说了。武汉也称为“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成为武汉的代称。还有一句话说“一勺舀起两江水,一杯清茶三镇香”,由于得两江之便,又地处华中腹地,所以自古以来武汉就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朔到3500多年前的商代,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横贯市区60多公里。早年的武汉只有江南的武昌和江北的汉阳两个市镇,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最后一次改道才产生了第三座市镇——汉口。算起来不过500多年历史。因得长江、汉水航运之便利,明代,汉口与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并成为中国四大名镇。清初,汉口仍为全国商业重镇,与北之京师,南之佛山、东之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19世纪中叶时,汉口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相掠夺的目标,1861年,汉口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之后,英、德、俄、法、日本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近代汉口繁华一时。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今天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它是交通部和武汉市七五重点建设项目,1992年初开始运营,是我国内陆及长江上最大的客运港。从江面上看,武汉港的整个建筑其实就是一艘巨轮的形态,寓意武汉市正在努力向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

此刻,我们的船已经从粤汉码头出发了。我相信大家已经被两岸的夜景深深吸引了,这两岸便是江滩,我右手边的就是闻名的汉口江滩。大家可以看到江滩上灯火辉煌,有很浪漫的感觉吧。其实啊几年前江滩没有这么漂亮还是黑漆漆的一片,武汉市政府在短短几年内以“绿色空间、水景岸线、文化乐园“为主题把江滩打造成主题公园,对游人开放。从此武汉人有多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好去处。汉口江滩是靠长江的一部分,而靠城市的一部分就叫做武汉外滩了。武汉外滩与上海外滩形成的时间差不多,周围有很多姿态各异的西式建筑,又给武汉城市规划增添一大亮点。

大家看武汉港左侧的这座钟楼,它就是江汉关大楼,位于当年的江汉路英租界,整个建筑除了大门上的“江汉关”三个字以外,其它的设备物件全是当年由国外运来的,江汉关大楼顶部的大钟直径达4米,按时奏乐,声传三镇。整个大楼采用希腊古典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建筑艺术风格,是武汉近代租界的标志性建筑。

从江汉关往下,沿长江边上有一百多幢西洋式建筑,这就是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汉口强开的租界,依次为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地。

我们游船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处,浑黄的长江水和碧绿的汉江水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把武汉分为三镇。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便是南岸嘴,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岸嘴是长堤和碧水相依,绿草与华灯相映,成为江城游人的好去处,南岸嘴的地理位置与被称为德国角的莫塞河莱茵河交汇处极为相似,但规模更大,气势更恢弘,所以武汉市政府决定对南岸嘴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设计方案招标工作。

看过南岸嘴以后,再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龙王庙景点,由于龙王庙地段河面非常狭窄,水急浪高,素以险要著称,故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此修建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现在虽然看不见这座庙了,但龙王庙这个名字却一直被沿用下来。同时,龙王庙这一段一直是武汉防洪的心腹之患,曾经发生过多次不同类型的险情。在1998年武汉军民战胜了特大洪水以后,中央领导指示要抓紧对龙王庙险段的整治工作,整治工程历时半年多,于1999年夏天完工,把这里建成了集防洪、游览、休闲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出了汉江口以后逆流而上,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汉阳的晴川阁,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由于晴川阁的位置独特,造型美观,以及诸多文人墨客的赞咏,使得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故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称号,在晴川阁附近有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之所。

我想大家可能早已注意到晴川阁后面龟山顶上那座高大的电视塔了,那就是曾有“亚洲桅杆”之称的武汉龟山广播电视塔,它海拔标高311.4米,是我国第一座具有综合旅游功能的电视塔。

好,现在请大家把目光移向前方,我们看到正前方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我国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于1955年国庆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全长1670米,高80米,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著名的京广铁路线就从桥上通过。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长江中崛起的大桥,一时兴起,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通车后,举国欢庆,大桥成为新中国的一大骄傲。当年出生的武汉人取“桥”字为名的比比皆是,而以“大桥牌”为商标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各位朋友,现在请往这边看,在大桥武昌桥头处的蛇山上,屹立着一幢雄伟的楼阁,在灯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光彩夺目,那便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武汉之所以又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也是与此楼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座以高大雄伟著称的黄鹤楼和今天的高楼大厦相比起来也许要显得逊色许多,但在古时候,它却是文人墨客登高远眺、赋诗谴兴的必到之处。

接下来大家也注意到长江的这一边也有一片江滩就是武昌江滩了,与靓丽、大气的汉口江滩相比,武昌江滩装饰平实,设施简朴。换句话说汉口江滩重在休闲,武昌江滩重在观景。好了我们的船前方就是长江二桥了,它以高超的技术和优美的造型成为武汉市的新景观和标志性建筑。武汉长江二桥的建成,结束了“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历史,它与武汉长江大桥相呼应,组成了28公里的内环线,环报抱三镇45平方公里的繁华区域.

随着游船缓缓下行,我们又可以看见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了,武汉不愧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我想今晚的游程一定会让您和我一样想起过去的武汉,看到真实的武汉和祝愿未来蒸蒸日上的武汉。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游船又回到了武汉港,那么咱们今天的夜游长江活动到此也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推荐第7篇:长江(推荐)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 2011-2-20

单元教学要点:

一.通过黄河、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二.同样写到长江、黄河,每一篇诗文抒发的具体思想情感各不一样。

三.感受不同体裁、不同手法、不同语言个性的各篇作品的表达特色。

四.长江、黄河的自然特性与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

单元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长江与黄河的相关知识;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充分体会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充分挖掘作品的内涵,深人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加强朗读训练。学习时应注意朗读训练,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长江

课前热身:(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画出来。)

1.走近作者:(温馨提示:了解人物,主要从名、时、地、评、就等方面入手。

郭风:1917,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2.写作背景:(细心揣摩,对你后面的学习有用哦!)

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散文诗。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三年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为祖国创造美好的明天。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4.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要反复诵读课文,感受长江黎明时分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 语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和象征、反复等写作手法的作用;对文章中一些词语和一咏三叹的 句子的深刻含义,要在独立揣摩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本文,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反复诵读本文,把握文章主旨。

(一)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下面是易读错写错的字,请重点掌握。(温馨提示:结合课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解决。) 浦.口 曙.天 吹拂. 舢.板 驳.船

缕缕.. 哺.育

湖泊.

堆栈. 千年万载. 2.重要词语释义: 容光焕发: 粼粼: 穿梭: 停泊:

2、字词过关:(任意抽查三字两词,你敢迎接挑战吗?)

(二)熟读课文,体会文中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按借景抒情的逻辑思路。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一、(第

1、2段)描写

二、(第3—6段)抒发

三、(第

7、8段)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

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描写长江的?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表达作者的心情吗?

3、文章的主题仅仅是赞美长江吗?为什么?

(三)反复朗读课文,争取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一)自主学习:(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思维快!)

聚焦目标一:

问题1:本文作者通过描写赞美长江的黎明,借以歌颂新中国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你能说说“长江的黎明”与“新中国”之间的关系吗?

问题2: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欢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章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聚焦目标二:

问题3:文中多次出现“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有无重复啰唆之感?说说你的理由。另外,请你从本文中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品味,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

问题4:除了以上课堂探究题外,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边,让我们共同解决。

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聪明的你呢?赶快与同伴一起交流吧!) 展示讲解:(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抓住机会,展现你的风采!) 课堂小结:(请将你探究过程中的感悟或收获,简明扼要地写在下面。)

三、巩固提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又快!)

必做题:(相信你一定可以轻松过关!)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长江这样的容光焕发.她的笑容多么甜美。

(

) ②、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

)

③、它以鱼肚色抹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它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它以四月的风吹拂

着的麦浪似的水波,它以脸上展开的微笑,迎接过江的渡船上的火车和旅客。(

) ④、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

(

)

2、“长江很早便醒过来”,“醒”字在文中多次出现,试品味其妙处。

选做题:(恭喜你!已经完成当堂任务!你是最棒的!加油!)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打算做些什么来慰藉祖国的“母亲河”呢?

2、黄河、长江奔腾不息,哺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古人借黄河、长江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就“黄河”或者“长江”写出不同诗作中连续的两句。

学后记:

课外加油站:

请你问问长辈或通过网络了解一下1959年~1961年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情况,相信你对本文作者的情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

(三)

(四)

推荐第8篇:长江教案

5.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土整治中对河流的综合治理。请同学们阅读P45 找出:我国为什么要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怎样对河流进行综合治理? 学生回答:略

对河流进行治理的一个主要的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我们国家已经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比如说黄河小浪底、葛洲坝、三峡工程等等,三峡工程是我国甚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这个单元,我们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了解河流的综合整治。 [讲授新课]

(板书)§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读图5.7找出①长江三峡的位置,长江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②长江三峡的具体位置

③长江三峡跟三峡工程是同一个概念吗? (指导阅读)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宏伟的三峡工程》,并对照阅读主题图,了解工程的主要设施和规模 (过渡)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意义。 (板书)

一、防洪

(一)、长江洪水灾害:

1、长江的哪个河段的洪涝灾害最严重?这些河段的洪水来源于哪里?

2、长江洪灾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和水系特点、人为原因)

(教师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板书)。

(过渡)长江洪水灾害严重,防洪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而现有防洪能力怎么样? (投影)读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图5.4分析思考: ①有话说“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②建国后,我国政府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加强长江中游的防洪工作?

(请一同学到屏幕前指图讲述,教师补充)荆江河段十分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使水流不畅。同时中上游大量泥沙入江,泥沙淤积使这一河段两岸地面普遍低于洪水线,成为了“悬河”。悬河就像悬在人们的头上一颗定时炸弹,直接威胁十分富饶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区的城市乡村、工矿企业和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发生江河决堤,损失将难以估量。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修建分洪工程、加固荆江大堤等。

(指导读图)课本图5.4“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荆江悬河”,加深对“悬河”的印象,并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到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但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长江干流至今还没有控制性水库,缺乏足够的滞洪、纳洪场所,防御洪水仅依靠堤防和分洪措施,许多河段防洪、泄洪能力明显偏低,只能抵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

(小结过渡)因此,建设三峡工程,以此加强长江防洪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

1 首要目标。 (板书)2.防洪效益

(指导阅读)读图5.5“长江三峡图”和相关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三峡工程建设是解决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洪水威胁的关键性工程措施? (投影)“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并略作解释:

(小结)三峡水库是长江干流上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量,可有效调蓄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几乎全部洪水来量,对长江中游尤其是“悬河”荆江河段的防洪起到决定性作用,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同时它还能带来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特别巨大效益。 (板书)

二、发电

(指导读图)课本图5.6“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叠加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界线),(师问生答)为什么长江三峡水能丰富?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和发电能力各为多少? (指导阅读)课本图5.7“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思考: ①读出图中三峡电站500千米和1000千米经济输电范围内的省会城市; ②为什么要将三峡电力大量输往华中、华东地区?将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③华南地区能源紧张,且同样在1000千米的经济输电范围内,为什么不是三峡电力供应的目标区位? (学生回答)略

(板书)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煤炭运输的压力

(指图讲述)三峡电站在提供巨大电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以清洁的水电替代了火电,相应比火电可减少排放大量工业“三废”: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吨和大量废水、废渣。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 (板书)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益显著。

2 (过渡)朗诵古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河段“轻舟”速度为何如此之快?

(学生回答)三峡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速度很快。

(承接)长江沟通沿海和内地的广大地区,是我国东西方向的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誉。 (板书)

三、航运

(指导读图)课本图5.8“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 ①简要川江航运的自然条件。

②读图比较,说明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会在现有葛洲坝工程基础上,在航道及其通航能力方面带来什么变化?

③这一变化将会产生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略

(承接)因自然条件的复杂,特别是宜昌至重庆660千米的川江航道,流经高山峡谷地段,落差大、水流急,险滩多,通航能力低,使长江航运受到很大限制,航运能力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出示复合投影)“三峡工程的航运及其他作用框示图”,先出示航运效益及意义作简要归纳。

(板书)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 再覆盖投影片,简要说明三峡工程其他方面效益和意义。 (板书)

四、其他效益

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 (投影)“我国南水北调等输水路线示意图”,了解中线方案的线路,强调: 这一方案的实施前提是建成三峡水库,通过三峡水库提水。

3 [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归纳下面几个问题,教师完善板书。

1.简要叙述长江三峡的区位及其对防洪方面的区位优势。

2.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3.简要说明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及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巨大效益。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防洪 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

二、发电——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1820万千瓦)

三、航运

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

四、其他效益

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

推荐第9篇:《长江》教案

《长江的开发》教案 【相关标准陈述】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无论是从代表性河流的角度,还是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长江都是地理课程必学的内容。此外,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河流的水文特征密切相关,因此,河流的水文特征也是学习河流知识的核心内容。 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描述,而这些方面又在不同河段、不同季节存在差异;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一,在大致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的基础上,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第二,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选择长江在不同河段带来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水文方面重点介绍了黄河和长江。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学习长江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开发河流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学情分析】

有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概况做基础,各种媒体(报刊、电视、网络、课外书籍)都有对长江做不同方面的报道和介绍,即便学生没有见过长江,对这中国的第一大河也不会很陌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有兴趣,但毕竟是系统的学习

一条河流,因此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分析应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基于这些因素,对长江的基本情况,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初步认识,教师可引导进行重难点的合作探究,并适时强调与点拨,扫清学生知识上的盲点并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与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准确说出长江流域的概况;

2、运用地图、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初步探究长江的开发利用价值。

3、明确长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对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分析;对长江洪水灾害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一,完成教学目标1。

2、通过活动二,完成教学目标2和目标3。学习活动方案

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相信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这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长江,它既是我国的“水能宝库”又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如何更好地来发挥“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功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江的开发。

学习新课:我们首先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活动

一、长江源流概况 (板书)

老师引入: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长江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在是大家展露拳脚的时候了。好,请同学们看导学案第一部分第1题,谁能告诉我第1题,长江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学生起来回答,)好,第2题,长江流经的4个主要地形区,(学生起来回答,老师评价:对地形图了解的很透彻);长江流经的省区有哪些呢?(哪个同学到黑板图上指出。评价:对政区图掌握的很到位。)

通过之前对长江的预习,大家能够看出,长江相比于黄河有什么特点呢?支流多,谁上黑板图中指出长江上的七条主要支流名称。

长江作为一条大河,有上中下游之分,上游、中游、下游分界处的城市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

我们了解了长江的概况,你说: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第一大河?(出示课件) 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在我国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看,长江都居全国之首,因此我们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过渡)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河流的概况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以及有什么开发价值。(板书)

请大家结合课本P54--57内容,完成导学案学习活动二

学生回答:

1、上游河段特点:河流落差大,开发价值:水能资源丰富。老师引入:我们看“长江干流剖面图”。落差到底有多大? (边放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问:结合前面学过的地形地势,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因为从第一阶梯流向第二阶梯,又进入第三阶梯)分别穿过了那些主要山脉?(横断山脉和巫山)被切断,形成什么地貌?(峡谷) 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学生回答虎跳峡、长江三峡)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上游的水文特征: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利用它呢? 学生回答:建设水电站发电

我国目前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其中最重要的是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教师讲解 (课件上相应放出葛洲坝和三峡的图片)

三峡尚未建成时,葛洲坝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投入使用后,它的发电量是葛洲坝的6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横跨长江天堑,建成后发电量输送到半个中国,下游6省再没有水患,事实证明,三峡不仅有发电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防洪作用。正因为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因此有“水能宝库”(板书)之称

那么,长江中下游河段有什么开发价值呢? (学生回答,老师评价) 看长江航运图,从重庆到入海口,长江航运能力很强,尤其是中下游河段,3000吨以上的轮船都可以自由通航。航运价值为什么这么大呢?(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而中游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多。(依次播放课件中下游特点及黄金水道)

师讲解:长江的通航里程已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在航运方面的运量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因此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 黄金水道

但是目前航运还未完全开发,是什么制约了“黄金水道”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呢?我们共同看一下第3题

(边放课件边启发)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荆江 河道变得弯曲了

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发生洪灾时这段也最危险。

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结合课本内容回答)(放CAI课件裁弯取直,荆江分洪工程)

学生答后老师总结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加固荆江大堤等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长江的支流数量多且成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雨带的推移规律,想一想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什么影响? 1998年就是如此。 播放抗洪视频

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危害很大)思考: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好,下面带着这个问题完成导学案学习活动三 合作探究(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洪灾成因 (1)自然原因:

①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同时到来,中上游洪水来水量大;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

①中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不断增多,泥沙淤塞河湖;

②中下游围湖造田,加上泥沙淤积,湖泊萎缩,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可见长江爆发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人类对长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这种局面,怎样才能使长江不再发生洪水呢?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1)中上游禁止乱砍滥伐树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兴建水库,退耕还林还湖; (3)加固江防大堤;

(4)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相结合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主要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知识梳理 检测反馈:

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概况、各段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其中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 “黄金水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只要我们对长江能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滚滚长江永远是中华民族不竭的资源。

教学板书设计:

长江的开发

一、河流概况

二、开发利用

1、“水能宝库”。

2、“黄金水道”。

三、治理保护

推荐第10篇:长江教案

中国的河流——《长江》教案

刘家松

教学目的

1、认识长江的来源、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2、长江的形状、支流;

教学重点

长江的概况

教学难点

长江的形状已经流经省份位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长江以其独特的身姿,奔腾在中华大地,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长江之歌。

我们都是长江边长大的孩子,或许正是因为熟悉,大家才没有去真正了解。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了解长江。

我们之前学习了河流的相关知识,你们,我们认识一条河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呢?(源头、水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注入的海洋等)

三、长江的发源地

唐古拉山山脉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最终流入东海。

四、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形状

1、11个省级行政单位

2、形状:v + w(学生活动,画图,标注省份)

五、长江的长度和水能

在从前的地理教科书里,说长江的长度是5千多公里,近几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千辛万苦的实地勘测,获得了比较确切的数据——长江的实际长度是6380多公里。

从长度来讲,除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长江就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第三大河。长江每年把1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浩无边际的大海,这可是相当于20条黄河的水量啊。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多达2亿6千万千瓦,它占全国水能蕴藏量的40%;在世界上,美国、加拿大和曰本的水能蕴藏量的总和刚刚赶上长江。

整个长江流域的面积多达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

六、长江的名称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江有许多叫法。起初,就叫江;后来叫大江。如今的规范叫法是这样的:从源头到楚玛尔河口,叫沱沱河;从楚玛尔河口到玉树的巴塘河口,叫通天河;从巴塘河口到四川的宜宾,叫金沙江;从宜宾直到入海口,叫长江;长江的干流又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从江源到湖北的宜昌,叫做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的湖口,叫做中游;从湖口到崇明岛东面的入海口,叫做下游。

上游的水能异常的丰富,整个长江水能蕴含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是现在长江水能的蕴藏量却只利用了3%。

说到长江的上游,我国著名的峡谷景观------三峡就不得不提了。 说到了三峡,大家觉得还有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拿出来讲讲啊?

七、三峡大坝。

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都是三峡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过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初现雄姿。高峡平湖成为了现实。 讨论:

三峡大坝为什么会选择修建于此呢?

第11篇:长江教案

《长江的开发》教案

周秀娟 教学目标:

1、准确说出长江的概况。

2、运用地图、资料探究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3.明确长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长江流域的概况;

2、长江的开发利用价值。

3.明确长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

(新课导入)导入:伴随着优美的《长江之歌》,让我们走进长江,众所周知,作为母亲河的长江,古往今来受到无数文人诗人的青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长江,一起去揭开长江的神秘面纱吧。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先走进了解长江的第一站:长江概况。

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对长江的概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该是大家展露拳脚的时候了。

请同学上台指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省区以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师:一路走来,长江历经了万水千山,横贯了祖国的东西,那么长江到底有多长呢?

6300多千米。它是世界的第四长河。

我们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除了因为它长度长,还因为什么呢? (结合大屏幕中图表,得出结论。)

(承转)长江的上中游河段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作为第一大河的它到底在上中下游河段有哪些方面的利用价值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了解长江的第二站——长江的开发价值。

请大家结合课本P54内容以及河流湖泊的作用,在导学提纲上填出长江的开发利用价值。

刚才同学说上游地区位于阶梯交界处,那么落差到底有多大呢? (大屏幕展示长江干流部分剖面图) 读出长江源头到宜昌的落差是多少?

教师总结:长江流域的落差非常大,且都集中于上游。再加上长江的流量大,所以长江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因此被誉为“水能宝库”。所以,我们充分利用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建设了大量的水电站,假如你是一名水电站建设家,你会把水电站建在哪里?

在长江的这些水电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请同学们在P53图2.36中,找出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形象的说明了三峡工程的功效。 刚才有小组提到长江的航运能力,长江到底具备多么强大的航运能力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和文字来了解下。

师生总结:长江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长江中下游江阔水深,宜宾以下水量大可四季通航。其通航里程达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运里程的2/3.,理论运量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因此长江不愧为“黄金水道”。

除此之外,长江在旅游以及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 (承转)长江蕴藏的宝藏、价值是无穷的,但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什么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开发呢?让我们走进了解长江的第三站——长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请大家结合课本P56,在导学提纲上填出长江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师:上游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植树造林。 中下游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航道不畅

展示“长江航运图”。结合课本P54为什么在荆江段航运量骤减?其河道有何特点?

小结:由于荆江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致使航道不畅。那如何解决?(截弯取直)

(二)洪涝灾害

就是这条亘古流淌的河流,就是这条赋予我们生命的河流。它养育着我们,可它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大洪水,吞灭我们的家园,吞噬我们的同胞。 长江洪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展示一组长江洪涝图片,结合P57提问:为何长江洪涝灾害频繁? 引入下个知识点。长江洪涝除了夏季降水集中外,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上游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使湖泊的蓄洪调节能力减弱。

(二)河水污染

课件展示长江沿岸的污染图片。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三站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长江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长江作为母亲河的博大胸怀,了解到长江带给人类的沉重灾难。长江洪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江生态已不堪重负!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始终保持警钟长鸣!

第12篇:长江教案

河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2、要求学生能够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概括长江的水文特征。

3、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4、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目标

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 具:

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方法:

读图综合分析法;探究学习。 课 型:

新课;活动课。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知识】

1、说出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河流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及特点。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并出示长江水系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问题设置】

1、读图

2、34,找出长江的发源地;

2、上、中、下游的划分;

3、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

4、注入的海洋;主要支流;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一】分析: 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

(引导学生阅读):

1、长江干流剖面图,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

3、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

(引导分析):阅读材料,通过阅读“退田还湖”的资料和示意图,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

【学生活动二】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板书): 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 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课后思考): 对于长江,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它?

怎样解决长江的治理问题?(活动3)

堂清: 《填充图册》。 ※ 教学反思:

第13篇:《长江》教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加强朗读,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关课程标注: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重复的手法的作用。

2、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3、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 评价任务:

1、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3、提问、默写,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节课学习情况。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浦口( ) 曙天( ) 舢板( ) 驳船( ) ....堆栈( ) 吹拂( ) 哺育( ) 粼粼( ) ....

2、填空:

郭风,1918年生,福建莆田人。他的代表作有:《 》、《 》、《 》、《 》散文诗集《 》。

3、回答问题:

(1)作者看到了长江上哪些景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句可看出来? (3)黎明和青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给加点字注音、填空、回答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学习

1、本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找出来具体说说这些修辞方法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拟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排比、比喻:它以„„它以„„它以„„它以„„

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反复:“哦,长江”„„

2、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例如:(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4)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3、“ 哦,长江,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这句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抒情。

作者情不自禁的抒发对长江的深爱。作者借长江表达对祖国、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学生在文中圈画有关内容, 根据要求,模仿例句,练习表达句子。思考、回答问题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祖国的欣欣向荣,祖国的美好明天。

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长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蓬勃发展,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学生小组內开展讨论,归纳总结。推荐代表回答问题,明确答案。 然后适当做笔记。

五、归纳总结

本文通过描绘长江江面及两岸的繁荣景象,歌颂了长江对祖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积极创造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本文主要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明确本文主旨进一步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延伸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一位华夏子孙的不懈努力和奋进,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谈谈你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学生各抒己见)

七、布置作业 完成《助学》有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长 江》

黎明——新时代

手法:拟人、比喻、郭 风

新面貌

排比、反复

第14篇:长江教案

地理教案

学校:狮市中学

姓名:柳 娟

课题: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上课类型:新课

上课教师:狮市中学 柳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目标: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2、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学重点:

1、长江概况及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教学难点:

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教学方法:读图法、合作讨论法、教师讲述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歌唱《长江之歌》引入课题。同学们听了这支歌曲,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论对长江的了解。 板书课题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教师讲述: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河流的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人河关系等。

〔转入一〕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31读“长江水系图”。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找出它

的发源地、注入地、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板书:

一、河流概况

1、发源地

2、注入地

3、长度

4、流经省区

5、流经地形区 〔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转问: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五个“最”: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支流最多、年径流量最大、流经省区最多的河流,所以说,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 提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教师补充: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含沙量小 )。

: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

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

过渡:那么,长江上中下游各段又有哪些特征呢?对人们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环节一:读“长江干流剖面图”

(1)在图中指出各河段落差多少?长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哪儿?丰富的原因?

集体回答:源头至宜宾所在的上游,地处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有6000多米。

(2)此段流经哪些地形区?水流有何特征?

集体回答: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多急流、峡谷。(虎跳峡、三峡)

(3)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哪里,才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能资源?(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长江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重点讲述长江三峡水电站(位置、地位、功能)

板书上游水文特征:多峡谷、落差大、水能宝库——被誉为巨大的“水能宝库”。

〔转入〕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提问: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 提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 学生讨论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总结板书中游水文特征: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环节二:提问:长江中下游流经什么地区?水流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板书:长江进入湖口以下,完全处于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上。

(过渡)长江中下游的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益处呢? 板书: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便利。

阅读课本文字,思考:从通航里程、货运量等方面理解长江为什么有“黄金水道”之称?

教师总结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水运的自然条件和航运特点。 (转入三)长江给我们带来了贡献,但是也给流域两岸的人们带来的沉重的灾难!

思考问题(1)长江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

(2)长江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

(3)我国在综合治理长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33页课文及案例

一、案例二;小组讨论交流要点;各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小结:长江不仅是洪灾频繁的地区,也是旱灾严重的地区,这是由于夏季风进退没有规律所致。 课堂小结:请同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练习册内容

板书设计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一、长江的概况

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东雪峰 注入地:东海 长度:6300多千米

流经省区:简称(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区)。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流平原。

二、上中下游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支流、多曲流、多湖泊; 下游:江阔水深、“黄金水道”。

三、长江的奉献:水能、供水、航运

四、长江的灾害:洪灾、旱灾。教学后记:

第15篇:长江教案设计

《长江》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录像,导入新课。教师神情饱满地解说:“与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这里我们欣赏的是中华儿女对长江无限赞美之情的《长江之歌》。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江的地理概况吧!”

(板书)

一、地理概况 [讲授新课]

(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长江流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仔细观察: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学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W”。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学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忆或边想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边依次记忆11个省级行政区简称或全称)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学生:(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学生: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所在省份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学生:四川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贵州、重庆、乌江(涪陵);湖北汉江(武汉)、湖南湘江和洞庭湖(城陵矶);江西赣江和鄱阳湖(湖口)]

5.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温度带、干湿区?(学生: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长江干流大部分流经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亚热带湿润地区) (投影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组数字资料,并分析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3.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居我国各河之首) (学生小结)以上这组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提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大”字可从哪三个方面的数字体现出来?[学生:长江长度最长(数字最大)、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大)]

(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搞清《长江各河段的名称》(资料略)并与长江三大河段对比掌握。

(投影示意图)长江三大河段与其各自具体河段(俗称)对比示意图:

二、水能宝库

(过渡)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水能宝库(板书),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提问)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是一个水能宝库呢?

(学生回答)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提问)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大河段中呢?

(读图)投影复合图“虎跳峡”“西陵峡”彩图,并引导学生阅读图下资料后,对照《长江流域水系图》和《长江河段划分示意图》进行判断。 (学生回答)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这两个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中。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中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

(提问)长江上游源头——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

(投影)复合图《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流域水系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计算并判断:

(1)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多少米?(学生:约6700米) (2)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学生:约3200多千米;约6000多米) (学生回答)通过读图、观察、计算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宜宾段。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师讲解)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的重庆,深切巫山坚硬的石灰岩,形成险峻峡谷。三峡长约200千米,峡口处仅宽100米,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水流端急,因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位置、建设进程及建成后的综合作用)。

(教师讲述)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它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引导学生看投影彩图)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将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

(投影并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复合地图《长江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观察、分析: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往往分布在我国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 (提问)长江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大河中首屈一指。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分?为什么?(板书:开发是否充分,原因) (学生回答)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板书)。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成了许多水电站,但是因为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及时板书),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

(教师小结)由于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8.6%),因此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板书)

三、长江——黄金水道

(投影)《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结合图例观察长江干流什么河段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学生: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什么河段通航1000~3000吨轮船?(学生:重庆至湖南城陵矶)什么河段通航500~1000吨轮船?(学生:四川宜宾—重庆)什么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学生: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提问)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学生回答)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观察并思考: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这个河段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达到了怎样的治理效果?

(学生回答)(1)荆江河段(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一段)。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两岸江汉平原,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投影)《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长江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为什么?与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江干流宜宾以下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其中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通航能力最强(可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重庆至湖南城陵矶河段次之(可通过1000~3000吨轮船);四川宜宾至重庆河段通航能力第三(可通航500~1000吨轮船)。以上河段通航能力较强,主要是因为这些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势西高东低,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较大,河道逐渐变宽变深造成的。

(过渡)新中国成立以来,只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浚了长江航道,加强了沿江港口的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然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为什么?下面我国通过针对问题,分组讨论,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活动探究)1.长江水运价值巨大,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较大。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线,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阅读并分析以下各方面的意见,说一说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分A、B、C三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大胆地设想。) (分组讨论)A组针对老船工的话讨论;B组针对工程师的话讨论;C组针对渔政人员的话讨论。

(学生发言)A组学生发言:航道情况复杂,某些河段有阻碍轮船航行的浅滩,很可能是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而水土流失与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乱砍滥伐森林,严重破坏植被非常有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格禁止人们在长江上中游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还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疏通长江航道。B组学生发言:针对长江部分天然航道年内洪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化大,川江水位最大变化幅度超过60米,政府部门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多修建大型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轮船航行障碍,有利于通航;治理投资少,航道长期处于天然状态,政府部门要加大治理投资的力度,增加费用治理航道;内河港口装卸水平低,码头等设施维修费用不足,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提高内河港口的装卸水平,多增加码头等设施的维修费用。C组学生发言:水坝、桥梁等建筑物阻碍船队航行,政府有关部门在设计施工水坝时,要设计出大型轮船通行的开闸航道,桥梁建筑时,要尽量建得更高些或将桥梁建成上下升降桥梁,这样就有利于多种轮船通航。(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 (教师讲解)人为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过渡)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还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讨论探究一下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

(活动探究)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1300~1500年,平均每14年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到20世纪下半叶,发生大洪灾的频率提高到每3年一次。进入80年代,几乎年年发生洪灾。阅读下面的材料和“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变化示意图”,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说一说导致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讨论并比较这些原因的相对重要性。

(学生讨论比较)A组讨论长江洪灾发生的自然原因;B组讨论长江洪灾发生的社会原因;C组比较A、B两组这两种原因的重要性。

(探讨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探讨:1.长江流域地区气候有什么特征?它对洪涝灾害的产生有何影响?2.长江洪水来自哪里?3.近些年来,人们的生产活动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A组: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最容易产生洪涝灾害;长江洪水有三个主要来源:①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②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③北面的汉江。

B组:近些年来,人们为了生产粮食,人为地围湖造田,使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人们为了赚钱,在长江上中游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使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断加剧。

C组:从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看,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是导致长江洪涝灾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教师小结)长江洪涝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要避免或减轻长江的洪涝灾害,人们必须努力做到遵循自然规律,人地协调发展,综合治理长江。

(提问)同学们探究一下人们怎样综合治理长江才能避免或减轻长江的洪涝灾害呢?

(分组讨论,师生小结)①加固江防大堤;②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修建许多水库;④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河段);⑤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禁止人们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业,减少抗洪压力;⑦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长江地理概况基础上,明白了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不仅有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有巨大的航运价值,以及人们应怎样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长江为何会发生洪水灾害,怎样防治长江洪涝灾害。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引导学生课外从报刊、电视、电脑网站中收集有关长江、黄河等河流(包括家乡的河流)各河段存在的环境问题,然小组在一起探究一下这些环境问题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还是人为原因形成的?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上述河流各河段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我们为此应该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16篇:长江教案设计

河流与湖泊——长江教案

一、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是河流与湖泊一章的第三节,课程内容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教材首先对长江的起源、总长度、流经省份等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使学生们可以从地理空间概念上整体把握长江的概况。

本节教材附有地图、图片、图表、遥感卫星图等,旨在说明长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航运价值。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以上辅助信息,围绕长江“第一大河”和独一无二的“黄金水道”两个课程重点,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教育。

二、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其他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因此教学中不宜加入过多的分析内容,而应重点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带领孩子们去感受祖国的江河大川之美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概况,能说出长江发源地,长江依次流经的省份、阶梯、地形,长江的主要支流,注入的海洋,长江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

(2)掌握出长江的上、中、下游分界点,能说出各段的水文特征、利用和治理情况。长江的总长度和流域总面积。

(3)了解长江在我国南方地区社会、工农业、人口及航运方面发挥的作用、理解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江河大川的意识,初步建立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提问:大家小时候看过《西游记》吗?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修成正果东反大唐的路上,因劫数不够,被观音菩萨做法坠下天空…大家对这样的情节是否还有印象?那谁能说出那条

河的名字呢?通天河!好,但那只是小说中的通天河,而现实中也有一条通天河,它就位于长江源头附近,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探寻一下这条现实中大河:长江。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1.屏幕显示长江流域图,带领学生从源头填起:明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在学生填充时显示所答知识点。在填写的过程中要强调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份,汇入的大海等。

2.请学生打开地理图册,找到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长江水系图,引导学生们说出长江流经的地势、地形、主要支流(汉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赣江)情况,使学生从空间上能对长江有个整体把握。

3.强调长江的长度、水量、流域面积都是全国第一;并补充长江的水能蕴藏量、通航里程等也是全国第一,在与黄河的比较中强调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

4.分上、中、下游介绍长江的各个区段的水文特征、利用和治理情况,在介绍时可以和上节黄河流域情况结合起来做对比分析,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同学们类比分析的能力。

5.通过课本上的图表进行概括,帮助学生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情况。

6.黄金水道从长江流域的物产、工农业、航运和水能发电(阅读长江水系图---水电站的名称)等多方面来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意义。

7.课外阅读:《跨世纪的三峡工程》,了解长江上建设三峡工程的意义。(毛主席的诗词: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长江各段的水文概况及长江本身所蕴藏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学习应重点从“第一大河”、“黄金水道”两条主线来把握。

第四环节:课堂延伸

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跟同学们讲讲长江干支流上的诗词、典故。如: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等。

第17篇: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最早是什么时候提出来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一边缘” 视角 于涛方甄峰吴溢)

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已越20 余年, 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4一1985年间, 首先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之说。指出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 通过其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的经济区;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代始, 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 特别是1992年6月中央召开了“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会议”提出了发展“长三角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第三个阶段是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 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至此,“ 长江经济带”的联合开发已被提上国家和沿江省市的议事日程。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意志和战略重点吴传清)

尽管长江是中国第一大内河,但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历经了一个长期的思想酝酿过程。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该书部分内容于1918年单独发表,1920年全书英文本出版,1921年全书中文本出版)一书中最早从振兴中国实业的战略高度,系统阐述了长江流域经济开发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防洪防灾、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但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智库机构学者才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重要代表人物一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洪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我国“一线(沿海一线)一轴(长江)”战略构想,随后,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提出“长江产业密集带”战略构想;二是中国科学院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我国“T”型开发战略构想(即由沿海轴线、沿长江轴线构成国土开发格局),这一主张曾被《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草案)》(1987)、《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1990)采纳。长江经济带首次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战略构想。标志性事件主要有:1.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2.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3.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4.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要“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依托沿江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一条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综合经济带”。上述“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概念的地域范围指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上海七省一市。

长江经济带第一次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是从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以浦东开放开发、三峡建设为契机,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沿江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由于国家率先启动了沿海开放战略,实质上并未全国动员式地启动长江流域的整体开发。

长江经济带再次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契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十一五”时期启动编制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于2010年12月21日由国务院颁布实施,提出到202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时,经济布局更趋集中均衡,“使经济增长的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人口和经济在国土空间的分布更趋集中均衡”。该规划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强调了长江流域地区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沿长江通道是“两横(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三纵(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长江流域农业主产区是“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农业主产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是“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三 角洲地区是国家层面的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江淮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含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名列国家层面的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中。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区域。2012年12月,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江西九江,强调重视长江地区发展。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视察上海,勉励上海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沿江港口和中上游腹地发展。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努力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3年9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发改委呈报件上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请有关方面抓紧落实,深入调研形成指导意见,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2013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部在北京召开《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同年12月,将长江经济带的地域范围扩展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九省二市。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4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

长江经济带第二次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侧重点是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强调“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梯度发展。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践将重塑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主要表现为:长江经济带将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新支撑带;将成为推动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协调发展、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经济带;将成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将成为完善中国区域开放格局的重要支撑带;将成为完善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带。

主要关注的是学术界、国家层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相关提法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时空意义 车海刚)

首先,从空间维度看。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河和排名世界内河货运量第一的“黄金水道”, 自西向东连接着发达的沿海和广袤的内陆,覆盖了超过1/5的国土、约6亿人口,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往,我国客观形成及重点打造的经济区域主要为“块状”,而长江经济带这一“条状”区域,可以串起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互补、产业的转移衔接和优化升级以及市场的整合统一。并且, 长江经济带将与沿海一线构成“一纵一横”的T形格局,撑起未来中国经济空间的主干骨架。

其次,从时间维度看。长江经济带从提出概念和设想到成为战略决策, 大约历经了30年。目前,付诸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如何有效推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并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必然是一个关键性任务;另一方面, 中国当前处于发展速度换档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阶段, 亟须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和促动转型升级的抓手。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正面临相对饱和、遭遇“瓶颈”制约的现实,正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需求相呼应、相契合, 横贯东西的长江经济带是把这两者对接起来的再合适不过的载体。如果说, 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所关照的是南北之间以及环渤海地区内部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长江经济带所要解决的则是更为严重的东西发展失衡问题。以此视之,建设长江经济带既恰逢其时,又可谓当务之急。

最后,从国际合作角度看。长江经济带溯大江而上,不仅深入中国腹地,还可通过重庆等节点继续向西延展,与正在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向东,则可借由沿海一线,与建设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由此,能够融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东西双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的中国开放新棋局。

当然,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最大难点仍在于破除行政藩篱,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各自为政、市场分割, 是长江经济带延宕数年却仍停留在“构想” 阶段的深层原因所在,也是此次中央将其确定为国家战略所要力促突破的方面。京津冀地区仅涉及三个省市, 实现一体化发展都举步维艰, 长江经济带包含11个省市, 协调、磨合的难度就更加可想而知。近几年来, 长江沿线多个省份均制定了基于本行政辖区范围的区域发展规划, 从各省产业结构和布局来看, 彼此之间也多同质化竞争现象。

第18篇:长江游记

长江游记

去年十月一我、妈妈、姐姐和姨一起去湖北的舅舅家看外婆。他们笑容满面的迎接我们。第二天下午舅舅带着我们和外婆去坐长江I号游轮。

到了码头天快黑了,我看见码头上的霓虹灯都亮了起来,很漂亮。我们上了船,船上一共有三层,我们在中间的这一层,这层是餐厅连着甲板,是船上最大的地方,方便看长江的风景。

我们的船开动了,缓缓的离开了码头。我看见一艘大船上有好多新汽车像一层层的楼房。我看见另一艘游轮霓虹灯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不一会甲板上人山人海的,我太小了什么都看不见了,舅舅把我架在他的肩膀上。我看见一扇大门缓缓的打开,船在慢慢的上升。舅舅告诉我这是葛洲坝。过了一会船慢慢地下降,大门慢慢地关上了,我觉得很神奇。这次游玩很开心。

第19篇:滚滚长江

“滚滚长江”说课稿

临清市刘垓子镇中学 刘鲁燕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在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滚滚长江”是“中国的河流”这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在学生了解了“中国河流---外流区为主”后,学习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本课时是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教学重点。长江这一课时的学习是学生深刻了解“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的典型教学案例之一,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课程标准理念。因此,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确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 ②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2)能力目标:

①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②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本课题的重难点。

(1)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2)难点: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防洪治理、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说学生。

1、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世界第三,举世闻名。学生平时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上已学过《中国地理》的政区、地形等知识,以及前一节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学习河流的方法已有所认知。针对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热情较高等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学生表现他们才智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法引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课堂教学重点要加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如下:

(1)能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图等直观教学,说明源流概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利用相关信息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教法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要看它在何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根据学生的学情、学习方法及课程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情景,辅以启发诱导式、比较式的教学,分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如下:

(1)利用水文数据分析第一大河原因,通过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各河段特征,并探究长江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 (2)讨论长江洪水造成威胁最大的河段以及如何防洪治理,启发学生积极探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对知识目标的解读,通过适度的练习来体现,有利于学生课堂内消化掉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

为优化教学过程,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用音像及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地图、图表”等应用于学习全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设计。“滚滚长江”是中国地理学习的重点章节,与以往注重知识点掌握的教学目标相比较,新课程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知长江—爱长江-护长江”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对学习问题的思考、讨论最后形成对有关知识、事物的认知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授课顺序按如下环节展开:

“新课导入——源流概况——水能开发——黄金水道——反馈活动——归纳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简洁概括本节课知识内容体系,有利于系统理解记忆。

二、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

2、长度6300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3、主要支流,湖泊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5、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二)水能丰富河段——上游:源头----宜宾 长江三峡: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

(三)黄金水道: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货运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六、说设计心得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学习舞台,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内容主要的设计心得如下:

(1)采用读图自主发现知识,小组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本节教学设计中,主要是注重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归纳,认知理解教学重点。

(2)通过影音歌曲、探究讨论、练习反馈等活动,学习的学习兴致极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分析探究能力,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3)强调主体参与、主体探究,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课堂上教学方式多样,力求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气氛,激烈讨论,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将学会研究河流的基本方法,更将在热爱长江、开发长江、保护长江的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协调人地关系”等价值观上达到共识,优化传统教学效果,具有创新意义。

第20篇:保卫长江

保卫长江,保卫我们的母亲河

各位尊敬的评委、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卫长江,保卫我们的母亲河》。

浩浩长江水,悠悠中华情。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她以母亲的情怀和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绿化长江,保护母亲河,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夙愿。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历史重任。打造长江流域生态屏障,既是维护库区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人民切身利益的实际行动,还是中华儿女共同肩负的神圣使命,彰显了三千多万山城人民再现“两岸青山、一江碧水”的非凡气魄。为加速推进长江重庆段绿化进程,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了“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捐资造林大型公益活动。

绿化万里长江,保护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大事。当前,绿化长江的任务十分艰巨,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只有22.2%,水土流失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库区总面积的50%,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重庆人民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心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搞好工程规划,用好每一分钱,栽上更多的树。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建设长江绿色屏障,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早日呈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优美画卷,实现几代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绿化长江的夙愿

绿化长江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事情。我们的母亲河为了我们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我们不能只索取不回报,我们必须将长江的可持续发展纳入沿江城市的发展战略中,让母亲不在哭泣,让母亲的脸上笑容永远绽放。

长江演讲稿
《长江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