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摄影基础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摄影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导言

l 9世纪上半叶。经过法国人尼普斯·达盖尔等先辈的不懈努力,在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从此,影像就逐渐被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商业艺术设计、印刷方面更是广为使用,它使原来需要经过很多年训练才能画出来的形象,只需经过镜头和显影等摄影技术就能轻易地反映出来,而且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许许多多的商业印刷品和商业喷绘作品都使用了影像元素。

目前人们对影像这一元素有着许多方面的研究,如艺术摄影、广告摄影、产品摄影、服装摄影等;但是从影像和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却不是太多,因此,本课程从新闻摄影的角度进行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影像这一元素为设计服务。

摄影实践是指摄影者运用照相机及其辅助器材进行摄影创作的具体过程。

第1章 概 论

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①1839年8月19日,公布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的详细经过,摄影正式诞生。

②在我国远在二千多年前,科学家对摄影的几何光学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了物与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光的直线传播性。

③到了16世纪1816年,法国人尼斯得到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到1826年,他终于拍摄成世界最早的照片,到1839年,才产生感光材料—银版 第二节 摄影与摄影艺术

一、摄影的含义

二、摄影在社会的作用

三、摄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摄影与绘画的矛盾

摄影是:

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 用脑去思维、用手去捕捉

第三节 摄影的基本特征

一、摄影的技术特征

二、摄影的表现特性

1、记实性

2、瞬间性

3、选择性 题材的选择

最佳时机的选择

拍摄技术的选择

处理方式的选择

思考题:从摄影、数码摄影的发展历史来解读当代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的发展与变化。 自学:将收集的摄影、数码艺术摄影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讨论:进行摄影、数码艺术摄影作品的风格和鉴赏讨论。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历史发展。了解摄影的基本制作流程。了解摄影与专业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本授课单元的重点、难点:

重点: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摄影的特性。 难点: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摄影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下收集较好的摄影作品,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根源和发展。

上摄影网站寻找优秀的风景、人物、静物、动物、花卉、建筑、都市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下节课堂上讨论。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4学时) 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4学时) 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照相机除镜头外可分快门、调焦和取景器、机身与卷片记数装置三大部件。

一、快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照射时间长短的机件,因此,快门就是照相机曝光的计时装置,它以秒为单位。快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快门与光圈配合,控制感光片的曝光量。

抓取瞬间动作使运动中的物体成像清晰或模糊。

其标准序列是:B、

1、1/

2、1/

4、1/

8、1/

15、1/30、1/60、1/1

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快门的时间要求准确、稳定;误差不超过±40%;工作可靠,关闭时不允许有漏光现象,寿命应在3000次以上。

(一)快门的种类

镜间快门

镜间快门因受机械力及机械惯性的限制,一般最高速度很难超过1/500秒, 最慢是B门和T门。 镜间快门的优点是:

震动较小 比较耐用

拍摄动体时不会产生变形

用来进行电子闪光摄影时,不受速度级别的限制,每一级均与闪光同步.

镜后快门 帘幕快门

帘幕快门的缺点是:

在拍摄动体时,回造成变形。闪光同步速度低

钢片快门 程序快门 光圈先决式电子快门 动态摄影和快门速度

第一种处理办法是用高速快门将运动中的景物凝结下来,获得一个清晰的影像。

第二种处理办法是如果物体来回运动,如荡球千、跳高、舞蹈等,这些运动均有一个瞬间的静止时间,摄影者抓住这个时间 可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而获得清晰的影像。

第三种处理办法是对一些高速横向运动物体,如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可采用横向追随拍摄法,使主题清晰而背景模糊,表现强烈的动感。

第四种处理办法是允许被摄物有一些模糊,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可达到这目的。

(二)快门的保护

1、上弦前调整快门速度

2、快门速度不能调在两级数字之间。

3、快门不能长时间处于上弦状态,以免弹簧拉紧容易疲劳。

4、拧不动时不要硬拧,扳不动时不要硬扳。

5、单镜头反光相机卷片与上弦联动,每次卷片时轻轻扳动 卷片手把,一定要卷到头,不能中途停下来按快门,否则很容易损坏。 调焦和取景器 身与卷片记数装置

(一)机身

照相机暗箱实际上就是它的机身,有了它才能装置其他各个部件。机身的材料有用塑料或金属的,

照相机暗箱实际上就是它的机身,有了它才能装置其他各个部件。机身的材料有用塑料或金属的,总的要求是机械强度高、不变形、耐老化、质轻、不漏光。

(二)走片装置

第二节照相机的种类

一、大型照相机

二、中性照相机:使用120、220、127等胶卷的照相机均属中性照相机。

三、小型照相机:

1、平视光学取景式

2、135单镜头反射式

四、一步成像照相机

五、特殊用途照相机:

1、显微照相机

2、工业用照相机

3、医用照相机

4、水下照相机

5、航空照相机

6、高速照相机

7、航天照相机

六、电子照相机(数码相机)

第三节

照相机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一、照相机的正确使用

1、操作使用照相机之前,首先应该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它的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2、要按照正确操作程序操作。 ⑴安装胶卷。

⑵根据景物亮度和拍摄要求,调节光圈与快门速度。 ⑶调焦(对光)和取景。 ⑷拍摄。

3、拍好一张照片的基本要求。 ⑴ 持机平直不歪斜。 ⑵ 拍摄稳当防震动。 ⑶ 测距准确。

⑷ 快门速度与光圈配合恰当,是曝光正常。

⑸ 注意检查镜头有无被物体遮挡,如镜头盖、相机皮套等。 ⑹ 必要时,戴上遮光罩。 ⑺ 注意用光线。 ⑻ 构图

二、照相机的维护和保养

1、注意防震

2、注意防潮

3、保持相继内外清洁

4、不要长时间对着太阳等强光体,否则镜头会开胶或上伤眼睛,甚

至烧坏机内零件。

5、不使用时快门弹簧放松,距离标尺放置在无限远处,把镜头缩回,防止皮套紧压镜头。

6、先调好快门速度,然后再上紧快门弦,否则容易损坏。

7、快门速度不能放在两档之间,若放在两档之间,一是曝光时间不 准确:二是容易损坏快门。

8、不要随意空拍,以延长快门使用寿命。

9、避免酸硷及有害气体的侵蚀

第四节

照相机的附件

一、一般滤色镜

滤色镜是照相机的重要附件,确切地应叫滤光器,它是一块有色的玻璃,使用时置于照相机镜头前面。

1、滤色镜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⑴ 校正颜色对比

⑵ 调整反差

⑶ 改变空气透视和调整天空色调 ⑷ 取消某种颜色、提高清晰度

二、特殊效果滤色镜

1、UV镜,即紫外线滤色镜,也称去雾镜

2、偏振镜,也称PL镜。

3、灰色镜,有全灰、半边灰、渐变灰三种。

4、近拍镜

5、柔光镜

6、雾镜

7、多像镜

8、星光镜

9、色散镜,即彩虹镜

10、晕光镜

11、半幅近摄镜,又称远近镜、双焦镜。

12、魔术镜

13、色散镜,即彩虹镜

三、三角架 三角架是用来固定摄影机的金属支架。

四、快门线

是安装在快门钮上用来开启快门的。

五、遮光罩

六、近拍附件

七、多功能机身后盖, 即资料后盖

八、电动卷片器

二、焦距的功能与作用

在摄影上,镜头的焦距有五个功能和作用。

1、镜头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例。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2、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觉大小成反比例。焦距越长,包括的角度越小;焦距越短,包括角度越大。

3、镜头焦距长短与景深大小成反比,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影像所对应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4、镜头焦距的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

5、镜头焦距的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长,反差小;焦距短,反差大。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摄影设备的基本原理、对摄影器材有一定认识。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下收集摄影作品,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根源和发展。 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作业一

题目:对光、影构成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概念,利用光、影构成的原理及形式,经过拍摄,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相应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摄影作品中,使摄影有情绪表现,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要求:设计的摄影要有创意,拍摄创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作业二

上摄影网站寻找优秀的风景、人物、静物、动物、花卉、建筑、都市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请出来,我们下周课堂上讨论。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器材认识与了解。 以上内容的难点:对拍摄的形式美及曝光原理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

5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摄影镜头 第一节

镜头的焦距

一、焦距的定义

用标准镜头拍摄,被摄物离镜头25米以上,一般称之为无限远,用符号“∞”表示。从无限远物体射来的光线一般可以认为是平行光线(如太阳光),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形成的像点就是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用F或f表示。

除变焦镜头外,一般镜头的焦距都是固定不变的,照相机的镜头上一般均表明焦距,如海鸥DF相机的标准镜头上标有f=58mm即表示该镜头的焦距是58毫米。

三、光圈

光圈是用金属薄片制成的可调节光孔大小以控制通光量的机构。光圈一般安装在透镜组的中间。 各级光圈直径与焦距的比值叫做相对口径,计算方式与有效口径相似。

各级光圈大小的数字,叫光圈系数,以f/表示,它是相对口径的倒数。 例如镜头的相对口径为1:5·6时,光圈系数标为5.6或写f/5.6.我国 部颁JB745—65标准,对f/制光圈系数的系列规定如下:

1,1·4,2,2·8,4,5·6,8,11,16,22。 各级光圈通光量数倍数表:

光圈系数

1·4

2·8

5·6

22 通光倍数

512

256 128

64

32

1 放大与缩小光圈可以控制感光量是光圈的主要作用之一,此外,光圈还有调整像差改变成像质量和调节景深的作用。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即光圈系数越小),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景深的运用在摄影中很重要。

第二节 景深

一、什么是景深

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通称为全景深。

二、决定景深的三个因素:

1、光圈对景深的影响: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3、物距对景深的影响

第三节

摄影镜头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一、定焦距摄影镜头

1、标准镜头

2、长焦距镜头

3、短焦距镜头(广角镜头)

焦距短、视角大 ⑵

焦距短、景深长

近处景物成像大,远处小,因此场面显得深远,有助于突出主体。 ⑷

它容易使被摄物的影像变形,焦距越短,被摄物越近,则变形越大。

4、鱼眼镜头

二、变焦距摄影镜头

三、特殊摄影镜头

Δ业余摄影爱好者宜选择哪种类型的照相机

• 135型,旁轴取景手控暴光,如凤凰JG30

1、F1.8、38MM、1~1/500、270元

江西产 • 海鸥20

5、F2.8、50MM、1~1/300、865元、江西产135型、串镜头反光取景 如 海鸥DF-

1、F

2、、58MM、1~1/1000、1465元、上海产

DF-

2、F

2、、58MM、1~1/2000、1760元、上海产

DF300配珠江S20

1、F

2、58MM、1~1/1000、1595元、四川产 尼康FM

2、F1.4、58MM、1~1/4000、3600元 FM

10、F1.4、58MM、1~1/4000、1800元

注:可配长焦、中焦、广角或变焦镜头及专用闪光灯 如;17-35

28-105MM

35-300 Δ购买新相机时如何进行检验挑选

⑴摄影镜头的检验 ⑵操作机构的检验 ⑶电子系统的检验

Δ怎样为135单反相机选配镜头

镜头生产厂有滕龙(TAMRON)、图丽(TOKINA)、适马(SIGMA) 霍雅(HOYA)、35M-70、28-85/28-8

5、80-200、70-210 (以广角—标准—中焦—长焦)

注意:卡口连接方式不同:K接和MO接口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摄影设备的基本原理、对摄影器材有初步认识。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关系。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下收集摄影作品,了解摄影技术与摄影艺术的根源和发展。 以上内容的重点:光圈、快门的优化组合 以上内容的难点:构图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作业一

题目:对光、影构成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概念,利用光、影构成的原理及形式,经过拍摄,反映不同的物态与情态;

要求:拍摄要有对光、影有一定的物感、形式感。从其中选出10幅,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作业二

上摄影网站寻找以光、影、物的风景、人物、静物、动物、花卉、建筑、都市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下周课堂上讨论。 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王传东著,《摄影创意》,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第四章 各类题材的拍摄技巧(4学时)

第四章 实作篇 第一节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是一种最常见的摄影题材,对多数摄影者或观察者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人类自身。作为摄影的一个专题,人像摄影的范围是以人的脸部为对象,现代人像摄影已扩展到人的全身,甚至人的某个局部,只要有可能表现出人的某种神韵,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视觉语言,均可认为是人像摄影。

1、人像摄影的基本要求

真实、完美地再现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是人像摄影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不 仅要概括地表现人物外部形态,而且要揭示被摄者的内在性格和他的精神面貌。一幅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应该做到正确表现外形特征、正确揭示性格特点、正确把握时代精神三个要素。 ㈠正确表现外形特征

正确表现外形特征,酷似其人,是人像摄影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必须正确掌握拍摄技巧。 例如拍摄的角度、光线的运用等因素,若处理不当,则会歪曲外貌的表现。其次,要善于发现人物的典型特征及其表现手法。此外还要注意人像艺术美的真实性,一味追求外表的漂亮,用摄影技巧过分修饰,将失去其真实性。 ㈡正确揭示性格特点

人像摄影要做到“形神兼备”。仅仅貌似或形似,就缺乏艺术价值。摄影艺术要求将人物性格和外表形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人物形态语言,进一步展示人物的性格,即时捕捉人物情感的瞬间。

㈢正确把握时代精神

作为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他们的服饰、化妆都紧随着时代的潮流,除此之外,他们的职业、年龄、地位、爱好、文化、民族信仰等都与他们的形象有关,这些在人像摄影中都要有正确的表现。综上所述,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代精神都是通过同一人的形态和神态表现出来的。因此,人像摄影要求者着重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人像摄影的主要特征之一。

2、利用自然光的人像摄影

在户外进行人像摄影一般以人物为主,现场环境为陪体,自然光为主要光源。由于在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拍摄,受到时间、天气、环境、季节、纬度等影响。怎样选择光位,根据不同的太阳照射角度采取的表现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

采用太阳的直射光线,可使被摄者有较好的立体效果。但光位的选择需要注意,通常以30℃~60℃之间的照射角度为宜。利用逆光和侧逆光摄影时,应选择深暗的背景,这样有利于突出人物的形象。由于运用逆光拍摄的对象脸部较暗,应注意暗部层次的处理,通常以暗部作为曝光标准,也可使用闪光灯或白色反光板打辅助光,以调节光比。户外拍摄也可选择在阴天或多云的天气,因为太阳光经云层的遮挡,产生漫反射,这样的光线,拍摄少女和儿童尤佳,若要在晴朗天气的光线下拍摄,可在背阳的阴影下拍摄,也可让太阳光投射在描图纸上,通过描图纸的漫反射,使光线变软,使影调变得较为柔和。也可使用太阳伞,让人处于太阳伞的阴影中拍摄,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曝光量的选择。在中午阳光下进行拍摄,要充分利用太阳伞。

在户外进行人像摄影,归纳起来,需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使用三脚架,机位宜在被摄对象眼睛下方至腰部上方,这样能防止变形;让场景中的每个人轻松自如,使被摄对象的手有处放;北京的选择要有利于突出主体,尽可能不让被摄对象的眼睛下方产生明显的阴影;宜使用中、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让脸部占满整个画面,清楚地显示出人物的五官特征;注意使用不同的光影关系,处理不同的拍摄对象,有利于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3、人像摄影的景别

在人像摄影中,景别可分为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头像、特写等。

1、头像

头像是指比胸像景别更小一点且带有肩部或颈部的肖像,拍摄头像时,由于人脸的一切特征都将被放大,优缺点暴露无遗。五官的比例随机位与方向的变化有所改变,这时造型效果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减少拍摄对象的拘谨,应尽量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2、特写

特写是指以面部为主体的人像摄影,或以人体某一部位为特征的肖像,这种摄影称为特写摄影。特写摄影更强调人物特征的视觉效果,它往往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写摄影宜选用长焦距镜头。在人像摄影中究竟使用何种景别、将由所表现的主题而定,这是人像摄影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胸像

胸像指拍摄到胸部位置的肖像,胸像的面部特征更为重要,要根据不同的脸形特征,采用不同机位,克服面部上的缺陷,遇到被摄者为大小眼的情况,可让小眼接近镜头;遇到被摄者嘴唇有高低,可使唇角较低的一端接近镜头,并采用较低机位,来弥补面部的缺陷。拍摄胸像以中焦距为宜,可采用较大光圈,使背景虚化,这样有利于突出主体。

4、半身像

半身像的拍摄范围以被摄人物腰部以上的部位为佳。半身像由于只选取人物面部为主的上半身,所以人物的面部与手显得尤为重要,面部表情要与手的姿势相呼应,手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能强化面部表情,这样有利于造型。拍摄环境人像时,一般不宜将人物放在画面中央,背景环境的取舍简洁,适宜用标准镜头或中焦距镜头拍摄。

5、全身像

在全身人像的姿态中,手与脚的处理极为重要,手的处理原则上要有动作、要有事可做,手的姿势、位置的处理要看作是一种形体语言,能有利于被摄主体的表现,能与对象的现实情况相符合,能符合人物的性格,要与人物的气质吻合,要与人物的年龄、职业相联系,使画面生动有趣。一般来说,拍摄全身像选用标准镜头较为合适,广角镜头虽然可以靠近拍摄,但容易变形,不宜使用,当然,有意识的变形处理也是可以的。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了解人物题材的拍摄基本原理、技巧,布光,对各人像题材有初步认识和提高。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播放优秀摄影作品 以上内容的重点:各类人像题材的拍摄技巧

以上内容的难点:人像摄影的拍摄构图、人像造型的形式美、人像摄影的用光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课后收集人像摄影作品,了解各类人像摄影题材的拍摄技巧。

思考题:如何用相机拍出各类人像摄影题材的创意作品。

自学:收集的较好的各类摄影题材作品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参照较好摄影作品自己拍摄较满意的作品四幅。讨论:针对学生满意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作业一

题目:对人像的用光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人像造型,经过拍摄人像,反映不同的人物精神面貌和表情特点;

要求:拍摄以光、影为基础拍摄有一定物感、形式感、美感的人物形象。从中选出10幅作品,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作业二

题目:上摄影网站寻找以光、影人像、人文风貌等题材的摄影作品各一幅进行赏析评议。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在下周课堂上讨论。 作业三

题目:按课堂学习内容分别拍摄头像、特写、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好各一幅。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下周课堂上讨论。

目的:弄清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头像,运用光、影构成原理及形式,以人物造型的综合印象来组织形态关系,反映不同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个性特征。

要求:拍摄人像要有创意,拍摄人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 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必要时可列出)

[1]王传东著,《摄影创意》,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林路编著,《摄影艺术》,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例题等):

第二节

主题思想——摄影画面构成的意图所在

主题是摄影者通过拍摄对象所要说明的问题.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引起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现拍摄的意图.摄影画面构成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以突出主题思想为基本任务的.摄影构图就是要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地表达.因此,摄影者在构图时应明确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并根据其仔细地进行构图.构图的好坏,将决定一张照片会被拍成什么样子,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摄影者要向观众交待什么样的拍摄意图;影响到一张照片的艺术感染力,甚至关系它的成败.摄影构图包括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从主题思想的确定到画面艺术形象的完成.研究摄影画面构成就是研究注意思想内容与画面表现形式的统一.任何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中内容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它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在按快门前首先应明确你的作品将表达一直什么思想,否则你拍出的照片就会缺乏灵魂.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没有美的心灵,长的再漂亮也不会讨人喜欢.实际上, 摄影画面构成是十分灵活的,只有在实际创作中才能具体化.每一个新的主题,都会启发作者设计出特殊的拍摄角度、画面布局、光线描绘和线条影调组合等.俗话说“艺无定法”,为了表达主题思想,摄影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构图手法.总之,摄影画面构成就是要选取典型的拍摄对象.并通过独特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也是摄影构图的实质.景别——摄影构思不同意境的表达面对被摄对象,在取景时应选取多大范围?如何确定主题与背景面积大小?这就涉及摄影的景别问题.根据画面范围的大小,摄影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几种形式,不同景别的特点和表现力各不相同.

1、远景:远景画幅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广,它能显示出宽阔的场景和广大的空间.结构远景画面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气势.远景画面有利于向观众展现被设场景总的印象,表现大的气势和气氛,但不能明显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

2、中景: 只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比如拍人物,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相貌的画面为中景.中景画面的特点是以表现某一事物的主要部分为中心, 常常以动作情节取胜, 环境表现降到次要地位.

3、近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小,被摄对象能表现出更多的细部, 容易给观众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不易表现环境背景的特点.拍人物通常表现胸部以上相貌的画面为近景, 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面貌与表情.

4、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只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细部,从细微处揭示物体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只拍摄人物的眼睛或双手,通过眼神或手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就属于特写画面.作业

上摄影网站寻找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较好的摄影作品.并按照以上几种形式拍摄一张,以班为单位刻光盘,在下周课堂讨论.

1、拍摄不同景别的街景照各一幅.

2、拍不同方向的风光照各一幅.

3、拍一幅背景简洁的人物照.

4、拍一幅前景优美的风景照. 以班为单位刻光盘,在下周课堂讨论.第三节 影调——摄影造型中最基本的因素

在摄影中影调的划分可以根据两个标准来进行,根据画面的影调层次可分为: ①硬调:相邻影调见过渡层次少,明暗对比强、反差大,给人明快、粗犷的感觉 ②软调:以中间过渡层次为主,反差弱,给人柔和的感觉,利于表现质感,画面平淡 ③中间调:影调明暗对比、反差适中的画面

根据画面的基调,从整体的明暗倾向又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影调: ①高调:也叫亮调,大量运用白和灰色影调,只有很少部分的暗调构成的画面,给人轻松、明快、纯洁的感觉

② 低调:又称暗调,大量利用黑灰的影调,只有少许亮调构成的画面,给人肃穆、凝重、神秘的感觉 ③中间调:在最常见的光线下摄影时所产生的影调效果,也叫灰调、一般调.影调在摄影画面构成中有如下几点作用: ⑴强化或弱化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立体感,如暗影调的前景、亮背景可起到强化作用.⑵强调线条、形状、质感等构图的诸多因素,帮助进行画面造型.⑶组织视觉重点、突出主体.⑷烘托气氛,创造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进行影调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根据被摄对象的特征确定画面的基调.⑵影调配置要完美地突出主体.如果主体是深色调的则应选择浅色调的背景来配置,从而使主体形象完整清晰.⑶防止黑、白、灰影调的等量分布,防止色块的对称和零乱,画面的影调安排应有主次之分.⑷一幅黑白画面,一定要有最黑和最白的两极调子,黑处黑透,白处白亮,中有适度的灰,这样的画面才有黑白摄影的韵味.

影调是指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表现,它是黑白摄影构成可视形象基本要素.影调是构成摄影画面结构形式的造型基础.对比——画面构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表现事物存在状态的有效途径.所谓“全白非全白,有黑方有白”讲的就是对比的是手法.对比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因素的比较,对比法则是艺术的辨证法则,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在藏与露、写真与写意、明确与朦胧、质朴与华丽、具象与抽象、雄浑与纤细、简洁与复杂等对比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摄影创作中,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会增强图片的艺术冲击力.对比是摄影画面构成中较为活跃的因素,使画面显示出生动的效果.相反,如果缺少对比,画面就会显得平淡、单调.

要形成对比效果鲜明的画面,就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对比因素,并借助相应的技术加以表现, 同时要与自己的构思相统一.在运用对比时要从实际出发, 从内容到形式巧妙地加以利用,在同一画面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几种对比形式,从而使画面更加完美、生动.创作心得

拍一张照片,就是当所有感官汇集在流变的现实时,屏息以对。就在这一刻,抓住影像化为身心的极大喜悦。拍一张照片意味着——在同时与瞬间中——认知的事实本身与视觉形式的严谨组织,赋予影像以意义。它将一个人的头、眼、心,置于同一个轴之上。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提高艺术修养

设计学员是从事创造工作的,所以,各方面的修养就会显得比较重要。要使每个学员认识到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理论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设计者的拍摄作品之中。通过自己的拍摄作品,设计学员表达自己的情趣、感情、审美、爱好,并展示给人们,让欣赏者有同自己一样的感受。这就是一种既实用、科学却又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创造。

如同一个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样,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者们通过艺术实践,在设计中多看、多练、勤学、深思,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不断在设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打破那些陈旧,粗俗的审美观念,代之于富于新时代精神面貌的观念。

2、启发独创性

观念的更新才能带来设计的创新。有了新的观念,还必须在掌握前人传统技法及设计要领的基础上启发自己的独创性,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优秀拍摄作品。

人与动物的不同点就在于人具有创造性。显然,作为设计师的全部教育除了观念的更新外,还要以培养独立的创造性为目的。造型基础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断开发设计师的头脑,使之敏捷、活泼,达到对人类的目的和文明秩序,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有新的假设或明天的设想的目的。

因此,在拍摄练习中我们就要求学习者能抓住每时每刻浮现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像日记一样把它记写下来,使头脑能经常的训练。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训练自己的思维,时刻唤起自己创造灵感。

3、研讨表现的技艺

任何一种设想、形象在其没有表现在设计图中时,都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只有通过一定的成熟的技艺,把浮现的形象,刻意的设想记录下来,才能成为外在的使人看得见,悟得着的精神世界。这里技巧的表现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同是一种的拍摄构成,技法的不同,会带来视觉心理的不同,只有成熟的技巧,才能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内在精神。

因此,在训练中,要求设计者熟悉各种拍摄的性能和美学特征,熟练掌握各种拍摄工具的使用,精通各种制作技巧,以便得心应手地表现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形象,培养出随机应变的设计头脑来。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

摄影是渗透许多科学的综合艺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既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构思能力,又要有相当广泛的专业设计知识和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其它知识作辅助。专业艺术设计师起码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一是绘画基础,它奠定了设计家的“表达能力”,不同的专业对绘画的训练有所不同;其二是装饰基础,它很大程度是设计者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吸收;其三是设计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四是摄影造型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为向真正的专业艺术设计造型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在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上才能够根据现代社会提出的要求恰到好处地实现技术与艺术、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高度统一,使自己的作品能从性能到形式,均能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精神的风貌。

培养专业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习的知识是广泛的。但在处理实用问题之前进行造型基础的学习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摄影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课程,它可以通过拍摄构成的训练,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学员的专业设计中。

若没有这样的基础,造型的行动就会失去头绪而不能推进,最终的结局是追随原来的造型,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创作活动。显然,本课程作为设计学员的一门基础教育课,是相当重要的,它是通过设计学员进行艺术与技术的训练达到对拍摄构成的形态构成的再组合、再创新,培养设计学员的艺术审美观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设计专业服务。

作业四

题目:外出摄影风景、静物、花卉、建筑、人物、动物、都市人文风貌等 目的: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同事对摄影的原理,摄影的拍摄方法进行实践

用摄影的艺术眼光(点、线、面的组织结构关系)去观察具象形态,从中分析、归纳具象形态有规律的内在光、影关系。

要求:选择1—2个具象形进行摄影,完成2幅摄影作品,尺寸8R,并用黑卡纸裱好。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知识、课堂讨论、观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自学。

(1)理论知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认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认真理解每一个内容,课堂理论讲课与个别指导相接合,使学生清楚的懂得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式。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

(2)课堂讨论:课前由教师布置内容、提供参考文献,学生自己准备,课堂上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自学:由教师布置自学内容,提出重点,指导学生自学。 课外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外自学的主动意识,积极探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教学手段: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制作作品,打破传统的拍摄习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能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拍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一门艺术,在预备年级要上好这门课,难度确实是很大的。以往在教授制作方法时我们光靠讲,看一些有限又小的图片,很难让同学理解、掌握。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由浅入深,大量的生活中感性的东西让同学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加强了同学对平面构成理解,掌握了美的构成规律,提高了对平面构成艺术作品的欣赏力,提高了对抽象形的审美观。如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时,我们用很多优秀作品,通过荧屏一步一幅幅优秀作品演示给同学看,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许多倍。以往我们光靠教师讲,费时费力,效果平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短短时间里很多形象展示给学生看,既形象生动,又使学生很快理解,及时掌握当堂的知识。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还需要注意发挥教师课堂用语的情感、语言的精美到位、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和电脑之间的交流更生动更美。

艺术欣赏力的培养,需要大量接触艺术作品,审美能力才能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中你可以从书籍、计算机网络、电视节目、多种音像制品、现实大自然中获取教学所需要的创意字体图片、作品。这样就可以及时、大量向学生展示艺术手法高超、审美特征突出的优秀作品,开拓学生审美的视野,使他们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更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生活促进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同样存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提高审美能力。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迈克尔.兰福德著,英 屠明非译《简明摄影教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5月第3版[2]徐和德编著,《数码摄影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3]彭国平编著,《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6月第14版 [5]曾立人著,《数码摄影技法大全》,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6]陈琳编著,《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9月第2版

[7]M.兰福德著,英 李之聪等译《高等摄影教程》,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3月第二版 [8]美国纽约摄影学院著,《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李之聪等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7月第四版

[9]张苏中 解华克著,《摄影技巧》,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8月第二版

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

近几年来,我国的工艺美术院校和设计单位对摄影艺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对这门新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收到了可喜的成效。目前这种研究和应用,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摄影是渗透许多科学的综合艺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既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构思能力,又要有相当广泛的专业设计知识和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其它知识作辅助。专业艺术设计师起码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一是绘画基础,它奠定了设计家的“表达能力”,不同的专业对绘画的训练有所不同;其二是装饰基础,它很大程度是设计者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吸收;其三是设计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四是摄影造型基础,它启迪着设计家的构思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了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充分培养出作为设计师的描写力、表现力、构成力、创造力的基础造型能力,为向真正的专业艺术设计造型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在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上才能够根据现代社会提出的要求恰到好处地实现技术与艺术、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高度统一,使自己的作品能从性能到形式,均能具有时代的气息和精神的风貌。

培养专业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习的知识是广泛的。但在处理实用问题之前进行造型基础的学习与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摄影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课程,它可以通过拍摄构成的训练,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学员的专业设计中。

若没有这样的基础,造型的行动就会失去头绪而不能推进,最终的结局是追随原来的造型,不可能进行充分的创作活动。显然,本课程作为设计学员的一门基础教育课,是相当重要的,它是通过设计学员进行艺术与技术的训练达到对拍摄构成的形态构成的再组合、再创新,培养设计学员的艺术审美观念,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设计专业服务。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

1、摄影的概念

2、摄影的造型要素—光、影的概念及构成原理、拍摄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光、影的概念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造型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作业一

题目:对光、影构成拍摄练习

目的:弄清光、影构成的概念,利用光、影构成的原理及形式,经过拍摄,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相应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摄影作品中,使摄影有情绪表现,具备一定的生命力。

要求:设计的摄影要有创意,拍摄创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打印成二张A4纸,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光圈、快门、构图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拍摄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图形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作业二

题目:上网搜寻中外优秀的风景、静物、花卉、建筑、人物、动物、都市人文风貌等各类摄影作品各一幅,共七幅,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赏析评议,要求:每幅评议不少于二百字,有不明白的问题也提出来,下节课堂上讨论、交流。

打印成二张A4纸,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光圈、快门、构图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拍摄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图形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作业三

题目:按课堂学习内容分别拍摄头像、特写、胸像半身像、全身像好各一幅。下节课按班组用电子文件交来,下节课堂上讨论。

目的:弄清全身像、半身像、胸像、头像,运用光、影构成原理及形式,以人物造型的综合印象来组织形态关系,反映不同的人像。

要求:拍摄人像要有创意,拍摄人像20幅,从其中选出10幅,用4R的尺寸完成正稿,并用卡纸裱好。

打印成二张A4纸,以班为单位刻光盘交来

以上内容理论课学时:4学时 实验制作学时:8学时

以上内容的重点:拍摄的光圈、快门、构图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方法。

以上内容的难点:学生通过对拍摄人像的形式美的规律及构成原理的了解与学习,引发创意图形思维,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作业四

题目:外出摄影风景、静物、花卉、建筑、人物、动物、都市人文风貌等

目的: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同事对摄影的原理,摄影的拍摄方法进行实践用摄影的艺术眼光(点、线、面的组织结构关系)去观察具象形态,从中分析、归纳具象形态有规律的内在光、影关系。

要求:选择1—2个具象形进行摄影,完成2幅摄影作品,尺寸8R,并用黑卡纸裱好。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理论知识、课堂讨论、观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自学。

(1)理论知识: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认真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认真理解每一个内容,课堂理论讲课与个别指导相接合,使学生清楚的懂得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式。阅读参考文献、书籍、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

(2)课堂讨论:课前由教师布置内容、提供参考文献,学生自己准备,课堂上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自学:由教师布置自学内容,提出重点,指导学生自学。 课外教学要求: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外自学的主动意识,积极探索。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另外,教师要有计划对课外作业进行检查和点评。对课外作业的内容尽量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教师不应对其限制过死。 教学手段:

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制作作品,打破传统的拍摄习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能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拍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一门艺术,在预备年级要上好这门课,难度确实是很大的。以往在教授制作方法时我们光靠讲,看一些有限又小的图片,很难让同学理解、掌握。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说教变为形象的演示,由浅入深,大量的生活中感性的东西让同学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加强了同学对平面构成理解,掌握了美的构成规律,提高了对平面构成艺术作品的欣赏力,提高了对抽象形的审美观。如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时,我们用很多优秀作品,通过荧屏一步一幅幅优秀作品演示给同学看,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许多倍。以往我们光靠教师讲,费时费力,效果平平。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短短时间里很多形象展示给学生看,既形象生动,又使学生很快理解,及时掌握当堂的知识。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还需要注意发挥教师课堂用语的情感、语言的精美到位、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和电脑之间的交流更生动更美。

艺术欣赏力的培养,需要大量接触艺术作品,审美能力才能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学中你可以从书籍、计算机网络、电视节目、多种音像制品、现实大自然中获取教学所需要的创意字体图片、作品。这样就可以及时、大量向学生展示艺术手法高超、审美特征突出的优秀作品,开拓学生审美的视野,使他们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更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生活促进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同样存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提高审美能力。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迈克尔.兰福德著,英 屠明非译《简明摄影教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5月第3版[2]徐和德编著,《数码摄影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3]彭国平编著,《大学摄影基础教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6月第14版 [5]曾立人著,《数码摄影技法大全》,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6]陈琳编著,《大学摄影创新教程》,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9月第2版

[7]M.兰福德著,英 李之聪等译《高等摄影教程》,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1年3月第二版 [8]美国纽约摄影学院著,《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李之聪等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7月第四版

[9]张苏中 解华克著,《摄影技巧》,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8月第二版

[10]王传东著,《摄影创意》,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注: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一个授课单元为一个教案;3.“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部分要尽量具体;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 第一课

摄影基础教学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2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教案
《摄影基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