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计算机基础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6:1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二章(第二讲)

一、windows资源管理

Windows提供了2种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软件,分别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利用它们,可以方便的来组织管理文件。不过从windowsXP开始,这2个软件已经没有区别。

启动“资源管理器”:

单击【开始】 ①|【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相应窗口。

在【开始】按钮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即可。 ②

右击桌面上 ③“我的电脑”、“回收站”、“我的文档”任一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即可。

1、文件和文件夹

文件是指被赋予名字、存储于外存的一组相关且按某种逻辑方式组织在一起的信息的集合,可以是程序、数据、文字、图形、图象、动画或声音等。

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和程序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 文件夹是用来存放程序、文档和子文件夹的地方。 文件的命名:

每个文件必须有也只有一个标记,即文件名。文件名的格式:.[扩展名] 文件名即主文件名,可由用户取定,总长度可达255个字符,可由字母、数字、汉字和一些特殊符号组成。但禁用\\,*,?,,/,|等字符。

扩展名由系统给出,用“.”与文件名隔开,通常由3个字符组成,是文件类型的信息。

如:TXT 文本文件

BMP位图文件

AVI 视频文件 通配符就是可以表示一组文件名的符号。有两种: ? : 代表一个任意字符

* : 代表一组(多个)任意字符 例如:

*.exe 表示扩展名为 .exe 的所有文件

a.*

表示文件名为a,扩展名任意的所有文件 S*

表示所有用 \"S\" 开头的文件 *.*

表示全部文件

A?

表示以 “A” 开头,后跟一个任意字符的所有文件 文件查找

菜单“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用于查找满足条件的文件或文件夹 查找条件:名称和位置

名称和位置:在哪里查找什么文件? 名称:文件名(通配符“*”和“?”) 搜索:位置(浏览文件夹) 文件标识符 (文件全名) [盘符][路径][.扩展名] 不同子目录下的文件可以同名 例如: d: \\ Buine \\ Reports \\ rep98.doc

C: \\ Word \\ Reports \\ rep98.doc 只读文件:文件只能进行读操作,不能改变其内容。

隐藏文件:隐藏文件一般不会显示在“我的电脑”等工具窗口中,除非用户更改设置。

存档文件:存档文件是一般的可读写文件,普通的文件基本是存档文件。

系统文件:系统文件是系统(例如Windows)使用的文件,用户一般不能使用或改变。

文件的扩展名:反映文件的类型

.com:系统命令文件

.exe:可执行文件 .bat:批处理文件

.bak:后备文件 .sys:系统专用文件

.bmp: 绘画文件 .txt:文本文件

.doc:word文件

.xls:excel文件

.ppt:Powerpoint文件

2、选取文件和文件夹 1)鼠标拖动选择

2)选择全部文件(夹),选择一个后按Ctrl+a。 3)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夹),在选择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后,按住Ctrl,再选择其他的文件或文件夹。

4)多个连续的文件(夹):单击第一个文件名,按住Shift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名

3、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选择要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按del键,将文件放入“回收站”;按shift+del直接删除,不将其放入“回收站”。

4、复制与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复制或移动的操作,方法:

1)按下ctrl+c进行复制、ctrl+x为剪切,在目的位置,按下ctrl+v 2)点鼠标的右键,选择相应的命令

注:在同一驱动器下,拖动文件或文件夹为移动,在不同驱动器下的操作为复制,若要操作为移动,按shift键。

使用鼠标实现 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要注意: 在不同盘之间拖动文件 ——

复制 在同一个盘内拖动文件 ——

移动

鼠标拖动的同时按住键,必定是复制 鼠标拖动的同时按住键,必定是移动 用鼠标右键拖动文件,可从弹出菜单选择

二、磁盘管理

1、查看磁盘状况

右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 2、磁盘管理

(1)磁盘清理:清理磁盘空间中无用的文件。

(2)磁盘碎片整理:文件的拷贝,是磁盘出现碎片,通过整理,提高磁盘的利用率 (3)磁盘格式化:清空磁盘文件。

三、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器可以提供正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和进程的相关信息,一般用户通常可以用任务管理器来快速查看正在运行程序的状态,或终止已经停止响应的程序,或切换程序,或运行新的任务。还可以查看CPU、内存及网络使用的情况和数据。

任务管理器的打开 一种是右击任务栏的空白处选

另一种是按Ctrl+Shift+Esc

四、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

控制面板是Windows的一个重要系统文件夹,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立的工具。如:管理用户帐户、调整系统参数、对设备的管理等。

五、附件

WINDOWS的附件包含很多实用的工具软件。如:放大镜、系统工具、画图、媒体播放器等。

推荐第2篇: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藏文信息科学系08(B)班

多杰尖参编写 §1.1 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概念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

一个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二、计算机的发展

纵观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近代计算机发展阶段、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和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即微机及网络)发展阶段。

1.近代计算机阶段

所谓近代计算机是指具有完整含义的机械式计算机或机电式计算机,以区别于现代电子式计算机。

2.现代计算机阶段(即传统大型机阶段)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结构。其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几点: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现代计算机的划代原则主要是依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不同来划分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1)第一代计算机

主要是指1946-1958年间的计算机,通常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存储器使用水银延迟线、静电存储管、磁鼓等;

3)外部设备采用纸带、卡片、磁带等;

4)使用机器语言,5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汇编语言,但还没有操作系统。

具有代表性的机器有ENIAC、ABC、EDVAC、EDSAC、UNIVAC等。

(2)第二代计算机

主要是指1959-1964年间的计算机,通常称之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主要特点是:

1)使用半导体晶体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使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磁盘和磁带;

3)输入输出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4)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有了各种计算机高级语言。

(3)第三代计算机

主要是指1965—1970年间的计算机,通常称这一时期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仍以磁盘、磁带为主;

3)外部设备种类和品种增加;

4)开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5)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

(4)第四代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是从1971年开始,至今仍在继续发展。通常称这一时期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其主要特点是:

1)使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开关元件;

2)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

3)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光字符阅读器、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各种绘图仪;

4)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软件行业已发展成为现代新型的工业部门。

3.微机及网络阶段

(1)微型计算机的划代

1)第一代微型计算机

1981年8月IBM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IBM—PC。以Intel 8088芯片为CPU,内部总线为16位,外部总线为8位。

2)第二代微型计算机

1984年8月IBM公司又推出了IBM—PC/AT,其中AT表示先进型或高级型。使用了Intel 80286为CPU,时钟从8MHz到16MHz,是16位微处理器,内存达lMB,并配有高密软磁盘驱动器和20MB以上硬盘。我们把286 AT及其兼容机称为第二代微型计算机。

3)第三代微型计算机

1986年PC兼容厂家Compaq公司推出了386 AT,开辟了386 微型计算机新时代。

4)第四代微型计算机

l989年Intel 80486芯片问世,不久就出现了以它为CPU的微型计算机。我们把486微型计算机称为第四代微型计算。

5)第五代微型计算机

199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Pentium芯片。它是人们预料的80586,但出于专利保护的原因,将其命名为Pentium,还给它起了个中文名“奔腾”。各微机厂家纷纷推出以Pentium为CPU芯片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奔腾机。是64位或准64位高档微机。

(2)网络新时代

7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一直在持续地发展着,到处响起“网络即计算机”(Network is Computer!)的呼声。利用通信线路、按照约定的协议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独立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形成能相互通信的一组相关或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可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

三、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运算精度高

3.通用性强

4.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

5.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四、计算机的分类

根据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如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功能强弱、规模大小以及软件系统的丰富程度等,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五大类。

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应用相当广泛,涉及到科学研究、军事技术、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其应用范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复杂的计算任务。

2.数据处理(信息管理)

当前计算机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数据处理。计算机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分组、数据组织、数据计算、数据存储、数据检索和数据排序等方面。例如人口统计、档案管理、银行业务、情报检索、企业管理„„。

3.过程控制(实时控制)

计算机是生产自动化的基本技术工具,它对生产自动化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自动控制理论上,现代控制理论处理复杂的多变量控制问题,其数学工具是矩阵方程和向量空间,必须使用计算机求解;

二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织上,由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组成的控制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大脑。它按照设计者预先规定的目标和计算程序以及反馈装置提供的信息,指挥执行机构动作。

4.计算机辅助工程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3)计算机辅助教学(CAl);

(4)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1.2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

一、进位计数制

进位计数制:按进位原则进行计数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十进位计数制,即按照逢十进一的原则进行计数的。

在进位计数制中有计数符号、基数和位权三个要素。

计数符号:是指表示数码所使用的符号;

基数:是指计数符号的个数;

位权:是指在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每个数位上的数码所代表的数值的大小,等于在这个数位上的数码乘上一个基数的若干次幂。

例如在十进位计数制中:

小数点左边第一位为个位数,其位权为100,

第二位为十位数,其位权为101,

第三位是百位数,其位权为102

„„;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数,其位权为10-1,

第二位是百分位数,其位权为10-2,

第三位是千分位数,其位权为10-3

„„。

二、几种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进位计数制很多,这里介绍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几种常用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

十进位计数制简称十进制。十进制数具有下列特点:

(1)计数符号:0、

1、

2、

3、

4、

5、

6、

7、

8、9。

(2)基数:10。

(3)位权:„„10-2 ,10-1 ,100 ,101 ,102 ,103 „„。

例如:

(123.456)10=1×102十2×101十3×l00十4×10-1十5×10-2十6×10-3

归纳任意一个十进制数D的表示形式:

(D)10=Dn-1×10n-1十Dn-2×10n-2十„十D1×101十D0×100十D-1×10-1十D-2×10-2十

„十D-m+1×10-m+1十D-m×10-m

式中Di (i:n-1,n-2,„„,m-1)为数位上的计数符号,其取值范围为0~9;n为整数位个数,m为小数位个数,10为基数, 10n-1,10 -2,„,101,100,10-1,···l0-m 是十进制数的位权。

2.二进制

二进位计数制简称二进制,是按“逢二进一”原则计数的。二进制数具有下列特点:

(1)计数符号:0、1。

(2)基数:2。

(3)位权:„„2-2 ,2-1 ,20 ,21 ,22 ,23 „„。

例如:

(11011.01)2=1×24十1×23十0×22十1×21十1×20十1×2-1十0×2-2十1×2-3

=(27.625)10

任意一个二进制数B,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B)2=Bn-1×2n-1十Bn-2×2n-2十„十B1×21十B0×20十B-1×2-1十„十B-m+1×2-m+1十B-m×2-m

式中Bi为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0~1;n为整数位个数,m为小数位个数。2为基数。2n-1,2n-2,···,21,20,2-1,„,2-m 是二进制数的位权。

计算机中数的存储和运算都使用二进制数。

3.八进制

八进位计数制简称八进制,是按“逢八进一”原则计数的。八进制数具有下列特点:

(1)计数符号:0、

1、

3、

4、

5、

6、7。

(2)基数:8。

(3)位权:„„8-2 ,8-1 ,80 ,81 ,82 ,83 „„。

例如:

(123.24)8=1×82十2×81十3×80十2×8-1十4×8-2

=(83.3125)10

任意一个八进制数Q,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Q)8=Qn-1×8n-1十Qn-2×8n-2十„十Q1×81十Q0×80十Q-1×8-1十„十Q-m+1×8-m+1十Q-m×8-m

式中Qi为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0~7;n为整数位个数,m为小数位个数。8为基数, 8n-1,8n-2,···,81,80,8-1,····,8-m是八进制数的位权。

八进制数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弥补二进制数书写位数过长的不足。

4.十六进制

十六进位计数制简称为十六进制。十六进制数具有下列两个特点:

(1) 计数符号:0、

1、

2、

3、

4、

5、

6、

7、

8、

9、A、B、C、D、E、F。

(2)基数:16。

(3)位权:„„16-2 ,16-1 ,160 ,161 ,162 ,163 „„。

例如:

(3AB.48)16=3×162十A×161十B×160十4×16-1十8×16-2

=(939.28125)10

任意一个十六进制数H,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H)16=Hn-1×16n-1十Hn-2×16n-2十„十H1×161十H0×160十H-1×16-1十„十H-m×16-m

其中Hi为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0~F;n为整数位个数,m为小数位个数。l6为基数16n-1,16n-2,„,161,160,16-1,···,16-m为十六进制数的位权。

十六进制数是计算机中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可以弥补二进制数书写位数过长的不足。

总结以上四种计数制,可将它们的特点概括为:

(1)每一种计数制都有一个固定的基数J(J为大于1的整数),它的每一数位可取J个不同的数码;

(2)每一种计数制都有自己的位权,并且遵循“逢J进一”的原则。

对于任一个P进位计数制数S,可表示为:

(S)p=土(Sn-1Pn-1十Sn-2Pn-2十···十S1P1十S0P0十S-1P-1十,···,十S-mP-m

=土 SiPi

式中Si表示各数位上的数码,其取值范围为0~ P-1,P为计数制的基数,i为数位的编号(整数位取n-1 ~ 0,小数位取 –1 ~ -m)。

三、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

1.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例1 把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10l01)2=1×25十l×24十0×23十1×22十0×21十1×20

=32十16十0十4十0十1=(53)10

(1101.101)2=1×23十1×22十0×21十1×20十1×2-1十0×2-2十1×2-3

=8十4十0十1十0.5十0十0.125=(13.625)10

例2 把下列八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305)8=3×82十0×81十5×80=192十5=(197)10

(456.124)8=4×82十5×81十6×80十1×8-1十2×8-2十4×8-3

=256十40十6十0.125十O.03125十0.O078125

=(302.1640625)10

例3 把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2A4E)16=2×163十A×162十4×161十E×160

=8192十2560十64十14=(10830)10

•(32CF.48)16=3×163十2×162十C×161十F×160十4×16-1十8×16-2

=12288十512十192十15十0.25十0.03125

=(13007.28125)10

2、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把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是:整数转换用“除2取余法”;

小数转换用“乘2取整法”。

例4 将十进制数(125.6875)10转换为二进制数。

整数部分125转换如下:

余数

2 1 2 5 „„„„„„„„„„„„„1 高位

2 6 2 …………………………………0

2 3 1 …………………………………1

2 1 5 …………………………………1

2 7 ……………………………………1

2 3 ……………………………………1

1 „„„„„„„„„„„„„„1 低位

小数部分0.6875转换如下:

0.6875

× 2

小数首位 1„„„„„1.3750

0.3750

× 2

0……………0.7500

0.7500

× 2

1……………1.5000

0.5000

× 2

小数末位 1„„„„„1.0000

即(125.6875)10=(1111101.1011)2

上面的例子中小数部分经过有限次乘2取整过程即告结束。但也有许多情况可能是无限的,这就要根据精度的要求在适当的位数上截止。对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也有同样的情况。

3.八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分析:由于一位八进制数相当于三位二进制数,因此,要将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只需以小数点为界,向左或向右每一位八进制数用相应的三位二进制数取代即可。如果不足三位,可用零补足之。反之,二进制数转换成相应的八进制数,只是上述方法的逆过程,即以小数点为界,向左或向右每三位二进制数用相应的一位八进制数取代即可。

例5 将八进制数(714.431)8转换成二进制数。

7 1 4 .4 3 1

111 001 100 .100 011 001

即(714.431)8=(111001100.100011001)2

例6 将二进制数(11101110.00101011)2转换成八进制数。

011 101 110 .001 010 110

3 5 6 .1 2 6

即(11101110.00101011)8=(356.126)8

4.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分析: 由于一位十六进制数相当于四位二进制数,因此,要将十六进制数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只需以小数点为界,向左或向右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相应的四位二进制数取代即可。如果不足四位,则用零补足之。同理,若要将一个二进制数转换成相应的十六进制数,只要取上述方法的逆过程即可,即将二进制数以小数点为界分成左右两部分,向左或向右每四位二进制数用相应的一位十六进制数取代即可。

例7 将十六进制数(1AC0.6D)16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

1 A C 0 .6 D

0001 1010 1100 0000 .0110 1101

即(1AC0.6D)16=(1101011000000.01101101)2

例8 将二进制数(10111100101.00011001101)2转换成相应的十六进制数。

0101 1110 0101 .0001 1001 1010

5 E 5 .1 9 A

即(10111100101.00011001101)2=(5E5.19A)16

四、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基本运算是加法和减法运算。

1.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加法运算按下列三条法则进行:

(1)0十0=0

(2)0十1=1十0=1

(3)1十l=10(逢二进一,向高位进位)

例9 (1010)2十(1011)2的算式如下:

被加数 1010

加数 1011

十) 进位 1010

和数 10101

2.二进制数的减法运算

减法运算按下列三条法则进行,

(1)0-0=l-1=0

(2)1-0=l

(3)0-1=1(此时要向高位借位,借l当2)

例10 (11100101)2-(10011010)2的算式如下:

被减数 1110010l

减数 10011010

-) 借位 0011010

差数 0l001011

3.二进制数的乘法运算

二进制数的乘法运算有下列三条法则:

(1)0×0=0

(2)0×l=1×0=0

(3)1×1=1

例11 (1011)2×(1101)2的算式如下:

被乘数 l011

×) 乘数 1101

l011

0000

部分积 10ll

1011

乘积 10001111

在计算机中实现二进制数的乘法运算,通常采用的是移位相加的方法。

4.二进制数的除法运算

二进制数的除法运算按下列三条法则进行:

(1)0÷0=0

(2)0÷1=0(1÷0是无意义的)

(3)l÷1=1

例12 (111011)2÷(1011)2的算式如下:

101 商数

除数 1011)111011 被除数

1011

1111

1011

100 余数

即(111011)2÷(1011)2,其商为(101)2,余数为(100)2。

在计算机中实现二进制数的除法运算,通常采用移位相减的方法。

五、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的信息是以二进制数来的,有1和0两种可能的值。如果把二进制码的“1” 和“0”表示成“有”和“无”、“是”和“非”、“真”和“假”,那么这种变量称为逻辑变量。实现逻辑变量之间的运算称为逻辑运算。逻辑运算是计算机应具有的基本操作。

逻辑运算有三种基本运算:逻辑加法(又称逻辑“或”运算)、逻辑乘法(又称逻辑“与”运算)和逻辑否定(又称逻辑“非”运算),还有逻辑“异或”运算。

1.逻辑加法(逻辑或运算)

逻辑加法通常用符号“十”或“”来表示。逻辑变量A、B 逻辑加法运算运算规则:

A B A ∨ B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逻辑加运算的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用并联开关控制的一盏灯。显然,任一开关接通或所有并联的开关都接通,电灯亮;只有所有并联的开关都断开时,灯才不亮。

例13 二进制数10011010和00l01011进行逻辑或运算的过程如下:

10011010

∨) 00101011

10111011

即 10011010 ∨ 00101011=10111011。

2.逻辑乘法(逻辑与运算)

逻辑乘法通常用符号“×”或“”或“ ”表示。逻辑变量A、B逻辑乘法运算规则:

A B A ∧ B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逻辑乘法运算的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用串联开关控制一盏灯。显然,在串联电路中,只有所有开关都接通,电灯才亮;若其中任一开关未合上,则电灯便不亮。

例14 两个二进制数10101101和00101011进行逻辑与运算的过程如下:

10101101

∧) 00l01011

0010100l

即 l010110l∧00101011=00l0100l。

3、逻辑否定(逻辑非运算)

逻辑否定又称逻辑非运算、其运算符号为在逻辑变量的上方加一横线,例如 A ,表示对A 的否定运算。其运算规则为:

A A

0 0

0 1

4、逻辑异或

异或运算通常用符号“⊕”表示。它的运算规则为:

A B A ⊕ B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由上述运算规则可知,在给定的两个逻辑变量中,只要两逻辑变量的值相同,则异或运算的结果就为0;当两个逻辑变量的值不同时,异或运算的结果为1。

例15 两个二进制数10101101和0010l0ll进行异或运算的过程如下:

10101101

⊕)00101011

10000110

即10101101⊕O0101011=10000110。

§1.3 计算机中的数据与编码

一、什么是数据

数据是可由人工或自动化手段加以处理的那些事实、概念、场景和指示的表示形式,包括字符、符号、表格、声音和图形等。

数据能被送入计算机加以处理,包括存储、传送、排序、归并、计算、转换、检索、制表和模拟等操作,以得到人们需要的结果。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后,便成为信息。

二、数据的单位

计算机中数据的常用单位有位、字节和字。

1.位(bit)

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是二进制的一个数位,简称为位(英文名称为bit,读音为比特)。

2.字节(Byte)

8位为一个字节(英文用Byte表示,读音为拜特)。

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最基本的容量单位。

除了用字节表示存储容量的单位外,还可以用千字节(KB)、兆字节(MB)以及十亿字节(GB)等表示存储容量。它们之间存在下列换算关系:

1B=8bits

1KB=210B=1024B

1MB=220B=1024KB

1GB=230B=1024MB

3.字(Word)

字是由若干字节组成的(通常取字节的整数倍)。字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运算单位。

三、字符编码

1.BCD码(二一十进制编码)

人们通常采用把十进制数的每一位分别写成二进制数形式的编码,称为二一十进制编码或BCD(Binary—Coded Decimal)编码。

BCD编码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是842l编码。这种编码方法是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自左至右每一位对应的权是

8、

4、

2、1。四位二进制数有0000~1111十六种状态,这里我们只取了0000~1001十种状态。而l0l0~1111六种状态在这里没有意义。

十进制数与8421码的对照表

十进制数 8421码 十进制数 842l码

0 0000 6 0110

1 0001 7 0111

2 0010 8 1000

3 0011 9 1001

4 0100 10 0001 0000

5 0101

例如十进制数864,其二一十进制编码为:

8 6 4

(1000) (0110) (0100)

2.ASCII码

把字母、数字最常用的各种符号共128个用二进制编码表示一种方法。

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是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缩写为ASCII,读作阿斯克伊码)。

ASCII码有7位版本和8位版本两种。国际上通用的是7位版本。7位版本的ASCII码有128个元素,其中通用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大、小写英文字母52个,各种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

在微型计算机中采用7位ASCII码作为机内码,每个字节只使用了7位,最高位恒为0。

3.汉字编码

(1)《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是我国于1980年制定的国家标准GB2312—80,代号为国标码。

GB2312—80中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号(包括几种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代码。

6763个汉字又按其使用频率、组词能力以及用途大小分成一级常用汉字3755个和二级常用汉字3008个。

一级汉字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若遇同音字,则按起笔的笔形顺序排列;若起笔相同,则按第二笔的笔形顺序排列,依次类推。所谓笔形顺序,就是横、竖、撇、点和折的顺序。二级汉字按部首顺序排列。

在此标准中,每个汉字(图形符号)采用双字节表示,每个字节只用低7位。由于低7位中有34种状态是用于控制字符,因此,只有94(128—34=94)种状态可用于汉字编码。这样,双字节的低7位只能表示94×94=8836种状态。

标准的汉字编码表有94行、94列。其行号称为区号,列号称为位号。双字节中,用高字节表示区号,低字节表示位号。非汉字图形符号置于第1—11区,一级汉字3755置于第16~55区,二级汉字3008个置于第56~87区。

每个图形字符的汉字交换码,均用两个字节的低7位二进制码表示。汉字国标码通常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例如“中”字的区号为54,位号为48,则它的国标码为10101101010000(十六进制为5650),又如“国”字的区号为25,位号为90,它的国标码为0lll0011111010(十六进制为397A)。

(2)汉字的机内码

汉字的机内码是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统一使用的代码,又称为汉字内部码或汉字内码。不同的系统使用的汉字机内码有可能不同。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为两个字节的机内码,俗称变形的国标码。这种格式的机内码是将国标GB2312—80交换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置为1而得到的。

(3)汉字的输入码(外码)

汉字输入码是为了将汉字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代码。输入码的长度也不同,多数为四个字节。综合起来可分为流水码、拼音类输入法、拼形类输入法和音形结合类输入法几大类。

(4)汉字的字形码

汉字字形码是汉字字库中存储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目前汉字字形的产生方式有点阵汉字和矢量汉字等。

汉字字形点阵有16×16点阵、24×24点阵、32×32点阵、64×64点阵、96×96点阵、128×128点阵、256×256点阵等。

一个汉字方块中行数、列数分得越多,描绘的汉字也就越细微,但占用的存储空间也就越多。汉字字形点阵中每个点的信息要用一位二进制码来表示。对于16×16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32个字节(16×16+8=32)表示;24×24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72个字节(24×24十8=72)表示。

汉字 外码 国际码 机内码 字形码 屏幕显示汉字

四、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真值与机器数

(1)真值: 实际的数值。

-89, 90

-1011001, 1011010

(2)机器数:计算机中使用数字化了的数。

用“0”表示“正”,

用“l”表示“负”。

例如机器中用8位二进制表示正数90其格式为:

0 1 0 1 1 0 1 0

符号位,表示正

用8位二进制表示负数-89其格式为:

1 1 0 1 1 0 0 1

符号位,表示负

在计算机内部,数字和符号都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称为机器数,而它真正表示的数值称为这个机器数的真值。

2.定点数和浮点数

(1)定点数

计算机的字长一定,则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也就确定了。例如,使用8位字长的计算机,它可以表示无符号整数的最大值是(255)10=(11111111)2。运算时,若数值超出机器数所能表示的范围,就会停止运算和处理,这种现象称为溢出。

计算机中运算的数,有整数,也有小数,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呢 通常有两种约定:

一是规定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变,这时的机器数称为定点数。

二是小数点的位置可以浮动的,这时的机器数称为浮点数。

定点数的小数点位置可以固定在符号位之后,这时,数据字就表示一个纯小数。假定机器字长为16位,符号位占1位,数值部分占15位,机器数: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 ↑ ↑

符号位 小数点 数值部分

其等效的十进制数为-2-15。

定点数的小数点位置固定在数据字的最后,这时,数据字就表示一个纯整数。假设机器字长为16位,符号位占1位,数值部分占15位,于是机器数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 ↑ ↑

符号位 数值部分 小数点

其等效的十进制数为+32767。

(2)浮点数

浮点表示法就是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是浮动的,由于定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的范围太窄,不能满足计算问题的需要,因此就要采用浮点表示法。在同样字长的情况下,浮点表示法能表示的数的范围扩大了。

计算机中的浮点表示法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阶码(表示指数,记作E);

二部分是尾数(表示有效数字,记作M)。设任意一数N可以表示为:N=2EM

其中2为基数,E为阶码,M为尾数。浮点数在机器中的表示方法如下:

阶符 E 数符 .M

阶码部分 尾数部分

由尾数部分隐含的小数点位置可知,尾数总是小于1的数字,它给出该浮点数的有效数字。尾数部分的符号位确定该浮点数的正负。阶码给出的总是整数,它确定小数点浮动的位数,若阶符为正,则向右移动;若阶符为负,则向左移动。

假设机器字长为32位,阶码8位,尾数24位:

阶符 阶码E 数符 .尾数M

↑ ↑ ↑

1位 7位 1位 23位

浮点数表示法对尾数有如下规定:

1/2≤M<1

即要求尾数中第1位数不为零,这样的浮点数称为规格化数。

当浮点数的尾数为零或者阶码为最小值时,机器通常规定,把该数看作零,称为“机器零”。浮点数表示和运算中,当一个数的阶码大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大阶码时,产生“上溢”。上溢时机器一般不再继续运算而转入“溢出”处理。当一个数的阶码小于机器所能表示的最小阶码时,产生“下溢”,下溢时一般当作机器零来处理。

3.原码、反码、补码

机器数中,数值和符号全部数字化。计算机在进行数值运算时,采用把各种符号位和数值位一起编码的方法。常见的有原码、补码和反码表示法。

(1)原码表示法

原码:是机器数的一种表示法。符号位用0表示正号,用l表示负号。X的原码表示可记作[x]原。

例如: [X1]原=[+1010110]原 =01010110

[X2]原=[-1001010]原 =11001010

在原码表示法中,对0有两种表示形式:

[+0]原=00000000

[-0]原=10000000

(2)反码表示法

反码:正数的反码=原码;负数的反码是对它的原码(符号位除外)各位取反而得到的。X的反码记作[X]反。

例如 : X1=+l010110

X2=-1001010

那么 [X1]原=01010110

[X1]反=[X1]原=01010110

[X2]原=11001010

[X2]反=10110101

(3)补码表示法

补码:正数的补码=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对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各位取反,并在末位加1而得到的。X的补码表示记作[X]补。

例如, X1=+1010110

X2=-1001010

那么, [X1]原=01010110

[X1]补=01010110

[X2]原=11001010

[X2]补=10110101+1=10110110

补码表示数的范围与二进制位数有关。当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时,小数补码的表示范围:

最大为0.1111111,其真值为(0.99)10

最小为1.0000000,其真值为(-1)10

采用8位二进制表示时,整数补码的表示范围:

最大为01111111,其真值为(127)10

最小为10000000,其真值为(-128)10

在补码表示法中,0只有一种表示形式:

[+0]补=00000000

[-0]补=11111111+1=00000000(由于受设备字长的限制,最后的进位丢失)

所以有[+0]补=[-0]补=00000000。

例16 已知[X]原=100110l0,求[X]补。分析如下:

由[X]原求[X]补的原则是:若机器数为正数,则[X]原=[X]补;若机器数为负数,则该机器数的补码可对它的原码(符号位除外)所有位求反,再在末位加l而得到。现给定的机器数为负数,故有[X]补=[X]反+1,即

[X]原=10011010

[X]反=11100101

+ ) 1

[X]补=11100110

例1.17 已知[X]补=11100110,求[X]原。分析如下:

机器数为正数,则[X]原=[X]补;机器数为负数,则有[X]原=[[X]补]补;

现给定的为负数,故有:

[X]补=11100110

[[X]补]反=100ll0Ol

+) 1

[[X]补]补=10011010=[X]原 §1.4 微型计算机的指令和语言

一、微型计算机的指令

指令是一组二进制代码,规定由计算机的操作。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

一种计算机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种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指令的格式

在计算机内部,指令和数据的形式是相同的,二者均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于存储器中。它们的区别在于计算机工作时,把指令送往控制器的指令寄存器和指令译码器中,而把数据送往运算器的寄存器和算术逻辑单元中。

一条指令明确地指出是什么操作,其完整的格式:

操作码 操作数1 地址 操作数2 地址 目的地址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显然,这样的指令太长浪费存储空间。因此有下列几种缩短指令长度的方法:

(1) 三地址指令格式:

操作码 操作数1 地址 操作数2 地址 目的地址

指令的功能是:将操作数1和操作数2完成操作码规定的运算后,将结果存入目的地址单元。

(2) 二地址指令格式:

操作码 目的操作数地址 源操作数地址

指令的功能是:将目的操作数和源操作数完成操作运算后,将结果存入目的操作数地址单元。

(3) 一地址指令格式:

操作码 操作数地址

将累加器中的数与操作数完成操作运算后将结果存入累加器中。

(4)无地址指令或无操作数指令格式:

操 作 码

指令的功能是:如停机、关中断、开中断等。

2.指令的分类

(1)数据处理指令

(2)数据传送指令

(3)程序控制指令

(4)状态管理指令

二、机器语言

能直接被计算机接受并执行的指令称为机器指令。全部机器指令构成计算机的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机器语言就是二进制代码语言,它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但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不便于记忆、阅读和书写。

三、汇编语言

用助记符号表示二进制代码形式的机器语言,称为汇编语言(Aembler Language)。汇编语言的指令与机器指令基本上保持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汇编语言容易记忆、便于阅读和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机器语言的缺点。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称为汇编程序,机器不能直接执行,必须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这种翻译过程为汇编过程。

四、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同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比较接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特点:

1、容易掌握、方便、灵活。

2、通用性强。

3、用高级语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运行。

将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其翻译过程两种:

编译:是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然后将目标程序交给计算机运行。

解释:是对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逐句进行分析,边解释、边执行并立即得到运行结果。

五、数据库语言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提供的数据语言,包括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又称数据定义语言)和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 nipulation Language,又称数据处理语言)。

用数据库语言编制的源程序,要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翻译成目标程序,才能被计算机执行。

§1.5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 ( 简称微机系统 ) 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二、微型计算机硬件基本结构

微型计算机硬件:

微处理器: CPU

内存储器 : 只读存储器 ROM 和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

输入/输出接口:用来使外部设备和主机相连接。

系统总线:数据总线 DB、地址总线 AB 和控制总线 CB 。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

外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驱动器。

微处理器与 ROM、RAM、I/O 接口之间用总线连接在一起,才是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主机。

三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

四、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简述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程序指令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逐条执行的过程。它可分为两个阶段:取指令 ( 简称取指 ) 阶段和执行指令阶段。

(1) 取指令阶段。在微处理器控制下,从内存储器取出指令,送到指令寄存器。经指令译码器译码以产生完成此指令的各种定时控制信号。

(2) 执行指令阶段。指令经译码器译码后,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执行该指令规定的操作。

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机器周期又可分为取指令周期和执行指令周期。取指令周期对任何一条指令都是一样的,而执行指令则不然,由于指令性质不同,因此不同指令的执行周期不尽相同。 § 1.6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一、微型计算机主机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主要由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两大部分组成。

1.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又称为中央处理器 ( 简称 CPU) 。微处理器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组成 ( 还有一些支撑电路 ) 。

(1) 微处理器的功能

控制器是微机的指挥、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控制、管理微机系统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2) 微处理器的组成

1) 算术逻辑单元

算术逻辑单元 (ALU) 是微处理器的运算部件。

2) 寄存器

微处理器有各种寄存器:指令寄存器 IR ;累加寄存器 A (简称累加器 ) ;数据寄存器 DR ;地址寄存器 AR 。还有若干通用寄存器。

3) 指令译码器

指令译码器 ID ,对存放于 IR 中的指令操作码进行译码,以确定本指令要进行何种操作,然后指示定时及控制部件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4) 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又称指令计数器 PC ,用于存放当前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微处理器根据 PC 中的地址,从内存储器取出将要执行的指令。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它就自动计数 ( 十 1) ,指向下一条指令。

5) 定时及控制单元

此单元接收由指令译码器 ID 和标志寄存器 F 送来的信号,以确定当前要执行的指令需进行哪些操作、送出哪些信号。

(3) 微处理器的分类

微处理器按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分为: 8 位微处理器、16 位微处理器、32 位微处理器和 64 位微处理器。

2.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主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来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或数据。对于内存, CPU 可以直接对它进行访问。内存储器分为:

(1) 只读存储器 ROM

只读存储器 (ROM-Read Only Memory) 的特点是:存储的信息只能读 ( 取出 ) ,不能改写 ( 存入 ) ;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可靠性高。

(2) 随机存取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 --Random Acce Memory) ,简称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实际上是指可读、可写的存储器,故又称读写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会丢失。 RAM 可分为静态 RAM 和动态 RAM 两种。

二、微型计算机接口

1.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通过总线连接内存储器 (ROM , RAM) 构成主机,通过 I/O 接口电路与外部设备相连接构成硬件系统。

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相连接时,不能直接将外部设备挂在系统总线上,这是因为:

(1) 外部设备 ( 简称外设 ) 品种繁多。有输入设备,有输出设备,还有检测设备或控制设备,而且工作原理不相同。

(2) 不同的外部设备产生和使用的信号各不相同。有些外设产生和使用的是数字信号,有些外设产生和使用的是模拟信号。计算机系统总线只能接收和发送数字信号,因此必须经过 A / D、D / A 接口来完成。

(3) 有些外设的数字信息是 串行 的,也有一些外设的数字信息是 并行 的。而微处理器只能接收和发送并行信息。因此,串行设备必须通过接口将串行信息变为并行信息;微处理器送出的并行信息必须通过接口转换为串行信息,才能送给串行设备。

(4) 大部分外部设备的工作速度通常比微处理器的速度要低,而且不同的外设,其工作速度也不同。接口电路可以对输入/输出过程起到缓冲和联络的作用。

由上述原因可知,输入/输出设备必须通过 I / O 接口电路才能和系统总线相连接。可见,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变换和实现缓冲功能必不可少的部件。

2.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

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传送数据通过接口部件。接口部件主要包含一组寄存器,一般称这些寄存器为 I / O 端口,每个端口有一个端口地址。

数据端口 :端口是用于对来自微处理器和内存的数据或送往微处理器和内存的数据起缓冲作用。

状态端口 :端口用于存放外部设备或接口部件本身的状态。

命令端口 :端口用于存放 CPU 发出的命令,以便控制接口和设备的动作。微机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都是通过接口部件的 I / O 端口来沟通的。

微处理器与接口部件的连接通过三组总线:

数据总线 DB :通过它可在微处理器的累加器与接口部件之间传

送数据及控制信息。

地址总线 AB :微处理器通过它对外设接口寻址。

控制总线 CB :微处理器通过它传送控制信号。

接口部件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过外部数据线传送数据和信息。

3.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数据传送方式

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 I/O 传送,是在有关的软件和硬件控制下进行的。 I/O 传送有三种基本控制方式:

(1) 程序查询方式

程序先对接口进行连续的检测,当检测到的状态表示接口中已有数据准备输入或接口准备好接收数据时,则执行 I / O 操作。

(2) 中断传送方式

中断方式是外部设备中断 CPU 工作,使 CPU 执行一个为外部设备的数据 I / O 服务程序,此程序称为中断处理(服务)子程序。

(3)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DMA)

直接存储器存取 (DMA —— Direct Memory Acce) 方式用于内存储器和外部设备之间大批量的数据传送。在 DMA 方式下,外部设备利用专门的接口电路直接和内存储器进行高速数据传送,而并不通过 CPU 。

4.接口的基本功能和类别

为使不同设备能连接成一个系统协调地工作,就必须对设备的连接有一定的约束 ( 或称规定 ) ,这种约束就是“接口协议”。接口协议包括引线排列顺序、电平条件、工作速度、控制信号等。

接口的基本功能是在系统总线和 I / O 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提供缓冲作用,以满足接口两边的时序要求。具体地说,接口应具有寻址功能、数据转换功能、输入/输出功能、联络功能、中断管理功能、错误检测功能等。

在微机中,有以下一些类别的接口:

(1) 总线接口

微机主机提供的接口,位于主板上,称为扩展槽,供插入各种功能卡。

(2) 串行口

串行口传送信息的方式是一位一位串行传送。微机上所用的标准串行只是 RS -232C 口。鼠标器就接在这种串行口上。

(3) 并行口

并行口传送信息的方式是一个字节 (8 位 ) 同时传送。标准并行口为 Centronics 口。打印机通常接在这种并行口上。

此外,还有连接键盘、监视器的接口。

5.适配器

适配器是对微机系统中驱动某一个外部设备而设计的功能模块电路的统称。适配器一般做成一块电路板,插在主机板的扩展槽内。适配器必须包含两个接口:一个是与主机连接的总线接口;一个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外设接口。适配器又称为“卡”,例如显示器适配器,称为显示卡。

6.外部设备驱动程序

接口一般应包含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前面所述的是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包括实现接口功能的控制软件。接口的软件部分通常称为设备驱动程序。

三、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又称外存。外存储器不能为微处理器直接访问,必须将外存储器中的信息先调入内存储器才能为微处理器所利用。对外存储器应有足够大的存储容量、能可靠地保存程序和数据、存取方便。

外存储器设备种类很多,微机常用的外存储器是软磁盘存储器、硬磁盘存储器和只读光盘 (CD-ROM) 存储器等。

1.软磁盘存储器

软磁盘 ( 简称软盘 ) 存储器由软磁盘、软磁盘驱动器组成。

(1) 软磁盘

微机中使用的是 3.5 英寸软盘。软盘容量可用下式计算:

格式化容量= ( 字节数/扇区 ) × ( 扇区数/磁迈 ) × ( 磁道数/面 ) ×面数

例 18 一双面软盘,每面有 80 个磁道,每磁道有 18 个扇区,则其格式化容量为:

格式化容量= 512 × 18 × 80 × 2 = 1474560(B) = 1.44MB

(2) 软盘驱动器

软盘驱动器一般由磁头及读、写电路,盘片驱动机构,磁头定位机构以及软磁盘控制系统组成。

(3) 软盘的使用

1) 软盘首次使用前,要经过格式化处理,划分磁道、扇区;

2) 不要在软盘驱动器指示灯亮时取出软盘;

3) 给软盘进行写保护。

2.硬磁盘存储器

硬磁盘存储器由硬磁盘和硬盘驱动器构成。硬磁盘和硬盘驱动器作为一个整体密封在一个金属腔体中,简称硬盘。与软磁盘相比,硬磁盘具有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快等优点。

一个硬盘一般由多个盘片组成,盘片的每一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硬盘使用时要对盘片格式化,划分成若干磁道 ( 称为柱面 ) ,每个磁道再划分为若干扇区。硬盘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硬盘容量= 512 ×磁头数×柱面数×每磁道扇区数

常见的硬盘存储容量有: 100MB、200MB、250MB、340MB、500MB、1GB、4GB、6.4GB、10GB、15GB、20GB、30GB、60GB、80GB 等多种。

硬盘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存取速度。

3.光盘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存储信息的装置。光盘存储器由光盘片和光盘驱动器构成。光盘可分为:只读型光盘 (CD-ROM)、一次写入型光盘 (WORM) 和磁光盘 (MO) 。

(1) 只读型光盘 CD-ROM

CD-ROM 的最大特点是存储容量大。一张 4.72 英寸 ( 120mm ) 的 CD 光盘,其容量可达 600MB 。

(2) 一次写入型光盘 WORM

这种光盘可由用户一次写入、多次读出,进行快速检索,并可代替磁带或磁盘作为计算机的后援装置。

(3) 磁光盘 MO

磁光盘 MO(Magneto Optical disk) 是计算机使用的可抹/重写型光盘。

MO 盘具有可换性、高容量和随机存取等优点。但 MO 盘一次投资高,且速度较慢。

除上述介绍的几种外存储器外,微机上还可以使用磁带存储器。

四、输入设备

1.键盘

键盘 (Keyboard) 是微型机上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最常用的输入设备。

键盘上的键可分为主键盘区和副键盘区两部分。按键的功能可将键盘的键分为三类:

(1) 打字键

(2) 功能键

(3) 控制键

Enter :回车键 Shift :换档键。

Caps Lock :大写锁定键。 Tab :制表定位键。

Backspace :退格键。 ↑、↓、←、→:光标移动键。

Num Lock :数字锁定键。 PrtScr :打印屏幕键。

键盘通过一个五针插头与主机相连接。

2.鼠标器

鼠标器 (Mouse) 是一种指点式设备。其结构分为机电式和光电式两类。

鼠标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分辨率。鼠标器的分辨率是指它每移动 1 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 (ppi) 。目前鼠标器分辨率已达 200ppi ,甚至高达 400ppi 。

3.图形扫描仪

图形扫描仪 (Scanner) 是一种图形、图像的专用输入设备。利用它可以迅速地将图形、图像、照片、文本从外部环境输入到计算机中。

CCD 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1) 扫描幅面:即对原稿尺寸的要求。台式扫描仪幅面一般可达 8.5 × 14 英寸 (A4) ;

(2) 分辨率:即每英寸扫描的点数 (dpi) 。现在分辨率一般已达 600dpi ,高的可达 2000dpi 。

(3) 灰度层次:即灰度扫描仪可达到的灰度级别,目前可达到的灰度级别有 16、64 及 256 层 ( 位数分别为 4bit、6bit 和 8bit) 。

(4) 扫描速度:扫描速度依赖于每行感光的时间,一般 3 ~ 30ms 范围内。

4 ,数字化仪

数字化仪 (Digitizer) 是一种能将各种图形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数字信号的图形输入设备。数字化仪由绘图板、定标器和基座组成。

数字化仪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有效工作幅面 ( 在 280mm × 280mm 一 1070mm × 1520mm 之间 )、精度 ( 在 0.15 一 0.55mm 之间 )、分辨率 ( 在 O.Ol — 0.1mm 之间 ) 等。

5 ,条形码读入器

条形码是一种用线条和线条问的间隔按一定规则表示数据的条形符号。它具有准确、可靠、灵活、实用、制作容易、输入速度快等优点,广泛用于物资管理、商品、银行、医院等部门。

6.光笔

光笔是用来在显示屏幕上作图的输入设备,与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配合,可实现在屏幕上作图、改图及图形放大、移动、旋转等操作。

7.触摸屏

触摸屏是一种快速实现人机对话的工具。触摸屏可分为电容式、电阻式和红外式三种。

五、输出设备

1.显示器

(1) 显示器的组成

显示器 (Display) 由监视器 (Monitor) 和适配器 ( 显示卡 ) 两部分组成。

(2) 监视器种类

监视器按其显示器件可分为阴极射线管 (CRT) 监视器和液晶 (LCD) 监视器两大类。目前部分微型计算机都使用 CRT 监视器,而便携式微型机则使用 LCD 监视器。

(3) 监视器分辨率

监视器屏幕上的字符和图形是由一个个像素 (Pixel) 组成的。像素的大小直接影响显示效果。目前在微型机上的监视器,其像素直径多半为 0.21mm 和 O .31mm 。

监视器按其分辨率可分为:

低分辨率为: 300 × 200 左右;

中分辨率为: 600 × 350 左右;

高分辨率为: 640 × 480 或 1024 × 768 或 1280 × l024 等。

监视器的分辨率越高,其清晰度越好,显示效果越好。

(4) 显示卡

显示控制适配器俗称显示卡,它是插在微型机主机箱内扩展槽上的一块电路板,用于将主机输出的信号转换成监视器所能接受的形式。

2.打印机

打印机是从计算机获得硬拷贝的输出设备。

(1) 打印机类型

按照打印方式可分为:串行式打印机 ( 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依次打印 )、行式打印机 ( 按行打印 ) 和页式打印机 ( 按页打印 ) 三类。

按照打印机打印的原理分为: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两大类。击打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 ( 又称点阵打印机 )

非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热敏打印机等。

(2) 打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分辨率:一般用每英寸的点数 (dpi) 来表示。

●打印速度:串行式打印机的打印速度用每秒打印字符数 (CPS) 来表示,约为 30CPS ~ 200CPS 。 行式打印机的打印速度用每分钟打印的行数 (LPM) 来表示,一般在 150LPM ~ 600LPM 之间。页式打印机的打印速度用每分钟打印的页数 (PPM) 来表示,一般在 4PPM ~ 8PPM 之间。

●噪声:击打式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非击打式打印机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

3.绘图仪

绘图仪 (Plotter) 是一种输出图形的硬拷贝设备。绘图仪在绘图软件的支持下可绘制出复杂、精确的图形,是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不可缺少的工具。

绘图仪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绘图笔数、图纸尺寸、分辨率、接口形式及绘图语言等。

六、其他外部设备

1.声音卡

2.视频卡

3 ,调制解调器

一、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

1.媒体

媒体 (Medium) ,在计算机领域中,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光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

二是指用以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

2.多媒体

多媒体 (Multimedia) 与其说是一种产品,不如说是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实现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的集成应用。

3.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 (MPC) 是 PC 领域综合了多种技术的一种集成形式,它汇集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软件,视频、音频信号的获取、处理、特技以及显示输出等技术。

4.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处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影像等的综合技术。

5.多媒体的几个基本元素简介

(1) 文本:文本是指以 ASCII 码存储的文件,是最常见的一种媒体形式。

(2) 图形:图形是指由计算机绘制的各种几何图形。图形是图像矢量化的结果。

(3) 图像:图像是指由摄像机或图形扫描仪等输入设备获取的实际场景的静止画面。

(4) 动画:动画是指借助计算机生成一系列可供动态实时演播的连续图像。

(5) 音频:音频是指数字化的声音,它可以是解说、背景音乐及各种声响。

(6) 视频:视频是指由摄像机等输入设备获取的活动画面。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信息管理

2.宣传广告

3.教育与训练

4.演示系统

5.咨询系统

6.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7.多媒体通信

三、有关名词简介

1.超文本

超文本 (Hypertext) 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是把一些块状信息,根据需要按一定逻辑顺序链接成网状结构的信息管理技术。

2.超媒体

超媒体 (Hypermedia) 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它以节点作为基本单位,节点中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计算机程序或它们的组合。

3.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JPBG)

JPEG 标准是由联合图形专家组开发的、主要解决静态图像压缩的工业标准问题。压缩比约为 40:1 。

4.动态图像压缩标准 (MPEG)

MPEG 是一种针对全活动视频的高压缩比动态视频标准。 MPEG 包括 MPEG 视频、MPEG 音频和 MPEG 系统三部分。压缩比可达 100:1 。

5.乐器数字化接口 (MIDI)

乐器数字化接口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 MIDI 是数字式音乐的国际标准。

6.媒体控制接口 (MCI)

媒体控制接口 MCI(Media Control Interface) 是所有多媒体设备的标准控制接口,是将各种多媒体设备联系起来的纽带。

7.MPEG 解压卡

MPEG 是一种视频压缩技术,可以获得 30 帧/秒 (NTSC 制,正交平衡调幅制 ) 或 25 帧/秒 (PAL 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 )VHS 质量的实时全屏幕视频图像。 MPEG 解压卡就是利用硬件芯片对压缩编码实时解压并在屏幕上显示的视频扩充卡 ( 俗称电影卡 ) 。

§ 1.8 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

衡量微型计算机性能的好坏,有下列几项主要技术指标。

1、字 长:字长是指微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信息的位数。

2、内存容量:内存容量是指微机内存储器的容量,它表示内存储器所能容纳信息的字节数。

3、存取周期:存取周期是指对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存取 ( 即读/写 ) 操作所需的时间。

4、主 频:主频指微机 CPU 的时钟频率。主频的单位是 MHz( 兆赫兹 ) 。

5、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指微机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单位用 MIPS( 百万条指令/秒 ) 。

对微机的性能也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还有:

1、可 靠 性: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可维护性:是指微机的维修效率,通常用故障平均排除时间来表示;

3、可 用 性:是指微机系统的使用效率,系统任意时刻所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来表示;

4、兼 容 性:兼容性强的微机,有利于推广应用;

5、性 价 比:性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性能,价格是整个微机系统的价格。

§ 1.9 微型计算机系统配置

由前面介绍可知,微机系统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方面的配置;二是软件方面的配置。

一、微机系统硬件配置

(1) 主机板:微处理器、内存储器。

(2) 外存储器:硬盘、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

(4) 键盘

(5) 显示器

(6) 光电鼠标器或机电鼠标器。

(7)CD ROM 光盘驱动器

(8)I / O 接口板

二、微机系统软件配置

(1) 操作系统配置:目前常用 Windows2000/XP 等。

(2) 语言处理程序配置: Visual FoxPro 数据库管理系统、C、Visual Basic 等高级语言程序。

(3) 工具软件配置:包括诊断程序、调试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等。

(4) 应用软件配置:

字处理软件 WPS2000

办公自动化软件 Office2000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AUTOCAD

动画制作 3D MAX

图象广告设计 Photoshop 等。 § 1.10 计算机病毒

一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es) 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可以制造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资源的程序。它隐藏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源或程序中,借助系统运行和共享资源而进行繁殖、传播和生存,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篡改或破坏系统和用户的数据资源及程序。

二 .计算机病毒程序的结构

病毒程序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传染部分,它负责病毒的传播扩散 ( 传染模块 ) ;二是表现部分,它又可分为计算机屏幕显示表现部分 ( 表现模块 ) 和计算机资源破坏部分 ( 破坏模块 ) 。

表现部分是病毒的主体,传染部分是表现部分的载体。表现和破坏一般是有条件的,条件不满足或时机不成熟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这就是病毒的潜伏隐蔽性之一。

三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破坏性

(2) 传染性

(3) 隐蔽性

(4) 潜伏性

四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感染的目标可分:

●引导型病毒:此类病毒只感染磁盘的 ( 主 ) 引导扇区,使引导扇区内容转移别处,以病毒引导程序取而代之。

●文件型病毒:此类病毒能感染可执行文件,将病毒程序嵌入可执行文件中并取得执行权。

●混合型病毒:此类病毒既可感染 ( 主 ) 引导扇区,也可感染文件。

五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过程

计算机病毒程序虽种类繁多,流程不一,但一般都有下面几个步骤:

(1) 检查系统是否感染上病毒,若未染上,则将病毒程序装入内存,同时修改系统的敏感资源 ( 一般是中断向量 ) ,使其具有传染病毒的机能;

(2) 检查磁盘 ( 一般是硬盘 ) 上的系统文件是否感染上病毒,若未感染上,则将病毒传染到系统文件上;

(3) 检查 ( 主 ) 引导扇区上是否染有病毒,若未染上,则传染之;

(4) 完成上述工作后,才执行源程序。

六 .计算机病毒预防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是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随便使用外来软件。对外来软盘必须先检查、后使用;

(2) 严禁在微型计算机上玩游戏。游戏软件是病毒的主要载体;

(3) 不用非原始软盘引导机器;

(4) 不要在系统引导盘上存放用户数据和程序;

(5) 保存重要软件的复制件;

(6) 给系统盘和文件加以写保护;

(7) 定期对硬盘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七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消除

目前流行的反病毒软件较多。如: SCAN、KIL、KV3000、瑞星 2003、金山毒霸等。在使用时要注意杀毒软件的版本是不是最新的。否则可能对新流行的病毒无能为力。 第四章 Internet 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技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 Internet 正在爆炸性地扩大,已成为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4.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社会的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处理和各种计算机资源共享等种种应用需求,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通过通信线路为计算机或终端设备提供进行数据交换的通路,就使计算机能在更为广大的区域里对大量复杂信息进行收集、交换、加工、处理和传输,使计算机从个体变成了群体,这就产生了计算机网络。

什么是 计算机网络 呢 ?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为: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地理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常见的分类依据是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将计算机 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三类。

局域网 (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 LAN , 它是连接近距离计算机的网络,覆盖范围从几米到数公里。 例如办公室或实验室的网、同一建筑物内的网及校园网等。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简称 WAN , 其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例如我国的公用数字数据网 (China DDN)、电话交换网 (PSDN) 等。

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简称 MAN ,它是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一种 高速网络,覆盖范围为几十公里,大约是一个城市的规模。

在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一种用网络互连设备将各种类型的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互连起来,形成了称为互联网的网中网。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机网络从局部到全国进而将全世界连成一片,这就是 Internet 网。

Internet 中文名为因特网、国际互连网,它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最广泛和最大的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提供了数万种服务,被世界各国计算机信息界称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就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如果不考虑实际网络的地理位置,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看作一个节点,把通信线路看作一根连线,这就抽象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

1) 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 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节点,其他外围节点都单独连接在中央节点上。 各外围 节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中央节点进行通信。中央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或专门的接线设备,负责接收某个外围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另外一个外围节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服务方便、建网容易、故障诊断与隔离比较简便、便于管理。缺点是需要的电缆长、安装费用多;网络运行依赖于中央节点,因而可靠性低;若要增加新的节点,就必须增加中央节点的连接,扩充比较困难。

星型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智能集中于中央节点的场合。在目前传统的数据通信中,该拓扑结构仍占支配地位。

2) 总线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所有节点都直接连到一条主干电缆上,这条主干电缆就称为总线。 该类结构 没有关键性节点,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通过主干电缆与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通信。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布线容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增加新节点 时,只需在总线的任何点接入,易于扩充。总线结构的缺点是故障检测需要在各个节点进行,故障诊断困难,隔离也困难,尤其是总线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3) 环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各节点形成闭合的环,信息在环中作单向流动,可实现环上任意两节点间的通信。 环形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成本低。该结构的缺点是某一节点出 现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且故障诊断涉及到每一个节点,故障诊断困难;若要扩充环的配置,就需要关掉部分已接入网中的节点,重新配置困难。

4) 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是将多种拓扑结构的局域网连在一起而形成的, 如图 7-4 所示。混合拓扑结构 的网络兼并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点。

一般来说,拓扑结构会影响传输介质的选择和控制方法的确定,因而会影响网上结点 的运行速度和网络软、硬件接口的复杂程度。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影响 网络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拓扑结构,选用相应的网络适配器和传输介质,确保组建的网络具有较高的性能。

3.按传榆介质分类

传输介质就是指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线路。目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卫星、微波等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相应地可将网络分为 同轴电缆网、双绞线网、光纤网、卫星网和无线网 。

4.按带宽速率分类

带宽速率指的是“ 网络带宽 ”和“ 传输速率 ”两个概念。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为 b / s、kb / s、Mb / s 。按网络带宽可以分为基带网 ( 窄带网 ) 和宽带网;按传输速率可以分为低速网、中速网和高速网。一般来讲,高速网是宽带网,低速网是窄带网。

5.按通信协议分类

通信协议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所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中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局域网中,以太网采用 CSMA 协议,令牌环网采用令牌环协议,广域网中的报文分组交换网采用 X.25 协议, Internet 网采用 TCP/IP 协议,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可以称为“×××协议网”。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主要有 4 个 功能 。

1) 数据通信

这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计算机网络提供的通信服务包括传真、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 (EDI)、电子公告牌 (BBS)、远程登录和信息浏览等。

2) 资源共享

这是计算机网络最本质的功能。所谓“资源”是指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所谓“共享”是指网内用户均能享受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资源。

3) 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可通过网络相互成为后备机。一旦某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可由其他计算机代为完成。这样可避免单机情况下,一台计算机故障引起整个系统瘫痪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以将新的任务交给网中较空闲的计算机完成,均衡负荷,从而提高了每台计算机的可用性。

4) 分布式处理

这是近年来计算机应用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算法将大型的综合性问题,交给不同的计算机分别同时进行处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网络资源,就近快速地进行处理。另外,利用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来解决大型问题,也比用同样性能的大中型计算机节省费用。

4.2 计算机通信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通信技术使网络中的计算机能够共享各种信息资源,而不用考虑网络中计算机的具体地理位置。发展到今天的 Internet( 国际互联网 ) 可使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通信得以实现。如果在 Internet 网络上发布信息,它可以按照发送者的需要瞬间传送到地球的任意角落,这种远距离和快速的特点是传统通信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一、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 就是将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数字信息通过通信信道传送给另一台计算机。 按数据传送的方式可以将计算机通信分为两种,即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数字通信是指直接 将计算机的数据输出通过数字信道进行传送;模拟通信是指将计算机的数据输出通过模拟 信道 ( 如电话线 ) 进行传送。

二、计算机通信中的几个概念

1、调制和解调

调制 是指用模拟线路进行计算机通信时,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 是指数据接收端将从模拟线路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2、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转换的设备。当计算机发送信息时,由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发送到模拟线路上进行传送;当计算机接收信息时,调制解调器会将从模拟线路上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4.3 计算机局域网

一、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它既具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的特征,又具有以下独有的特点:

(1) 以微机为主要建网对象。大部分局域网中没有中央主机系统,只有多种微机和外设,可以说局域网是专为微机而设计的网络系统。

(2) 覆盖较小的地理范围。仅用于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内部连网。

(3) 传输速率高 (10 — 100 Mb / s) 且误码率低 ( < 10 8 =。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 (bit ,比特 ) 数,记为 b / s ,更大的单位用 kb/s (1 kb/s = 1000 b/s) 或 Mb/s(1 Mb / s = 1000 kb/s) 。

(4) 为某一单位独有。一般仅为一个单位或部门控制、管理和使用,其建网周期短、成本低,易于维护和扩展。

(5)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 3 个: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用于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用于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二、局域网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简介

OSI 参考模型 定义了一个计算机网络功能的 7 层模型,由上至下分别是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各层的基本功能如下:

物理层: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负责在相邻两个节点的链路上进 行二进制数据流的传送,并进行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保证无差错地传送。

网络层:解决多节点传送时的路由选择,保证信息能到达目的地。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点到端点 ( 源主机到目的主机 ) 的数据传输服务。

会话层:组织和同步两个通信系统的会话服务用户之间的对话,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表示层:解决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时,不同数据格式的编码之间的转换。

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访问等。

三、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局域网由两部分组成: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

1.网络硬件

通常组建局域网需要的 网络硬件 主要是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适配器 ( 网卡 )、集线器 (HUB) 及传输介质等 。

1) 服务器

服务器 (Server) 是以集中方式管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为网络工作站提供服务的高 性能、高配置计算机。常见的有文件、打印和异步通信三种服务器。

2) 网络工作站

网络工作站 ( 简称工作站 WS , WorkStation) 是为本地用户访问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提供服务的配置较低的微机。

工作站分带盘 ( 磁盘 ) 工作站和无盘工作站两种类型。

3) 网络适配器 ( 网络接口板 )

网络适配器俗称网卡,是构成网络的基本部件。它是一块插件板,插在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槽中,通过网卡上的接口与网络的电缆系统连接,从而将服务器、工作站连接到传输介质上并进行电信号的匹配,实现数据传输。

4) 集线器 (HUB)

集线器是在局域网上广为使用的网络设备,可将来自多个计算机的双绞线集中于一体, 并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每一个端口,从而构成一个局域网,还可连接多个网段 ( 不包含任何互连设备的网络 ) ,扩展局域网的物理作用范围。

5)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也称为通信介质或媒体,在网络中充当数据传输的通道。传输介质决定了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段的最大长度、传输的可靠性及网卡的复杂性。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同轴电缆:局域网产品中使用的同轴电缆是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屏蔽层和外部保护层组成。分为粗同轴电缆和细同轴电缆两种类型。

双绞线:局域网产品中所使用的双绞线也分为两类,即屏蔽双绞线 (STP , ShieldedTwisted Pair) 与非屏蔽双绞线 (UTP ,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典型的屏蔽双绞线由外部保护层、屏蔽层与多对双绞线组成。

光纤:光纤是一种直径为 50 — 100 μ m 的柔软、能传导光波的介质。在几公里范围内使用的光纤其数据传输率可达几百甚至上千 Mb/s 。

在同轴电缆、双绞线及光纤 3 种传输介质中,双绞线的价格最低且安装、维护方便 ; 同轴电缆造价界于双绞线和光纤之间,维护方便 ; 光纤的价格高于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但光纤具有低损耗、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安全保密性好的特性,因此是一种有前途的传输介质。

2 .网络软件

1) 局域网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环境下用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接口,用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网络操作系统的水平决定着整个网络的水平,及能否使所有网络用户都能方便、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资源。

2)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可以将网上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组织起来,科学、高效地进行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的系统软件。

3) 网络应用软件

软件开发者根据网络用户的需要,用开发工具开发出来各种应用软件。 4.4 Internet 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Internet 是由遍布全球的各种网络系统、主机系统,通过统一的协议 TCP/IP 联接在一起所组成的世界性计算机网络系统。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但它本身不是一种具体的物理网络,把它称为网络 是网络专家们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而给它加上的一种“虚拟”概念。实际上它是把全世界各个地方已有的各种网络互连起来,组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庞大的互联网,因此也称为“网络的网络”。

一、Internet 的功能(了解)

Internet 的主要功能可分为 5 个方面: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网上查询和交流。

1.电子邮件 (E-mail)

所谓电子邮件 (E-mail , Electronic Mail) 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交换的电子媒体信件。

2.文件传输 (FTP)

用文件传输功能可以使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通过合法的登录手续进入该远程计算机系统,直接进行文字和非文字、信息的双向传输。文件传输要用到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协议,因此人们通常就把采用这种协议传输文件的应用程序称为 FTP 。

3.远程登录 (Telnet)

利用远程登录,用户可以把本地的计算机登录到主机,变成该主机的远程终端;从而使用该主机系统允许外部用户使用的硬件、软件等任何资源。

4.网上查询

信息查询工具一般可以 分为 3 大类型:名称地址录信息检索工具、索引式信息检索工具、交互式信息检索工具。

5.网上交流

Internet 是一个交互式网络,可以用 Internet 提供的交流工具进行发布消息、参加讨论,甚至在线聊天。 Internet 提供的网络交流工具很多,最常用的有: BBS、网络新闻组和电子邮件通信组。

二、中国现有的五大 Internet 网络

1.中国公用计异机互联网络 (CHINANET)

CHINANET 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 Internet 网,是中国的 Internet 骨干网,是美国 Internet 网络在中国的延伸,是全球 Internet 的一部分。由于普通用户上 CHINANET 网的拨号号码统一为 163 ,所以它又被称为 163 网。

2.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络 (CERNET)

CERNET 是由国家教育部负责建设的,覆盖全国教育机构的计算机网络。

3.中国科技网 (CSTNET)

CSTNET 是在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4.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ET)

CHINAGBNET(China Golden Bridge Net) 又称中国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该网是国家的“三金 ( 金桥、金关、金卡 ) ”工程的金桥工程。

5.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169 网 )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因为上网拨号的号码统一为 169 ,因此又被称为 169 网。

三、Internet 的特性(掌握)

1.Internet 使用 TCP/IP 协议

Internet 是全球性计算机网络,连接到 Internet 中的网络各种各样,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机多种多样。这些计算机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使用不同的软件,为保证彼此间正确地交流信息,在通信时必需遵守共同的网络协议。

通信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所使用的一种约定和规程。在 Internet 中采用 TCP/IP 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 (TCP , Transmiion Control Protocol) 和网间协议 (IP , Internet Protocol) 。 IP 负责将数据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TCP 保证传输的正确性。 TCP 和 IP 协同工作,它的作用是在发送和接收计算机系统之间维持连接,提供无差错的通信服务,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2.Internet 通过路由器将各个网络互连起来

3.Internet 的 IP 地址和域名( 重点掌握 )

Internet 中计算机的地址编号就称为 IP 地址。

1)IP 地址的格式

IP 地址占用 4 个字节 (32 位 ) ,用 4 组十进制数字表示,每组数字取值范围为 0 — 255 ,相邻两组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例如: 202.99.96.104 。

IP 地址不能任意使用,在需要使用时,必须向管理本地区的网络中心申请。

2)IP 地址的类型 IP 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前 1 个数字代表网络标识 , 后 3 个数字代表主机标识。根据网络规模和应用的不同,将 IP 地址分为 A、B、C、D、E 5 类,如表 7 — 1 所示,常用的是 A、B、C 类。

3) 域名

用 4 组数字表示的 IP 地址非常难记,为了使 IP 地址便于用户使用,同时也利于维护和 管理, Internet 建立了域名管理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 ,将域名与 IP 地址一一对应。该系统用分层的命名方法对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赋予一个直观的唯一标识名,称为域名。其基本结构如下:

主机名 .单位名 .类型名 .国家代码

四、HTTP

http 中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与其他协议相比, http 协议简单,通信速度快,而且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包括多媒体文件,因而在 WWW 上可方便地实现多媒体浏览。

五、连接 Internet 的方式

进入 Internet 的方式主要有 3 种:主机方式、网络方式和仿真终端方式。

六、WWW 浏览器的使用(了解,会使用)

1.WWW 简介

World Wide Web(Web、WWW 或称全球广域网、多维网 ) 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轻松驾驭的图形化用户界面 -Web 页,以查阅 Internet 上的文档。 WWW 就是以这些 Web 页及它们之间的链接为基础,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

七、电子邮件 E-mail

1.电子邮件服务器

电子邮件 E-mail 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实现信件传输的一种技术,是 Internet 网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2.电子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地址采用了基于 DNS 所用的分层的命名方法,其结构为:

用户名@计算机名 .组织机构名 .网络名 .最高层

推荐第3篇: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一节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培养目标: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操作系统概念;存储器分类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发挥能力;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

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

(1) 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简称OS。

(2) 计算机语言: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2、

应用软件:是指用户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二、

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1、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它主要负责解释,执行规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指令,完成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工作。它由运算器、控制器二大功能部件和若干寄存器组成,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

2、

存储器: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

(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种。

(1)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主存、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与外存储器相比,其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较高,主存与CPU直接连接,并与CPU直接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存取方式,主存储器可分为随时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两面类。 ①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RAM,可随时读出和写入。

②只读存储器:简称ROM,是一种只能读出不能导入的存储器。 (2)辅助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又名叫外存储器,简称辅助外存。

辅助存储器主要有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三类。磁盘存储器通常分为软磁盘存储器和硬磁盘存储器两类。

(3)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结合在一起,形成 主——辅存储层次,解决了大容量存储和高成本的矛盾。但主存储器和CPU之间速度相差一个数量级,限制CPU速度潜力的发挥。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在主存与CPU之间设置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构成了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层次的存储结构。Cache的容量小、体积大、价格高,完全由硬件实现,速度高于主存数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是把数据和程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的接口电路将这些信号顺序地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输出设备把计算机所产生的结果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如字符、图像、表格、声音等)或其他机器所能接受的形成输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扬声器等。

注:打印机是广泛使用的输出设备,从打印方式分类,有击

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针式打印机是常见的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是常见的非击打式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又称为点阵式打印机。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分别介绍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使学生深刻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作业: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题中:

8、14;第二题中:

1、

16、

18、

19、20、32;第四题中:

2、

10、16。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仔细看书。 板书: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①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简称OS。

②计算机语言: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控制器二大功能部件和苦干寄存器组成,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三种。

主存储器又可分为随时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类。

3、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扬声器等。

打印机是广泛的输出设备,从打印方式分类,有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类。

第二节 多媒体系统及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知识培养目标: 多媒体系统概念及特性;

计算机的种类、发展及应用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语言包括哪几种?

3、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有哪些?

4、打印机可分为哪两类?

一、

多媒体系统的概念

1、

多媒体及多媒体系统:简单地说,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集成和利用,这些媒体可以是图形、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综合表示形式。 所谓多媒体系统,是指多媒体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软件服务系统及有关的多媒体数据库组成的有机整体。

2、

多媒体系统的特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二、

计算机的种类

1、

计算机的分类:按大小把计算机划分为巨型机、小巨型 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等六类,另一类分类方法是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机进行分类,这

种分类方法把计算机分为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笔记 本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等五大类。

2、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

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器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据此,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计算机是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第二代计算机是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第四代计算机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第四代计算机标志着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3、

计算机的应用:早期的计算机应用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电子商务。 总结:通过这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特性;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其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知道各个阶段的主要器件;计算机的应用的几个方面。 作业:课后第一题中的13;第三题中的

4、5。

第三节 信息的表示及计算机病毒知识

知识培养目标:信息表示;

计算机病毒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

开拓思维 重点和难点:数据单位知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

1、多媒体系统的特性有哪些?

2、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代?各个时期的主要电器件是什么?

3、计算机的应用有哪些?

一、

信息的表示

1、二进制数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只认识两种状态

,这两种状态由“0“和”1“分别表示,形成了所谓的二进制数。生活中常用的十进制数是由0~9共十个数字组成的,同样,二进制数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的,如二进制数“01100101”。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或指令都用二进制数表示,但二进制数不便于阅读,书写和记忆通常用十六进制数或八进制数来简化二进制数的表达。

2、数据单位:计算机内的数据有两类:数值数据和符号数据。表示数据的单位有位和字节等。

位(bit),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用0或1表示,如二进制数“10011101”是由8个“位”组成的,“位”常用b表示。

字节(Byte),是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存储单元,常用B表示,微型机中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可存放一个半角英文字符的编码(如ASCII码),两个字节可存放一10个汉字编码。2(即1024)个字节称为1K字节,记为1KB。随着存储容量的增大,还有下列计量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8b 102030=1B;2B=1024B=1KB;2B0=1024KB=1MB;2B=1024MB=1GB。

3、

字符编码:ASCII码:在ASCII编码中,由7位二进制 数组成128个字符编码,其范围为0000000~1111111 注: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

三、

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性

1、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所谓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通过自身 自身复制传播,起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

2、

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根据目前发现的计算机病毒,其主要牲 是:(1)是人为编制的程序,短小精悍。(2)具有传染性。(3)具有潜伏性。(4)具有破坏性。(5)具有可触发性。

总结:此次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二进制数,计算机内的数据

有哪几类,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最小单位和最小存储单元分别是什么,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作业:课后第二题中的

26、

28、

31、35

第二章 文字输入技术

知识培养目标:熟悉掌握键盘操作;

了解文字输入知识 重点和难点: 键盘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练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提问:

1、计算机内的数据分哪两类?

2、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存储单元是什么?

3、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有哪些?

一、

文字输入基础知识 文字输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键盘输入法和非键盘输入法。

1、

键盘输入法:

目前的汉字输入法有以下几类:(1)流水码 常见的流水码有区位码、电报码、内码等。(2)音码 例如,全拼双音、双拼双音、智能ABC、微软拼音等都是常见的音码输入法。(3)形码 最常用的形码有五笔字型、三角码、表形码等,适合专业打字员使用。(4)音形码 常见的音形码有郑码、钱码、自然码等。

2、

非键盘输入法:非键盘输入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联机手写输入、语音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

二、

计算机键盘操作

1、

计算机键盘:

(1)、键盘的分区:目前,常见的计算机键盘一般分为四个区:打字键区、功能键键区、编辑键区、数字键区。 (2)键盘功能介绍:

ESC(退出键):退出程序或取消一个操作。

F1~F12(功能键):可执行软件设置的某些命令功能,不同的软件一般定义不同。 ENTER(回车键):又称换行键。当输入指定命令时,它是命令的结束符;在文字编辑处理时,它又是换行符。

Backspace或←(退格键):使光标左移一格,同时删除光标前面的一个字符。

ALT(转换键)和CTRL(控制键):各有两个,它们必须和其他键组合使用,可产生较强的功能。如:ALT+CTRL+DEL为热启动。

SHIFT(上档键):有两个,必须与其他键组合使用,用于大小写字母的临时转换及上档符号的输入。

Caps Lock(大写字母锁定键):在连续输入大写英文字母或小写英文字母时采用。该键有Cap Lock指示灯提示,灯亮为大写方式。

Num Lok(数字锁定键):通过该键实现小键盘上的数字与光标控制键之间的转换。有Num Lok指示灯提示,灯亮为数字方式。

Delete(删除键):删除光标处的字符,且光标右边的所有字符均依次左移。

INSERT(插入键):又称插入不敷出 /改写转换键。插入状态时,光标处可插入输入的字符;改写状态时,用输入的字符覆盖当前字符。 BREAK(中断键):中止程序运行。 Pause(暂停键):暂停程序执行。

Home键:将光标移至一行的行首或文档的开头。 End键:将光标移至一行的行尾或文档的结尾。 Page Up键:屏幕内容向上翻一页。 Page Down:屏幕内容向下翻一页。

↑↓←→(光标移动键):上、下、左、右移动光标位置。 A~Z键和0~9键:用于输入字母和数字符号。

总结:通过此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键盘及输入方法的分类。 作业:熟练掌握键盘的功能键的使用。

推荐第4篇:计算机基础 教案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论(知识点)

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 通常根据计算机所使用的逻辑元件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  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也称电子管时代。

 第二代(1959年~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这个时期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也称晶体管时代。

 第三代(1965年~1970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 第四代(1971年以后)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计算机将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它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很强的存储能力、精确的计算和逻辑判断能力。

4、计算机的分类

按国际上流行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 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5、二进制与其它数制、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进制数的加减法

6、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 把符号位和数字位一起编码来表示相应的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如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等。

 在计算机中使用的、连同符号位一起数值化了的数,称为机器数。  机器数所表示的真实的数值,称为真值。

 对于有符号数,机器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

7、计算机系统:

(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即硬件和软件。所谓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由机械、电子器件构成的具有输入、存储、计算、控制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软件也称“软设备”,广义地说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的集合。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的作用是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共享和处理的工具。目前,微机系统常用的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有:DBASE、FoxBase、Visual FoxPro 等,适合于网络环境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ybase、Oracle、DB

2、SQL Server 等。当今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仓库管理、人事管理等数据处理。

8、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这一基本结构是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其主要思想为:“程序存储和控制”,即信息(用二进制形式表示的数据和指令)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存储器并按地址单元顺序存储,微机加电时,计算机的复位电路自动给程序计数器PC赋以程序

1 中的第一条指令所在地址,按地址从存储器取出指令,送至指令寄存器(IR),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控制相关设备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若要进行计算则应通过运算器,计算的结果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也可以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因程序计数器PC有自动加1功能,所以计算机能自动按程序要求的顺序执行程序。

目前几乎所有的计算机所采用的均为冯诺依曼结构。现在利用并行处理技术、流水处理技术等新技术对该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9、多媒体计算机

(1)多媒体计算机指具有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于一体的计算机。 (2)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1)媒体

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中介物称之为“媒体”。

2)多媒体

人们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所构成的复合体统称为多媒体。前三种称为静态媒体,后三种称为动态媒体。

3)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使它们建立一种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交互性系统的技术。

4)多媒体技术具有的三个主要特性:

① 多样性:使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范围从传统的数值、文字、静止图像扩展到声音和视频信息。

② 集成性:使计算机能以多种不同的信息形式综合地表现某个内容,取得更好的效果。 ③ 交互性:人们可以操纵和控制多媒体信息,使获取和使用信息变被动为主动。 (3)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2)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3) 集成电路制作技术4)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10、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一般说来,计算机病毒可以传染以下三种媒体:磁性媒体、计算机网络、光学介质。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过程大致经过三个步骤入驻内存、等待条件、实施传染。

特点:①破坏性②传染性③隐蔽性④可触发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传统单机病毒

根据病毒寄生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 引导型病毒 :寄生在磁盘的引导区或硬盘的主引导扇区。② 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可执行文件内的计算机病毒。③ 宏病毒 : 一般指寄生在文档上的宏代码。④ 混合型病毒: 同时具有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的寄生方式。

(2)现代网络病毒

根据网络病毒破坏机制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 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利用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不断地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点,并且能够自动地启动病毒程序消耗本机资源,浪费网络带宽,造成系统瘫痪。

2 ②木马病毒 一般通过电子邮件、及时通信工具和恶意网页等方式感染用户的计算机,多数都是利用了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破坏性大的几种病有CIH病毒、蠕虫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时间炸弹病毒、电子邮件炸弹病毒的等。 (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① 安装实时监控的杀毒软件或防毒卡,定期更新病毒库。 ② 经常运行Windows Update,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

③ 安装防火墙工具,设置相应的访问规则,过滤不安全的站点访问。 ④ 不要随便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 ⑤ 不要随便安装来历不明的插件程序。

⑥ 不要随便打开陌生人传来的页面链接,谨防恶意网页中隐藏的木马病毒。 ⑦ 不要使用盗版软件。

⑧ 对下载的程序、软件等,应在打开之前先杀毒,再做其他操作。 (2)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一旦发现了计算机出现异常现象,如某些软件不能正常使用,机器速度特别慢,文件被莫名其妙删除等,可以利用一些在线查毒尽快确认计算机系统是否感染了病毒,如有病毒应将其彻底清除,一般可有以下几种方法清除病毒:

① 用杀毒软件

使用杀毒软件来检测和清除病毒,用户只需按照提示来操作即可完成,简单方便。常用的杀毒软件有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诺顿杀毒软件、江民杀毒软件。

② 使用专杀工具

现在一些反病毒公司的网站上提供了许多病毒专杀工具,用户可以免费下载这些查杀工具对某个特定病毒进行清除。

③ 手动清除病毒

这种清除病毒的方法要求操作者对计算机的操作相当熟练,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利用一些工具软件找到感染病毒的文件,手动清除病毒代码。

12、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和存储单位;

第二章

操作系统应用

1、操作系统的特征及其基本功能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有效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

(2)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作为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运行的操作系统,其功能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① 处理机管理:实现进程的控制、同步、通信和调度。 ② 内存管理:负责内存的分配、保护和扩充及地址变换。 ③ 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分配、缓冲管理及设备虚拟。

④ 文件管理:实现对文件的存储空间、目录、读/写等的管理。 ⑤ 作业管理:对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

2、文件的概念、命名及类型、文件的通配

(1)文件是存储在某种存储介质上的具有标识名的信息的集合。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

3 (2)在计算机中,任何一个文件都有文件名。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一般来说,文件名分为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个部分。 (3)文件的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

.EXE、.COM:可执行程序文件.C、.CPP、.BAS、.ASM:源程序文件.OBJ:目标文件.BMP、.JPG、.GIF:图像文件.ZIP、.RAR:压缩文件.docx、.xlsx、.pptx(07版).doc、.xls、.ppt(03及03以前的版本) (4)常用的通配符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通常在搜索文件的时候使用。*代表任意个字符。?代表一个字符。

3、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1)Windows XP桌面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我的电脑:我的电脑用来查看计算机内的一切。

 我的文档:所有的文档、图形、表单和其他的文件将保存在这个文件夹中。

 网上邻居:网上邻居图标可以查看网络上其他的计算机。无论PC机是否连接到网上,都会有这个图标。

 回收站:回收站容纳已经删除的垃圾。  Internet Explorer:网页浏览软件。

(2)使用Windows的工具,在显示器限制的范围内,可以对桌面进行各种操作。如果要改变桌面背景,或当您希望改变桌面的外观时,需要使用【显示属性】对话框。 (3)日期和时间的设置的方法有两种:

1)双击在任务栏面板上的时间,显示【日期和时间属性】对话框(如图3-20所示)。设置计算机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2)可以通过双击控制面板中的【日期和时间】,打开【日期和时间属性】窗口进行相关的设置。

(4)【磁盘碎片整理】工具是个特殊的磁盘工具,能把文件碎片重新组合在一起,实际上是把文件重新写回到硬盘中,让Windows更有效地访问它们。有时候,对碎片很多的磁盘进行整理,可以显著提高磁盘的性能。

4、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器

(1)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窗口,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浏览器栏、主窗口、状态栏等组成。

(2)为了定义Windows资源管理器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风格,Windows XP提供了统一【文件夹选项】对话框来对文件夹属性进行设置。

5、常用的操纵系统Ms Dos、OS/

2、Windows、Unix、Linux

6、初步了解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什么是网络操作系统;初步了解多用户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比较;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1)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把“一群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起来,在通信协议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

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若干个主机(Host),它们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到巨型机,小到便携式电脑,用来向用户提供服务。

4 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通信链路和结点交换机(也叫通信处理机)组成,用于进行数据通信。

3)一系列的通信协议,这些协议是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通信子网中各结点之间通信用的。协议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它是计算机网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为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型结构。 (3)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2、IP地址及域名系统DNS (1)IP地址是IP协议规定的地址,它用于标识参与IP数据报通信的协议实体,例如主机和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 (2)IP地址的结构和类型

IP地址是一个32比特无符号二进制数。IP地址是具有层次结构的地址,它由二级结构组成:第一级结构是网络号(net-id),它是网络在互联网中的编号。第二级结构是主机号(host-id),它是主机在网络中的编号。

另外,网络号的左边若干比特是特征位,它们标识了IP地址的类型。

(3)32比特的IP地址不便于记忆和使用,因此,采用了一种称为点分十进制(dotted decimal notation)的记法来书写IP地址。所谓点分十进制记法就是将32bit的IP地址中的每8个比特用一个十进制数字表示,并且在这些十进制数字之间加上一个点。 (4)子网掩码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1”的个数等于网络号和子网号比特数之和,“0”的个数等于主机号比特数。 (5)DNS的功能

DNS的功能是进行域名解析(domain name resolution)。域名解析的作用是由计算机的名字求解该计算机的网络层协议地址,例如IP协议的IP地址。

3、网络体系结构

(1)具有代表性计算机网络协议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常简记为OSI)。

OSI包括七个功能层(layer),功能层是按照高低层次排列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被称为高层(早期文献还包括运输层),其他层被称为低层。

(2)TCP(Transmiion Control Protocol)称为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称为互联网协议。

按照OSI的层次结构,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划分为四个功能层,应用层 (各种应用层协议如TELNET, FTP,SMTP 等)、运输层(TCP 或 UDP)、网际层 IP以及网络接口层。

4、Internet基础知识

(1)从Internet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Internet是历史的沿革造成的,是千万个可单独运作的子网以 TCP/IP 协议互联起来形成的,各个子网属于不同的组织或机构,而整个Internet不属于任何国家、政府或机构。

(2)Internet上的常用服务主要有World Wide Web、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IP电话等。

World Wide Web(简称Web、WWW等)将文本、图像、文件和其它资源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它的访问者。它是Internet上最方便和最受欢迎的信息浏览方式。

电子邮件(E-mail)是在Internet上发送和接收邮件。用户先向Internet服务提供商申请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再使用一个合适的电子邮件客户程序,就可以向其它电子信箱发E-mail,也可接收到来自他人的E-mail。

5 文件传输(FTP)可以在两台远程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共享文件,获得这些文件的主要方式是FTP。

远程登录(Telnet)用来将一台计算机连接到远程计算机上,使之相当于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如将一台Pentium计算机登录到远程的超级计算机上,则在本地机上需花长时间完成的计算工作在远程机上可以很快完成。

IP电话(Internet Phone)又称网络电话。它是在Internet网上通过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应用,即分组话通信。分组话音通信先将连续的话音信号数字化,然后将得到的数字编码进行打包、压缩成一个个话音分组,再发送到计算机网络上。

(3)目前可供选择的接入方式主要有PSTN、ISDN、DDN、LAN、ADSL、VDSL、Cable-Modem、PON和LMDS9种

(4)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一种能够通过普通电话线提供宽带数据业务的技术,也是目前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接入技术。ADSL素有“网络快车”之美誉,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安装方便、不需交纳电话费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的高效接入方式。ADSL方案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改造信号传输线路,完全可以利用普通铜质电话线作为传输介质,配上专用的Modem即可实现数据高速传输。ADSL支持上行速率640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其有效的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 (5)HTML、URL的概念及意义;

5、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归结起来,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三种:

1)无意失误。 2)恶意攻击。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2)安全防范

1)物理安全策略

目前主要防护措施有两类:一类是对传导发射的防护。另一类是对辐射的防护,这类防护措施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采用各种电磁屏蔽措施;二是干扰防护措施。

2)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

3)信息加密策略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以及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常用的网络加密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4)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定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第四章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其应用

(一)Word 部分

1、Word 2003传统功能

Word 2003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 (1) 编辑修改功能

Word 2003充分利用Windows提供的图形界面,大量使用菜单、对话框、快捷方式和帮 6 助系统,使操作变得简单,可方便地进行复制、移动、删除、恢复、撤消、查找、替换等基本编辑操作。使用鼠标,可以在任何位置输入文字,实现了“即点即输入”,这是Word 2003新增的功能。

(2) 格式设置功能

Word具有丰富的文字修饰效果功能,可以设置文字的多种格式,如:字体、大小、颜色等,还可以设置空心、阴文、阳文、加粗、加下划线等效果。使用格式刷快速复制格式;可直接套用各种标题格式;附带多种模板和样式,用户可以通过模板及样式,直接引用自己喜欢的格式。对文档排版后,在屏幕上能立即看到排版效果。Word能准确的显示出文档打印的效果,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

(3) 自动化功能

自动更正功能在输入的同时,自动更正单词的拼写、语法错误。语法、拼写自动检查功能在输入的同时,会自动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自动输入功能会自动创建编号列表、项目符号表,并自动套用格式、缩进量。当输入当前日期、一周七天的名称、月份、用户的姓名和所在单位名称时会自动提示输入内容。另外, Word 提供了自动更正、自动套用格式、信函向导等一套丰富的自动功能,使用户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日常工作。

(4)表格处理功能 Word 2003具有较强的表格处理功能,能任意地对表格的大小、位置进行调整,表格中可以包含图形或其它表格,可以创建、编辑复杂的表格等。可以使用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排序,并根据数据创建图表。在Word 2003中,用户还可以绘制一些复杂的、灵活可变的表格。表格是由行和列的单元格组成,允许在这些单元格中输入文字信息和插入图片信息。

(5) 图文混排功能

提供一套绘制图形和图片功能,可以十分方便地创建多种效果的文本和图形。绘图功能提供了100多种自选图形和4种填充效果。增强了图文混排功能,使图片的拖放、插入等操作更加简单。崭新的剪贴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图片资料。充分利用Word 2003提供的这些图文混排功能,可以编排出形式多样的文档。

(6) 边框和底纹

提供了100多种边框样式用于改变文档的外观包括三维效果,集中了多种用于专业文档的流行样式,特别适合于制作专业化的文档。

(7)Web工具

Word提供了一套内容丰富的功能,以便使用全球广域网。可以将Word 2003作为电子邮件编辑器,利用电子邮件在Internet上发送文档,利用网页模板可以方便地制作出精美的网页,使用“Web Folders”功能可以管理用户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的文件。

(8) 联机用户共享

使用Word 2003,与他人合作将变得更方便。联机用户可以使用批注和屏幕提示功能对共享文件进行审阅,可以在网上开展Web讨论。

2、word 2003 窗口的组成

启动Word后,屏幕上就会出现如图4-1所示的窗口。Word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等组成。

3、文档的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1)文档的创建

在启动Word时,Word自动新建一个空文档,缺省的文件名为“文档1”。如果想建立一篇新的文档,可以使用菜单或工具按钮新建文档。利用菜单新建文档的步骤如下:

1)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2) 在WORD编辑区右边将出现一个新的区域—任务窗格 3) 单击“空白文档”图标,就新建了一个文档。

利用工具栏按钮新建文档的方法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Word将创建一篇新文档。

Word 2003主要提供了以下4种新建文档的方式:

7 1)新建空白文档,本质上就是利用标准模板新建了一个空白文档。 2)利用模板(包括本机和网络上的模板)新建文档。 3)根据现有的文档副本创建新的文档。

4)直接在Word中创建XML文档、网页、及电子邮件。

4、文档的输入

键盘输入 特殊符号通过“插入 | 符号” 语音输入 联机手写 输入扫描输入

5、剪贴板

Office 2003提供了功能更为强大的剪贴板,该剪贴板中的内容可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 2003应用程序间共享。

6、查找和替换、自动更正、拼写检查

(1)查找的功能主要用于在当前文档中搜索指定的文本或特殊字符。

查找文本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4-16所示。 2) 在“查找内容”框内键入要搜索的文本,例如:“老师”。 3) 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则开始在文档中查找。 查找特定格式的文本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

2) 若当前是如图4-7所示的常规格式对话框,则单击其中的“高级”按钮。 3) 在“查找内容”框内输入要查找的文字,例如:“计算机”。

4) 单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格式”命令,在“格式”对话框中输入所需格式,例如“楷体,四号”。

5) 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则开始在文档中查找。 (2) 替换文本的方法如下:

1) 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

2) 在“查找内容”框内输入文字,例如:“中国”。

3) 在“替换为”框内输入要替换的文字,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果在文本中,确定要将查找的全部字符串进行替换,按“全部替换”按钮,计算机会将查找到的字符串自动进行替换。

如果“替换为”框为空,操作后的实际效果是将查找的内容从文档中删除了。若是替换特殊格式的文本,其操作步骤与特殊格式文本的查找类似。 (3)自动更正

Word 2003提供的自动更正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更正一些常见的键入错误、拼写和语法错误等,这对英文输入是很有帮助的,对中文输入更大的用处将一些常用的长词句定义为自动更正的词条,再用一个缩写词条名来取代它。

建立自动更正词条步骤如下:

1)选择要建立为自动更正词条的文本;

2)选择“工具”选中“自动更正”命令,显示如图4-8对话框,并选中“自动更正”标签,选中的文本出现在“替换为”框中。

3)在“替换”框中输入词条名。

4)如果用户选择的文本含有格式,可以选择“带格式文本”选项;若要去除格式,选择“纯文本”选项。

5)单击“添加”按钮,该词条就添加到自动更正的列表框。 当建立了一个自动更正词条后,就可使用它。使用方法是将插入点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然后输入词条名,按空格键或逗号之类的标点符号,Word就将相应的词条来代替它的名字。

7、文档的排版 (1)视图

Word提供了多种在屏幕上显示Word 文档的方式。每一种显示方式称为一种视图。使用不同的显示方式,用户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档的不同方面,从而高效、快捷地查看、编辑文档。Word提供的视图有:普通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Web版式视图。其中普通视图

8 和页面视图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2)字体排版

字体排版是对字符的字体、大小、颜色、显示效果等格式进行设置。通常使用“格式”工具栏按钮完成一般的字符排版,对格式要求较高的文档,则使用“格式”菜单进行设置。 (3)段落排版

在Word中,段落是指以段落标记作为结束符的文字、图形或其它对象的集合。Word在输入回车键的地方插入一个段落标记,可以通过“常用”工具栏上的“显示/隐藏”按钮查看段落标记。段落标记不仅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还包含了本段的格式信息,如果删除了段落标记,该段的内容将成为其后段落的一部分,并采用下一段文本的格式。段落格式主要包括段落对齐、段落缩进、行距、段间距、段落的修饰等。 (4)添加边框和底纹

Word提供了为文档中的段落或表格添加边框和底纹的功能。添加边框和底纹既能增加文档的美观性,又能控制浏览用户的注意力。 (5)项目编号

在Word中可以快速地给列表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使得文档更有层次感,易于阅读和理解。在Word 2003中,还可在输入时自动产生带项目符号和编号的列表:项目符号除了使用“符号”外,还可以使用“图片”。

(1)自动创建项目符号和编号

如果在段落的开始前输入诸如“l.”、“a)”、“

一、”等格式的起始编号,然后输入文本。当按回车键时,Word自动将该段转换为列表,同时将下一个编号加入到下一段的开始。

同样当在段落的开始前输入诸如“*”后跟一个空格或制表符,然后输入文本。当按回车键时,Word自动将该段转换为项目符号列表,星号转换成黑色的圆点。

若要设置或取消自动创建项目符号和编号功能,可以选择“工具”“自动更正”命令的“输入时自动套用格式”标签,对复选框“自动项目符号列表”进行相应的设置。

(2)添加编号

对已有的文本,可以方便地通过“编号”按钮自动转换成编号列表。

选定要设置编号的段落;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编号”按钮,就在这些段落前加数字编号。

(3)添加项目符号

项目符号与编号最大的不同是前者为一连续的数字或字母,而后者都使用相同的符号。操作方法相同。

同样,对Word提供的项目符号不满意时,也可单击“自定义”按钮,在“自定义项目符号列表”对话框中选择“项目符号”按钮,用户选择所需的符号即可。

在Word 2003中,可以将图片代替符号,只要在“格式”单击“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中单击“图片”按钮,选择所需的图片即可。

除了用菜单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外,还可用格式工具栏中“编号”或“项目符号”按钮来设置。当用户想将编号改成项目符号,只要按“项目符号”按钮,反之亦然。 (6)样式

以往的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本进行格式化设置时,为使不同的段落具有相同的格式,必须重复地设置。针对此情况,Word提供样式功能,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1)样式的概念

样式是一组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

2)应用样式有两种情况:对于应用段落样式,将插入点置于该段落中的任意位置,单击或选定任意数量的文字;对于应用字符样式,则选定所要设置的文字。然后在“格式”工具栏中的“样式”框(或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样式”命令)中选择所需的样式名字即可。

3)样式的建立

若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样式,使用“格式”工具栏的“样式”列表框是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但只能建立段落样式。要建立字符样式,则要选择“格式”点击“样式”命令。 (7)模板

9 样式为输入的文档中不同的段落具有相同格式的设置提供了便利。而Word的模板功能为菜单类形式相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的文档的建立提供了便利,以提高工作效率。

模板决定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包括自动图文集词条、字体、快捷键指定方案、宏、菜单、页面设置、特殊格式和样式等。空白文档就是由Normal模板创建而来的。其实,对于报告、备忘录、手册、通讯录等这些比较常用且严格的文档,用户可以直接套用Word 2003所提供的众多通用模板以加速文件制作的效率。 (8)页面排版

1) 页面设置

一篇文档在准备打印之前应进行页面设置。打开“文件”菜单,选择“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2)页眉、页脚

页眉或页脚通常包含公司徽标、书名、章节名、页码、日期等信息文字或图形,页眉打印在顶边上,而页脚打印在底边上。在文档中可自始至终用同一个页眉或页脚,也可在文档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页眉和页脚。例如,第一页的页眉用徽标,而在以后的页面中用文档名做页眉。

3) 设置页码

可以使用“插入”菜单中的“页码”命令或“页眉/页脚”工具栏上的“插入页码”按钮来插入页码。无论哪一种情况,页码均添加于页面的上部(页眉)或下部(页脚)。如果在页眉或页脚中只需要包含页码,则“页码”命令是最简单的方法,而且“页码”对话框中的“格式”按钮提供了多种自定义页码的格式。例如,可以使用罗马数字作为目录的页码,而使用阿拉伯数字作为文档其余部分的页码。 (9)编制目录

大纲级别:用于为文档中的段落指定等级结构(1 级至 9 级)的段落格式。例如,指定了大纲级别后,就可在大纲视图或文档结构图中处理文档。

标题样式:应用于标题的格式设置。Microsoft Word 有 9 个不同的内置样式:标题 1 到标题 9。

编制目录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内置的大纲级别或标题样式。如果已经使用了大纲级别或内置标题样式,请按下列步骤操作:

1)

单击要插入目录的位置。 2)

指向“插入”菜单上的“引用”,再单击“索引和目录”。 3)

单击“目录”选项卡。

4)

若要使用现有的设计,请在“格式”框中单击进行选择。 5)

根据需要,选择其他与目录有关的选项。

8、表格处理

(1)表格是由行和列的单元格组成,允许在这些单元格中输入文字信息和插入图片信息。表格是由许多行和列的单元格组成。在表格的单元格中可以随意添加文字或图形,也可以对表格中的数字数据进行排序和计算。 (2)编辑表格的一般过程:

1) 建立(插入)一张表格:可以在文档中新建表格,然后输入内容;也可以将现有文字转换为表格。

2) 调整表格格式:通常创建的表格并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例如,可能行数、列数不够,或者表格的格式比较复杂,需要调整和修改。

3) 输入表格内容:像输入正文一样输入及排版单元格中的内容。

4) 表格的计算、排序、创建图标:对于表格中的数据指定计算公式、进行排序、制作直观的统计图表等。

调整表格格式和输入表格内容没有严格的前后顺序,可以一边输入表格内容一边调整表格格式。

(3)表格属性设置

“表格属性”的对话框如图4-33所示,它包括表格、行、列、单元格的属性。在Word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设置它们的属性:执行“表格”菜单中的“表格属性”命令或使用鼠标右键单击表格。

10 (4)转换表格和文本

将表格转换成文本,可以指定逗号、制表符、段落标记或其他字符作为转换时分隔文本的字符。具体操作如下:

1)选定要转换成段落的行或整个表格。

2)单击“表格”菜单“转换”子菜单中“将表格转换成文字”命令,弹出“将表格转换成文字”对话框

3)单击“文本分隔符”区中所需的字符前的单选钮。

4)单击“确定”按钮。Word用段落标记分隔各行,用所选的文本分隔符分隔各单元格内容。

(5)表格计算

Word中提供了在表格中可以快速的进行数值的加、减、乘、除及平均值等计算功能。同Excel软件一样,表中的单元格列号依次用A、B、C等字母,行号依次用

1、

2、3„„数字表示。

左上角单元格:右下角单元格 有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1)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的\"自动求和\"按钮,对选定范围内或附近一行(或一列)的单元格求累加和;

(2)利用“表格”中的“公式”命令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在“公式”对话框中,Word提供了许多常用数学函数在“粘贴函数”下拉式列表框供选用,也可以用户直接输入自定义公式,对计算的结果可以通过“数字格式”框进行格式设置。

9、图形功能

(1)插入图片(2)插入公式(3)插入艺术字(4)绘制图形

10、打印预览与打印 (1)打印预览

在正式打印之前,通常应按照设置好的页面格式进行打印预览,以查看最后的打印效果,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和纸张。进行打印预览的方法如下:

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命令,屏幕上显示“打印预览”的窗口。 (2)打印

选择“文件”点击“打印”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打印”按钮,显示“打印”对话框,在“打印”对话框中:

 “打印机”框显示了当前打印机的类型、打印驱动程序、连接的端口等信息;  “页面范围”框提供了打印的范围,有全部,也可指定某些页码范围;  “副本”框表示打印的份数;

 “打印到文件”复选框选中,表示将打印的文档输出到文件中,并要求用户输入文件存放的目录及文件名。

 “缩放”框可以将几页(通过每页的版数设置)的内容缩小至一页中打印,这如同“打印预览”时一屏可以显示几页内容。

打印选择框,可以选择奇数页或偶数页,可以实现双面打印。

(二)Excel

1、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

(1)所谓工作簿是指在Excel中用来保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它的扩展名是.xls。它的基本操作包括打开工作簿,创建工作簿,保存工作簿与关闭工作簿。

(2)工作簿中的每一张表称为工作表。每张工作表都有一个名称,显示在工作表标签上, (3)工作表中的每个格子称为单元格,单元格是工作表的最小单位,也是Excel用于保存数据的最小单位。单元格中输入的各种数据,可以是一组数字、一个字符串、一个公式,也可以是一个图形或一个声音等。

2、数据输入

(1)通过Excel的自动填充数据功能为输入数据序列提供极大的便利。通过拖动单元格填

11 充柄填充数据,可将选定单元格中的内容复制到同行或同列中的其它单元格;也可以通过“编辑”菜单上的“填充”命令按照指定的“序列”自动填充数据。 (2)从外部导入数据。利用 数据|导入外部数据命令

(3)输入有效数据。输入前可利用 数据|有效性命令进行输入数据有效性的设置,以阻止在输入数据是输入非法数据。

3、公式和函数

(1)输入公式的步骤如下:

1)选定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2)在单元格中或编辑栏中输入“=”。3)输入设置的公式,按Enter键。

(2)Excel含有大量的函数,可以帮助进行数学、文本、逻辑、在工作表内查找信息等计算工作,使用函数可以加快数据的录入和计算速度。Excel 2003除了自身带有的内置函数外还允许用户自定义函数。函数的一般格式为: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 (3)函数的输入

在活动单元格中用到函数时需以“=”开头,并指定函数计算时所需的参数。要使用函数可以单击“插入”菜单,再单击“函数”命令;也可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函数”按钮。

4、工作表的添加、删除和重命名 (1)工作表的添加

在已存在的工作簿中可以添加新的工作表,添加方法有两种。 方法1: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工作表”菜单项命令

方法2:在工作表标签栏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名字,出现一个弹出式菜单,选择“插入”菜单项,就可在当前工作表前插入一个新的工作表。 (2)工作表的删除

用户可以在工作簿中删除不需要的工作表,工作表的删除一般也有两种方式。

方法1:单击“编辑”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删除工作表”命令,就完成删除工作表的操作。

方法2:在工作表标签栏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名字,出现一个弹出式菜单,再选择“删除”菜单项,就可将当前工作表删除。 (3)工作表的重命名

工作表的初始名称为Sheet

1、Sheet

2、„„,为了方便工作,用户需将工作表命名为自己易记的名字,因此,需要对工作表重命名。重命名的方法如下:

方法1:单击“格式”菜单,选择“工作表”菜单项命令,出现级联菜单,单击“重命名”选项,工作表标签栏的当前工作表名称将会反相显示,即可修改工作表的名字。

方法2:在工作表标签栏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工作表名字,出现弹出式菜单,选择“重命名”菜单项,工作表名字反相显示后就可将当前工作表重命名。

方法3:双击需要重命名的工作表标签,键入新的名称覆盖原有名称。

5、工作表的格式化

(1)工作表中数据的格式化

Excel 2003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格式,它们包括:常规、数值、货币、会计专用、日期、时间、百分比、分数、科学记数、文字和特殊等。此外,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数据格式,使工作表中的内容更加丰富。在上述数据格式中,数值格式可以选择小数点的位数;会计专用可对一列数值设置所用的货币符号和小数点对齐方式;自定义则提供了多种数据格式,用户可以通过“格式选项”框选择定义,而每一种选择都可通过系统即时提供的说明和实例来了解。在进行数据格式化以前,通常要先选定需格式化的区域,然后指定数据格式。

1) 选中需要的单元格。

12 2) 选择“格式”,点击“单元格”命令,弹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3)指定数据格式。 (2)单元格内容的对齐

Excel中设置了默认的数据对齐方式,在新建的工作表中进行数据输入时,文本自动左对齐,数字自动右对齐。单元格的内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对齐方向,Excel 2003还为用户提供了单元格内容的缩进及旋转等功能。在水平方向,系统提供了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等功能,默认的情况是文字左对齐,数值右对齐,还可以使用缩进功能使内容不紧贴表格。垂直对齐具有靠上对齐、靠下对齐及居中对齐等方式,默认的对齐方式为靠下对齐。在“方向”框中,可以将选定的单元格内容完成从-90°到+90°的旋转,这样就可将表格内容由水平显示转换为各个角度的显示。在“文本控制栏”还允许设置为自动换行、合并单元格等功能。可以通过“格式”对话框中的“对齐”选项卡或“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设置对齐方式。 (3)表格内容字体的设置

为了使表格的内容更加醒目,可以对一张工作表的各部分内容的字体做不同的设定。方法是先选定要设置字体的单元格或区域,然后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打开“字体”选项卡,该选项卡同Word的字体设置选项卡类似,再根据报表要求进行各项设置,设置完毕后按“确定”按钮。 (4)表格边框的设置

在编辑电子表格时,显示的表格线是利用Excel本身提供的网格线,但在打印时Excel并不打印网格线。因此,用户需要自己给表格设置打印时所需的边框,使表格打印出来更加美观。首先选定所要设置的区域,激活“格式”菜单,单击“单元格”命令,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打开“边框”选项卡,可以通过“边框”设置边框线或表格中的框线,在“样式”中列出了Excel提供的各种样式的线型,还可通过“颜色”下拉列表框选择边框的色彩。 (5)底纹的设置

为了使表格各个部分的内容更加醒目、美观, Excel 2003提供了在表格的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底纹图案或背景颜色的功能。首先选择需要设置底纹的表格区域,然后单击“格式”菜单的“单元格”命令,再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打开“图案”选项卡,在“颜色”列表中选择背景颜色,还可在“图案”下拉列表框选择底纹图案,按“确定”按钮。 (6)表格列宽和行高的设置

由于系统会对表格的行高进行自动调整,一般不需人工干预。但当表格中的内容的宽度超过当前的列宽时,可以对列宽进行调整,步骤如下:

1)把鼠标移动到要调整宽度的列的标题右侧的边线上。 2)当鼠标的形状变为左右双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 3)在水平方向上拖动鼠标调整列宽。

4)当列宽调整到满意的时候,释放鼠标左键。 (7)自动套用格式和样式

对工作表的格式化也可以通过Excel提供的自动套用格式或样式功能,从而快速设置单元格和数据清单的格式,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制作出优美的报表。自动套用格式是指内置的表格方案,在方案中已经对表格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定义了特定的格式。自动套用格式使用方法如下:

1)选择要格式化的单元格区域。

2)在“格式”菜单中单击“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出现如图5-17所示的对话框。 3)单击选择一种所需要的套用格式。如果不需要自动套用格式中的某些格式,单击“选项”按钮打开“自动套用格式”选项设置对话框,如图5-17所示,单击“应用格式种类”栏中的复选框可以清除不需要的格式类型。

4)单击“确定”按钮。

6、数据图表

(1)图表是Excel最常用的对象之一,它是依据选定的工作表单元格区域内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系列而生成的,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与工作表相比,图表能形象地反映 13 出数据的对比关系及趋势,利用图表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当数据源发生变化时,图表中对应的数据也自动更新,使得数据更加直观,用户一目了然。 (2)利用图表向导分4个步骤创建图表

图表类型 源数据 图表选项 位置

7、数据管理

(1)数据清单是典型的二维表,是由工作表、单元格构成的矩形区域。

矩形区域的第一行为表头,由多个列标识组成,这些列标识名在数据表中称作字段名,而字段名不能相同,所以数据清单的列就表示字段的数据,而每一行的数据表示一个记录。在一个工作表中只能创建一个数据清单。

(2)排序的字段叫关键字段,最多允许3个字段,以主和次区分。方法:单击列表,“数据|排序”命令。

(3)对数据进行筛选,就是在数据库中查询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它是一种用于查找数据清单中的数据的快速方法。使用“筛选”可在数据清单中显示满足条件的数据行。对记录进行筛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动筛选”,一种是“高级筛选”。 (4)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对单个字段建立筛选),多字段之间的筛选是逻辑与的关系,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在所需筛选的字段名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要筛选的值,或通过“自定义”输入筛选的条件。 (5)高级筛选

高级筛选(对复杂条件建立筛选)需要建立条件区域。执行“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建立条件区域(至少两行),条件区域首行为与数据清单相应字段精确匹配的字段,同一行上的条件关系为逻辑与,不同行为逻辑或。 (6)分类汇总

建立数据清单后,可依据某个字段将所有的记录分类,把字段值相同的连续记录作为一类,得到每一类的统计信息。

即对数据清单按某字段进行分类,将字段值相同的连续记录作为一类,进行求和、平均、计数等汇总运算。

按某关键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在汇总前必须按该关键字段排序。 汇总时要区分清楚对哪个字段分类、对哪些字段汇总、汇总的方式 简单汇总: 对数据清单的一个字段仅统一做一种汇总方式 嵌套汇总: 对同一字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汇总 (7)数据透视表

可实现按多个字段分类汇总。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命令向导。

8、页面设置和打印 (1)设置页面区域

用户在打印前,首先要对打印的区域进行设置,否则,系统会把整个工作表作为打印区域。设置页面区域,可以使用户控制只将工作表的某一部分打印出来,设置页面区域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方法1:先选定打印区域所在的工作表,选定需要打印的区域,然后单击“文件”菜单的“打印区域”命令,在弹出菜单中选取“设置打印区域”项, Excel 2003就会把选定的区域作为打印的区域。

方法2:首先选定工作表,选择需要打印的区域,打开“文件”菜单,单击菜单中的“打印”命令,就会弹出一个打印设置对话框。在“打印”对话框中的“打印”框内,选择“选定区域”,就可控制在打印时,只打印指定的区域。 (2)页面设置

工作表在打印之前,要进行页面的设置。单击“文件”菜单下的“页面设置”选项,就可激活“页面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对页面、页边距、页眉/页脚、和工作表进

14 行设置。

推荐第5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 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掌握键盘的使用,学会标准指法操作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

部分的主要功能建议学时理论:2上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上机:指导上机实验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1.1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系统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介绍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计算机硬件系统: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计算机软件系统: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4、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教案 ) 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了解微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掌握微机系统硬件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微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包括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四、课时分配: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讲、计算机概述(1学时)

1、什么是计算机(概念)

2、计算机发展过程阶段年份物理器件软件特征应用范围第一代46-57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第二代58-64晶体管高级语言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第三代65-70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文字处理、图形处理第四代70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库网络等各个领域

3、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

巨型化、高性能、开放式、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

4、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注:记住一些专用名字的缩写

推荐第6篇: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2008-08-28

第一讲: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发言意识和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自我介绍,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询问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各种情况。 导入新课:结合了解到的情况(猜测:参次不齐)给学生以必要的说明:(计算机基础好的,应谦逊,差的,不要气馁,大家要互帮互助,共同前进!)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产生于1946年,美国。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 发展:以构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来划分,历经四代。 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2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计算机的特点

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先让学生讨论5分钟,再请学生发言总结(你所了解到的计算机用途有哪些?畅所欲言,彰显学生个性)

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注意渗透一些我国计算机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反馈与巩固:根据本节所学和你本人以前的计算机知识,说一下你对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用知道有多少?找三个学生发言。

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树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布置作业:

1、请你搜集有关资料,来说明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属于哪些领域。

2、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第二讲: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CPU、内存条、鼠标、键盘各一个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导入新课: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我们这节课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组成。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一台计算机要处理和解决人们给予的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1、要有计算机的硬件{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要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的。 出示CPU让学生观察

1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组成,也有人称它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 根据功能不同,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出示内存条、软盘和硬盘让学生观察并讲解。

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执行的数据和程序,按工作方式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前者可读可写,断电后信息全部消失;而后者只能读取,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外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暂时不用的或需要长期保存的各种程序、数据等信息。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盘都属于外存。

3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最常见),还有图形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等也属于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

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再让学生了解下显示器、打印机的分类

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是计算机必须具备的,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且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

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都属于系统软件。 2应用软件

是为了解决各种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例如:WORD、WPS、记事本等都属于应用软件。

四、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原理(也就是“存储程序”的思想):

程序装入计算机并启动该程序后,计算机便能自动按编写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

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机器各个部分运行。

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注意渗透协调一致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反馈与巩固:提问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树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布置作业:

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由什么组成?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什么组成?

第三讲: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及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及性能指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配置及性能指标 教学难点:对计算机配置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演示法

教学用具:CPU、软驱、内存条、主板、显卡、U盘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系统构成。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微机系统的配置和性能指标,以使大家对微机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有更大的帮助。

讲授新课:出示一个主机箱,分别指出主板、电源、磁盘驱动器、有关功能卡等,并讲述它们的有关作用。

一、主机

是微型计算机最主要的部件,一般由机箱、主板、电源、磁盘驱动器、有关功能卡组成。

1、中央处理器 是微机的心脏,它决定计算机的性能和档次。另外对学生介绍一下有关CPU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的目前CPU研发情况。

2、内存

提问学生内存的分类及区别是什么?

3、磁盘驱动器

是微机的外存储器,功能是实现对磁盘上数据的读写操作,分为软驱和硬驱。

4、光盘驱动器

目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光盘驱动器有三大类:只读型、一次性写入型和可擦写型。

5、显示卡

又叫图形加速卡,也叫显示适配器,简称显卡。介绍显卡的分类情况。 介绍以上几种部件,都要出示实物,对照讲解。

二、微机的外设

1、U盘

它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存储交换产品,可用于存储任何数据文件和在电脑间方便地交换文件。

特点:采用闪存存储介质和USB接口,具有轻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容量大、安全可靠、时尚潮流等特点。

同时出示U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观察。

2、显示器

分为LCD显示器、CRT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按工作原理分)

3、键盘和打印机

键盘有10

1、10

4、107键盘,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4、鼠标

目前常见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

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2、存储容量

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存储设备可容纳二进制信息的最大字节数。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3、运算速度

一般用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

4、外部设备扩展能力

指微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反馈与巩固:(让学生做答。)

1、主机箱内有什么部件?

2、CPU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3、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和性能指标,使大家对微机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及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布置作业:

1、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第四讲:计算机安全维护及多媒体技术应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操作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维护,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导入新课:为了使我们今后能正常使用计算机,使它能安全健康地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病毒及其预防等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 引导学生分析: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其核心部件主要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这些电路由半导体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功耗小、耐压低等特点,故对供电电源、静电、接地、温度、湿度及抗干扰均具有一定的要求。

正确的安装、操作、维护和使用,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它的使用效率。

1、要有稳定的50/60Hz、220V的交流电源

2、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为5—45摄氏度

3、湿度为20%—85%

4、搬运主机时先关闭电源

这几点是计算机一般操作、维护所应注意的事项。除了硬件方面外,正确选用合法的软件,也是计算机安全操作的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病毒的概念: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入侵计算机系统的有害程序。 病毒的特点:破坏性、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和欺骗性。

(再简单扼要地介绍病毒的起源等问题,渗透计算机道德教育。)

病毒的预防:要经常查毒,一旦发现计算机染上病毒要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处理。 让学生讨论:如何具体地预防病毒?(5分钟)

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杀毒软件。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介绍

1、多媒体系统的定义:是指能够同时获取、编辑、处理和输出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系统。

2、多媒体的基本元素:这些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

3、多媒体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反馈与巩固:让学生做答,老师提醒并完善。

1、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了解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使大家对正确使用微机有更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及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有哪些特点?

2、课下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第五讲:数制及其转换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中的计数制,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数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无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了多种计数制,其中最常用的是十进制;此外还有十二进制、六进制、六十进制等。采用什么进制,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实际需要。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中常用的二进制、十六进制等计数制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讲授新课:

一、数制的概念

1、又称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举例说明:以十进制为例子,引入数制的三要素。

2、数制的三要素:数码、权重、进制

让学生分析二进制的数码有哪些?权重是什么?进制是多少?“

二、数制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规则

让学生看书预习三分钟,然后找学生叙述如何转换。 师生共同做一道例题:(21)10=( )2 老师总结:除2倒取余

学生练习:把

25、

16、7转换为二进制数 找三个学生演板

2、二进制数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的规则 将二进制整数按位权公式展开求和既可。 例:(1011)2=1Í23+0Í22+1Í21+1Í20=(11)10 学生做练习:

(10101)2=( )10 (110101)2=( )10 3十六进制与二进制数的转换规则

由学生自学,老师辅导留下课下作业:

(1B5A)16=( )2 (101011100101)2=( )16 反馈与巩固:提问数制之间如何转换?做两道习题。

1、(29)10=( )2

2、(1101010)2=( )10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 布置作业:

1、(29)10=( )2

2、(1101010)2=( )10

3、(1001010)2=( )10

4、(19)10=( )2

第六讲:计算机中字符表示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中的字符表示,了解汉字的编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ASCⅡ码

教学难点:对汉字编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数制之间如何转换?处理作业问题。

导入新课:电子计算机不仅用于数值计算,还要处理大量文字信息,这些住信息在计算机内部也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讲授新课: 一 ASCⅡ码

ASCⅡ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缩写,它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因此共有128个字符,是最常用的表示英文字母和数字等符号的二进制编码。

让学生看16页图表,分别指出0、1、A等字符对应的二进制数

二 汉字编码

ASCⅡ码只能表示英文字母和数字等符号,要用计算机处理汉字,还必须对汉字进行编码。

1、汉字输入码

按照事先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每个汉字或词组用键盘上的符号进行编码,这种编码称为汉字输入码。又称外码

2、汉字机内码

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加工、处理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也称内码。 3、汉字字型码

是指汉字字形点阵的数字代码。

所有汉字字形点阵信息的集合称为汉字字库。

反馈与巩固:提问:汉字在输入、存储、输出过程中分别使用什么编码?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掌握ASCⅡ码的有关概念,了解汉字的编码,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

布置作业:

1、何为ASCⅡ码?

2、汉字的编码有哪几种?

第七讲:文字输入方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中的英文输入,掌握汉字的智能ABC输入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中英文录入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对学生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英文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键盘一个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ASCⅡ码有何用处?什么是汉字输入码?

导入新课:为了在计算机上快速输入各种数据,必须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指法。键盘操作指法将键盘上主键盘区的各个键位合理地分配给双手各手指,使每个手指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讲授新课:

一、英文输入法

1、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录入数据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姿势不对,不易提高输入速度,而且易疲劳。

正确姿势要求:身坐正,腰挺直,脚放平;身重心置于椅子上,稍偏键盘左方,双肩放松,上臂与肘尽量靠近身体,大小臂约成90度角,手指自然弯曲,四指轻放于基准键“ASDFJKL;”上,拇指放在空格键上,击键时,应保持相同的击键节拍,不可用力过大。

2、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

不击键时,手指放在基准键上,其中F和J为中心键,其键面上有凸起的小横杠或小点为标志,用手指可感触到;击键时手指从基准键位伸出,击键后应迅速回到基准键上。 教师拿出键盘,分别指出各个手指的负责键位,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指法,让学生观看,并在课桌上模拟练习。

3、数字键盘指法

使用数字键盘输入数据时,左手翻资料,右手击键,

4、

5、6为基本键位,0键可用食指,也可用拇指。

注意提醒学生:初学者总想看着键盘输入,这利于提高速度,应该一开始就培养良好的习惯,即盲打。从基本键位开始,依次训练每个手指,直到熟练为止。

二、智能ABC输入法

智能ABC输入法是中文WINDOWS3.2以上版本中自带的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简单易学、快速灵活,受到用户青睐。

智能ABC输入法的特点:

1、内容丰富的词库

2、允许输入长词或短句

3、自动记忆功能

4、强制记忆

5、中文输入中输入英文

6、以词定字输入功能

对以上功能,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反馈与巩固:师生共同回顾键盘指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的有关知识。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和智能ABC输入法,以便于我们今后能熟练地进行中英文录入 布置作业:

1、熟记键盘手指分工。

2、上机时练习指法。

推荐第7篇: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第一章 计算机连接与安装 1.1 计算机硬件设备与接口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2、了解计算机接口种类。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连接与组装(实操)。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硬件设备的组成,并能进行简单的组装计算机。 教学重点、难点:

硬件设备的组成和计算机接口的种类。 教学设计:

1、本节课是《计算机基础》的第一节课,使学生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2、向学生介绍自己,并和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之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具体的计算机硬件展示引出课题。

3、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4、带领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拆装。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及计算机硬件设备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1节实操)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基本上都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上网、打游戏等日常活动,但是同学知道计算机的组成吗?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吗等?今天那我们就一起来对计算机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探索新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学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大学诞生,根据核心部件采用的电子元件类别分为如下几代:

第一代:1946年 — 1957年,名称: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电子管 第二代:1958年 — 1964年,名称: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元件:晶体管 第三代:1964年 — 1974提,名称: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元件: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4年 — 至今,名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元件,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2、计算机硬件设备。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各部分之间采用总线结构实现连接。

(1)中央处理器(CPU)

CPU内部结构分为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和时钟等几个部分。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中心,它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2)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来存放数据、程序和计算结果。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①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容量小,速度快,它是计算机运算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存储器。

②外存储器简称外存,也叫做辅助存储器,外存容量大,价格低,存取速度慢。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的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在主要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等。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输出,它把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3、计算机接口种类

接口类型指的是电子白板与电脑系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连接。目前电子白板与电脑连接常见的接口类型:有并口(也有称之为IEEE 1284,Centronics)和串口(也有称之为RS-232接口的)和USB接口。

并口又称为并行接口。目前,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采用的是25 针D 形接头。所谓“并行”,是指8 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目前计算机基本上都配有并口。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PC 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通常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不过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USB 即“Universal Serial Bus ”,中文名称为通用串行总线。这是近几年逐步在PC 领域广为应用的新型接口技术。USB接口具有传输速度更快,支持热插拔以及连接多个设备的特点。目前已经在各类外部设备中广泛的被采用。目前USB接口有两种:USB1.1和USB2.0。理论上USB1.1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2Mbps/秒,而USB2.0则可以达到速度480Mbps/秒,并且可以向下兼容USB1.1。

归纳总结:

1、计算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接口有哪些种类?

3、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1.2 文件管理

教学目标:

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菜单。 课时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2、结合课件,讲授本节重点、难点内容。

3、边讲边操作,让学生一学就会,一看就懂。

4、课堂小结

一、文件

所谓“文件”,就是在我们的电脑中,以实现某种功能、或某个软件的部分功能为目的而定义的一个单位。

文件有很多种,运行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文件名来识别这个文件是哪种类型,特定的文件都会有特定的图标,也只有安装了相应的软件,才能正确显示这个文件的图标。

文件是与软件研制、维护和使用有关的资料,通常可以长久保存。文件是软件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产品研制过程中,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用户需求、在研制周期中各阶段产生的规格说明、研究人员作出的决策及其依据、遗留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的方向,以及最终产品的使用手册和操作说明等,都记录在各种形式的文件中。

二、文件名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所谓文件名就是为文件指定名称。为了区分不同的文件,必须给每个文件命名,计算机对文件实行按名存取的操作方式。

windows操作系统规定文件名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组成,其主要命名规则如下: (1)文件名最长不超过255个字符。

(2)可以使用扩展名,扩展名用来表示文件类型,也可以使用多间隔符的扩展名。如中国.贵州.贵阳.txt是一个合法的文件名,但其文件类型由最后一个扩展名决定。

(3)文件名中允许使用空格,但不允许使用下列字符(英文输入法状态): / \\ | : \" * ? (4)windows系统对文件名中字母的大小写在显示时有不同,但在使用时不区分大小写。

文件名是文件存在的标识。对于文件扩展名是用来区分文件的属性的.文件扩展名是为系统感知的,在WINDOWS中,对于不同的文件扩展名有其相关联的程序进行打开,这些扩展名除了如txt等是原来就有的以外其余一般是安装软件时被注册到系统中的,若将文件扩展名改为系统不能识别的扩展名,则在打开时提示选择其打开程序,如将abc.txt改为abc.123,同时可以看到图标也发生了变化,变为不可知。

三、文件夹

1、何为文件夹?

所谓文件夹是用来组织和管理磁盘文件的一种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在磁盘空间里面为了分类储存电子文件而建立独立路径的目录,“文件夹”就是一个目录名称,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电子文件夹”; 它提供了指向对应磁盘空间的路径地址,它可以有扩展名,但不具有文件扩展名的作用,也就不像文件那样用扩展名来标识格式。但它有几种类型,如:文档、图片、相册、音乐等等。使用文件夹最大优点是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为文件的共享和保护提供了方便。为了分门别类的有序存放文件,操作系统把文件组织在若干目录中,也称文件夹。文件夹一般采用多层次结构(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每一个磁盘有一个根文件夹,它包含若干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夹不但可以包含文件,而且可包含下一级文件夹,这样类推下去形成的多级文件架结构既帮助了用户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文件分类储存,又方便文件查找,还允许不同文件夹中文件拥有同样的文件名(通过多媒教室,在大屏幕上进行操作示范,让学生一目了然)。

2、文件夹加密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电脑上的文件与资料等隐私又不想被人发现或是盗取,就可以对文件夹进行加密,网络上有许多工具能对[2]文件夹进行加密处理。

3、如何显示隐藏文件夹?

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想隐藏自己的某个文件夹,到底能不能做到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隐藏文件夹。

具体操作步聚如下:

1、打开我的电脑,进入被隐藏的文件或文件夹目录,比如说D 盘; 选择\"工具\"菜单下面的“文件夹选项”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查看”选项卡,并滑动滑条,找到“隐藏文件和文件夹”并选中下面的“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3、点击应用,如果有必要的话,再选择左上角的“应用到所有文件夹”,这样的话,所以目录中的隐藏文件或文件夹就已经显示出来了。

提示: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将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项取消掉,因为,有些病毒会自加隐藏属性,如果此项为默认,那么就看不到病毒文件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注:文件属性分为只读、隐藏和存档三种。

四、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在Windows XP中,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是指对它们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和重点命名。

1、复制、移动、删除操作

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略(由教师操作演示)。

2、新建操作

(1)、找到文件的保存位置。

(2)、单击“文件”菜单,或打开“快捷菜单”。 (3)、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

(4)、单击“文件夹”或其它文件名称并按下“Enter”确认。

3、查找操作

(1)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2)单击“开始”——选择“搜索”——选择“文件和文件夹”(3)输入要搜索的内容,单击开始搜索即可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从做练习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相关知识。

选项。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word 2003 第一次课

一、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

(1)学会启动和退出边用边学word 2003程序。

(2)掌握边用边学word 2003程序界面的区域划分。

(3)学会用键盘输入文档内容。

(4)掌握如何将输入的内容作为文档保存到存储设备中。

(5)如何新建文档。

(6)输入文档的内容。

(7)保存编辑的文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文档内容的输入、新建文档、文档保存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 1节实操

五、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结合计件,讲授新内容

探索新知: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1.启动系统

方法一:运用【开始】菜单启动边用边学word 2003系统

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即可启动边用边学word 2003。

方法二:运用快捷图标启动边用边学word 2003软件

(1)将光标置于【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边用边学word 2003】子菜单命令上,单击鼠标右键,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2)将鼠标移到【发送到】选项,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单执行【桌面快捷方式】命令,桌面上会出现边用边学word 2003的快捷方式图标,

(3)在桌面上双击word 2003的快捷方式图标即可启动该应用程序。

在菜单栏中执行【文件】—【退出】命令或者单击“关闭”按钮,即可退出word 2003程序。

2.界面介绍

word 2003的工作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标尺、文档编辑区、滚动条、任务窗格以及状态栏八个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标题栏

位于界面最上方的蓝色长条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用来显示文件的名称和软件名称,右边是最小化/向下还原/退出三个按钮。

菜单栏

是命令菜单的集合,用于显示和调用程序命令的。包含【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和【帮助】9项。

工具栏

当启动word 2003的工作界面时,会自动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或隐藏某个工具栏。

word 2003提供了多个工具栏,通常在窗口中显示的只是常用的部分。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工具栏】命令,会弹出工具栏菜单。在该命令菜单中,可以看到一些命令前面都有“√”标记,则表明该命令按钮已在工具栏中显示。

(1)在工具栏中,执行【绘图】命令,【绘图】窗口被打开。

(2)执行菜单栏中的【工具】/【自定义】命令,将弹出【自定义】对话框。

(3)在【自定义】对话框中的【工具栏】选项中,勾选所要显示的工具栏。

设置完选项后,关闭对话框,便恢复了工具栏的显示。

标尺

位于文本编辑区的上边和左边,分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两种。

(1)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命令,弹出下拉菜单。在【标尺】命令的左侧如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有“√”符号,说明标尺已显示,如没有“√”符号,说明正处在隐藏状态。

(2)执行【标尺】命令,标尺被显示或隐藏。

文档编辑区

位于窗口中央,用来输入、编辑文本和绘制图形的地方。

滚动条

位于文档编辑区的右端和下端,调整滚动条可以上下左右的查看文档内容。

任务窗格

集中了边用边学word 2003应用程序的常用命令。由于它的尺寸小,所以用户可以在使用这些命令的同时继续处理文件。

状态栏

主要用来显示已打开的Word文档当前的状态,如当前文档页码、文档共有多少节、文档的总页码、当前光标的位置等信息。用户通过状态栏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当前文档的相关信息任务。

3.新建文档

(1)只要启动边用边学word 2003程序,系统就会自动建立一个命名为“文档1”的新文档。

(2)如想再次创建新文档,单击工具栏中的 【新建空白文档】按钮,新文档便创建完成,新文档的文件名会被自动定义。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3)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命令,会弹出任务窗格。单击【空白文档】命令选项,会建立一个新文档。

4.输入文档内容

输入文档内容包括英文、中文和符号的输入。

输入英文字母

(1)进行英文输入时,可通过键盘可直接输入。敲击键盘,可直接输入“how are you”小写字母。

(2)敲击键盘中的Caps Lock键,输入的英文字母为大写形式。敲击键盘中的Caps Lock键后,键盘右上方的第二个灯亮了,输入的英文字母为大写。

(3)如果想继续输入小写字母,可再次敲击键盘中的Caps Lock键,键盘右上方的第二个灯灭了,可输入小写字母。

中文的输入

(1)单击窗口右下角任务栏中的输入法按钮,弹输入法菜单。

(2)在输入法菜单中选取自已会用的中文输入法选项。

(3)运用键盘便可输入文字。

(4)需要换行时,可敲击键盘中的Enter键。

标点符号的输入

在键盘中,一个按键包含了上下两个标点符号,下面以“;”和“:”为例,分别学习它们的输入方法。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1)在文档输入窗口中,将文档输入光标放置在分号需要输入的位置。

(2)直接敲击键盘中的;键,“分号”便被输入。

(3)在文档输入窗口中,将文档输入光标,放置在冒号需要输入的位置。

(4)按住键盘中的Shift键,再敲击:键,“冒号”便被输入。

输入通知文稿

(1)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新建】命令,创建一个新文档。

(2)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页面】命令,设置文档的外观显示。

(3)单击右下角的 按钮,弹出输入法菜单,在输入法菜单中选取中文输入法选项。

(4)输入名称“通知”。敲击键盘中的Enter键,光标被移动到下一行,要继续输入下一段的文字。

(5)敲击键盘中的逗号键,可直接输入逗号。

(6)在输入散文的过程中,需要输入左括号,可按住键盘中的Shift键,再敲击“(”键。

5.保存文档

在编辑文档的过程中,一切工作都是在计算机内存中进行的,如果突然断电或系统出现错误,所编辑的文档就会丢失,因此就要经常保存文档。

保存未命名的文档

(1)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中的 【保存】按钮,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2)单击【保存位置】选项框右侧的按钮,弹出列表框,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文档要存放的路径及文件夹。

(3)在【文件名】选项右侧的文本框处,输入保存的文档名称。(通常默认的文件名是文档中的第一句。)

(4)在【保存类型】选项处单击右侧的按钮,选择保存文档的文件格式。

(5)设置完成后,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即可完成保存操作。

(6)敲击键盘中的Ctrl+S组合键,也可以对文件进行保存。

保存已有的文档

保存已有的文档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将文稿依然保存到原文稿中。第二种,是另建文件名进行保存。

(1)如果将以前保存过的文档打开修改后,想要保存修改,直接敲击键盘中的Ctrl+S组合键或者单击工具栏中的 【保存】按钮即可。

(2)如果不想破坏原文档,但是修改后的文档还需要进行保存,可以直接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另存为】命令,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为文档另外命名然后保存即可。

自动保存文档

边用边学word 2003提供了自动保存的功能,即隔一段时间系统自动保存文档,需要用户来设置文档保存选项。

(1)执行菜单栏中的【工具】/【选项„】命令,在弹出的【选项】对话框中,单击【保存】选项卡。

(2)在【选项】对话框中,将【自动保存时间间隔】选项前面的复选框勾选,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然后单击右侧框中的 按钮,设置两次自动保存之间的间隔时间。

(3)设置完成后,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退出对话框即可。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空,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练习,从做练习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word 2003 第二次课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文本。

(2)学会删除、复制和粘贴文本。

(3)学会撤消和恢复操作。

(4)学会查找和替换文档内容。

教学重点为、难点:

选取文本、查找和替换内容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 1节实操

教学过程: 1.打开文档

如果想再次编辑以前的文档,就需要将该文档再次打开。

打开已有的文档

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命令,弹出【打开】对话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文档。

单击对话框中的按钮,即可将文件打开。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也可弹出【打开】对话框。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需要的文档,再单击

打开最近的文档

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命令,在弹出的菜单底部显示了最近打开过的文件名。单击任意一个文件名,文件便被打开。

2.选取文本

选取文本的目的,就是能够更方便的执行文本的移动、删除、复制等编辑工作。

运用鼠标选取文本

(1)将光标置于要选取的文字前,按下鼠标向后拖曳,可将文字选取。

(2)在一个词内或文字上双击鼠标,可将整个词和文字选取。

(3)在一段文本内三次单击鼠标,可将整个段落选取,

(4)将光标置于句首,将光标变为形状时,单击鼠标,可将整行文字选取。

(5)将光标置于句首,将光标变为形状时,双击鼠标,可将整段文字选取。

运用键盘选取文本

(1)将光标置于被选文本的前(后)面,按住键盘中Shift键的同时,敲击键盘中的→或←方向键,可向后或向前选定文本。

(2)如果要实现文本的竖向选择,按住键盘中Shift键的同时,敲击键盘中的

按钮,将文件打开即可。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或↓方向键。

(3)敲击键盘中的Ctrl+A键,可将整篇文档选取。

(4)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全选】命令,也可将整篇文档选取。

3.删除、复制和粘贴文本

删除文本

(1)光标在错误文字的后面闪烁时,敲击键盘中的Backspace退格键,可以将前面的错误文字删除。

(2)将光标置于错误文字的前面,敲击键盘中的Delete键,也可删除错误的文字。

(3)如果整行的文字需要修改,将文本选取,敲击键盘中的Delete键将其删除,然后输入正确的文字。

复制和粘贴文本

(1)选取要复制的文本。

(2)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复制】命令(也可敲击键盘中的Ctrl+C键),可将选取的文本复制。

(3)将光标置于需要粘贴的位置。

(4)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粘贴】命令(也可敲击键盘中的Ctrl+V键),此时刚刚复制的内容粘贴到目标位置。

(5)将光标置于选定的文本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单击【复制】命令,可将选取的文本复制。将光标置于目标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执行【粘贴】命令。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6)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光标置于目标位置,单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即可完成操作。

撤消和恢复操作

(1)运用光标选取文档内容。

(2)敲击键盘中的Delete键,选取的文档被删除。

(3)单击工具栏中的除文档的操作。

(4)单击工具栏中的删除文档后的效果。

4.查找和替换文档内容

查找文本

(1)输入一段文本。

(2)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查找】命令(或者敲击键盘中的Ctrl+F键),会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对话框的【查找内容】选项右侧的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4)单击对话框中的

(5)再次单击对话框中的

替换文本

(1)输入一段文字。

(2)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替换】命令(或者敲击键盘中的Ctrl+H 键),

按钮,文本中查找到的文字已经被选取。

按钮,文本中下一个文字又被选取。

按钮(或者敲击键盘中的Ctrl+Y键),又被返回到被按钮(或者敲击键盘中的Ctrl+Z键),撤消前一次删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会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的【查找内容】选项文本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在【替换为】选项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4)单击对话框中的

(5)单击对话框中的动被选取。

(6)如果不需要替换该文本,可继续单击的文本。

(7)当最后一个替换完成,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通常单击提示对话框中的按钮,如果已经全部查找完毕,系统会自动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提示操作已完成。

(8)如果需要全部替换,可单击对话框中的提示框,来说明所替换的文本个数。

应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不仅是对文字进行查找和替换,还可以查找指定的格式、段落标记、分页符和其他项目等。

5.文档定位

运用【定位】命令定位文档

(1)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位】命令(或者敲击键盘中的Ctrl+G键),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2)在【定位目标】选项框内选择相应的目标单位,在【输入页号】选项下的文本框内,输入需要要浏览的相应数值。

(3)单击按钮后,窗口中会立刻显示出第5页的文稿内容。

按钮即可,系统会弹出一个按钮,寻找下一个需要替换

按钮,将要替换的文本被选取。

按钮,文字被替换,下一处需要替换的文本,会自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运用【书签】命令定位文稿

(1)运用【书签】命令定位文稿,就是在文稿中添加标记,然后查寻标记,便可轻松的浏览该文稿。

(2)将光标移动到文稿中需要插入书签的位置。

(3)执行【插入】/【书签】命令,在弹出的【书签】对话框中,输入书签名。

(4)输入名称之后,单击

按钮,标记便被添加。

(5)当再需要浏览该文档时,执行【插入】/【书签】命令,在弹出的【书签】对话框中,选取所插入的书签名称。

(6)单击对话框中的

运用滚动条浏览文档内容

(1)单击滚动条中的行或一列滚动。

(2)移动滚动条中的滑块,可以使文稿快速并大距离的移动。

(3)运用【选择浏览对象】按钮浏览文档内容

(4)单击滚动条中的按钮,在弹出的选项框中,单击选项。

(5)单击滚动条中的和按钮,文档会跳转至上一页或下一页。

6.插入符号

插入菜单中的符号

(1)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符号】命令,弹出【符号】对话框。

(2)选取要插入的符号,然后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即可将该符号插入

按钮,可以将文稿内容向上、下、左、右一按钮,此时光标会立刻跳到插入书签的位置。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到文档中。

(3)在对话框的【近期使用过的符号】选项下,显示了用户最近用过的一些符号。

插入键盘中的特殊字符

(1)将输入法切换到“五笔型”输入状态或“标准”汉语拼音输入状态,会出现中文浮动条。

(2)在中文浮动条右侧的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键盘列表。

(3)勾选任一特殊键盘,窗中口会出现相应的键盘。如勾选“标点符号”,窗口中将出现键盘。

(4)单击键盘上要插入的符号,则选取的符号将被插入到当前光标所在处。

(5)应用完毕,再次单击中文浮动条上的按钮,即可退出特殊符号编辑状。

为书稿内容插入符号

(1)打开光盘中的“插入符号”文件。

(2)将光标移动至文字“上机操作”前方,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符号】命令,在弹出的【符号】对话框中设置选项。

(3)在【符号】对话框中,单击

按钮,该符号被插入到文档中。

(4)运用光标将该符号选取,在格式栏中,设置选项,并单击按钮,取消加粗。

(5)用同样的方法,在【符号】对话框中,为文稿添加上相应符号。

(6)将光标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敲击键盘中的/键,可直接添加上斜杠符号。

(7)单击右侧的按钮,弹出键盘列表。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8)单击【数字序号】选项,弹出键盘。

(9)在文稿中,将光标移动到“方法一”下方文稿的左端。

(10)单击键盘中的序号,此时文稿中被添加上序号。

(11)用同样的方法,添加上其它序号,文稿的符号便全部添加完成。

修改文稿

(1)打开光盘中的“修改符号”的文件。

(2)运用光标将文字“,”选取,敲击键盘中的Delete键,可将“,”删除。然后输入“,”。

(3)将光标放置在多余的空格的后面,删除多余的空格。

(4)删除并修改字母“e”。

(5)删除中文输入法的“。”,改为英文输入法的“,”。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空,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练习,从做练习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word 2003 第三次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视图方式。

(2)学会设置页边距、纸张大小、页面方向与页面垂直对齐方式。

(3)学会插入页眉与页脚。

(4)学会插入脚注和尾注。 教学重点为、难点: 页面设置、页眉与页脚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 1节实打操

教学过程:

1.视图方式

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命令,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可以选择普通、Web版式、页面、阅读版式、大纲视图这5种视图方式。

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命令,在弹出的子菜单中,可以选择网页预览和打印预览2种视图方式。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同样还可以在文档窗口中单击左下角的5个视图切换按钮: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阅读版式进入相应的视图。

普通视图

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普通】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普通视图显示状态。这种视图方式对输入、输出及滚动命令的响应速度较其他几种视图要快,并且能够显示大部分的字符和段落格式。该视图最适合于普通的文字输入和编辑工作。普通视图能连续显示文档,栏是按实际宽度单栏显示,而不是并排显示。在普通视图中,不显示页边距、页眉页脚等信息。

Web版式视图

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Web版式】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Web版式视图显示状态。该视图将显示文档在IE浏览器中的外观,包括背景、包装的文字和图形,即在屏幕上显示的效果就是在浏览器中的效果,便于阅读。Web版式视图不显示分页、页眉页脚等信息。

页面视图

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页面】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页面视图显示状态。该视图所显示出来的效果同打印出来的样式是一致的。分页符被形象的页边界所代替,以纸张页面的形式显示,精确地显示文本、图形及其他元素在最终的打印文档中的情形,在页面视图中,可以看见整张纸的形态,对页边距、页眉页脚都有清楚的显示。页面视图适合在文档编辑的中期阶段使用,可以对文本、格式、版面、文档的外观、页眉页脚等进行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阅读版式视图

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阅读版式】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阅读版式视图显示状态。这是边用边学word 2003提供的一个新的视图版式,有了阅读版式视图,可以在屏幕上阅读以前需要打印的文档。这种视图不更改文档本身,只更改页面版式并改善字体的显示,以便文本更易于阅读。当进入阅读版式视图时,会弹出【阅读版式】工具栏。

大纲视图

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大纲】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大纲视图显示状态。该视图提供了一个处理提纲的视图界面,能分级显示文档的各级标题、层次分明。切换到大纲视图后,系统会自动弹出【大纲】工具栏,工具栏提供了在大纲视图下操作的全部功能。

网页预览

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网页预览】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网页预览视图显示状态。网页预览借助Internet Explorer显示文档,该视图中不能对文档进行编辑,它只是查看文档的最终外观效果的一种方式。

打印预览

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印预览】命令,文档编辑区变为打印预览视图显示状态。打印预览窗口会显示出文档打印后的外观效果,在默认的情况下,该视图会显示出完整的页面。在文稿内单击,可以选中整个页面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还可以放大视图进行预览。

2.设置页面格式和内容

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包含了页边距、纸张大小、页面方向等设置,它们都是为整个页面排版布局而服务的。

页边距

(1)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2)在【页边距】命令中,设置或调整【上】、【下】、【左】、【右】选项框中的数值,可设置文字与页面边缘的距离。

(3)在【页边距】命令中还包含了其它两个命令,它们的用途如下:

(4)【装订线位置】用于设置装订线到纸边的位置。

(5)【装订线】:设置装订线边距的精确数值。设置该选项时,可设定装订线到纸边的距离。

(6)打印文档可以采取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在【方向】选项中,单击【横向】或【纵向】即可。

(7)可以在一篇文档中同时使用【横向】或【纵向】两种方向。在改变部分文档的页面方向时,先选将文档内容选取,在【应用于】命令选项中选取【所选文字】选项后,再改变方向即可。

设置纸张大小

(1)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的【页面设置】对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话框中,单击【纸张】选项。

(2)在【纸张大小】命令下方的【宽度】和【高度】命令中设置参数。

(3)单击【纸张大小】选项右侧的按钮,在弹出一个下拉列表框可以选择需要的纸张类型。

页面垂直对齐方式

(1)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版式】选项。

(2)页面垂直对齐方式是以整个页面为对象单位的,决定了段落文字相对于上页边距和下页边距的位置。

(3)在【垂直对齐方式】下拉列表框中,单击所需的对齐方式。

用标尺改变页边距

如果要改变左右页边距,可用鼠标指向水平标尺上的页边距边界,待光标变为左右双向箭头后拖动页边距边界,即可。如果要改变上下页边距,可用鼠标指向垂直标尺上的页边距边界,待光标变为上下双向箭头后拖动页边距边界即可。

3.插入页眉与页脚

页眉是位于页面顶部,可以添加一些关于书名或者章节的信息。页脚处于最下端,通常会把页码放在页脚里。

(1)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自动弹出【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2)页眉和页脚的编辑方法和正文的编辑方法完全一样。此外,页眉和页脚还可以用于说明一些文档的信息,例如添加页码或其他的信息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3)单击

按钮右侧的下拉黑箭头,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显示可以为页眉或页脚添加的内容,如页码、文档创建日期、作者等。

(4)单击【插入页码】按钮,可在光标所在处插入页码。

(5)单击【插入页数】按钮,可在光标所在处插入文档的总页数。

(6)单击【设置页码格式】按钮,将弹出【页码格式】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页码的格式。

(7)单击【插入日期】按钮,可将当前日期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

(8)单击【插入时间】按钮,可将当前时间插入到光标所在位置。

(9)单击【页面设置】按钮,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可以在对话框中设置页眉和页脚的格式。

(10)单击【显示/隐藏文档文字】按钮,将显示或隐藏文档的主要文字。

(11)单击【链接到前一个】按钮,可以将不同节之间的页眉和页脚链接。如果文档只有一节,那么该按钮为不可选状态。

(12)单击【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向上或向下滚动页面,可以在页眉和页脚的编辑状态间转换。

(13)如果页眉和页脚在奇偶页上不同,可以运用【显示前一项】和【显示下一项】按钮从一项移到另一项。

(14)单击

为论文设置页面格式

(1)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创建新文档。

(2)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3)在【页边距】命令中,设置或调整【上】、【下】、【左】、【右】选项按钮,即可返回正文编辑状态。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框中的数值。

(4)单击【纸张】选项,单击【纸张大小】选项右侧的按钮,在弹出一个下拉列表框中, B5大小的纸张。

(5)设置完成后,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

(6)连续敲击键盘中的Enter键,使页面显示为两张纸页。

(7)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自动弹出【页眉和页脚】工具栏。

(8)在工具栏中,单击【页面设置】按钮,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在【版式】选项中,设置选项和参数,更改页眉和页脚的大小。

(9)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完成参数的设置。

(10)将光标放置在第二页的页眉处单击,然后输入文字,该文字除首页外,会在其它张页文档中进行显示。

(11)单击工具栏中的【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使光标切换到页脚。

(12)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页码】按钮,可在光标所在处插入页码。

(13)如果想将页码放置在中间,单击【格式】栏中的按钮即可。

(14)用同样的方法,在首页处为页脚添加页码。

(15)单击工具栏中的

按钮,页面设置便全部设置完成。

(16)最后,在文档中加入论文的内容。

4.设置行号

(1)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页面】命令,将文档编辑区设置为页面视图显示状态。

(2)如果要给整篇文档添加行号,就需要执行【编辑】/【全选】命令,将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字全选。

(3)如果要给部分文档添加行号,就需要选取部分文字。

(4)如果要给某节设置行号,就需要选定所需的章节。

(5)执行菜单栏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单击【版式】选项。

(6)如果要为部分文档设置行号,就选取【应用范围】框中的【所选文字】选项;否则选取【整篇文档】选项。

(7)单击按钮,弹出【行号】对话框中。

(8)首先选择【添加行号】命令,然后设置其它选项和参数。

(9)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文字被添加了行号。

(10)如果要删除行号,需再次打开【行号】对话框,只要取消勾选【添加行号】命令,行号便被删除。

5.分栏

设置分栏的版式

(1)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页面】命令,将文档编辑区设置为页面视图显示状态。

(2)为文档内容进行分栏,有以下三种形式:

(3)如果要给整篇文档设置分栏格式,就需要执行【编辑】/【全选】命令,将文字全选。

(4)如果要给部分文档设置分栏格式,就需要选取部分文字。

(5)如果要给某节设置分栏格式,就需要选定所需的章节。

(6)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分栏】命令,会弹出【分栏】对话框。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7)在【预设】区域中,可以挑选任意一种样式。

(8)选取【两栏】选项,此时文稿被分成两栏。

(9)还可以在【栏数】命令中,直接输入参数。

(10)在【宽度和间距】命令中,可以精确的设置栏宽度和间距数。

(11)如要在每栏之间添加竖线,勾选【分隔线】命令。

(12)如果要取消分栏效果,需再次打开【分栏】对话框,在【预设】区域中,选取【一栏】选项即可。

转到下页进行分栏

(1)将光标放置在需要转下一页分栏的前方。

(2)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分隔符】命令,在弹出的【分隔符】对话框中,点选【分栏符】选项。

(3) 单击对话框中的

6.页面背景

边用边学word 2003自带了许多漂亮的图案,可以将其添加到文档的下方,当作背景。

将Word2003自带的图案添加成页面背景

(1)打开本书光盘中的 “散文——心语”文件。

(2)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背景】命令,弹出【背景】子菜单。

(3)在子菜单中任意颜色块处单击,可使文档添加上单色背景。

(4)执行子菜单中的【其他颜色】命令,会弹出【颜色】对话框。

(5)在【颜色】对话框中,包含了【标准】和【自定义】两种选项。在这两种选项中,可以随意设置任何你喜欢的颜色。

按钮,光标以后的文档内容被自动转到下一页。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6)执行子菜单中的【填充效果】命令,将弹出【填充效果】对话框。

(7)在【填充效果】对话框中,【渐变】、【纹理】和【图案】选项中包含了许多图形。

(8)要取消页面背景,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背景】/【无填充颜色】命令即可。

将自定义图片添加为页面背景

(1)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背景】/【填充效果】命令,在弹出的【填充效果】对话框中,单击【图片】选项。

(2)单击对话框中的件。

(3)选取图案后,单击

(4)再单击对话框中的

创建水印

(1)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背景】/【水印】命令。

(2)点选【图片水印】选项,再单击击按钮,返回到该对话框。再单击

按钮,选取所需的图片后,再单对话框中的按钮,图片水印便被添

按钮,图案被添加到图片框中。 按钮,图案被添加到页面背景中。

按钮,在弹出的【选择图片】对话框中找到文加到文档背景中。

(3)点选【文字水印】选项,然后在【文字】选项框中输入文字,再根据需要调整其它选项。

(4)设置完成后,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即可看到文字水印效果。

为小说文稿设置背景、进行分栏及插入分页符

(1)打开光盘中的“书稿”文件。

(2)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背景】/【填充效果】命令,在弹出的【填充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效果】对话框中,单击【纹理】选项。

(3)单击对话框中的光盘中的“背景图案”文件。

(4)选取图案后,单击

(5)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图案背添加到纹理框中。 按钮,图案被添加到页面背景中。

按钮,在弹出的【选择纹理】对话框中,单击

(6)将光标移动“人物介绍”文字前。

(7)执行菜单栏中的【插入】/【分隔符】命令,在弹出的【分隔符】对话框中,点选【分页符】选项,即可。

(8)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光标后的文字被转到下一页。

(9)接下来,将故事文稿内容分成两栏。

(10)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分栏】命令,在弹出的【分栏】对话框中,设置选项及参数。

(11)设置完成后,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文稿被分成两栏。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word 2003 第四次课

教学目标:

(1)文字的编辑。

(2)设置首字下沉。

(3)改变文字方向。

(4)掌握段落的对齐方式。

(5)学会段落缩进。

(6)标准的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

(7)设置出多样的段落边框和底纹。

(8)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 教学重点为、难点: 文字的编辑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 1节实打操

教学过程:

1.运用【格式】工具栏设置字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9)执行菜单栏中的【视图】/【工具栏】/【格式】命令,会弹出【格式】工具栏。

(10)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格式窗格】按钮,弹出【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在该窗格中,只要将编辑的文稿选取,然后单击窗格中的文字样式,选取的文字便被定义成该样式。

(11)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

文字框,会弹出字体列表框。

(12)选取需要设置的文字,单击列表框中的任何字体(如隶书、宋体、黑体、仿宋等)。

(13)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

文字框,可弹出字号列表框。

(14)选取需要设置的文字,单击列表框中的任何字号(如初号、二号、小

三、10.5、

16、22等),编辑文字字号。可以在框内自行设置数值,然后敲击键盘中的Enter键确认。

(15)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加粗】按钮,可将选取的文本加粗。如果选取的文本已经处于粗体状态,那么单击此按钮可取消加粗编辑。

(16)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倾斜】按钮,可以使选取的文本以斜体方式出现在文本中。它与【加粗】按钮一样,如果已选取的文本已处于斜体状态,单击该按钮,可将该文本进行取消斜体编辑。

(17)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

【下划线】按钮,可以为文本添加下划线。单击按钮右边的按钮,在弹出下拉菜单中可以选择下划线的样式及颜色。

(18)选取需要设置下划线的文字,单击列表框中的任何一种下划线样式,文字的下划线便被添加。

(19)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字符边框】按钮,可以为选取的文本添加边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框。再次单击该按钮,可将边框取消。

(20)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字符底纹】按钮,可以为文本添加底纹效果。再次单击该按钮,可将底纹效果取消。

(21)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伸。

(22)单击其右侧的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可以选择字符的缩放比例。

(23)要恢复原字体的比例时,单击菜单中的100%命令即可。

(24)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

【突出显示】按钮,可以为所选文本覆盖一【字符缩放】按钮,可以将文本水平方向拉种颜色来衬托,从而起到突出文本的效果。单击其右侧的小按钮,在弹出的颜色框中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

(25)要取消文本的突出显示时,单击颜色板中的【无】选项即可。

(26)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

【字体颜色】按钮,可以改变文字本身的颜色,单击其右侧的小按钮,在弹出的颜色框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字体颜色。

(27)选取需要标注拼音的文字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拼单指南】按钮,弹出【拼单指南】对话框,单击

按钮,文字被添加上拼音。

按钮即

(28)要删除拼音时,将文本选取,单击【拼音指南】对话框可。

(29)选定文字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带圈字符】按钮该按钮,将弹出【带圈字符】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选项。再单击号。

2.运用菜单命令设置字符

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

按钮,文字添加了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包含了【字体】、【字符间距】和【文字效果】三种选项,它可以一次性的更改多项设置。

【字体】对话框中有三个选项卡,每个选项卡控制的字符格式不一样。

字体

单击【字体】选项,可以看到它与【格式】工具栏中的命令大体相同,也对文本进行字体、颜色、大小、删除线等设置。

字符间距

单击【字符间距】选项,弹出的对话框。这里可以精确设置字符的显示比例、间距及位置。

(1)【缩放】选项:在不影响文字大小的情况下调整其宽度。

(2)【间距】选项:主要调整文字之间距离的大小。

(3)【位置】选项:调整所选文字相对于标准文字基线的位置。。

(4)【预览】选项:主要用于对文字效果进行显示,应用上述选项对字体进行设置时,设置后的文字效果将在预览框中显示。

文字动态效果

(1)在【动态效果】框中共有六种动态效果,单击任意一种效果,再单击按钮,文字动态效果便被添加。

(2)如要取消动态效果,在【动态效果】框中,单击【无】选项即可。

3.首字下沉

(1)将要编辑下沉的文字选取。

(2)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首字下沉】命令,会弹出【首字下沉】对话框。

(3)在【位置】选项中,包含了三种类型,选取【无】选项时,文字不被编辑,保持着原来效果。

(4)选取【下沉】选项,然后设置【选项】下方的【字体】、【下沉行数】、【距正文】命令。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5)选取【悬挂】选项,然后设置【选项】下方的【字体】、【下沉行数】、【距正文】命令。

4.文字方向

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文字方向】命令,在弹出的【文字方向】对话框中,单击需要的文字方向类型就可以了。

编辑文件素材4-2:

(1)具体考核要求:打开C:\\素材库(初级)\\考生素材1\\文件素材4-2.doc,进行以下操作,最终版面如【图例4-2】所示:

a) 文档内容编辑:

① 文档保存:将文档以“初级4-2A.doc”为文件名保存至自己文件夹中。 ② 文档内容复制:将正文部分的“初级4-2A.doc”内容中最后一段移动到文档的第一段。 b) 文档格式处理:

① 页面设置:设置页面的上下边距为3cm,左右边距为2.5cm、方向为横向、纸张为B5。为文档插入页眉并添加页眉文字,居中为“世界地理”,字体均设置为黑色、五号、颜色为深蓝。

② 字体设置:设置标题的字体为华文楷体、小

一、加粗、居中、颜色为海绿色,文字效果为礼花绽放。

③ 段落设置:设置正文文本字体为黑体、五号、颜色为深红色,行距为1.5倍行距。

④为文档每一段添加项目符号 ⑤设置每段首行缩进两个字符

c) 对象基本处理:① 分栏操作:将最后的两段文字设置为栏宽编左的两栏格式,并显示分隔线。

② 插入设置:为第一段文字插入文本框,并将文本框线条为虚线颜色为蓝色,1.5磅”。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word 2003 第五次课

教学目标:

(1)文字的编辑。

(2)设置首字下沉。

(3)改变文字方向。

(4)掌握段落的对齐方式。

(5)学会段落缩进。

(6)标准的设置行间距和段间距。

(7)设置出多样的段落边框和底纹。

(8)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 教学重点为、难点: 文字的编辑和段落编辑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 1节实打操

教学过程:

1、段落的编辑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显示和隐藏段落标记

(1)如果文档中已显示着段落标记,执行菜单栏中的【工具】/【选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段落标记】选项中的勾选取消,段落标记便隐藏了。

(2)如果需要显示段落标记时,再将【段落标记】选项勾选就可以了。

2、段落的对齐方式

(1)段落的对齐方式,可以在【格式】工具栏里直接设置。

(2)单击【两端对齐】按钮,可将所选文字按正常向两端排列对齐(快捷键是Ctrl+J)。

(3)单击【居中】按钮,可将所选文字居中对齐(快捷键是Ctrl+E)。

(4)单击【右对齐】按钮,可将所选文字向右对齐(快捷键是Ctrl+T)。

(5)单击【分散对齐】按钮,可将所选文字向两端分散对齐(有的字符间距将被拉大)。

(6)还可以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选取【缩进和间距】选项,在【对齐方式】命令中也可以对文字对齐进行设置。

3.段落的缩进

【格式】工具栏设置段落缩进

(1)【格式】工具栏里包含着【增加缩进量】和【减少缩进量】两个段落缩进的命令。

(2)将光标置于要调整的段落中的任意位置,单击【增加缩进量】按钮,整段文字将向右推移一个字的距离。

(3)将光标置于要调整的段落中的任意位置,单击【减少缩进量】按钮,可将文字向左移动一个字的距离。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段落】对话框设置段落缩进

(1)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中,在【缩进】选项栏下,便可以设置段落缩进。

(2)【左】、【右】选项:设置该选项中的数值,可调整段落的左缩进和右缩进。

(3)【特殊格式】选项:共有【首行缩进】和【悬挂缩进】两种缩进方式,选取其中一种方式,调整右面的【度量值】选项栏中的数值,会精确的设定段落的缩进。

(4)选取【首行缩进】时,【度量值】选项中设定的数值为段落第一行缩进的距离;选取【悬挂缩进】时【度量值】选项中设定的数值为除第一行外的其它段落缩进的距离。

4.行间距和段间距

设置行间距

在进行文本的输入时,行间距默认为单倍行距。

(1)如果要调整段落的行间距,在【格式】工具栏中,单击

按钮右侧的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行距即可,如1.5、

2、3等。

(2)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段落】命令,会弹出【段落】对话框。

(3)在【段落】对话框中,单击【行距】下拉框中的按钮,将弹出一个下拉菜单中。

(4)在这个菜单中可以选择 “单倍行距”、“1.5倍行距”、“2倍行距”、“固定值”等选项。

(5)在选择“最小值”、“固定值”、“多倍行距”这三项中时,可以在【设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置值】数值框中,设置参数,调整行间距的大小。

设置段间距

段间距的设置与行间距基本相同,只要打开【段落】对话框,在【段前】、【段后】选项框中输入相应的数值,或者单击选项框右侧的按钮调整数值,表明要增加的间距即可。

5.段落边框和底纹

边框

(1)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边框】选项。

(2)在【设置】选项中,有5种边框类型,跟根需要可以随意选取。

(3)在【线型】选项中,包含了多种边框线的样式,移动右侧的滑块,可查看到更多的线型。

(4)在【颜色】选项中,可以设置边框的颜色。

(5)在【宽度】选项中,可以设置所选线型的宽度。

(6)在【预览】选项中,可以显示出边框的外观效果。通过单击其左侧和下部的按钮,可删除或添加边框及单元格四周的线条。

页面边框

(1)【页面边框】添加了【艺术型】选项,应用该选项,可以给页面添加装饰性的边框。

(2)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页面边框】选项,会弹出该选项的参数设置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移动【艺术型】选项右侧的滑块,可以看到许多彩色的各种类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型的边框。

(4)选取其中的任意一种,单击

底纹

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选取【底纹】选项,会弹出该选项的参数设置对话框。在该选项卡中,可以给所选文字或表格设置底纹颜色或图案。

6.项目符号和编号

添加项目符号

边用边学word 2003可以自动为文本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也可以将项目符号和编号快速添加到现有的文本段落中。

(1)首先输入“*”,接着敲击空格键或Tab键,再输入一段文本,敲击键盘中的Enter键,下一个项目符号就被插入。

(2)结束项目符号,请敲击两次Enter键,即可结束。

(3)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在弹出的【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中,单击【项目符号】选项。

(4)选取其中一种项目符号样式,单击

按钮即可添加。 按钮即可。

(5)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项目符号】按钮,也可添加项目符号。

编辑项目符号

(1)选取要修改的项目符号文稿。

(2)打开【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在【项目符号】选项栏中,单击按钮,弹出【自定义项目符号列表】对话框。

(3)单击符号的大小。 按钮,会弹出【字体】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设置项目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4)单击按钮和

按钮,在弹出的【符号】对话框和【图片项目符号】对话框中,都包含了多种样式的项目符号,可以任意选取。

(5)在【项目符号位置】选项下的参数设置,可以设置项目符号和页边距的缩进。

(6)在【文字位置】选项下的参数设置,可以设置文字和页边距的缩进。

添加编号

(1)首先输入“1.”,接着输入一段文本,再敲击键盘中的Enter键,下一个编号就被插入。

(2)结束编号,请敲击两次Enter键,即可结束。

(3)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在弹出的【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中,单击【编号】选项。

(4)选取其中一种编号样式,单击

按钮即可添加。

(5)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编号】按钮,可创建编号列表。

编辑编号

(1)选取要修改的编号文稿。

(2)打开【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在【编号】选项栏中,单击

按钮,会弹出【自定义编号列表】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随意设置编号的大小、位置和样式。

多级符号

【多级符号】选项主要用于有大纲的各种标题和副标题。

(1)执行菜单栏中的【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在弹出的【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中,单击【多级符号】选项。

(2)选取其中一种多级符号样式,单击

按钮即可添加。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3)单击按钮,在弹出的【自定义多级符号列表】对话框中,可随意编号的大小、位置和样式。

(4)然后可以继续进行文本的输入。

(5)【项目符号和编号】对话框共有四个选项卡,常用的选项卡有【项目符号】、【编号】、【多级符号】,如果现有的项目符号和编号不符合用户的要求,可以单击对话框中的项目符号和编号。

编辑文件素材4-3:

a) 文档内容编辑:

① 文档保存:将文档以“初级4-3A.doc”为文件名保存至考生文件夹中。 ② 文档内容复制:将正文部分的第2段移动至文档的末尾处 b) 文档格式处理:

① 页面设置:设置页面的上下边距为1.85cm,左右边距为2.25cm。为文档插入页眉并添加页眉文字,右侧为“熊猫”,字体均设置为新宋体、四号、颜色为粉红色,设置页眉边距为2.25cm、页脚边距为2.25cm。

② 字体设置:设置标题的字体为黑体、二号、加粗、居中、颜色为红色。 ③ 段落设置:设置正文文本字体为华文楷体、四号、字体为蓝色、单下划线颜色蓝色,行距为固定行距20磅。 c) 对象基本处理:

① 分栏操作:将正文部分第三段文字设置为栏宽相等的三栏格式。 ② 插入设置:在图例所示位置插入图片C:\\素材库(初级)\\考生素材2\\图片素材4-3.jpg,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为四周型,图片的高度为7.94厘米、按钮,在弹出的【自定义„„】对话框中自行设置符合要求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宽度为10.58厘米。 d) 表格处理:

① 绘制表格:在文档结尾处创建一个4行2列的表格,设置表格的列宽为固定值7.5cm。

② 格式设置:边框设置外部边框双线颜色为红色、线条为1.5磅,内边框虚线颜色为玫瑰红、线条为1.5磅。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word 2003 第六次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创建规则和不规则表格。

(2)在表格中插入表格。

(3)文本与表格的转换。

(4)插入斜线表头。

(5)编辑单元格。

(6)编辑表格中的行与列。

(7)拆分表格。

(8)套用表格格式。

(9)编辑表格的位置。

(10)标题行重复。 教学重点为、难点: 创建表格和编辑表格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节理论 1节实打操

教学过程: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1.创建规则表格

运用工具栏命令创建规则表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会出现一个表格框。

在表格框里按住鼠标从左上角向右下角拖曳。

释放鼠标,在光标所在的位置创建一个规则的表格。

运用菜单栏命令创建规则表格

(11)执行菜单栏中的【表格】/【插入】/【表格】命令,在弹出的【插入表格】对话框中设置参数。

(12)在【插入表格】对话框的【列数】选项中设置参数为“5”,设置出表格的列数。

(13)在【插入表格】对话框的【行数】选项中设置参数为“7”,设置出表格的行数。

(14)在【“自动调整”操作】选项中,点选【固定列宽】选项。

(15)【固定列宽】选项:点选该选项时,可在其右边的文本框中设置参数固定表格的列宽,系统默认为【自动】。

(16)【根据内容调整表格】选项:点选该选项时,列宽将随着输入内容的增加随时改变,但总保持在我们设置的页边距内。当输入的内容过多时,行宽将变大以适应输入的内容。

(17)【根据窗口调整表格】选项:点选该选项时,表格的宽度不会发生改变,但行宽将随着内容的增加而加大。点选【根据窗口调整表格】选项插入表格的效果,同点选【固定列宽】选项时,在文本框中选取【自动】插入表格的效果相同。

(18)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即可创建表格。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19)单击对话框中的

按钮,在弹出的【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中的【格式】列表中选择“列表型4”。

(20)单击【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中的按钮,回到【插入表格】对话框。

(21)单击【插入表格】对话框中的按钮,即可在文档窗中创建表格。

2.创建不规则表格

(1)将光标置于要创建表格的起始位置。

(2)执行菜单栏中的【表格】/【绘制表格】命令,会弹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表格和边框】按钮,也可弹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3)按住鼠标拖曳,至适合位置释放鼠标,即可绘制出一张表格的外框。

(4)在表格内部继续平行或垂直移动鼠标绘制直线,可为表格添加行和列。

(5)当绘制的行和列不符合要求时,需要将其删除,具体操作如下:

(6)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擦除】按钮,此时鼠标指针变成形状。

(7)将鼠标移到要擦除的表格线上,按住鼠标拖曳,待表格线显示为棕色时,释放鼠标,可将该表格线擦除。

(8)操作结束后,再次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或【擦除】按钮,鼠标指针即可恢复正常形状。

3.在表格中插入表格

(1)将插入点移至要插入表格的单元格中。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用鼠标拖曳至所需的行和

推荐第8篇:计算机基础教案(优秀)

第二章(第一讲)

一、操作系统基本知识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基本资源,方便用户方便而有效的使用这些资源的程序集合。 裸

机:

仅有硬件的计算机就是裸机,裸机是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

2、操作系统的功能: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3、操作系统的分类:

(1)按使用环境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系统。 (2)按用户数目分为单用户(单任务、多任务)、多用户,单机系统、多机系统。 (3)按硬件结构分为网络、分布式、并行和多媒体操作系统等。

4、常见操作系统: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Linux和UNIX等。其中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似于UNIX的操作系统。

微机操作系统环境的演变与发展 以IBM PC机型为例:

DOS→Windows 3.x → Windows 9x → Windows 2000 → Windows XP

二、windows XP 基本概念

1、启动关闭计算机

启动:按下计算机上的电源开关,如果计算机安装了windows XP的操作系统,则自动启动windows XP;如果安装了多操作系统,会显示系统选择菜单。

进入到了登陆界面,系统要求用户选择用户,如果设置有密码,输入密码进入到windows XP中。

系统的管理员帐号为administrator,通过管理员帐号可以创建其他不同权限的帐号。(选择“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选择——用户帐户,打开窗口,可以进行用户帐号的设置)。

关闭计算机前,要正确的退出windows,才能确保对计算机的一些设置进行保存。如果非正常的关闭,会导致文件的丢失,或出现硬盘损坏。

选择“开始”——“关机”(或在桌面下按Alt+F4),打开“关闭计算机”对话框,进行选择。

2、键盘、鼠标及其基本操作

鼠标

鼠标操作包含有:指向、单击、双击、三击和拖动等。

三击在word中用于选定整个段落或整个文档。 移动:在桌面上移动鼠标 拖放:先指向对象,再按下鼠标按钮,然后拖动对象到一个新位置,最后释放鼠标按钮。 鼠标的指针:不同形状代表不同意思 键盘

(1) 键盘的分区

键盘上键位的排列按用途分为4个区

打字键区

功能键区

全屏幕操作键区

小键盘区 (2) 键盘的操作指法:

手指按键分工

操作要领:不能看键位击键(盲打)

3、汉字输入方法 输入法的选择

(1) 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键盘语言指示器

(2) 键盘:中英文切换:Ctrl_Space

各种输入法循环切换:Ctrl_Shift

全角半角切换:Shift_Space

4、认识桌面

桌面是指windows所占据的屏幕空间。

用户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桌面的“开始”菜单来完成。 桌面上包含常用的系统程序图标和快捷方式图标。(复制、更名)

桌面的设置:在桌面的空白处右击,可弹出桌面的快截方式。选择“属性”命令,将打开“显示属性”

5、窗口

窗口是桌面上用来查看应用程序或文档等信息的一块区域。windows所有的程序都在窗口中运行。

1)、窗口的组成 2)、窗口的操作 (1)打开

(2)关闭 Alt+F4 (3)移动

(4)最大化

双击标题栏 (5)调整大小

(6)切换

按住Alt连续按Tab选择切换的窗口;按Alt+Esc,切换到下一窗口。 3)、对话框组成

按Ctrl+Tab为选项卡的切换 按Tab为当前菜单切换选项。

三、windows的基本操作

1、“开始”菜单

(1)程序

(2)文档

(3)设置

(4)搜索

win+F

(5)运行

win+R

2、任务栏

任务栏一般在桌面的最下面。 从左到右项目分别为:

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任务栏、通知区域。 鼠标右击任务栏空白处,选择“属性”可进行设置。(通过设置,可以选择合适自己习惯风格的菜单栏)。

直接在通知区域双击时间,可以修改时间、日期。

推荐第9篇: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课题: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计算机的特点;

3、计算机的分类;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室、投影、网络教学软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计算机的诞生与因特网的普及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计算机及因特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推动着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人们近切期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也是同样。

新课教学:第1章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945—1957年、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68机

1 1965—1970年、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今、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未来:智能化、网络化

通用计算机按功能和用途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分类数字计算机按工作原理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按性能和规模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台式便携式

二、计算机特点  运算速度快  计算精度高  具有记忆功能  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 高度自动化

二、计算机的分类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2    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人工智能

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 巨型化  微型化  网络化  智能化

推荐第10篇:计算机基础教案01

第一章 计算机连接与安装

教学课题:1.1 计算机硬件设备与接口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2、了解计算机接口种类。

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连接与组装(实操)。教学重点:硬件设备的组成和计算机接口的种类 教学难点:硬件设备的组成和计算机接口的种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行动导向法 教学设计:

1、本节课是《计算机基础》的第一节课,使学生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2、向学生介绍自己,并和学生进行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之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具体的计算机硬件展示引出课题。

4、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5、带领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拆装。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基本上都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上网、打游戏等日常活动,但是同学知道计算机的组成吗?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吗等?今天那我们就一起来对计算机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探索新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学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大学诞生,根据核心部件采用的电子元件类别分为如下几代: 第一代:1946年 — 1957年,名称: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电子管 第二代:1958年 — 1964年,名称: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元件:晶体管 第三代:1964年 — 1974提,名称: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元件: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4年 — 至今,名称: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元件,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2、计算机硬件设备。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各部分之间采用总线结构实现连接。

(1)中央处理器(CPU)

CPU内部结构分为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存储单元和时钟等几个部分。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中心,它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

(2)存储设备

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用来存放数据、程序和计算结果。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①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容量小,速度快,它是计算机运算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存储器。 ②外存储器简称外存,也叫做辅助存储器,外存容量大,价格低,存取速度慢。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的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在主要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等。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输出,它把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3、计算机接口种类

接口类型指的是电子白板与电脑系统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连接。目前电子白板与电脑连接常见的接口类型:有并口(也有称之为IEEE 1284,Centronics)和串口(也有称之为RS-232接口的)和USB接口。

并口又称为并行接口。目前,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采用的是25 针D 形接头。所谓“并行”,是指8 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目前计算机基本上都配有并口。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现在的PC 机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 1 和COM 2 。串行口不同于并行口之处在于它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虽然这样速度会慢一些,但传送距离较并行口更长,因此若要进行较长距离的通信时,应使用串行口。通常COM 1 使用的是9 针D 形连接器,也称之为RS-232接口,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老式的DB25 针连接器,也称之为RS-422接口,不过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USB 即“Universal Serial Bus ”,中文名称为通用串行总线。这是近几年逐步在PC 领域广为应用的新型接口技术。USB接口具有传输速度更快,支持热插拔以及连接多个设备的特点。目前已经在各类外部设备中广泛的被采用。目前USB接口有两种:USB1.1和USB2.0。理论上USB1.1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2Mbps/秒,而USB2.0则可以达到速度480Mbps/秒,并且可以向下兼容USB1.1。

归纳总结:

1、计算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接口有哪些种类?

3、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11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l、信息( Information )的定义: 是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 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

2、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形成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的发明

第五次信息革命: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六次信息革命: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为特征

3、信息化社会:

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中, 信息、材料、能源 是人类社会赖于生存发展的三大资源。 例 1、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自从出现人类社会才有信息存在 B:只有计算机才能处理信息

C:第一次信息革命指的是语言的形成 D:信息只能存储在计算机中

例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D)

A:上课的铃声 B :收到的开会通知书

C:电视里播放的汽车跌价消息 D: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4、计算机的发展:

诞生: ENIAC、1946 年、美国

发展阶段: 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微型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发展规律: IT 业第一定律(摩尔定律)

5、相关术语:

PC---Personal Computer 个人计算机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

WWW---World Wide Web 万维网 目前因特网的主要应用

GGG---Great Gllbal Gird 网格 因特网应用发展的下一波浪潮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

电脑之父:冯.诺依慢

6、现代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应用、人工智能等,继续向着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向。

例 1、目前,同学们使用的计算机属于(A) A :微型机B:小型机C:中型机D :巨型机

例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所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A)

A :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集成电路

例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的年份是(B)

A :1936 年 B: 1946 年 C: 1956 年 D: 1966 年

例 4、被誉为 “IT 业第一定律 ” 的是指(A)

A:摩尔定律 B:牛顿定律C:比尔 · 盖茨定律D:冯 · 诺依曼定律

例 5、划分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D)

A :价格 B:体积 C:存储容量 D:电子元器件

例 6、下列代表网格技术的是(C)

A :WWW B : PC

C:GGG D: IT

7、信息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输入、传输、加工、输出等环节。

8、信息的处理技术有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模拟技术是用实物、电压和电流来表示信息;易失真,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数字技术是用“ 0 ”、“ l ”来表示信息;不易失真,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数字技术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例 1、关于数字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 :计算机与电视机都是用模拟技术处理信息的 B :数字信息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C :模拟技术将逐步取代数字技术

D :数字技术采用 0 或 1 表示的二进制代码来存储信息

例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计算机中所存储处理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B :数字信息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C :光盘中所存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

D :模拟信息将逐步取代数字信息

例 3、记录在光盘、硬盘、软件中的数据属于(B)

A:模拟信息 B:数字信息C:仿真信息D:广播信息

例 4、记录在录音机磁带、录像带上的信息属于(A)

A:模拟信息B:数字信息C:仿真信息D:广播信息

第二单元:计算机工作原理

1、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 0 ”、“ l ”来表示,每一个二进制数码“ 0 ”、“ l ”所占的数位构成了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 称为位( bit ),又称“比特” 。 8 个二进制位组成的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字节( Byte ),简称 B ( 1B=8bit ) ,是计量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还有 KB、MB、GB、TB( 1KB = 1024B、IMB = 1024KB、IGB = 1024M、ITB = 1024G)。

2、冯.诺依曼理论体系

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

这种结构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例 1、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仍遵循着一位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他是(D) A:摩尔 B:申农C:比尔·盖茨D:冯·诺依曼

例 2、冯·诺依曼理论体系下的计算机硬件组成是(D)

A: CPU、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B:运算器、控制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C: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设备

D: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例 3、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是(D)

A:主机、键盘、显示器 B :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

C:CPU 和外部设备 D: CPU、存储器、输入与输出设备

例 4、冯 · 诺依曼关于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D)

A:存储数据并在人工干预下自动工作

B:计算机内部有数字和模拟两种信号

C:计算机必须由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 D:存储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工作

例 5、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负责 CPU、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连线是(B) A:音频线和视频线B:数据线和控制线

C:电源线和数据线D:网络线和控制线

例6、提出了存储程序和采用二进制系统的设想,被人们尊称为“电脑之父”的科学家是(B)A:申农B:冯·诺依曼C:摩尔 D:比尔·盖茨 第三单元:计算机硬件

1、中央处理器( CPU )的组成、功能及发展

是计算机实际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装置,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 CPU 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

2、性能指标:

字长: CPU 可以同时处理的数据位数,如 4 位处理器、16 位处理器、32 位处理器、64….时钟频率:又称为主频,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主频越高,处理速度越快。型号:如 386、486、Pentium II 等

例 1、CPU 的组成是(D)

A:运算器和处理器B:控制器和存储器 C:存储器和运算器D:运算器和控制器

例 2、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D)

A:显示信息B:传输信息C:存储信息D:加工处理信息

例 3、计算机中信息处理的核心部件是(C) A:VCD B:ROM C:CPU D:DVD 例 4、下列属于 CPU 类型的标识是(C)

A:MP3 B:ADSL C:Pentium D:windows 例 5、CPU 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D)

A:RAM B:ROM C:Cache(缓存) D:外存

例 6、一台计算机的 CPU 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位数称为(B)

A :字节B:字长 C:时钟频率D:存储容量

例 7、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C)

A:存储各种信息B:输入程序与数据

C:控制各种部件协调工作D: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

例 8、以下关于 CPU 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CPU 是由运算器和内存储器组成

B: CPU 的时钟频率决定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

C: CPU 的字长越长 , 则处理的数值越准确 , 但处理的速度越慢

D: 在 CPU中可以处理运算和逻辑判断 , 但无法处理多媒体信息

4、存储器

分类及特点:

内存 ( 主存 ) 主要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包括 RAM 和 ROM 。 RAM(随机存储器) :可读可写,但断电后,存储的信息会全部丢失,我们一般所指的内存容量即为 RAM 的容量。

ROM(只读存储器) :用户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由厂家决定并写入。

外存用来存放暂时不处理的信息,一般常见的外存储器有软盘、硬盘、光盘、闪存、移动硬盘等 。

USB 接口(通用串行接口)

存储容量: 最小单位: 位( bit ),又称“比特” ,即:每一个二进制数码“ 0 ”、“ l ”所占的数位。

基本单位: 8 个二进制位组成的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字节( Byte ),简称 B ( 1B=8bit ),是计量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容量换算: KB、MB、GB、TB ( 1KB = 1024B、1MB = 1024K、1GB = 1024M、ITB = 1024G )。

存取速度: 由快到慢(内存 >硬盘>光盘>软盘)

例 1、目前广泛使用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英文简称是(A)

A:USB B: ISP C: CAI D: HTML 例 2、下列属于存储设备的是(B)

A: CPU B:硬盘 C:显示器 D:打印机

3、下列关于存储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B:存储器分为软盘和硬盘

C:磁带与光盘不属于存储器 D:数据只能存放在内存储器中

第12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授课班级:14级护理班

××× 二○一四年九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题: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时:2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概念

(2)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概念

(1)概念: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写的程序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输出人们所需要的结果。

(2)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微机”或“微电脑” 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第一台计算机名称: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诞生时间:1946年2月 诞生地点:美国宾州大学 (2)第一台计算机的特点:

①采用的电子元件:188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 ②点地面积:170m2 ③重量:30t ④耗电量:150KW ⑤运算速度: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3.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1)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46年~1958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电子管

③存储设备落后,输入输出主要用穿孔卡 ③没有操作系统

④运算速度第秒仅几千次,内存容量仅几KB ⑤体积庞大,造价很高,仅限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2)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58年~1964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晶体管

③内存以磁芯为主,外存开始使用磁盘、磁带 ③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汇编语言代替了机器语言

④运算速度大大提高,达第秒几十万次,内存扩大到几十KB ⑤其应用除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3)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65年~1970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③内存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容量增大 ③软件开始完善,出现了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 ④运算速度加快,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⑤体积变小,耗电量减少,性能和稳定性提高

⑥计算机开始走向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4)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71年至今

②主要电子元件: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③内存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③外存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使用光盘 ④运算速度加快,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⑤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各种给图仪等 ⑥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 4.课堂小结 5.作业

(1)简述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2)简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地点及其特点。 (3)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元器件。 6.课后反思想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题: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域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特点、应用领域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已从最初的第秒几千次发展到每秒几十成次、几百万次,甚至每秒几百亿次,计算速度是传统计算工具无法比拟的。 (2)计算精度高

①计算机的精确度主要表现为数据表示的位数,一般称为字长,字长越长精度越高。

②微型计算机字长一般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 ③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理论上不受限制,可以满足任何精度要求。 (3)记忆能力强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还能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运算指令等信息存储起来,以方便用户调用。 (4)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是个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电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能自动执行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 (5)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功能

计算机已经不是一种单线纯的计算工具,它还具有逻辑推理能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决定以后执行的命令。 2.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数学计算问题,称为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又称数据处理,是指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分类、统计、查询等操作,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3)计算机辅助工作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4)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是利用模型来模仿真实系统的技术。 (5)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也称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和其他过程做出控制处理。 (6)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像电庆系统连接电话那样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资源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达室输。 (7)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又称智能模拟,是指如何设计有智能性的计算机,让计算机具有人类的智能特性,如识别图形、声音、学习过程、探索过程、推理过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等。 (8)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上时行的商务活动,可以改善企业组织的操作流程,降低成本,增加商务处理的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3.课常小结 4.作业

(1)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2)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① CAD ② CBE ③ CAI ④ CAT ⑤ CMI 5.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题: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发展高速、大储量和强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 (2)微型化

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微型化。 (3)多媒体化

多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像、声音与计算机、通信等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多媒体技术的目标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就能自由地以交互和对话的方式交流信息。 (4)网络化

计算机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5)智能化

智能化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从而使计算机具备和人一样的思维和能力,形成智能型和超智能型的计算机。 2.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1)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2)原始数据经过系统的组织及处理后就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信息分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 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1)输入

负责将数据、用户的指令送入计算机。 (2)记忆

①负责存储数据、档案、程序。输入的数据、指令存储在主存器中。 ②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逻辑运算

负责处理计算机数字或逻辑关系,可以执行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和比较判断。 (4)控制

负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运算、记忆等四大部分的联系与控制,使各部件能彼此协调运作。数据并没有控制单元中处理,只接受控制单元来控制流向。 (5)输出

计算机将输入的数据、程序等处理后,最后通过输出部件将结果显示出来。 4.课常小结(略) 5.作业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2)简述什么是数据以及数据的分类。 (3)简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4)简述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 6.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二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部件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功能部件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硬件

外存储器

主机

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 运算器

系统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软件

科学计算程序 信息管理程序 辅助设计程序 文字处理程序 过程控制程序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1)运算器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 (2)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微机各部分步调一致地处动工作。 (3)内存储器

①存储器是计算机和用来存储信息的重要功能部件。

②内存储器:即主存储器,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存储速度快,但容量小。 ③外存储器:即辅助存储器,其存储速度慢,但容量很大。 ④存储容量单位:

位(bit):是指存储的二进制数据的每一位,简写为小写字母b。 字节(Byte):1B=8bit,是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 千字节(KB):1KB=1024B 兆字节(MB):1MB=1024KB 吉字节(GB):1GB=1024MB 太字节(TB):1TB=1024GB 拍字节(PB):1PB=1024TB (4)输入设备

①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二进制数)存放到内存中。

②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5)输出设备 ①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②常用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3.课常小结(略) 4.作业

(1)画出计算机生系统的基本组成图。 (2)简述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作用。 (3)简述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5.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二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2)了解各软件的功能

教学重点: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软件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资料。 2.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必须有一人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就是用户用来编写程序的语言,它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工具。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及仓库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 3.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某一专门的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应用软件主要包括科学计算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辅助设计程序、文字处理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位数

①位数:即字长,是计算机处理器一次能处理、保存数据的位数。 ②字长值越大,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信息就越多,速度越快。 ③计算机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之分。 (2)速度

①速度是指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快慢,它可以用每秒处理指令的多少来表示,也可以用每处理事务的多少来表示。

②速度单位:MIPS,即每秒执行一百条指令。 (3)容量

容量通常指存储器容量。 (4)带宽

①带宽是指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率,主要针对网络通信,它反映了计算机的通信能力,与通信相关的设备、线路都有带宽指标。

②数据传速率的单位:bit/s、Kbit/s、Mbit/s、Gbit/s等。 (5)版本 一般来说,版本越高其性能越优越。 (6)可靠性

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表示。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5.课堂小结(略) 6.作业

(1)简述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2)简述软件的分类。

(3)简述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标。 7.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课课题:二进制及数制转换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二进制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二进制数的特点

(3)掌握常用数制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数制及特点、位权、位权展开式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演示、提问、学生练习教学内容: 一.常见数制 1.十二进制

表示年份和月份的数制 特点:

(1)基本数字十二个,即基数为十二 (2)月份满十二,年份增加一 2.六十进制

表示时间的数制 特点:

(1)基本数字:0到59六十个,即基数为60 (2)秒满六十,分增加一;分满六十,小时增加一 3.十进制

特点: (1)基本数字:0到9十个,即基数为10 (2)进行加法运算时,满十进一,即逢十进一

(3)进行减法运算时,向高位借一相当于十,即借一当十 (4)十进制数的位权: 如:十进制数1353.75 整数部分:

个位数的位权为1,即10,个位数字3表示的值为:3×1=3×10 十位数的位权为10,即10,十位数字5表示的值为:5×10=5×10 百位数的位权为100,即10,百位数字3表示的值为:3×100=3×10 千位数的位权为1000,即10,千位数字1表示的值为:1×1000=1×10 „„

依次类推,整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10 小数部分:

第一位为十分位,位权为十分之一,即10,十分位数字7的值为7×10 第二们为百分位,位权为百分之一,即10,百分位数字5的值为5×10 „„

依次类推,小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10

十进制数1353.75=1×10+3×10+5×10+3×10+7×10+5×10

二、二进制

二进制数的特点:

(1)基本数字:0和1两个,即基数为2 (2)进行加法运算时,满二进一,即逢二进一

(3)进行减法运算时,向高位借一相当于二,即借一当二

321012n2211n133221100(4)二进制数的位权:

整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2 小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2

例:二进制数1011.101=1×2+0×2+1×2+1×2+12+0×2+1×2 (5)二进制的数的书写形式

①将二进制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用数字2标识。

3210123n1n2 如:1011.101②在二进制数的右边加上大写字母B进行标识。 如:1011.101B 二进制加减法计算

三、其它进制

1.八进制数 特点:

(1)有0到7八个基本数字,基数为8 (2)逢八进一,借一当八 (3)位权为8的若干次幂 2.十六进制数 特点:

(1)基数为16,有十六个基本数字,分别为0、

1、

2、

3、

4、

5、

6、

7、

8、

9、A、B、C、D、E、F (2)逢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 (3)位权为16的若干次幂

四、各数制的共同特点 根据以上数制的特点,不论哪一种数制,其共同特点如下: (1)N进制数有N个基本数字,其基数为N (2)N进制数逢N进一,借一当N (3)N进制数各位数字的位权为: 整数部分第J位数字的位权为Nj1

小数部分第J位数字的位权为N 举例:(略)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简述二进制的特点。 (2)简述八进制的特点。 (3)简述十六进制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

j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课课题:常用数制转换及ASCII码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二进制转十进制数

(2)掌握八进制转十进制数 (3)掌握十六进制转十进制数

教学重点:常用数制转换方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演示、提问、学生练习教学内容:

一、N进制数转十进制数

转换方法:将N进制数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式子,然后以十进制方法计算出结果,就是对应的十进制数。

(1)二制数转十进制

1011.1012=1×23+0×22+1×21+1×20+1×21+0×22+1×23

=1×8+0×4+1×2+1×1+1×0.5+0×0.25+1×0.125 =11.625 (2)八进制转十进制

1011.1018=10

(3)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1011.10116=10

二、十进制转其它进制(N进制) 1.整数部分的转换方法:除N取余法

将十进制整数除以N(N为基数),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余数,将得到的余数再除以N,又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余数,继续该过程,直到余数为0为直,然后将得到的所有余数按逆序写出来,就是对应的N进制数。

(1)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2取余 (2)八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8取余 (3)十六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16取余 举例:(略)

2.小数部分转方法:乘N取整法

将十进制小数乘以N(N为基数),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将得到的小数再乘以N,又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继续该过程,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精确到指位数为止,然后将得到的所有整数按顺序写出来就是对应的N进制数。

(1)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2取整 (2)八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8取整 (3)十六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16取整 举例:(略)

三、ASCII码 1.概念

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码,是一种表示字符的编码。 2.ASCII码分类

(1)标准ASCII码 ①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 ②表示27=128个字符。

③048~057:表示0~9十个数字 065~090:表示大写字母AZ 097~122:表示小定字母a~z (2)扩充ASCII码

①采用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为1,编码范围为128~255,表示128个字符。

②最高位为0的ASCII码为标准ASCII码,7位编码在存储时在最位加0。

四、BIOS的作用

1.BIOS的概念

①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写。 ②BIOS程序通常固化在ROM芯片中,只能读出,不允许改变。 2.BIOS程序的组成部分 ①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②系统设置信息 ③开机上电自检程序 ④系统启动自检程序 3.BIOS程序的重要作用

BIOS的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一座“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简述二进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2)简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3)简述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4)计算题

七、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三节

课课题:常用计算机设备 时:2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常用计算机设备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了解存储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了解输入设备的作用,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 (4)了解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教学重点: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主机中的主要部件 (1)中央处理器CPU (2)内存

①随机存储器 ②只读存储器 (3)主板

是连接各部件的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 (4)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

①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 ②光盘驱动器:简称光盘 (5)各种接口适配器 ①显示适配器:简称为显示卡或显卡 ②音频适配器:简称为声卡 ③网络适配器:简称为网卡 (6)机箱和电源

①机箱:用于安装和固定各部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

②电源: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为各部件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2.显示器

①是计算机的重要输出设备之一 ②分为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两大类 ③显示器尺寸、分辨率 3.键盘 4.鼠标 5.磁盘存储器

①U盘 ②移动硬盘 ③光盘 ④硬盘 ⑤软盘 6.打印机

①针式打印机:价格低、打印速度慢、噪音大。 ②喷墨打印机:价格高、打印速度快、噪音小。

③激光打印机:价格较高、打印速度高、精度高、低噪音。 7.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 (1)连接显示器

①连接显示器的电源 ②连接显示器的信号线 (2)连接鼠标、键盘 8.投影仪的使用 9.扫描仪的使用 10.摄像头的使用 11.课堂小结(略) 12.作业

(1)简述计算机主机中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2)简述磁盘存储器有哪些。 (3)简述打印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13.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键盘操作

第四节

课课题:键盘操作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

(2)能够按照人体工学原理正确进行键盘操作; (3)能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

教学重点:键位功能及按键指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键盘分区

(1)标准字符键区 (2)功能键区 (3)编辑键区 (4)小键盘区 (5)状态指示 2.标准字符键区

(1)字母键 (2)数字键与符号键 (3)空格键 (4)上档键 (5)回车键 (6)退格键 (7)控制键 (8)转换键 3.功能键区

(1)操作功能键:F1~F12 (2)退出键 (3)控制功能键(简换控制键) Pause Print Screen 4.编辑键区

(1)方向键

(2)Home、End、PgUp、PgDn (3)Insert、Delete 5.小键盘区 6.键盘指法

(1)基准键位 (2)字键的击法 (3)空格的击法 (4)换行键的击法 7.课堂小结 8.作业

(1)简述退格键和删除键的英文名称及其异同点。 (2)简述键盘的基准键位及按键指法要领。 (3)简述打印屏幕控制键的功能。 9.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第四节

课课题:指纹识别、手写板、触摸屏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指纹识别技术;

(2)了解手写板的应用; (3)了解触摸屏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指纹识别 2.手写板 3.触摸屏 4.课堂小结 5.作业 6.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课课题: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安全的要素

计算机信息安全包括5个基本要素

(1)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2)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3)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4)可控性:可能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5)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2.网络安全 3.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执行程序或文件中。 4.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1)传染性

是否具备传染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不是病毒程序的基本标志。 (2)隐蔽性 (3)破坏性 (4)扩散性

5.计算机病素毒的症状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2)运行速度降低

(3)系统心启动后自动运行某些程序,连续打开一些窗口 (4)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5)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6)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7)内存占用明显过大 6.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1)不随便使用外来存储设备。

(2)不准将各种游戏软件随意装入计算机系统。 (3)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不用软盘启系统。 (4)不要在系统引导盘上存放用户数据和程序。

(5)重要软件要做备份,万一遇到系统崩溃时,可最限度地恢复系统。 (6)给系统设置使用权限及专人使用的保护机制,禁止来历不明的人和软件进入系统。

(7)选用优秀的反病毒产品定期对磁盘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7.课常小结(略) 8.作业

(1)简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简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9.课后反思

第13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王 封 佳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应用、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多媒体知识、安全常识。

2、理解: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式、汉字输入、信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3、掌握:文件和路径的概念、DOS的启动方式、磁盘的使用、DOS常用命令 了解:DOS的发展、构成、功能。

4、掌握: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方法;窗口、图标、菜单、文件管理的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WINDOWS的发展、程序管理器、控制面板的基本用法。 学习时间安排

录像 上机实验 辅导 自习、作业 上网学习共计 8 16 4 30 8 64 第一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 1.1计算机发展简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1)ENIAC(爱尼亚克),于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2)冯•诺依曼:提出三个基本思想,即

A、计算机从硬件角度分五大部分

B、程序和数据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表示

C、计算机工作过程中,是由存储程序控制的

计算机发展所经历的五代

计算机发展至今50多年里,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猛,从逻辑元件及软件方面来分析,

它已经历了四个代,正向第五代迈进: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主要逻辑元件为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主要逻辑元件为晶体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主要逻辑元件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以后,主要逻辑元件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5)第五代计算机:1982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开始研制这一代计算机,称为智能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是,实现计算机从“做什么”到“怎么做”的功能转变,即智能化。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

1、运算速度快

每秒钟几十万次到几亿次,甚至几千亿次。

2、计算精度高

在圆周率的计算上,过去经过艰苦努力只能计算到小数点后几百位,现在采用计算机可以轻而易举的计算到小数点后几千位。

3、通用性好

各个领域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和数据处理。

4、运算过程的自动化

计算机根据所存储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往下执行,中间不需人工干预。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硬件的未来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微型化 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且功能更强。

2、巨型化

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如国防、百年天气预测和地震分析等,都需要功能更为强大的计算机。

3、网络化

将计算机连成网络,可实现计算机的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

4、多媒体化

使人们面对图、文、声并茂的计算机信息。

5、智能化

让计算机能够模仿人脑的功能,即对信息具有智能处理能力。 1.2 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指实际的物理设备

计算机软件系统指实现某一功能或算法的程序和文档

硬件和软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未安装软件的“裸机”无法工作,软件脱离硬件也无法运行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1、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

1) 概念:负责从计算机中取出程序执行的结果或其它信息,供用户查看

3、存储器

是计算机的存储和记忆部件,用以存放数据和程序,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4、运算器

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可实现对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5、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指令的要求,对计算机各部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使各部件能协调工作而完成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

控制器和运算器统称为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 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程序存储与程序控制 计算机语言

1.计算机语言是使用计算机的人(用户)和计算机交流时使用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所谓的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由0,1组成的若干个八位的串表示一条指令.对应于一种操 作.是唯一一种硬件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计算机语言. 汇编语言:使用助记符,一般来说一个助记符和一条机器指令对应. 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面向应用的语言,由于它接近自然语言,便于 记忆,便于使用. 2.程序

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指令的序列就是程序.一段程序通常完成一个特定 的功能.计算机的基本性能指标

衡量一台微机性能好坏的基本指标是CPU的频率、字长和内存。

1、CPU 频率

CPU直接与运算速度成正比,PC机的频率标致着它的速度和档次,它由最初的4MHz左右上升到现在的几百MHz。

2、字长

表示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一 次可处理的二进制位数,现在常见芯片字长为32位。

3、内存

内存容量大小及存取速度将影响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4、总线

在计算机系统中,信息传送是通过总线进行的,总线是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并将各个功能部件连接在一起。

1)数据总线:CPU同各部分交换信息的通路;

2)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

3)地址总线:传送地址码,由CPU送到内存和接口电路,其位数与寻址范围有关。

多媒体技术

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像、声音与计算机、通讯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关键技术:数据压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容量存储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计算机安全常识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破坏性

2、隐蔽性

3、潜伏性

4、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攻击磁盘分区表和系统区的病毒;

2、攻击数据区中文件的病毒;

文件感染病毒后,文件长度将变大。

2、攻击计算机主板、硬盘等硬件设备的病毒。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A、不使用已带病毒或来路不明的软盘与光盘;

B、安装病毒监控软件;

C、对于集体用机,可安装硬盘锁。

2、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目前主要用杀毒软件来清除病毒,如 KV300系列杀毒软件。

第二章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计算机中信息的计量单位 1字节=8位 1K=1024B 1M=1024K 1G=1024M 数制及其转换

一、数制 1.数码:用以标记一个数时的符号(不含定位符,如:点号"."和逗号",").2.基数:用来标记一个数时,全部数码的个数.3.权:用来标记一个数.例如:

A=an-1rn-1+an-2rn-2+...+a1r+a0+a-1r-1+a-2r-2+...+amrm (*) 其中,ai是该位的数码,而ri是该位的权.

二、转换

1.二--十进制数的互相转换

二-->十的转换: 任何一个二进制数总可以写成上节式(*)的形式.例如:

(111.01)2=(1x22+1x21+1x20+0x2-1+1x2-2)10

(**) 将上式的右端按十进制数算出来,就是二进制数101.11对应的十进制数.十-->二的转换: 我们知道,用"除二取余"的法则可以将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化为二进制数的整数 部分;用"乘二取整"的法则可以将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化成二进制数的小数部分.那么,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用例子来说明.设有一个十进制数35.125的整数部分已被表示为下面的以2n为权的形式:

35=a5x25+a4x24+a3x23+a2x22+a1x2+a0

=2x(a5x24+a4x23+a3x22+a2x2+a1)+a0

(***) 注意到上面括号内的表达式正是35以2除所得的商数,而a0,一方面它是35以2除 的余数;另一方面,它恰恰是与(35)10对应的二进制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注意 式(*).若其中的基数r=2,那么,a0就是数A的二进制表示时的最低位).继续对上 述的商(即式(***)中的括号部分)作类似的处理,即"除二取余":

a5x24+a4x23+a3x22+a2x2+a1

=2x(a5x23+a4x22+a3x2+a2)+a1 这一次,括号内的a5x23+a4x22+a3x2+a2是商数,而a1是与(35)10对应的二进制数整数部分的次低位.重复对于上一次所得之商的"除二取余"的操作,直至商数等于1或者0为止(此商数就是a5).于是,a5a4a3a2a1a0就是所求二进制数的整数部分.至于十进小数 .125,我们假设可以表示为: .125=a-1x2-1+a-2x2-2+a-3x2-3+...

=(a-1+a-2x2-1+a-3x2-2+...)÷2

(****) 显然,上式中的括号部分就是.125x2所得到的积.而a-1(等于1或0)一方面是该积的整数部分,而另一方面,它又是该十进小数.125对应的二进小数的最高位.显然,删除上一步所得之积的整数部分以后,继续"乘二取整"的操作,就可以依次得到二进小数的其余各位了.有一点必须提醒注意的,就是并非所有十进小数均可以化成有限二进小数.所以,"乘二取整"可能不可以有限步骤终结.这样,我们就必须依据我们需要的精度,在适当处结束"乘二取整"的操作.2.二--十六进制数的互相转换

二-->十六的转换

(1010110)2=1x26+0x25+1x24+1x23+1x22+1x21+0

=(1x22+0x21+1)x24+(1x23+1x22+1x21+0)

=(1x22+0x21+1)x161+(1x23+1x22+1x21+0) 如果,将最后一式中的每一个括号内的表达式的值都用一个六进制数来表达,该式 就等于

=5x161+Dx160=(5D)16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二十六转换的法则: 将一个二进制数从小数点起,分别向左右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按每四位分成一 节.如果左右两端的某一节不足四位,则用0凑足四位.最后,将每一节二进制数都 用一个十六进制数码表示,就完成向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十六-->二的转换

十六进制到二进制数的转换是二进制到十六进制数转换的逆运算,所以,只要将 一个十六进制数的每一位均以四位二进制数来表示就好了.ASCII码

数字、字母和符号被计算机处理时都是以二进制码的形式出现的。这种二进制码 的集合就是所谓的ASCII码。基本的ASCII码有128个,每一个ASCII码与一个8位 (bit)二进制数对应,其最高位是0.相应的十进制数是0-127。如,数字“0”的 编码用十进制数表示就是48。另有128个扩展的ASCII码,最高位都是1,用于表示 一些图形符号。 汉字的编码

在汉字处理流程的不同阶段,汉字采用不同的编码。输入时汉字转化为输入码, 计算机处理汉字时采用机内码,显示汉字时转化为显示字型码,交换汉字时又采 用交换码。之所以要用各种不同的编码,主要原因在于为了适应汉字在其处理的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1.汉字输入码

输入码也叫做外部码或外码。不同的输入法对同一个汉字有不同的编码。 2.汉字机内码 机内码也叫做内码。时一种用于存贮和处理汉字的代码。输入码到机内码的转换 依赖于输入码表。每一种输入码都有其各自的转换码表。 3.国标码

国标码是1981年由国家标准局颁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 简称。代号是GB2312-80。共收录了6763个汉字(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 字3008个)。按该规定,汉字和字符工分为94区(1-94),每区94位(1-94)。 国标码都用两个字节表示,第一个表示区号,第二个表示位号。两个字节的最高 位均为0。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区位码”。为了不致和ASCII码混淆,在微机内用 作机内码时,每一个区位码的最高位都是1。 4.汉字字型码和汉字库

字型码也叫字模点阵码,是确定一个汉字字型和字体的代码。规格的字型码有7级。 汉字输入方法 笔字型输入法简介

1、特点:字词兼容、重码少、速度快,但比拼音输入法难学。

2、汉字输入:根据汉字特点,共选出130个字根,合理安排在A~Y的25个键上,输入一个汉字只需按2~4下键。

拼音输入法

1、特点:易学、易记,只要会汉语拼音,即可输入汉字;但输入时重码太多,不利于提高输入速度。

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

1)用鼠标左键单击桌面右下角的“En”图标,选择全拼输入法;

2)输入时一律用小写字母; 3)单字输入时,韵母“ü”用V代替。

第14篇: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06-6-15 文章录入:心中的日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点击率:359 发布日期:2005-11-21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第4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第5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第6章 深入中文Windows98 第7章 WORD基本操作

第8章 文档排版

第9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10章 图文混排

第11章 EXCEL概论

第12章 Excel的基本操作

第13章 怎样用好公式

第14章 图表创建与编辑

[教学标题] 第一 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 节 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 是一 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电子管阶段 (1946-1955) 世界上第一 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 (1955-1964)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 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 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 等

5.嵌入式应用 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 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 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 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 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 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 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 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 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操作系统

定义: 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 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如: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 UNIX、LINUX

(4)网络操作系统 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 程序和数据管理

(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 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及运行、作业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 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 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 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 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 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 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常用高级语言有:Basic、C语言、Fortran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设计 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和 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 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 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 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 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 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 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 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 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 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六、计算机中的数与数据

[教学标题] 第二章 PC系列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15篇:计算机基础个人简历教案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复习旧知】

Word2010的字体格式与段落格式设置技巧(标题设置、查找和替换、段落格式设置、分栏等); 【引入新课】

1、Word2010的图片编辑及调整操作技巧的应用;

2、Word2010的常规文集编辑排版技巧的应用;

3、Word2010的手绘表格操作技巧的应用。【讲解新知】

一、制作封面

1、启动Word2010并新建空白文档,将其保存为“求职简历.docx”;

2、打开【页面布局】工具栏,点击“页边距”工具下拉菜单并选择子菜单“自定义边距„”里的“页面设置„”,将上边距、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均设置为2.5cm,其它设置保持不动;

3、在【页面布局】工具栏中点击分隔符工具右侧下拉菜单并选择子菜单“分页符”,连续插入3次“分页符”,即预留4个空白页,此4个空白页面将分别用于制作封面、自荐书、个人简历和封底;

4、将光标置于第一页起始位置,打开【插入】工具栏,点击“图片”工具,插入简历封面图片;在页面布局中的位置按键中把图片格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然后调整图片大小。

5、按下回车键进入下一段,在图片下方空白处输入文字“姓名:”、“专业”、“联系电话:”、“E-mail:”并且设置好相应的字体、大小和行间距。

二、制作自荐书

1、将光标置入第二页起始位置,输入自荐书对用的内容文字。

2、鼠标选中标题“自荐书”,将其设置为居中对齐,字体为华文行楷,字号为一号字;再按下快捷键【Ctrl+D】打开字体高级设置面板,设置字符间距为加宽10磅。

3、鼠标选中“尊敬的领导:您好!”这两行,设置这两行的字体为幼圆,字号为小四加粗。保持选择状态不变然后点击【开始】工具栏里的“格式刷”工具,以“格式刷”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来刷本页的最后两行,此作用为使最后两行也具备相同的格式,并将最后两行右对齐。

4、鼠标选中中间的正文设置选中文字为:楷体_GB2

312、小四号字,再次鼠标选中相应内容,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属性菜单并选择子菜单“段落„”,打开段落设置面板,设置段落属性格式。

三、制作个人简历表格

1、将光标置入第三页起始位置,输入文字“个人简历”四个字,再选中上页中“自荐书”标题,然后点击格式刷工具,以格式刷工具来刷“个人简历”四个字的格式,使它们格式相同。

2、按下回车键跳到下一段,点击鼠标右键,在格式栏中的“样式框”中选择“清除格式”,清除光标的格式。

3、在右下角调整“显示比例”为适当大小使文档区恰好显示一整页的内容,点击“边框和底纹„”工具右侧的下拉菜单并选择子菜单“绘制表格”,此时光标变成了一支“绘制笔”,同时在工具栏中激活了【表格工具/设计/布局】工具栏。

4、将光标置入表格内,点击鼠标右键打开右键菜单,选择子菜单“拆分单元格„”,打开拆分单元格对话框面板,进行单元格拆分1列5行。

5、再使用拆分单元格方法将第一行均分成1列7行,接着按照个人喜欢选择绘制表格工具和橡皮擦工具进行绘制并且进行填充背景色操作等。最后输入各个表格的文字信息,选取表格,鼠标右键,对齐方式选择居中对齐。

四、制作封底

1、将光标置入第四页起始位置。

2、打开【插入】工具栏,点击“图片”工具,插入素材里的封底图片,在页面布局中的位置按键中把图片格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然后调整图片大小。

五、打印

在正式打印前,先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打印预览”按钮,查看打印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经检查无误后再点击菜单【文件】——》“打印„”打开“打印”设置面板,调整好设置后进行正式打印。 【课堂训练】

根据短文档编排要求,运用之前所学习的Word2010的基本操作自行设计一个自认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为满意的个人求职简历文档。 【课堂小结】

通过详细操作讲解及演示,要求同学们能够对基本操作十分熟练,并且能够灵活地自己创建文档并对文档进行相关基本操作,通过查看操作效果加深同学们对Word2010应用的印象,同时通过此次操作和学习能够让同学们往后能够自己制作个人求职简历。 【布置作业】

第16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教研室:计算机系 任课教师:楚发元 新疆大学信息学院2016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论

【讲授内容分析】

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本节的讲授内容对应于“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和“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中有关信息编码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二进制和字符编码两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进制代码,知道二进制的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2、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情感目标: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进制代码及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了解ASCII码和汉字国标码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知道了信息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等。要使计算机能够识别这些信息,必须采取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目前,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计算机才能够加工处理。

什么是二进制呢?

二、教学新课

1、二进制

其实,生活中,人们对数值的描述有多种常用的进制,如

1: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编码

问题2:二进制与十进制有什么异同?

在计算机处理的各种信息中,字符信息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能够对字符进行识别处处理,各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一律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2、字符编码 (1)ASCII码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简称 2)汉字国标码

1981年,我国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1980》,即汉字国标码。其中收录了6763个汉字,解决了常用汉字的编码问题。

如:文的国标码为4E44H,对应的二进制代码为0100111001000100.

2000年又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18030-2000》,其中收录了27533个汉字。为更好地解决人名、地名用字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汉字研究、古籍整理等领域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平台。

三、总结

四、练习

1、目前,只有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转换成_______代码,计算机才能加工处理这些信息。

2、二进制的运算规则是_________

3、ASCII码是_____的简称。

4、汉字国标码的作用是什么?

5、为什么信息编码要采取统一的标准?()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计算机的特点,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掌握计算模式的发展历程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存储器常用术语,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 3.了解微机硬件组成,掌握主频、缓存、内存的分类、总线、I/O接口等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与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

【重点与难点】 计算模式的发展历程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指令和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译和连接程序 CPU主要性能指标、内存分类、总线、I/O接口

【讲授内容】

2.1 计算机概述 2.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3 微机硬件组成

【讨论】

1、计算机主要由哪些部件构成?每个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2、计算机各个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第三章中文Windows 7操作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Windows 7简介,掌握Windows 7启动、退出、注销

2.掌握鼠标、键盘的使用,掌握Windows 7的桌面、窗口、菜单、对话框及操作,掌握输入法的使用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计算机和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或文件夹、搜索文件、库的管理 4.掌握程序的启动和退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快捷方式,了解关联程序,剪贴板

5.掌握控制面板

6.了解Windows 7对磁盘的管理 7.掌握Windows 7附件工具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 鼠标、键盘的使用

Windows 7的桌面、窗口、菜单、对话框及操作,输入法的使用

计算机和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或文件夹,搜索文件

控制面板

Windows 7附件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

【讲授内容】

3.1Windows 7基础

3.2Windows 7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3.3 文件管理 3.4 程序管理 3.5 控制面板

3.6 Windows 7对磁盘的管理 3.7 Windows 7附件工具

【实验练习】 实验练习册P3,实验2——中文Windows 7 实验

第四章中文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10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常用办公软件

2.掌握Word 2010的启动与退出,掌握Word 2010的窗口组成

3.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文档,文本输入,插入符号,文档保存,文档打开与保护 4.掌握文档的编辑,包括选择文本,复制、剪切与粘贴,查找与替换

5.掌握文档的排版,包括文档的视图、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了解样式与模板 6.掌握图文编排,包括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艺术字、绘制图形、使用文本框 7.掌握创建表格、编辑表格、表格调整、样式设计、计算与排序 8.了解文档的打印

9.了解创建目录、邮件合并、宏的使用,掌握数学公式排版、超链接、截屏功能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重点与难点】

文档的基本操作,文档的编辑、排版,图文编排,表格处理,数学公式排版,超链接

【讲授内容】

4.1 办公软件概述 4.2 Word 2010简介 4.3 文档的基本操作 4.4 文档的编辑 4.5 文档的排版 4.6图文编排 4.7表格处理 4.8文档的打印

4.9 Word 2010其他功能简介

【实验练习】

实验练习册P32,实验3——中文文字处理系统Word2010实验

第五章中文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2010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Excel 2010窗口的基本结构、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掌握数据类型

2.掌握工作簿、工作表的创建与管理,掌握工作表的编辑,掌握单元格、工作表的格式设置 3.掌握公式的使用、单元格的引用、函数的使用 4.掌握图表的创建、编辑、格式化

5.掌握数据排序、数据的筛选、分类汇总,了解数据透视表的创建、编辑、排序和筛选

【重点与难点】 Excel 2010窗口的基本结构、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

工作表的编辑,单元格、工作表的格式设置

公式的使用、单元格的引用、函数的使用 图表的创建、编辑、格式化 数据排序、数据的筛选、分类汇总

【讲授内容】

5.1 Excel 2010基础 5.2 Excel的基本操作 5.3 公式和函数 5.4 图表的制作 5.5 数据的管理与统计

【实验练习】

实验练习册P51,实验4——中文电子表格Excel2010实验

第六章中文幻灯片演示文稿PowerPoint2010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PowerPoint2010窗口组成

2.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视图模式、保存演示文稿 3.掌握幻灯片的编辑、插入图形、插入多媒体、了解节的编辑 4.掌握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

5.掌握制作动画效果、幻灯片间切换效果、超链接,了解幻灯片放映 6.了解演示文稿的打印和输出

【重点与难点】

演示文稿的创建、视图模式

幻灯片的编辑、插入图形 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

制作动画效果、幻灯片间切换效果、超链接

【讲授内容】

6.1 PowerPoint2010概述 6.2 PowerPoint2010基本操作 6.3 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的编辑 6.4 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 6.5 演示文稿的放映 6.6 演示文稿的打印和输出

【实验练习】

实验练习册P65,实验5——中文幻灯片演示文稿PowerPoint2010实验

第七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 3.掌握数据模型 4.了解关系数据库 5.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

6.掌握Acce数据库创建,表的创建 【重点与难点】

数据模型,Acce数据库、表的创建 【讲授内容】

7.1 数据库基础知识 7.2 关系数据库基础 7.3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7.4 Acce 2010 【实验练习】

实验练习册P71,实验6——数据库基础实验

第17篇: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第4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第5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第6章 深入中文Windows98 第7章 WORD基本操作

第8章 文档排版

第9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10章 图文混排

第11章 EXCEL概论

第12章 Excel的基本操作

第13章 怎样用好公式

第14章 图表创建与编辑

[教学标题]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 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电子管阶段 (1946-1955)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 (1955-1964)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 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 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 等 5.嵌入式应用 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 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 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 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 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 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 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 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 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操作系统

定义: 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如: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 UNIX、LINUX (4)网络操作系统 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 程序和数据管理

(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 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及运行、作业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 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 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 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 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 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常用高级语言有:Basic、C语言、Fortran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设计 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和 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 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 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 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 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 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 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六、计算机中的数与数据

[教学标题] 第二章 PC系列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PC机发展简史

一、PC(Personal Computer)机的定义:即个人计算机,是为个人单独使用设计的。

二、PC机的发展简史(即INTEL公司的芯片发展史)

兼容机 不是由IBM生产但却和IBM所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具有相同特性的计算机;

第二节 微机组成

PC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一、认识PC机(了解主机箱的按钮Reset和Power等)

二、PC机的内部结构(实物演示)

1.主板: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软盘驱动器

(1)分类:3.5“英寸(容量1.44MB)和5.25”英寸(容量1.2M) (2)软盘的构造 磁道、扇区、写保护

注:软盘一旦格式化,盘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3.硬盘驱动器(450M-60G)

(1)硬盘的接口标准(IDE接口和SCSI接口)

(2)硬盘分区(对于高容量的硬盘可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

(3)特点 容量大、速度快、价格贵

4.光盘 (650M)

(1)CD(Compact Disc)小型光盘

(2)光盘类型:只读光盘CD-ROM,一次性写入光盘CD-R,可读写 光盘CD-RW

三、中央处理器CPU

1.CPU的基本功能:取出和执行主存中的程序(通过指令实现)

2.CPU的指令系统

3.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即主频)

如Pentium II 466,700等

四、内存

1.内存容量(关系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

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Byte),一个字节由8位(Bit)二进

组成,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存取速度以及快存和虚存

3.RAM和ROM CMOS

(1)RAM 随机存储器,通常意义所指的内存,也叫主存储器,主要采用DRAM和SDRAM技术,特点:速度快,一旦掉电,其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2)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量部分程序,一是开机自检程序,二十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3)CMOS 保存微机重要系统参数

五、输入与输出设备

1.键盘的使用(键盘的实例讲解和键盘的操作方法)(p39) 2.其他输入设备(如: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笔和触摸屏等)

3.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单显和彩显

(2)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横向点*纵向点)

(3)显示卡(AGP显卡,颜色数)

注:在刷新频率达到75HZ时可消除闪烁现象

4.打印机

打印机的分类: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5.其他输出设备

如:音响,录象机和投影仪等

6.数据传输 (1)数据传输是计算机与外部交换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

(2)信息交换的两种方式:模拟量和数字量

注:调制解调器是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进行转化的电子设备

第三节 PC机的使用

一、PC机的启动

1.启动的方式:冷启动和热启动(复位启动)

冷启动 加电启动计算机系统,相当于关机开机

热启动 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不运行自检程序,启动速度快,主要解决“死机”情况

2.开关机的顺序: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关机相反)

二、PC机的系统参数设置(即CMOS设置)

三、磁盘操作系统DOS简介

1.DOS命令分类: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2.了解系统配置文件Config.sys 和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

3.了解盘符、路径的概念

四、PC机的安全使用

1.PC机的工作环境 2.计算机病毒

(1)定义: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运行时能够自我复制,并利用信息通道进行传播,以占用系统资源或造成其他危害为目的的程序或程序集合。

(2)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传播性

(3) 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安装杀毒、防毒软件,格式化磁盘

[教学标题]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文Windows 98的特点;中文Windows 98的安装方法;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学会使用中文Windows 98的帮助;熟练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使用中文Windows 98的帮助;中文Windows 98的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文Windows98的主要特点

1、友好的图形界面

2、多任务

3、高效的即插即用

4、多彩的多媒体功能

5、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

6、丰富的附件工具

7、程序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简单易行

8、支持大容量内存

9、兼容DOS程序

第二节 中文Windows 98的安装

一、运行环境(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

二、安装模式

1.典型安装

2.自定义安装

3.最小化安装

4.便携安装

第三节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

一、鼠标操作

1.鼠标指针及移动鼠标(P59)

操作要点:轻握鼠标,掌际边缘轻着桌面,移动时以掌际为中心晃动鼠标。

2.单击 点击按一下(按下立即放开)鼠标左键;

用途:用于选中、切换到

操作要点: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否则造成拖动操作。

3.双击 连续快速按两下鼠标左键为双击;

用途:常用于打开、运行

操作要点:动作要轻而快,食指不要离开鼠标。

4.右击 按一下鼠标右键;

用途:调出快捷菜单 5.拖放 是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屏幕上某项目后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移动移动到需要的地方时,放开鼠标键。 用途:常用于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改变图标等位置

二、中文Windows 98的启动和退出

三、Windows 98的桌面安排

1.桌面图标

系统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 Explore,回收站,网上邻居等。

快捷方式:为快速打开某个程序而创建的图标。

2.开始按钮和开始菜单 :几乎可以打开所有Windows98应用程序

3.任务栏

(1) 功能

a.指示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

b.切换前台和后台程序,管理桌面上的窗口。

(2)特性 位置可以移动、大小可变、可以设置为自动隐藏和总在最 前总在最后

4.布告区:显示系统常驻程序。

四、程序和窗口

1.程序的启动和结束

(1)启动: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找到相应的程序单击即可 操作要点:鼠标沿着选择光条移动,鼠标无动作,移动到命令项 时再单击

(2)退出:a.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b.双击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

c.通过键盘上ALT+F4

(2)多文档窗口的操作

在主程序的窗口工作区内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子窗口(文档窗口),我们称为多文档窗口。

(3)窗口的操作:最小化、最大化、复原、改变窗口大小、移动窗口、关闭窗口等

3.菜单

1.概念:为方便用鼠标执行命令而设计的一种计算机命令排列结构,类似于饭店中的“菜单”

2.各种菜单项极其含义(P67)

下划线、组合键(热键、快捷键)、省略号、三角符号、“√ ”标记、变灰色、横线

4.工具栏 为方便鼠标操作,把常用命令以图符形式集中放置在屏幕上的一种命令组织方式,如新建、打开、打印等。

5.对话框 程序和用户进行交流的一种信息显示方式。(参照P69页)

(1)命令按钮 (2)文本框

(3)列表框

(4)下拉式列表框

(5)单选、复选框

(6)数码器

(7)滑杆

(8)选项卡

第四节 使用帮助

1、通过菜单和热键F1使用帮助功能

(1)通过目录寻找主题;

(2)通过索引寻找关键词。

2、通过 对话框中的帮助按钮

3、使用“这是什么?”命令

(1)窗口右上角的“?”;

(2)右击对象。

第五节 中文输入法

一、输入法的选择

1.键盘:Ctrl+Shift 2.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图标

二、中文输入法状态工具条

1.各部分含义

2.软键盘及软键盘设置

三、智能ABC输入法(音码)

1.单字的输入方法

2.词组、双字的输入方法:连续输入词语的拼音或者声母

例如:“培训” 输入peixun,pxun,peix,px 均可

3.三字词及以上:只需输入其声母即可.

如: “计算机” 只需输入 jsj ,“电视机”,“录音机”

4.取消操作:ESC键

5.找字:+ -

6.输入错误:退格键删除

四、微软拼音

[教学标题] 第四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资源及文件等有关知识;资源管理器的组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等;学会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学会使用“回收站”;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的组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等;学会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学会使用“回收站”;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教学难点] 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方法;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查找等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资源及文件

一、资源

1、软件资源 程序、数据等,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2、硬件资源 计算机外设,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件。

二、文件组成及分类

1、概念 : 一组相关指令及其信息的集合。

2、文件组成

(1)基本名:表示文件的作用,最多由255个字符组成,文件名不能包含下列字符 :

: ;/ \\ “ * ?

(2)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可以省略,命名规则统计本名,同基本名在一起最多由255个字符组成。

3、基本分类

可执行文件:EXE、COM、BAT(批处理文件)

不可执行文件:声音文件(WAV、MID、MP3) 图像文件(BMP、JPG、GIF)

DOC、XLS、INI、SYS、ICO等等。

第二节 资源管理器的窗口

一、资源管理器的启动

二、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参照P78页)

三、资源管理器作用: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档,复制文件,文件改名,建立快捷方式等。

第三节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一、文件夹的展开和折叠:通过文件夹左边的“+”号和“-”号。

二、文件和文件夹的选择和打开

1.选择方法:

(1)连续选择

A、拖动法

B、单击首项,按住 SHIFT 键单击末项

(2)不连续选择:单击首项,再按住 CTRL 键单击末项

三、新建一个文件夹

1、菜单操作

2、快捷菜单

四、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

五、文件或文件夹的更名

1、菜单操作

2、鼠标操作:击两次要改名的对象。

注:文件的扩展名代表文件的存储格式和关联方式,不能随意改变。

六、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拖动法和粘贴法)

1.复制粘贴法:

选定源→复制→选定目标→粘贴 2.拖动法

源和目的在相同盘符内移动,CTRL转换复制;源和目的在不同盘符内复制, SHIFT转换移动。

七、文件显示方式和排序操作 1.显示方式:大图标方式、小图标方式、列表方式和详细资料方式

2.排序 按文件名、大小、类型、修改时间进行排序

3.更新显示内容(刷新命令)

八、文件夹“选项”对话框(查看菜单→文件夹选项)

九、文件属性设置(只读、隐藏、存档和系统4个属性)

第三节 查找文件

一、根据文件名查找

* 代表任意字符串

?代表任意字符

例: 以AC开头的文件

查找第二个字符为F的文件

扩展名中第二字符为A的文件

二、根据日期查找

第四节 文件的打开和关联

一、可执行文件文件的打开和执行

打开一个(程序文件),就是启动这个程序

二、文档的打开和关联 (1)概念

文档 由任何可执行程序创建和处理的文件。

例如:画笔(BMP)、写字板(TXT)、WORD(DOC)、EXCEL(XLS)

关联 文件和某个程序连接起来,能通过双击调出此程序,并对文件进行打开和处理

(2)关联文件、和无关联文件的图标,打开时的反映

(3)创建关联

第五节 使用回收站

一、启动回收站管理程序

二、恢复删除的文件

三、真正从磁盘删除文件

四、修改回收站属性

第六节 软盘驱动器的管理

一、格式化软盘

二、复制磁盘

三、磁盘属性

[教学标题] 第五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文 Windows 98提供的各种附件;了解记事本、写字板的操作方法;学会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学会办公用品工具、系统工具、多媒体工具和游戏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记事本、写字板的操作方法;学会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系统工具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文字处理工具

一、记事本

二、写字板

第二节 画图程序

一、颜料盒(通过鼠标的单击和右击选择前景色和背景色)

二、工具箱(参照P92页)

第三节 办公用品工具

一、计算器

二、卡片盒

三、日历

四、电话拨号

第四节 系统工具

一、磁盘扫描程序

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三、磁盘空间管理程序

第五节 多媒体工具和游戏程序

一、CD播放器

二、音量控制

三、媒体播放机(播放CD音频、播放视频文件)

四、游戏程序

[教学标题] 第六章 深入中文Windows 98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掌握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的方法;熟练掌握中文 Windows 98的一些常用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的方法;中文 Windows 98的一些常用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在Windows 98中使用DOS

一、进入DOS环境

1.从Windows 98中打开DOS虚拟机窗口

开始→程序→MS-DOS方式,退出Exit 2.退出Windows 98后自动进入DOS环境

3.从Windows 98的启动菜单中选择进入DOS环境

二、在Windows 98中执行DOS程序

第二节 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

一、通过粘贴板交换数据

1.使用剪切(Ctrl+X)、复制(Ctrl+C)和粘贴(Ctrl+V)命令

2.复制屏幕和窗口的图像

屏幕的复制:Print Screen

窗口的复制:Alt Print Screen

二、对象链接与嵌入(OLE) 1.对象的链接和嵌入操作

2.粘贴、嵌入和链接三者的区别

第三节 中文Windows 98系统设置

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开始→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二、控制面板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三、显示器的设置

1.设置背景图案和壁纸 2.设置屏幕保护方式

四、安装或删除应用程序

1.安装或删除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安装/卸载)

2.安装或删除Windows 98 组件

3.制作Windows 98启动盘

五、打印机的安装和管理

1.安装打印机(开始→设置→打印机)

2.基本打印步骤

3.打印控制

(注:打印队列中可改变打印次序、取消打印和暂停打印)

[教学标题] 第三篇 字处理软件WORD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Microsoft Office 2000组件;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重点] 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难点] 在Word中进行文本编辑操作方法; 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七章 WORD基本操作

第一节 Office 2000组件

一、Microsoft Word2000 字处理软件

1、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本文件,比如书信、备忘录、商务计划、论文、研究报告等等;

2、文本中插入表格、图片集、图形等等。

二、Microsoft Excel2000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三、Microsoft Powerpoint2000 幻灯演示软件

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应用于教学、广告宣传等领域。

四、Microsoft Outlook 桌面信息管理系统

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约会、计划、任务等商务信息,并可通过网络和小组其他人共享信息等

五、Microsoft Acced2000 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输入、组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搜索生成报表

第二节 Word窗口

一、窗口组成

二、命令的组成

1、工具栏

(1)常用工具 (P120)

(2)工具栏的消隐和定制 操作:视图/工具栏

2、主菜单

主要功能的介绍(P120)

3、快捷菜单 操作:右击对象

4、联机帮助

三、退出Word

第三节 文档管理

一、创建新文档

1、快速创建

2、利用模板创建

模板 一种特殊的文档(扩展名为DOT),其中存放着特定的版式设计,包括字体、段落、制表、页边距、正文、表和图等。

二、保存文档

1、第一次保存

注意: 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

2、再次保存文档 (1)改名保存

(2)自动保存 设置方法:工具/选项

三、打开和关闭文档

1、近期编辑过的文档的打开

2、多个文档的打开和管理

四、文件对话框的特殊使用

相当于小型文件管理器

第四节 文本录入

一、插入点定位

1、使用鼠标

2、使用键盘

Home、End 快速移动到行首、尾

PgUp、PgDn 上、下翻页 ,每次翻动10行左右

Ctrl+Home、End 快速移动到文档首、尾

二、文本输入

1、切换输入方式

2、注意事项(P125)

换行、分段、分页

三、特殊符号的插入

第五节 文档的编辑

一、选定文本

1、拖动选择

2、Shift 选择

3、矩形快选择

4、快捷选择

单击、双击、三击

二、删除文本

1、单个文本删除:Delete 和 Backspace键的使用

2、文本块删除

3、恢复删除

三、复制、剪切和粘贴文本

1、文本的复制、移动

(2)拖动法

(2)复制(剪切)粘贴法

(3)热键操作

2、多个文档之间的复制和粘贴

四、查找和替换

注意:前后空格

五、自动更正

1、英文单词的自动更正

2、快捷词的建立 操作:工具/自动更正

第八章 文档排版

第一节 设定字符格式

版式 包括字符的格式(字体、字号、字型等),段落格式(缩进、行间距、对齐、编号、制表符等)

1、字符样式 字体、字形、字号的统称

2、录入前设定字样

3、修改已录入文本字样(p131)

4、字体对话框

第二节 段落的排版

段落格式含义:对齐方式、缩进、行间距、项目符号、文字默认字样等

一、对齐方式

二、标尺定制缩排和页边距

1、页边距

2、缩进

文字实际距离=页边距+缩进

注:缩进可以被下一段继承

3、制表符

4、标尺含义

三、段落对话框

1、段落标记显隐及含义

段落标记保存了段落样式,包括该段中英文字符样式、段落的排列方式和段落前后的距离

2、格式刷

包含了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四、项目符号和编号

1、添加编号 选定段落(插入点定位到该段落)→单击项目符号

2、取消编号

(1)弹起编号按钮 (2)退格键删除

注: 删除该段编号时,其他段落自动编号

五、首字下沉

注意:删除首字前的空格

第三节 页眉、页角和页码

1、简单设置

操作:插入/页码

2、复杂设置

操作:视图/页眉和页角

第九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一节 创建表格

一、插入空白表格 操作:表格/插入表格

1、插入简单表格

2、插入复杂表格

二、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

和其他正文一样进行编辑, 每个单元格即是一个段落,分别有自己的一套标尺

三、表格的选定

1、菜单选择:光标置于被选择处,然后选择整列、行、整张表格

操作:表格/选定

2、鼠标选择

四、表格的删除

选定表格→表格/删除行

第二节 表格编辑

一、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插入和删除:选定行(列)→表格/插入(删除) (1)添加:行的追加、列的追加

2、行列的移动 :剪切→粘贴

3、单元格的插入和删除

4、单元格的复制

二、调整行高和列宽

1、鼠标操作

2、菜单操作:表格/单元格高度和宽度

3、调整独立单元格的宽度

4、均匀分布各行和列

在选定的表格范围内平均行高和列宽

三、表格内文字的对齐方式

四、表格的合并与拆分

1、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2、拆分表格

(1)拆分:选定行→表格/拆分表格 所选处与上面表格脱离开来

(2)表格合并:删除两表格之间的段落标记

3、表格线的绘制与檫除

第三节 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一、边框

1、工具栏 选定表格→ 选定线形→选定颜色→选定填充方式

2、菜单 格式/边框和低纹

可以自由组合边框,步骤同上

3、段落边框

二、底纹 注意:文档中其他文字亦可设置边框和底纹

第十章 图文混排

第一节 插入图片

一、剪贴画和图片

1、概念

剪贴画:WORD自带的一种图片格式,由矢量线条组成,可以平滑的缩放。

图片:由其他图像处理软件生成的文档,如文件类型:BMP、WMF、JPG、GIF等。

2、图片与文字的组合方式:

浮动图片:浮动与文字之上,可以设置文字围绕方式

作为字符:作为文字中的单个字符处理

二、抓图

PrtSc(Print Screen):将整个屏幕拷贝到剪贴板 Alt+ PrtSc:将当前窗口或对话框拷贝到剪贴板

第二节 图的编辑和修剪

一、图片工具栏

二、改变图片位置和尺寸

三、裁剪图片

四、设置图片格式

1、改变颜色和线条

2、改变环绕方式

第三节 图文框和文本框

一、图文框、文本框

1、图文框、文本框可以包含以下对象:文字、表格、图像、艺术字

2、特性

在文章中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和其他文字有多种排列方式

3、改变图文框(文本框)的位置、大小、格式

4、两者的区别:文本框中图形不可设置成浮动图形,只能作为大字符处理,图文框处理图形比较灵活、方便。

[教学标题] 第四篇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Excel的窗口组成;掌握在Excel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掌握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高级混排;掌握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重点] Excel的窗口组成;在Excel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掌握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在Excel中进行文本编辑的方法;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十一章 EXCEL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电子表格

一、电子表格的功能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二、特点

1、表格存储容量大:16页工作表,216=65536行和28=256列组成;

2、单元格内容可以是公式,显示的是计算结果;

3、操作简单;

4、功能强大,具有表格、图表、图形、数据库的功能

第二节 Excel2000简介

一、组成

1、工作表

2、图表和图形

3、数据库

4、宏 Excel中的一种编程语言

二、Excel的启动和退出

三、窗口的组成

1、窗口组成部分及作用

2、几个概念

工作簿、工作表(页)、工作单元、当前页、表名(页名)、单元格

第三节 常用工具图标

一、标准工具栏(常用工具栏)

二、格式化工具栏

第四节 操作对象的选取

一、单元格的选取

二、区域的选取

1、拖动法

2、Shift 键选取

三、整行、整列、整页和不连续区域的选取

四、单元格的区域的命名

命名规则

1、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符

2、名称不能与单元格地址相同

3、名称中不能有空格

第18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学期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使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本学期重点是对Word和PowerPoint操作的巩固练习,为接下来的NIT考试做好准备。 ·讲授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V》课程教案

同学们,新学期,新开始,在开始本次课程之前,就本课程设置的目标、教学安排和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下介绍。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课程内容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五)、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及现实情况 (六)、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 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本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V是为NIT考试做准备的。 NIT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各省级考试机构和系统承办的。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CIT(英文全称:Cambrid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文全称:剑桥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NIT针对用人单位录用干部、评定职称、晋升职务和上岗培训的需求,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给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统

一、公正的标准。

2、课程目标

 熟练掌握Word、PowerPoint等基础操作  熟悉NIT考试、国家等级考试各种考试题型

(二)、教学内容

《Word文字处理》

熟练地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掌握一种汉字输入

方法并具有一定的输入速度,掌握标准的文档编辑,修改和排版规则,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输入、编辑、排版等工作,并能打印出各种不同风格的、规范的中英文文本。 《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熟练使用PowerPoint制作、编辑、修改、修饰演示文稿,根据不同的应用熟练添加表格、图表、组织结构图和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对象,以增加演示文稿的可视性和趣味性,熟练掌握幻灯片放映方式设置、幻灯片放映的动画效果,灵活自如地完成演示文稿的播放任务。

(三)、课程内容选取和教学组织安排

1、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总共32学时,均为上机实训课程。通过上机实际操作,熟练掌握Word和PowerPoint基本操作过程,最后根据课时安排再配以一定的考试真题模拟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

2、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边讲边练反馈提高(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实现“学其所用,用其所学”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

 应用部分采用教授加实践的方法

 部分内容采用分小组自学,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操作

2、教学手段

讲授法,实践法

(五)、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及现实情况

1、教学条件

校内教学及实训:多媒体教学,直观便于学生接受。机房设备,可以满足学生需要。

2、专业队伍

从人数、职称、专业角度、任职的年限、教学及社会的经验等角度给予阐述。

3、说教材及参考资料

依据教学大纲,继续沿用由本校教师编著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作为辅助教材,该教材特点主要有:

⑴具有完整的实例讲解,难度适中,适合学生接受。 ⑵精选了NIT考试相关资料作为辅导; (六)、课程改革与创新

采用基于互动学习的课程开发方法,包括:

 1.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出题其他小组上机操作,互评成绩。  2.由学生把Word相关操作知识做成PPT,演示讲解。

 3.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易出错或不常见的操作方法供其他人参考学习。 结束语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 具有Word和PowerPoint实际操作经验;

 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 具有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检索、扩展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本课程要学的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了解什么,以及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从全局了解本课程的学习体系,为NIT考试做好准备。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介绍了关于本学期课程的设置情况,这节课开始通过做NIT任务来复习巩固WORD排版知识。 ·实验项目:

NIT任务

(一)——文字排版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文字排版,段落设置,替换等操作  实验内容:文字排版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一素材

2.观察任务一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一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3任务一(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4任务一(2)。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练习了文字排版操作, 是WORD基本操作的重点部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练习了WORD排版知识,这节课复习一下WORD表格的创建和操作。 ·实验项目:

NIT任务

(二)——表格处理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WORD中关于表格的相关操作  实验内容:表格处理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二素材

2.观察任务二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二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二(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二(2)。 [课堂练习1]:制作一个复杂的表格。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练习了WORD表格的制作和设置, 也是WORD基本操作的重点部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练习了WORD表格的相关操作,这节课重点练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 ·实验项目:

NIT任务

(三)——图文混排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图文混排的相关操作  实验内容:图文混排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三素材

2.观察任务三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三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三(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5任务三(2)。 [课堂练习1]:美化修饰图片和文字的排版。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主要练习了WORD的图文混排,是WORD基本操作的重中之重。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重点练习了WORD中的图文混排,这节课重点练习WORD中公式和组织结构图的创建。 ·实验项目:

NIT任务

(四)——公式、组织结构图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数学公式的输入方法以及组织结构图的创建方法。

 实验内容:公式、组织结构图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四素材

2.观察任务四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四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6任务四(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6任务四(2)。 [课堂练习1]:输入复杂公式,创建复杂组织结构图。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重点练习了公式的输入和组织结构图的创建,复杂公式输入易出错,细心很重要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练习了WORD中公式和组织结构图的创建,这节课练习重点是邮件合并和图形的绘制。 ·实验项目:

NIT任务

(五)——邮件合并 绘制图形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邮件合并的操作步骤以及绘制图形的方法。

 实验内容:邮件合并 绘制图形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任务五素材

2.观察任务五样张效果

3.熟悉任务五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7任务五(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8任务五(2)。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练习重点是邮件合并的实现方法,需学生多加练习。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前面几次课我们以及复习了关于WORD的一些操作,从这节课开始用两周的时间完成我们的WORD大作业。 ·实验项目:

NIT WORD大作业  实验目的:使学生熟练Word基本操作,制作大作业  实验内容:WORD大作业,小报排版第

一、二页  实验步骤:

1.NIT-WORD大作业要求

总体要求:设计制作一份小报“校园小报”,A4幅面,共4版。版面内容自选,进行排版,并结合个人的爱好及配合所选文章内容插入适量的图形、图片、特殊符号等,加上艺术边框。 2.第1版基本要求;

1) 报头用艺术字,适当美化,期号用文本框。 2) 插入图片、剪贴画。

3) 段落要分栏,文字可修饰,适当设置边框和底纹。 4) 首页不要页眉,至少两篇350字左右文档,适当版面设计。

3.第2版基本要求;

主题——制作有分栏及字体特殊修饰的文档,并进行图文混排。

1) 首字下沉,分栏,下划线,着重号,段落边框,

底纹,特殊符号。

2) 插入自选图形,图文混排。

3) 插入图片用于段落层次划分,对文本框修饰。 4) 两篇文章组成,400字左右,有页眉,主题名称和版次,按奇偶页不同设置。

[答疑]:辅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 ·课堂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NIT文字处理模块大作业的总体要求,以及第1版面和第2版面具体的设计要求,辅导学生进行第1版面和第2版面的设计。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已经开始制作WORD大作业,这节课把剩下的两个版面完成,上交大作业。 ·实验项目:

NIT WORD大作业  实验目的:使学生熟练Word基本操作,制作大作业  实验内容:WORD大作业 小报排版第

三、四页  实验步骤:

1.NIT-WORD大作业要求

总体要求:设计制作一份小报“校园小报”,A4幅面,共4版。版面内容自选,进行排版,并结合个人的爱好及配合所选文章内容插入适量的图形、图片、特殊符号等,加上艺术边框。 2.第3版基本要求;

主题——制作分栏文档,并配有图形和图片修饰。 1)

将一篇500字左右的文档分栏,利用自选图形“横卷形”添加文字作为标题,有页眉,主题名称和版次按奇偶页不同设置。 2) 插入图形或图片点缀。

3) 组合图形或图片用于分栏文档分割线修饰。 3.第4版基本要求;

主题——制作表格文档。 1) 表格中进行单元格计算排序。

2) 表格设置底纹和边框 3) 文字说明100字左右。

[答疑]:辅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 ·课堂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NIT文字处理模块大作业第3版面和第4版面具体的设计要求,辅导学生进行第3版面和第4版面的设计,完成小报设计。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两周的时间我们已经完成了NIT文字处理模块的大作业,从这节课开始,通过两套模拟题来巩固学到的知识。 ·实验项目:

NIT Word模拟练习1  实验目的:熟悉NIT考试题型  实验内容:Word模拟练习1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Word模拟题一的素材 2.观察模拟题一样张效果

3.熟悉模拟题一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29模拟题一(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0模拟题一(2)。 [边讲边练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0模拟题一(3)。 [边讲边练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0模拟题一(4)。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模拟题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已经做了一套Word模拟题,这节课来做另一套模拟题。 ·实验项目:

NIT Word模拟练习2  实验目的:熟悉NIT考试题型  实验内容:Word模拟练习2 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Word模拟题二的素材 2.观察模拟题二样张效果

3.熟悉模拟题二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1模拟题二(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2模拟题二(2)。 [边讲边练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2模拟题二(3)。 [边讲边练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2模拟题二(4)。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模拟题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从开学第二次课开始,我们都是围绕WORD来进行练习的,这次课给同学们时间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实验项目:

Word综合练习 实验目的:熟悉NIT考试题型  实验内容:Word综合练习 实验步骤:

1.总结前面练习中用到知识点。

2.针对学生上级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查漏补缺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是一节以学生自学为主的上机课,目的是让学生查漏补缺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针对演示文稿的制作和设置进行复习和练习

·实验项目: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PPT任务,让学生掌握幻灯片操作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 实验步骤:

1.梳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2.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Power模块任务一素材 3.熟悉任务一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3任务一(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3任务一(2)。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开始复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实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这次课针对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进行练习。 ·实验项目:

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 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幻灯片超链接和放映设置的方法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  实验步骤:

1.梳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的知识点。

2.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Power模块任务二素材 3.熟悉任务二素材,阅读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3任务二(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4任务二(2)。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通过实例练习重点巩固演示文稿超链接、放映设置的知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前面两次课,我们复习了关于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这节课开始根据要求制作演示文稿的大作业。 ·实验项目:

NIT 演示文稿大作业 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演示文稿大作业巩固复习演示文稿制作技巧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大作业  实验步骤:

1.演示文稿大作业要求

总体要求:设计制作一套幻灯片,幻灯片数量不低于15张,要求美观大方,设置背景,使用设计模板,添加动画和切换效果。

制作完成后以自己名字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下。

[答疑]:辅导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堂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演示文稿大作业的设计要求,辅导学生进行设计,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制作了演示文稿的大作业,本次课通过模拟练习使同学们熟悉考试的题型。 ·实验项目:

演示文稿模拟练习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NIT考试中演示文稿的题型  实验内容:演示文稿模拟练习 实验步骤:

1.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第8章NIT—PowerPoint模拟题一的素材 2.熟悉模拟题一的题目要求;

[边讲边练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6模拟题一(1)。 [边讲边练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7模拟题一(2)。 [边讲边练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7模拟题一(3)。 [边讲边练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7模拟题一(4)。 [学生练习5]: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8模拟题一(5)。 [学生练习6]: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P138模拟题一(6)。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通过模拟题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考试题型。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本学期我们重点复习了文字处理模块和演示文稿模块的相关知识,本次课就Internet的基本操作进行复习。 ·实验项目:

Internet的基本操作

 实验目的:通过实例操作,熟悉Internet的基本操作  实验内容:Internet的基本操作  实验步骤:

1.梳理Internet的基本操作知识点。2.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3.文件下载 4.收发电子邮件

5.通过关键字进行信息检索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是关于Internet的上机练习,重点是信息的检索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复习提问:见教案首页 ·导入新课:

从本学期,我们重点围绕WORD和PowerPoint来进行练习的,这次课给同学们时间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实验项目:

Office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 实验目的:综合应用

 实验内容:Office办公软件综合应用  实验步骤:

1.总结前面练习中用到知识点。

2.针对学生上级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查漏补缺

[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 ·课堂小结:

本次课是一节让学生查漏补缺的上机课,目的是巩固本学期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见教案首页

·辅助课件: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素材 ·课后小结:见教案首页

21

第19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课 程主 讲职

计算机学院 名 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 师

肖燕 称

讲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1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 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10=(1325)8=(2D5)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2=(1325.24)8

2

1.2.3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①算术运算 ②逻辑运算

“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异或”运算 1.3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3.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①定点数:定点整数、定点小数 ②浮点数

1.3.2 计算机中字符与汉字的表示 ①字符的编码 ②Unicode编码

③汉字的编号: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

3.小结

本章我们重点学习了计算机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同时了解了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范围,数的算术与逻辑运算,以及数与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4.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2、计算机内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

3

第2章 计算机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了解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3、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4、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软件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定义、类型及应用范围,同时也熟悉了计算机中对数据的表示方式。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来讨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它的组成。

2.教学内容与设计

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2.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①计算机硬件 ②I计算机软件

4

2.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2.1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2.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①主机:CPU、内存储器

②外围设备: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2.3.1 计算机软件系统概述 2.3.2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①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与语言处理系统 3)数据库管理系统 ②应用程序

1)文字处理软件 2)表格处理软件 3)演示文稿软件 4)图形处理软件

5

5)信息管理软件

3.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对计算机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4.作业

1、CPU的功能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2、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6

第3章 Windows7操作系统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Windows7的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Windows7文件管理操作;

3、掌握Windows7系统设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窗口、菜单、资源管理器、文件及文件夹管理、附件、文字录入等的操作

【教学难点】

窗口、菜单、资源管理器、文件及文件夹管理、附件、文字录入等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一章我们一起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其中,我们学习了系统软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本章我们将学习对于Windows7操作系统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2.教学内容与设计

3.1 Windows 操作系统概述

3.1.1 发展历史 3.1.2 Windows7简介

3.1.3 Windows7的启动和退出 3.2 Windows7基本操作

3.2.1 键盘及鼠标的操作

3.2.2 “开始”按钮和任务栏的使用 3.2.3 程序窗口操作

7

3.2.4 菜单操作 3.2.5 对话框操作

3.2.6 应用程序启动和退出 3.3 文件及文件夹管理

3.3.1 文件的基本概念

3.3.2 文件管理的工具“资源管理器” 3.3.3 查看文件和文件夹操作 3.3.4 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3.3.5 回收站的使用 3.4 系统设置

3.4.1 界面的个性设置 3.4.2 任务栏属性设置 3.4.3 日期时间设置 3.4.4 语言栏设置 3.4.5 控制面板的使用 3.5 其他应用

3.5.1 便签 3.5.2 截图工具 3.5.3磁盘清理 3.5.4 磁盘碎片整理

3.小结

本章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对Windows7系统进行操作,重点学习了文件夹的管理,这将在我们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作用。

4.作业

1、常用文件及文件夹操作有哪些?怎样在“资源管理器”中完成这些操作?

2、怎样使用“控制面板”删除应用程序?

8

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教学目标】

1、了解Office的安装方法;

2、掌握Word 2010的启动和关闭;

3、熟练应用Word中的选项卡、功能区和对话框;

4、熟练掌握编辑文档,插入图片和表格的基本操作,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

5、掌握在Word中编辑数学公式;

6、掌握页面布局和打印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混排和表格处理

2、编辑数学公式

【教学难点】

1、图文混排和表格处理

2、编辑数学公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在前面章节中,我们了解了常用的应用软件之一的文字处理软件,这个软件是我们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学习如何操作使用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2.教学内容与设计

4.1 Office 2010简介 4.1.1 Office 2010简介 4.1.2 安装Office 2010 4.2 Word 2010概述

9

4.2.1 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 4.2.2 Word 2010的工作界面 4.3 Word 2010文档的基本操作

4.3.1 新建Word文档

4.3.2 文档的打开、关闭与保存 4.3.3 文档的视图方式 4.4 文档编辑

4.4.1 输入文本 4.4.2 选定文本内容 4.4.3 编辑文本对象 4.5 版面格式设计

4.5.1 字符格式设置 4.5.2 段落格式设置 4.5.3 其他格式设置 4.6 图文混排

4.6.1 插入图片 4.6.2 设置图片格式 4.6.3 插入艺术字 4.6.4插入公式 4.6.5使用文本框 4.7表格处理

4.7.1 创建表格 4.7.2 表格的编辑 4.7.3表格的排版

4.7.4 表格中的计算和排序 4.8 页面设置和打印

4.8.1 页面设置 4.8.2 添加页眉和页脚 4.8.3生成目录

4.8.4 打印文档

3.小结

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对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的操作方法,为今后文字编辑奠定了基础。

4、作业

1、Word 2010中格式刷的功能及作用?

2、Word 2010中集中视图方式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11

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0 【教学目标】

1、熟悉并掌握Excel表格基本编辑方法;

2、掌握工作表和工作簿的管理方法;

3、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

4、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

5、掌握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方法。

【教学重点】

1、公式的使用方法;

2、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1、公式的使用方法;

2、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Excel 2010是Office 2010办公软件的另一大利器,主要功能是编辑表格,计算数据,是我们将来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教学内容与设计

5.1 Excel2010概述

5.1.1 Excel2010的功能简介 5.1.2 Excel2010的启动和退出

5.1.3 Excel2010的操作界面 5.1.4 设置快速访问工具栏 5.1.5 自定义功能区

12

5.2 工作表与工作簿

5.2.1 基本概念 ①工作表 ②工作簿

5.2.2 工作簿基本操作 ①新建工作簿 ②打开工作簿

③保存工作簿:保存、保存为另一种格式、自动保存、设置密码 ④关闭工作簿 5.3 编辑工作表

5.3.1 单元格数据的输入 ①在编辑栏中输入 ②在单元格中输入

③Excel中输入不同类型数据的规则:数值型数据的输入、文本的输入 ④自动填充数据:填充相同数据、填充序列 5.3.2 工作表基本操作

①选定单元格:选择连续单元格区域、选择不连续的单元格、选定整张工作表、利用名称栏帮助选择、利用“定位”对话框选择

②移动单元格:使用选项卡命令移动单元格、使用鼠标移动单元格、使用快捷菜单移动单元格

③复制单元格:使用选项卡命令复制单元格、使用鼠标复制单元格、使用快捷菜单复制单元格

④复制并粘贴单元格中特定的内容 ⑤插入单元格 ⑥插入行或列

⑦删除单元格和行、列 ⑧清楚单元格数据 5.3.3 工作表格式设置 ①合并居中单元格

13

②调整单元格的列宽、行高:使用对话框调整列宽、行高,使用鼠标调整列宽、行高,调整最合适的列宽、行高

③设置单元格文本格式 ④设置单元格数字格式 ⑤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⑥设置单元格边框和底纹

⑦条件格式的使用:设置条件格式、删除和更改条件格式 ⑧使用格式刷

⑨使用样式:使用内部样式、创建自定义单元格样式、修改现有的单元格样式、删除单元格样式

⑩套用表格格式 5.3.4 使用批注 ①添加批注 ②修改批注 ③移动批注 ④复制批注 ⑤更改批注格式 ⑥显示或隐藏批注 ⑦删除批注 5.4 管理工作表

5.4.1新建和重命名工作表 ①在多个工作表之间切换 ②新建和重命名工作表

5.4.2 移动、复制和删除工作表 ①移动、复制工作表 ②删除工作表

5.4.3 工作表的拆分和冻结

①拆分工作表:使用菜单命令拆分工作表、使用鼠标拆分工作表

14

②取消拆分窗口 ③冻结工作表 ④取消冻结窗口

5.4.4隐藏工作表和取消隐藏 ①隐藏工作表 ②显示隐藏的工作表 5.4.5 同时操作多个工作表 5.5 使用函数与公式

5.5.1 单元格引用 ①引用样式

②相对引用于绝对引用:1)相对引用2)绝对引用3)混合引用4)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间切换

5.5.2 创建公式 ①公式的运算符 ②输入公式 ③修改公式 ④移动公式 ⑤复制公式

⑥公式返回的错误及产生的原因 5.5.3 使用函数 ①手工输入函数 ②使用向导输入函数 ③使用公式选项卡输入函数 5.6 数据管理与分析

5.6.1 数据排序 ①默认排序顺序 ②按列排序 ③自定义排序 ④按行排序

15

5.6.2 数据筛选 ①按某个数据筛选 ②“10个最大的值”筛选 ③自定义筛选

④高级筛选:1)设置条件区域 2)进行高级筛选 5.6.3数据的分类汇总 ①数据排序 ②简单的分类汇总 ③多级分类汇总 ④清除分类汇总 5.7 Excel数据图表

5.7.1 创建图表 5.7.2图表的编辑 ①图表工具 ②更改图表类型 ③编辑数据系列 ④设置图表选项

⑤设置图表格式: 1)设置图表区和绘图区格式 2)坐标轴格式设置 3)设置图例格式

5.8 页面设置和打印

5.8.1 页面设置 5.8.2打印工作表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Excel2010的操作方法,包括工作表和工作簿的区别,编辑和管理工作表,编辑函数和公式,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设置图表等内容,为我们今后对表的操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4.作业

1、在Excel单元格中怎样输入文本、数字、日期等数据?

2、单元格的引用方式有哪些?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

16

第6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 2010的启动与退出,熟知文稿界面组成;

2、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及幻灯片版式的设置方法;

3、熟练掌握在演示文稿中插入不同类型对象的方法;

4、掌握对幻灯片中不同对象设置动态效果的方法;

5、掌握演示文稿放映方式、打包和运行

【教学重点】

1、演示文稿的创建及幻灯片版式的设置方法;

2、演示文稿中插入不同类型对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演示文稿中插入不同类型对象的方法;

2、幻灯片中不同对象设置动态效果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PowerPoint 2010是办公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在演讲、多媒体课件制作、会议和产品演示等众多领域,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2.教学内容与设计

6.1 PowerPoint2010 概述

6.1.1 PowerPoint2010简介

6.1.2 PowerPoint2010的启动和退出 6.1.3 PowerPoint2010的工作界面

17

①幻灯片编辑区 ②大纲/幻灯片窗格 ③备注窗格 ④视图方式

6.2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6.2.1 演示文稿的创建 ①创建空白演示文稿 ②根据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③根据现有内容创建演示文稿 6.2.2演示文稿的保存 ①手动保存演示文稿 ②自动保存演示文稿 ③演示文稿的加密保存 6.3 幻灯片的制作与编辑

6.3.1 制作幻灯片 ①插入新幻灯片 ②选择幻灯片版式

③插入文本:1)使用占位符插入文本 2)使用文本框插入文本对象 6.3.2 编辑幻灯片 ①移动、复制和删除幻灯片 ②隐藏幻灯片

6.3.3 丰富幻灯片内容 ①插入剪贴画和图片 ②插入SmartArt 图形 ③插入页眉和页脚 ④插入超链接 6.4 设置演示文稿外观

6.4.1 应用主题 ①应用系统预设主题 ②自定义主题

18

6.4.2 母版设置

①幻灯片母版: 1)显示幻灯片母版 2)编辑幻灯片母版 ②讲义母版 ③备注母版

6.4.3 设置演示文稿背景 ①设置背景颜色 ②设置填充效果③ 6.5制作幻灯片动画

6.5.1 幻灯片切换 6.5.2 自定义动画 6.5.3 添加声音和影片 6.6演示文稿的放映

6.6.1 设置放映方式 6.6.2 排练计时 6.6.3 录制旁白 6.6.4 演示文稿的放映 6.6.5 打包与运行 ①打包成CD ②还原打包文件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制作演示文稿,并学会了对演示文稿的幻灯片进行编辑、插入其他元素,放映演示文稿等操作。希望大家课后多多练习,制作出更为精美的PPT。

4.作业

1、什么是幻灯片占位符?母版中包含哪些占位符?

2、幻灯片的放映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19

第7章 Acce 2010数据库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了解Acce 2010的组成和对象的作用

3、掌握Acce 2010中表、查询、窗体、报表的功能和使用。

【教学重点】

数据库表、查询、窗体等的建立

【教学难点】

数据库表、查询、窗体等的建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数据库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软件,比如学生的信息要保存到电脑中就用到了数据库。Acce 2010是Office 2010套件中的一个组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教学内容与设计

7.1 数据库基础知识

7.1.1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7.1.2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①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②工作组级数据库管理系统 ③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7.2 Acce 2010入门

7.2.1 Acce 2010的安装与删除 7.2.2 Acce 2010的启动与关闭

20

7.2.3 Acce 2010的工作界面 ①Acce 2010的启动界面 ②标题栏

③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④功能区

⑤Acce 2010的导航窗格

7.2.4 Acce 2010的操作环境设置 7.3 Acce 2010的数据库和表

7.3.1 创建数据库 ①直接创建空数据库 ②使用模板创建数据库 ③数据库的打开和关闭 7.3.2 创建表

①建表前的准备工作:1)字段和字段数据类型设计 2)字段常用属性的确定 3)主键和索引的确定

②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 ③通过导入来创建表 ④通过输入数据创建表 7.3.3 修改表的结构 7.3.4 表中数据的基本操作 ①定位记录 ②输入/添加记录 ③修改记录 ④删除记录 7.4 查询

7.4.1 查询的概念 7.4.2 查询的类型 ①选择查询 ②动作查询 ③特殊用途查询

21 ④SQL查询 7.4.3 创建查询 ①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 ②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7.5 窗体

7.5.1 窗体的概述 7.5.2 窗体的类型 7.5.3 创建窗体 ①使用窗体向导创建窗体 ②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 7.6 报表

7.6.1 报表概述 7.6.2 报表的类型 ①表格式报表 ②纵栏式报表 ③标签式报表 ④图表报表 7.6.3 报表的结构 ①报表页眉 ②页面页眉 ③报表主体 ④页眉页脚 ⑤报表页脚 7.6.4 创建报表

①使用报表工具自动创建报表②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7.6.5 报表的打印 ①页面设置 ②打印预览 ③打印报表

22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Acce 2010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数据库的建立,查询、窗体、报表的使用方法。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熟练掌握。

4.作业

1、什么是DBMS?

2、简述窗体的作用、类型及窗体的6种视图。

23

第8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知识;

4、熟练掌握申请电子邮件,收发、管理电子邮件的方法;

5、了解病毒的功能,掌握防范病毒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网络资源的使用;

2、病毒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网络资源的使用;

2、病毒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4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是必备技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防范病毒。这一章,我们一起来学习上述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8.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8.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8.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资源共享 ②数据通信 ③分布处理

1

④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 8.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①按覆盖范围分类: LAN、MAN、WAN ②按应用范围分类 公用网、专业网 ③按传输介质分类 有线网、无线网 ④按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网状型 8.1.4 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配置 ①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②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适配器、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③网络服务器 ④网络工作站 8.1.5 网络通信协议 8.2 Internet概述

8.2.1 Internet简介 ①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 ②Internet提供的服务

1) 万维网 2)电子邮件 3)文件传输 4)远程登录5)电子公告牌 8.2.2 Internet的连接

8.2.3 Windows 7中网络的连接与设置 8.2.4 IP地址和域名 8.3 IE浏览器

8.3.1 IE浏览器的工作窗口 8.3.2 IE浏览器的设置 8.3.3 IE浏览器的使用

2

①浏览网页 ②保存网页 ③收藏网页

④InPrivate浏览方式 8.3.4 信息检索 ①按关键字检索 ②百度高级搜索技巧 8.4 电子邮件

8.4.1 电子邮箱介绍

8.4.2 使用Outlook 2010管理电子邮件 8.5 网络安全

8.5.1 信息安全概述 ①信息安全的定义

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 ②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信息破坏、信息泄露、计算机黑客、计算机病毒 ③信息安全策略 8.5.2 计算机病毒 ①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即特征

特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多态性、可触发性 ②计算机病毒类型

1)按破坏程度分: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2)按入侵方式分: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 ③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症状 1)BOOT扇区代码异常 2)硬件系统分配表扇区异常 3)常驻内存的病毒代码 4)磁盘及磁盘驱动器的异常 5)文件的最后修改日期

3

6)异常的屏幕显示 7)系统运行异常

8.5.3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8.5.4 计算机安全的政策法规

①我国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②软件知识产权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邮箱和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范,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运用,理解这些内容。

4.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试说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有哪些?

4

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的概念、特点、媒体类型、媒体元素等

2、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设备

3、了解多媒体常用软件

【教学重点】

1、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设备

2、多媒体常用软件

【教学难点】

1、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设备

2、多媒体常用软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多媒体技术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是家庭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应用工具。这一章我们学习一下常用的多媒体技术。

2.教学内容与设计

9.1 多媒体技术概述

9.1.1 媒体与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①多媒体 ②多媒体技术

③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数字化、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9.1.2 媒体的类型

5

9.1.3 媒体元素 ①文本 ②图形和图像

BMP文件、GIF文件、JPEG文件、TIFF文件、PNG文件、PSD文件 ③声音

WAV文件、MIDI文件、CDA文件、RMI文件、MP3文件、RA /RAM文件 ④动画 ⑤视频

AVI文件、MPEG文件、MOV文件、ASF 文件、WMV 文件、RM 文件、RMVB文件

⑥流媒体

9.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①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 ②多媒体远程医疗系统 ③多媒体远程教育 ④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⑤多媒体数据库 9.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9.2.1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①声卡 ②视频卡 ③数码照相机 ④数码摄像机 ⑤MIDI ⑥扫描仪 ⑦触摸屏

9.2.2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①系统软件

1)多媒体驱动软件和接口程序 2)多媒体操作系统 3)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及多媒体库函数4)多媒体创作工具

6

②应用软件

9.3 常用多媒体软件简介 ①文字处理工具 ②图形图像处理工具 ③声音处理工具 ④动画制作工具 ⑤视频处理工具 ⑥多媒体平台软件

3.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常用的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希望大家好好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4、作业

1、多媒体的特征是什么?

2、列举常用的多媒体软件。

7

第20篇:计算机基础

2

满分:166分

姓名:________

1、填空题(本题共计36分)

1、1 KB内存最多能保存________个ASCII码。

2、除了控制符外,西文ASCII码值在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

3、字符\"B\"的ASCII码值为42H,则可推出字符\"K\"的ASCII码值为________。

4、用1个字节表示的非负整数,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

5、内存地址为20BH单元的前面第8个单元的地址为________。

6、浮点数取值范围的大小由________决定,而浮点数的精度由________决定。

7、40×40点阵的一个汉字,其字形码占________字节,若为24×24点阵的汉字,其字形码占________字节。

8、unicode是另一个国际编码标准,采用________编码统一地表示世界上的主要文字,其字符集内容与UCS的________相同,其中汉字________个。

9、GBl8030—2000采用________ 混合编码,共收录________多个汉字。

10、GB2312—80国标码最高位为 ________,为防止与ASCII码混合,因此,在机内处理时采用________码。

11、GBK编码采用两字节编码,第一字节最高位为________,第二字节最高位为________ 或 ________,所以即使与ASCII码混合在一起也能区分。

12、2个字节代码可表示 ________个状态。

13、已知[x]的补码=10001101,则[x]原码为________,[x]的反码为________。

14、在计算机中,内存与磁盘进行信息交换是以________为单位进行的。

15、二进制数右起第lO位上的1相当于2的________次方。

16、在非负的整数中,有________个数的八进制形式与十六进制形式完全相同。

17、与GB2312—80对应的汉字机内码的值大于________ H。

18、汉字输入时采用________,存储或处理汉字时采用________,输出时采用________

19、假定一个数在机器中占用8位,则一23的补码、反码、原码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10010111.

20、二进制数110110010.100101B分别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________H、八进制数________O和十进制数________D。

2、填空题(本题共计46分)

1、十进制数57.2D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________B、八进制数________O、十六进制数________H。

2、将十进制小数转化为R进制小数的方法是________。

3、将十进制整数转化为R进制整数的方法是________。

4、通常一条指令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5、列举常用的5个应用软件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列举常用的4个系统软件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限制,在计算机内部,数的正和负号也只能用 ________表示。

8、常用的输入设备是键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常用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0、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________。

11、软件系统分为:________软件和________软件。

12、为了能存取内存的数据,每个内存单元必须有一个惟一的编号,称为 ________.

13、CPU通过________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

14、运算器是执行________和________运算的部件。

15、计算机由5个部分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输出设备。

16、IEEE 1394是一种连接外部设备的机外总线,按____方式通信。这种接口标准允许把计算机_____、______非常简单地连接在一起。

17、AGP总线标准是一种可自由扩展的_____总线结构。

18、如果按通信方式分类,总线可分为_____和_____。

19、具有优盘锁功能的优盘,用户可以对优盘设置密码,该密码存储在____。用户使用优盘时,系统会提示用户输入_____。

20、在计算机上用于衡量vcd光盘驱动器传输数据速率的指标叫做______,一倍速率为______。

3、填空题(本题共计31分)

1、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_____。CPU对它们既可读出数据又可写入数据。但是,一旦关机断电,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的_____。

2、微型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和______。

3、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通常分成____软件和____软件。

4、Cache是介于_____之间的一种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是CPU和RAM的桥梁。

5、磁盘上各磁道长度不同.每圈磁道容量______,内圈磁道的存储密度_____外圈磁道的存储密度。

6、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7、字长是指计算机_____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位宽是CPU通过外据总线与_____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

8、微型计算机又称____,简称_____。微型计算机的种类型很多,主成两类:______和_____。

9、在CD-ROM 光盘的光道上存储二进制信息时采用的方法是压制很多凹坑,在凹坑的________位置被看作存储了1,而在其他位置则被看作存储了0。

10、目前常用的移动存储器中的优盘所采用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

11、目前在银行、证券等领域里用于打印票据的打印机通常是__________。

12、目前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上配备的大多是_______________显示器。

13、在不同类型的鼠标中,目前灵敏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鼠标。

14、键盘上12个功能键(F1-F12)的具体功能是由正在前台运行的___________决定的。

15、PC机的CPU在运行BIOS中的自举程序时需要首先从____________中读取访问外存储器顺序的信息.

16、在PC机中,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和硬盘等常用设备的驱动程序通常存储在________中.

17、MIPS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一个常用度量单位,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

18、将要被CPU执行的指令从主存或cache取出后是保存在CPU中的__________寄存器内。

19、现代计算机主要用___________作为内存储器的存储介质。

20、指令是一种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命令语言,多数指令由两部分组成:________与操作数。

4、填空题(本题共计31分)

1、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_____。CPU对它们既可读出数据又可写入数据。但是,一旦关机断

电,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的_____。

2、微型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和______。

3、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通常分成____软件和____软件。

4、Cache是介于_____之间的一种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是CPU和RAM的桥梁。

5、磁盘上各磁道长度不同.每圈磁道容量______,内圈磁道的存储密度_____外圈磁道的存储密度。

6、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7、字长是指计算机_____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位宽是CPU通过外据总线与_____之间一次能够传递的数据位。

8、微型计算机又称____,简称_____。微型计算机的种类型很多,主成两类:______和_____。

9、在CD-ROM 光盘的光道上存储二进制信息时采用的方法是压制很多凹坑,在凹坑的________位置被看作存储了1,而在其他位置则被看作存储了0。

10、目前常用的移动存储器中的优盘所采用存储介质是_____________。

11、目前在银行、证券等领域里用于打印票据的打印机通常是__________。

12、目前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上配备的大多是_______________显示器。

13、在不同类型的鼠标中,目前灵敏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鼠标。

14、键盘上12个功能键(F1-F12)的具体功能是由正在前台运行的___________决定的。

15、PC机的CPU在运行BIOS中的自举程序时需要首先从____________中读取访问外存储器顺序的信息.

16、在PC机中,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和硬盘等常用设备的驱动程序通常存储在________中.

17、MIPS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一个常用度量单位,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

18、将要被CPU执行的指令从主存或cache取出后是保存在CPU中的__________寄存器内。

19、现代计算机主要用___________作为内存储器的存储介质。

20、指令是一种用二进制数表示的命令语言,多数指令由两部分组成:________与操作数。

5、填空题(本题共计20分)

1、由于在计算机主板的ROM中固化了_______,所以计算机加电启动时,操作系统才能完成\"自举\"的过程。

2、优盘、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计算机外设都可以使用________接口与计算机相连。

3、用户为了防止他人使用自己的PC机,可以通过________设置程序对系统设置一个开机密码。

4、硬盘的存储容量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假设一个硬盘有2个碟片,每1个碟有2面,每个面有lO00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000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容量为512字节,则该磁盘的存储容量为________GB。

5、一种可以写入信息、也可以对写入的信息进行擦除和改写的CD光盘称为________光盘。

6、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加电后,操作系统可以从硬盘装载到内存中,这是由于执行了固化在ROM中的________。(填英文缩写词)

7、显示器的安全认证有多种,支持能源之星标准的显示器能够有效地节省________。

8、为了克服主存储器速度比CPU慢得多的缺点,CPU中增加了数据快存和________快存两个高速存储器。

9、同一个公司在开发新处理器产品的时候,采用逐步扩充指令系统的做法,目的是使新产品与老处理器保持________。

10、数字摄像头和数字摄像机与计算机的接口,一般采用________接口或IEEE1394火线接口。

11、鼠标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其最主要的技术指标是分辨率,用________表示,它指鼠标

器光标在屏幕上每移动一英寸所通过的像素数目。

12、鼠标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都有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即分辨率,其含义是每英寸的像素数目,简写成3个英文字母为________。

13、手写笔处理用于输入字符外,还兼有________和键盘的功能。

14、扫描仪是将图片、照片或文字输入到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设备,其工作过程主要基于光电转换原理,用于光电转换的电子器件是________。

15、扫描仪可分为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和滚筒式等多种,目前办公室使用最多的是________式。

16、软盘格式化的操作过程中。包含了按操作系统规定的格式对每个磁道划分________。

17、目前广泛使用的移动存储器有优盘和移动硬盘两种它们大多使用________接口,读写速度比软盘要快得多。

18、目前PC机的I/O总线(主板总线)普遍采用的是________总线,其数据传输速率为133MB/s或266MB/s。

19、巨型计算机大多采用________技术,运算处理能力极强。

20、计算机中地址线数目决定了CPU可直接访问存储空间的大小,若计算机地址线数目为20,则能访问的存储空间大小为________MB。

6、填空题(本题共计2分)

1、Cache存储器的有无与大小是影响CPU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Cache容量越大,访问Cache命中率就越________,CPU速度就越快。

2、“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存放在主板上只读存储器中的一组机器语言程序,具有启动计算机工作、诊断计算机故障、控制低级输入/输出操作的功能,它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1024,2.33,126,3.4BH,4.0,255,5.203H,6.阶码,尾数,7.200,72,8.双字节编码,BMP,20902,9.单/双/四字节,2.7万,10.0,机内码,11.1,0,1,12.2或

32768,13.1111001l,10001100,14.字节,15.9,16.8,17.A0,18.输入码,机内码,字形码,19.11101001,11101000,20.1B2.94,662.45,434.58

1.111001.001100110011,71.1463,39.333,2.不断乘以R取整,3.不断除以R取余,4.操作码,操作数,5.Word,Excel,PowerPoin,AutoCAD,Foxpro,6.Windows,DOS,Linux,各种语言处理程序,7.0和1,8.鼠标,扫描仪,光笔,触摸屏,数字化仪,9.打印机,绘图仪,音响,10.裸机,11.系统,应用,12.地址,13.内存,14.算术,逻辑,15.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16.串行,计算机外部设备,各种家电,17.图形,18.并行总线,串行总线,19.优盘内,密码,20.倍速,每秒150KB

1.RAM,信息将全部消失,2.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3.系统,应用,4.CPU和内存,5.相同,大于,6.运算器,控制器,7.CPU内部各寄存器,外部设备,8.个人计算机,PC,台式机,便携机,9.边缘,10.Flash ROM,11.针式打印机,12.液晶,13.光电,14.程序,15.CMOS芯片,16.BIOS,ROM芯片,17.每秒钟百万条指令,18.指令,19.半导体芯片,20.操作码

1.RAM,信息将全部消失,2.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3.系统,应用,4.CPU和内存,5.相同,大于,6.运算器,控制器,7.CPU内部各寄存器,外部设备,8.个人计算机,PC,台式机,便携机,9.边缘,10.Flash ROM,11.针式打印机,12.液晶,13.光电,14.程序,15.CMOS芯片,16.BIOS,ROM芯片,17.每秒钟百万条指令,18.指令,19.半导体芯片,20.操作码

1.BIOS或基本I/O系统,2.USB,3.CMOS,4.20GB,5.CD-RW,6.BIOS,7.电能(功耗),8.指令,9.兼容,10.USB,11.dpi,12.dpi,13.鼠标,14.电荷耦合器件(或CCD),15.平板,16.扇区,17.USB,18.PCI,19.并行处理(多处理器),20.1

1.高(大),2.BIOS

计算机基础教案模板
《计算机基础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