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美术课教案(初二上)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7: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

绕线构成

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的:

1、利用直观的制作手段,感性入手进行抽象的空间构件设计。

2、在绕限制作程序设计和实施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一定的理性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空间构件的建立及绕线程序编排。 教学难点:

1、构件的形体美基础和线织面形态美感创造。

2、作品内在结构的层次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几何体写生作业、几何石膏体、构成模型 学具:粗铁丝、毛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以前所学的透视知识和石膏体的写生,引出本课内容。

二、新授

(一) 立体构成常识

分析立体构成中的线材、面材、块材造型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特点。说明立体构成在立体设计中的基础地位。

(二) 线材构成介绍

1、线材构成具有透视形体空间结构的优越性。

2、取下铁丝框架,转动角度,请学生观察其前后结构。

3、转到一定角度,再于石膏梯对照,说明线材构成在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形体结构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三、作业要求

线材构成分连续线材构成和单位线材构成两类。本课作业使用连绵不断的铁丝和毛线,属连续线材构成。 学生课先制意简单构架,然后再用毛线扎制不同分割连线,一件具备造型立体感的线材构成小品就完成了。

第二课

中国山水画的树木画法

时: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学目的:学习树木画法,提高用笔墨概括表现树木的能力,培养对传统绘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表现树木的程式规律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笔墨形式表现树的生态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常用中国画用具和示范用宣纸。

学具:大小毛笔各一支,习作用宣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简述上一节课临摹山石的作业情况,从山水画的内容方面说明山石与树木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为什么学习画树木(板书)

结合课文和有关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树木与山水画的关系。

(二)怎样画树木

一棵树,如一个人一样是一个形象,它是有生命的,因此也是由性格的,松树有松树的性格,柳树有柳树的性格。所以画树首先要懂得它的生长规律,四季生态变化,按“树分四枝”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树种,要抓主干和中枝在画面上形成的整体感,照顾上下、左右的动势关系。

1、书的干、枝画法

不同的树,又不同的皮相纹理和质感,需用不同的勾、皴技法来表现,如松树干如鳞片状、桐树皴横线、柏树线绕干。树枝向上如鹿角,朝下似蟹爪。小枝用单线,大枝可双勾。

第二课时

2、画树叶

树叶生态千变万化,表现技法也多种多样。有点叶法、夹叶法。叶子的形状有“个”字形,“介”字形。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三、作业要求 运用已讲过的技法,分别用点叶法和夹叶法画出远树和近树,并组合成画面。注意用笔干湿浓淡变化,按步骤作画。

四、教学小结

运用比较法,具体分析个别作业,巩固已学知识

第三课

插接构成

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单元形母体的设计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将单元形组合成优美的立体形态。 教学准备:

教具:工艺小品,单元形母体的设计挂图。剪子、美工刀、吹塑纸、圆规、直尺。

学具: 剪子、美工刀、吹塑纸、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面分解构成?

2、

平面分解构成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欣赏老师用吹塑纸单元剪形插接构成的几件小品。

(二)、工具和材料

吹塑纸的特点是松软、易加工,在用刀切割时,倒要风力,否则很难切的整齐。

(三)、设计制作

吹塑纸单元剪形插接构成,是利用吹塑纸剪成同样大小的形状的小单元形,组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单元形母体的设计与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平面分解构成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经过单元形母体设计、分割和组合三个步骤,单元形母体的设计,对于组合成新的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1)单元形母体的设计,应便于新形态的组合,一半多选择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较规则的几何形,也可在这些形的基础上作减量变化,会更加美观有趣。单元形一般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形。在单元形母体的外形确定之后,在确定单元形母体之间的插接连接点。插接连接点一般在两个以上。

另外,材料色彩的搭配使用也能增加构成变化的因素。

(2)在切割插接点时,考虑到吹塑纸的厚度,插接处间隙不要太大,间隙打了组合后就会松散,不结实。另外切割插接处要干净利落,刀要锋利。切口不能有毛刺,以免影响美观。

(3)组合后的形态要美观精巧、有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可以模仿自然物象,更提倡组合抽象的形态。在组合抽象的形态时要掌握变化与统一形式美的规律。遵循力和量的均衡原理去大胆创造一个美的形态。

三、学生作业

让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单元形母体组合一件小品。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单元形母体,并要求学生能掌握单元形设计的变化方法。在组合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如何利用动与静、疏与密、大与小 等对比关系的和谐的统一,构成一个美的形态。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2、讲评学生的作业。

3、布置下节美术课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课

彩球造型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重点:重点教会学生用单元形图片切折组合彩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单元形内的凹凸变化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

教具:剪子、圆规、直尺、划线笔、彩球数个、旧挂历纸、胶水等。

学具: 剪子、圆规、直尺、划线笔、旧挂历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一下上节课有关面材构成的基础。

二、新授

板书课题——彩球造型

彩球场用于节日或现代居室装饰,很受人们的喜爱。 彩球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本课重点学习有单位圆形切折组合球的制作方法。

单位圆形粘合彩球的制作方法,实在相同的圆形之内画出三角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为了是彩球更富观赏价值,可在每个单位圆上游规律的增加凹凸面或镂空。

(一) 单位圆内三角形的制作方法。

先用圆规画圆,三等分圆周并画出等边三角形,用铁笔沿三条边线画痕,使之能折的整齐美观。剪下圆形,把三边的弧形翻起并涂上胶水,四片就能组合成一个最简单的小彩球。为了增加单位圆的装饰变化,可在三角形内做出镂空。

(二) 单位圆内是五边形的做法有两种。

1、第一种做法是:

(1)用圆规画圆、五等分圆周,并画出五边形;

(2)在用划线笔画好折线并翻折出十二个单位五边形

(3)以一片为中心在周围粘贴五片;

(4)用同样的方法粘好另六面后合拢。

为了是彩球表面更富变,可在五边形内作有规律的镂空、卷曲、涂压添加等装饰,是彩球变得更加有趣。

2、第二种做法是:

(1) 用圆规画圆、六等分圆周,并画出正六边形; (2) 剪去圆片的六分之一(要保留一点粘连的地方) (3) 合拢粘成凸状五边形;

(4) 六个五边形合成半球,在将两个半球粘合即成。

3、在粘贴时边与边要对齐,否则就合拢不起来。

4、在选择色纸时,最好在色相、明度上有适当的对比。

三、课堂作业总结。

1、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表扬作业认真、效果好的同学。

3、布置下节美术课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五课

装饰自己的生活照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手工制作课 能力培养目标:

1、提高生活审美情趣;

2、提高利用材料进行即兴创造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亲手实践,提高美化生活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材料的选择、利用与改造,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学难点:实现照片与饰框在趣味、情调上的统一。 教学准备:教具:个人相册、相框范作成品、瓦楞纸、挂历纸、绒线等装饰材料、剪子、剪刀、尺子、胶水。 学具:个人生活照1——2幅,硬纸、装饰材料或废旧材料、剪刀、刻刀、尺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个人相册,并从中取出一幅,贴到已制好的相框架内。

2、出示多个风格不同的相框范作做成成品。进一步引起学生参与制作的兴趣。

三、新授

(一) 立体结构

1、一瓦楞纸块、裁齐后仿照课本左页右中例,在相框面与底座交界处的正面刻开一刀。

2、照课本右页下方“支架做法”右二例,形成支撑。

3、结合课本图例分析,说明在立体结构设计中,形成稳固支撑的设计要领。

(二) 框面装饰

1、先在框面中放一张照片,与框边形成随形状态。

2、取下一块裁下的瓦楞纸边角料,剥开表层后显露内层肌理,至于照片四周观察。

3、从挂历纸剪取局部图形与成片纹理,至于照片四周观察。

4、调整修建所备材料的外形,与照片一起拼贴到框面上,并以上述过程说明两个问题:

(1)材料肌理和色彩的利用; (2)装饰性与色同照片的协调。

5、用绒线作细部添加,说明材料的多样性和装饰形象的点线面的变化。

6、据装饰变化,修剪改造整个框面外形,说明随机应变,在制作过程中生发和完善设计。

三、作业要求

1、在现有材料许可的范围内设计制作。

2、

装饰设计尽量考虑与照片风格的一致。

四、作业展评

1、从学生完成的作业中选出能够牢固站立的,分析其支撑结构的归类。

2、在作品框面外形与照片的关系上,分出随形、改形、造形三类,分别找出每一类中

最为成功的作品。选出最佳作品。

五、教师小结。

第六课

中国山水画的云水画法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学生能力目标培养:

1、运用相应笔墨表现云水的能力;

2、认知中国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和画法程式。 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云水画法,提高对传统程式技法的认识,培养学生学画山水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云和水的画法程式及笔墨技法。 教学难点:

用相关的笔墨技法,表现云水景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教具:国画用具、示范用纸和范作 学具: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示水纹和卷云的画法,请学生凭视觉感受判断表现内容。教师点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为什么要学画云水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山水画的奇妙绚丽,多在云、水变幻当中表现出来。所以,学会画云和水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画云法

一幅山水画中,有云可使画面空灵,生动和虚实多变。云是虚处,山水画往往妙在虚处。由于季节、地理环境和气候不同,云就变幻无穷,常见的多用两种表现方法:

1、勾云法;

2、空云法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局部示范讲述笔墨技法。

(三)画水法

水的画法多种多样,无定形而有规律,可视不同水势的神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以重复而有节奏的曲线显示波浪叠起;若汹涌翻腾,则笔墨浓淡多变以壮水势。特别花瀑布、溪流,将两边的山是浓墨沟皴后,留出空白或以淡墨线轻勾, 以显水色明快。凡画远山飞瀑,近处要留水口,以显源水活而意无穷。

三、作业要求 教材要求画一幅表现云水景观的山水小品。完成本作业应注意两点:一是安排好内容及其在画面的占位;二是注意用笔用墨技法。可用铅笔轻轻起草,也可在思考后大胆用笔。

四、学生练习

巡视中,侧重强调画面的组织和墨水分的把握。

五、教学小结

结合作业展示和单元小结,提出今后希望

第七课

中国山水画的山石画法

时: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制作课

教学目的:学习山水画中的山石画法,提高学生对传统程式技法的认识,培养对山水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山水画的画法程式。

教学难点:用一定的笔墨技法描绘山石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常用国画用具和示范用宣纸,山石画法范作 学具:大小毛笔各一支,墨和宣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

1、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一些?

2、浅绛山水与青绿山水再设色方面的主要区别。

复习以前的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 学画山石的目的

学山水画,一般先画石,在画山。然而从山与石的关系来认识,石是山的基础,山是石的整体,画山水画很难分开。为了从局部到整体认识山石形体结构,分别学习也是一种方法。古人画石讲“石分三面”,是为了画出山石体积,分出阴阳、向背和起伏变化。山是石的堆积,从体量、气势上层叠起伏,前后掩映,峰峦、嶂、岭各具形态;所以,学画山水有综合了画石的技法。为了山水画的发展,从古到今继承其源,变其法,总是向前发展着。我们今天学习山石画法,体验笔墨技法,正是为更好的表现山石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二)学画山是的笔墨技法: 笔墨是塑造山石形象的主要工具材料,见笔见墨,墨随笔变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 勾形

不论画石还是画山,首先用轻重、转折、顿挫的笔墨,勾出石或山的姿势,注意墨的浓淡干湿,以表现石的形质特点。 皴法

作为自然山石,由于种种成因,其体面结构好似皮肤龟裂的皱纹,经过前人深入观察和感受,概括提炼呈线、面、点的笔墨形式,刻画出各种特质的山石体貌,这种画法程式融会在笔墨技法的过程之中,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传统上将这些程式技法,统称为皴法。

画山是常用的皴法很多,如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折带皴、雨点皴等等,披麻皴,以中锋用笔,首尾交叠多变,线感简洁松动,墨色清淡而富韵律。线长者为长披麻,短者为短披麻。多用来表现纹理细嫩的石体型态;同样斧劈皴,按笔触不同分大小、小斧劈,其特征是笔势面感强,墨色浓淡多变,形若刀劈斧砍,适于画俏峰绝壁石质坚的山质形象。 在山水画中,每一种皴发都不是孤立的,往往与檫、染相结合,目的是更好的刻画山石的形质和其实,因此,也应掌握其技法。

三、作业要求

本课练习是依照课本选择个人喜欢的一幅范作,局部临摹山石的笔墨皴法。

四、学生习作

巡视中注意检查垫纸、试笔纸、,指导学生把握笔墨水分及浓淡,用笔大胆细心,先狗外形,在进行皴擦。

五、教学小结

表扬完成好的习作,重点指出笔墨皴法方面的优点,说明学习程式技法的目的是为创作更美的山水画。

第八课

书籍封面设计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的:

1、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一般规律。

2、掌握美化书籍封面的技能。

教学重点:书籍封面的内容、形式及构成原则。 教学难点:在封面设计构思中艺术地表达书籍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范例书籍样本。

学具:用白纸包好的书一册、铅笔、草稿纸、彩笔、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取书籍样本若干作展示,其中有的仅作简单排字,有的经过精心设计;有的设计印刷较为粗糙,有的装帧及印刷工艺考究。请学生在对比中找出它的特点,引出书籍装帧设计要艺术性和实用性相同一的总体要求。

二、新授

(一) 书籍装帧的基本内容

1、简略介绍书籍总体装帧设计的各部分,取出一本精装书实样,分别指明封底、封面、书籍及护封、环衬、扉页所在的位置。

2、展开一本书的外面,看到封面、封底通过书籍相连,成为一个整体,指出这是封面设计应特别注意的。

3、合上书本,从前面观看,指出封面是书籍装帧的重点,本课任务就是学习书籍封面的设计。

(二) 封面设计的基本内容

1、图形——有摄影作品、写实绘画,右边星火抽象的图形,还有装饰图案等。封面图形可借用现成的作品,也可以自己创造新的图形。

2、文字——有书名、著作者名、出版社名,其中书名可用印刷字,更多的是用美术字或手写字的书法字体,而书名以外的其他文字一般均排印刷字体。

(三) 封面设计的构思

1、直接表意的构思,如《家庭装饰苑》;

2、简洁表情的构思,如《中学时代》;

(四) 封面设计的构图

1、开本规格制约及图形的补充。如方形开本的《标志图案》和方形开本的《家庭装饰苑》均可以方形注视来形成构图。

2、图文关系处理。图文可以相互独立,如《古代散文选介》;可以相互避就,相互补充,如《两代风流》、《夏天的经历》;可以相互交织,如《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相互叠压,如《严文井童话集》、《神奇的星》。

3、构图大势与格律

(1)《标志图案》和《家庭装饰苑》的静态平衡,《夏天的经历》和《啊,青岛》的“S”形动态都有各自表意功能;

(2)《两代风流》的“丁”字形右斜;《巴黎圣母院》的“门”字形对称都有各自的表情个性。

三、作业要求

1、尝试设计仅作铅笔稿草图和色彩效果图,印刷墨稿可作为知识提及,不作实践要求。

2、先在草稿纸上作草图,大体定稿后画到书封上。

四、作业展评。

第九课

绘画中物体色彩的变化

时:1课时 课

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

1、结合演示和观赏绘画作品,学习写实绘画中一般的色彩与表现的规律。

2、训练学生正确观察和认识色彩的方法,为写生实践奠定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形成物体色彩关系变化的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教学难点:使学生直观感受固有色因受条件影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教学准备:创设暗室环境,呈不同色相的布条和静物一组,投影器或罩子灯、玻璃纸,相关的范作与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在实验室暗室 内上课的纪律要求后,教师摆出并展出准备好的各色布条、窗帘,分析:研究色必然涉及到光。所以要画好色彩画,必须先认识和把握自然界色彩现象的变化规律。

二、新 授:

(一)物体色彩的形成

色彩与发光体有关,是一定波长的光映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感觉,因此,找到了色彩形成的原因。

(二)、物体色彩变化的规律

1、光源色

为了说明色彩变化的规律,可做下列实验 :取红黄白黑四块布条,用投影器或罩子灯,分别用红、黄、白玻璃纸色光照射发现:

白色布条在白光下呈白色,红光下呈红色,蓝光下呈蓝色鲜艳而在红光下黯淡

由此可见,不同的光照可产生不同的色感,不同的色的物体对各种光照反应不同,我们也因此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变化。

2、固有色

固有色是在绘画中为把握物体色彩某种不变的特征,以便与其它不同类的物体相区别的一个相对统一的色彩概念,如草坪是绿色,橘子是橙色石膏体是白色。但这不能取代复杂的光色变化的规律,而是在特定的观色条件下取得的共识。如此来看,所谓“固有色”应该说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呈色状态,如照射光源一旦变化,物体的颜色也随之变化。

3、环境色

被画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因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的色彩变化,称为环境色。着一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背光部较明显,虽没有光源色强,但引起的变化却是复杂的,也能改变物体固有色。

(三)色彩与形体表现

在色彩画中,颜色不应仅仅当作某种框架的填充物或诱惑视觉的点缀品,它应成为独立的造型语言。在色彩写生时必须认真观察被画物体变化关系,而不能进凭对固有色彩的认识进行色彩描写。

三、小结

通过以上试验,观察和欣赏分析,可以看出,决定物体色彩的变化规律有三大因素,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同时认识在色彩画中,不要忘记一个原则:一色塑型,色彩是极富有表现力的造型语言。

第十课

取景与构图

时:第2课时 课业类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

通过构图形式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了解画面结构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剖析构图的形式骨架,从典型作品的对应分析中,了解抽象形态的具体的视觉功能。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画面形象塑造和画面内容取舍,构成画面的具有表意功能的形式线和基本形。 教学方法:教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幻灯机 学具:白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选一幅画面结构特征明显的绘画作品的幻灯片,当看清画面细节之后,即调整幻灯机焦距,是画面形象逐渐模糊,但画面的大形分割区域仍可辨认。

2、以上例作品的模糊图像来分析改画结构,说明绘画作品在视觉印象中最超前而又存留最久的,石油画面的大形、大线构成的画面结构骨架。

二、新授

(一)形式线

1、形式线即分割画面的一条或一组主要的长线,他对作品的影响可以课文作业的五幅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说明。

2、对照例作,画出分析草图。老师先示范一幅,然后,请学生上黑板尝试。

(1)垂直线,对照油画《担架队》,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要的刚直与挺拔的画面效果。

(2)水平线,对照油画《无声的河》,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的宁静与宽广的画面效果;

(3)斜线,对照油画《过雪山》,分析具有表现内容需要的方向干和强力度感。

(4)折线,对照漆画《速度》,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激动和不稳定的画面效果;

(5)波线,对照中国画《坦坦荡荡东流去》,分析具有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流畅和动荡的画面效果。

第二课时

(二)基本形

1、基本形式右画面主体物构建的大的形状。他对作品的影响可以课本右页的七幅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说明。

2、根据每一幅作品左下脚小图示分析,可将上、中两行的五幅作品归纳为近似的直线形,下行的两幅作品归纳为近似的圆弧形。

(1)直线形,包括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形骨架。凡底边小而斜的,视觉感受险绝;凡底边大而平的,视觉效果稳定。请学生通过欣赏后认定,上、中两行自左至右的构图,依次是由险到稳。

(2)圆弧形,包括椭圆形和圆形的基本形骨架。圆弧形骨架的构图都具有饱满、浑实、向心的视觉效果。

三、作业要求

第十一课

构图变化的基本要素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构图地几个基本概念,为学习构图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决定构图变化的外在形式要素和内在形式要素。 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内容的选择和对比要素的安排。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教具:静物一组,大小境框架若干。 学具: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摆一组景物,教师手持几个大小不同的空镜框架,进行取经演示

2、将演示的草图画在黑板上,即呈现出一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变体画。

3、指出:作画前,根据观察和设想,选取画面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即已经进入了构图的过程。

二、新授

(一) 画例分析

1、针对黑板上草图,归纳出在同样景物的取舍上,我们可以调动画面形式的第一个手段,就是该变画幅的尺寸和形状。

(1) 大画幅壮观; (2) 小画幅精巧

(3) 长的、扁的、方的等画幅形状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的画面调度和视觉效果。

2、展示统一风景画地变体画草图一组。

(二)构图的形式要素

1、好的构图与一般构图是不同的,他对表现内容进行了取舍和调度以后的新的安排,其中最明显的是画幅的尺寸和形状,但这只是构图的外在形式。

2、构图还有以下几个形式要素。 (1)画面的形态,包括点、线、面。

(2)画面的色彩,包括色彩的冷暖和明度黑白差别。

3、具体分析课本提供的三幅绘画作品。

三、作业要求

本册教材下一个单元要进行的欣赏教学中,有一课介绍到一批著名的西方风景画,在没进行作品具体分析之前,同学们能否按课本对绘画构图变化的基本要素的分析,从画面形式角度出发,尝试如下几个变体草图练习:

1、面已有的内容,分割出不同形状的画框,看看改变后的构图是否有新的视觉感受。

2、将原画面绘成草图,分别标明黑白灰对比和色彩冷暖对比的区域

四、小结

本课所介绍的是画面构成的形式要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构图变化也要取决于构思的要求。因此,本课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在欣赏中研究构图的表现性,以便在创作实践中能够协调的安排好画面。

第十二课

搭建房屋构架

时:1课时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从平面道理体,从主题表达,从具象到抽象的构思能力,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构成制作实践,分析解剖房屋构件的形体结构和形态组合的原则 教学难点;学生对形态构成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教具:课本、木棒、橡皮泥、美工刀、剪子 学具:课本、木棒、橡皮泥、刀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基本形体的种类。基本形体的分解与组合

二、新授

1、回顾一年级下学期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

2、引导学生欣赏老师用木棒、胶泥粘节的房屋构架。

3、分析解剖房屋构架的形体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六面体与六面体的组合 (2) 六面体与柱体的组合 (3) 六面体与锥体的组合。 (4) 其他复杂的形体组合

三、木棒、胶泥粘接搭建房屋构架的步骤

1、构思:构思首先要考虑构架的外形和星体的组合方式。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造型美(2)构架稳

2、画草图

3、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方法: (1) 切削(2)弯曲(3)连接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每位学生用木棒、胶泥插借一件房屋构架。

五、课堂小结

1、表扬作业效果好的和要创新精神的学生。

2、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工具和材料.

第十三课

美术的审美怡情功能

时:一课时

型:美术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美术的审美功能及其位置,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在表现作者情感时的形式与途径。

教学重点:

1、美术的三大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在其中的位置。

2、美术作品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途径。

教学难点:富有情感的表现内容的选择和表现的视角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照、照相机、音带 学

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张挂牡丹园景观照片、写意墨牡丹、工笔重彩牡丹图各一幅

2、打开录音机,播放《牡丹之歌》

3、提问:在所有的挂图中,哪一幅最美地表现了“百花丛中最鲜艳”的牡丹

之美。

答:写意牡丹或工笔牡丹图

4、分析:牡丹园景照片客观的记录了牡丹的自然的自然之美,植物挂图则理性的分析了牡丹的形态与构造,只有绘画作品虽然只截取了牡丹的几株花叶,但经过画家的审美再创造,以线条、笔墨、色彩等艺术手段,典型的刻画出牡丹的丰满仪态和富贵气质,把观赏者真正地带入“众香国里最壮观”的牡丹世界。

二、新授:

1、作为美术作品,审美功能的地位是现而易见的,审美本身潜在的教育作用,以及通过认识事物本质所达到的教育作用,都决定了优秀的美术作品特有的情感教育功能。

2、以课本左页上方两幅雕塑作品为例,在刻画人物情感方面,《仇娃参军》直接表露了恨

而《日日夜夜》则含蓄地表达了爱。前者通过典型的形象塑造,不仅仅是集中再现了人民革命战争年代那一幕幕送子参军上前线的动人场面,着意刻画的任务情态还在告诉我们,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的觉醒是革命胜利的根本;后者更以细腻的人物神态,向人们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得人间。

3、可见,认识功能是通过形象感知而实现的,教育功能则是通过体验作品的审美情感,来认识事物本质从而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的。

(二)美术作品表达作者情感的途径

1、以作品描绘的特定情景来刻意营造氛围,抒发作者的情怀,如《桑田》的浩叹,《钓秋图》的低吟和《天地神畅》的高歌,都极易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2、以作品中富有深意的具体场景和事物的描写,来喻示作者所深信不疑的哲理,如《父辈留下的东西》是往昔生活的追忆。《川南农家》的窗前小花,则是今日生活的温馨。而《黄河颂》则着力表现一个从远古走来的伟大的民族正在迎接一个用光普照的明天。

三、小结: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他一般不依靠语言来阐释概念表述情感,它往往以视觉形象来拨动观赏者的心弦。因此美术创作常常以写情的观念来写景,以表现的观念来再现。

第十四课

外国的雕塑艺术

时: 1课时 课业类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

1、指导国外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名称。

2、理解不同的主体与形式美。 教学重点:古现代外国雕塑代表作及作者。 教学难点:作品形式美誉主题相结合。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

教学准备:教具:挂图、小黑板、录音机、外国交响乐作品带。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音乐,教师开始授课。回顾小学阶段欣赏过的中国不同时代的雕塑作品,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本课的名作,一时了解外国有影响的雕塑作品有那一些?二是这些雕塑作品的主题与形式美是如何结合的。

板书课题:外国的雕塑艺术

二、新授

(一) 文艺复兴及以前的古典雕塑。是指外国十七世纪以前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等历史时期的雕塑作品。本可选取了该时期的8幅作品。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其中的四幅作品反映了什么主题?艺术家在这里创造了什么样的美?

1、亚述浮雕《受伤的母狮》

简述亚述地理、雕塑艺术及《受伤的母狮》的主题内容。 提问:这件及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动物,但象征着一种什么精神和美?

生答,教师概括:不屈不挠、勇猛顽强。悲壮美。

2、古希腊《掷铁饼者》

简述古希腊对竞技的崇尚与优美和谐精神的提倡及《掷铁饼者》的艺术表现特色。这个动作从开始的静止倒转换,以致我们可以联想到掷出去是那巨大的爆发力,作品表现了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力量美。

3、《米洛斯的维纳斯》

简述作品的发现、艺术特色及作品艺术表现于古希腊人民追求的优美和谐理想的统一。作品特点为容貌端庄,体态丰满;比例和谐,姿态优美。

4、米开朗基罗《大卫》

简述文艺复兴的作用及意大利“文艺三杰”的影响,米开朗基罗历史性的贡献及《大卫》的表现主题。

师问: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借助这件作品想表现一种什么精神?

生答:爱国主义精神与崇高美。

(二)近、现代雕塑

1、乌东《伏尔泰》

简介伏尔泰基雕塑家对他的刻画表现。作品尤其是在形象上、心理上、性格上的突出表现成就,达到了现实主义真实的高峰。

2、罗丹《加莱义民》简述《加莱义民》的历史事件,罗丹在雕塑史上的地位。分析作品的构思与表现,以及在雕塑形式上的突破;人物神态,心理刻画的丰富。

3、摩尔《家庭》

简述摩尔创作此作品的动机,他在作品中对主题艺术处理和象征的寓意。

4、布朗库西《波嘉妮小姐》

简述布朗库席在雕塑语言上的探索创造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分析作品富有现代气息的单纯美与韵律美。

三、检测反馈问

1、在欣赏的作品中,哪几件体现了爱国主义?

2、体现典型心理、性格刻画的作品是哪几件?

3、哪几件作品在造型上与写实的《加莱义民》有区别?

4、体现优美和谐的作品有哪几件?体现速度转换、以瞬间表现过程特点的作品是哪几件?

四、小结

外国的雕塑艺术走着一条有“写实向写意”发展的道路,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对外国雕塑的欣赏,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

第十五课

西方的肖像画和风景画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发展演变伟大成就。

2、认识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作品的技法特征和审美特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识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在美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与现代、写实与表现的不同创作观念和方法的表述。 教学准备:教具:幻灯片及教学挂图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学期欣赏课我们介绍西方美术作品。西方绘画和雕塑,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美术发展演变中,产生了许多成就卓著的大师和大量传世佳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和繁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课我们先介绍西方绘画作品。 提 问:我们知道中国画系统的三大画科是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谁能说出西方绘画有那几种绘画形式?

回 答: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

提 问:西方绘画最主要的表现语言是什么? 回 答:油画

我们今天让大家欣赏的西方肖像画与风景画。

二、新授

西方的肖像画和风景画(板书课题)

(一) 肖像画

肖像画实质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板书) 肖像画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与课文作品对应归纳:头像、半身像、胸像、全身像与群像。

(通过幻灯,图片及课文分析作品,介绍画家,讲述风格;板书作品名称,作者及欣赏要点),讲述如下几个问题:

1、肖像画的发展与风格特征:(板书)

(1) 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末,板书:肖像画独立、发展、成熟、兴盛,达到写实绘画的高度水平。其特点——客观,写实(板书)。

(2)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板书),随着西方美术的发展,肖像画更强调画家主观感受的表现,摒弃客观,更注重对新的视觉语汇的把握和对新的绘画表现形式的选择。其特点:主观、表现、多元化( 板书)。

2、肖像画的审美要点:(板书) (1) 真实的刻画特定人物的外在相貌;

(2) 生动准确的表现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3) 画家完善高超而富有个性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

(4) 作品所属时代、民族的审美文化习惯。

(二) 风景画(板书)

风景画是描绘自然风光景物的描绘。西方风景画之所以古今中外都喜爱,是因为它表现了美丽丰饶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情感与希望,能唤起人们的审美共鸣。

(通过幻灯、图片及课文分析作品,介绍画家,讲述风格;板书作品名称、作者及欣赏要点,)讲述以下几个问题:

1、西方风景画的发展特点:

(1) 文艺复兴是独立——十七世纪英国、法国、俄罗斯的写实主义风景画;

(2) 十九世纪法国印象派、新印象派风景画对光色的表现;

(3) 二十世纪现代景物画。对主观精神、文化观念和新的技法语言的表现;

2、西方风景画的审美要点:

追求自然景物的再现,强调准确的透视空间,讲究构图均衡和色彩的丰富和谐,是画家根据现实自然创造出来的理想审美境界,寄托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真实的情感。

三、小结:

通过对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欣赏,我们了解了西方肖像画与风景画的发展状况,认识了西方美术发展中写实与表现的不同技法特点和风格特征。基本把握了西方肖像画和风景画的审美要点。这对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中,鉴赏水平的提高,眼界和思维的开阔,大有益处。

初二上评语

初二上名著读书笔记

班主任总结 初二上

初二上英语作文

初二上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上物理教学计划

初二上作文选集

初二上先进团支部

初二上语文复习资料

初二上物理复习提纲

美术课教案(初二上)
《美术课教案(初二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