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光大银行重组定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汇金以200亿元注资直接成为光大银行的控股股东,能解开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经年纠葛吗?

12月19日,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资银行的银行业务负责人,纷纷来到位于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的光大大厦。在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盛宴中,投资银行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光大银行财务重组暨引资的国际投行招标。这意味着,光大银行的重组已经获得了实质性进展。

“光大银行的最终注资重组方案已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批文下来了,年底前会有结果。”中央汇金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为了让光大银行能够在年底前达到银监会关于资本金的要求。”

《财经》获悉,这一注资方案的规模在200亿元左右,汇金的部分入股资金将由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光大集团(下称光大集团)的再贷款转入。

根据银监会在2004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前达到8%的最低标准,资本金不足将限制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并有可能被迫压缩风险资产。

消息人士称,到2005年底,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49%,远低于8%和4%的监管要求。

“这是中央汇金第一次出手注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背景相当复杂。”中央汇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说,“客观地讲,光大银行自身的管理和盈利能力并不弱,问题出在别处。”

据《财经》记者获知,此前光大银行重组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光大银行、光大集团和早年债台高筑的光大国际信托公司(下称光大信托)之间,存在着至今仍难以厘清的债务纠葛。

财务黑洞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最初注册资本为15亿元,实收资本7.75亿元,所有资金来源于光大集团。

经过几度增资扩股后,目前光大集团是光大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4.16%,其下属企业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光大控股)持股21.39%,两者合计持股54.45%。光大集团在光大银行董事会中有绝对的发言权。

从1994年开始,光大银行的资产以年均40%的速度飞速增长。

1997年1月,光大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增加至28亿元,还引入了国际金融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参股,持股1.9%,为其第五大股东。“亚行参股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银行上下都希望能够大展宏图,没想到后来却落到这般田地。”光大银行的一位人士说。

2004年4月,光大银行公布了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2003年年报。到2003年底,光大银行总资产达3944亿元,净资产133.36亿元,净利润4.33亿元,不良资产186.3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4.65%,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58%。

这是迄今为止光大银行公布的惟一年报。此后的2004年和2005年,光大银行都没有公布相关的财务数据,外界只能从其二股东“光大控股”的相关公告中,搜寻关于光大银行的只言片语。

根据光大控股(香港交易所代码:0165)的公告,2004年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4236亿元,但是净资产只有-29.15亿元;虽然实现拨备前经营利润51亿元,但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拨备前余额高达265亿元,较上年增加79亿元。按香港会计准则对不良贷款及其他资产增加拨备,光大银行税后亏损45.8亿元。因此,光大银行当年度提取拨备额高达96亿元,不良资产率约为6%。

到了2005年,光大控股的年报中对光大银行的财务数据披露得更少。年报中以“管理层暂难掌握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光大银行财务资料”为由,将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尚余应占光大银行的5.92亿元亏损未记入账。仅以此推算,光大银行在2005年又出现了27.7亿元的亏损。

据光大控股2006年半年报,截至2006年6月30日,光大银行总资产已经达到5537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867亿元和333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0.4%和12.9%。不良贷款约为273亿元,不良贷款率约为8.2%。上半年光大银行增加拨备约10亿元,拨备与不良资产的比率由年初的62%提高至68%;实现税后盈利14亿元。

几年来,外界甚至对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无从知晓,因而上述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财经》记者获得来自光大银行内部的数字称,到2005年底,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到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49%。

如此巨额的财务黑洞来自哪里?

一个误解

按照光大银行对外一贯的官方说法,光大银行财务质量每况愈下,完全是因为在1999年错误地接收了中国投资银行。

1999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将原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原投行29个分支行的137家同城营业网点,转让给光大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不良资产近300亿元,光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从14%升至36.8%。随后,光大银行连续六年提取巨额拨备,降低不良贷款率。

“当初接收中国投资银行既有扩张的野心,也有一些决策上的失误,进去之前对于资产情况没有摸得很清。”光大银行的一位中层管理人员承认。

在搞清账目后,光大银行很快向财政部申请各种财政政策支持,用以化解不良资产。

2001年,经财政部批准,光大银行对接收的原中国投资银行净资产进行重新核定,将收购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65.37亿元确认为商誉。商誉自接收日起在20年内进行摊销,摊销金额的账务处理已采用追溯调整法。

原中国投资银行承办的世界银行转贷款和世行转贷款借款本金余额存在2.66亿美元的差额,折合人民币22.04亿元。对这部分窟窿,财政部于2000年8月允许光大银行将原中国投资银行承办的世行转贷款8.53亿美元放在表外核算;同时将差额22.04亿元作为应收世行转贷款剥离差额记录于“其他应收款”。在未来收回世行转贷款时,先计入其他应付款,报财政部批准后,可按一定比例冲减该差额。

此外,在光大银行的同业拆入款项中,包含部分原中国投资银行从中国建设银行拆借而来的资金。200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光大银行获得豁免22.88亿元债务及其对应的不良资产剥离表外进行核算的政策。

“财政部给的优惠政策以外,央行也给了很多再贷款,这在财务报表中看不到,数字也很大。”一位参与重组的人士说,“从总体情况看,接收中国投资银行造成的损失,早就由国家用政策和资金补上了,问题出在光大集团身上。”

集团之累

根据公开披露的光大银行2003年年报,光大银行对光大集团总公司的贷款余额为21.63亿元,对光大下属企业的拆出资金和贷款余额为26.26亿元,合计近48亿元。

同时,光大银行还为光大集团发行的21亿元三年期金融债(1997年6月发行,利率9.18%)作了担保,光大集团一直未能还本付息,共欠本息26.78亿元。对此,央行已经同意光大集团延迟还款,光大银行对此不承担偿还义务。

按照这一数据,光大集团对银行的债务并不惊人,连50亿元都不到。然而,“2003年年报是光大银行最拿得出手的业绩,但没有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可信度并不高,因此,关联贷款看上去并不多。实际上,光大集团从光大银行那里拿走的钱绝对不止这个数字。”中央汇金公司的一位人士说,“巨大的窟窿是以关联交易形式产生的。”

2000年10月,光大银行以每股1.95元的价格,增发每股面值为1元的18.42亿股普通股。新发行股份按原股东持股比例向原股东配售,以现金方式认购。原股东放弃认购的配售股部分,由新投资者认购。鉴于募股资金充裕,注册资本由43.12亿元变更为74.699亿元。

在这次增资扩股中,因光大集团增资扩股所需要补充的资金未到位,采取由光大银行整体租赁光大大厦、租赁期限20年、一次性支付租金6.34亿元的方法,作为光大集团入股资金。这一虚增资本金行为被财政部在2001年查出,并发出了《关于对光大银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的通知》。《通知》中还说,光大集团长期无偿占用光大银行资金,而光大银行并没有相应收取资金占用费。

“虚增股本金问题不过是冰山的一角。”光大银行的一位人士说。

光大集团成立于1983年8月,注册地在香港。因为当时光大与早些时候成立的中信一样,直属于国务院管理,光大在香港一直是政商两界的宠儿。光大集团在成立初期以贸易和实业为主要经营方向,随着1990年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邱晴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光大集团开始调整发展战略,转向金融。

1991年,光大信托先于光大银行成立。到1994年,光大集团500亿元总资产中的98%是光大信托和光大银行,其中光大信托的资产超过了光大银行。但光大信托在1994年出现了巨额亏损,从此一蹶不振。

据香港媒体报道,光大信托现有债务规模为60亿元,而光大信托内部知情人透露,其实际规模至少在100亿元以上。

1996年下半年,光大信托债务重组,光大集团致信债权人,要求他们将债权转变成为对于光大集团的股权,债权人无奈接受这一重组安排。但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前,光大集团旗下数家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不断上涨,最高时达到了500亿元规模。光大集团认为自己元气已复,于是给刚刚完成“债转股”的股东们再度发信,要求他们将对光大集团的股权转变为对于光大集团的债权。同样出于各种原因和压力,只做了一年的股东们又恢复了债权人的身份。

两次反复之后,光大信托的债务最终名义上由光大集团承接,但“集团也没有钱,有些不得不还的债务就只有从光大银行拿钱了。”光大银行的一位人士说。

这位人士还透露,除光大信托债务负担转嫁,光大集团曾在内地和香港大量投资房地产和实业项目,失败居多,这部分债务同样很大程度上转嫁给光大银行。

救星汇金

“我们现在正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2004年和2005年的财务报告,这件事跟汇金的注资是一起操作的。”光大银行主管财务的一位人士说。

记者获得一份光大银行2005年度报告初审稿显示,截至2005年年末,光大银行的核心资本为-30.42亿元,未弥补亏损为139.11亿元。

按照最初设计的注资方案,光大集团下属的光大控股将变更为光大金融控股公司,持有光大集团内部的金融资产,由汇金公司注资金融控股公司。光大集团内部的金融资产现在主要有四部分――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和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申银万国证券在获得汇金注资后,伴随着股市的不断走强,目前经营情况不错;光大证券作为首批创新类证券公司也发展很快;合资的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亦无大碍,惟有光大银行财务数字一年比一年差。

不过,最新的消息显示,光大金融控股公司的方案已被否决;取而代之的是,汇金公司将直接向光大银行注资约200亿元,其中央行在2000年前后给光大银行的再贷款,将划给汇金公司作为入股资金。完成注资重组后,汇金公司将持有光大银行超过三分之二的股权。

汇金公司注资完成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将会即刻启动。目前可能性最大的合作者是渣打银行。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渣打就已经与光大展开股权投资的磋商,渣打要求收购光大15%甚至更多的股权,前提条件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迎客”。现在,汇金的注资终于将完成“打扫屋子”的工作。

“虽然中央汇金公司将成为光大银行最大的股东,但董事长、行长的任命权还没有确定,这将是关乎光大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光大银行一位人士说。

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演讲比赛

光大银行信用卡

光大银行PPT

光大银行股票

光大银行开业庆典

航天飞机教案定案

采 薇(定案)

情人节企划案(定案)

光大银行实习心得

光大银行重组定案
《光大银行重组定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