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9: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人文院行管12-1班 郭小艳 学号:3121136115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趋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对策。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以及高校的生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过高。大学 生 就 业 难 ,在 很 大 程 度上 是 由 于 他们的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没有就业机会,而是难在没有理想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面试时甚至不顾尊严,仿佛乞人施舍。这种缺乏 自 信 的 表 现 反而 使自己错失了一些好的就 业 机会。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有人认为,现在大学的专业 设 置 和 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人才与时空不相匹配。“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人才与市场的匹配问题,不能笼统地认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实,这种不匹配的直接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分割于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使他们的相对工资收入下降,并有部分人会渗漏下来从事无需接受高等教育或科班的专业教育就能胜任的工作,因而直接导致了不匹配。这种现象的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但考察其原因并非如此。其实质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各种层次大学生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从本质上讲,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岗位的高低和结构,在社会经济状况无法提供足够的能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岗位并容纳相应层次的就业人数的情况下,就必然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尽 管 我 国 教 育 扩大迅速,大学 以上学历人口数仍然只占总人口的5%、劳动力人口的10%,但这一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受扩招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深层次折射的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中国还处在第一次工业化期问,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劳动力市场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需求量较大,中间层次需求相对少,高端人才需要更少,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因此,结构之困,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隐性门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方面,不能单独地看待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必须将其纳入整体社会来解析。

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到了2009年有610万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而且不包括高中、技校、中专这些院校毕业后选择参加就业的这部分新增的劳动者。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蜂叠加”的态势,即长期积累下来的城镇待业人员和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所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下岗职工也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总量的不断增加,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也就是说,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

用人单位盲目提高招聘条件,人为设置就业障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大量增加的 情况,用人单位增大了选择余地,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故意抬高用人标准,人为地制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分提高文凭要求。第二,片面强调工作经验。不少用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把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标准,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第三,生源地域限制。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设置性别障碍。女大学生应聘时常因生理因素、婚姻 因素 等被 拒绝。

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大学生应更新 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

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更多地关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关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大学生们还需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各高校应强化内部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各高校应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兼容性,以此来调节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同时,应加大学校的改革力度,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软硬件的投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尤其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 境 适应 能力以及创 新实 践 能力的提高。各高 校 应 注 重培 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按时就业。

各高校应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一要重视,应重新定位就业指导工作,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二要形式多样,要保障和支持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三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四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大力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竞争力。目前,不 少 毕 业 生 就 业 前 迷茫 的 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能够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做出预期和计划,并通过不同阶段有目的的学习和锻炼,达到最终的职业目标。为此,应帮助大学生要提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这样在大学学习期间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目的性,从而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进行政策引导,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 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还要通过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手段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得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因素是,定位。学生究竟要找1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都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给学生制定条条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适合他,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能力、价值取向,都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个人将来的发展并不是由现在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测评就决定了今后一生。有少部分人从小确定自己的方向,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取得成功,这不是多数,多数人实际上他是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也取得成功。这部分实际上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指导方面,过早的给学生一个具体职业,这存在有利的方面,但是不利方面实际往往会大于有利方面。所以说我们的发展没必要局限在某个具体职业上,找一个唯一的适合我的职业,这是一种误区。在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很多事情,即使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但是到了具体的工作当中,你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加班点的工作,工资不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情不喜欢,如果你对这些事情做不好,你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你就堵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功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实际上,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这个阶段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工作当中,有时候人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我对这件事情可能觉得兴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是你做一段时间后,你自己用心在做事,认真琢磨事情,当他把工作努力的干好之后,觉得领导对他是比较满意的,同事关系也比较融洽,他的事业又有点小成就,这样的话,他就由没兴趣变成有兴趣了。实际上,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这个兴趣点来决定人的一生的发展目标,这种就忽略了人的动态变化,就把人的这种适应万物的能力,这个重要因素给忽略了。

第二个因素是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点。孔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愁得是你没有从事这个职位的能力。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纲要”当中就这么提出来的,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上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所以说能力是很关键的。

第三个因素是心态。心态主要反应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我们学生到一个单位去面试,去那聊天时会发现面试者有北大有清华的,都是知名高校,而他是独立学院的,这样心理上机会败下阵来,觉得自己别人差。实际上有时候这种求职环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面试成败的。再者,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一些问题,经常会遇到自己应付不了的问题,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怕答错了对方就否定他了,整个思绪就乱了,这些时候心态心理也直接影响求职结果。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定位、能力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像面试,求职心态及求职方法等等是在校期间需要锻炼学习的,要在实战当中多锻炼,在课堂上有些东西是学习实践不到的。多从实践实战中取得经验,同时要学会总结。

马克思主义看待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

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报告

论大学生就业困难2000字

论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就业困难大学生培训礼仪试题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策略

大学生就业困难形势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