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就业存在的困难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1-04 21:03:0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就业困难申请

困难补助申请就业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来自****届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班,由于多种原因,至今仍未找到工作,现将个人贫困情况说明如下,望批准。

我家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和妹妹,另外,我姥姥身体不好,又年迈多病,医药费负担很大,每年要花费父亲好多血汗钱。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收入微薄,我和妹妹还要读书上学,压力就更大,因此,在大学期间,我多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终于可以圆满完成学业,但今年的贷款偿还又带来很大困难。

我和妹妹的学业,给家里带来太大压力,我想早点就业,抓紧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由于在校找工作期间需要花费很多往返费用,压力较大,幸好学校今年有这个补助政策,我好欣慰,所以请领导批准我的申请,我可以一门心思的找工作,我将更加努力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年*月**日

推荐第2篇:影响就业困难

影响大学生就业要素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力、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用人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选才标准、高校的扩招和教育体制等,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高校和大学生需要扩大视野,从更高层面、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问题,通过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创新教育和教学模式,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调查;思考

Abstract:The employment ideas and preur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lated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nation, the personnel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choosing

standard of employing unit, the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enrolling new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systems can have very big effect to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Facing the stern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it needs the society,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vision and to promote the full employmen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hrough building loos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innovating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odel,and improving students\' competition of employment.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 employment ; investigation ; Ponder

一、调查的基本概况

1.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困扰社会和高校的一个难题。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仅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信号,更是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兴旺发展的信号。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一支强大队伍,近年来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近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以及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需要,直接关系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这一人才市场供需双方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影响作用的对比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和客观要素,为高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方向。

2.调查研究的方法

为了尽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要素,我们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收集样本、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我们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校总共抽取了450个大学生样本,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1.1%。我们还在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的相关招聘会上抽取70个用人单位样本,回收问卷57份,有效问卷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6%。同时我们还在校园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对求职应聘的大学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访谈,特别留意并记录下求职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以找出矛盾点。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要素主要有:

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观要素

(1)就业观念。根据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既存在着理念滞后现象,也开始趋向理性务实。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未能对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环境做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估,就业期望值较高,在择业时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过于苛求。如有37.8%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择业去向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10.9%的大学生选择去江浙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很少有人选择县城、乡镇或西部地区。一些毕业生(占被调查学生的31.9%)表示,即使不能在毕业前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也要逗留在这些大城市,成为大城市的“漂流一族”。这个现象背后反映了大学生浓重的“精英情结”。另外,在调查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就业难的严峻现实也促使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已不再死盯着大城市、大单位,其他中等城市和西部地区、基层和农村以及民营企业也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选择趋向。这说明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加实际,也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2)薪资期望。 根据调查,薪酬福利仍然是时下大学生选择职业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调查显示,有35%的学生把薪酬福利排在就业考虑要素的第一位。并且,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薪资期望普遍过高,如有31.9%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应付给他们的薪酬范围为2000~2500元/月,14.8%的大学生认为薪酬范围应为2500~3000元/月。而通过对57家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调查,我们了解到有60%的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范围为1000~1500元/月,有27%的用人单位定出1000元以下的薪酬。在一些人才招聘会上,甚至出现了不少以月薪500~600元招聘大学生的企业。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与大学生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让许多大学毕业生在一些用人单位面前望而却步。

(3)实践经验。 掌握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获得了相应文凭的大学毕业生们,原本以为从此可以驰骋职场,结果发现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作为选聘人才的必备条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的用人单位把“具有相关社会实践经验”排在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要素的第一位,51%的用人单位一定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一些招聘单位在校园招聘时都会问到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否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曾经参加过哪些项目工作,在所参加的项目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等等。这就使得初入社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求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也表现出更多的无奈。

(4)职业生涯规划。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系统的规划,对于就业准备大多属于“临阵磨枪型\";30%以上的大学生不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在进大学后甚至在中学时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初步明确的设计和规划,不到5%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由于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多数大学生出现就业恐慌,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没有目标、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全凭运气碰,能找着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什么挣钱就做什么,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智地把握机会,签约快,也容易因后悔而违约,从而导致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不高。

(5)面试技巧。根据我们对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以及高校就业办的老师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面试水平比较低,面试时不知道怎么向用人单位推销、展示自我,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时光会强调自己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毕业的,而不是从学识、才华、为人、品格等方面强调自己的优势,不会有效地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到一种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6)就业力。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比较注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而这基本上又是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因而就导致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选才难”。一些用人单位对调查者抱怨说:“现在好人才是越来

越难找了。”一位企业老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我们企业并不认为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我们对学业成绩、综合技能也同等看重,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成绩以及相关的能力,未来才具有竞争力。”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力”不足,是造成“就业鸿沟\"的主要原因。

(7)个性品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36.4%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37.8%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不重视实干精神,有24.5%的用人单位认为一些大学生缺乏对应聘单位的忠诚度。据我们了解, 用人单位接收的大学生在就业一两年时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单位总数的50%,一些单位接收的大学生流失率高达70%,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劳动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为部分企业拒绝大学毕业生的理由。

2.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要素

(1)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我们在与有关用人单位负责人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有63.4%的用人单位基本上没有一个整体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在选人、用人方面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不愿意招聘大学生。一些用人单位不重视对招聘人员的就业培训,多数存在着缺什么岗位就找什么人的现象。在调查中发现,有24.8%的用人单位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不重要,有15.4%的用人单位竟然表示不会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培训。长沙某设计公司的老总告诉调查者,像他们这样的小规模单位,根本不愿意承担人才培养过程中消耗的成本。

(2)就业政策。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以帮助和鼓励大学生尽快实现就业,但由于管理方面的脱节,一些政策和措施还是“悬在空中”,得不到落实,一些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如户口、院校、档案、外语、干部身份、用人指标等政策壁垒)仍然存在,阻断了毕业生的平等竞争之路,这也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大学毕业生在访谈中说到这个问题时都面有难色:在择业时真正双选难以实现,某些接收大学生的单位需要进人指标,并通过派遣制度予以保证,如果任何一关出现了问题,都不能够保证顺利实现就业。不少中小型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也谈到了他们因为没有干部编制,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也不具备保管大学生档案的资格,解决不了大学生的派遣、落户口、接档案等问题而招不到人的苦衷。

(3)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及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调查中,有30.4%的学生表示在求职中最让他们感到困扰的是学校就业指导不够。而我们在与一些负责学生分配工作的老师交谈中也得知,目前各高校、院系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往往是在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大多是在“临阵磨枪”,多采取就业形势讲座、政策咨询、谈话等方式向毕业生宣讲国家或相关省市的就业政策法规;传授相关的求职技巧和学生就业礼仪;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双选会,向企业、单位推荐学生等。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单一,没有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结合;没有建立有效的就业渠道和网络。其结果往往造成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教学工作脱节,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没有一定的职业经验,就业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难度。用人单位在双选会短短的时间里要对成百上千的毕业生进行筛选并找到满意的人选,也是相当困难的。

三、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都必须认真对待。

1.对大学生而言

(1)自觉融入社会,找准自身定位。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多渠道创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营造的宽松的就业环境,投身到就业市场中去。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实践经验。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实,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诸如“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大型企业的商业宣传活动”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3)求真务实地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矛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大学生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大学生过剩只是表象。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就业力”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4)确定职业理想,重视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要想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应当尽量克服各种压力带来的短期心态,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根据自身的条件及所处的环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寻找自身发展的新的生长点,理智地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和错失良机,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2.对高校而言

(1)创新教育和教学模式,提升高校和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高校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实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大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研究型课程、实践型课程,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直接讲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实施有效的人生发展;还要根据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特别是社会的变化,在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双赢的“供需基地\",或是通过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开发,调整高校学科和专业结构,提高学校和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2)面向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服务,创新就业指导。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既是毕业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化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矛盾的有效途径。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地面向就业市场,以发展的理论为指导,把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新举措,创造一切条件和可能,加强对大学生求职就业技能的培训,将社会各方关于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中介等相关的服务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以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求职择业。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自己,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竞争,正确面对就业中的逆境和顺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信而不自负自傲。另外还要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获取可靠就业信息辅导、个人资料准备辅导、国家就业政

策辅导、面试技巧辅导、手续办理辅导、社会职业适应能力辅导等等,协助指导大学生按照个人的资历条件,综合考虑个人的价值兴趣以及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3.对社会而言

(1)加大对就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就业市场体系的高效资源配置。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力度,把经济增长、人才资源配置和大学生就业三者综合起来,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分行业地域,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用人机制,确保社会内在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有效的人才需求。同时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还要相应地配套出台一系列对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指导意见和倾斜政策,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通过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增加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引导、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健康发育。大学生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改革建设的先锋力量,因此,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一系列具体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指导,尽快出台、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涉及教育、劳动、人事、户口等事项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和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从政策上消除一些制度性的鸿沟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不同性质单位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分行业、地域,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用人机制,确保社会内在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有效的人才需求。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体系,引导支持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岗位和编制,拓宽大学生下基层的渠道,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同时政府应当把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开拓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鼓励、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4)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用人和育人。因此,用人单位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选人、用人等问题上形成战略性思考,养成正确选人、合理择人、科学育人的习惯,使其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

(5)加强与高校和大学毕业生的有效沟通。用人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大学毕业生的有效联系和合作,交流双方供需信息,反馈用人需求给相关专业高校,以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内容,与高校建立长期的人才供需信息交流与合作关系,搭建大学生就业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郦波.论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6,(4):50.51.

[2]陈劲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校对策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0.103.

[3]张金芬.大学生就业中难解精英情结的原由及对策探析[EB/OL].http://www.daodoc.com.

[4]赵东.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与对策[J].中州学刊,2006,(2):109.1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8):5.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续)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推荐第3篇:医院发展存在困难

云县凯达医院

2017年度工作总结概要及发展困难汇报

云县卫生计生局:

在中共云县社会组织委员会、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县工商联和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下,全院职工认真宣传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各项医疗业务健康稳定发展,荣获了云南省第二批诚信民营医院、中共云县社会组织委员会2016—2017“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云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单位称号,还被中共临沧市委组织部党工委综合办公室,确定为第二批市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和党员经营示范户;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概要汇报如下:

一、2017年常规医疗业务工作。

2017年共诊疗门诊病人12733人次,比2016年下降19%;其中新农合门诊病人4357人次,比2016年下降0.8%;其中新农合患者1354人次,下降8%;全年实际开放总病床日26645天,全年住院实际占用病床日11326天,比2016年下降5.6%;成功开展各种手术135例,比2016年下降49%;实施化验检查4921人次,比2016年下降14%;进行Х光透视2685人次,比2016年下降23%;彩色超声影像检查3258人次,比2016年下降18%;震波碎石120例,比2016年下降23%;胃肠镜检查85例,比201

1 年下降45%;无痛胃镜10例,比2016年下降33%;完成HIV检查1408例,比2016下降23%。

二、医院为民而兴办,办好医院为人民。

(一)依法执业规范行医,争创诚信民营医院。

诚信是真诚、诚实、信守承诺、讲信用。其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就医院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根据云医协发(2016)152号文件,云南省医院协会《关于启动第二批民营医院诚信示范服务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院于3月20日向省医院协会进行了参加云南省诚信示范民营医院评选的申报。于7月7日通过了汇报答辩,并于11月12日,在2017年西部行医院管理讲学活动暨云南省第十届医院院长论坛,云南省第二批诚信民营医院授牌仪式上,荣获了云南省第二批诚信民营医院荣誉匾牌。

(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中医文化内涵。

云县凯达医院是集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是临沧市中医药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临沧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成为了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强化中医学科建设,在思想上转变新思路,在专业上继续拓展

2 和扩宽治疗新项目,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肩周炎及软组织损伤的理疗康复,深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本着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实现科技兴院,广交朋友,扩大影响,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院长率队参观考察了始创于清朝咸丰丁巳年(1857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

昆明福林堂药业有限公司以“树立中华民族品牌、发展多元连锁经营”的战略,制售的丸散膏丹达八十多种,配制的成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很得病家喜爱,盛名历久不衰。经洽谈协商达成共识,所需设备到位并安装运营,且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还根据天江中药配方颗粒《协定方》,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了专题讲解培训。此举对凯达医院中医文化内涵的提升,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中医中药特色项目建设将更加具有优势。

(三)主动申请协调配合,积极投身精准扶贫。

根据中共云县委办公室、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云县办发电〖2017〗211号,关于召开2017年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会议精神,按照坚持“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我院只能以开展义诊服务为主的模式进行帮扶的实际,经报请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同意,于12月7日,派出了由院领导、业务骨干、共产党员共14人组成的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医疗队,为大朝山西

3 镇背阴寨村民委员会开展了健康扶贫义诊活动暨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摸底调查。

此次义诊活动现场制作悬挂了宣传布标3幅,共为群众免费义诊430人,其中内科、中医诊疗100人,B超检查96人,妇科咨询诊疗77人,针灸20人,开出处方137张。免费发送康妇炎胶囊、消乳散胶囊、宫瘤消胶囊、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益母片、抗骨增生片、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左氧佛滴眼液、硝苯地平缓释片、洁身洗液、红核洗液11个品种的药品共600余盒(支),计6.5万余元。发放了“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力、共建健康中国”等各类健康宣传资料2600多份,安全套2000只,发放医院内部画册400多份。对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不能到义诊现场的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以卫生院为主,深入到家中为其进行了体检。

三、对县工商联2018年工作建议。

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目标,建立了多种模式的医疗联合体,探索构筑了以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解决了医务人员“下得去”的问题,实现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根本保障,优化了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运行绩效,但对民营医院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工作

4 建议;恳请县工商联协调有关部门应该在对民营医院政策、医疗市场划分、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技术职称评定与晋升、科研与学术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真正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和机会,真正将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1、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中央、省、市的最新的医疗卫生建设配套政策,有效落实并完善有利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优惠政策,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同等待遇,为民营医疗机构留出发展空间,帮助民营医院实现良性发展,加快形成公办民办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2、将上规模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临沧域医联体建设。在2018年,把云县凯达医院等上规模民营医疗机构纳入临沧域医联体建设,在转诊、收付费、考核激励等方面与政府办医疗机构提供的签约服务享有同等待遇,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缓解当地医疗资源不足、公立医院“一床难求”等问题。充分利用并用活当地有限的医疗资源,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贯彻执行国家、地方、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组织实施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统筹规划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云县凯达医院 2018年5月31日

推荐第4篇:就业困难申请认定

就业困难申请认定提交资料:

1、《申请表》,签字笔填写(不能涂改)

2、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失业证;

3、本人一寸免冠彩照三张;

4、已求职满三个月证明材料。

□单亲:离婚证明或丧偶证明;其中抚养非婚生子女的单亲家庭,需提供街道计划生育部门开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夫妻双方:提供结婚证及配偶失业证。

□低保: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及领取“低保”生活费存折。

□需供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提供区级以上医院证明。

□原基建工程兵及其配偶:提供工程兵本人退伍证及结婚证。

□随军家属:提供部队批准文件、市军转办审核文件、现役军人证明及结婚证。

以上资料审原件,留复印件。(一式三份)

就业困难申请认定提交资料:

1、《申请表》,签字笔填写(不能涂改)

2、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失业证;

3、本人一寸免冠彩照三张;

4、已求职满三个月证明材料。

□单亲:离婚证明或丧偶证明;其中抚养非婚生子女的单亲家庭,需提供街道计划生育部门开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夫妻双方:提供结婚证及配偶失业证。

□低保: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及领取“低保”生活费存折。

□需供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提供区级以上医院证明。

□原基建工程兵及其配偶:提供工程兵本人退伍证及结婚证。

□随军家属:提供部队批准文件、市军转办审核文件、现役军人证明及结婚证。

以上资料审原件,留复印件。(一式三份)

推荐第5篇:就业困难人员证明

就业困难人员证明

枣阳市就业管理局:

兹有我社区(乡镇)同志,性别,现年在,经调查核实该同志属规划区内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特此证明!

年月日

推荐第6篇:帮扶困难学生就业

帮扶困难学生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特殊的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力量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与指导者,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就业劣势,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当今教育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劣势

根据2007年6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中,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他们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又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比同龄人承受着更大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压力。具体来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存在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问题。

一方面,许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前

途感到担心,有时想起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一毕业就要失业,觉得学而无用,但又没有其他道路可以选择。另一方面,他们背负着父母甚至乡里更大的期望,担心对不起父母辛苦的劳动、殷切的期望,于是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来自经济和学习两方面。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在同学间巨大的贫富差距中受到严重的打击,无形中把贫穷当成了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道墙,这道墙阻碍着他们与别人进行人际交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不愿意与同学、老师交往。另一方面,有许多原本在高中很受老师关注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生后显得普通,他们甚至常常会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比较,从而不能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缺乏社会资源。

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许多社会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这些资源包括家庭背景、富有程度、人脉、信息,等等。如果在校大学生拥有这些资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疑会对个人的就业起到推动的作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在这方面显然处于劣势。我们虽然不能将这种现象绝对化,但它已经在现实环境中蔓延开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联系就业

单位时,总体上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就业信息少、渠道窄、选择的余地不大,导致就业相对困难。

3.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比较拮据,进入大学后很多课余时间花在了勤工助学、做家教和各种名目繁多的兼职工作上。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锻炼自己。这造成他们没有闪亮的学生干部头衔,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受挫能力较弱。

另外,就现有学校所设立的勤工助学岗位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些文字性或清洁类的工作,没有把助学岗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相反,学生花费许多时间在勤工助学上,从而减少了学习的时间,而这些工作无助于他们专业能力的提高。交际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弱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不能被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所接收。

4.就业成本受到限制。

现如今,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要求毕业生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全面搜寻招聘就业信息、制作简历,然后跑招聘会、投递简历、购衣物装饰外表甚至跨省求职,这个过程需要高昂的费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支付不起这笔费用,不得不放弃一些面试机会,从而错失了很多就业的良好机会。

从这点讲,就业成本缺乏是阻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辅导员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地位

辅导员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一线指导师和服务者。教育部、人事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做好2008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重点要求,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辅导员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长期接触,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特长和喜好,清楚他们的专业能力,熟悉他们的心理特征,是就业工作中最理想的一线指导老师。

三、辅导员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修订和完善国家资助体系,相继研究和出台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方法,逐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为主体的多元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以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2]这政策更多地是从经济的侧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但如果仅如此,不考虑他们完成学业后

的发展,不考虑他们在就业起点、就业竞争力,以及他们今后对社会的贡献的话,这种扶助理念和目标显然是有欠缺的。因此,应从就业上寻求根本解决高校在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资助的目标和效果。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辅导员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充分估计就业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引导他们把个人愿望与自身的实力用人单位的要求、总体的就业形势等结合起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多元化、多形式的就业观。

2.减轻就业压力,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1)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辅导员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正确看待竞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了解自身的兴趣、专长、才能,清楚自己的能力程度,使他们淡化“精英情结”和“自卑情结”,对照市场对毕业生的条件要求来主动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辅导员要鼓励他们抛弃“贫困”观念,自立自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就业中的困难和挑战。

(2)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

能力。辅导员要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科学的途径进行心理宣泄,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健康,以应对将来的就业和求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忧愁和烦恼,放松心理压力;鼓励他们遇到事情多向同学或老师倾诉,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时解开心理困惑。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注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导员现在是大多数高校就业课的实施者,要积极推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开展以提升和拓展就业能力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同学校勤工助学部门一起尽量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或专业能力结合起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知识讲座、就业咨询、就业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根据就业需要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竞争、开拓创新和生存发展意

识,以尽早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好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及早给自己定位。

(3)开展就业技能和技巧训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析职业及专业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求职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求职材料的制作、面试技巧等。

4.做好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辅导员要特别重视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推荐工作。在引导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择业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对这个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注意和关爱,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重点推荐工作,积极拓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渠适,挖掘用人单位资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使用人单位真正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秀的品质和才能。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联系一些对口的用人单位,在向用人单位介绍情况时,要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意志坚强、能吃苦等优点,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用人单位通过学校的推荐,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势,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早就业。

推荐第7篇:就业困难群体总结

“4050”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坚定不移地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定位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就业帮扶举措,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和促进全市帮助就业困难群体的大局之中。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为顺利完成年初预定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公益性岗位共安置262 人,在岗人员239名,其中失业证人员198人,优惠证人员29人,零就业家庭12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基础数据库,对有就业需求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时开展就业援助,让就业困难群体尽早实现就业再就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多方面收集用工信息,多渠道开发一批保洁、保绿、保安等社会服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通过今年的就业援助活动,帮助了一批援助对象解决了实际困难,在社会上营造了关心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弱势群体就业的良好氛围,切实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弱势群体的关怀,真正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通过就业援助活动解决了一部分困难失业人员的就业困难问题,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有一部分的困难失业人员还未实现就业,希望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深入了解困难失业人员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愿望,听取他们对政府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千万百计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进一步将就业援助工作落在实处。

推荐第8篇:就业困难人员事迹

就业困难人员事迹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努力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各类帮扶、援助,一大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但政策帮扶只是一种手段,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状况、劳动力供求关系、个人就业能力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失业问题始终存在。因此,促进就业既需要政府良好的政策措施,也需要失业人员积极努力,还需要广大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才能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家住阳向村的刘冠英,爱人因身体不好,一直在家疗养。女儿在一家公司刚上班不久,收入也较低。 她开始四处找工作,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社会打工经验,加之年龄偏大,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她一度失业在家,“我这才发现要找一份工作是何等的难,那段时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就在刘冠英相当绝望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失业了可到政府部门去进行失业登记,这样会获得一些推荐工作的机会。失业登记后,保障所和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不仅关心她的生活,也积极为她推荐工作。经过笔试、面试,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离家又近的工作——居家养老助残员。

对于自己下岗再就业的经历,刘冠英说:“我要感谢政府,给我们这些既无文化又无技能年龄又偏大的人一个重新就业的机会,要知道现在就业的情况非常不好,在这样困难的时刻,政府还能想着我们这些人,帮我们推荐工作,我一定会珍惜这个岗位,用我的工作表现回报社会。”

工作是平台,援助是手段,构建和谐社会才是实施就业援助的终极目的。将单一的工作推荐,赋予人性化的服务,再冷漠的人也会感动。感动之后,又以他们力所能及的行动,反馈给社会和对他们进行援助的人,良性互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境界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实施就业援助,让一个个就业困难人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摆脱了人生低谷所带来的郁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与就业困难人员由相识到相知;就业困难人员对他们也由将信将疑到完全信任,在就业援助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推荐第9篇: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有 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应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面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客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因素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室必要的。

二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在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密切相关的。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的选择方位较之其他地区多,这也成为就业者选择的原因。

三 价值取向: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各单位的薪资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单位存在降薪的现象。大多数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都表示,岗位薪资不可能高于招聘薪酬,但会基本保持原有水平。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求职者应对人力资源市场和薪酬采取主动迎合态度,针对现阶段形式自身作出相应调整。

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变的冷静理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10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是我们大学生的主力军,其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更新能力,我国加入wto后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四 大学生应加强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 )坚持理想教育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修养在掌握的所学专业要求的各项准予技能重点培养学生适应心环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二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目前的社会强调的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勇于挑战,不怕失败,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只要我们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心态,正视社会适应社会,你就会越来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将会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合适的环境,大学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大学生本身应对就业只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就业中有立足之地。

推荐第10篇: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报告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进行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2、自身工作经验缺乏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沟通能力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3、就业态度

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有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8%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认为信息量少22%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认为能力不足;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7%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4、就业倾向分析

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的占57%;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的占15%;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8%;回报家乡有10%;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4%和6%。

三、总结原因

1.因为当前大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3.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四、就业建议

一是转变就业观念。面临着经济的发展,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文凭已不再是就业保证书了。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市场实际状况,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要充分认识到有就业,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

二是提升自身素质。在学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增加足够的筹码。

三是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不单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也要自己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参加必要岗前培训,充实自己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四是把握就业机会。不要有等、靠、要的思想,要充分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老生介绍新生等各种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抓住就业机会。

第11篇:农信社统计存在的困难

农信社统计存在的困难

芜湖津盛农合行

王国富

近年来统计问题屡屡出现,“被增长”、“被降低”、“注水肉”的情况在群众的质疑下,不断编成笑话。

农信社统计工作是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及时、准确、全面的做好统计工作,为银行的各项决策和业务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农信社统计工作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主要统计工作

目前我省农信社统计的主要工作有:财管类报表的生成和确认、人民银行数据大集中系统、涉农贷款报表处理系统、1104系统、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办事处报表统计、县市人民银行报表统计、银监分局报表统计和临时性的数据统计工作。

二、目前统计工作中的问题

1、对统计工作不重视

重发展,轻管理,重点抓业务发展,拉存款、放贷款、拓展中间业务,增加利润,忽视了统计等基础性工作的作用。认为统计工作只为收集整理报表,报送相关部门。统计工作不作为考核范围,统计的好坏无关痛痒,致使统计工作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敷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人员、岗位的设置模糊

目前了解到各行社未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统计工作分摊到财务部、稽核部、风险部、市场部等各部门,也未设立专职的统计人员,大多有各部门人员兼职统计。支行和信用社大多由农贷会计和会计主管承担。形成了“平时耕田、战时武装”的工作方式,统计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统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强。农信社统计工作的好坏涉及到统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统计、计算机、信贷知识、财务会计和文字分析能力。而目前的统计人员设置都是分摊到各部门,由于兼职统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对指标含义不理解、对规定不清楚、填报数据不严肃,只能自由发挥,自己摸索,数据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二是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弱。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统计能力难以长期保证。分摊的统计方式,造成了统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当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了解统计知识、统计说明后,人员的频繁更换就造成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不强,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

4、电子系统化需进一步推进。

一是统计人员的硬件设施配置跟不上,电脑为别的岗位淘汰的,有的只能在信贷终端上操作;二是报表数据处理开发系统不完善,很多的报表取数包括人行数据大集中、1104系统,都能够在财管报表系统和信贷系统取数,而目前我省只能靠台账、手工取数,数据质量差异性较大。

5、统计体系建设薄弱。

虽然省联社下发过《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统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等规范统计工作的文件和通知,银监局和人民银行业也下发过要求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但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造成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

善,考核奖惩机制不能有效得到实施,统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6、统计质量有待提高、统计作用发挥不够。

统计工作中经常出现数据填报误差,口径错误,数据的分析空洞,调研材料和临时统计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保证。统计工作也只是停留在收集、整理和报送报表的浅程度。不能提供预测、判断分析和有效的咨询信息,不能及时的提示风险,揭露潜在问题。一些统计数据的弹性较大,受主观意识的影响,数据存在“通胀”或“紧缩”的情况。

7、有责任没激励

一般统计的时间为每月的月头,而“五一”、“十一”和月头碰到双休日的时候,统计人员都要加班,无偿的奉献节假日,不能办理个人事务和出去游玩。由于统计未建立奖惩机制,出现统计问题的时候只有惩罚和处理意见,报送正确却是分内工作,没有相应的激励。据了解大多行社的统计人员都面对这个问题。

8、统计口径和指标的定义

。。。。。。

三、加强统计工作的建议

1、完善体系建设

由于经营第一的本位思想,在基层将统计工作与业务经营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在人员紧张,提高效率的同时设置单独的统计部门也不太现实。

对于统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最好是有由联社发挥组织、协调、领导和服务的职能,制定规章制度、确立考核机制,量化考核,奖优惩劣,自上而下的设立专业岗位,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

我所在县人行按年度对县域金融统计工作进行激励,对具体的统计人员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每年召开统计会议,由各银行分管行长参加,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不断的加强统计重要性宣传。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队伍的统计能力培养。老员工的工作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较强,新员工的知识接受能力强。110

4、人行数据大集中每年都有变动,各行社每年也都有新业务的开展,结合具体的统计分工,省联社、银监局和人行应按时对统计人员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强化依法统计的意识,提高专项统计的能力。法人总行要及时的对支行统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将统计指标释义讲解到一线的统计人员。

二是队伍要稳定,提升人员的地位。培养统计人员和稳定统计队伍对于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配备相对稳定和能力较强的专、兼职统计人员,确定相应的统计负责人,提升岗位地位,实行个人负责制,承担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系数,权责明确。

3、有效发挥统计作用

加强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按时的将相关量化指标、考核指标上报领导参考,对季度、年底的重要指标要能提前测算,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信息。提高对统计信息的综合利用,及时的摸清数据变动的原因,提供分析材料。

对资金运营、贷款的成本能够进行测算,提供利润来源和亏损的具体业务产品的报表分析。

4、逐步实现统计的现代化

首先,省联社要建立相应的系统平台,按统计需求建立功能齐全,接口性能高的系统平台,实现相关报表、数据的转换,能够方便、快键的从财管系统、信贷系统和综合业务系统取数,并储备相应的台账和数据,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减少人员主管意识的影响。

其次,配备统计岗位的软、硬件设备。目前的统计没有了算盘、计算器,大多都是电脑、excel表格和相应的统计程序,对于电脑的配备和系统安全、数据的储存要从软硬件进

行支持,防止数据丢失和统计工作的延误。

5、加大对统计工作的督查力度

省联社对各法人行、法人行对辖内支行,应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提出意见进行督导,省联社联系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对对各行社的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建立统计体系,促使各行社不断的提高统计质量。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参考论文和文章:

《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的问题及对策》

《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情况的调查》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各信用社设立专职金融统计员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统计工作问题亟待改进》

《浅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日本银行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经验与启示》

《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统计质量的思考》

《县级邮政储蓄银行统计业务的问题及建议》

《邮政储蓄银行统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2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人才和骨干教师集中的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由于无岗位空额,中青年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非常困难,造成优秀中青年教师外流严重。

2、岗位聘任高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分高中、初中、小学严格进行申报评审和聘任,阻碍了教师的任教循环,给学校合理安排教师任课加大了难度和阻力,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

3、新聘教师在初聘职务时严格要求专业对口。特别是在小学招聘时只对学历、教师资格作了要求,对所学专业未作要求,又特别是特岗教师,什么专业都有,这就会造成这部分教师无法初聘专业技术职务。

4、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的标准和条件过高。乡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包班,教育教学任务很重,整天除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是奔波于学校与家之间,外加受到交通、信息、家庭等因素的限制,符合条件的人就非常少。

第13篇:学校存在的困难情况

学校存在的困难情况

近几年,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全面实施“两基”攻坚战略以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资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玛沁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随着“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现有的校舍、师资、基建等办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所需,成为制约我校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方面

1、2007年我校拆除80年代所建的土木结构教师住房4排38间,消除了我校教师住D级危房的安全隐患,但教师住房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绝大部分教师在校外或租房居住,加上我校校园围墙、厕所等多处出现倒塌、裂缝,虽经过几次维修,但给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日常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2、我校只有一栋学生公寓楼房,每间房屋都安排12—20多人,只能满足现有的在校生住宿所需。由于学校无法安排多余的学生在校住宿,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将严重制约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师紧缺方面 我校的师生比为1:22,加上寄宿制比普通学校管理难度大,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和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难度;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紧缺,致使工作效率低下,我校现在急需的专业教师有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生物、化学等教师。

(三)校园道路硬化、绿化方面

由于受本地区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我校校园绿化建设发展极为缓慢。我校的校园绿化起步较晚,校园硬化、绿化建设几乎为零。解决对校园主要道路硬化及美化校园环境所需经费是我校构建标准化校园的一个瓶颈问题。

(四)体育设施简易、陈旧

我校只有一个简易篮球场和一个沙石路面的足球场,健身器材等体育设备几乎为零,给我校师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美化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以上问题是我校在长远发展,提高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希望上级部门能结合我校实际,给予逐步解决为感!

第14篇: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人文院行管12-1班 郭小艳 学号:3121136115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趋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对策。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的发展、稳定以及高校的生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对就业岗位的期望过高。大学 生 就 业 难 ,在 很 大 程 度上 是 由 于 他们的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没有就业机会,而是难在没有理想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所持的高期望和择业观与社会需求相悖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面试时甚至不顾尊严,仿佛乞人施舍。这种缺乏 自 信 的 表 现 反而 使自己错失了一些好的就 业 机会。

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有人认为,现在大学的专业 设 置 和 课程设置与市场的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人才与时空不相匹配。“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人才与市场的匹配问题,不能笼统地认为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其实,这种不匹配的直接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分割于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使他们的相对工资收入下降,并有部分人会渗漏下来从事无需接受高等教育或科班的专业教育就能胜任的工作,因而直接导致了不匹配。这种现象的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但考察其原因并非如此。其实质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各种层次大学生的吸纳能力相对不足。从本质上讲,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岗位的高低和结构,在社会经济状况无法提供足够的能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岗位并容纳相应层次的就业人数的情况下,就必然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尽 管 我 国 教 育 扩大迅速,大学 以上学历人口数仍然只占总人口的5%、劳动力人口的10%,但这一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受扩招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深层次折射的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中国还处在第一次工业化期问,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劳动力市场对初等人才、熟练工人需求量较大,中间层次需求相对少,高端人才需要更少,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因此,结构之困,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隐性门槛。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问题的一方面,不能单独地看待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必须将其纳入整体社会来解析。

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导致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到了2009年有610万大学毕业生参加就业,而且不包括高中、技校、中专这些院校毕业后选择参加就业的这部分新增的劳动者。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蜂叠加”的态势,即长期积累下来的城镇待业人员和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所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下岗职工也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总量的不断增加,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也就是说,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

用人单位盲目提高招聘条件,人为设置就业障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大量增加的 情况,用人单位增大了选择余地,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故意抬高用人标准,人为地制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过分提高文凭要求。第二,片面强调工作经验。不少用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把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作为重要标准,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第三,生源地域限制。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设置性别障碍。女大学生应聘时常因生理因素、婚姻 因素 等被 拒绝。

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大学生应更新 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

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更多地关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关注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外,大学生们还需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

各高校应强化内部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各高校应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兼容性,以此来调节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同时,应加大学校的改革力度,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校软硬件的投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尤其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环 境 适应 能力以及创 新实 践 能力的提高。各高 校 应 注 重培 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按时就业。

各高校应改革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一要重视,应重新定位就业指导工作,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二要形式多样,要保障和支持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三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四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大力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竞争力。目前,不 少 毕 业 生 就 业 前 迷茫 的 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能够尽早根据人生目标和市场需求找准自己的岗位定向,在校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培养,那么毕业生的就业将更具有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做出预期和计划,并通过不同阶段有目的的学习和锻炼,达到最终的职业目标。为此,应帮助大学生要提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这样在大学学习期间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目的性,从而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进行政策引导,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 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还要通过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手段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得因素主要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因素是,定位。学生究竟要找1什么样的工作?在这点上,定位会直接影响到相当一部分人能不能找到工作。比如我们的学生很多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高,能力也不是很强,那么求职时对薪资、对单位等等要求较高,这就很难实现,必然会导致他待业。我觉得定位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很要紧的因素,所以说要做好定位。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定位就要客观一点,适度地调整,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关键。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都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给学生制定条条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适合他,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能力、价值取向,都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个人将来的发展并不是由现在我做了一个测试一个测评就决定了今后一生。有少部分人从小确定自己的方向,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取得成功,这不是多数,多数人实际上他是从事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也取得成功。这部分实际上占得比重是比较大的。在职业指导方面,过早的给学生一个具体职业,这存在有利的方面,但是不利方面实际往往会大于有利方面。所以说我们的发展没必要局限在某个具体职业上,找一个唯一的适合我的职业,这是一种误区。在职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成功的起点一般是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因为很多事情,即使这个工作是我自己选的,但是到了具体的工作当中,你要做很多单调的重复加班点的工作,工资不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你对这件事情不喜欢,如果你对这些事情做不好,你不能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话,那你就堵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成功是由做好不喜欢的事情开始的。实际上,人的兴趣、人的能力、人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这个阶段还依然处在形成时期。工作当中,有时候人往往是这样,一开始我对这件事情可能觉得兴趣不大,不大愿意做,但是你做一段时间后,你自己用心在做事,认真琢磨事情,当他把工作努力的干好之后,觉得领导对他是比较满意的,同事关系也比较融洽,他的事业又有点小成就,这样的话,他就由没兴趣变成有兴趣了。实际上,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现在职业规划经常以当前的这个兴趣点来决定人的一生的发展目标,这种就忽略了人的动态变化,就把人的这种适应万物的能力,这个重要因素给忽略了。

第二个因素是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然而竞争力是什么?实际上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能力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就业的一个关键点。孔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说不要发愁没有职位,愁得是你没有从事这个职位的能力。为什么无论竞争压力多大,就业多难,有的学生依然能够拿到好几个offer,核心问题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对于社会职业的需求状况不了解,那么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了解这是不太有利的。现在“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而且把这种培养适应社会能力作为衡量教育的根本标准。“纲要”当中就这么提出来的,所以说在校期间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本领,这是一个当务之急,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所以说这就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地从课堂上从书本上解放出来,多一点机会和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职业。所以说能力是很关键的。

第三个因素是心态。心态主要反应在就业面试环节,有时候心理素质弱的人,求职时会有心理障碍,临场发挥不是很好。打个比方,我们学生到一个单位去面试,去那聊天时会发现面试者有北大有清华的,都是知名高校,而他是独立学院的,这样心理上机会败下阵来,觉得自己别人差。实际上有时候这种求职环节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面试成败的。再者,面试时面试官会问一些问题,经常会遇到自己应付不了的问题,这都是正常的,然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怕答错了对方就否定他了,整个思绪就乱了,这些时候心态心理也直接影响求职结果。在求职方面,学生应该有一种自信、积极的心态。定位、能力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像面试,求职心态及求职方法等等是在校期间需要锻炼学习的,要在实战当中多锻炼,在课堂上有些东西是学习实践不到的。多从实践实战中取得经验,同时要学会总结。

第15篇:申请就业困难上交材料

1.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2.持《残疾人证》的居民3.享受本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4.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居民5.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6.退养渔民和被征地人员7.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二女户中,男性年满4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0周岁以上人8.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

1.失业证原件及身份证明原件 2.申请表

3.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印一张纸上)

4.户口簿复印件(首页与本人页印一张纸上)

5.失业证复印件(一定2.3页印同一张纸上,5.6页印同一张纸上;否则区会退回) 6.身份证明或缴交社保记录复印件 7.公示表

1.失业证原件 2.认定申请表 3.就业及收入证明 4.认定初审记录表(填写灵活就业初审记录表的内容一定要详细跟初审调查记录表的内容一致。如:经实地调查XX人在工作地址、时间规律、工作详细过程,情况属实。) 5.认定申请公示

6.身份证(正反面)与银联卡(卡号要让申请人再写一遍并签名)复印同一张纸上 7.户口簿(首页与本人页)

8.失业证(2.3页印同一张纸上,5.6印同一张纸上,7.16页印同一张纸上)复印 9.村初审调查记录表 10.镇复审调查记录表

第16篇:就业困难证明书怎么写

就业困难人员证明

枣阳市就业管理局:

兹有我社区(乡镇) 同志,性别 ,现年在 ,经调查核实该同志属规划区内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特此证明!

年 月 日篇2: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证明

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证明 篇3:困难证明书 困难证明书

你看学校有没有统一的格式,如果没有,那么你要自己设置,可以找复印或打印的小店帮你解决,

但是首先你要把内容给他,包括:

1、申请人姓名年龄性别

2、家庭地址

3、家庭状况描述(包括父母的名字,工作情况、家庭收入和支出、家庭其他成员的描述、目前资金上的困难),这部分是重点

4、证明单位盖章

5、最后是自己的落款

写的时候以公文的形式,要有抬头,要有敬语,最后要有“特此证明”之类的话。篇4: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证明表

填表日期:

日 篇5:证明范本

证明范本

1、居住证明

兹有我辖区居民xxx,身份证号xxxxxx,现居住在xxxxxxxxx,为常住人口。

特此证明

2、无犯罪证明

兹有我辖区居民xxx,身份证号xxxxxx,现居住在xxxxxxxxx,在我社区居住期间无违法犯罪行为。

特此证明

4、困难证明

兹有我辖区居民xxx,现居住在xxxxxxxxx,因xxxxxxxx家庭困难。

特此证明

5、死亡证明

兹有我辖区居民xxx,身份证号xxxxxx,于xx年xx月xx日因病在家中去世。

特此证明

6、就业失业登记证明

兹有我辖区居民xxx,身份证号xxxxxx,现居住在xxxxxxxxx,现需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请给予办理。 特此证明

7、亲属证明

兹有我辖区居民xxx,于xx年xx月xx日出生,于xx年xx月xx日因xx去世,其配偶是xx,去世或健在,(于xx年xx月xx日去世),xxxx共有子女xx人,分别是xxxxxx,无其他养子女,继子女。

第17篇:石家庄就业困难认定政策

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及需要提供的资料:

1、“4050”人员:截止2007年12月31日年龄符合“4050”(女40周岁,男50周岁)条件的、就业转失业人员(指领取失业金人员)或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需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首页及本人户口页都需复印)、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首页和领取失业金记录的那页),近期一寸彩色照片1张。对由于企业破产、改制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目前尚无就业人员,除提供以上资料外,还应提供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审批表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上应加盖档案保管机构的公章。

2、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家庭一名成员。需提供其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彩色照片1张。

3、残疾人员。提供其身份证、户口本、残疾人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彩色照片1张。

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认定范围及需要提供的资料:

一、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毕业后,一直没有正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认定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一)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二)父母双方失业,且无稳定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三)单亲、烈士子女家庭、且无稳定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四)家有重症病人,或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二、需要提供的资料:所有类别人员均需提供本人毕业证、身份证、户口本、就业失业登记证(加盖年检印章)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彩色照片1张。

属于第一类人员还需提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原件及复印件;属于第

二、

三、四类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人员需要提供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盖章的相关证明;属于第三类人员还需提供离婚证或烈士证;属于第四类人员中“重症病人”指直系父母属重症病人的情况,需提供病历、居委会证明,丧失劳动能力者需提供丧失劳动能力审批表。

注:被认定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仅享受被公益岗位吸纳相应政策,其他政策不予享受。

第18篇: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

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

1、城镇女40至50周岁,男50至60周岁内人员(简称“4050”人员):指具有城镇户籍,女性年满四十周岁以上、男性年满五十周岁以上城镇各类企业就业并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后失业的人员;(不包含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2、残疾人:指已领取《残疾证》人员;

3、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中的失业人员。是指持有离婚或丧偶证明,其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年龄在18周岁以下且未实现正规就业的失业人员;

4、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的劳动适龄失业人员:指经民政部门认定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

5、失业一年以上人员:指单位失业职工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期限一年以上,且在一年中向公共就业就业服务机构提出过职业介绍需求,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三次,仍未能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

6、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人员:按规定确认的农业低收入家庭中的人员是指在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成员证明。

7、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指城镇家庭中,未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所有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无业状态的人员;(户口两人以上家庭成员中无一人就业,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城镇家庭中的失业人员)

8、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人员:指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公安、农业、财政等五部门认定,未正规就业、创业或未以灵活就业方式缴纳社会保险的人员;

9、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人员:指持有《山东省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卡》;

温馨提示:

1、申请人携带 户口簿、《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就业创业登记证》、2寸照片1张、身份证复印件1份、学历证明复印件1份及所有能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的证件和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如家庭成员一方有养老保险(指:机关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都不能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2、认定第七条需申请人到户籍所在地村(社区)出具《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并盖公章。申请人携带村(社区)出具《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到镇(街道)人社所加盖人社所公章。

第19篇: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

为做好我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认定

就业困难毕业生是指因为家庭贫困、知识能力局限、就业资源贫乏等导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组织

学校教学部统筹、协调全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招生就业办公室统筹、协调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援助工作,学生资助中心统筹、协调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经济援助工作。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开展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

各学院(部)就业指导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各学院(部)就业指导教师、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和有关教师具体开展和落实本班级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

三、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信息管理

(一)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收集工作针对大四学生进行,于第四学年第一学期9~10月份、第二学期3~4月份统一进行。各学院(部)就业指导老师以及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和个人与家庭基本情况,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充分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具体困难,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动态档案,并于第一学期10月30日、第二学期4月30日前报学校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备案。在就业困难毕业生求职的整个过程中,各学院(部)及各毕业生班级要密切跟踪他们的就业进展情况并及时将他们的就业信息汇总到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

(二)毕业生可填写《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申请表》,向学院(部)就业工作指导小组提出援助申请,需要学校给予援助的,由学院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上报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

(三)学院(部)就业工作小组和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登记造册,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动态信息库,对他们进行重点跟踪、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

四、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经济援助措施

(一)除了通过正常的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方式外,学院(部)、学校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专项资金,从学生奖助专项经费中列支。主要用于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如交通费、简历制作费、招聘会门票费、通讯费、培训费、体检费等。

(二)学院(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给予500~1000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经学院批准后可以再向学校申请1000~2000元不等的就业困难补助。对于求职期间因家庭或学生个人发生意外导致严重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还可申请突发性困难补助。

(三)学院、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和安排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参加毕业实习、见习。

(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申请就业经济资助,由本人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报学院(部)和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审核、批准。

(五)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出的创业方案得到切实可行的认证后,学校创业孵化基地优先接纳其创业申请和帮助获得政策优惠,并适当提供创业经费援助

五、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援助措施

(一)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各学院(部)要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以及其他形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引导他们积极面向基层和一线就业。

(二)各学院(部)建立就业援助责任制,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活动。一方面,加强对学业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和考取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向他们提供简历制作辅导、模拟面试训练、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多管齐下,促成其就业。

(三)学校在举办素质拓展训练营等各种提升就业能力的活动中要优先考虑就业困难毕业生,帮助他们激发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推荐形式,予以优先推荐。及时便捷、有针对性地向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主动与招聘单位联系,予以重点推荐。密切跟踪他们求职面试的结果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可以向学院(部)、学校主动提出帮助提供就业岗位的申请,学院(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满足他们的要求。

(五)创业意识和能力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困难毕业生参加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训以及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种活动,提高困难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启发他们开阔视野,拓宽就业渠道。

(六)政策帮扶。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 为其提供政策引导,主动帮助困难毕业生联系各地人事、工会、妇联等部门落实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等专项帮扶计划。对离校后未就业的困难毕业生,要主动关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使他们离校后能享受到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优惠政策。

六、就业困难毕业生心理辅导措施

(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化解就业心理问题和障碍,提高他们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

(二)各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注意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观察他们思想和心理上可能产生的不良苗头,疏导他们因就业困难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七、其它

(一)本实施办法由教学部负责解释。

(二)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20篇:市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2018年度市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社会保险补贴申报须知

一、申报对象

1.2017年度已享受该项补贴且在规定补贴期限内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2.2018年已认定符合享受补贴政策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包括4050人员、夫妻双方失业、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等,其中,已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不在政策享受范围)。

二、提报资料

1.《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认定表》(经办窗口领取或“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下载打印)。2.2018年新申报补贴人员,如未进行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象认定,需提供人员类别所对应的身份证、离婚证、《残疾人证》、《低保证》等申报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去年已享受政策,困难人员类型不变的不需提供)。

4.《东营市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申请表》 (本表是为全面掌握困难人员信息,尤其是特困家庭成员情况所设,由申请人自愿填写,“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下载打印)。

三、补贴期限

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四、申报期限

2017年10月10日开始申报,2017年11月10日结束(周末休息)。

附 件:1.《东营市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认定表》

2.《东营市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申请表》

地 址:东营市东营区南一路290号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一楼南厅就业援助服务窗口

联系电话: 6378951

东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2018年10月9日

就业存在的困难范文
《就业存在的困难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