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旅游文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1:0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七章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对联基础知识;

2、熟悉我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

3、记忆一些著名的山水名胜诗词。 教学重难点: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课时:8节

第一节

旅游文学基础知识

一、旅游文学及其种类

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过程中主体旅游者对客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反映所作的文学描绘,即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纪述游览、旅途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方面的内容。它的种类甚多,有诗,词、曲、散文、赋、楹联、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等。在这些反映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品中;以记游诗歌和游记散文为常见。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诗,有咏叹淳朴怡静的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有描绘塞外大漠风光的边塞诗,还有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凭吊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的怀古诗。游记散文在我国源远流长,历代涌现出的名篇佳作甚多,有的写景抒情,富有诗情画意;有的议论、说理,耐人寻味;也有描述、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光采夺目,不少著名的旅游文学使山川、名胜,古迹更加引人入胜,真是文以景传,景以文传,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二、旅游文学功能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以其固有特色吸引着旅游者。为帮助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在观赏实物时激发起感情的波澜,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美的享受,就要借助旅游文学的有关知识和艺术魅力来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水平。由于我国

1 的旅游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单以山水作品来看,就写尽祖国东、南、西、北、中的山水美景,人们读了这类作品,就能激起他们前往观赏的兴趣,因而旅游文学起到导游和激发游兴的作用。旅游文学具有语言艺术的特征,览物抒怀,形象鲜明生动,抒发情怀,情溢于纸,感人肺腑,议论说理,力透纸背,给人启示,可读性很强,因而它也有助人“卧游”的佳妙作用。

三、旅游文学发展

旅游文学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中,它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有其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它孕育于魏晋之前,起始于魏晋曹操、陆机、庾信等人的诗作中,皆有主旨表现大自然美的作品;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也已面世。晋宋之间的诗人谢灵运,汲取了以往诗人创作山水诗的成功经验,以崭新的面貌登上诗坛,奠定了山水诗牢固的基础,使文学表现自然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以说他是我国山水诗的奠基者。南北朝时,文士鲍照、吴均,陶宏景等分别写出了《登大雷岸与妹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文采瑰丽、写景优美的散文,当时还有北朝的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专著,然而其中有描写雄奇秀丽山水的内容,甚为精美,所以也是一篇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流传至今,堪称佳作。以上所述是我国旅游文学发展的开创阶段。到唐宋时代,我国旅游文学发展已臻成熟,涌现出大量的名家名作,且风格各异,光采夺目。在游记散文方面柳宗元更有其特殊地位。他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游记的代表作,广为后世所传诵。还有元结的《右溪记》也颇著名,可说是柳体游记的先河。在诗歌方面出现了王维、孟浩然等田园山水诗人,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李白,杜甫、自居易等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他们也创作了不少描绘自然风光的传世佳作。宋代描写山水的诗词文章有王安石、苏轼、欧阳修、范仲淹、李清照、陆游等文学家,他们善于驾驭各种文体,笔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在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史上居突出的地位。到明清时代,是游记文学极盛阶段。出现了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中国第一个旅游家徐霞客和游记专集《徐霞客游记》;还有在游记文学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袁宏道,他的《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别具一格,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汤显祖的写景诗作《石门泉》、《白沙

2 海口出沓磊》也颇有情致。张岱也写出了《西湖七月半》、《白洋潮》等绝妙散文。清代涌现的记游文学英华甚多。方苞的《游雁荡记》以理见长,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受,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笔力绝妙,恽敬的《游庐山记》以文字简约、画意诡异著称,龚自珍的《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天寿山说》被人誉为纵横奇诡的妙品。这些都显示出我国旅游文学在艺术上日趋完美。“五四”以后,我国的现代文学家,郭沫若、郁达夫、朱自清、叶圣陶、老舍、巴金等在繁荣旅游文学方面都有建树。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事业也在大步迈进,旅游文学也是五彩缤纷,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由于党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和各处社会风土习俗的视角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学创作在内容与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创作队伍壮大,写出了大量颇有影响的佳作。

第二节 对联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又称楹联、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题刻在名胜古迹壁柱上的对联,称之胜迹楹联。是我国旅游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形式,它为名胜古迹生色,给旅游者以艺术享受,且丰富了知识。胜迹楹联的内容因时、因地、因对象、因作者而异。一般常见的有显示胜迹建筑物所居地理位臵的特点和气势的,如题刻在居庸关上的一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便是。有抒发作者情趣志向的,如贵阳飞云洞一联:“洞辟几时,问孤松而不语;白云何处,输老鹤以长闲。”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的意愿。有的是颂扬先哲先贤的,如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殿联:“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雨间功化同流。”对孔子和儒家思想作了至高无上的赞颂。有的是讲传说故事的,如湖北汉阳伯牙台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讲伯牙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胜迹楹联中更多的是赞叹风景,引导人们选择最佳视角观赏景物,增强景物的审美价值。如题在杭州西湖湖心亭上的一联:“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

3 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将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从湖心亭观赏西湖的远近美景,不论宏观,还是微观,写得有声有色。楹联的语句与别种对联一样,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彼此对仗,平仄对立,字不重复,语意连贯。读时基本上按读律诗的方法处理。读八个字以上的长联要弄懂联意才能断句读顺。句数较多的楹联,要象读词曲一样读出长短句。由于作联的艺术技巧甚多,还要注意有的楹联用叠字叠词和多音多义字来表达丰富深刻的含意,再有要注意嵌名,连珠,回文等技巧在楹联中的表现,读来颇有情趣。

碑文一种历史文物,因较多碑石上刻有诗文,且有不同的书体刻成,所以也是旅游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多见于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处,为景物增色。它对旅游者欣赏文学作品和书法艺术,了解历史掌故等知识颇有帮助,是观赏景物时必须注意到的。我国碑文石刻以泰山刻石和西安碑林最为著名,两处集历代名家手笔之精华,显示出中华书法的惊人技艺。此外,桂林碑林、闽南碑林、曲阜孔庙碑林、北京国子监石鼓文、奉节凤凰碑等也颇吸引旅游者。

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一) 先秦至唐孕育时期

(二) 五代出现时期;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五代十国的时期。一般认为,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三) 宋元发展时期:北宋以后对联推广至宫廷之外,不少学者、文学家,如梅尧臣、晏殊、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楼钥、杨万里、朱熹等;

(四)明清鼎盛时期:明朝是对联发展的黄金季节。明朝的皇

4 帝、王公大臣、文人学者、都喜欢对对子和写春联。

二、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分,可分叙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从文字长短分,可分长联、短联;从写作方式分,可分自拟联、集句联等。

(一) 春联: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

(二) 门联:门联与春联不同,不是节日临时性的,而是长久刊缀在门旁。 门联主要反映门第特征、行业特征。

(三) 堂联是一种装饰联,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

(四) 喜联又叫婚联,是婚嫁时专用的对联。

(五) 寿联为年长者祝寿用的。

(六) 挽联用来哀悼死者的对联。

(七) 名胜古迹联:悬挂、雕刻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地或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它们或上联写自然景观之美,下联赞人文景观之类。

三、对联的特点:

(一) 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如果对联上下联不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名就各的就叫“对开”,就是作对联一忌。对联上下联如果完全相同,这就是所谓“合掌”,也是作对联的禁忌。

(二) 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

(三) 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

(四) 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一句之内平仄相谐,两句之间平仄相对。

四、对联的格式

(一) 对联的横额:对胜古迹、庙宇祠堂的联常配有横额。横额要求十分精练,多为四个字。

(二) 对联的领词:领词在对联中用得十分广泛。领词往往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

(三) 对联的断句:

1、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2、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3、利用反复词;

4、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第三节 诗词与散文

一、诗词的基本知识:

诗的体制分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

6 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在这六种基本形式中,前两种叫古体诗。后四种叫近体诗或今体诗。

今体诗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韵脚有规律的限制,以求其音韵的和谐;二是每句限定字数,以求其节奏的匀称;三是每句讲究平仄,以求其声调的铿锵;四是讲究对仗,以求其语言的骈俪。所以又叫格律诗。

词的体制:词亦是兴于唐代的文学形式,经历五代,在宋朝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律诗:即依照一定的格律写成的诗。律诗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律诗八句,分为四联。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起联,第二联(三四两句)称为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称为颈联,第四联(七八两句)称为尾联或结联。颔联和颈联,一般都用对仗。

绝句主要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

词的起源:古代的词,都是合乐歌唱,故唐五代的多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牌名称:填词用的曲调名,叫词牌。

二、小说、散文游记

小说是一种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反反映社会生

7 活、揭示社会本质的文学样式。古典小说中以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最为著名,合称中国四部古典小说。

散文游记常用来记叙游览经历的旅途风物,内空涉及名胜古迹、山川景色、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等,描述生动,笔调清晰,情景交融,常给人以美的享受。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湖南岳阳楼、王勃《滕王阁序》的江西滕王阁、王熹之《兰亭集序》的浙江会稽。

著名的散文游记: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沈括的《雁荡山》,苏轼的《前赤壁赋》、《石钟山记》,周密的《观潮》,薛王的《游龙门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第四节 主要作家及旅游作品

陶渊明

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少年时怀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后来,断断续续做了几次小官,由于社会混浊、官场黑暗腐败,每次都很快辞官归隐,晚年在贫病交加之下去世。他在文学创作上,以描写乡村风光与田园劳动生活的田园诗为世人所传诵,尤其他的《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田园风光令人向往。农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勤劳动也被他写得饶有诗意。陶渊明的

8 这类诗篇,是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他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是流传千古的作品。《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着重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桃花源的环境。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写桃花源里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优美景物。人们在“良田美池桑竹”间劳作,老人和小孩“怡然自乐”地生活着。《桃花源诗》侧重描写桃花源的历史,淳厚的风俗和人人过着自耕自食,富裕宁静,欢快安适,其乐无穷的生活。这都表现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体验,表现出他的社会理想。

谢灵运

南朝宋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上虞),幼时寄养在外,小名为客山,世称谢客。他是东晋名相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后世又称他为谢康乐。在晋宋之间,虽历任官职,但政治上不得志。平生喜欢山水,出入深山幽谷探奇觅胜。每次出游随从者往往有数百人。他的诗作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描绘景物细致逼真。他是我国山水诗的奠基者。名篇《登池上楼》是他的代表作品(池上楼在今浙江省温州市,后称谢公池),通篇情景交融,对不同景物的描绘饱含着诗人情绪的变化。其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历代读者赞赏的名句。谢灵运的其他诗篇也时时有写景的佳句。如在他纪写夜宿石门山(在今浙江省嵊县)时所见景色和感触的诗篇《石门岩上宿》中有“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两句,以有声烘托无声,由动而静,细致地写出了深山月夜的景色,富有流动的美感。又如在他的《登江中孤屿》中,有“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也是历来被人传为名句的,描写出在瓯江孤屿山看到天空的清澈和水色的闪亮。

郦道元

南北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治学谨严。由于古代记述全国水道的《水经》,过于简略,且多谬误。郦道元有鉴于此,就着力收集了有关记载全国水道的资料,郦亲自跋涉山川,进行实地考察并参考众多书籍,对《水经》作注,成书为《水经注》。《水经》仅列举100多条河流,而《水经注》则介绍了1252条河

9 流,记述了河道沿岸的地理沿革,风土民情、名胜古迹、城邑建筑,以及神话传说等,充实了原著的内容。至今,《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仍有科学价值。它的记述山川景胜的千古文章,又具有文学价值,不失为我国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

《三峡》是《水经注》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分前后两部分。前者重点写巫山,通过记述古代神话传说,描述了巴郡一带的上古民情和社会风貌;把人们引入往古的迷人的神异境界。后者全面描绘三峡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写出三峡的奇险形势和特殊景色,使人们如身历其境。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孟浩然

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纪游诗的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与王维同时而齐名,并称“王孟”。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京师长安。后又漫游吴越。他放情山水,是因为一生怀才不遇,秉性耿介,情操高尚,不愿随波逐流。他的诗在风格上清新自然,韵致流溢,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杜甫说他“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如他的五绝《春晓》写的春天清晨之美景和惜春的感情,从写春之声入手,把人们引到春天的大自然中去,想象,体味烂熳春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诗句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孟浩然善于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运用自然淡抹的笔调,描绘抒发出来。他的田园诗名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把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组成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又写出了在农家作客的浓烈情趣。孟浩然诗篇中传世的名句甚多。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渲染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壮丽美景。还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题义公禅房》)。“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颇受历代涛评家称赞。

王维

我国盛唐时杰出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此成为河

10 东人。他博学多艺,不仅有卓越的文学才华,而且精书画,还擅长音律。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的《终南山》、《华岳》描写了我国西部山岭的雄伟奇险,《汉江临泛》描绘了浩淼苍茫的汉水。《使至塞上》写出了塞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以素描的笔法,形象逼真地描绘了塞外壮丽的景色,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王维后期由于受到挫折,隐居田园,皈依佛教,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作具有幽邃的境界,闲逸的情趣,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韦侍郎山居》),“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等,都是他山水田园诗名篇中所呈现出的一幅幅动人的风景画。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高峰。 李白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少年好学,博览群书。他相信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但也关心国家,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其间曾与杜甫相遇,结为好友,同游河南、山东等地,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两人分手后,彼此还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佳话。李白一生创作了许多诗篇,可惜今尚存九百多首。他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在他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诗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居重要地位。在他笔下,奔腾咆哮的黄河,浩瀚茫茫的长江,“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庐山,无不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 登宣城谢脁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等。

杜甫

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一生仕途失意,又经社会离乱生活,有切实感受,使他的诗歌创作内容大多是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一生中进行过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钱塘江,到过天姥山,第二次漫游齐、赵一带(今山东、河北、河南之间)。两次漫游,使他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扩大了眼界。他33岁时,曾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在洛阳相遇,两人畅游齐鲁,谈论诗文,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杜甫还在后来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望岳》是杜甫漫游时期内写的不同凡响诗篇,诗篇扣着“望”字,以简练的笔调,高度的概括,写出了泰山的崇高雄奇和远望中的一时感念。结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是历来传颂的佳句。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到成都,于西郊的浣花溪畔建立新居——“浣花草堂”。他由于久经战乱奔波后得到安定环境,心情恬然自乐。这时写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千古传颂的佳句。全诗四句,四个景,四幅画,能分能合,脍炙人口。

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古往今邽(今陕西渭南),他29岁考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后因故贬为江州司马,出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他一生留下3000多篇诗作,广泛反映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和描写人民疾苦,这些诗篇是他创作中的精华部分。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为广大群众喜爱。他少时在《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被世人誉为千古绝唱。他的抒情写景诗词和记游散文也颇具特色。如《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咏西湖早春风光的诗。其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西湖早春时节的动态美,《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又是一

12 首描写江南春景的小词。以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在江南晴朗春天里花朵的艳丽和水色的清澄。表达诗人对此最美景色的眷恋。白居易在游览庐山后写下的《游大林寺序》、《序小草堂记》等记游散文也颇著名。至今庐山有几处景点的名称,也由白居易的游踪和诗文而得名。

柳宗元

我国中唐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因参与当时政治革新活动,被唐宪宗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有机会放情山水,游赏名山胜水,写了较多的纪游散文,著名的有《永州八记》。这些游记犹如一幅幅相连的山水画卷,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对景物描写精细入微,而又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怀,生活遭遇融化于山水之中。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了一个漫山遍野为大雪所覆盖的幽静寒冷的境地。这是一个纯洁寂静的世界,渔人在此孤舟独钓。诗人借景寄托了他被贬官永州的孤愤之情。

杜牧

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26岁中进士。在文学创作上,诗、赋、古文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与晚唐另一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小杜”。他的写景抒情诗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写出晚唐时秦淮河的夜景:淡淡的水气和迷茫的月色笼罩在寒冷的秦淮河水和岸边的沙滩上,而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诗人夜宿船中,听到从岸上酒店中传来乐妓的歌声。含蓄深婉,流情盛慨别具一格,被古人誉为“绝唱”。还有写山景、枫林、红花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是清新隽永,深婉有致,脍炙人口的名篇。至于他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以平易自然的白描手法,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描绘出路上行人陶醉于清明细雨的美景,要找酒家以助豪兴的真切图景。此诗已是妇幼皆知的佳作。另外,七绝《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将丰富多彩的江南春景写得

13 广阔、深邃、迷离,令人陶醉。

苏轼

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著名,有“三苏”之称。苏轼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新旧党争激烈起伏之际。他既反对变法派的激进措施,又反对保守派尽废新法,因此政治上屡遭排挤打击。他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扬州等处地方官,黄州团练副使,也曾被朝廷远放广东英州、海南岛儋州任职。他能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好事。在杭州任职时,他疏浚西湖,兴修水利,葑泥筑堤,就是有名的“苏堤”,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在海南时对黎族人民的贫苦生活深为同情。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他在文学艺术如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一生宦游很多地方,饱览了奇景伟观,创作了大量写景诗。有的写蜀中的奇绝风光(《江上看山》、《巫山》),有的写江南江北各处风物胜景,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都是历来为人称道赞美西湖和庐山的名篇。苏轼写的记游散文是他散文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前赤壁赋》写清风习习,明月朗照的秋光,《后赤壁赋》写木叶尽脱、水落石出的冬景,这两篇游赤壁的姊妹篇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石钟山记》也是苏轼记游散文中的名篇,描写夜泊绝壁奇情、气氛阴森可怕,但写景寓理,达到了诗情画意和论理的和谐统一。在词的创作上,他又开创了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清照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书香门第,有很好文化教养,18岁嫁给对金石爱好的太学生赵明诚,夫妇诗酒唱和,一起研究金石书画,生活美满。与赵度过了十年的读书吟诗填词的屏居乡里生活。宋代靖康之变时,李清照避乱到江南,所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殆尽,赵明诚又染病猝死于建康,政治上她还承受被人诬陷的压力,从此她孤独一身,漂泊于杭州、绍兴、金华、温州等地,境况极其凄切。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她词的内容有描写少女、少妇的爱情相思之情的,也有歌咏自然佳景的。南渡后,她写的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14 对北方故乡的怀念和惨遭国愁家难后孤寂无依的凄苦情怀。写自然风光方面的传世佳作有《如梦令》两阕,《怨王孙》、《醉花阴》等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明刊本《诗余画谱》中收有据这首小令的原意情韵绘出的图画。还有这首词中写海棠花遭一夜风雨吹打后的情景,出现了“绿肥红瘦”的清奇名句,为世人叹为奇绝!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抒发出她游赏溪亭时流连忘返的情趣。从写景看描绘出一幅荷花丛中有一扁舟在摇荡的图画,且似乎听到了游赏者忘情的欢声笑语,给人以流动的美的享受。

陆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好学,立下爱国壮志,成年后,政治上屡遭排挤打击,但他仍关心人民疾苦,抗金保国矢志不渝。在文学创作中都表现出爱国忧愤的情怀。他46岁时奉命到四川任夔州通判,在半年的旅程中,饱览名胜山川,凭吊了屈原、杜甫等著名诗人的遗迹,他将一路见闻写在引人入胜的游记散文集《入蜀记》中。晚年罢官后退居山阴。陆游写景的诗作中传世名句甚多,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出自在山阴乡下所作的《游山西村》中。又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刻画出我国江南城市中的春景,非常细致贴切,也是被人传诵的名句。陆游还有《钗头凤》一词和诗作《沈园二首》,都是他追怀前妻唐琬恋情的作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是陆游在1155年春天,到沈园游玩时,偶然遇见了硬被封建礼教拆散的前妻唐琬,彼此非常难过,他感伤地题在墙上的作品,倾吐了眷恋相思之情。唐琬受到刺激,归去不久便亡故。1199年,陆游年已75岁,再到沈园,想起40多年前的旧事,又写七绝《沈园二首》。写沈园景物虽变,但看到桥下碧绿的春水,曾经映照过唐琬美丽的影子,使人触目伤情,自己快入土,但见此旧踪迹,还是要流眼泪。对这几篇抒写爱情悲剧的作品,令人读了为之动情。

袁宏道

字中郎,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湖广公安人。他在旅游文学创

15 作方面有突出成就。1597年,他考中进士后不久,就辞官相约好友,开始漫游江南,探胜寻幽。他经无锡,渡太湖,到杭州,游西湖。接着又游绍兴鉴湖,诸暨五泄,天目山,黄山等地,还从新安江顺流而下到严子陵钓台。其间他写了《虎丘记》、《初至西湖记》,《晚游六桥待月记》、《五泄一》,《天目一》等数十篇游记。之后,他游历过庐山、洞庭、北京等处的名胜;他的游记散文特点重抒情,写山水具有写意色彩。对山、水、木、石使其各具个性特征。这些游记结构自由,语言洒脱,别具一格。《满井游记》是他传世的名篇。全文仅二百多字,把北京地区早春时光的鲜妍明媚的山光水色,悠闲自得的鱼鸟姿态,写得生机勃勃,跃然纸上。文章朴素自然,语言隽朗流畅。另一篇《虎丘记》也是历来被人们称赞的佳作。文章描写苏州虎丘中秋月夜的景色和游人云集的盛况,细腻、逼真,使人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徐霞客

明代散文家、地理家,也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个旅游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立志“问奇于名山大川”。自22岁起出游。30余年间,游历了我国十九个省市,今日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他“穷九州内外探奇测幽,至废寝食,穷上下,高而为鸟,险而为猿,下而为鱼,不惮以身命殉”,在旅行中,观察所得,按日记载。著有《徐霞客游记》。游记对祖国广大地区山川形胜、岩石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矿产、居民风俗,作了系统翔实的记述。它既是卓越的地理学著作,又是优美的游记文学作品。记事真实精细,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注意表现旅游者的主观感觉,又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使景物具有人格化、性格化,成为情趣盎然的“动画”。它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是我国旅游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日记体游记。

《敕勒歌》

这首北朝乐府民歌,展现了我国北方草原一望无际、云草相接、牛羊成群的特有情景。“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大草原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地形辽阔,背景雄伟。“天似穹庐,笼

16 盖四野”,形容天似“蒙古包”那样笼盖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出了天色青青,草原无垠,风吹草伏,显现出一群一群的牛羊。这首乐府民歌,以简练质朴自然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气势豪迈地勾勒出一幅我国北方大草原的壮丽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登鹳雀楼》

我国唐朝诗人边塞诗人王之涣所作。在唐代山西永济城西南曾经有一个高阜,上面筑有一座三层的高楼,据说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命名为鹳雀楼。它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著名的登临胜地。王之涣这首五言绝句是题咏鹳雀楼的诗作的上品,流传了漫长的岁月,流传成万人的口碑。首句“白日依山尽”写登楼遥望一轮落日依着楼前气势巍峨,连绵群山在冉冉起伏,这是远处天空的景色。次句“黄河入海流”,写目送流经楼下的黄河奔腾咆哮地流向大海,这是近望到黄河远去的景色,也是溶合了诗人想象中的黄河入海景象。远近,上下,现实和想象构成了广阔无边、雄伟壮丽的画面。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诗人即景生意的感受,很自然地把读者视野引到更为开阔的诗境,使诗篇闪出了哲理的光辉。

《黄鹤楼》

我国唐代诗人崔颢所作。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西黄鹤山(即黄鹄山)西北的黄鹄矶上。据说有仙人曾乘黄鹤于此憩驾,所以称为黄鹤楼。这首七律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有一气呵成之势,浑然一体地写出了仙去楼空,唯悠悠千载的白云飘忽天际,正表现诗人对岁月不复回,古人不再能相见的无限感慨之情。后四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目前草木河洲,太阳西沉,红波苍莽之景,表现出游子怀乡的情绪,使诗意再次出现渺茫失落的境界。传说大诗人李白读了此诗大为佩服,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曾拟此诗格调,作诗两次。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枫桥夜泊》

我国唐代诗人张继所作,它历来是一首中外广为流传的纪游

17 诗篇。北宋时已刻石于苏州。诗篇写在一个深秋的夜里,诗人乘船停泊在苏州城西的枫桥,他领略到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写“渔歌互答”的景象。文章语词简约,音节和谐,成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醉翁亭记》

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醉翁亭是宋僧智仙修建。欧阳修为滁州太守时,放情山水,常来此亭宴饮,因此“醉翁”自号,亦以名亭,文章以自然流畅的笔调既写醉翁亭及其周围的美景,又写各种游人的游兴,描绘风景似一幅导游图。先介绍“环滁皆山”的大背景,再引导读者观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而山色葱郁,幽深秀美的是瑚琊山。再在“闻水声潺潺”,“峰回路转”后,才见到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文章除了以面到点,移步换形的方法写景外,还着意写山间朝暮与四时的景物变化。景虽不同,而人们仍游乐无穷。游人离去,禽鸟也知山林之乐。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合一体,语句骈散相间,音节抑扬顿挫,是一篇历来为人们赞赏的山水游记。

《天净沙〃秋思》

我国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所作。这首小令是脍炙人口的咏景名篇。开首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开头即将读者引入一个萧瑟苍凉的境界。三句中由九个各具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充分地呈现了秋天旷野古道暮色将临的情景,并赋予浓重的凄楚忧郁情调。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满怀愁绪的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孤独凄楚身影,点明了“愁思”的题意。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单子曲,又称“叶儿”。每支小令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多用来写景抒情。这首小令是此类体式中的佳作。它语言凝练,声调和谐。绘景中孕有情思,点染气氛有独到之处,善于捕捉形象以熔铸诗的境界。

《登泰山记》

我国清代著名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所作。泰山古称“东岳”,一称岱山、岱宗,有“五岳之尊”之称,主峰玉泉顶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泰山还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历代骚人墨客,描写它的不少,姚鼐这篇著名的游记能以简

18 洁,凝练的语言,紧扣冬令特征,着重记述顶峰观日出的主要活动。对泰山的位臵、形势和在泰山上所见的山、云、海、日都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特别写坐日观亭看日出一段,写得景象雄奇,色彩缤纷。能紧紧抓住日出时观察到的霎那间的景物变化,从近及远,描绘出古亭飞雪,云藏霞蒲,云天异彩,红光波动,日如丹砂等壮丽奇观。又写回身看日观亭以西的诸山峰,由于受阳光幅照面不同,出现了红、白二色陆离斑驳的奇景。作者笔触所至,都构成了绝妙的境界。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年报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统计分析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