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旅游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6: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水景观欣赏

交通学院工程管理一班何超 091366012 内容摘要: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地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随着现代科学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浅谈中国旅游山水文化

关键词:自然景观审美形态动态人文景观 山水文化

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

自然山水是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在我国浩瀚辽阔的土地上,有巍巍五岳,有浩浩长江与黄河,有闻名中外的四大佛山,有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庐山,黄山,还有横无涯际的洞庭湖和娟姐秀美的西湖···

古时候,人们曾经尝试将这姿态万千的自然胜景,总结为几种比较典型的审美形态。清人许元仲说:“山水之胜,曰雄,曰奇,曰秀,曰丽。”当然,这种概括是相当简略的,不足以反映自然山水的审美形态的多样性。根据现代的审美理论和今人的有关概括,我们把山水景观归纳为雄,奇,幽,险,秀,旷六种审美形态。 如被称为“天下之雄”的泰山,不仅因为它的高度,而且也因为它山体庞大,盘亘数百里,给人以厚重感和稳重感。著名思想家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登泰山后也唱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音。

秀,是与“雄”相对的一种审美形态,一般指山水形象的秀雅,玲珑,柔和,如眺望青翠的远山,莽莽的林海和澄碧的江水。如举世无双的桂林山水,便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秀美,它有山色之青翠,也有水态之柔媚,古人李秉礼有诗赞云:“漓江下瞰静如练,水底倒插清芙蓉”。

奇,是相对常见的普遍地形地貌而言。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造成奇美的个性,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有“碧山丹水”、“奇美东南”的美名,人称武夷山是“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六六峰相对高度在100-300米,造型各异,形象逼真,有合掌礼拜的灵秀峰,有端坐莲台的观音峰,有拱手迎客的“接客僧”。 幽,会给人带来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它不同于奇险雄,给人以一种宁静平和的美感享受。具有幽美特征的景观通常包括深和静两种,幽深往往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基础。景点的视域比较窄小,光量小,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有深不可测之奥秘,无一览无余之直观。幽静主要指幽深的的背景里没有人迹人声,加上石径回环,小鸟偶尔鸣唱,更烘托出一个深邃宁静的神秘世界。如四川九寨沟,纵深四十余里,群山上覆盖着原始森林,大大小小的湖泊像明珠一样,散落在这片僻静的空间里,游人步行其中真有一种隔离人世的幽深之感。

险,通常是由于山的坡度陡峭,山脊高而窄造成,通常是因为山体的构造超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人产生一种先惊后喜,化险为夷的心理体验,观赏险峻的山水景观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强化人们的好胜心。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写有享誉古今的《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游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其山路之险可以说是达到了“难于上青天”的地步。

旷,是以宽阔的睡眠或平川为主体而构成的风景,视域开阔,水面或平川坦荡,极目天际,一望无际,身历其境,让人心旷神怡。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淼,平原辽阔,极目远望,胸襟开阔。八百里洞庭湖的宽阔更是胜过滇池。

山水是一种纯客观的存在,当它为人类所赞赏,便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文豪墨客寄托自己的情感在山水之中,为后世留下了很多旷世之作。

山水景观的构成因素

自然景观的美,不仅表现为外在形貌的雄、奇、幽、旷,而且以它缤纷的色彩,多彩的姿态,悦耳的声音和诱人的香气愉悦于人。

自然风景首先进入人的审美视野的是它的色彩,色彩直接影响人的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色彩是构成绘画等艺术品的艺术美的要素之一,但它却源于自然,是山水自然物给人视觉直观感受的形式之一。云霞是最具色彩魅力的自然景象,变化莫测又色彩多姿,常常成为诗人笔下所赞赏的对象。如王维写陕西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既写出终南山白云的变化多端,也写出终南山山势高峻,耸入云端。同样,岩石的地理生成条件不同,也会呈现出黄色,褐色,红色等多种色彩。如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从绛红、紫红到浅红,深浅不同。海水、河水、溪水的色彩因为其发源地的不同而不同,最典型的还是九寨沟的水,简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彩缎,因水中矿物质的结构及含量多少不同,形成了红黄绿蓝青等五彩缤纷的颜色。

自然山水更是以其美妙动听的声音召唤着人们,去听瀑落深潭、惊涛击岸、溪流山涧、泉滴清池、林间鸟语、寂夜虫鸣以及风声、雨声、涛声等。这些声音仿佛是自然界在向人们倾诉,也仿佛是瀑布中有人交谈,给幽静的山林平添几分生机,引人遐思,让人回味。

山水自然物的气味是作用于人的嗅觉而产生美感的要素。大自然中的林木花草,不仅以色泽植被美化着自然,而且散发着各自的芳香气味。当你在山水之中尽情感受“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大自然的时候,微风过处,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将是何样的一种感受!

自然山水的动态和静态是相反相成的,没有静态的山就无法反衬动态的水,没有活泼飞动的水就无法体现静谧安详的山容。静与动是相比较存在的,静态的景物常常在和动态的景物相映衬中显出自然之美,两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自然景观的千变万幻。

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

我们所说的山水文化,通常是包括着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在内的文化综合形态。比如在泰山风景区里,盘亘数百里的泰山群是自然的,客观的,山下的岱庙,

沿途石阶和牌坊,以及岱顶的多种碑文等都是人文的景观,如果没有前者则泰山无法显其雄,如果没有后者则泰山便没有文化意蕴。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国自古就有,天与人相合,它反映在景区建设要求上,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协调一致。这里所说的景区中的人文景观,最突出的表现为各种建筑(亭、台、楼阁、寺院、塔庙),其次是摩崖石刻、碑碣、书画题纪及其它文化遗物,这些人文景观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集中地体现了古代人民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历史掌故对于山水美的作用主要通过引起审美联想来调动审美情感。这些历史掌故,记录了山水的历史和名人的传说,是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或者附着于山水景观的建筑物、自然物而昭示后人,或者通过口头传颂、古籍山志而流传后世,对于山水审美来说,它是激发审美主体美感冲动和民族自豪感的无形审美资源。

神话传说的渲染作用,赋予了无生命的山水景物以精神和生命,使之栩栩如生,灵动形象,给人可亲可信之感。如巫山的神女峰、黄山的仙人指路以及各地的望夫石等,这些景物往往都有一个甚至几个与其形象相联系的神话传说故事。将眼前的景物和神话传说中人事联系起来,以物证人,以景证事,产生睹物怀人,寻踪感事的情感效应。

建筑物在山水观赏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山水景观中的亭台楼阁,宫观寺庙往往起到美化自然景观、增强自然景观美感效果的积极效果。古代建筑艺术家在设计和布局方面,非常注意建筑物与周围自然风景的结合,力图把建筑的美即人工的美,与自然美即自然风景的美联系起来,将人的情感赋予自然中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相印生辉。

发扬山水文化促进旅游业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山水文化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当代社会,旅游越来越普遍的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内容,人们以这种活动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随着这些外来因素的加入,导致很多自然景观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开发和利用中国山水文化正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研究中国山水文化,揭示出我国风景名胜区固有的魅力,帮助人们真正认识和欣赏它们的美,激发人们强烈的感情,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游览我国风景名胜,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新的旅游景点。所以我们更应该合理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保护我们的山水景观区也就是保护山水文化,以建设我们新时代新型的山水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水云.中国山水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成志.锦绣河山竞风流[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3]:石洪斌.旅游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许宗元.陆游与旅游文化[J].旅游科学.2004.12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