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东路街道社区法务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5: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东路街道社区法务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社区法务室工作现状大学东路街道社区法务室成立于二00七年八月,是街道党工委为了更进一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各社区原有的法律服务站的基础上创新成立的,职能从原有的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扩大到调解纠纷、代理诉讼等服务,各法务室负责人由各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兼任,法务室工作人员由农大人文学院法律系学生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各社区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已成为我街道“五五”普法的一支重要力量,共解答法律咨询50人次,代书10次,调解纠纷45次,参与组织普法宣传活动20次,为辖区居民举办法制培训班3次,发放“五五”普法宣传材料3000份,对我街道的“五五”普法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部分居民对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认识不足。一些群众尚未摆脱传统观念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中信权力不信法律,只认领导不认法制的现象。有了矛盾纠纷往往是找熟人找关系,或是到相关部门上访,甚至聚众闹事,对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认识不足。

2、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和法律服务的力度还显得不够。当前社区法务室为辖区居民提供的法律服务还仅局限于各种传统的服务领域,工作开展不论是从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上来说,

还是从服务的主动性上来说,都还有所欠缺。

3、法务室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还不能完全适应普法工作的需要。当前社会形势变化极快,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而各社区法务室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在校的法律系大学生兼任,在法律知识结构上和普法工作的经验上稍显不足,离全方位满足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还有一段距离。

三、下一步工作对策和思路

1、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方式,主动出击,提高服务质量。现在各社区的法律服务主要是以静态服务为主,坐等居民来寻求法律服务,今后应转变服务方式,由静态服务向动态服务转变,通过与居委会干部、楼栋长、责任区民警交流配合,及时掌握居民法律需求的状况,主动上门服务。

2、统筹兼顾,争取做到法律服务不留死角。应通过发放居民便民服务卡,定期回访等方式与辖区居民特别是一些习惯于用上访闹事等非理性方式进行个人利益诉求的居居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转变观念,做到“有序维权,合理守法诉求”,使法律服务覆盖全体社区居民,不留死角。

3、加强指导,明确定位,理顺关系,努力探索建立社区法务室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应明确定位社区法务室的机构性质,是社区“五

五”普法的主要实施部门,还是辅助部门,这样才能使法务室工作人员充分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应加强与街道司法所综治办责任区民警的配合协调,理顺彼此间的关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在法务室内部应进行明确的分工,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社区法务室工作运行的良性机制。

4、建立健全制度在社区建立法务室进行普法工作是我街道为了更好地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而进行的一项探索性的尝试。因此,法务室的一些相关制度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和成熟,今后应将建立健全法务室的制度作为基础性工作来对待,常抓不懈。在建立健全制度中,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必须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一是要符合街道的实际情况;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力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可行的长效工作制度。

5、设计载体,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目前法务室开展法制建设的方式还主要还是传统的工作方式,与居民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今后应积极探索一些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如以各种文艺活动为载体来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生动有趣,社区居民也易于接受,使得普法工作与社区活动相结合,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法务室工作职责

集团法务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调研报告

广东路街道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呼和浩特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党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

大学东路街道社区法务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东路街道社区法务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