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读书笔记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4: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 堂 读 书 笔 记 法

----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一点尝试

当前有不少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往往考试成绩相当高,但在其能力方面却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不少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及时地适应高中以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或在预习和温书中无法保证一定的自学速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关系到学生素质和保证今后顺利完成更高一级学习的一个比较关键问题。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学科、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各个学科虽然有一定的学科特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共性,如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一个学生的能力在各学科都会有相同的反映。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传统教学法一般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合理性和普及性。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地使用讲述法,则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仅仅满足于“记”下教师“讲”的,而没有动脑筋去想为什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课“听”、考前“背”的学习习惯。

事实上,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有一大任务是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和自觉等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自觉能力是基本。二是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高层能力。从这两大能力培养的任务来看单靠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和“背”是无法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把握历史知识和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在分析问题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笔者在传统历史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读书笔记法”,进行一些尝试,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阅读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课堂读书笔记法”并非可以随时随班地开始使用的。在采用之前,必须先使学生先具备一定的素质,掌握一定的技巧。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经常选出一些有一定阅读量、层次丰富且能从中提出更深一层问题的段落指导学生阅读。如初中《世界历史》(全一册)《美国独立战

争和南北战争》中关于南北战争原因的那一段文字,单从其“这样„„”、“另外„„”和“但是„„”等用辞中就能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层次感,除了可以说明战争原因外,还能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上册)中《英国工业革命》一课关于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一目十分适合学生阅读和归纳,培养其归纳能力。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自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同时能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课文中寻求答案,使学生逐渐掌握其要领。

然后,教师可在认真研究教材之后,选出一些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或头绪较多的课文,从易到难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当前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结构一般是与课时相统一的,这就保证了各课堂内容的完整性,比较便于指导学生的课堂阅读。 在学生进行阅读归纳以前,教师应先就课文的大致内容、框架结构以及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讲述,也就是先导入新课,不可一上课就让学生去看书,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阅读。在没有形成一定条理之前就匆匆动笔或只满足于“看”完书就行了,这样的自学非但没能提高能力,反而连最起码的课堂内容都不能掌握。

导入新课以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堂阅读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应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内容至少要有一总体概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列出其知识结构,以知识结构的框架来串联课文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概念,把原先比较繁杂或头绪较多的知识章节梳理清楚。例如可以对学生形象地把课文比作一棵“大树”,从课文的主线索(常在章节大标题直接出现)为“树干”,分析说明的要点(常体现在段头黑体字标题上)为“树枝”,细节的知识点为“树叶”的方法,把整节的内容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才是有意义的“读书笔记”,一方面可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一定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作为读书笔记,不可拘于一格一体,更无标准答案,切忌以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学生,只要能做到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和重点突出这三个要求就应算是优秀的读书笔记了。对于一些思想较活跃、达到上述三项要求,在笔记中有所创新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笔者在几年的历史教学中,对初

二、高一和高三这三个不同年龄段都做了尝试,结论是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年级,知识面和知识深度有何不同,只要正确指导,均能在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建立知识结构的能力上有所进展。

如初二《世界历史》(全一册)、《沙皇俄国的改革和扩张》一课中课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其黑体字标题为: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沙俄的侵略扩张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按这三个标题为序,并突出重点的就算是个合格的读书笔记。但有一些学生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把其内容打乱,重分为两大部分,其笔记略为:

一、俄国的改革

1.沙俄的形成和农奴制的实行

2.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内容

① 军事

② 经济

③ 教育

④ 生活习俗

意义

3.1861年改革

背景

内容

① 政治

② 经济

意义

二、沙俄的侵略扩张

作为一名初二的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之后跳出课本的框架,以俄国的历史进展为线索,把课文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较为完整且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其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的提高,已初步掌握了“课堂读书笔记法”。 再如高一学生在做《世界历史》(下册)《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一课读书笔记时,有一学生根据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提示他们注意的这两个国家在统一过程中有诸多相似之处和部分不同,把读书笔记列为一张比较表,从统一的背景、代表人物、过程、手段、主力军和结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既达到了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和重点突出的要求,而且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也不失为一份十分优秀的读书笔记。

“课堂读书笔记法”尤其适合于高三历史科的复习。高三历史复习课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且有相当的深度。笔者在高三教学中做了尝试,并以此法开设公开教学课,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高三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三国两晋》的复习课采用此法,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阅读,之后讲评,从学生完成的笔记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做为范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评。

例一:

三国两晋

一、三国鼎立

1.220年 曹魏建立

2.221年 蜀汉建立

3.222年 吴国建立

二、西晋短期统一(265年—316年)

1.西晋建立和统一

2.八王之乱

3.五族内迁和流民起义

4.西晋灭亡

三、东晋和十六国

1.317年,东晋的建立

2.十六国

3.祖逖北伐

四、淝水之战

苻坚

从一般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模仿老师平时授课的正板书,也算是一份比较好的读书笔记,但学有一名学生采用线索发展的方法,也做了一份形式上完全不同的读书笔记。

例二:

220年 曹魏建立

221年 蜀汉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 西晋短期统一(265年)

八王之乱

五族内迁 →

流民起义

→西晋灭亡→

十六国

↑ (祖逖北伐)

东晋(316年) 淝水之战

(317年-------------------→420年)

这样的例子很多,对于这些勇于在完成上述三个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学生,教师应予充分的肯定,以鼓励学生开拓思维,不拘一格,活跃思想。 学生做完课堂笔记之后,教师应在每节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内容的串讲。因为学生能力毕竟有限,一般只注意课文的表面文章,而教师可在他们大多已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详略得当地就本课的重点予以强调,加强学生的记忆,对于难点和一些学生不易发现的问题、事件的前后联系以及一些理论问题等还需要

进行讲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也把握了历史基础知识和受到了思想教育,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再者,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应及时地认真批阅,并及时进行讲评。肯定其长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指导学生在下一次的课堂读书笔记中不断进步。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对于“课堂读书笔记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即把原先以老师讲述为主的授课方式改为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为读书笔记的活动为主,教师从中起一个引导和总结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更系统、更完整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第二,并非每一章节的课文均能采用此法。对于结构简单、列举式的章节则因没有难度而收效甚微,对于结构较大,头绪较繁杂、且线索明朗的课文则较合适。这个问题在前文已有举例和阐述,不再赘言。

第三,通过在各年段的实施,发现学生的能力明显增强,阅读速度加快,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进步尤为明显,学生反应良好,基本上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尝试。

第四,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从原来的“听”老师讲课的一次性学习发展成为先阅读、做读书笔记,在熟悉内容之后再听老师总结和讲评的多次重复学习,对于历史知识的巩固率必然大大提高,也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第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又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亦有一定的作用。

当前,改革浪潮席卷全国,也同样波及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模式,笔者只是想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上做些尝试,逐渐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形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 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适应当前教育水平的发展,为将来的社会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建设者。

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法的课堂组织)

《法哲学原理》读书笔记

《侵权行为法》读书笔记

城乡规划法读书笔记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

有效课堂读书笔记

翻转课堂读书笔记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

《父母课堂》读书笔记

《课堂观察》读书笔记

课堂读书笔记法
《课堂读书笔记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