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3: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业见习,实践总结报告

年 级: 姓 名:

2010

田蕾

专 业: 学 号:

英语师范

2010060103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农村

一:调查日期:

2012年10月2日——10月14日。 二:调查地点: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重坊镇重坊一村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国不断推向前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地处临沂市南段的郯城县的重坊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注重以“民”为本,把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核心。集中培养新农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民过上幸福,健康,文明的新生活。这个镇彻底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资源发展新农村,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已有新的成效。我利用“十一”假期的时间对全镇的农村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重坊镇重坊一村的基本情况

重坊一村坐落在重坊镇的西南部。该村村民除了务农外,还依靠打工获得收入。总体上,本村的发展模式还是比较陈旧,村民们思想较为保守。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需做好群众工作以获得群众拥护,以便高效地开展工作。

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

今年以来,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实际,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综合创建的工作机制,围绕工业抓调整,围绕龙头抓规模,围绕城镇抓带动,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增收抓服务,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典型示范、从培育典型示范入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区建设;从加强组织协调配合入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呈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气象;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广大农村更加和谐稳定;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农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

1、是有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前几年,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横蛮粗暴,有时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在群众心中始终是一个阴影;少数地方巧立名目,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等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减轻农民负担的惠民政策不能真正地落实到位,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从而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2、赌博风的抬头

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3、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4、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建议

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3、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务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

5、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乡村,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8、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 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

六、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是我在“十一”假期回到我村,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日常工作中的见闻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不够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需要去发现解决。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和帮助,让重坊镇重坊一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实践报告简述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