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秦岭农业互联网小镇可行性报告6.21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目录

一、综合现状 ....................................................................................................................................2

1.1.场地条件 ...................................................................................................................................2 1.2.区位优势 ...................................................................................................................................3 1.3.发展现状 ...................................................................................................................................3 1.4.核心资源 ...................................................................................................................................3

二、开发背景 ....................................................................................................................................3

2.1.国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 ...........................................................................................................4 2.2.国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4 2.3.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5 2.4.打造大西安生活供应基地和休闲文化体验基地....................................................................6 2.5.“互联网+小镇”成为精准扶贫先行者 .................................................................................6

三、规划立意 ....................................................................................................................................7

3.1.发展思路 ...................................................................................................................................7 3.2.规划范围 ...................................................................................................................................7 3.3.发展定位 ...................................................................................................................................8 3.4.战略发展格局 ...........................................................................................................................8 3.5.启动区功能分区 .......................................................................................................................9

四、启动区重点项目 ........................................................................................................................9

4.1.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创业创新。 ...............................................................................................9 4.2项目板块 .................................................................................................................................10 4.3就业安置: ..............................................................................................................................11

五、中期重点项目 ..........................................................................................................................12

六、远期重点项目 ..........................................................................................................................14

6.1 发展思路:产业生态链的总体发展 ....................................................................................14 6.2 重点建设: ............................................................................................................................16

七、综合效益分析 ..........................................................................................................................16

7.1社会效益 .................................................................................................................................16 7.2经济效益 .................................................................................................................................18 7.3 生态效益 ................................................................................................................................19

一、综合现状

1.1.场地条件

本项目位于洛南县巡检镇北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尤为深厚。目前,项目地周边经济收入结构单一,以第一产业旅游业为主;生态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综合附加值较低(注:区域土壤结构与肥力决定了种植以苹果为主,综合经济效益较低;大部分青年都外出打工谋生,成为典型“空心村”,存在大面积资源浪费和闲置。

图1-3 项目地综合现状照片 1.2.区位优势

项目地位于挖沟内,紧邻长坳村,是陕西省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西南距离咸阳、北部距离铜川均约30多公里。交通比较发达,西安至铜川的高速公路经过三原。一小时游憩圈内,区位优势突出。 1.3.发展现状

洛南古镇自2015年筹备项目开发以来,先后共投资1000余万元,相

2 继完成部分土地流转、长坳古镇修复改造、美食一条街、特色民居、民俗文化村、游乐园、动物园、文化广场、等工程建设。公司将加快各项开发事宜的筹备,全面推进项目的建设。 1.4.核心资源

项目地周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产丰富,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资源评价:区域旅游资源数量较丰富,但高等级资源稀缺,总体上处于“普通级”水平;其优势在于是陕西省省会西安的北大门,农业基底深厚,且整体生态环境优美。通过资源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结合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初步拟加快区域产业建设和资源深度整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互联网、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深度体验。

二、开发背景

2.1.国家鼓励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

一、

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3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本项目重点依托周边生态农业资源,采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现代化服务理念与农业科技资源,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开发差异化、精品化、创新化的生态农业产品,打造三原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示范窗口。 2.2.国家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2017年《商务部 农业部关于深化农商协作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指出: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顺应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商务、农业部门协作协同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突破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加快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生产流通消费高效衔接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2017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

设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的各个方面相融合,以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运动养生等特色产业为发展载体,是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等功能融为一体的创业创新平台。 试点任务

(一)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二)探索一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三)培育一批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业品牌

(四)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机制

2.3.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村里闲置的宅基和房屋则成了废弃物,无人问津。针对这一现状,国家鼓励采取措施,通过成立农宅合作社、对外租赁、整体开发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源,探索出一条促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项目开发深度整合农村土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通过集约化经营发展生态农业、健康养老产业和休闲度假旅游,既可以实现闲置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二次开发多层受益,带领农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2.4.打造大西安生活供应基地和休闲文化体验基地

近年来,洛南县农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2 万吨,新增设施蔬菜2万亩,新栽果树2.1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8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5万亩,年产量96.5万吨,产值15.5亿元;果树面积达到16.9万亩,年产量20.5万吨,产值6.2亿元;肉、蛋、奶年产量达到9.7万吨,产值4.4亿元。但是农业发展处于传统农业状态。

《洛南县城建设情况介绍》明确:西安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一)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着力打造西安的生产配套基地。

(二)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西安的生活供应基地。

(三)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西安生态文化休闲体验基地。

本项目主要是以开发农耕文化深度体验和农业互联网小镇产品为主,弥补洛南县目前的产品缺失,提升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档次,带动区域旅游消费水平。

2.5.“互联网+小镇”成为精准扶贫先行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农业互联网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互联网业理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行者,使参与农业互联网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成为“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农业互联网行业产业联动效应强,通过本项目的开发,将促进多产业的联动发展,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旅游精准扶贫。

三、规划立意

3.1.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 6 农村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制度机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培育一批特点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1)尊重自然属性基础上,强调乡村聚落生活空间的表达,突 出农村闲置土地和居民整合和再利用。

(2)文化导向型、乡村公园式、生态风光型旅游产业集聚区。 (3)生产集约、生态完善的“天蓝、竹绿、水静”的环境空间。 (4)以生态农业示范+农业互联网小镇+农耕文化体验为导向的农业互联网小镇精准扶贫示范项目。 3.2.规划范围

农业互联网平台、文化发展、产业链、红色旅游发展。 3.3.发展定位

农业互联网小镇示范基地

全维度、立体式的中国农耕文化深度体验旅游区

依托项目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立足于旅游目的地体系的构建,站在助力农产品销售快速发展的高度,以提升产品、激活人气为目的,以生态农业示范为基础,以田园养老度假为辅助,以农耕文化深度体验为核心吸引力,打造一个感官立体的、穿越时空的中国农耕文化旅游基地;同时将农耕文化体验与生态农业示范、田园养老度假、文创产业发展、互联网小镇深度融合,实现旅游带动区域经 7 济、企业与社区友好的多产业复合型发展,塑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新标杆,打造互联网小镇综合体。 3.4.战略发展格局

项目按照农业电子商务(启动项)→就业安置→传统文化传承→ 产业生态链的总体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布局,其中:

近期:重点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启动项)→就业安置实施,可以快速聚拢人气,即可服务游客,同时也可连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快速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中期:以传统文化发展为示范窗口,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文化产业为辅助产业,以农耕文化深度体验为特色,依托长坳15公里长沟谷打造生态农业互联网小镇,依托长坳红色历史时间打造以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远期:逐步链动大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依托三原丰富的物产,以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为背景,开发西安生态文化休闲体验基地和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传承农耕文化,打造长坳非遗文化生产基地,逐步构筑大西安生活供应基地和休闲文化体验基地。 3.5.启动区功能分区

根据资源分布现状、自然条件、开发现状的综合调研与分析,规划启动区农业电子商务项目功能布局为:“农产品供应链、互联网平台、就业安置”。

四、启动区重点项目

4.1.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创业创新。

推动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的实现农业特色产业推介、文化历史展示、食宿预定、土特产网购、移动支付等资源和服务的在线化。

4.1.1依托益农信息社,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分散农户参与,积极引导当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

4.1.2在大型社区试点设立农产品体验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加强与传统鲜活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合作,开展农场会员宅配、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探索,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系统。

4.1.3 建立普及型公益性培训与提高型市场化培训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专业的电商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开设网络公开培训课程。加强对被培训人员跟踪服务,提供后续实践引导和再教育,确保培训实效。

4.1.4强化资源整合和集成,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从种子、畜禽良种、原材料供应,到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田地管理、品质管控,以及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仓储、营销策划和金融保险等全链条服务。

4.1.5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动态分析农村和农产品市场变化,帮助企业精准定位,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9 4.1.6 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4.1.7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相关企业开展追溯服务,逐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 4.1.8 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产品追溯等标准体系 4.2项目板块

4.2.1 每一种产品窗口展示。

4.2.2土特产销售,我们承诺在我们平台销售的原生态土特产农副产品都是真品。

4.2.3生鲜果蔬和养殖产品订购:体验式展现田间生态果蔬和养殖、保证终端客户可以在平台订购农户源头的水果、蔬菜,由农户或者小镇快递中心直接从田间发送给终端客户,达到田间和厨房餐桌无缝连接。

4.2.4健康养生:平台会展示提供各个特色小镇的养生项目,终端客户可以在平台选购。

4.2.5民俗和精品旅居套餐:传统特色民俗和现代化科技相结合,客户可以体验田间厨房,平台会向终端客户推出民俗特色和精品旅游线路结合,让客户感受大自然的田园旅居生活。

4.2.6 餐桌系统:客户可以在系统上订购当地特色小吃和特色菜品,原汁原味用餐,也可以远程配送,使客户在远方也能吃到家乡醇正的 10 风味。

4.2.7门票订票系统,平台订票折扣高于实体店面购买。 4.2.8优惠卷:平台可以给每个小镇商家发送优惠卷,抵扣促销。 4.2.9娱乐系统:平台联合小镇商家不定时的举行网络联谊会和红包派送。

4.2.10 广告传媒:可以给每个商家做特效传媒广告向全国推广。 4.3就业安置:

4.3.1积极利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等现有培训项目,对农民合作社成员、创业就业人员、电商转型的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员等,开展电商理念、基础理论、技能技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

加强对被培训人员跟踪服务,提供后续实践引导和再教育,确保培训实效。

4.3.2 带动原住民农户参与,通过技能培训安置就业,

带动原住民,技能培训产品包装,安置就业方式,将古镇商铺配套给原住村民,

一解决原住民就业问题, 二解决古镇招商难问题, 三解决政府扶贫问题。

长坳古镇现有商户150户,直接解决就业人口至少300人。

五、中期重点项目

5.1文化板块开发思路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大遗址保护。

11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非遗传承和展示活动, 传承保护当地民俗文化。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鼓励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精品意识,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文化精品。 5.1.1文艺创作: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纪录片和节目栏目。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非遗传承和展示活动, 传承保护京剧、昆曲。 5.1.2服装设计: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设计制作展现中华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装服饰。

5.1.3研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发展传统体育,抢救濒危传统体育项目,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工程。

5.1.4礼仪传承:在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

12 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 5.1.5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以中华美学精神引领创意设计,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创作生产更多优秀原创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供给。与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创作生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市场需要、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原创能力和营销水平。加强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创作与供给。

5.1.6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大力开发适宜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的数字文化产品,促进优秀文化产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引导文化企业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5.1.7 传统工艺。坚守工匠精神,加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 牌意识和市场意识,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全面提高传统 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个人及相关单位激发 创造活力,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丰富传统工艺的 题材和产品品种,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将传 统工艺品的设计、生产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 5.2 红色文化弘扬

六、远期重点项目

13 6.1 发展思路:产业生态链的总体发展

(一)“集中突破”的产业链发展思维——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可以比作是特色小镇的线形核心,核心的重点在于产业主体项目的培育,像栽培树木一样,做到“选得准”,重点突击,保障“立得住”、“长得大”产业核心产业链的完善发展,就要梳理产业链思维,强化产业链配套,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链、选得准、立得住、长得大 要符合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找到最适合的项目/企业种子; 要重点培护,保证龙头项目/企业能够在小镇扎根,做到本土化运营; 要最优化成长,能辐射带动新枝,也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效益;

(二)“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思维——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不同于区域产业集聚1.0和2.0,是要形成一个在核心产业支撑下的融研发创新、文化创意、成果转换、体验应用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特色产业生态系统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产业园区,更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一方面对外通过与创新网络的连接,可以将最新的产业创新信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甚至创新人才源源不断的引进到特色小镇来,推动产业生态圈的实现。另一方面,对内通过协同机制推 进特色产业创新战略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特色小镇企业主体的创新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信息和成果的互通共享。通过内外合力推动产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增长极。通过横纵联合、内外合力,推动特色产业集聚生态圈的形成,进而将实现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创新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现代社区功能的有机融合 6.1.1横纵联合

14 特色产业的规模发展优势除了自身“纵向”产业链的壮大完善外,还要在“横向”完成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挖掘历史人文要素的集聚,充分体现特色小镇的创新导向,推动经济要素与人文历史要素的高度契合,融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于一体,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从而保证特色小镇的特 色化、创新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6.1.2内外合力

特色小镇·产业培育——泛旅游产业主要是“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运动”、“旅游+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内容,泛旅游产业形成与发展模式

以旅游为导向的传统产业发展、以旅游为聚集为目标的旅游资源开发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电、工业、商业、医疗、文化、体育、房地产、会展、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以旅游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延伸发展以产业聚集为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农业观光主题庄园田园地产休闲营地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商品贸易休闲渔业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商业医疗养生运动康体娱乐产业旅游地产会议会展观光、休闲、度假延伸融合 泛旅游产业的架构 6.2 重点建设:

西安生态文化休闲体验基地:以农耕文化体验为核心、以打通城 市居民和农村闲置土地供给侧改革为思路、以长坳古镇周边闲置土地

15 和村民为依托,开发市区居民家庭后花园,充分打通城市与农村经济 体。“以聚合资源、共谋发展为原则,以“优化供应链网 引领行业 创新 共建诚信社会 存续市场繁荣”为一致纲领,创建打通包括商业流通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运输、经济研究为一体的“产、销、研”全能型合作组织,打造商业流通与供应链的完整闭环,并借此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行业、产业与金融及社会资源,实现“凝聚力、生产力、销售力、服务力、创造力、发展力、影响力”的高度协调统一

七、综合效益分析

7.1社会效益

7.1.1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

本项目建设以规模化生态农业种植为依托,以传统文化发展为示范窗口,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以红色旅游为辅助产业,以文化发展和农耕文化深度体验为核心,在旅游项目开发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农耕文化内涵,需要对文化的渊源进行挖掘、对文化的现存进行统计、对文化的传承进行倡导,一定程度上从侧面促进了文化保护,将开发与保护进行完美的融合。 7.1.2.打造乡村旅游发展新典范

通过本项目开发的示范性,可带动周边的农业旅游整体发展的速度,同时可提升周边地区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档次,有利于在县东部形成规模化的乡村旅游深度游憩聚集区,有利于强化和弥补县农耕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空缺,促进县全域旅游的协调发展。

16 7.1.3.带动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国际旅游从业统计惯例,旅游业直接就业1人,间接就业5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就业人口上升10%。通过预测,近期项目开发所带动得固定管理及服务岗位约120个,间接从业人数达600人;远期可直接提供380个固定就业岗位,间接带动2280个就业岗位,同时不包括农业季节性生产时期所需要的临时作业人员。

同时项目的开发,可以通过网络营销、产品销售和就业收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均年增收1.5万元;还可带动周边100户农民进行农家乐经营,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7.1.4.建设美丽乡村

项目的开发是以社区典型乡村聚落空间为基础,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生态农业,连带发展养老产业和休闲度假,有效解决农村闲置资源利用最大化,从而促进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协调、乡村社区和谐相融。 7.2经济效益 7.2.1.项目建设时序

项目开发本着“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目标,合理安排项目开发时序。其中:一期为2018-2019年,二期为2019-2021年,三期2022-2025年。

近期重点农业电子商务(启动区)开发,建设内容包括:

(1)反映项目整体形象特色的项目优先建设,如农业互联网展厅、17 参与体验项目及其他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等;

(2)投资小、见效快、转移投资风险的项目,如农产品销售、游学研学等;

(3)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一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如集中收银建设、商城建设、公共平台建设等,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7.2.2.带动经济效益

项目建设完成后,投资成本需要通过滚动经营才能回收。项目建成后综合收益主要包括基础农林产品收益、旅游综合收益、田园养老收益、文创产业收益等。

通过初步测算,项目开发建设投资到5年将全部收回。正式建成运营之后,农耕文化基地年均综合营业收入将达到12000万元左右,每年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直接创造营业税、所得税和附加税合计达30000余万,经济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7.2.3.通过农业互联网小镇,带动洛南农业发展。

在整体农业资源利用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及总体分区与功能定位,相应地确定了各个分区的农业资源利用性质,以及业态布局。采取培训就业与商家合作相结合,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旅游精准扶贫。 7.3 生态效益

7.3.1休闲农业对绿色生态的完美诠释

通过本项目的的建设,充分展现生态农业的魅力,诠释未来安全农业 18 生活的理念,同时又使区域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得到了极佳的 保护。休闲农业与农业旅游的协调发展,可促使县产业转型和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之路。

7.3.2.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平衡调节微气候环境

在整体土地利用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及总体分区与功能定位,相应地确定了各个分区的土地利用性质,以及区内设施布局。采取使用与更新相结合,有效保护和恢复土地资源并举,平衡调节微气候环境,从而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西安丝路智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8年

互联网农业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重点项目互联网+特色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大纲)

互联网+农业

农业养殖可行性报告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发展可行性报告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

“互联网+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农业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样本)

秦岭农业互联网小镇可行性报告6.21
《秦岭农业互联网小镇可行性报告6.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