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3: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题(无答案)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X至X页,第Ⅱ卷X至X页。共XX分,考试时间X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卷(X-X页)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对考号、姓名、班级和科目。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C.婚娶联姻制

B.礼乐丧葬制 D.功臣分封制

2.《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中央集权 C.家国一体

B.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

3.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4.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宗法制 D.皇位世袭制

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 A.中央集权 C.君权神授

B.规范法度 D.皇权至上

1 6.“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皇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

B.废分封,立郡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7.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 A.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B.监察百官之职 D.专司行政之事

8.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汉初期 C.北宋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 D.明朝初期

9.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 ) A.中书省 C.尚书省

B.门下省 D.吏部

1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11.北京大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途。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C.科举制

B.察举制 D.八股取士

12.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2

A.法治的加强 C.皇权的强化

B.中央权力的加强 D.中央机构的调整

1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14.“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15.“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内阁”出现于( ) A、唐太宗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明太祖时期 D、明成祖在位时

17、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军机处设置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3

18、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宫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9.《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2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21.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 A.等级制度森严 C.文化生活丰富

B.宗法色彩浓厚 D.法律制度严苛

22.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C.封建制度的确立

B.郡县制的实行 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2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24.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C.防止诸侯割据

B.加强思想控制 D.加强中央集权

25.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 4 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26.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 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

27.《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

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

28.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 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

29.《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30.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完善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D.弥合君相矛盾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 分)

(本卷共2小题,共40分。31题:24分 32题:16分 ) 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 5 作答。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6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6)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河南商丘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辽宁瓦房店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吉林长春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

广西贺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推荐)

江西上饶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

翁牛特旗乌丹四中中华传统美德汇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1

福建三明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