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西贺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20:5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D.兄终弟及的传统

2.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

3.“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 A.规范宗教仪式 C.禁锢人们思想

B.传承中华传统 D.阻碍社会进步

4.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分封制度 B.宗教信仰 C.礼乐制度 D.宗法制度

5.东周后半期诸夏各国“政逮于(卿)大夫”,政“自大夫出”,诸侯的土地和人民逐渐被少数强宗夺去。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东周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B.诸侯的土地和人口被夺走 C.卿大夫与诸侯共同执政 D.卿大夫逐渐演变为最强宗

6.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郡县的设置扩大了周朝疆域 B.血缘关系是授郡授县的依据 C.从贵族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D.设置郡县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C.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为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 ) A.实行科举制 C.采用严刑酷法

B.推行郡县制 D.思想上独尊儒术

9.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茂才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后来,“孝廉”逐渐成为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材料中所述的选官制度为( ) A.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D.察举制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11.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 ) A.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

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 C. 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 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

12.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C.明代的内阁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D.元代的一省制

13.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C.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D.君主专制的加强

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5.“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16.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密。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 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B.有很强的保密性 D.是中央决策机构

17.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②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A.中华民族的奋起

C.晚清政府的改革

B.西方列强的入侵 D.近代的民主革命

18.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9.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的这支军队应是( ) A.新四军 C.义勇军

B.八路军 D.抗日联军

2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 ) A.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B.北伐失利 D.安庆失守

- 3 A.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28.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C.国共第一次合作

B.农村包围城市 D.开展工人运动

29.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 )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③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 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

- 5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从毛泽东革命新道路的提出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6分

2017年10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BDA 6---10 DCBDC 11---15 ACDBA 16---20 DBCBC 21---25 ACDBC 26---30 BABC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答案: (1)“封建子弟之制”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5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5分

(3)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皇帝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3分

32.答案: (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3分) (2)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10分) 33.答案: (1)北伐战争的主要功绩在于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4分

(2)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依据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4分 (3)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认识:革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6分

河南商丘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辽宁瓦房店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吉林长春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江西上饶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习题1

福建三明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吉林九台市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西南宁市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第一次月考作文

广西贺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推荐)
《广西贺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