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化诗入文(文化作文教案)1

发布时间:2020-03-03 17:43: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化 诗 入 文

——文化作文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作文,探讨其写作技巧。

2、练习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文。 教学重点:

学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文。 教学难点

探讨分析文化底蕴味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比一比

1、展示两段作文,学生阅读并讨论:你喜欢哪段作文,说说喜欢的理由? 文段一:

雨丝绵绵的时候,大致是春来临的季节。那时大家刚刚拖去厚重的棉衣,心中满师如释重负的感触,而雨竟珊珊而来,心中莫名的彷徨夹杂着无限的喜悦。一切都是新的:生命。空气,当然还有生活。于将这一切滴澈心底,刹那间让你明白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于是,你开始盘算着一些计划与筹备了。而此时雨并不大,轻柔的。零散的飘落,不露声色。让你在一片朦胧中思索脚下路的方向。或许,此刻你心中有翅膀的飞翔,海浪的拍打,花儿的生长,叶子的出土等等一系列及其闪耀的灵感。而雨却不打算荣辱其中,他选择远远的。静静的看你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至到你再次微笑,他坦然入怀。顿然,让你发觉一切的思索来源于雨的启发。

文段二: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2、师生讨论

3、老师归纳喜欢文段二的理由: 有文化底蕴;

1 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

语言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也给作文增添几分文化气,增添几许厚重。

(二)说一说

1、引出本节课目标:学习写具有文化底蕴的作文。 思考:如何做作文富有文化底蕴

2、学生讨论:引用诗句……

3、师:是不是只要引用了古诗词句,就使文章有文化底蕴了呢?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乱引用诗句,适得其反的文章,附文2)

4、归纳:

前提:引用诗句要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否则就是虚伪的文化了。 方法:

(1)直接引用

通常做法就是借用一组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巧妙镶嵌古诗名句,以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强调不是单纯诗句的堆砌,要理解。如与陶渊明共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如:

感叹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与岑参一起分担“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的怅惘,与刘禹锡共同感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变更,与陶渊明共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王勃共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春天时,赏玩“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胜境;夏天时,感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的超然;秋天时,在“天阶夜色凉如水”中“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天时,欣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选自中考满分文《我越来越爱书》) (2)巧妙化用

即根据文章内容或中心思想的需要,将古代诗词名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语言中,这种引用比前面更巧妙更上了一个台阶。引用自然贴切,不露斧痕,又增加了文采。

如:

朦胧中芳香扑鼻。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的香甜之味,还是夏日荷塘那蜻蜓伫立的小荷所溢的清幽?是重阳菊花怒放,那怡人的淡雅之香,还是冬日山园小梅,凌寒傲雪浮动 2 的暗香?(选自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三)写一写

1、思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大家积累了哪些思乡的古诗词名句呢?

2、学生发言:积累思乡名篇名句。

3、老师出示:

1、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4、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5、赠吴之山【王间

城拆声声夜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看君已做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

6、客中夜生【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7、静夜思 【李 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9、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0、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1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学生练习:引用或妙用古诗表达思乡之情。 (老师也可写出一段,可以放在学生展示之后出现) (备选:关于勤学)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备选:关于励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

4、学生写作

5、展示、讲评

(四)小结:

同学们“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走进久违的经典名著,重温名句名段,让我们的作文飘散浓浓的书卷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经典名句名段如何与作文浓浓的书卷气联系,少了过渡段句)

如何化诗入文

作文指导课化诗入文

化诗入文——引用、化用古诗词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企 业 文 化1

群文送别诗教案

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课堂

体 味 文 化教案

《诗四首》教案1

《木兰诗》教案_1

文包诗

化诗入文(文化作文教案)1
《化诗入文(文化作文教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