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5: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

——鲲鹏小语2013暑期“高段教学”课例观摩与研究

主持人:常新涛

资料整理:常新涛

龙华

闫晓枫

活动背景:

此次活动以 7月15日~7月20日“鲲鹏小语暑期高段教学共十一节课例观摩活动”为依托,以新涛、龙华、闫晓枫三位主持人的思考为主,在认真听取与会教师的意见之后达成的共识。

此外,鲲鹏小语群在暑期进行了“专家讲座”、“课例观摩”、“习作教学研究”等活动之后,为进一步促进群活动为一线教师服务,开始进行“微课程”研究:13日——小语高段教学梳理;14日——特级教师张祖庆“我的班级写作计划”讲座;15日——名师朱煜引领全体教师对《梅花魂》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三次活动分别涉及“年段教学”、“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三个方面的研讨,希望能从小语教学的各个细节入手,诱发一线教师对自身教学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活动过程:

主持人:“小语高段教学梳理”是我们在观摩了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中11节高段教学课例之后,进行的总结。虽然今天的活动尽力关注到“年段教学”,研究范围明显缩小,但对于整个高段教学来说,仍然包罗万象,涉及到方方面面。

同时,由于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高段教学又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今天的梳理可能为大家呈现的“思考点”很多,却很难延展、深入。所以,我们今天的活动绝非“讲座”,而是研讨,我所能做的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今天,我将围绕“教学准备”、“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外阅读”四个方面,尽力还原高段教学形成的过程。

小语高段教学梳理:

第一部分:教学准备

一、课标意识、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始终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不仅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也体现了国家意志。为此,研读课标,解读课标,明确各个学段的“学段目标”,进而将年段目标逐步分解为:年级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目标——课时目标,在逐步分解与细化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身的课标解读能力,加强课标与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更细化,措施更得力,效果更明显。

二、文本解读能力。(直面文本、沉入词语、还原场景、发现秘妙等等) “一本教参、一套课本”就能教学的思想意识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教师职业惰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对于任何一位小语教师来说,文本解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王崧舟老师在《如何进行文本细读》讲座中提到: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查看教参,而是要“直面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读出自己的真实体悟。在“直面文本”过程中,我们需要“沉入词语”,需要“咬文嚼字”,需要“还原场景”,从而发现文本独特的教学价值——文本秘妙。而教参只是“教学的参考”(它为全国教师呈现了统一的教学分析、教学建议,甚至是教学设计。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按照教参去教学,那全国的小语课堂就是一样的,培养出来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那将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教参进行授课,抛却自己对文本的见解,抛却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学情分析。(兴趣点、原知点、疑惑点)

教学因何而精彩?因学生的不同,因课堂的生成而精彩!我们对学情分析往往停留在“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的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前几天吉春亚老师到鲲鹏小语呱呱房间进行了讲座,其中提到:为了“顺学而导”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原知点和疑惑点。

四、教学方法。(由晓枫老师提供)

1、教学要整合,用教学主问题切入教学—— 如:《姥姥的剪纸》教学中“怎么写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的?”)

2、听说读写相互配合,实现工具、人文统一。

3、实现知识“类化”。(读法类化;写法类化) (1)读法归类:

①借助背景资料读人:詹天佑在怎样的背景下接受任务? 伽利略在怎样的背景下敢于公开试验? 五壮士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

②借助人物表现(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对人物的直接刻画; ③借助文中的侧面描写。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挖掘时,很多人来劝阻,完全可以一笔带过,为什么要展开写?

再如,写伽利略公开试验,还写了人们的反映,为什么写?体会对主要人物烘托的作用。

(2)写法归类:

如,①布局谋篇: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事件+启示的写法,详略安排(《落花生》)等;

②表现手法:借事抒情(《梅花魂 》) 借景抒情(《小桥流水人家 》) 借物喻理(《落花生》)托物言志 ③句段修辞运用:略

4、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何“以学定教”?有的老师提出“在课堂教学之前,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预习时间”,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给出学生的预习任务,并参与学生预习。之后,以检测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灵活改动教学设计,并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展开教学,完成“顺学而导”。

这需要教师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并以尽可能翔实的文本解读为依托。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只是一种理想,而很难实现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习惯以教参为依据进行教学,导致教师自己对文本没有深刻理解和感悟,从而不敢,也无法实现这一教育理念!

第二部分:阅读教学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书写工整、美观、有一定速度。

3、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课例中不难看出,“识字写字教学”依旧是高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只不过比低、中段小语教学的要求更高一些,方法更灵活一些。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般采用“随文识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指导书写”、“学生练写”等方法,并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很少以单独的教学环节来呈现。

二、听和读:

1、倾听的能力。(不在说教,在于吸引)

倾听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孩子们在倾听中学习其他人的想法,思考自己的理解,从而提升自身对文本的认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以简单的“组织教学”来完成,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自己精心设计教学,以灵动的语言,飞扬的思维,以及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来吸引学生。

2、培养默读的速度;学习浏览;突出有感情朗读;培养吟诵。 默读速度和浏览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要求;有感情朗读和吟诵需要指导,需要过程,需要活动的锤炼,需要展示的激励!

3、在读中体会表达效果。

引导孩子们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思考文字表达,交流表达效果,是学习语言,领悟表达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中的“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中“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种句式运用的好处,都是在读中完成思考的。

4、在读中认知表达顺序。 (例:《我的舞台》):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提出:你能看到“我的舞台”都在哪里吗?当学生发现了这些舞台,展示在黑板上的时候,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就很自然地呈现了出来。

三、说和写:

表达,既包括说,也包括写,它们直接指向语言文字运用!文本教学中,我们需要引领孩子们“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得意:从文章整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读懂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每一个段落乃至整篇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得言:“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就要让学生在“得意”的过程中“得言”,从而实现“言意”兼得。

得法:学贵有法,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就语文学科而言,要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倾听,怎样阅读,怎样说话,怎样习作的方法。

得能: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任务的自身条件(包括生理和心理条件)。语文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组织语言与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概括说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就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1、说:说理解、说感悟、说生活、仿说等。

2、写:

补白型练笔(《姥姥的剪纸》) 模仿型练笔(《匆匆》)

续写型练笔(结合课文所学方法、合理想象) ……

四、阅读教学过程:

崔峦理事长在全国第九届阅读教学大赛讲话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呈现学生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这需要教师教学意识的进步,需要学生表达意识的增强,需要教学设计的精心策划,需要教师真正将学习还给学生!

第三部分:习作教学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兴趣、说真话,抒真情)如何让学生知道“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似乎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是沉闷的,是无趣的,是不愿也无法写好作文的。与管键刚老师的习作教学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的是枯燥的“任务”,不让孩子们说自己喜欢说的话,甚至在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假话,套作文格式。如此的习作教学,毫无兴趣可言,我们让孩子们说什么?又怎么说呢?因此,既然是学生的作文,就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言语特点,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言语能力。

2、留心观察。 (教师引领)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太多感受生活的机会。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枯燥,也不是一点写作素材没有——教室里、学校里、街道上、家里,等等地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孩子们有他自己的一个世界。可为什么孩子们不愿说,不能写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老师们的引领没有跟上。

朱君英老师在博客中详细介绍了他引到孩子们“观察——交流——习作——评价”的过程,引领孩子们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开拓自己的观察视角,并在交流中弥补自己观察的不足。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简单的”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在思考:我们为了应试中取得好的作文分数,是不是将孩子们习作的要求拔高了?课标修订版明确指出:只要求孩子们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就好。

4、修改习作。 (自评、同学互评、师评) 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从多角度来评价自己的作文,赏析别人的作文,还能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为了与同伴交流。

第四部分:课外阅读

崔峦理事长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激励孩子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展示优秀阅读,指导普通阅读——为学生阅读感悟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此推进课外阅读,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受语言文字运用,涵养自己的内心。

思路梳理:

一、高年级就是“句段篇”的训练。

二、高段阅读教学,我们至少应培养学生这几个能力:(龙华老师提供)

1、概括能力(抓住关键词、合并段意)

2、质疑能力(比如《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中学生依据题目进行质疑,从而获得文本主要信息。

3、想象画面能力(抓住关键词想象,可以像《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出示提示语,让学生想象)

4、运用文本写作方法进行写的能力(比如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中出现了这样的设计——利用课文第三自然段的“

的时候,日子从

中过去”句式进行仿说,而后连成小诗。)

5、批注的能力(《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这一课体现的最为充分。

6、读的有感情的能力 。(比如强晓娇老师执教的《献你一束花》引导学生读出“沮丧”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

三、对高段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备课与课标修订版结合起来,拥有课标意识,找准文本教学的“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和“能力培养点”。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全面把握课标之后,需要具备“文本解读”的专业能力。

2、高年级应该尝试“自学在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呢?营造氛围、引导方向、及时点拨、适当小结、必要示范、恰当评价。

3、“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习惯、激励学生阅读,引动学生语用”,实现小语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实现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暑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梳理

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记录卡活动总结

康校长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推荐)

小学语文高段教研组工作总结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

小学高段语文科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高段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高段语文教研组计划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
《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活动梳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