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检察院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0: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金融系统职务犯罪

调 查 报 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金融业迅速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市金融犯罪逐渐增多,金融系统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案件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而且诱发和加剧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稳定。司法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遏制和减少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确保金融资产安全,必须坚持依法治理金融,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之路。本文对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情况作一分析,并就如何预防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提出对策措施,以利于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一、金融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

l、从犯罪类别看,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两类职务犯罪占绝对比例,发案率较高。

2、从案犯文化层次、年龄结构上看,涉案人员文化层次较高,年纪较轻。

3、从发案单位和人员岗位上看,金融基层单位发案较多,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作案多。金融机构的支行、储蓄所、办事处等基层单位是发案的重灾区。

4、从犯罪手法看,呈多样化、隐蔽化、智能化趋势。随着金融系统的办公现代化,犯罪手段也由传统的涂改单据、做假帐逐渐向技术型、智能型发展,利用电脑作案相当频繁。

二、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成因

金融职务犯罪是社会、法律、管理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金融职务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经济现象与社会现象相结合在金融系统的综合反映。其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金融体制深层次的矛盾,社会监控弱化。在经济转轨时期,金融体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存在着政企不分、政银不分、投融资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尚未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政府、企业、银行三者之间新型的关系,这是诱发金融职务犯罪、产生金融风险的客观根源所在。

2、贪欲膨胀,以权谋私,进而铤而走险,堕入深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享乐至上成为这些人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价值观,思想上一旦出现“缺口”,便很难在金钱诱惑面前站稳阵脚,于是利用职务之便,置金融法律、法规、规章于不顾,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大肆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

(二)法律层面的原因

1、金融法规的不完善为金融职务犯罪提供客观条件。加强金融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融管理的必然要求。1995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和刑法关于惩治金融犯罪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为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打击金融犯罪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又不得不承认,在实践中,它还缺乏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和存在不尽完善之处,这在客观上为不法者所利用,滋生了犯罪。

2、金融执法力度不够,是金融职务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金融发案单位不及时报案,或压案不报,或仅作内部处理,这些在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分子作案的侥幸心理;二是在对金融职务犯罪的定性和量刑方面,存在量刑过低、打击不力的问题;三是由于有些案件性质复杂,法律规定不明确,违规与犯罪责任难以分清,及时准确地依法追究犯罪有一定难度。

(三)管理层面的原因

1、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管理混乱,犯罪分子乘虚而入。在金融机构中,存在许多严重违反金融法规的行为,多表现在储蓄、会计、信贷、出纳等多种业务部门。这些行为由于管理失职的原因,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温床,引发大案、要案。

2、稽核不严,监督不力,制约失控,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些案件的罪犯往往是长期、多次作案未被发现或未被及时遏制而屡屡得逞。这充分暴露出发案单位在金融业务工作中,稽核对帐不细不深不及时,互相监督、上下监督不力,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过关,继续作案。

三、金融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构筑起拒腐防变和防范案件的思想和道德防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依法合规、遵章守纪、稳健经营、规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员工珍惜职业生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自觉性,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规章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强化内部管理。严密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是银行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防范案件发生的重要保证。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协调各部门监督力量,加大检查,执纪力度,增强整体防范功能。银行的纪检监察、稽核(包括总稽核或总会计)是执纪监督的职能部门。加强这些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自然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对于防范银行内部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四)建立金融机构内部岗位轮换制度 。一个职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上工作,容易形成关系网,出了问题也难以发现,尽管上级机关经常检查监督,也难以知道全面情况。这样既不利于监督,又不利于遏制违规经营和犯罪。因此,在保证从业人员整体上稳定的前提下,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所属人员实行定期交流和岗位轮换,以达到互相监督制约,及时发现和防止出现违规违法经营和犯罪现象的目的。

(五)加强防范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的操作已成为电脑操作,实现了银行业间的联网,开办“网上银行”业务。金融犯罪也由传统的作案方法向“智能型”转变。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在计算机中输入命令或执行事先准备好的作案程序,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作案目的。

(六)加强金融队伍建设,严把用人关,为预防金融职务犯罪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应把好进人关,加强各级金融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行、所、社领导班子的建设。在培养、选拔、任命、调动的同时,实行查寻举报线索制度,防止发生“任命干部上岗、举报线索进箱”的被动现象。二是要坚持新职工岗前培训制度,把纪律、法律、预防教育作为必修课。

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调查报告

湖北钟祥职务犯罪预防讲座走进金融系统

检察院反贪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汇报

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先进事迹材料

职务犯罪预防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

强化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思考对策

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检察院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
《检察院金融系统职务犯罪预防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