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坐井观天

发布时间:2020-03-03 02:20: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 案 首 页

执教教师 马雪晶 评课教师 樊大芹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阅读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2010.12.9 教学 目标

1.认识“信、沿、际” 3个生字,会写“沿、际”等8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知识 结构图 {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6个词语,认会3个生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难点:初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 学情 分析

学习起点预测 1.学生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 2.能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困难预测 体会本课“坐井观天”的寓意,会有难度。 教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板书 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 --------- 无边无际

青蛙 ---------- 井口大 教学 反思 呈现

现象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习知识,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 归因

分析

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孩子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并把抽象的寓意用浅显的实验表现出来,使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最后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最终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 教 案 续 页(第 1 课时)

步骤 教学流程 课堂调控

导入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前两天,我们学了一个新词(坐井观天)

2.同学们,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看看这里蕴 含着怎样的道理。

重 难 点 突 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识记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3、结合板画指一指,青蛙和小鸟在什么位置? 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4、理解“沿”字的两个不同意思。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沿”字,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指导写好“沿”字。

5、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

随机板书:小鸟 青蛙

无边无际 井口大

6、理解“无边无际”。说到“无边无际”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课件(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

2、读读这段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什么是大话? 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 青蛙说小鸟那句话是大话?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

3、指导学生朗读小鸟这句话。

4、青蛙听了小鸟的这句话,会怎么说?

你认为这两个“那么大”、“那么远”,意思一样吗? 那么大是多大?那么远是多远? 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指导学生朗读青蛙的这句话。。

5、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前两次对话。

注意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

6、展示分角色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小鸟和青蛙的最后一次对话)

2、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他俩为什么都笑了?

3、为什么他们都觉得自己说得对?

4、青蛙和小鸟的观点究竟谁对谁错呢?学生亲自做实验感受。 让我们做做小青蛙,用纸卷成筒状,来看看天空。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就像我们从纸筒里看见的一样。你们能像青蛙一样,自信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当小鸟去广阔的天空中看一看。 你看到什么?谈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5、出示句子:你弄错了。 你是弄错了。

请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这一句还可以怎么说? 你的确弄错了。 你确实弄错了。 你肯定弄错了。

谁来当小鸟读读这一句话。让大家感觉到是的确弄错了。

我们再来一次对话吧,男同学做青蛙,女同学做小鸟,对着说一说。

6、坐在井底的小青蛙看到的天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有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只有像小鸟一样到广阔的世界中多听、多看、多学习才能懂得更多。老师希望大家不要坐井观天,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像小鸟一样,飞向蓝天,越飞越高。

教学 拓展 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出示:

青蛙跳出井口,看到 , 听到 , 说:“ 。”

总结 提升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课堂 练习设计

一、听写词语

井沿 无边无际 回答 落在 相信 大话 抬头 青蛙

二|读句子::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到天。 我不会弄错的。”

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 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作业

设计 必

做 1.听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做 1.收集成语故事。 2.讲一讲成语故事

3.续写《坐井观天》。

评课: 优势:

1、课堂环节设计符合年段特点,识字教学扎实而有广度。 在生字“沿”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让学生在形象中认识,在感性中理解,而且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在课文第一节,老师抓住生字“沿”,首先让学生通过课文插图,理解井沿,并让学生亲自点画出井沿所在位置,扎扎实实地理解了“沿”即“边”。并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形象扩词练习,为沿的理解更加深了印象。如:老师指着桌边问:“这桌边就叫?”(学生答:桌沿)再引伸“床边就叫?”(床沿)。之后老师又引导学生用说一句话的方式理解“沿”的另一层意思,如:我沿着马路回家去。我沿着小河边走„„ 这样的积累与运用,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2、老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体验,为学生创设了实践的空间,有效提高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纸卷起来看天花板。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欠缺故事整体情境的渲染。以至于孩子在回答问题,或读文时深入的不够,显得每个环节老师都得牵着孩子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的有所保留。

2、在教学“一百多里”时,设计应更贴近于学生,如:操场一圈是150米,那一百多里大约是绕操场300多圈,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距离很远。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