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

1、老人生理特征:老人主要的改变来自生理,即身体机能上的衰退,使长者在生活上起了变化,老人需小心照顾,减慢其衰退之速度。形态变化:身高、体重、脂肪、牙齿、皮肤、骨骼。功能变化:适应力减弱、储蓄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器官系统变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2、老人常见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眼疾(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失禁、冠心病、脑血管病(中风)、老人痴呆症、帕金逊症)

3、老人退休后的情况:角色经济变化生活圈子改变与家人关系转变生活目标转移

4、老人心理特征及性格:失落感孤独感无能感焦虑感缺乏安全感

5、与老人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过程,可使两个人互相了解,透过传达及接收资料讯息,给予及接受对方的指示,互相教导,互相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沟通不局限于利用语言,还有手势、动作,来表达出事实、感觉和意念。同感---设身处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事物,并且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了解予对方,使其觉得被了解和接受,这是给服务对象最大的支持力量。真挚---用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接纳---服务对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及接纳,故需以爱心及体谅去接纳他们。尊重---服务对象常感无用,容易产生自卑,给予明显尊重、支持,增强其自爱和自尊心,提升其自我形象。主动---服务对象大多是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耐心---服务对象多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需要耐心地聆听和处理。个人化、独特性---每一服务对象都应视为独立之个体,有不同之特质与需要,除基本态度与技巧外,仍要顺应情况,作出合宜之行动和表示,才是有意义地建立良好关系,及大致所期望之效果。

6、沟通的障碍:心理因素: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心存偏见与误解,自视过高,轻视别人,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情绪障碍:伤心、喜乐、悲痛等.

环境因素: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身体因素:视力、听觉...衰退,说话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媒介因素: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去表达,言语不通,缺乏技巧.

8、探访前的预备工作:形式:家访、医院探访.准备工作:认识探访对象,基本资料,居住情况等。知识上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生理特征等。技巧上的准备:掌握沟通、扶抱技巧等,准备谈话内容、所需资料、用具及时间分配等。印象:衣着、服饰等。

9、与老人沟通的原则亲切胜于亲热,态度胜于技术,多听胜于多说,了解胜于判断,同理胜于同情,理喻胜于教训,启发胜于代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即使象鲁宾逊那样漂流孤岛,无法与人交往,也要养几只动物,以慰心理的寂寞.确实,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其他人,离不开个中社会组织,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交流是势在必行的。作为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更不愿意孤独终老,更渴望得到关爱……老年人最大的一个认知特点是: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几十年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心里,过往的苦难与欢乐,让他们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中,是支撑他们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而眼前的人和事,他们却绝大部分都记不住多少。由于长期独居,加上过往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能给老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大多数的老人性格孤僻、古怪。这就需要我们有加倍的热情和耐心,去融化老人的心,取得老人的信任……

那么,如何与老人家交谈? www.daodoc.com跌骨折后再小心把老人扶起,一般的表皮外伤用淡盐水或酒精消毒后抹点万花油或龙胆紫药水,不要抹红汞!有骨折就不要搬动老人,如果你对固定骨折部位的手法不娴熟的话,还是先尽快打电话求救……

4、老人哭了——同样要先找原因,要知道老人为何事伤心,然后再慢慢耐心开导……

来源:考试大

5、老人不吃饭——还是要找原因,是因为胃口不好呢?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呢?还是因为有什么心事呢?然后再让老人慢慢吃,不要强求老人吃完一顿饭,能吃几口是几口……

6、心理障碍或自闭的,那就要了解老人的“心结”和“死穴”,花很多的时间和耐心、爱心、关心去融化老人的心,直到有一天老人开口……

7、真情投入,真心相待,老人们会懂你们、会喜欢你们、会同样爱你们的——只是可能她们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我曾遇到一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上门案例:天热,家门敞开着,见有两位阿姨在门口张望,我便主动询问:“请问有什么事情?”两位阿姨上下打量一番,却不接话,而是捧出一个小册子,食指在册子上滑溜起来。于是我再追问一句:“你们是社区居委会的吗?”结果两位马上抬起头来,骄傲地回答:“我们是管你们的!”听罢几乎令人昏厥。

以上案例实属极端,但左右问问,却也并非罕见。事后方知,这两位是新上任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正串门熟悉情况呢!不过,以此种方式走入千家万户恐怕要吃闭门羹了。社工首次找服务对象经常会去敲人家门,如何上门不仅考验社工的基本素质,更是考验细节、体现专业的重要关口,正所谓细节体现专业。而从这一环节开始,社工给服务对象的第一印象已然深入人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门此种小事也不可等闲视之。

上门只在几分钟之间,但准备一下还是必须的,主要环节可分为事先约定、事前准备和上门注意等几个方面。事先的约定是首先要做的,除非无法联系,否则是不适宜贸然上门的。事先约定一般可以书面告知或电话联系,甚至可以先书面再电话。

除了事先的约定,上门前还要做做功课,做一些准备。这些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包括服务对象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情况、背景资料、在家时间等。二是针对社工自己的,包括社工的上门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穿着打扮等。社工要针对服务对象进行一些配套打扮,但更应该保持自身形象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三是要准备一些可以提供给服务对象的资料,如社工机构或社区的资料、社工的名片以及与上门有关的事宜等。

上门可以关注这么几个细节:到达时间、按门铃或敲门、称呼对方、自我介绍、进门。一般认为,提前到达5分钟左右较为适宜,提前两三分钟到10分钟为合理区间,这样既不迟到也不会太早地打扰对方。按门铃以连续的一短一长较为适宜,长时间按门铃显得不礼貌,太短又显得局促和非正式;敲门的话一般是均匀的连续三声,太重是砸门,太轻听不见。

称呼对方要视对方的情况而定,较社工年长者可以冠以姓氏再尊称大爷大妈、叔叔阿姨,年轻者可以直呼其名,但切记不要读错。如果对方还有什么雅号、绰号可以使用也要当心,总的原则是污辱性的不可以用,如果确信可以用雅号,用了雅号后还可以连用其本名,得当的称呼是亲近服务对象的一大关键。 自我介绍则正规点比较好,说明白自己的机构、姓名,表示自己是和对方约好现在上门会面,但是自报家门时发音要清晰,如果人家反问了两遍以上就有点头疼了。

进门也有些细节讲究。一般城市人家都要换鞋,干净卫生是最基本的,扑鼻的脚臭、露趾的袜子是大大有损社工形象的;直接踩进去也是使不得的,就算对方许可,最好也要换上主人家的拖鞋或者直接自备鞋套。遇到下雨下雪,社工当然需要在进门前就先整理一番,自己的形象不可狼狈,滴水的雨伞也是万万不能一路直接滴进去的,最好自备一个密封的袋子将雨伞收好。

如此一番,社工就进了服务对象的家门。社工实务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针对实际、细心琢磨。工作人人做,方法万万千,一家之言,姑妄言之。

考研复试:沟通需要注意技巧

与老人沟通需注意问题

与老人沟通需注意问题

老人玩手机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与老人沟通

财务人员面试技巧及注意问题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及注意事

应聘社工应注意的问题

沟通与技巧

辞职技巧(辞职注意问题)

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
《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