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色事迹人物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8: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革命人物

周文楠

周文楠

周文楠 女 又名周润芳、周荀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1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1926年(民国十五年)同毛泽东小弟毛泽覃结婚,毛泽覃牺牲后,改嫁王英樵。依安解放初,夫妻二人共同来依安工作。周文楠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泰安县(1947年10月18日,依安县更名为泰安县)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长;王英樵曾任泰安县县长。

周文楠出生官宦家庭,父亲周模彬在清朝时任过知县、知州。她举止大方、性格刚毅,早年与其母(周陈轩)志同道合,共同背叛封建家庭,参加革命。1925年(民国十四年),周文楠母女在长沙的家里协助党组织收藏保管和传递党的机密文件,掩护党的地下工作。湖南早期革命活动家郭亮、夏明瀚及毛氏三兄弟都来过周家,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周文楠与毛泽覃就是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相识相爱的,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7月在广州结婚。1927年(民国十六年)“四.一二”政变后,广州的形势日趋严峻,反动派到处捕杀革命者,周文楠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家被迫转移,来到武汉。同年夏,汪精卫正式与共产党决裂,武汉又落入反革命分子之手。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毛泽覃受党指派,赶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后随部队上了井冈山。周文楠因近临产,与毛泽覃分手,回到长沙,后二人中断音讯。

1927年(民国十六年)9月8日,周文楠在长沙生下儿子毛楚雄。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湖南,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刀,周文楠毫不畏惧。产后不久,继续投入到党在长沙的地下工作中。1928年(民国十七年)春,周文楠不幸被捕,她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任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1930年(民国十九年),彭德怀率红军打开长沙城,周文楠被解救出狱,后随彭德怀的部队辗转到江西苏区。在那里,她被安排进红三军团的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分到十六军政治部做宣传工作。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0月,红军撤离江西根据地,进行长征。因工作需要,周文楠留在江西。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26日,毛泽覃在瑞金牺牲。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冬,党组织安排周文楠到湖南省工委工作。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周文楠来到延安,在中央保育院任教员。这期间,与一同工作的王英樵相识相爱了。王英樵是河南人,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春,到保育院小学任教导主任,1941年(民国三十年)下半年任校长。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春,他们一起调到边区政府,王英樵在教育厅任督学,周文楠任干休所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他们幸福地结合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文楠又离母别子,与王英樵奔赴东北工作。1946年,年仅19岁的毛楚雄在中原突围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周文楠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工作。先后任辽宁省委党校支部书记、辽宁省康平县、黑龙江省依安县公安局秘书。1947年11月,泰安县人民法院成立,周文楠任副院长(院长由县长兼任);1949年3月至1950年3月,又兼任泰安县第一届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周文楠成为第一任泰安县人民法院院长。王英樵先后任泰安县人民政府第三任(1949年3月至1949年12月)、第五任(1950年12月至1952年4月)县长。1952年

4、5月间,周文楠调至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任民事审判庭庭长,后又调至沈阳市人民法院任刑事审判庭庭长;王英樵调至哈尔滨市任市建委副主任。八十年代初,夫妻二人离休后,定居东北,颐养天年。(病逝时间不详)

毛泽东家书曾寄依安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弟(毛泽覃)媳周文楠同志一直工作在泰(依)安县,因工作繁重,一直无暇顾及在韶山孤身生活的母亲周陈轩老人。1950年5月,母亲来信。信中提及想念毛楚雄(老人不知外孙牺牲的消息),打听他的下落,文字中还表露出独居的孤单、无助。周文楠收到信后非常难过,含着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求回湖南接母亲到东北和自己一起生活,路费问题请湖南省委按照烈属规定予以解决。并把母亲的来信做为“附件”一同寄上。不久毛泽东即回信。全文如下:

文楠同志:

来信收到,甚慰。接你母亲去东北和你一道生活一事,我认为是好的。我可以写信给湖南方面发给旅费。惟你母年高,一人在路上无人招扶是否安全,是否需要你自己去湖南接她同去东北方为妥当,请你考虑告我。如你自己去接,我给湖南的信即由你带去。附件还你。她们都好。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年五月十二日 周文楠同志接信后,立即前往湖南,途经北京特地看望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关心周陈轩老人的身体、生活等情况。为防止楚雄牺牲的消息给老人意外打击,精神上承受不了,毛泽东对周文楠说:“你告诉(她)外婆,说楚雄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是韶山人民的好儿子,我们送他到国外很远的地方学习去了,也不能通信,免得老人家受刺激。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楚雄年纪不大,为国捐躯,虽死犹荣。”他还叮嘱,要好好照顾老人,让她安度晚年。之后,周文楠把母亲接到了东北定居,颐养天年。毛楚雄牺牲的消息一直瞒着老人。

英雄航天员

刘 伯 明

刘伯明

刘伯明 1966年9月,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兆祥公社东升生产大队(今红星乡东升村)普通社员家庭。父刘志生(独生子),母生五子、一女,因其子女多,劳动力少,家境贫困。伯明行二,自幼颖悟懂事,性格内向、坚毅。从小话语不多,人很文静、聪明,其他兄弟4人都没有他头脑灵活,从来没跟别人打过架。在本乡本土读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总是班级前三名。伯明爱运动,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凡是娱乐样样都会,特别爱好下围棋,喜欢踢足球,酷爱体育运动。

1982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中。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为节省每月食宿费,家距学校10余公里,他每天骑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家和学校之间20余公里。东北夏季长冬季短,每年11月份便是冰天雪地。每天要早起两个多小时,上下学都需近1小时,晚8时才到家。他带午饭总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咸菜。一年四季都没换过新衣服。为赚学费,暑假到附近砖厂打力工。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从来不说,却锻炼体魄和毅力,为成为航天员奠定坚实基础。1985年6月,高中毕业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飞行基地学校来依安一中招飞行员,他听说考上飞行员读大学不用花钱,还管吃管穿管用,就悄悄报考军校。父亲得知后,他对父亲说:“家里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懂事的儿子,父亲感到欣慰。经严格考试和重重体检,最后一轮到齐齐哈尔市体检合格,他成为依安一中唯一被选上的飞行员。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飞过歼八等机型,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经几年刻苦训练,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有快速进步。他号称“小诸葛”,除学习和训练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愿参与,每次智力竞赛他都参加。有一次,一名以出刁钻题著称的教官连续提问十余个难题,伯明却对答如流。他常说:“只要认真做事,就没有不成的理儿。”从此,教官对他实行“免提”政策。1998年1月,经多年航天员训练,完成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上天前,作为“神五”飞船首飞梯队队员刘伯明,突然听到母亲病故噩耗,非常悲痛。他心中最高大形象是母亲,对母亲感情很深,他探家每次进门,第一句话就问:“我妈呢?”母亲去世后,他做心理治疗。

2005年,刘伯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同年6月,他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伯明为祖国增辉,家乡人民为之骄傲。

2008年9月15日21时10分,刘伯明作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成员,同翟志刚、景海鹏一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企盼与厚望飞向太空,并同翟志刚密切配合,协同操作,完成了太空出舱行走的伟大壮举,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称号。

刘伯明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依安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

马拉松世界冠军

白雪

白雪,女,中共党员,1988年12月1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依安县依安镇合心村六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2002年2月份开始练中长跑。当初进齐齐哈尔市体校的时候,因为身高仅有1米4,险些被拒绝。后来是家里拿出3000块钱,以自费的方式参加的体校训练。当时她只有70多斤,很多教练都不看好她。可是自费练了才一个月,白雪脱颖而出,把所有的队友都超过。训练了三个月,就被在那里带领队员训练的著名长跑教练王德显一眼相中。从此在王教练的带领下,走南闯北,开始了艰苦的中长跑训练。成为孙英杰的师妹后,白雪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2003年10月19日,白雪在第23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以2小时37分07秒的成绩获得第8名。

2005年9月,白雪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在韩国仁川举行的第1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中,白雪以15分40秒89获得女子5000米冠军、33分34秒74获得10000米冠军。

2006年8月15日,白雪参加第11届国际田联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以15分37秒12获得女子5000米第4名。

2007年3月31日,白雪在第5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中,以2小时56分22秒夺得第20名。同年8月5日,白雪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米决赛中,以33分33秒49的成绩获得冠军。在10月21日举行的第27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白雪以2小时27分46秒的成绩获得季军。

2008年1月5日,第六届国际马拉松赛在厦门打响,白雪以2小时23分27秒的成绩获得亚军。同年8月15日白雪以32分20秒27的成绩,获得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10000米第21名。

2008年10月13日,白雪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决赛中,以32分30秒79的成绩获得冠军。在10月19日举行的第28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白雪以2小时26分38秒的成绩首度折桂。11月30日,在第13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中,白雪以2小时37分40秒获得第4名。

2009年4月12日,在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比赛中,白雪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以34分51秒29的成绩获得第9名。4月26日,白雪在第23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暨2009年全国马拉松冠军赛2小时40分4秒的成绩获得第7名。

2009年7月3日,在全国田径大奖赛(济南站)暨全运会田径测试赛女子5000米的比赛中,白雪以17分11秒16的成绩获得冠军。8月23日,在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中,20岁的白雪以2小时25分15秒为中国队摘得了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这也是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世锦赛、奥运会级别的马拉松世界冠军。

2009年10月18日,北京马拉松赛暨第11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敲响战鼓,在女子马拉松争夺里,白雪以2小时34分44秒蝉联北京马拉松冠军,并为火车头体协夺得全运会金牌。10月26日,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在济南市奥体中心体育场打响,白雪以31分17秒62的成绩夺得金牌,这也是白雪为火车头体协在本次全运会上获得的第二枚金牌。11月14日,在广州举行的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中,白雪以34分11秒14的成绩获得女子10000米金牌。

2010年1月3日,白雪由于身体疲惫,加上并未进行特别的训练,只跑了5公里便退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竞争。4月25日,在伦敦马拉松赛中,白雪发挥正常,以2小时25分18秒获得第7名。8月8日,在山东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上,白雪在女子1万米的比赛中以32分53秒24的成绩夺冠。同年11月21日,白雪因脚伤问题,最终以32分39秒13的成绩获得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10000米第8名。

由于脚部受伤,自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白雪两年没有参加重大比赛,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12年5月,白雪在奥运选拔赛中意外跟腱断裂,无缘伦敦奥运会。

革命烈士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程志国

程志国

程志国 1950年11月19日,出生黑龙江省依安县德胜公社兴顺生产大队(今向阳乡兴顺村,2001年1月划归中心镇)勤劳俭朴农民家庭。自幼受父母良好启蒙教育,养成朴实奋进、诚恳谦让美德。1958年,兴顺生产大队小学读书,品学兼优,尊师爱校,助人为乐,喜爱书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1961年,加入中国少年先峰队,被学校选为中队长、大队长,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1963年,考入德胜公社中学。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6年,初中毕业,被德胜公社选到公社机关做通讯员,后当饭店服务员。至1968年3月,他志愿应征入伍,分配到黑龙江省军区81767部队任战士、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指导员。

1970年的1天,程志国在外出返回营房路上,突然一受惊马拉车飞速从他身边猛冲过去,眼看把骑自行车妇女撞到。受惊马车继续向人群冲,路上行人见状都尖叫起来。他毫不犹豫地追上马车,一把拽住辕马缰绳,奋力抱住辕马脖子,拼命往后压,硬将马车挤到路边院墙旁,制止一场车祸发生。同年10月,他任班长时,带领全班战士参加秋收劳动,住在生产队没有门窗仓库里。他把战友安排在里面背风地方休息,自己将被褥铺在门口。深夜,秋风很凉,战友们冷得缩成一团,他悄悄地把自己雨衣挂上门框挡风,把被褥盖在战友身上。当战友们酣睡时,他心中十分欣慰,忘了寒冷和一天疲劳。

1971年3月,一个清晨,部队附近工厂发生火灾。正在憩睡的程志国和战友们听到警报,立即起床,奔赴火场。此时,大火已烧到厂房房顶,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烈焰飞腾,厂房就要落架。他操起救火钩子迅速爬上房顶。战友们高喊:“危险,快下来!”他见火势向另幢房蔓延,不顾个人安危,跨过去抢拆房盖,切断火头,避免更大损失。当他刚从房顶跳下来,房屋就塌了。在场所有人们为他松了一口气。同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初,他发现新战士迟仁国调到轮训队当通讯员不安心,想要调换工作。他主动找小迟谈心,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讲一个革命战士应正确对待工作分工不同,要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在他帮助下,小迟进步很快,踏踏实实工作,自觉地接受党组织考验。他调出轮训队,还关心小迟成长。小迟由于他的热情帮助,不久就被批准入党。他俩成了好战友。

1975年秋,轮训队农业喜获丰收,自产大豆兑换豆油400斤。在党支委会上,有名支委提出连队干部家吃油困难,要求将豆油分给连队干部。多数支委表示赞同。可是,程志国坦诚地说:“这豆油是全连战士辛勤劳动换来的,若是我们干部分了,既违反上级规定,又侵占战士们利益。”经认真讨论,一致同意他的意见,将豆油全都用到战士们伙食上。

1976年初冬,他任指导员时,负责部队换防工作,为使提前接防兄弟部队休息好,他动员部下让出宿舍,暂借地方机关办公室住。还主动与班长商定,他俩轮流站夜班岗。一次下岗他看见屋内睡满战友,便轻轻地走出屋外,身披大衣坐在木柈上休息。当班长下岗时,看他已在木柈上睡着,军帽挂上一层白霜,不禁热泪盈眶,心想:指导员总是体贴战友,就是不顾自己,心真比火还热啊!

1977年初,他父亲患病卧床。同年夏,父亲来哈尔滨市治病,临时住在部队。炊事班为老人补养身体主动做细粮,但他让父亲和战士吃一样饭菜,不搞特殊。当父亲确诊胃癌后,炊事班每顿为老人加点好菜,他坚决地对炊事班说:“同志们心意我理解,但部队规定我要带头遵守。”他送回炊事班菜,到饭店买菜给老人吃。12月,父亲病危,连续接到家3封电报也未请假,经团长多次催促才回家。当他看见躺在炕上滴水不进的父亲,心里非常难过,很想多住几天照看老人。可是,考虑轮训队要开班,连队人员少,住房、取暖、吃粮和训练器材都没准备好,他决定提前归队。在和父亲告别时,他父亲这位曾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和担任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多年的老党员,拉住他手语重心长地嘱咐:“志国,我的病不能治好了,这是咱父子最后一次见面,你我都是共产党员,你要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党的工作上,可千万不要为我影响工作啊!”他含着眼泪,辞别病危的父亲。返回部队,他不分昼夜安排训练计划,组织教员备课,和战士们一起垒火墙、搭板铺,把对父亲的孝心融在火热战斗生活中。1978年1月9日(牺牲前5天),他接到父亲病故电报,团长催他回家为父亲送终。他想到临行前父亲的嘱咐,对团长说:“我决定不回去了,相信公社和大队能办好父亲丧事,我要用搞好连队建设实际行动,回报父亲期望。”父亲病逝,他未回家安葬。

1978年1月13日,轮训队到哈尔滨市郊荒山靶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这天北风刺骨,寒气逼人。早饭前,程志国带领两名教员检查投弹场地,并进行组织分工。饭后,他亲自做动员,重点讲解投弹注意安全事项。7点50分,连队到达投弹场地。为保证安全,他担当地段指导员,和1名教员试投两枚手榴弹,再次重申投弹要求。8点钟,开始以班为单位分组投弹,每人投3枚,顺利地进行8个班。8点50分,轮到9班投弹,当战士崔援朝向后引弹不慎失手,将弹掉在身后左侧80公分处,手榴弹“嗤嗤”冒烟,严重地威胁

一、二组6名干部、战士生命安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程志国一个箭步猛跨过去,高喊“卧倒!”立即用右手把崔援朝推倒在他身后,接着回手迅速去抓手榴弹,因戴皮手套和地面积雪滑,没抓住。这时,排弹已来不及。于是,他果断地顺势用身体右侧向手榴弹压去。“轰”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他被炸弹气浪掀翻在地,倒在血泊中。除战士崔援朝、杜广岭负轻伤,其他人员安然无恙。在场干部、战士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经输血、输液,他第一次苏醒过来就问:“伤了几名战士?”医护人员告诉他:“你要安静,赶快吸氧!”在手术台上,他第二次苏醒,还用微弱声音问:“伤了几名战士?”在场医护人员都被他不顾自己生死,一心想着战友的崇高思想所感动,流着眼泪为他做手术。但因他肢体、胸腹、内脏伤势过重,于翌日凌晨1时40分光荣地牺牲了。他用自己短暂一生,实践他生前光辉誓言:“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我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程志国入伍10年来,刻苦学习理论,坚持联系实际,写学习笔记和日记,计57万余字。在革命事业需要和危险关头,他总是奋勇当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曾经抢救溺水群众和触电战友;参加地道塌方抢险;扑灭威胁大庆油罐的荒火等九次抢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为表彰和学习程志国英雄事迹,中央军委命名他为“雷锋式的好指导员”,沈阳军区和黑龙江省军区分别颁发奖状和立功喜报,号召全军开展向程志国学习活动。

他的遗物存放在哈尔滨市烈士陵园。黑龙江省烈士事业基金会和依安县人民政府在依安县烈士陵园为程志国烈士修建纪念碑,永志缅怀。

革命烈士 (土地革命时期) 孟昭义、常明昌

孟昭义、常明昌

孟昭义、常明昌系黑龙江省依安县双阳区王宽屯(今双阳镇孟常村)人。1946年初,中共依安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组织武装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以反奸除霸为目标的清算斗争,实行减租减息。同年6月,依安县开始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孟昭义、常明昌均为土改积极分子,孟昭义任农会主任、常明昌任武装队长。

清算斗争初,依安县区、乡基层政权尚未建立,被斗争的恶霸地主、土豪劣绅暗中勾结政治土匪,妄想反攻例算,密谋夺回失去的天堂。

1946年8月25日(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晚,地主王祥(王宽之弟,伪屯长)勾结匪首张明久(自称“张司令”)。以王祥家被分大车未拉走为口实,骗农会主任孟昭义、武装队长常明昌到王祥家拉大车为由,伺机杀害。

翌日凌晨,地主王祥分别到孟、常二人家中,假惺惺地说:“我完全同意把大车分给贫雇农,请赶快去拉吧!”二人由于缺乏现实斗争经验,信以为真,被骗至王祥家。当二人刚踏进王家大院时,突然匪徒从四面串出,40余匪徒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二人按倒捆绑上,众匪边用脚踢、踹、踩,边骂:“你们不是要翻身吗?这回让你们翻个痛快!”然后,将二人绑在院内马圈桩上,用鞭抽棒打,打得满面流血,遍体鳞伤,却忍痛一声不吭。此时,王祥凶相毕露,向匪首哀求:“司令呀,如果不把他俩处置了,我一家人的性命可就难保啦!”张匪听罢,一挥手说:“损破了(匪话“活埋”之意)吧!”匪徒们便一窝蜂似地拥出大门,在院外西南处挖坑,将二人活埋了。这群匪徒在王祥家吃完早饭,便立即逃遁。

孟昭义殁年44岁,常明昌殁年23岁。众乡亲们为缅怀二烈士,使之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将王宽屯改为孟常村。在屯东修砖墓立木牌,左侧是“孟昭义之墓”;右侧是“常明昌之墓”。1986年10月,依安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二烈士,拨款建碑,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占地面积1 445.5立方米,为县级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 (解放战争时期)

九先烈

张营长等9位烈士

1945年12月15日,国民党东北行营第一战区挺进军军长尚其悦从泰安街派二旅旅长王忠义(拜泉县伪县长)等带匪偷袭拜泉县城。遭到我军内外夹击,败退向依安县泰安街逃窜。

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剿匪总指挥王钧获息,派三旅九团一营到拜泉县与依安县必经之地宝泉村(今依安县阳春乡)阻击。激战一夜,敌匪被击溃,伤亡惨重,逃回泰安街。在战斗中,我军张营长等9人(无留姓名)壮烈牺牲。村民将9位烈士安葬在宝泉村外西南处,后有1位烈士遗体被家人迁回。

至1963年7月,为纪念在宝泉阻击战中牺牲的张营长等9位烈士,经依安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宝泉人民公社西门外路南建烈士纪念碑。碑正面(北侧)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南侧)刻中共依安县委第六任书记张风撰写《碑文》(附后)。1979年,县拨款修缮。1997年,对烈士墓碑进行清理,并美化和扩建。为县级保护单位。

附:碑文

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违背人民意志,投靠美帝国主义,认贼做父,与日伪合流,收买伪警、特务、地主、土匪,封官加委,攻城夺乡,抢掠烧杀,企图独吞胜利果实,再置人民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蒋记尚匪其悦,纠结几县残敌,社会渣滓,号称三千之众,霸距泰安,无恶不作,欲与我顽抗。为解放人民,我军于腊月攻打泰安。尚匪调拜泉匪徒刘汉增援,我军于宝泉截击,予以有力生杀,击溃敌人。战斗中,我军某部营长张某等九名同志为国为民壮烈牺牲。

是年尽,泰安上空升起胜利红旗,人民解放,抚今追昔,殊感今日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祖国建设日新月异,鹏程万里,深深悼念烈士!誓秉承烈士遗志,沿着烈士开拓之道路,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继往开来,胜利前进!

烈士,永垂不朽!

一九六三年七月一日

泰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

泰安战役

1945年12月24日的黎明,低暗的阴云笼罩着白雪皑皑的空阔原野,一支雄壮的全副武装队伍从黑龙江省克山县出发,向泰安街(今依安县城依安镇)挺进。这是黑龙江省(省会北安市)军区副司令员、剿匪总指挥王钧率领的由

二、三旅5个团和克山、克东、拜泉、依安4个县大队组成的队伍。

王钧刚满30岁,中等身材,微微发红的脸,两目炯炯有神、十分严肃威武。这位年轻而又英俊的总指挥,曾率抗联1支队伍,长途跋涉在白山黑水之间,和日寇、伪军辗转作战,为祖国、为人民屡建战功,如今又肩负起剿匪的新使命。

他和三旅九团团长邢魁骑马并排走在队伍中间。“老邢呀,这回又要打硬仗啦!”王钧轻声地对邢团长说。“打硬仗才过瘾呢,我这手早就刺痒啦。”邢魁兴冲冲地回答。王钧司令员严肃地说:“这回和我们打交道的都是老奸巨滑、抬枪见物的土匪、伪警人员。现在尚其悦和白大胡子(白星魁,伪泰安街长)等亲率4个旅、3 000余众盘踞泰安街,横行无忌,是我们黑龙江的天字第一号敌人。所以,省工委和省军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攻克敌人占领的城镇,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扭转黑龙江局面。”“王司令员,请将主攻任务交给我们吧!”邢团长经一番思索,恳切地提出请求。“对!请交给我们团吧!”九团政委马兴武从后面赶上来抢着说。王司令员望着他们俩个,深情地笑了„„ 王司令员刚进指挥部(即城北“元号”,今依安县上游乡红五月村),心想:“不能让泰安城内的敌人有喘息机会,必须立即肃清外围,包围县城!”他马上召集各团和县大队干部开会,做出部署:“同志们,现在我们要分头清扫外围,张光迪旅长率二旅和县大队负责清扫城西和城北;廖中符旅长率三旅十团清扫城西南和火车站;邢团长带九团清扫城东和城南左侧。动作要迅速,打得要狠,必须力争在最短的时间把城外土匪全部肃清!”王司令员稍停一下,问大家:“怎么样?有没有意见?”齐声回答:“没有!”“好!立即行动。”王钧的手从空中狠狠地压下来。清扫外围的战斗展开了,原野上响起了枪声,一股股土匪被打垮,有的缴械投降,有的夹着尾巴龟缩进城里。王钧率领我军把泰安城团团围住。

王钧带团级以上干部经过详细观察,泰安城四周围墙高近1丈,墙上设铁丝网,墙下挖深沟8尺,并浇水冻冰。城四角筑碉堡,四门堵死,戒备森严。敌人火力集中在东、南两面,城东亚麻厂(今依安县淀粉厂)是敌人前哨阵地;城南外面火磨是全城制高点,居高临下,敌人用重兵把守。在拟定攻城作战方案的会议上,团以上干部意见不一致,争论很激烈。王司令员经缜密思考,最后坚定地说:“我的看法是从东面打,好处是能和克山联系上,供应和送伤员方便,我们集中火力拿下敌人的亚麻厂和制高点火磨,全城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里。西面敌人兵力弱,虽好攻,但攻进去,敌人居高临下,我们反要吃大亏。”他讲话声音很低,但大家感到有理有据,副总指挥张光迪、廖中符和副政委亚民都一致同意。黄昏时分,各指挥员带队进入阵地。 27日拂晓,王钧命令我军从四面向泰安城发起进攻。这时原野上又飞起雪花,战士们披上白雪成了自然伪装。九团兵分两路夹击亚麻厂。敌人凭借有利地势拼命死守。邢团长调来全团九二式炮齐射,把守敌打退城里,占领了亚麻厂。当九团追赶到城东门时,被城里的火力顶住了,邢团长从工事里看清,敌人的火力点之一是城门上的炮台。于是,他指挥用迫击炮打,只听“轰”的一声,炮台被炸毁了。九团马政委和李营长带兵继续攻东面,几次发起攻击,均被敌人密集的火力顶住。邢团长和袁大文营长带三营直奔城南,立即占领了铁路路基和路南的小房。为防止敌人突围,在小房里架起九二式重机枪,对准南门,只要敌人一露头,就把他们打回去。城西北我军阵地居高临下,用炮对准城内敌人集中的地方猛击,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激战进入白热化。总指挥王钧从指挥部走到阵地,站在高处俯视全城,发现火力最密集的城南制高点—火磨仍在敌人手里,心情有些焦急。他对身边通讯员说:“通知九团集中力量,在全线发起总攻前,必须把火磨拿下来。”又对另个通讯员说:“你去通知直属营把炮全调到南门去,越快越好!”

28日,战斗暂时停止。一场激战后的寂静酝酿着更加残酷的战斗。入夜时分,突然“砰!砰!砰!”3颗黄色信号弹在城空升起,敌人乘坐汽车同时从四门突围,主力从南门涌出,来势猛,火力强。“同志们注意,没有命令不准打!”邢团长握紧拳头,目不转睛地望着南门。敌人密集的火力飞向我军阵地,我军战士瞪着眼睛,枪口对准敌人,焦急地等待命令。敌人完全暴露在我军枪口之下了。“打!”邢团长一声令下,暴雨似的子弹射向敌人。敌人的汽车被击中,火光映红夜空,逼得敌人缩回城内。在夜星出全的时候,九团三营组织1个加强排46名战士,带着3挺机枪,在炮火掩护下冲出战壕,直奔火磨。敌人居高临下,组成火力网阻住我军前进,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这时,一位机枪手突然站起来向火磨射击,接着又一位机枪手站起来接上火力。敌人的火力被突如其来的射击压住,战士们迅速靠近火磨,抢占1所草房,可两位机枪手却壮烈牺牲了。敌人浇汽油把草房点着,烟火熏得战士们复冲出来,赶回阵地时,只剩8位战士带着3挺机枪,38位战士牺牲了,可制高点火磨还未拿下来,袁营长更加焦急。邢团长知道,对于指挥员来说,此时需要的是沉着、冷静,他走来耐心地说:“你发现敌人火力强,为什么只上1个排而不上1个连呢?”袁营长如梦方醒,他转身命令:“四连长带全连去把火磨拿下来!”“是!一定拿下来!”四连长一挥手带领战士冲上去。

启明星出现在天边,激烈的枪声迎着黎明。四连战士在火力掩护下,接近了火磨,把成批成捆的手榴弹仍进火磨院内,仍没有压住敌人的火力。这时,敌人得到南门炮台的火力支援,更加猖狂。在这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原想保留下火磨),总指挥王钧命令众炮齐发。“轰、轰、轰”一连串炮弹飞向火磨,飞向南门炮台。火磨、炮台被摧毁了,制高点火磨飘起我军红旗。此刻,3只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王钧命令我军总攻开始。南门和城墙已被炮火推平,邢团长把手一挥,喊声“上!”率领三营战士势如潮水,向南门冲击,从各缺口涌向城里。接着东、西、北门相继被攻破,占领制高点火磨的战士们架起机枪,集中所有火力,向城里敌人射击。城里的敌人象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有的扔下枪想跑,有的抢换百姓衣服想溜„„。我军与敌人展开了巷战。战士们如下山猛虎,直冲敌群,猛打狠刺,大股敌人被消灭,死尸遍地,嚎叫声连成一片。作恶多端的匪首刘亚州被击毙,白大胡子(白星魁)和徐乃斌化装逃跑落网被俘,斩首示众,唯有尚其悦从城东北角溜走了。已丧胆失魂的敌人陆续投降,城内枪声逐渐稀少了。我军从四面进城会师,一面鲜艳的红旗在泰安城升起,依安人民彻底解放了。

泰安战役胜利结束,共击毙敌人700余人,生俘1 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 000余件。为此,作战部队受到东北军区通令嘉奖。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确定1946年1月1日为依安县解放纪念日。1946年6月,依安县人民为在泰安战役殉难烈士立碑(王钧生卒年月不详)。

附:“泰安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及照片 “泰安战役”烈士纪念碑文

溯“八·一五”日本投降,我全民族十四年的神圣抗日战争胜利的结束了。人民十四年的地狱黑暗生活终得到了解放。大好河山重归故主,久别祖国的旗帜飘扬在塞北的长空。万民狂欢之下,十四数来沦落的体魄是有了寄托。不意汉奸、特务、土匪成群结伙侵入泰安盘踞,昙花一现的曙光又成灰色。悲一幕在我们将温暖的心神上又展开了侵蚀,痛恨的怨声布满了全城,所受的掳掠、烧杀甚于十四年日本帝国主义,抓车马尤甚于伪满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在此绝境中,有了英明、果敢、爱护人民自卫军(前抗日联军),将数千自称“挺进军”的整个击溃,血战抗敌的人民方得接续了自由幸福生活,同时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权。所有汉奸、匪特都在人民反对下逃遁或消灭。几个月的依安已成为敌人不能摧毁的民主政权基地,于此之奸匪遁踪、万民称庆安居乐业之时,更觉今日的解放实赖我诸先烈和抗战同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传统,尤表现在泰安战役指挥员等,不分官兵英勇冲杀牺牲换来了幸福的成果。我们咀嚼往昔苦味,忆起同志们的壮烈殉国,真是难以自禁血泪辛酸。这样的情绪在每一个民众心上深深印着感激之热诚,愿刻石纪念,以示建功,略慰英灵。于代表大会决议,纳入县十八万人民旨意,碣碑铭刻先烈姓氏,以垂伟迹于千年!

县 长 许英年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十五日 依安县民一体恭立

历史革命人物

唐丕光

唐丕光

唐丕光原名义丕 , 1912年(民国元年),出生黑龙江省龙江道垦牧公司(今依安县依龙镇)农民家庭。祖父唐思恭,父唐锡三,世代务农,家境良好。 丕光行四,自幼聪颖好学,性情刚毅,颇受父母偏爱。10岁入唐家主办私学馆,愿学珠算、毛笔字。1929 年(民国十八年)3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依安师范讲习所,受到爱国思想启蒙教育,深为祖国内忧外患焦虑。2年毕业后,回家自修数学、自然等课,并求师辅导,准备到齐齐哈尔市继续求学深造,以报效国家。

1931年(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并建立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傀儡的"伪满洲国"政权,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他目睹日伪政权残暴统治,到处捕杀爱国志士,无法容忍奴化教育,父老乡亲们过着亡国奴悲惨生活,激起他满腔怒火。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8月,他为寻求抗日救亡道路,告别妻李国艳和将满3个月襁褓中女儿(文娟),由表兄张福春护送,同表弟张荣春离开家乡,坐马车经林甸县到泰康(今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转乘火车到北平(北京)。经人介绍入东北沦亡中学,因学校经费不足,他自费学习。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暑假,他得知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招生,初试黄埔军校(即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合格,后到南京复试被录取。同年9月28日,23岁的唐丕光怀着拳拳报国之心,踏进南京中华门外通光营房,编在入伍生团。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月28日,他晋为黄埔军校正式学员,编入第12期学生总队步兵2队,他坚持刻苦训练,抓紧掌握军事要领。“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日军将战火燃到上海,19路军官兵和上海人民浴血奋战,国民党政府却实行不抵抗政策,军校总队从南京撤离,转移江西省九江市南郊谭家畈。上海失守,南京遭到日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全国抗日战争。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月20日,总队决定第12期学员提前毕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毕业典礼,在武汉市停留待分配期间,得知东北军53军副军长黄显生和张学思(黄埔军校第10期学员,张学良之弟)在河南省郾城51军留守处,办起东北人民抗日先锋队干部训练班。他串联朱向远、王辛等8名同学去参加训练班。时过两周,黄显生在汉口市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张学思被迫去香港,训练班停办。至此,他认清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实质,决心投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现抗日救国雄心壮志。同年3月14日,他与同期志向相投6名同学及后结识进步青年李明、卢兴国等9人从郾城出发西行,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碍和道道关卡,于18日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请示周恩来副主席批准,23日,他们怀着对革命无限憧憬和希望,踏上人生新旅程,在陕北黄土高原丘壑中长途跋涉9天,于31日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黄河之滨汇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陶冶炎黄子孙情操,真正开始革命生涯。他们黄埔军校6名同学被编入抗日军政大学4期2队直属区队,学习第一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所做的《华北抗日游击战争形势》报告,是黄埔军校不能学到的政治、军事理论知识。同年8月毕业,分配到抗大区队训练班工作。10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他多次请求,同6名黄埔军校同学到抗日前线河北省平山县焦炭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工作。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初,他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教育科列队股股长,后兼任抗大二分校教务处长。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他调任独立8旅副参谋长、17旅参谋长。率部征战长城内外,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极端艰苦环境中,完成晋察冀战斗任务。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开始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消灭蒋匪军,他英勇善战,奋不顾身。1947年,石家庄战役打响,他率部指挥攻打石家庄外围元氏,元氏是座石城,易守难攻。他亲临前沿阵地,战斗中被弹片击中胸部,血染军衣,不下火线,坚持战斗胜利。1948年8月,他任副旅长。在孟县战斗中,他站在战斗前列,指挥47团主攻,给阎锡山所谓“奋勇师”以歼灭性打击,俘虏敌师长张冀,击毙师参谋长。是年底,平津战役拉开序幕,他升任陆军68军202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张家口包围战。夤夜,师部突然被敌军偷袭,因与3个作战团失去联系,情况十分危急。他沉着应战,指挥果断,夺回被敌人缴去战防炮,在1间店房里同敌人展开激战,他棉袄被打开花,坚持到突围。1949年4月,著名太原战役开始,他指挥部队主攻飞机场,机场路碉堡林立,火力封锁严密,前进要付出很大代价。他身先士卒,指挥在前,在发起总攻时,腰部被子弹击中,坚持不下战场,直到攻城胜利。1950年春,他率部到内蒙古剿匪,在归绥作战被匪冷枪打中胸部,仍指挥作战到最后。同年夏,部队奉命修建官厅水库,他亲临施工现场,因洪水泛滥,工地塌方,他腰部又被压伤。由于伤势严重,部队送他到北京大学医院治疗,因他多次负重伤,流血过多,身体虚弱,病情不断恶化,多方抢救无效,于同年11月22日病逝,终年38岁。京津卫戌司令员杨成武参加追悼会并致悼词,骨灰安放北京西郊人民公墓(今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唐丕光英年早逝,在中国共产党培育下,他由一名爱国青年成长为人民军队一位优秀指挥官,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为国屡建战功,不怕苦不怕死,鞠躬尽瘁。他具有强烈民族意识,艰苦朴素,诚恳待人,处处起表率作用,出色完成党和军队交给的各项任务,深受广大群众和战士们拥戴。是依安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你!

历史革命人物

王钧

王钧别名王捷民,1914年(民国三年)出生黑龙江省汤原县。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参加革命。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联第六军保安团政治部主任。1940年(民国三十九年)后,任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1945年“8·15”日本投降,东北光复。以尚其悦为首,搜罗伪警、特务、土匪等麇集依安县泰安街,妄想以此为据点,向北推进,扩大地盘,成立国民党省政府。为此,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作出“巩固克山、保卫拜泉、打下泰安,然后回解德都之围,以求打开黑龙江省局面”决策。省工委派省军区副司令员王钧为总指挥、二旅长张光迪为副总指挥、三旅长廖中符为副总指挥兼参谋长、副政委亚民为政治部主任,调

二、三旅8个团和克山、克东、拜泉、依安(驻克山县)4个县保安大队、4 000余人,组成攻打泰安大军。

同年12月25日,王钧(时任泰安战役总指挥)率部赶到泰安,将指挥部设在泰安街东北元号(今依安县上游乡红五月村)。王钧做出战斗部署:三旅九团为主攻,由团长邢奎和政委马兴武率部,攻打城东和城南。其他部队为佯攻,三旅十团围攻城西南和火车站,二旅守城西和西北,各县大队围攻城北和东北。战斗计划先扫清外围,攻占城东亚麻厂,打下城南制高点火磨,控制全城。用“楔型”战术,突破一点,向纵深发展,彻底消灭敌人。

27日拂晓,王钧命令:发起外围扫荡战,九团兵分两路夺取亚麻厂(今城东淀粉厂)和火磨。亚麻厂守敌逃回城内,我军摧毁东门炮台。28日,攻占城南铁路路基一带,城内敌人几次突围被打回去。外围扫荡战持续至30日晚。31日早8时,总攻开始。九团三营长袁大文、指导员严世聪连续组织几次进攻火磨未成,后派1个加强排46人,带3挺机枪,在火力掩护下,直冲火磨。敌人居高临下,组成密集火力网。我军无法前进,这时两名机枪手突然站起,对准火磨直射,压住敌人火力,占领附近1所草房。敌人往草房上洒汽油用火攻。我军38名战士壮烈牺牲,8名战士带着3挺机枪退回阵地。为占领火磨,请求苏军用81毫米迫击炮和105毫米加农炮摧毁火磨。红色信号弹升起,全线发起总攻。炮火先炸开南门,九团攻入,与敌人展开巷战。接着东、西、北三门相继攻破。泰安城枪炮声、冲杀声惊天动地,硝烟滚滚,敌人死尸遍地,全部被击溃。泰安战役共击毙敌人600余人,生俘1 0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2 000余件。下午3时许,红旗飘扬在泰安城上空,依安县人民彻底解放。为此,作战部队受到东北军区通令嘉奖。中共黑龙江省工委确定1946年1月1日为依安县解放纪念日。1946年6月,依安县人民为泰安战役殉难烈士立碑,县长许英年撰写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钧先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省体委主任、省人委视察室副主任、省委视察研究室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86年7月,任省顾委委员。1988年6月离休。2000年7月23日,王钧因病医治无效,在省城哈尔滨市逝世,享年86岁。

历史革命人物

刘克之

刘克之

刘克之 191

3年(民国二年),出生江西省修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父兄惨遭反动派杀害,他未被反动派屠杀所吓倒。1928年(民国十七年),他为反抗反动阶级统治,怀着救国救民强烈愿望投身革命,参加农民暴动,走上井冈山,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29年(民国十八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长沙战役和第

一、

二、

三、

四、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他意志坚定,临危不惧,作战英勇,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他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历尽千辛万苦。在四渡赤水之战中,他率领侦察员,化装深入敌穴,配合主力部队攻克遵义城,屡立战功。

抗日战争时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他驰骋疆场,身先士卒,率领独立营,机动灵活,奋勇杀敌,威震敌胆,成功地使敌人1个连投入抗日行列。在著名“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中,他冲锋在前,头部多次中弹,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后任河北省民军游击大队队长、民训处武装部主任、翼游击三区营长、山西省保安三师营长。

在解放战争中,他为开辟和发展东北解放区,夺取全国解放,服从革命需要,由陕北来到东北,任黑龙江省依安县县大队大队长。他虽头部留有弹片,身体致残,但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拼命精神,那么一股旺盛革命斗志。组织依安人民进行剿匪和土地改革斗争。在军民大生产运动中走在前,领头拉犁,鞠躬尽瘁,蓬勃向上,奋进不止。1949年2月,他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秘书处处长。

在抗美援朝期间,他在黑龙江省委工作,率领机关干部、职工昼夜奋战,组织接收军用物资,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贡献。在任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和辽宁大学人事处处长时,坚持“任人唯贤”干部路线,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辽宁大学有位曾留学日本衣家驹教授,精通四国外语,才干出众,但因家庭出身被错戴“右派”帽子,下放农村,难找栖身之地,处境凄惨。可他不怕受牵连,常下乡看望衣教授,还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使其处境有好转。他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不论谁家儿女结婚、老人病故、孩子生病都闻信必到。还为青年人当红娘,甚至夫妻吵架也要他评理,深受干部、群众拥戴。

在现代化建设中,他从不居功自傲,更加忠心耿耿,保持普通共产党员身份,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高高颧骨,一双饱经风霜而炯炯有神眼睛,嘴角总是挂着慈祥微笑,说话亲切和蔼,没有“官”架子,都称赞他是人民公仆,共产党好干部。

1983年2月12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病逝,享年70岁。

历史革命人物

孙冰水

孙冰水

孙冰水 曾用名孙彬水。1919年 (民国八年)6月10日,出生陕西省西安市商人家庭。父亲由做苦力到经商,母亲早逝。1925年(民国十四年),6岁求学读书。至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初,他考入西安简易师范,学习刻苦,博览进步书刊,接受革命道理。同年6月,因反抗校方迫害学生和校长贪污学生伙食费,参加罢课,遭到国民党陕西省党部镇压。他与26名同学被捕入狱,后经学生联合会营救出狱。从此,他更加坚定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经常下乡做宣传工作。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月,被工农红军前线指挥部选送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中央党校学习。在西北党校任县委班班主任时,以小学教员身份,掩护在渭南地区做地下工作的青年,并经历整风和大生产运动。至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7月,他先后任陕西青年救亡组织干事,民族解放先锋队政治教官、大队长,陕西沿河县特委青年工作巡使,中共渭南县渭北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长。

1945年后,为开辟东北根据地,解放全中国,他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延安同东北干部团到黑龙江省,分配到依安县任县委副书记。他精力旺盛,劲头十足,组织武装进行剿匪斗争,建立人民政权。经常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小米饭,同住土火炕,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1949年8月,他服从革命需要,转入鞍山钢铁

红色经典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意志坚强人物事迹

蒋介石人物事迹

双百人物事迹

红色事迹人物
《红色事迹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