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利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18:51: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大港七中 刘文升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带来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教学模式下,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走进语文课堂,极大的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舞台,语文课成了“独角戏”,学生则成了张开嘴巴的“鸭子”,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知识容量小,形式单

一、古板,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并不多;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接触新鲜事物快,影视作品、网络世界,都给了学生丰富的知识,也成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学生不愿意看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大话”的西游、“水煮”的三国,他们谈起来津津乐道,而对原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快餐文化正在侵蚀我们的社会,而受到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教育行业,被毒害最深的也无疑是我们的学生。教育要发展,我们就必须守住正统教育这块阵地,把准确而系统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相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创新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形式下,如何在教学理念上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感悟,即便面对同一篇作品,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彰显个性,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呢,彰显个性呢?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而我们书本上的文字无疑是枯燥的,书本中的文章也多数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教师如果顺应潮流,合理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用最直观的声音、影像吸引学生,将丰富的知识带入课堂,将新颖的形式带入课堂,也势必会将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理所应当了。那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尽量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投影,将少年闰土、中年闰土的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其不同之处,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就可以及时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比传统的板书效率高、效果好,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课上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得到了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语文教师不是杂家,而语文课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无疑可以为课堂增色,同时也使得课堂含金量提高,不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增长教师自己的知识水平。例如在学习《隆中对》时,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荆州、益州的重要,我在课堂上出示古代地图,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城市位置的特点,从而理解夺取的必要,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诸葛亮,我出示了很多古人评价诸葛亮的作品,其中不乏像陆游这样的名人,让学生通过他们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全面了解人物,出示与诸葛亮有关的旅游景点图,链接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认识诸葛亮影响的深远,认识人物的历史意义,这些都是传统授课方式难于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动力。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谈生命》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先投影显示一棵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全过程,让学生观察,了解生命的规律,出生、成长、成熟、壮大、衰老、死亡,又出示一江春水由潺潺小溪,到汇入江河,逐渐壮大,直至汇入大海,期间有坦途行进的舒缓,也有遇到阻碍的澎湃,让学生朗诵相应段落,理解生命中既有坦途,又有险阻,让学生在亲临其境般的观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从而正确面对生命中的幸运与挑战,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课本中存在大量的现代诗歌,而对诗歌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这固然和诗歌本身的特点有关,但如果有优美的朗诵来感染学生,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正确的审美,教师可以自己配乐朗诵,也可以下载名家的朗读音、视频,供上课之用,课后还可以动员学生制作自己的朗诵作品,开展评比,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中,不乏小说和剧本,而单纯依靠文字来理解教学内容,无疑是枯燥乏味的,尤其一些国外的作品,往往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如果单纯依靠课文,学生就会缺乏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比如安东尼奥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为什么对基督教徒怀着刻骨仇恨,非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双方到底谁才是正义的,这些只靠课本中小小的一段解释是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完整的观赏影片,再来学习课文中的选段,无疑可以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对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彻,再编排课本剧,学生也就容易评判表演的好坏。在教读《孔乙己》、《打鱼杀家》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看了影片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理解人物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自己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学生由于受年龄、地域和阅历的限制,对很多不了解的事务需要形象而直观的认识,电化教学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给教师创造最便利的教学条件,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优化作文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联想能力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直接的进行感受,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进行发散思维、多元思维,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联想、想像能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这里没有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注意此人挖的几口井,有的只差一点儿就挖到水,有的相差很多,然后根据此漫画,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作。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几个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几段段文字论述角度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第五、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观察事物更独特,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与教师相比,学生因为接受新事物快,接受能力强,所以学生中不乏电脑高手,与其挖空心思禁止学生上网聊天、游戏,不如把学生吸引到课堂,让学生参与课件的设计,引导学生上网搜寻上课的相关资料,整理搜集的资料,引导他们钻研课本,制作个性化课件,甚至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亲自使用自己的课件,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学生就会摆脱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体会成功的乐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逐步解决学生上网“不务正业”的问题,两全其美。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参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求实效。

利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求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好看,往往加上课件或其他的声音、图片、动画,结果因为操作不熟练或课件错误、设备故障,或者课件存在过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束缚住了教师的手脚,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其实,使用与否,完全出于教学的需要,如果是为了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而使用,不如不用,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等,不能只是单纯的使用,而应和所授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不是整个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是关键,千万不能去舍本逐末。同时,教师要对多媒体播放设备有一定的了解,有操作能力,以便应付突发事件,课件最好自己制作,或者熟练使用,以免课上自己难堪。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虽然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有很多优点,但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出现,更不能因此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让老树开出新花。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尝试在语文课堂上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让课堂有声有色,将学生重新吸引回课堂,也走了弯路,认为没有课件、没有声音、图象就不是好课,不论什么内容,无论是否重点,都用课件来演示,把本应该用来钻研教材的时间全都花费到了课件的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过成的设计,而在课件的设计上,挖空心思,使用花哨的背景,制作个性按钮,插入大量的动画和声音,力求让课件“看起来很美”,现在回想起来,感到了自己的幼稚,正是自己的画蛇添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语文是一门综合课程,合理利用音像资料,将其与文字结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所有的音像资料,都是为文本服务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对课件的使用,也应本着适用、好用、够用的原则,毕竟课件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作秀。

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校园网为教师们提供了最好的备课平台,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丰富的媒体资源。网上奉行拿来主义,我也提倡老师们多挖掘网络资源,多找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资源、文字资料,甚至可以下载现成的课件,修改后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这也叫与时俱进,希望大家多用电化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电教手段优化小班活动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浅谈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张爱梅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20040405

利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