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9.10.26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

工作情况报告

2008年8月,省局转发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认真做好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郑州、洛阳市先行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情况、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任务,摸清情况,逐步实施。 市局党组全力支持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和剑光同志对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十分重视,强调推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市场监管制度、方式、手段的重大改革创新,是国家总局、省局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要求市场合同科牵头,信息中心、监管、注册科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局布置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一是摸清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底数,为信息录入准备翔实全面的资料。各县(市)工商局、城区分局首先对辖区内的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类别、场内经营者数量、行业范围、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市局在全面摸底调查后,确定先在基础工作较好的

1 涧西、西工分局以及偃师市、宜阳县局等4个单位先行试点,其他单位先开展信息采集工作,2009年6月份在全系统全面展开。

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指标和采集表内容要求,各县(市)工商局、分局按商品交易市场类别统计市场情况。据统计,截止2008年9月份,我市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12个。其中:

一、农副产品市场106个。其中,

1、农副产品综合市场100个;

2、农副产品专业市场6个。

二、工业消费品市场71个。其中,

1、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56个;

2、工业消费品专业市场15个。

三、生产资料市场21个。其中,

1、生产资料综合市场6个;

2、工业生产资料市场4个;

3、机动车交易市场2个;

4、钢材交易市场4个;

5、旧机动车交易市场2个;

6、农业生产资料市场2个;

7、木材交易市场1个。

四、生产要素市场4个。

二是建立制度,动态监管。建立“一书一档”制度,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将经营户的22项信用分类指标录入综合系统,监管人员可随时掌握查询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和信用等级,及时、动态地调整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增强了分类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配合,及时指导。市局主管领导贾玉民纪检组长多次带领市场科、信息中心人员到试点分局、工商所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场科、

2 监管科、注册科和信息中心管理人员加强协调、紧密配合,对各工商所在录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基层工作要求,及时现场指导、处理问题。

二、周密部署,快速行动,全面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

截止2009年5月30日,我市4个试点分局共录入127个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录入12400个商户信息。涧西工商分局选择有代表性的洛阳丹尼斯量贩、长春路农贸市场、德众商厦作为试点,先行一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然后按照市场分类及所要采集的内容,在10个工商所管辖的36个农贸市场、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展开。各工商所为取得市场开办单位的支持和配合,首先组织召开单位负责人会议,宣传动员;随后派出人员对企业信息员给与业务指导,按照工商部门提供的信息范围进行搜集、整理、汇总,并装订成册提交工商所,作为市场信息输入的依据。经过这一信息采集过程,有效的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完整,也保证了下一步输入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宜阳县工商局对照条件确定首批以宜阳县锦花市场、宜阳县城关镇海洋量贩2家为试点单位,城关镇工商所对业主单位进行了培训,由工商所配合业主单位,对市场内的所有经营者开展信息采集,在确定信息无误的情况下,及时录入。偃师市工商局管辖8个商品交易市场,涉及3个工商所,他们首先对偃师市西亳

3 市场、偃师市槐庙商贸中心、偃师市农贸市场、郑州丹尼斯生活广场有限公司偃师华夏商厦等4个市场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工作,并已提交市局认定。西工分局按照市局的要求,将此项工作在分局所属的9个工商所全面推开,并将洛阳工贸商场、洛阳唐宫服装小商品市场、洛阳王府井百货、行署路农贸市场作为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重点单位。洛阳唐宫服装小商品市场连续多年荣获省级“文明诚信市场”,在西工分局的积极引导下,市场开办方河南省唐鼎实业有限公司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对照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要求,制定或完善了《经营者营业执照检查和档案管理制度》、《进场违禁商品检查和清退制度》、《督促和检查经营者索证索票情况制度》、《进场商品台账管理和检查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场制度》、《日常巡场检查制度》、《品牌商品登记管理制度》、《消费纠纷调解登记制度》、《不合格商品和违法违规行为信息公示制度》、《场内经营者信用奖惩制度》等十项制度。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录入工作中,正是个体工商户验、换照工作的高峰期,而小商品市场管理区域同一时间段只有一台电脑能上市局工商行政管理工商所信息平台的网络,该所克服困难,电脑不停,管理人员轮流加班加点,逐户进行监管信息的核对和录入。按照要求按时完成对804家商户的信息资料全部录入工作。

截止2009年9月,我市商品交易市场信息资料已全部

4 录入完毕。

三、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和监管效能的有效提升。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体系的建立,对市场信用评价有了可操作性,为市场信用预警、监管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市场监管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同时,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有效地解决了工商部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工商所市场监管工作的效能,减少了对守信市场和守信经营户的巡查频次。把巡查的重点放在了失信市场和失信经营户上,使监管工作的侧重点和针对性更强,避免了巡而不查,查不到位现象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市场监管工作效率。

(二)促进了市场开办主体第一责任人意识的有效提升。自从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后,市场开办者在工商部门的督促下很快进入角色、负起责任,一方面科学系统地增加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市场管理规章制度,并在辖区工商局、工商所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反映各自市场经营特色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以企业法人角色接手以往很多由工商部门代管的事务,每天对市场内的商品进行检查、登记,落实索票索证和台帐建立等工作,由于每一项工作都与信用分类密切相关,只要其中一项指标不达标,都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信用等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心,令市场开办者不敢有丝毫懈怠。实现了市场开办者从“要我做”到

5 “我要做”的思想转变。

(三)进一步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和社会形象的有效提升。在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过程中,各级工商部门,尤其是基层工商所始终坚持“以管助办、以管促兴”,以促进市场发展繁荣为第一要务,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市场环境,助推市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工商机关的威信大大提升。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搭建了一个惠及社会的和谐、规范、有序的交易平台,促进了市场主办单位和经营商户的全面发展,较好地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赢得了企业、商户和消费者的广泛支持和信任,工商形象显著提升。

(四)进一步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维护了营业执照的严肃性。市局在督导工作中发现,商品交易市场内的经营门面或摊位商户更换频繁,个别商户有违法违章行为,为逃避处罚,本人执照作废不用,再换一个人重新办一个个体营业执照。存在这类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对市场商户信息的录入,更重要的是违法违章人逃避了打击处理,践踏了营业执照的严肃性。市局借鉴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做法,对个体工商户在经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由查处单位提交市局信息中心在该个体户档案中加以记载,在处理期间,将经营人员身份证号码、经营地址锁定,并发出警示,在案件未处理结束,被处理人及该经营地址都不能再办理营业执照。这样就避免了一个经营地址出现多个营业执照,避免了违法违章行

6 为人这边逃避处理,别处照样办证经营的问题。

(五)建立和完善了三类档案。一是建立了市场开办单位档案。对市场开办单位的主体资格情况、负责人情况、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情况、产权情况、市场规划布局情况、场地租赁情况等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二是指导市场开办单位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制度。市局在分析研究当前各类市场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指导市场开办服务管理单位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并形成了市场准入、商品准入管理和质量管理责任、市场退出、市场检查、品牌商品市场准入和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公示、市场服务监督、市场应急管理等十二项制度和措施。

(六)场内经营户守法经营意识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对经营户试行信用分类管理,在工商部门认定的A级经营户中评选出诚信商户、文明商户进行挂牌公示,使经营户感到荣誉可带来声誉,带来效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由区政府下属办事处开办的市场大多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原由工商局移交给市场发展中心的市场对此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工作难度较大。

(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定义及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我市部分集贸市场因市场开办单位不明确,进场经营商户较少,基础设施较差,这些市场很难达到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

7 建设要求的标准。

(三)市场信用分类监管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投入不到位,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是在新形势下对市场监管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2004年以来,市工商局把信息化建设与工商所改革同步进行,做到了市局、县(区)工商局、工商所三级联网;2005年实现了省、市局、县(区)工商局、工商所四级联网;2006年实现了与国家工商总局联网,完成了五级联网的要求。2007年底实现了全市工商系统人手一台电脑。做到了将企业信用监管同企业日常监管结合,将企业信用监管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我局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结合,为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搭建了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关于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不断细化分类指标,完善分类标准,强化以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重点的消费品市场监管,逐步建立健全市场信用分类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局市场监管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市工商系统市场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OO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

博州工商局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实施意见

信用监管

工商局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总结

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工作意见

区工商局推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

市场工作报告

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

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

09.10.26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报告
《09.10.26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