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家庭教育的八项注意

发布时间:2020-03-01 23:3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家庭教育的“八项注意”

2011年5月26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报、大兴教科所和海淀教科所联合主办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话沙龙”第四十七次活动在北京教科院举行。出版了教育专著17部、研究方向之一为教师观念(特别是思维方式)转变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王晓春作为主讲嘉宾,就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大家进行了广泛交流。

教师教育孩子跟其他家长教育孩子存在相同点,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发现与其他家长教育孩子存在哪些不同点,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因为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势与隐患都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王晓春正是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家庭教育应该注意的8个方面。

王晓春指出,“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孩子”非常重要,道理很简单,如果“后院着火了”,“前面”就不好办了。如果自己的孩子教育不成功,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学生会想: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还来教我们?所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教师的腰板才会挺得更直,说话更有底气。

清静的生活可能造成孩子应变能力缺乏

一般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较稳定、规律且清静。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学习是最有益的,所以教师的孩子“问题生”占的比例很少,要有问题的话也是“心理问题”。但是,这种稳定、规律、清静的生活,对孩子来说也有害处,就是会造成孩子应变能力的缺乏。因为一旦生活不规律以后,孩子就难于适应了。很多教师的孩子害怕挑战性的活动和生活,生存能力差。

王晓春建议,教师要避免把孩子的生活搞得太规律、太清静,要适当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来孩子可以从容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不致于吃大亏。

单纯的品德教育会让孩子认不清社会现实

教师家庭的道德氛围普遍比较好,所以孩子容易养成好品德。“但存在另一个问题,”王晓春特别指出:“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被教师误认为是品德问题。”比如“打架”“偷东西”,有些就是心理问题引起的,所以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你今天打同学,明天就进监狱!

教师不必太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变坏,问题在于你们应该注意孩子会不会变得太窝囊、受欺负。当然不能鼓励孩子打架,但一定要教孩子用什么方法保护好自己,要让孩子了解社会,教育孩子不要做坏事、不做坏人,但是要懂什么样的事是坏事、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千万不要只用童话般的世界来武装孩子头脑,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阳光,也有黑暗。否则当孩子走向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中怎么会有那么多“勾心斗角”“骗局”?他理解不了,就会非常苦恼,严重的可能会崩溃,甚至自杀。

交际圈子小或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人格

一些教师的人际交往的圈子相对较小,使得孩子避免了接触一些负面东西;但反过来看,孩子接触到的人太单一,使他不了解除知识分子之外的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王晓春老师建议教师在假期里把自己孩子派到其他家庭去“留学”,

让他知道生活还有另外的过法,否则他认为全世界的家庭都像自己家一样;另外,把孩子放到农村去,也是一个锻炼孩子的好方法。

还有一点,因为教师独特的身份,有人选择让孩子在自己任教的学校上学。这样对孩子成长好还是不好呢?这要视情况而定。王晓春老师的建议是,最好别把孩子放在自己教书的学校。他指出,孩子在自己教书的学校,势必得到同事的照顾,孩子各方面都会比较顺利,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以后孩子升到高一级学校,没有同事的照顾,孩子会感到反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

作为教育内行不要试图包办孩子的人生

教师是教育的内行,可以少犯很多外行常犯的低级错误,可以自己辅导孩子的功课。“我提醒各位,”王晓春说,“辅导孩子要把握好度,你要辅导惯了,到了孩子离开你不会学习的地步可就麻烦了!”

教师都喜欢好学生,脑袋里装着好学生的模子,回到家会不自觉地拿学校里的好学生跟自己的孩子比,因此经常会很失望:我的孩子怎么没有人家的好呢?“问题是,”王晓春说,“凭什么你的孩子一定要超过你的好学生呢?”教师一定要放平心态,认真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王晓春指出,有些老师太热心,包办孩子的人生,压抑孩子,特别不利于孩子的创造性培养,还容易造成亲子矛盾。教师千万别自以为是,总想给自己孩子包办、设计前程。教育不是塑造人,对学生、自己的孩子都是。教育是什么?是影响,是沟通。教师能帮助孩子发扬长处,克服缺点,引导孩子认识自我,然后实现自我。

追求完美会让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教师好面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所以不会给孩子“放羊”,不会疏于管理,“但完美主义是能杀人的!”

王晓春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包括科学家,很多都在起点平平,而赢在终点,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起点少做了很多无用功。“赢在起点”坏就坏在,让孩子在小的时候投入大量精力去做无用功。没有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没有培养能力。有的孩子看似在那玩儿,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还很快乐。孩子的分数的含金量不一样,有的孩子的100分可能含金量不如80分。如果一个孩子的100分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另外一个孩子的80分是充分理解了的,因为知识背景深厚,所以提高分数并不难。就是说,素质高的孩子应试不难。

在家里不做老师要做孩子的朋友

教师大多数是管理主义者。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管理;而教育不是管理,是什么呢?王晓春说,教育应该是互相影响和沟通,就是孔子那样,咱们一块生活,走到哪儿,大树底下咱们聊聊。苏格拉底就是跟学生一块聊天,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有什么管理?很多教师成了管理主义者,在家里仍做权威,当老师。王晓春告诫教师:在家千万别当老师,要当个好妈妈、好爸爸,要做孩子的朋友。

讲大道理不要挪到家庭中,如果孩子永远不敢跟你唱反调,什么实话都不跟你说,那就非常危险了,你什么都蒙在鼓里呢。等到孩子闯了大祸什么都晚了。当然在特别重大的事情上,该权威就得权威,尤其是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关键时刻还是需要你来做决定的。

可以重视学习但不应对分数升降过于敏感

有些教师可能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王晓春老师说,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当前“分”的作用依然强大。有些教师对分数升降非常敏感,自己的孩子刚降了几分,就急了;同事也会给你打电话,说你孩子考试降了多少分。可谁能保证考试分数只升不降呢?孩子的考分有起伏是很正常的,如果降得太多再做认真研究,否则不要太较真儿。

只注重知识传承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承,则不利于创新。有些教师是保守主义者,尤其是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好一些。这种思维束缚下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即便长大了,都不敢跳出条条框框,鲜有创新。

此外,王晓春认为,好学生大多会“演戏”。因为好学生怕家长、老师失望,就不停地演;而演戏的特点就是压抑自我,把本色压抑住,把好的一方面表演给别人看。但是如果有一天演不下去了,他就彻底崩溃了。而有些教师的孩子属于这类好学生,这一点也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教师家庭教育

教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讲座教师

教师家庭教育学习心得

高温天气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班主任工作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教师家庭教育的八项注意
《教师家庭教育的八项注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