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注重幼儿体验式艺术活动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0: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注重幼儿体验式艺术活动

—也谈幼儿节奏训练的尝试

临泽县第一幼儿园 闵毛毛

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必须的一种能力,是使音乐富有生命力,形成音乐作品风格与特点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培养节奏感,促进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儿童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提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入手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节奏教学很抽象,难理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但在以往的节奏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方面不够重视,经常以掌握节奏技能为目标采取机械的模仿、反复地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习节奏,幼儿学起来很困难,兴趣不浓,即使一些幼儿掌握了,但对这种枯燥乏味地活动感到厌恶,许多幼儿在大班毕业时,还不能准确地拍出节奏卡上的简单节奏,音乐角中提供的节奏卡也常常无人问津。这也有悖于《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所以,我尝试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让幼儿真正体验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

一、贴近生活,感受节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许多要素,如节奏、色彩、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表现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幼儿经验少,理解力差,要告诉他们什么是节奏,这是很困难的。根据幼儿年龄小,喜欢色彩鲜艳、带有声响、生动活泼的物体的特点,借助幼儿身边常见的、熟悉的、自然的物体,通

过与各感官的相互作用,让幼儿产生最初的体验。这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有声玩具让幼儿感受,如:听诊器、闹钟、手表、玩具电话、公鸡打鸣等等。幼儿听到了自己“扑扑扑”的心跳声很兴奋,没想到,自己的身体里还存在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声音。在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时,我并不急于告诉幼儿这是一种接着,而是让幼儿继续感受“嘀嗒嘀嗒”的走秒声、“丁铃铃铃”的电话声、“喔喔喔”的鸡鸣声等这些稳定的、均匀的节奏,然后让幼儿尝试着将这些体验告诉老师,有的幼儿模仿得很好,有的还能配上手势。在那之后,我又不断地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倾听自然界的流水声、打雷声、鸟叫声;生活中的切菜声、门铃声、洗衣声、汽车喇叭声;观察彩灯的闪烁、钟摆的摆动,聆听时钟的报时声,扶着孩子在秋千架上摇荡,让幼儿两两拉手玩“拉大锯”、“拔萝卜”的游戏……有时,还让幼儿比较两种不同的节奏,如:电话铃声与钟声,公鸡打鸣与狗叫声,大雨声与小雨声,自行车铃声与摩托车马达声等等,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节奏,感受节奏的有趣与节奏美。

二、寓教于乐,喜爱节奏

兴趣是从事某一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要增强节奏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通常我们所说的节奏符号是个简单的“X”而任何一种节奏型都是由若干个“X”与小节线、音值线这几个要素组合成。单靠这几个抽象的符号和教师的讲解示范,幼儿不感兴趣且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为此,在认识节奏符号前,针对幼儿喜欢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玩具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小动物节奏卡;用鲜艳的卡纸作底板,小动物的头代替符号“X”,用小树当

小节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设计音值线。如:小猫卡 小狗卡 化简单抽象为直观形象,化单调枯燥为生动活泼,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练习相应的节奏型。如:小猫叫:“喵喵 喵—”相应的节奏是X X|X — ||;小狗叫:“汪汪汪,汪汪汪”相应的节奏是:XX X | XX X||……活动中,幼儿一下子被这精美、新颖直观的教具所吸引,更对这种有趣的形式感到兴奋不已。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不同的节奏型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小猪卡、小鸭卡、青蛙卡等,他们非常喜欢,许多幼儿不用我提示便能很快唱出节奏,在活动中,我还穿插了《小动物占圈》等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这些游戏动静交替,讲话的推向了高潮。在小动物欢快的叫声和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中,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些枯燥、深奥的节奏,并对节奏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节奏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在教学中我结合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谣、音游引导幼儿乐于以身体奏乐,用身体的协调动作和声音来模仿节拍,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从而培养、建立节拍感。如:在学习歌谣“看大戏”中,我让幼儿两两拉手,按照节拍作身体一前一后拉扯动作,同时朗诵歌谣。幼儿对拉锯动作很感兴趣,在一拉一扯中学会了歌谣,感受到节奏的有趣。相应的活动还有《拔萝卜》和《叽叽喳喳》、《跷跷板》。

在学习切分音节奏X X X | X X X ||过程中,我引导幼儿做老爷爷“拔萝卜”的游戏,寻找X X X的感觉,表现“哎哟哟”地用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类似的语言节奏,如:老师跳舞“嘭嚓擦”等。打击乐器是开展节奏训练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除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乐器外,我还带领幼儿收集废旧材料来自己制作。如:易拉罐、酸奶瓶、金属瓶盖、沙子、小豆等来制作摇响乐器和敲打乐器,也可以用筷子、调羹、尺子、梳子等物品代替。让幼儿

充分感知制作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节奏感。

三、展示个性,表现节奏

在节奏活动中,除了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喜爱节奏外,还要引导幼儿去表现节奏。以为节奏活动包括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玩音游《身体是个小乐队》中,我告诉幼儿,除了拍手可以为歌曲伴奏外,我们的设踢还有许多动作可以发出声音,并且能为歌曲、儿歌伴奏。我鼓励幼儿自由地选择身体的任何部位为乐曲伴奏,幼儿很感兴趣,有的拍手、跺脚,有的拍腿、打舌、拍肩等,在拍拍打打中发挥了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幼儿的这些创造,我都给予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为简单的乐曲伴奏(包括用肢体动作和用节奏乐器敲奏)发展到为儿歌、童谣、图片故事伴奏及用自制的节奏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幼儿用筛子筛豆表现下雨的声音,用摩擦尺子表现锯木头的声音等;引导幼儿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图片故事《龟兔赛跑》伴奏,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特征与情绪。尽管幼儿表现得十分雅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节奏训练的尝试,幼儿对节奏活动很感兴趣,在节奏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情趣。大多数幼儿不但能准确地拍出教师给出地节奏型,由于对节奏地感受逐渐加深,情感更加丰富,自信心更强了,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能创造性的运用身体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同时在运用

节奏乐器演奏时能大胆地利用替代物。幼儿对节奏有了较好的体验,对各种节奏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对于生活中的节奏变得敏感,节奏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艺术活动教案

注重美术课堂体验式教学

浅谈幼儿体验式教学

幼儿艺术活动教案 [1000字]

浅谈酒店艺术体验式营销

浅谈幼儿体验式美术教学

体验式活动方案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艺术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大班艺术教学计划

浅谈注重幼儿体验式艺术活动
《浅谈注重幼儿体验式艺术活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