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221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2(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2.1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钟山县两安民族中学 李求香 2013年12月28日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各项系数的辨别,根的作用. 难点:根的作用的理解.

课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情境】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分别切去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 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问题2 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该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分析设出合适的未知数,列出方程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由实际问题入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让学生体会方程这一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一. 学生实验,探索新新知识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几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个别提问)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个别提问)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教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归纳: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一、学生尝试自学例题,教师及时点评

例1 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各项系数. 解:去括号得

3x23x5x1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x28x100.

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去括号、移项等步骤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指出各项系数. 教师活动:

在学生指出各项系数的环节中,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系数的符号问题).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例2 猜测方程x2x560的解是什么? 【活动方略】 学生活动: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得到方程的解,比如可以用尝试的方法取x=

1、

2、

3、

4、5等,发现x=8时等号成立,于是x=8是方程的一个解,如此等等.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种途径寻找方程的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总结: 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作根). 二. 学生共同练习,反馈学习信息

课本P32 练习1,2 ; 课本P33 练习

1、2题 补充习题:

1.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你能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1)x2360; 【活动方略】 (2)4x290.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三. 学习新知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4:有人解这样一个方程(x5)(x1)7.

解:x+5=1或x-1 = 7,所以x1=-4,x2 =8,你的看法如何?

由(x5)(x1)7得到x+5=1或x-1=7,应该是x+5=1且x-1=7,同时成立才行,此时得到x=-4且x=8,显然矛盾,因此上述解法是错误的.

【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将例

3、例4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更深刻的理解.四. 学生学习小结,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1.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以及作用 2.作业:课本P34习题22.1 第

1、2题

【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总结.

【设计作用】通过归纳总结,课外作业,使学生优化概念,内化知识。

3、综合提高题

1.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x2+x)= x-(x+1)是一元二次方程? 2.关于x的方程(2m2+m)x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优秀]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2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221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2(优秀)
《221一元二次方程(九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2(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