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脾胃论临床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2 11:5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看了脾胃病,再看《脾胃论》

林老师是以消化和肿瘤门诊为主的,所以脾胃病的病人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接触了如此众多的脾胃病患者后,我再去看李东垣的《脾胃论》,发现我们在用的方法很多就是李大师老早阐述过的。

李东垣认为脾胃生理功能首先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血阴阳之根蒂”,为元气之本。《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虚实传变论》:“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胃气之盛衰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存亡,正如《内经》所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强调胃气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胃气充满全身,无处不有。

再者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气机升降运动虽然与各脏腑均有关系,但总赖脾升胃降。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周身,《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胃主降浊,以降为和。胃气降则水谷下行而无停滞积聚之患,脾胃升清降浊、升降有序,才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以布全身。

李东垣还倡导“脾虚气陷,阴火内升”之病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其主要发病原因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所伤等几方面。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嗜食肥甘厚味等均能损脾伤胃,影响脾胃腐熟、运化功能,清不升浊不降,影响脾胃气血生化功能,而劳倦过度则耗气伤血,形气俱伤,故临床见乏力、倦怠、便溏等症;“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情志过极皆可影响脾胃升降,导致气机逆乱,内伤脏腑。

而治法中,补脾胃升脾阳是东垣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各种疾患的基本原则,李杲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用黄芪、人参、甘草等药性味甘温之品为补充,根据“陷而举之”之意,用升,柴,葛等以升阳佐以甘寒的泻阴火,创立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等甘温补中、升阳泻火之剂,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用量最多,以补脾气固元气为君,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甘温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和血补血,佐参、芪补气养血,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这些都能在我们平时学习中有所体现。

但还有一点是我们平时所忽视的,就是李东垣还认为脾胃病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病情有所不同,治疗时应在基础方上随症加减。如时在春令,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即于补中益气汤中加羌活、防风、升麻、苍术等,以补中升阳,风以胜湿。如病发夏季,暑伤胃气,则补中升阳为主,兼以清暑坚阴,可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昧子,以保肺清金,清暑而养气阴。如病发于秋,则以升阳益胃汤,升脾阳益肺气,病发冬日,“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寒热错杂,就用神圣复气汤。正所谓因时制宜,或许我们临床中也可以尝试使用呢。

评语:李东垣系公认的补土派创始人,其创立的甘温除热、升阳散火等补土治法,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方”对中医药学的贡献和对后世医家的影响非常重大。他根据病变部位、经络、病性、药性等“察其时,辨其经,审其病”,来指导临证的用药,其用药特点是量轻,主次分明,立法严谨,并有方内禁,时禁和药禁之说,还包括内容丰富的食养等。若能得其奥妙,发挥新义,则可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于补泻中灵活运用升降浮沉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见习心得800字

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心得

临床口腔实习心得

临床普外科实习心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心得

临床护理实习心得报告

妇产科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心得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sp 老师心得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心得

武汉科技大学考入浙大临床的心得

脾胃论临床心得
《脾胃论临床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脾胃论心得 心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