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结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15:5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结果总结

2010-3-9 10:18:32 看不清楚?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最大 很大 一般】

今年高一生物组第一次接触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各位教师都感触颇深。高一生物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实验,每周一节组内公开课,周五下午最后两节集体评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学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下面就各位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以及教学实践成果进行总结,以便在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一纲多本下的教学

新课程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可以改变过去把课本当成金科玉律,让学生死记课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记得98年上海高考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重量50%以上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题目的答案是D、水。这样命题的依据是因为课本上有“水在细胞中是最多的”的语句,命题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能力。各种科学证据证明答案应该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坚持错误的答案,一个方面因为高度相信高考题,另一个方面为了保证考试的时候可以那多拿2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从中也可以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学重结论、重识记、重应试,轻过程、轻实证、轻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等弊端。一纲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个版本教材的原话直接考查的可能性减少了,这就促使我们教师教学从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转变,既尊重教材,又不盲从教材,带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个呈递知识的范本,不是“圣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让学生不要盲从、迷信权威,要带着质疑去学习、去接受。对知识要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而不是把它当成封闭的僵化的教条对待。 河南省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验思维的培养,编排教材时更是从科学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紧扣新课标。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仍需要对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了解,从多个角度出发,教学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二、要正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重视实验不仅体现在考纲有20个基础实验的上,体现在课本大量的科学史上,更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明确要求上。实验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鲜活认识,破除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神秘感,不再觉得创造知识是高不可攀的。对实验教学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不可为了实验而实验。譬如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它细分成不同的细节,融入20个基础实验教学中,要在回顾科学史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史的教学重点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哪些人在何时做了哪些事。实验不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重点班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多以探究的形式,平行班学生基础差的,可以先学习理论再实验验证。由于高一生物课时紧张,平时多选择做演示实验。

三、“自主性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性学习方式”,由完全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接受式学习”与“主动发现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主动发现式学习”更能体现时代性,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但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针对教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在学习《分子与细胞》78页中有关“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内容时,有同学对实验方案产生了质疑:认为将2号试管水浴加热时冒出的气泡不一定是氧气,有可能是空气。面对学生的质疑,我心中暗自高兴,这说明学生是在用脑思考问题。我及时给予了表扬与肯定,同时给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能证明冒出的气泡是氧气而不是空气呢?”教室内出现了片刻的沉寂,随后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有的说再设置一个装火的试管做对照组,看看哪一个试管冒出的气泡多。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在否定——>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四、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方面

1、课时紧缺带来的影响

新课程实验方案中规定每个模块36学时,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便可看出课时是如何紧张:过去的教材是A4纸印刷共114页,按课标安排需一学期学完,每周4课时,。现在的新教材也是A4纸印刷共130页,按课标安排共36学时,每周2节课。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材的内容量比过去增多了,课时量却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安排的比以前多,并且又新增了探究实验。有实践教学经历的人都清楚:要想开展好学生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是要有时间做保证的。通过第一个模块教学,课时不足带给学生的影响已暴露无遗。比如:高中教学内容与初中教学内容相比,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难度都增加了,这种情况在理科教学中犹为突出,新学的重要的概念必须要有消化、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来保证的,现在的课时不允许有这个消化、理解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绝大部分学生自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学生普遍“消化不良”,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作业、测试中表现得很充分。我们的学情实况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有些重点难点,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看不太懂,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明白了,下课后,学生又看不懂了,需要老师结合习题反复讲解几遍,因为课时太紧就没有这个重复巩固的过程。有时一章内容学完,学生要求用1-2课时复习巩固一下,因为顾虑内容能否讲完,所以不得不继续学习新课。

2、不同学科内容开设的先后顺序值得推敲

在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涉及到氨基酸分子、核苷酸分子的结构简式,极性分子、亲水性、疏水性、同位素追踪法等相关化学知识,在学习上述内容时,学生很难理解,从学生中了解情况得知:学生还没有学相关知识,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做了相关化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3、高中新课程教材编排的内容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难度不是减了而是增了

新课改提倡的是减轻负担,降低难度。实际上教材内容增多了,同时了加深了难度。平时与其他几位理科老师交流教学心得,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普遍感到教材内容增多了,同时加深了难度。并且教材中的例题很容易,而课后习题与配套练习册中的习题却很难,必须需要教师的讲解。还有这样的现象:教材中设置的资料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我们的学情是:教材中的有些资料学生看不懂,不但没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反倒增加了学生负担。

4、没时间习题造成学生“消化不良”

高中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一堂课下来学生就感觉有些疲劳,连着再上第2堂新课,大多数学生就开始“抗议”:别学新课了,我们接受不了那么多新内容 ,就是学了我们也“消化”不了。面对学生的请求做教师的只能表示同情理解,最终也是无可奈何。

五、很多老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赶课”

很多老师普遍感到课时不够,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不得不对课时进行压缩,而对学生“慢点讲”的要求,教师心里真不是滋味,真是无可奈何,因为36课时非常有限,讲的稍慢一点,模块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最终还是学生吃亏。本学期总共只有22周,44节课,其中国庆放假9天,进行了一次段考两次月考,又用去4节进行试卷评讲,结果课时严重不足。希望领导能给予解决。

任何改革都是有风险的,都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不改革的话,我们学校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关键是遇到问题后,是放任自流,还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这才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机械地服从与盲目地否定都不可取,相信通过领导的正确指导,全体高一生物教师的共同努力,三年后的高考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结果总结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

高一生物教学总结

高一下学期 生物教学总结

高一生物教学比赛总结

高一下学期生物教学总结

下学期高一生物教学总结

新课程高一语文总结

高一第二学期生物教学总结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结果总结
《高一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结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