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5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课型类别】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类试题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方法】

1.归纳分类讲解; 2.练习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

相应内容做成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考点概说

筛选信息和内容概括分析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某一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叙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

这个考点是历年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为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备考方略

1.转变阅读观念。转变阅读观念文言文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明了设题特点。

(1)张冠李戴。把甲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乙人物身上。

(2)关系错位。把“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中去。 (4)夸大品质。评价人物时脱离事实,拔高人物品质。 (5)望文生义。脱离语境解释词句。 4.掌握筛选信息基本方法。

(1)总揽文意,整体把握。 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主线,给人物、事件定位,对选文有个总的印象。

(2)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言行。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借助注释提示,找到解题突破口。文后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它往往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提供帮助的。

(4)综合概括,提炼观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特别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发掘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有时作者的观点散布在各处,应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以便全面准确地对作者观点作出评价。

三、范例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 “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 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 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垣崇祖》,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

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C项恃才傲物爱慕虚荣说法过于严重。

四、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昶字文舒,少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正始中,转在徐州,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嘉平初,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绝侈靡,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振旅而还。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节选自《三国志·王昶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B.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C.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D.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太子多居住东宫,所以常用“东宫”称太子。有时东宫又是太后的居所。

B.关内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方,文中的“关内侯”是一个爵位名。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夏商周时期又称为庠序。

D.三司在西汉时期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魏晋时期依然位居极品。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昶关心朝政,成绩显著。担任洛阳典农,勤恳勉励百姓开垦了很多田土,不在朝廷任职,仍想着朝政,积极提出治国建议。

B.王昶审时度势,治军有方。在徐州任职期间,根据需要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方便训练水军,又广泛开垦农田,使仓库粮食充盈。

C.王昶见识卓越,深得信任。嘉平初年,他提出崇道笃学、用考试等五条治国建议,受到诏书褒奖,皇帝因此命他拟制考核百官的方案。

D.王昶善于用兵,军功显赫。他利用孙权流放良臣,引发遮庶纷争的机会,挑起吴、蜀矛盾,发动战争并获得成功,被升任征南大将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布置作业】

完成《核按钮》分析概括部分练习。 【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

五、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之,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 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物,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B. 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C. 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D. 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1)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布置作业】

完成《核按钮》文言文专题训练1.【板书设计】

见投影内容。

【教学反思】

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是高考必考的一道题。解答这道题必须通读全文,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与概括分析。阅读时需弄清与传主有关的事情,涉及的人物和人物关系,有时还要弄清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等。有时阅读材料提及的不止一个人物,涉及的不止一个事件,表述的不止一层意思,这时就有轻重主次之分。而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就要分清轻重主次。

选定答案之后,要放回原文中仔细比对,特别是事件中的人物角色、行为的程度等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这道题的出题方式也是有理可循的:过于冷僻字词或典故而未给注解,通常不会成为出题点,可忽略;比较冷僻的甚至不曾见过的内容若出现在相关题中,往往会是提示性的,因而也常常是正确的,要敢于确认。

另外,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信息筛选与概括分析题中,均包含了反过来可帮助我们通读原文的内容,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要点,归纳内容要点(教师版)

对点精练一 连续性文本信息筛选与概括

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翻译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陋室铭》

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

现代文散文阅读 筛选并整合信息 之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
《文言文复习之筛选信息与概括分析专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