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日知录教案(原创)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日知录》三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2

教学方法:讲读法、设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这话谁说的?(梁启超)出自哪?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清末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将顾炎武这段话,归纳成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认为,朝代的更替是君与臣统治阶层的事,国对他们而言,代表着君臣权力与地位,以及对财富分配的规则。

保天下,保的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权力,以及民族文化伦理的延续,那是民族中每一个布衣匹夫的权力和责任。

《日知录》是顾炎武从青年时代开始积累资料,花了30多年心血完成的读书笔记。 集中反映了顾炎武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去领略其中的真味。

二、顾炎武及《日知录》的相关介绍:

顾炎武自题《日知录》曰:“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所谓子夏之言,即《论语•子张》中子夏的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三、研习课文:

(一)第一则“文须有益于天下”

1、朗读、疏通文意。

2、分析内容:

①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有益之文、无益之文)

②小结: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后从反面申述,对无益之文,作者也从四个方面列举其弊端。(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③参考译文: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 1

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二)第二则“著书之难”

1、朗读、了解大意

2、分析内容:

①作者为什么说“著书之难”?如何理解“后人”“成书太易”?

“难”是高标准严要求

②作者对他所列作品的态度是否一致?你从何而知?

③你认为作者提倡的著书原则是什么?可以用文中语句回答。

④小结:作者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书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⑤参考译文:

子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第二课时

(三)第三则“文人之多”

1、朗读、疏通文意。

2、分析内容:

①研读“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并体会其情感。

假“文人”多,正是要揭示真“文人”少

②小结:这则文字,引用古人论述,核以当时社会风气,对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作者融入了他对于立身处世的深沉思考,总归于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③参考译文:

唐、宋以后,文人何其多啊!固然有不懂经学,不通古今,而自以为是文人的啊。韩愈《符读书城南》有诗句说:‚文章谁说不贵重,解说经义是根本。雨水横流无根源,早晨满地夕已尽。为人不通古与今,如同马牛披衣襟。行事立身陷不义,何能希望多名誉。‛而宋朝的刘挚训诫子孙,常说:‚读书人应当以器量见识为先,一旦有了‘文人’的称号,这个人就没有值得称赏的地方了。‛如此来看以‚文人‛身分在世上出名,哪里值得称道呢!这就是扬雄所说的‚拾取我的文辞而不研究我的义理‛啊。黄庭坚说:‚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用文章提拔奖掖后学,所以华而不实。‛本朝嘉靖年间以来,也有这样的风气。而陆深记载的刘健告诫庶吉士们的话,李梦阳对此大为不平。

《宋史》说,欧阳修与学人晤谈,不曾涉及文章,只是谈吏政,认为文章只能滋润身心,政事可以惠及百姓。

(四)总结:

课文节选的《日知录》三则,并见于该书卷十九,集中体现了他关于作文、著述及立身处世的观点,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一以贯之”的经世致用思想。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日知录》三则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益之文(正面立论)(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无益之文(反面申述)

第二则“著书之难”

“后人”“成书太易”

(著书贵在独创)

著书原则

第三则“文人之多”

假“文人”多,真“文人”少

(思想观念出问题——要端正创作态度)

忧虑(唐宋以下)文人泛滥,世风浮华

日知录教案

日知录

日知录三则教案完整版

录 用 通 知 书

录 取 通 知 书

录 用 通 知 书OFFER

未 录 用 通 知 书

7.录 用 通 知 书

指南录教案

知日《设计力》读后感

日知录教案(原创)
《日知录教案(原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日知录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