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4: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第19课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涵丰富的语言。 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文章虚景实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为什么?(板书:世外桃源)相传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见教学设计一)。

三、老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优美。

四、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五、文章简析。

第1段,写渔人偶逢桃花林。

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 第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受到的热情款待。

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寻而不得和刘子骥往而无果。

从文章各段的叙述看,第

1、

4、5段是略写,只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结果,与第

2、3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故事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

2、3两段详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写了桃花源中安乐自由的生活环境和热情淳朴的社会风尚。如详写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写了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和鸡犬之声,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详写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和与渔人的诚恳交谈,表现出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民情淳朴,是一个令作者向往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六、找出文中令人产生疑惑的地方,理解本文层层设疑的写法和好处。

1.发现桃源过程离奇(令人生疑)。2.进入桃花源的情况奇(令人生疑)。3.桃花源之景奇(令人生疑)。4.“不复出焉”的经历奇(令人生疑)。5.终难问津的结局奇(令人生疑)。

作者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将本文写成一个似有似无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

七、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复述课文。

二、请同学对课文进行评价。

1.这是一篇内容新奇、文字优美的散文。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情况写起,第

2、3自然段是全篇的中心,先着重写渔人看到的景象,后写渔人了解到的内情。最后两段写桃花源一现而转瞬即逝的奇特情况,使桃花源蒙上神秘的色彩,如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即。

2.作者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远离人世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通过作者的笔,写得又真实又虚幻。同是桃花源,真实的一面,写得自然真切,且充满人情味;虚幻的一面写得迷离恍惚,若隐若现,无从追寻。这两方面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桃源仙境的美妙,是浪漫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3.文章描写景物,能够用很少笔墨做到生动逼真优美。例如写通向桃花源的路,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内,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们读了,会感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意境之中了。

4.作者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不雕琢,不藻饰,简洁平易,淳朴自然。用这种风格的语言记事写景,使得整个桃花源亲切而真实,给人以美的陶冶。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三、深入研讨课文。

1.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 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2.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讨论,也可分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延伸阅读《桃花源诗》,诗文对照阅读,深入体会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桃花源诗》,并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资料内容如下: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①。黄绮②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④,来径⑤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⑥,日入从所憩⑦。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⑧。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⑨,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⑩。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 ,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 ,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 ,焉测尘嚣外 ?愿言 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

[注释]①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②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③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④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⑤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⑥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⑦憩:休息。⑧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⑨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⑩游诣:游玩。 纪历志:岁时的记载。 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放。神界,仙境。 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风俗跟浮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 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 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 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 言:语助词,无义。 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

教师点拨:诗文对读,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诗比文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桃花源中的社会实况。

2.结合诗与文,谈谈你对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写法的理解。

明确: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的力量。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如文章首尾照应,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如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扑朔迷离,便是最堪寻味之笔。

3.运用这一写法,构思一段话,描述2050年的中国社会,然后选三位同学交流。

五、作业。

课外阅读《五柳先生传》,请概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亿库教育网

http://www.daodoc.com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 生物入侵者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桃花源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 春酒》教案文档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桃花源记》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桃花源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