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意识及特征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3: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节

意识及特征

教学目的:

明确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从而正确认识心理与物质、意识的关系,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通过学习知道意识是心理现象最高级的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 教学重点:意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意识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讲述法、启发法、举例法 导入:

意识一词,在生活中常常被人们采用,诸如,“这件事我没意识到”、“他是有意识地捣乱”等等。作为科学概念,意识究竟是什么呢?

一、意识概述

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最大的不同点,是人有自觉的心理活动,这就是意识。

1、定义:

意识:是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体状态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中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2、原因

语言的产生是意识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3、特点

意识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动物则没有。意识是心理现象最高级的形式。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一)意识的可觉察性

有意识的人在与客观外界的作用之中,能知觉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自身的存在,两者关系的存在。

动物的行为不管多复杂,仅受本能的驱谴,不可能有明确的自我把握。例如,马戏团的猴子不会自己解绳子逃跑,虽然它很聪明,但不能明确的把握。

意识的可觉察性,是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最基本的区别。

(二)意识的能动性

有意识的人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总是积极、主动、有目的、有选择的,这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例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刻苦锻炼,奋力拼搏行为,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特点。有重大意义的事物,总是先被人意识,首先被挑选,人们可不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意识的能动性最充分地表现了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间接性、深刻性的表现,它仍然服从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规律,仍然要受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制约。

(三)意识的社会制约性

意识一产生,就受到社会属性的制约。意识在劳动中产生,如果脱离人类的社会生活、人类劳动,就不能避免上一节讲到的狼孩的产生。 个体意识的发生与遗传、生理成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更与个体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亲身实践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层次中的人,其意识也是具有明显差别的。

三、人类心理社会化

1、人一出生就受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2、随着成长,意识的健全,进入社会,认识理解各种社会关系,掌握更多的社会经验,这是个人心理社会化的第一个方面。

3、个人对社会因素的作用决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反映。人在社会中交流信息,形成思想,识别反省,相互影响,每个人在交往中运构各种社会关系,主动作用于社会环境,这是个人心理社会化的第二个方面。

4、人的心理社会化就是个性化。

人的心理的社会化与心理社会化的过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个性的形成、发展有关。个性心理的社会化有时是潜移默化进行的,但更多的时候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的。

个人心理社会化贯穿整个人生,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各任务之间都有先后联系、继承的关系。

阅读《关于心理学的流派》一文

产业化阶段及特征

意识及真理练习

公开信的特征及分类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

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

散文定义及文体特征

古诗的分类及特征

网络突发事件特征及应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意识及特征
《意识及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意识的特征 特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