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9: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及特征

一、学情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我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边疆少数名族地区的学生,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正常开过信息技术课;当然,也有的学生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上信息技术课,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以老师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1、信息的具体含义

2、信息案例的理解与运用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对于“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这些名词应该不陌生,那么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一般特征”,“信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多媒体投影“丛林历险”案例内容和要求

丛林历险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千克;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千米的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每个队员应带哪三件物品比较合适?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在1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供同学们选择的物品有军刀、打火机、指南针、枪、水、干粮、帐篷、睡袋等等)

学生活动: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讨论的结果。(学生的热情很高,场面气氛非常好)

教师活动:好!请大家安静下来。我们一起来寻找比较合适的答案:军刀、打火机和指南针(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必要材料,能量资源为我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则为人类学习和各个领域的生产提供了素材和知识来源。)

在老师的提示下(师生一起探讨),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和能量,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都能理解,但关于信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生理解就只是停留在表面了,不能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转移学生的视线,调转学生的思路,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多媒体投影“感觉剥夺实验”内容和要求。

感觉剥夺实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感觉剥夺实验”。该实验要求被测试者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被测试者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测试者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测试者移动。总之,尽量剥夺被测试者的所有感觉信息。实验开始时,被测试者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被测试者开始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被测者每天 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是这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3天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在没有信息的环境中生活呢?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除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外,还要有信息。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丰富多彩的信息

教师活动:同学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大家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投影出运动会的一幅图片。

学生活动:请一名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上面的问题。

教师活动:想一想,今天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活动:起床的闹钟铃声、早餐的味道、今天的课程安排、上课下课的铃声、教师讲课的内容等(学生回答问题,互相补充)

师生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凡是通过眼睛、耳朵、舌头、手等感觉器官感受到的事物及其变化,都是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简而言之: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关于信息的理解 活动一【讲授】载体依附性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也有自己共同的特性,下面我们就把它们的特性找出来。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信息依附于纸张,物体的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没有。

师:同一种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而存在吗?

生:(齐)可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必须依附于某一媒体才能进行传播;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具有可传递、可存储的特点。常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因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师生小结:(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的特点。

活动二:价值性(推销员的故事)

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失望的给公司拍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他把凉鞋送给了岛上的居民,岛上的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最终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师:从以上事例中,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获得的信息? 同一个信息对不同的人,它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生:信息对人们是有用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所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师生小结:信息是有价值的,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信息的价值只有被人们使用才能体现出来——价值相对性;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读书以明理);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信息提高了军事能力)。比如:旅游信息、油价信息、中考信息这些信息都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活动三:时效性(事例两则)

[事例一]:从前,有两家人是邻居,王家卖油、张家卖日历。王家媳妇每次卖油时都会偷偷省下一钱油,到年底时,就积攒了一罐油,再卖掉它,就有了过年的钱。而张家媳妇看在眼里十分羡慕,也学王家媳妇的样子,每个月也都偷偷省下一本日历,可等到年底却没换到钱?为什么?

分析:油代表的是物质,而日历代表了信息,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渐渐失去效用。

事例二: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为什么呢?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分析: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有:交通地图、天气预报、通知等。 活动四:共享性(假设两则)

师:假设小王有一个苹果,小明有一个橘子,他们互相交换一下,小王有什么,小明又有什么?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面的物品有没有增多?

生:小王有一个橘子,小明有一个苹果。他们手里面的物品没有增多。 师:我们再来假设小王和小明同做一道数学题,小王有一种解题方法,小明也有另一种解题方法,他们互相交换解题方法后,他们每个人有几种解题方法?有没有可能他们每个人知道的解题方法会更多。

生:他们每个人至少有两种解题方法。他们的解题方法有可能增多。

展示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个思想,甚至更多。

师生小结:信息具有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物质交换后,交换双方拥有了对方的物质,自己不再拥有原来的物质。而信息的交换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个信息,而且可以被多人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和消失。 活动五:真伪性(诸葛亮的“空城计”)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一半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儿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诸葛亮很聪明,利用信息的真真假假打了一个大胜仗。 ……

分析: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种“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总结]:真实而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实现信息的价值。而不真实的信息,不但不能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策,反而可能会带来严重的错误。

虚假广告、中奖的短信,都是反映信息真伪性的例子。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题全班同学一起做;

3、题由前面两组同学做)

1、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2、“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 B、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的价值性 D、信息的共享性

3、案例:张三拿了一张1998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 A、传递性 B、时效性 C、价值相对性 D、真伪性

二、分析下面事例,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前三句全班同学都做,后两句由后面的几组同学做)

1、真假难辨(信息的真性)

2、老黄历看不得(信息的时效性)

3、一传

十、十传百(信息的传递性)

4、玉不琢、不成器(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5、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信息的共享性)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的重要性,学习了它的五个重要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获得真实的信息、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如何加工信息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中不断学习和提高。

八、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P4实践(1)表1-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_1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