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462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02 21:50: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理想信念与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践履爱国主义的行为,做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难点: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讲授法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不同时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图片,让学生概括这些人物的共同特性。

结论:在这些人的身上,都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的精神。

之后引出章节。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能把这一话题有效解决的人总能让我们肃然起敬。那么,在你心目中这样的人物又是哪一位呢?

教学活动:

谈谈你最欣赏的爱国者及其理由。(注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出爱国主义的相关内涵)

讨论总结出爱国主义的定义。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1.定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具体内涵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一个历史范畴。这种深厚感情产生的基础是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祖国是每一个体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与精神家园,一旦失去这种依存关系,个体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对此,列宁早就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由于这种依存关系而产生的对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具体表现为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这些情感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来一个深层次的体会。

教学互动:喊出“我是中国人”五个字(注意:让学生连喊四次,可以用不同的语气)

总结:当你喊出“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字,你我的感觉是什么?这是一种归属感,我们都归属于我们的母亲——中国,我们的利益都将得到她的保护;这是一种认同感,承认自己是中国的一分子,为了中国的富强,我们都应当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还是一种尊严感,不允许外人歧视、凌辱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如“东亚病夫”的耻辱);这更有一种荣誉感,因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再次崛起,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这种深厚感情体现在历朝历代的中国人身上,因此,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2)爱国主义的实质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往往会受到道德、政治和法律的制约。

爱国主义首先表现为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民族,爱国主义是评判人们忠奸善恶、功过是非的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从古至今,凡是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英勇献身的那些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都会受到后人的颂扬和永恒的怀念;凡是那些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败类、卖国贼,总是永远被人们唾弃而成为千古罪人。

案例1:赵薇穿日本国旗图案的衣服一事,引起**,被谴责没有民族意识,爱国精神

案例2:章子怡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自以为顶住重重压力,在《艺伎回忆录》中饰演日本艺伎一角,被网民痛骂一轮。许多网民认为,作为中国在世界上知名的女星,章子怡此种行为大大侮辱了中华民族的自尊,这种行为是超越中国人民感情承受能力的。也因此,章子怡被评为2007网络版最不受欢迎的七大女星之一。

案例3:黄子华,令人肃然起敬的香港明星黄子华:在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全球现场直播),主持人黄子华对前来领最佳亚洲电影奖的原岛大地说了一句震惊全场的话:“回去之后别忘了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中国的!!!!”。为此,他被评为2007网络版最受欢迎的十大明星之一。

这些案例说明,在处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问题上,爱国主义是重要的道德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新时期处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的道德标准。

其次,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基础和衡量每个中国人政治态度的政治原则。作为政治原则,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国家和人格。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有这样一个案例,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教学案例4:课堂上的交锋

一位原为记者的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巴黎一大学就读,第一堂对话可是就受到了教授的“挑战”。

教授:“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你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留学生:“概括来讲,我可以写我愿意讲的东西。”

教授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吗?”

“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霎时,全班几十双不同颜色的眼睛一齐扫向了中国留学生和一位台湾学生。中国留学生沉静地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随后,那位台湾同学在教授和同学们的注视下也重复一遍说:“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似乎不甘心,提出一个更大难度的问题:“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志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中国留学生站起来,一字一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祖国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教授离开了讲台走向中国留学生,一只手放到他的肩上,轻轻地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国家的问题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是的,这个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就是从我们自己的表现得来的。我们自尊,自强,并且深深的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尊重。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最后,爱国主义还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法律规范。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这些法律规定,表明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如果你做出不利于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的事,不仅将受到人民的唾弃,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个质的规定非常重要,这个界定更加明确了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精神支柱,而这个精神支柱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是一种主观反映,它的客观对象是祖国,因此,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要求是爱祖国,而祖国又是具体的,因此爱国主义又具体表现为的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故土)、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人民)、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讲到国土山河,中国真是地大物博,风景秀美壮观。毛泽东在他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是这样概括我们祖国的伟大形象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秀丽的长江像一条系在祖**亲腰间的蓝色飘带,铺展与云山天海之间;奔腾的黄河似一条生机勃勃的飞龙,舞动与锦绣大地之上。

A 展示一些图片

B 展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对祖国的山河进行了热情的讴歌,从中也让我们感觉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试想,每一个爱国者怎能不爱他的家乡,怎能不爱国土。因此,青年大学生们,应当把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我们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它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拥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国土上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各族人民是伟大祖国之本,是伟大祖国的创造者,祖国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案例:邓小平

1981年,邓小平在英国出版了《邓小平文集》,在序言中邓小平情真意切地写道:“我荣幸的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正是这种深深的眷恋,使得邓小平在每一次决策中都会考虑“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同不赞同”、“人民答应不答应”等问题。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的年轻大学生们,我们应当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东方以至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推动作用。

外国名人对中国文化的赞美:

“我很早就感到,这个远在东方的国家,实在了不起,它能把征服者同化,它的历史比神话或者圣经的年代还古老„„好多欧洲人自鸣得意的发明,其实他们早就捷足先登了„„”

——巴尔扎克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民族,在她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曾创造了许多辉映万古的灿烂业绩。通过历史来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每一个年轻大学生的应有意识。对此,周恩来曾有过形象地比喻:

“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象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周恩来

古人说“读史使人明智”,不了解历史,对祖国的热爱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爱自己的国家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又是同具体的某一国家相联系的,因此,爱祖国还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材料:“祖国”和“国家”的区别。

祖国:祖国的起始含义,就是列祖列宗们共同生活的区域,英文中,我们用“fatherland”或“motherland”来表达祖国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父母之邦”。现代意义上的祖国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自然因素,即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山河、海洋等自然风貌和矿产、森林、物产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二是社会因素,即由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紧密联成一体的国民;三是政治因素,即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实施阶级统治的强力政治机器——国家。即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由此可见,祖国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本阶级利益,巩固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工具,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的特征。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个国家的政治前途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因而爱国主义就必然包含着爱国家的政治内容。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略)

国家是个历史范畴,有着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与之紧密相连的爱国主义,也是个历史范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我国民族的历史一样久远,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动人的爱国主义史。

(一)爱国主义的发展历程

从古至今,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既有一致性,也有发展性,其内涵和主题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1.古代爱国主义:抗敌御辱、壮心报国;忧国忧民、公而忘私;自尊自强、奋发进取;忠君意识、正统思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

一、创建文明统一的中国 教学案例:陆游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2.近代爱国主义:抗击列强、救亡图存;师夷制夷、自强求富;勇于变法、维新图强(梁启超、康有为等);反对专制、创建共和······——变革御辱、拯救危亡困境中的中国

教学案例:魏源

魏源:晚清思想家。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湖南邵阳县隆回人。《海国图志》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道光二十五年,魏源得中进士。之后,曾任知县等职,官至高邮州知州。咸丰七年(1857)三月,在杭州僧舍病故。有经学、史学、文学、佛学著作多种存世,1976年,中华书局集魏源诗文杂著合为《魏源集》刊行。

3.现代爱国主义:探索不息,寻求救国真理;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三座大山、走社会主义道路······——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从爱国主义的发展历程看,爱国主义更多的表现为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等爱国情怀。从古到今,爱国主义在我国被称为“国魂”、“民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容极为丰富,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不畏艰险,开拓进取,不断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案例1:秦始皇兵马俑

随着世界第八奇观——秦始皇兵马俑

一、

三、二号坑的陆续发掘,令考古学家和各方面科学家感到诧异的不解之谜越来越多。其中有一把被数百公斤重的陶俑压弯的剑,当发掘者搬开俑时,弯剑竟慢慢的复原了。二千多年前,铁的冶炼才出现不久,当时的秦人是怎么铸出这八千年弹性不变的剑的?

发掘出的秦俑佩戴的兵刃镀有一层铬。现代科技表明,镀铬需要电不说,而镀铬工艺是美国人1937年发明的,德国人在50年代才申请到专利。二千多年前的秦俑兵刃上的铬又是一个谜。

发掘出的彩绘秦俑,其颜料都是天然矿物质,红者朱砂,黑者碳黑,白者磷灰石,唯有紫色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经现代科学鉴定,这种紫色颜料的成分是硅酸铜钡,可是在自然界中从未发现过,二是本世纪80年代由人工合成。这又怎么解释?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具有优良的民族文化。

2.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教学案例:文成公主、王昭君等

3.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奋起抵抗,坚决维护祖国利益。

教学案例:国共合作、西安事变

4.反抗一切阻碍历史发展的反动势力,推进祖国前进与社会进步。

教学案例:戊戌变法、历代起义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将发挥伟大的力量!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团结一致,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柱。

“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

——黑格尔

现如今,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起最广泛的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爱国主义必将谱写新的光辉篇章。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爱国主义是对整个民族大家庭的热爱,千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团结统一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多少次,祖国一旦面临危难,就会牵动亿万颗中华儿女的心弦。

教学案例:《七子之歌》的由来

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祖**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亲的眷恋,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感,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欣赏音乐《七子之歌》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进行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在奋斗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考验。但实践证明,爱国主义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统

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案例:王义夫最后一枪背后的故事

王义夫,男,自1984年以来,是至今为止我国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王义夫参加了全部六届奥运会,同时他也是迄今中国夺冠年龄最大的奥运会金牌得主(44岁)。亚特兰大奥运会打完最后一枪后王义夫晕倒在地,领奖台上他又潸然泪下,从中也道出这位老将的多少委屈与幸福。

下面是记者采访中王义夫说的精彩片段:

王义夫:我说能去就是一种光荣,参与就是一种光荣,毕竟参加六届,但是我心中有个目标.

王义夫:我一定要去,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定要去,因为国家培养一个运动员非常不容易,

王义夫:我想这是我二十几年来,第一次落泪

王义夫:委屈有很多很多,必定这么大年龄了,

王义夫:我觉得现在是这样,我这项事业既平凡又伟大,它能够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站在中国的国旗下,听着中国的国歌。

此时此刻,你的心境是怎样的?(稍作停顿)

当然,大家很希望2008年的时候,能够在我们自己的首都,在北京举行奥运会上还能看到王义夫举枪的身影。

王义夫也如是说:大家都希望这样,我同时我也希望我是这样,我也说过,但这并不是说,一个套话,这实实在在内心的话,一个是祖国需要,一个自己身体允许,一个自己的技术水平能够达到奥运会的标准。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也正是这种召唤,新中国成立后,无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宁愿放弃优越的生活,冲破种种阻挠,返回祖国,为建设祖国效力,创造了巨大的人生价值。

教学案例:视频资料《863领导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澄》(4分钟)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兴起,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和特征。

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

(一)背景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P39)这一阐述明确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也为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

1.爱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2.爱社会主义是现实的必然

十七大报告材料:

“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

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践已经证明,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所掌握,在世界上创造出了中国式的发展奇迹。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主义给新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就。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新中国近60年发展中取得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3.爱社会主义是未来的昭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成为现实。

教学案例:美国兰德公司的预测

(美国兰德公司是一家著名的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官方提供“客观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1992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后来出任过美国政府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预言,根据对中国GNP的购买力平价估计,中国到2014年时可以在总产出上超过美国。

1996年,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对中国1994-2015年的长期趋势作了预测,他们声称:按PPP方法,以平均增长率为4.9%计算,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上升为美国人的25.6%,并在总量上超过后者。

1997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2020年的中国》的报告,假设此后中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从8.4%逐步减缓到5%。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大大超过美国。1999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出版新书《1999年:不战而胜》,他给出的中国超越时间是2019年。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坚定信念的必然要求。

(三)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必然体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80余年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同样是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昭示的真理。

1.5000年中华文明史回顾的说明

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党的80年历史时说:“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从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几段盛世的比较,来评价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丰功伟绩。 教学案例:“中国的盛世比较”

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盛世之一。我们今天置身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令中国人自豪的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平稳进行了30年。

30年是中国自秦汉以来,盛世延续最长的时段之一,而且,从目前国际国内大趋势来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这个盛世的继续延长。

西汉的文景之治,总长度为39年。这个盛世上接吕氏之乱,中间经淮南王之乱和七王之乱隔断,最长的和平发展时期只有短短的16年。

东汉的光武中兴,史书记载的长度为31年。实际情况是光武十六年,刘秀才完成了国家统一,国家的和平发展期只有15年。

唐朝的贞观之治,总长度为23年,它的开端是玄武门之变,实际和平发展延续期不足20年。

明朝的仁宣之治、万历中心,持续和平发展期,都只有很短的10年时间。

清朝的康乾盛世,总长度为134年。中间曾被九次内战隔成了10个时段,最长的一段和平连续发展期是26年。(中国的第一次人口爆炸发生在这一段)

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经比较,我们完全可以确认,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持续高速发展期之一——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伟大时代。

中国历史走了一个“马鞍型”。中国不是从来就落后的,既使在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三。中国的落后是近百年的事情。是谁使中华民族结束了悲惨的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是谁使中华民族创造盛世,再度崛起?是中国共产党

2.改革开放29年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教学案例:改革开放29年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人均GDP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2006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到20世纪末,我们就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每一个真诚的中国人都会明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真正缔造者。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现实和未来都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四)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极其广泛的,如果说,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主要是对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邓小平曾经指出:“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作为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

拥护祖国统一的基本要求:对国家主权的认同;

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同;

对民族感情的认同。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本质上的统一,不是等同。在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港澳地区,爱国者的标准是,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港澳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一些人可以不赞成社会主义,但他们的爱国主义仍然与社会主义的主体相联系。我们可以把这一层次的爱国主义称为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和一切爱国者的共同心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同存异,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有3个层次:与共产主义理想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身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涵。我们既要重视对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的挖掘,更要把握当今世界形势,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为爱国主义注入鲜活的时代内涵。

今天全世界都面临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问题。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诸多方面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普遍化的客观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都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在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了感情。

基于这样的变化,某些发达国家的政要和学者借此机会积极宣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他们还极力鼓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势必导致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并妄图推行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面对这些声音,我们需要思考:

(一)民族国家的时代是不是真的已经过去?

(二)经济全球化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吗?

(三)爱国主义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四)我们要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教学活动——讨论:民族国家的时代是不是真的已经过去?

思考:1.经济全球化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吗

2.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还要不要弘扬爱国主义?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结论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民族国家的形式没有过时。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形式并没有过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这是因为:

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国家的产生是民族和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国家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会成员的利益、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规范全社会的未来,而且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者。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也处于变革之中,但是,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未变。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就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如伊拉克)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和功能提出挑战,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区域性经济联盟)挑战国家主权。民族国家的权力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转移给世界性经贸组织,一部分转移给基层民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主体地位的削弱和消失。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强大、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无论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与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可,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却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企图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实现本国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本民族权益,抗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这种抗衡大国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权威力量是任何其他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结论二: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经济活动、跨国经济组织、跨国经济规则普遍化的客观发展趋势。这个客观发展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战。

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其实质就是西方大国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优势,采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的手段,阻挠世界各国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选择和发展,推行全球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盘西化。

显然,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2.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有权选择和决定适合于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西方某些大国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本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强加给别国,特别是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无视别国国家主权,肆意破坏正常国际秩序和践踏别国国家主权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

教学案例:美国著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很精彩的讲话,他说:“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的和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其他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我们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最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全球化的脸明显是美国人的脸。它有着米老鼠的耳朵,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苹果公司生产的电脑„„”。

这段话很能说明问题,它充分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浪潮推行强权政治,给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3.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违背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必然不能得逞。

人类文明是多样性的存在。妄图用一种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去统一世界,不仅对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它只能损害别国的根本利益,阻碍世界文明的正常发展,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4.坚决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图谋。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经济全球化决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一个国家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尊严,按照自己的国情来选择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同时,应掌握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的斗争策略,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结论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原由如上)

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只有坚持爱国主义,才能使每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共同发展。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国际敌对势力进攻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攻势,在经济上诱压兼施,政治上扶持“亲西”力量,思想上进行西方文化的渗透,整体上大搞攻心战。

世界上某些超级大国认为,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迅速,己经成为21世纪美国的潜在竞争对手,所以,不论他们对中国采取何种斗争策略,遏制中国,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始终不会改变。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斗争事实告诉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是防止西方国家对中国搞“和平演变”的重要保障。

3.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国家团结奋斗、求生存发展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主义仍然是民族的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所在;是在任何复杂和艰难的情况下保持团结统一的旗帜;是激励全国上下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的强大动力源泉。

教学案例:“新自由主义对拉美国家的巨大损害”

拉美五国(巴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玻璃维亚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盲目接受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华盛顿共识”,忽视国家的独立性和作用,因而招致重大损失的典型案例:

所谓西方“新自由主义”,基本理论是:

在经济上,主张“使经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要求在财政或金融方面采取强硬措施保证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实施。

在政治上极力鼓吹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化和文化的西化。 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的典型标志就是“华盛顿共识”。

拉美国家独立后,急切实现现代化,经不住《华盛顿共识》的诱惑,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接受《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放弃经济独立性,实行经济一体化,走依懒美国等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华盛顿共识》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控制世界的工具。

“华盛顿共识” :1990年,由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牵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变的研讨会,参加者来自拉美国家、美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及拉丁美洲学术、经济界的一些代表。在会上达成10条政策主张,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就是新自由主义。

它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三点: 1.全面实行经济私有化;(如,“休克疗法”。 ) 2.实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

3.政府退出市场,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决定本国经济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这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穷国,无疑是一剂毒药。 《华盛顿共识》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对后发现代化国家危害甚大。

《华盛顿共识》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对拉美国家产生巨大危害,而且在短期内己无法解除。主要表现是:

1.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急剧攀升

推行新自由主义以来,拉美五国经济迅速滑坡。去年南美五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2%,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以前的50%。80年代初,阿根廷人均曾经达到8000美元,去年己降到人均2000美元以下。经济萧条,阿根廷、秘鲁的失业与半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40%以上。

阿根廷学者说,新自由主义使我们失败了。我们没有效率也没有尊严,我们阿根廷人是失败的。新自由主义使阿根廷辽阔而富饶的国家变成本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2.资金大量外流,外债负担严重

由于依靠美国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特别是靠借贷发展经济,产生了巨额外债。现在到了还息高峰。2004年,拉美国家的外债高达7230亿美元,还息高达1500亿美元。每年还息占总收入的30%以上,己无力发展。这成为阻碍拉丁美洲社会发展的一个沉重枷锁。 3.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骤增

80年代南美国家的贫富差距在5-6倍。20世纪末,10%最富的人和10%最穷的人相差己达到26倍;2006年上升到46.6倍;贫困人口达1.2亿;60%的儿童处在贫困之中;5300万人口面临饥饿的威胁。2002年阿根廷贫困人口达53%。他们说,“富人在天上,中产阶级在地上,贫困人在地下”。 4.社会混乱 失去安全感

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得这些国家的秩序非常混乱,社会动荡,人们缺乏安全感,投弹、枪击事件司空见惯。

我国一个参观访问团在盛保罗被抢。导游也被抢。上街兜里要装

二、三十美元。布什的两个女儿有两个保镖,在饭店里也被抢。

黑社会非常严重。盛保罗有7个巨大黑社会组织,装备现代化武器,用导弹袭击警察局,一次打死警察400人。坐直升机去监狱救老大,又去救老二。 5.政府对经济控制能力下降,甚至失控

《华盛顿共识》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退出经济领域,至使政府无法控制本国经济。阿根廷在上世纪90年代将电信、铁路、钢铁业等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全部私有,使得政府在2001年爆发经济危机时,找不到任何可以作为抵押的国有资产进行贷款。

巴西学者说,这是新自由主义建立起的自由主义政府,满足霸权主义利益的结果。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害了他们。

近几年拉美国家在反思,但在近期内己无力回天,度过危机还得很长时间。

这也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民族国家利益一体化,更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时代仍是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身的主体利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会,又是挑战。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国家的主体性,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博弈,才能掌握民族国家的“命运之环”,创造美好的前途。

结论四: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正确弘扬爱国主义。 1.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

首先我们要理性:它的前提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缺陷和弊端;清醒地明了自己的落后在哪里、已经落后到何种程度;清醒地了解强敌的优势和实力。爱自己的祖国不爱到无知和热昏的地步,恨敌人恨对手不恨到拒绝学习对方长处的地步。处于优势时不乐观,处于劣势时不绝望。这是一种成熟的爱国主义,而它的反面则是盲目的爱国主义。盲目的爱国主义建立在无知的前提上。

其次我们要深信“发展是硬道理”,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和条件,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快中华崛起的步伐。(优化政策、利用外资、吸收创新技术、培育品牌走出去等)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充分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会,又要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危险,维护国家的安全。

发达国家之所以对经济全球化感兴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来说是扩张的机会,发达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世界支配权和利益。在大国霸权主义影响下,某些发达国家企图借机影响和控制世界、控制他国,谋取别国的利益。正因如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尖锐的挑战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具有防范意识,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教学案例:“香港政府干预,击败大鳄索罗斯”

1998年,香港回归后仅一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几天之内香港外汇储备已损失了80亿美元。一些人士分析,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

面对金融风暴,香港政府顶住了新自由主义(政府不得干预“自由市场”)的压力,曾荫权、董建华经慎重考虑,决定由港府用香港1200亿美元外汇储备金,与外国炒家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步炒作。

曾荫权说,做出这项决定的当天夜里,痛哭过三次。

8月28日,在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纪金融大战中,特区政府成功击退外国炒家,当日港股创出了790亿元的惊人成交纪录。特区政府将入市炒作赚到的钱,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方式,还富于民。

这是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危机,头脑清醒,坚持国家和政府的主体性,坚决反击国际邪恶势力,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壮举和胜利。(比较香港与拉美的成败,完全能够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体性和爱国主义的巨大价值 )

3.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1)培育世界意识

教学案例:“假如月球悲剧发生”

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放着一份名叫“假如月球悲剧发生”的档案,档案记载了当时如果登月计划失败,美国政府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旦确定宇航员无法回到地球,总统尼克松将首先召见他们的家属表示哀悼,然后将向全国发表演说。

尼克松的悼词是这样的:“命运注定这两个为寻求和平而登上月球的人将永远在月球上安息。这两个勇敢的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知道他们没有回到地球的希望,但他们同时也知道他们的牺牲会给人类带来希望。他们为了人类最崇高的目标——寻找真理和理解而贡献出了生命。当每一个人在夜晚看到月亮时都会知道,在这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有一个永远属于人的角落。”

尼克松的讲演中没有一处提到“美国”和“美国人”,他使用的概念是“人类”。这篇没有被真正讲演过的讲演词,展示了宏大而宽广的人类意识。我们很希望美国人在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想想尼克松这一讲演词中的人类意识,同时这种“人类意识”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2)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

爱国主义是开放的、兼容的,而不是封闭的、排他的。鲁迅在对待文化的问题时,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开放的爱国主义应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是和而不合、和而不同。只有具有敢于和善于接纳国外先进文化的胸怀和态度,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发展自己,突出特色。优秀的东西应是没有国界和不分彼此的。所以,爱国主义不应当只是停留在一种口号和情绪的阶段,不应当仅靠历史的遗产来获得认同,更不应当靠狭隘民族主义的自我激励来维系。我们需要成熟的爱国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具备了这些,才是真正的懂得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才能真正地去爱国!

教学案例:白求恩

(3)树立正确的观念。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作为中华儿女,不管你身在哪里,也不管你的信仰如何,都应当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

教学案例:刘德华

2007年7月5日,刘德华一行来到日本,举办了小型歌友会。歌友会一开始,歌迷欢呼。但是刘德华拒绝用日语向大家问好。接着又拒绝了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并把所有曲目都改为普通话。原定的粤语歌曲也全部取消。

刘德华用普通话一字一句说道:“本来我是不想来日本的,但是因为合约在身,不得不来日本。但是你(指记者)不要以为是一纸合约把我牵住的,如果我不来,没人可以把我怎么样。我只是觉得这样对我歌迷不公平,因为歌迷是无辜的。我不想做的事,谁也无法逼我做,而且,你逼我,我也不会做。”刘德华接着说:“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他对着主办方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他当着几百名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一首《中国人》。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能离开具体的国家。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钱学森,既是著名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发展的赤子。

教学案例1:钱学森

钱学森是新中国导弹事业的开拓者。早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成为国际知名

学者,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1949年,他已是力学界、核物理学界世界公认的权威和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理论的创始人。

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决定以自己的科学成就为祖国服务。钱学森的正义之举,引起了仇视新中国的美国政府的不满和愤怒。美军海军次长金布尔恶狠狠地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哪里,他

都抵得上五个师!”不久,钱学森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受到折磨和迫害的钱学森,向往祖国之心始终不渝。

1955年9月,在周总理和祖国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身于中国导弹、核武器、火箭技术等研究试验工作中。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而我国仅用了两年多时间,这一成就震惊了世界。

点评:

为了祖国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荣誉、事业、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这就是人们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钱学森没有因为祖国贫弱而嫌弃和背离祖国,而是顶住各方压力,毅然将自己的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如钱三强、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茅以升等(在他们看来,事业和荣誉只有同祖国联系在一起才是有意义的)

教学案例2:刘德华——“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某些国家打着经济全球化的旗子来推行他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别有用心的伤害他国的主权和尊严。

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机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教学案例:中国大使周文重(视频,13分钟)

总之,经济全球化远没有导致民族国家时代消失。作为民族国家观念和意识的伦理价值趋向的爱国主义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永恒的主题。我们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们对经济全球化所持的观点是“国际观、中国情、民族魂”。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自古至今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根极其鲜明而清晰的主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而丰富和发展的。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延伸和展开,中华民族精神在以下四个方面有着鲜明的体现和生动的展示: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价值基础。(板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虽有不同的流派,但都能从整体和谐统一出发,形成重大局、重整体的思维方式。自觉认同和维护国家民族整体利益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基础。,她对内表现为“团结统一”,对外表现为“爱好和平”(如中国历史上的睦邻政策、和亲政策等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指向)。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政治原则。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与无数天灾人祸的斗争中,很早就认识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并成为历朝历代的最高政治原则,体现在中华民族众多的“知”与“行”的原则和制度规范中。如岳飞、霍元甲等。

(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板书)

这更多地表现在对祖国的崇高的自尊心、荣誉感、义务感和责任感,激励多少仁人志士可以为之生,为之死。如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等。

2.团结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争不断,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带来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团结。此后,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历了统

一、分裂、再统一的交替发展过程,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流。如“四海之内皆兄弟”和“四海之内若一家”这两个为中国人熟悉而偏爱的成语,正是中华民族偏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最好体现。

教学案例:“昭君出塞”、“和亲政策”等

3.爱好和平,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先人早就把“以和为贵”作为处理天下大事和为人处世的一个基本准则。在国与国间,强调“和平共处”;在人与人间,强调“和气生财”;在民族间,强调“和衷共济”。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战争,但并不畏惧战争。面对侵略时奋起反抗,以正义战争对抗侵略战争,这也是爱好和平的表现。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会对人和国家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富强起来了,也永远不会称霸。可以说“和”的思想不仅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里,而且得到了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尊重和赞同,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体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民都秉承了这种精神。

教学案例:邓小平

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讲到:“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6页

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享有“和平的民族”之誉,中国人民享有“和平的使者”之称。

4.勤劳勇敢,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中国人民历来视勤劳为安身立命之本,强调“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同时又主张勇往直前。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夯实了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生存根基。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她以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光辉的科学技术成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自己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教学案例:《朱子治家格言》清·朱用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整洁。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亲自检查。一句写“勤”,一句写“谨”。清晨起来就要将庭院、台阶扫干净,里里外外要使它保整洁,这是“勤劳”的好习惯,也是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日出而作、闻鸡起舞,都有一个“勤”字在。日落而息,要亲自检点门户,这样能做到处事“谨慎”。

依靠勤劳勇敢的精神,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契机,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如万里长城、兵马俑等)。今天我们倡导这种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再造辉煌。

5.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般的不屈不挠精神、以及“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等解放思想、实事求、与时俱进精神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气智慧和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到“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大学生应从多方面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用宽阔的眼光看待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

用宽阔的眼光看待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地对待历史。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各个历史时期中有其具体的、特殊的表现。一方面,我们要弘扬古代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弘扬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

“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罗素

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在讲话中更是明确地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现实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割裂历史,也不能割裂我们的历史。

毫无疑问,几千年来民族发展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资源;继承和弘扬这笔民族的精神遗产,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

2.用实践的眼光看待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

用实践的眼光看待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指在实践中“发扬光大”已有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等原则,用已有的民族精神来教育、熏染青少年乃至整个国民。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般的不屈不挠精神、以及“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等解放思想、实事求、与时俱进精神等等。

3.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

用创新的眼光看待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为参照系,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批判地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培育前所未有但又是现在或未来所需的新的民族精神。

思考题:(1)结合“大禹精神”、“胆剑精神”(浙江精神),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弘扬“越文化”(江浙文化)?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一)弘扬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1.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

爱国主义为时代精神提供了基础和源泉,而时代精神则通过解决时代性课题推动历史前进,并发展爱国主义传统。文明史告诉我们,任何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表现为时代课题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解决了时代课题,民族就进步和发展,解决不了时代课题,民族就停滞、倒退,甚至毁灭,解决时代课题要靠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解决时代课题的精神武器,没有时代精神就无法回应和解决时代课题,也就没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必须大力弘扬时代精神。

教学案例:“抗非典精神”(钟南山)

材料: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专家、广东省非典型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在2003年的“非典”中,他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除了制定医疗方案,他亲自检查每一位病人,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初始阶段,由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接触不当,广医附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同时该院还收治了许多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钟南山说:“这个时候不能让医护人员倒下,倒下的要让他们尽快恢复。”每天,不管多忙多累,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几趟,还要了解每一位病人和同事的身体状况,检查每个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是否到位。由于过渡疲劳,他病倒了。但稍稍恢复后,他又活跃在病房。即使在休息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研究和工作。

在钟南山身上体现的抗击“非典”精神,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2.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

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今天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和最新体现。所谓改革创新不是简单地改变现状,而是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兴利除弊、与时俱进地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断地超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爱国主义传统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同时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传统。

教学案例:“抗非典精神”(钟南山)

总之,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是辨证统一关系。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历史基础,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当代发展;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本质,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这一本质在当代的表现。时代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化,弘扬爱国主义只有通过弘扬时代精神才能实现。因此,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动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次胜利,都与其形成的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1.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和创造性活动,它是时代精神的本质,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灵魂,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人类的进步是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为基础的。

教学案例:“国家生命周期理论”

经济学家胡鞍钢最近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最终决定一个国家起伏盛衰和命运的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他指出中国在1500年至1800年间未实现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才由世界强国跌入半殖民地弱国。即使在1820年中国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3%;而到1949年中国GDP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5%。中国终于沦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今天,中国又发展起来了,2003年美中经济总量差距仅为2.23倍。《新华文摘》(2006年第8期)

今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进一步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而改革创新是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根本途径。

2.改革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

世界上有三种现代化道路: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谋求发;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根本转变,使得改革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我们只有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改革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和谐,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制度的和谐、体制的合理、机制的顺畅。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消除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制度创新的能力,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改革创新,是因为很多问题必须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不稳定、不和谐,是由于支撑社会的架构不合理,社会运转的模式、方法不协调。因此,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创新体制、创新机制,使之合理起来、协调起来。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改革创新,是因为很多问题只能靠创新的手段来应对。整体看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转型必然会伴生各种矛盾,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而且各种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地涌现。新形势,新任务,除了不断地创新,别无选择。

(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提倡理论创新。当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向前进,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提出新问题,做出新概括。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开创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鼓励制度创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不够完善,深化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党中央颁布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这个曾经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国度,“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再次唤起了举国上下的激情。十七大报告的召开,中国的发展也必将经过一个新的节点。

然而激情之后,我们还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我国历史上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最高是1960年的2.32%,以后逐年下降,2004年为1.23%,与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日仅为5%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397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仅61亿元,远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的水平;有数据显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仅居于第28位。

如果以上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勇气认真面对,那么有些问题更是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努力探求:如何运用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手段扶持国内自主创新产品的发展;如何治疗科技与产业脱节的弊病;如何明确科研单位、大学、中介机构和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如何完善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分配机制。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这要比多立一些项目,多增加一些投入的意义更加深远。

(3)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更加需要大力鼓励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科学技术原创性创新,要加速提高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素质和原创性能力。

长期以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如,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507万辆,在各项技术中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仅占10%;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被进口产品占据。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已成不争事实,“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使我们以廉价的劳动力,消耗大量能源,承受巨大污染,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仅需一纸技术合同,就可拿走我们大部分利润。另外,一些地区目前仍在片面强调引进外资多少,合资企业多少,热衷搞招商引资,而很少去关心是否得到了核心技术,是否在合作过程中培育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发展思路,到头来还是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

实践告诉我们,自主创新虽然最初成本较高,但却避免了引进技术时要支付的高昂代价,避免了投产后需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外方。从长远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更是意义深远,企业只有通过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的发展命运。

(4)推进文化创新。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就这样成为我们时代的迫切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活力的标志。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了它所造就社会的兴衰和国家的强弱。一部人类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创新,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启蒙运动的文化创新,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足发展。这些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成为推动这些国家走向兴盛的先导。

一个国家的创新文化,同创新事业相互促进、相互激荡。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力量。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无不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2.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大学生要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培养创新的心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锻炼和培养创造性能力,努力塑造创新型人格,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

教学案例1:宋宇宁

在2007年ADI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上,我们看到了一款中国的SegWay(行人辅助工具),它的设计者,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宋宇宁(2005年ADI大学生创新设计的金牌获得者)等,称之为“Chinese Segway”,简称“ChegWay”。SegWay从2001年首次推出就令全球无数人为之着迷,但是,其6万元的高昂价格,在美国,只能是白宫官员、好莱坞明星以及显贵们使用的奢侈品。

但是,今天,中国设计的这款“ChegWay”,将让SegWay从小量的贵族群,走向巨大的草根群。宋宇宁对《国际电子商情》记者称:“我们这一产品商用化后,价格可以控制在2000元以内,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电动自行车的价格。” “美国的SegWay中最重要的也是算法,那是他们的专利。在ChegWay中,我们完全采用自己的算法,具有自主专利。”宋宇宁特别强调,为了适用于中国市场,他们将占地尺寸设计得很小,并且还可以放入家用汽车的后备箱中。这款新产品商业前景非常可观。

教学案例2:挑战杯

目前“挑战杯”已发展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学生科技创新的普及性大赛,并形成了以“挑战杯”为重点的系列科技赛事,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交通杯结构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网站设计大赛、校园文学大奖赛等。这些竞赛吸引了不同学科的同学,组成相应的参赛团队,促进了学科交融,形成了一个校园新景观:文理工不分家。学术性社团为“挑战杯”等科技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事实都为年轻的大学生们如何行动指明了方向。努力吧,大学生们!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一)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并自觉担负起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教学案例:北京**护旗手

(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很多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2.了解民情,改善民生。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保障受教育的平等权;扩大就业途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大学生自主创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强身建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规范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立项做课题、义务劳动等形式深入展开。

(三)树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的民族精神

1.民族自信心——一个民族对实现自己伟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它作为民族的一种心态,反映的是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感。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不断兴旺发达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的表现:过去,民族的志气和骨气;今天,建设“四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胆识和勇气。

教学案例:刘翔“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速度”

新华网大阪2007年8月31日电(记者顾曼西、肖春飞、杨明)“我一定要取得好成绩,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刘翔重重地甩出了这句话,尤其是“速度”二字。他在31日举行的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5的成绩顺利夺冠,实现了自己大满贯的梦想,这也是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一块金牌。

比赛结束后,刘翔的脸上一直挂着幸福的笑容:“今天感觉非常好,跑完以后我非常兴奋。真是太奇妙了,世锦赛冠军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能够成为世锦赛冠军,真是太棒、太棒、太棒了。”

他说:“今天感觉很不错,但还是有点紧张。世锦赛每个人都看得很重,包括我在内,这对我的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中国观众对我的期望很高,以为我拿冠军肯定没问题,我的压力真是很大,但是我克服了紧张情绪,跑出了12秒95,也拿了冠军,我觉得我是最棒的。”

刘翔知道决赛是一场硬仗。“今天的起跑不是很好,我不太满意,有两个栏都打栏了,一个栏还倒了,我还是有点紧张,不过最后我控制住了自己,没有闪失。”

2.民族自尊心——一个民族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别的民族歧视、侮辱,保持本民族尊严的感情。它是在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本民族道德感情的升华。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教学案例1: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占北平后,齐白石先生见北平艺专已被汉奸卖国贼所把持,就愤然辞去教授职务,并在家门上贴了一张告示:“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从此闭门谢客。不仅如此,他还用笔作武器,与汉奸卖国贼进行斗争。他曾画过一幅《螃蟹图》,上边写着:“看你横行到几时?”表达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仇恨,也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节气。

3.民族自强精神——一个民族追求卓越、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的民族意识和追求,是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和献身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国各族人民认识到,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仅要有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要有自力更生,奋发向上,永不懈怠的自强精神。落后就要挨打,进步就要自强,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由于自强,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由于自强,中国在近代没有被列强灭亡;由于自强,今天又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案例:“神州五号”、“常蛾一号”

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民族,才是一个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大学生要有这样的民族气节。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民族团结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也自然成为多民族国家普遍重视的国内事务。但是,古往今来,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并不多见,民族问题至今仍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民族主义浪潮持续扩散、余波未消,以致当今世界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大都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在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几千年来,从总体上说,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始终保持着各民族间的有机统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一旦出现民族纷争,必然会出现内乱,并给外敌以可乘之机。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到1840年鸦片战争,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执掌中央政权,祖国统一的时间占了1300多年,而分裂的时间只占了700多年。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后的最终结局仍然是民族融合和空前强大统一的国家出现。民族团结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民族团结是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当前,世界上许多地方民族冲突加剧,民族战乱不断;国际敌对势力和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蓄意挑拨我国各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企图分裂我们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反对民族分裂,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基础。

3.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禁止任何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各民族的权益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不断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并支持党的民族政策,同时还要与分裂民族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稳定非常重要。我国作为一个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不仅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基本保证。所以,每个公民都必须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当前,我国的国际国内形势总的是好的,可也存在一些威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需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关注,大家想想,有哪些不稳定因素呢?(思考)

如台湾问题,以及东突恐怖势力意图分裂新疆的图谋;以及*集团在国际上分裂西藏的言行等。这其中,最重要、最紧迫的是台湾问题。近来,台湾领导人发表了不少台独的言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愿。

(二)祖国统一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

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现在我们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也更具复杂性。港、澳问题是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台湾问题是由中国内战而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尽管国际因素也长期困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但它纯属中国内政,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问题。因此实现两岸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两岸中国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达成一致,谋求和平统一,任何外来势力的插手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1.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若干阻力与有利因素

以和平统一为宗旨的“一国两制”构想最初就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对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日益成熟的条件,积累了经验,也奠定了基础。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两岸最终实现统一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困难,相对于香港、澳门问题而言,存在着更多的阻力:

(1)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岛内“台独”势力不断发展。(李登辉的“两国论”、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

(2)外部因素长期干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

台湾问题迟迟未能解决,美国负有很大的责任,从一定程度上讲,台湾问题就是由于美国的干涉而产生的。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到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与台湾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台独”势力的滋长始终有直接关系。今后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都甩不掉美国因素,美国的对台政策对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势始终会产生重大影响。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美国成为中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极大障碍。台湾问题一方面它是中国的内政,另一方面它实质上已经演变为中美问题。香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与香港人谈判,而是与英国谈判交接主权。澳门问题不是与澳门人谈判,而是与葡萄牙谈判。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忽视了后台老板的美国。对台军售,是美国对我施压的主要手段。据香港《广角镜》2000年12月报道,美国近20年来向台湾出售高性能的武器交易44宗,共380多亿美元。台湾目前每人每年负担的军费开支居亚洲之首。在美国人看来,维持既不导致大陆动武的“拖而不独”,又不出现两岸和谈的“拖而不统”,最符合美国利益。

尽管存在着阻碍两岸统一的种种不利因素,但无论在两岸统一的进程中会遇到多少困难,海峡两岸最终一定要实现统一,也一定能够实现统一,毕竟还有诸多有利因素存在:

(1)“一国两制”构想为实现国家统一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能为广大爱国同胞所广泛接受的方案。

(2)实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3)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统一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4)从国际舆论以及海峡两岸的实力对比来看,“台湾独立”没有前途。

(5)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是“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追求双赢的和平精神,“一国两制”方案的最大好处就是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求同存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为解决分裂国家的统一乃至国际关系中的冲突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富睿智的创意模式,不能不说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有以下基本点:

(1)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也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一国两府”,反对一切可能导致“台湾独立”的企图和行径。现在两岸人民掀起的“倒扁”高潮充分说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都拥护国家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不存在什么“自决”的问题。

教学案例:“倒扁”(FLASH 4分钟)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谁也不吃掉谁。这种考虑,主要是基于照顾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这将是统一后的中国国家体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创造。

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诸如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法律保护。

(3)高度自治。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它不同於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它拥有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党、政、军、经、财等事宜都自行管理;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等协定,享有一定的外事权;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队也不派行政人员驻台。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台湾各界的代表人士还可以出任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全国事务的管理。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两岸都是中国人,如果因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分裂,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对两岸的同胞都是极其不幸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台湾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全中国的振兴和富强。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四个决不,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1.概念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2.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国防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的核心集中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爱国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离开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爱国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国防意识所体现的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强烈责任感,正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国家是构成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主体。维护国家利益,保卫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

3.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

国防意识最深厚的思想基础,莫过于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出于对国家的强烈感情和责任感,才能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才能踊跃投身于保卫国家的伟大斗争中去。国防意识的形成与强化,始终离不开爱国主义精神。只有当人们具有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才会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投身于国防的爱国行为。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意识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是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要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不会有其他利益可言。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行径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加强经济建设,使自己强大起来,更要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的重要表现。

2.是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等学校的学生,是我国青年的重要群体。广大青年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了解国防,熟悉军人,感悟战争,提高自身素质,将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法定的公民义务。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关心国防并积极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特别是在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全球视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难以相比的。近年来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国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大学生通过学习国防知识,可以初步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重要性;军队建设中注意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统一性;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新时期建军治军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如何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等等。不少大学生成为军事问题、国际问题和国家战略问题的热心研究者,一批有志青年学生携笔从戎投身神圣的国防事业,更有广大的青年学生因此明确了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青年学生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实地体验军营生活,可以学到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勇敢顽强、刚毅坚韧、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和作风。近年来的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国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一贯强调要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毛泽东同志在抗战初期,就明确提出对人民大众进行“国防教育”和精神动员,并视其为坚决抗战的八个办法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指出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他还强调:“越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是历史赋予当代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4.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教学案例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在同越国的征战中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投降。吴国在大胜之后,以为天下太平,从此疏于军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结果军无斗志,民心愁怨,最后被越国打败,吴王夫差也兵败自杀。

教学案例2: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上台之后,实行“罢兵”政策,民不习武,不知兵事,终于天下大乱。

教学案例3: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重修武备,奖励耕战,因而国力日盛,遂成“贞观之治”。他的后代高宗之后,却认为承平万世,中国之兵可销,兵器当禁。人民久不习武,均无居安思危意识。后来“安史之乱”,突生事变,天下分裂,盛唐衰败。

而从目前我国的周边形势看:以小布什为首的美国新政府的诞生和采取的强硬措施,更使国际局势趋于全面紧张。

(1)在巴以中东和谈问题上,美国明显偏袒以色列;对伊拉克采取强硬措施,进行大规模空袭。

(2)俄美关系进一步紧张。美国和俄罗斯下令驱逐外交官,美国还宣布将退出美俄共同签过字的《反弹道导弹试验条约》,俄美关系再次跌入低谷。

(3)美国海军间谍飞机(EP—3E)入侵我国领海领空,并撞毁我新型战机,美国政府批准新一轮对台武器出售,向台湾出售价值40多亿美元的进攻性先进武器装备,是目前对台最大一笔军售。

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建设,特别是新形势下的国防建设。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艰苦创业中报效祖国

振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题。“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在19世纪的末叶,即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期间提出的。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是时代的要求,人心之所向。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事实上,许多仁人志士,也正是在“振兴中华”的崇高信念的驱使下,纷纷投身到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们喊出“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工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应当继续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一)立报国之志——志存高远,矢志报国。要想实践爱国之行,首先要有爱国之志,只有立大志,才能成大才。古代贤人对此有诸多深刻言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报国之心,死而后己”。大学生要胸怀祖国,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要牢记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增建国之才——掌握建设祖国的过硬本领。一个国家要想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受欺侮,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后盾。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要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而拼搏。大学生是科学技术预备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理应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们国家建设都急需高素质的人才,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要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最根本的就是要奋发努力,扎扎实实地搞好自己的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三)践爱国之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报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的爱国者的必由之路。把爱国思想转化为爱国行动,这是做一个真诚爱国者的重要标志。

教学案例:微尘——爱心群体(视频资料5分钟)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是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也是展现社会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课堂总结: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还要正确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将自己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立足现在,努力把握大学四年发展的大好时机,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推荐文献

1、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

4、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唐凯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马戎、周星:《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张万年主编:《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11、孔庆峰等:《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华民族》,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

12、李乐刚:《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江汉论坛》,2001年第7期。

13、高志晓:《民族精神论要》,《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10期。

14、唐海 邱文治主编:《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思考题: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者?

3、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4、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5、联系浙江精神(大禹精神)谈谈大学生应当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6、联系实际谈谈,新时期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二章习题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462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462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