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语文答案及考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9: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中考语文答案及考点分析

A卷

1、B析:“栖”应为“qī”

2、A析:B“竟”为“竞”;C“急”为“激”,“至”为“致”;D“漩”为“旋”,“泄”为“泻”

3、A析:“忘乎所以”指因兴奋、得意等忘记了一切,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4、C析:A主宾搭配不当;B前后不一致,一面与两面不能同时呼应;C缺宾语

5、D析:本:本原,初始

6、B析:B项均为介词“从”,其它为:代词、语所词、表转折、表修饰、动词“到”

7、C析:“完全一致”不合文意

8、(1)译: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析:“或”、“代”必须要翻译出来。

(2)鯈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

析:“从容”、“是”必须要翻译出来。

9、(1)己所不欲;濯清涟而不妖;了却君王天下事 (2)《逢人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 一山拦。

析:不能写错一个字,错、漏、添字,整句零分;找自己有把握的两句来写。

10、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结果。

析:无视各种修饰,重点观察每一段开头和结尾,提炼出观点。

11、首先举例方仲永未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而例子(1分)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1分)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1分)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不断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

析:最后一分白送,因为论证必然要得出结论。前面两分很明显,一反一正。第三点强调说故事的表达效果。整个四分就全部拿下。

12、邓稼先在持续的成长中获得了巨大的。他在科学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经验,磨练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实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

析:表明观点(1分)阐述合理(2分),共3分。

B卷

1、自然景色,市井景象

析:考查描绘并概括诗歌的意境和画面。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2、最后一句通过问句(内容0.5),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

(结构作用0.5),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侧面作用0.5),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诗人情感0.5)。

析: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和表达技巧。

3、A析:应译为“严格”,结合上下文推断,涉及人物品行,用“严重”显然不合适。

4、(1)世祖地位卑微(尚未显赫)的时候,看到张堪的志趣和节操,经常赞扬他。

析:大意正确2分,“微”“嘉”翻译正确各0.5分,共3分。

(2)朝廷正要征召张堪,恰好他就病死了,皇帝十分悲哀痛惜他。

析:大意正确2分,“会”“悼”翻译正确各0.5分,共3分。

5、具有远见、善于治理、廉洁奉公

析:答对任意一点,2分,共4分

6、示例一: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示例二:祥子干包月时,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

析:必须写出情节,并加以概括。举例正确、概括恰当各1分。

7、时机易逝,要尽早抓住(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析:考查名著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本段写出得到的启迪。语意相近即可。

8、(6分,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让人进入和学习自然,获得对世界的理解;可以使人们反省生活中的粗陋、朝向更高的精神层面;能丰富审美,深化美感,是一种美的教育。

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逐段加以归纳和组织,不难得到答案。

9、(4分,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狂妄”:对世界的理解已然不易,还想了解自然环境,自以为能通晓这个世界,这是狂妄的。“谦逊”:进入和学习自己置身的自然环境,是为了去了解世界,这是谦逊的姿态。

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分开阐释。

10、(4分,每点2分,语意相近即可)表现观察自然和了解环境的自得之乐(1分),为下文“反省生活”和“美的教育”的议论(1分)做铺垫(1分)。说明本书的写作缘起(1分)。

析:这是考查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11、示例:汉乐府《长歌行》,借阳春中的“青青园中葵”到秋天的“焜黄华叶衰”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时光易逝,以景寄情,既明白易懂,又发人深省,让人在鲜明的美感中体悟到珍惜光阴的道理。(评分标准:举例恰当2分;结合“美的教育”阐释恰当,2分。)

析:在诗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有花木又能带给人美的教育的功能,这样的句子很多,像梅兰竹菊、莲花、松等托物言志的植物,明确诗中花木意象的象征精神,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即可。

12、(1)汉字听写大会在成都受到高度重视,促进了成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评分标准:有“重视”之意1分,有“亲近传统文化”之意1分,表述通顺2分,共4分)

析:考查学生的材料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能够在材料中读出重点句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材料的“导语”对材料的概括具有导向的作用,在概括中要首先提炼。每一则材料的第一句一般是该材料的核心内容,应该给予重视。最后要分析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关系:从中我们找到了“重视”和重视的结果——亲近传统文化。

(2)示例一:我认为汉字听写大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它以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特点,关注汉字背后的文化,肯定有助于提高语文能力。

示例二:我认为一个质量高的活动也可能对需要长期培养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有积极的作用。虽然认字识词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但只有重视了这些小的方面,才能切实地提高语文能力。

(评分标准:观点鲜明,1分;理由正确2分;语言流畅1分)

析:首先要根据王老师的话推测张老师的观点——赞同;其次要符合“语文老师”的身份。

(3)示例一:看到“月”,眼前仿佛映照一片清冷的月光,心中涌起一腔思乡怀远的愁绪。

示例二:看到“烽火”,眼前好似出现一片荒芜的废墟,心中涌起一份感时伤怀的哀怨。析:此题考查仿写。不仅如此,还考查了涉及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因此,不仅是要求仿写的句式一致,还要求学生写出所选词语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并且语言要十分流畅。(句式和例句基本一致1分;能描述出与词语相关的情景1分,能揭示出词语的文化内涵1分,语言流畅优美1分,共4分)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解析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考点

语文中考考点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详细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成都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语文)

中考语文答案及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答案及考点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