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平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0-03-03 21:23: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平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2007.12)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磁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电路理论基础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基本内容)

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路的基本变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路元件,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 4)电功率与电、磁能量。

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6)线性元件与非线性元件的概念。 7)端口的概念。 (可选内容)

8) 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有源与无源的概念。 2.电阻电路的分析 (基本内容)

- 1(可选内容)

3)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5.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基本内容)

1)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初始状态与初始条件。 2)时间常数。

3)自由分量与强制分量。

4)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与全响应,稳态响应与暂态响应。 5)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6)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二阶电路的响应,振荡与非振荡解。 (可选内容)

7)冲激函数与冲激响应。 8)卷积的概念。

6.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基本内容)

1)线性电路微分方程的拉普拉斯变换。

2)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复频域形式,初始状态的处理,复频域阻抗与复频域导纳。 3)运算电路,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动态电路。 4)复频域的概念。 5)网络函数。 6)自然频率的概念。 (可选内容) 7)极点与零点的概念。 7.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 3

(二)实践教学部分

1.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如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2.会应用常规的测试方法测量电压、电流、电功率等物理量和电阻、电感、电容等器件的参数,测定特性曲线。 3.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实验和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分析并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正确地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5.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6.了解一种电路分析软件,能用以求解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的习题。

三、说明

1.“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高等学校本科有关专业学生学习电路理论基础课程达到合格标准的最低要求,是学校组织本课程教学(制定教学大纲、计划,编写教材等)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2.“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部分中的基本内容为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3.“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学校可以自主安排。亦可补充认为必要的以及新的内容,或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利于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形成各校的特色。

4.课程学时建议

1)理论教学90~110学时。 2)实验教学20~30学时。

5.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与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 55)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可选内容) 6)图论的基础知识。 7)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 3.动态电路的分析 (基本内容)

1)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电容、电感的贮能,初始状态的确定。 2)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暂态和稳态的概念。 3)阶跃函数,单位阶跃响应。 4)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固有频率。

5)RLC电路中响应的振荡和非振荡情况,LC电路的自由振荡。 (可选内容)

6)冲激函数,冲激响应。 7)卷积的概念。

8)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线性动态电路。 4.正弦稳态分析 (基本内容)

1)正弦信号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瞬时值、振幅(最大值)、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正弦信号的三角函数、波形图、相量和相量图表示法。 2)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一端口电路的正弦稳态等效电路。 3)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数,表观功率(视在功率),无功功率,复功率。 4)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同名端,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耦合系数。 5)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阻抗变换作用。全耦合变压器。

6)二端口网络的Z、Y、H、A参数方程,各种参数的计算。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 7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只提出了教学内容的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对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学校可以自主安排。亦可补充认为必要的以及新的内容,或按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以利于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形成各校的特色。

4.课程学时建议

1)理论教学70~90学时。 2)实验教学20~30学时。

5.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与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应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稿)

一、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讨论信号、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信号处理、网络分析综合、通信理论、控制理论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需要较强的数学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相关数学方法进行信号与线性非时变系统分析。注重结合工程实际。

二、基本内容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 掌握信号的基本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

2) 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 2.连续系统时域分析

1) 了解从物理模型建立连续时间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2) 掌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自然响应与受迫响应等概念。 3) 了解冲激信号的物理意义以及性质;掌握系统的冲激响应概念。 4) 掌握卷积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

5) 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 91) 掌握z变换的定义、收敛区及基本性质。

2) 掌握反Z变换的计算方法(长除法和部分分式分解法)。 3) 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9.离散时间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

1) 掌握离散时间系统响应的Z变换分析方法。

2) 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Z域框图与流图描述形式。 3) 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DTFT)。 4) 掌握系统的频率响应。

5) 掌握系统极零点的概念及其应用。 6) 掌握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10.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法

1) 掌握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包括连续和离散)。 2) 了解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三、说明 1.先修课程 1) 高等数学。 2) 大学物理。 3) 电路分析等。 2.建议学时

1) 教学基本要求按知识点列出,具体授课时可以安排在不同的章节。 2) 建议安排72学时。 3) 建议另外安排实验环节。

“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修订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 114) 掌握卷积和的概念及计算。 5) 了解系统响应的求解方法。 6.Z变换

1) 掌握z变换的定义、收敛区及基本性质。

2) 掌握反Z变换的计算方法(长除法和部分分式分解法)。 3) 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7.离散时间系统的Z变换分析法

1) 掌握离散时间系统响应的Z变换分析方法。

2) 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框图与流图描述形式。

3) 了解系统极零点的概念及其应用。 4) 了解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8.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1) 了解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2) 掌握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 3) 掌握系统的频率响应。

4) 了解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级数、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之间关系。 5) 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及其性质。 6) 了解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9.数字滤波器

1) 了解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2) 了解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IIR)。 3) 了解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FIR)。

三、说明 1.先修课程 1) 高等数学。

- 133) 理解电位满足的偏微分方程(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掌握场量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4) 能列出典型的静电场边值问题,并了解分离变量法在求解静电场边值问题中的应用。 5) 理解静电场的惟一性定理,掌握镜像法,能计算典型的静电场问题。了解静电场分布的等位面(线)和电场线表示法。

6) 了解电容和部分电容的概念,掌握典型的电容器的电容计算方法。 7) 理解电场能量及能量密度的概念。了解计算电场力的虚位移方法。 2.恒定电流场

1) 了解恒定电流场的形成与特点。了解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以及功率密度的概念。 2) 掌握恒定电流场的基本方程,掌握场量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3) 理解静电比拟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求解电导的方法。 4) 了解接地电阻与跨步电压的概念。 3.恒定磁场

1) 掌握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理解磁通连续性原理。了解磁偶极子的概念。 2) 了解媒质在恒定磁场中的基本特性。

3) 熟练应用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矢量磁位和标量磁位的概念。掌握矢量磁位和标量磁位满足的偏微分方程。 4) 掌握场量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掌握恒定磁场中的镜像法。 5) 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并能计算典型回路的自感和互感。 6) 理解磁场能量与能量密度的概念。 7) 了解计算磁场力的虚位移方法。 4.时变电磁场

1) 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连续性原理。 2)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物理意义。

3) 了解准静态场(含电准静态场和磁准静态场)的概念。 4) 掌握场量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5) 掌握时谐电磁场的复数表示法。 6) 了解导电媒质中涡流的分布规律。 7) 理解趋肤效应和趋肤深度的概念。

8) 掌握坡印亭矢量的概念,会用坡印亭定理分析电磁能传输过程。

- 151) 掌握静态场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2) 理解点源和分布源的概念。

3) 掌握标量电位和矢量磁位的性质以及利用位函数计算静态场的方法。 4) 能够运用分离变量法和镜像法求解一些典型的静态场问题。 5) 理解静态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的概念。 6) 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2.媒质

1)了解媒质的极化和磁化现象。 2)了解媒质的电磁特性。 3.时变电磁场

1)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和边界条件。 2)理解坡印亭矢量和坡印亭定理的物理意义。 3)理解电磁能量密度的概念。

4)理解时变场的标量电位和矢量磁位的概念及其应用。了解时变电磁场的惟一性定理。 5)掌握时谐场的复数表示法。 4.平面电磁波

1)掌握电磁波的波动方程。

2)掌握平面电磁波在理想介质和导电媒质中的传播特性。 3)掌握平面电磁波的极化特性。

4)掌握平面电磁波在两种不同媒质分界面上垂直入射时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5)掌握平面电磁波在两种不同媒质分界面上斜入射时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理解全反射和全折射的概念。

5.导行电磁波

1)掌握导行电磁波的分析方法。

2)掌握矩形波导中电磁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 17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理、PN结及其特性,掌握晶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

2)掌握晶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大信号和小信号模型。了解模型参数的含义。

3)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加工工艺。 2.放大器

1)掌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管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以及主要的性能特点。 2)掌握图解分析法和等效电路分析法。

3)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大信号和小信号的分析方法及性能特点。 4)了解电流模电路的概念和跨导线性原理。

5)掌握放大器的增益、输入输出阻抗、频率响应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6)掌握多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7)掌握使用Spice分析晶体管电路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器件的Spice模型的概念及获得模型参数的途径。 3.负反馈放大器

1)掌握负反馈的概念。掌握四种基本类型的负反馈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及深度负反馈放大器的工程估算方法。 3)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和相位补偿方法。 4.集成运算放大器

1)掌握集成运放的组成和基本特点。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2)掌握集成运放中常用的镜像电流源、有源负载放大器、互补输出电路、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等基本单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典型的双极型和MOS型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理想运放典型应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包括:运算电路、波形发生器、电压比较器、有源滤波器等。 5.功率放大器

- 192)实验教学:不少于24学时。

“电子线路(II)”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讨论稿)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介绍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电子线路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

(一)理论教学部分

1.选频回路与阻抗匹配网络

1)了解滤波器的种类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和特性。 2)掌握几种常用的LC无源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的集中选频滤波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电子电路的噪声性能和低噪声放大器

1)了解电子电路中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掌握电阻热噪声的有关计算。 2)掌握噪声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噪声温度的概念。

3)了解低噪声放大器的作用、性能特点和实现电路。了解接收机的噪声指标的含义和灵敏度的概念。 4)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AGC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3.非线性状态下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模拟乘法器

1)了解非线性元器件和非线性电路的特点。掌握针对具体问题的非线性器件的分析方法。 2)了解模拟乘法器的作用。掌握模拟乘法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掌握模拟乘法器在频率变换电路中的作用。 4.正弦波振荡器

- 211.能力要求

1)了解示波器、电子电压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信号发生器、频率计和扫频仪等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技术,包括电子元器件参数、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参数、信号的周期和频率、信号的幅度和功率等主要参数的测试。 3)能够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4)能够通过手册和互联网查询电子器件性能参数和应用资料,能够正确选用常用集成电路和其它电子元器件。 5)掌握基本实验电路的装配、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 6)掌握用Spice分析设计电子电路的基本方法。 2.参考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小信号调谐放大器、C类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幅与解调电路、调频与解调电路、锁相频率合成器等。 2)综合性实验。

三、说明 1.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 2.建议学时

1)理论教学:不少于56学时。 2)实验教学:不少于16学时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讨论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逻辑设计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 理论教学部分

- 232)掌握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方法。 9.A/D和D/A电路

1)掌握D/A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2)掌握A/D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10.数字脉冲电路

1)掌握脉冲信号的基本参数。 2)掌握常用脉冲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波形瞬态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参数工程估算的方法。 11.边界扫描电路

1)了解数字电路中的边界扫描技术。 2)了解JTAG标准电路。

(二) 实验教学部分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数字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技能,并能使用常用电子仪器进行调整和测试。

1.能力要求

1)掌握常用数字集成电路主要参数及逻辑功能的基本测试方法,具有查阅集成器件手册的能力。 2)了解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率计等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掌握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调试方法,具有波形分析及其主要参数的工程估算能力。 4)具有设计、安装、调试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能力。 5)具有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简单数字逻辑系统的能力。 6)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具有分析误差的初步能力。 2.参考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数字电路器件测试、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电路等。 2)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综合性实验。

- 253.多级放大电路

1)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5.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 2)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3)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 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5)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7.正弦波振荡电路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振荡原理。 2)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3)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8.运算电路

1)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2)理解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9.有源滤波电路

1)了解典型有源滤波器的组成和特点。

- 276)初步学会一种EDA工具软件的使用,对模拟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辅助设计,并能够实现小系统的组装和调试。 2.参考实验内容

1)基本实验:常用电子仪器使用练习、基本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基本运算电路和波形发生电路等。 2)综合性实验。

3)模拟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三、说明 1.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 2.建议学时

1) 理论教学:64~72学时。 2) 实验教学:24~32学时。 3.课程设计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课。 4.表述说明

根据教学要求的程度不同,依次采用了“掌握”、“理解”、“了解”等表述方式。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讨论稿)

一、地位、作用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信息类和部分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 292)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7.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1)了解脉冲信号参数的定义。

2)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3)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8.半导体存储器

1)理解ROM、RAM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扩展存储容量的方法。 2)理解用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9.可编程逻辑器件

1)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特征及编程原理。 2)了解PAL、GAL、FPGA和CPLD的特点及电路结构。 10.数-模转换器和模-数转换器

1)了解D/A、A/D转换器的功能及主要参数。

2)理解常见的D/A和A/D转换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11.EDA工具应用

1)了解一种硬件描述语言。 2)了解一种EDA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教学部分 1.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稳压电源等。 2)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如脉冲信号主要参数的测试;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3)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 31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本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及传动控制、电工测量、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七部分。

1.电路理论 (基本内容)

1) 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了解支路电流法、理解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3) 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4) 理解电路的暂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掌握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5) 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相量表示法。

6) 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7)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济意义。 8) 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了解中线的作用,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9) 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可选内容)

10) 了解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1) 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了解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2)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 2.模拟电子技术 (基本内容)

1) 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 33(可选内容)

8) 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用555集成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9) 了解R-2R型数/模转换器和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电机及传动控制

(基本内容)

1)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额定值的意义、外特性及绕组的同极性端。了解三相电压的变换。 3)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转动原理、转距特性和机械特性。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调速和铭牌数据的意义。 4)了解常用控制电器(断路器、组合开关、按钮、行程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 5)了解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直接起动、正反转、顺序控制)。 (可选内容)

6)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起动方法。 7)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转动原理、起动和调速。 8)了解步进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9)了解伺服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0)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11)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 △5.电工测量

1)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的功能,学会正确使用方法。 2)了解电流、电压、功率的测量方法。

了解测量误差和仪表准确度等级的意义,了解常用电工仪表类型和量程范围的选择。 △6.安全用电

1)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和重要性。

- 352)对于运算性和应用性的内容采用“掌握”和“了解”两个层次。 5.对电子电路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必要的计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量概念。 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电子电路仿真分析软件要给予一定介绍和实践。

- 374)汇编语言程序格式与程序设计,数据格式(变量、数组、结构)。

5)程序设计举例,数据结构、堆栈使用、程序流控制(分支、循环、条件、子程序)。 6)BIOS与DOS功能调用。 (可选内容)

7)8087浮点指令与编程设计。 8)典型高级语言接口。 3.半导体存储器 (基本内容) 1)存储器及分类。

2)随机读写存储器(SRAM和DRAM)。 3)只读存储器ROM。

4)存贮器在微机系统中的连接与扩充方法,译码电路及设计应用,部分译码与地址重叠。 (可选内容)

5)电可擦除制度存储器EEPROM和闪存FlashRom。 6)集成存储器。 7)双口存储器DPRAM。 8)快速缓存cache。 9)虚拟存储器。 4.基本输入输出技术

1)输入输出基本接口及主要问题(中断、DMA)。 2) 简单输入输出方法,典型电路及程序。 3) I/O总线及规范,典型I/O时序。 5.中断

1)中断原理,中断源、中断优先级、中断嵌套。

- 392)32位微机虚地址保护模式与中断机制。 3)80386指令系统。 *4)微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可选内容)

5)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6)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与32位微机。 7)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二)实践教学部分

实验教学采用分两个层次教学:基本单元实验(又分基本内容与可选内容两部分)和系统综合设计(可选内容) 基本。单元实验 包括典型环境、典型接口芯片、典型单元控制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和设计掌握微机硬件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理解汇编语言编程、硬件I/O控制、实时系统基本概念,培养基本的硬件动手能力和目标代码级软件调试能力。综合测试实验不再是验证性实验,仅给出了设计要求(各类应用系统的原型)与设计提示,每种测试分别规定基本要求和提高性要求部分,主要用于测试和锻炼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现有实验平台基础上自行设计选择软、硬件实现方案。

建议实验部分单独考核。 1.基本单元实验 (基本内容)

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 2) 简单输入输出。 3) 8255并行接口。 4) 8253定时/计数器接口。 5) 8259中断控制接口。 6) 存储器扩充。 7) 模数(A/D)转换。 8)数模(D/A)转换。 (可选内容) 9)串行通信接口。

- 41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同时还应掌握一些必要的软件工具,既有利于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又必须掌握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与技能。

本课程应该注意与“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的衔接,既要避免与其太多重复,又要保持学科与课程的完整性。在简要地复习离散时间信号与线性位移不变(LTI)系统理论的同时,密切联系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熟悉和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 理论教学部分

课程内容包括: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离散变换及其快速算法;数字滤波器的结构和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多采样率信号处理等。

1.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一般概念 (基本内容)

1)定义连续信号、模拟信号、离散信号与数字信号。 2)了解什么是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其优缺点。 3)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 (可选内容)

4)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介绍。 5) 简要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与应用。 6)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其它相关课程。 2.离散信号与系统 (基本内容)

1) 采样及离散信号的产生。

2) 采样定理,离散信号的频谱与连续信号的频谱的异同。 3)典型离散时间信号的定义和分类。 4)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5)离散时间信号的傅氏变换(DTFT)与z变换。

6)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差分方程运算与线性卷积。

- 436)从低通数字滤波器到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可选内容)

7)IIR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5.FIR滤波器设计 (基本内容)

1) 相位响应及线性相位的重要意义。

2)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点,线性相位的条件,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幅度特性。 3) 窗口设计法,窗口效应,各种典型窗口的特性及其参数。 4)频率采样设计法。

5)IIR与FI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可选内容)

5)FIR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最优化设计的准则,雷米兹(Remez)交替算法。 6.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基本内容)

1) 数字网络的信号流图表示。 2) IIR滤波器的结构。 3)FIR滤波器结构。 4)定点制的量化误差。 5)A/D变换的量化效应。 6)量化噪声通过线性系统。 7)数字滤波器的有限字长效应。 8)系数量化对数字滤波器的影响。 9)零输入极限环振荡和大信号极限环振荡。 (可选内容)

10)数字滤波器的格形结构。

- 454.课程学时建议

1)理论教学50~60学时。 2)实验教学8~16学时。

5.在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以及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注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工程观点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讨论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是现代工业生产及技术中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清晰地建立起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初步学会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即利用时域法、频率特性法、根轨迹法等来分析、设计自动控制系统。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的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 理论教学部分 (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概念,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以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发展及现状。

(2)控制系统的模型

了解控制系统的主要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一般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及方块图、信号流图的化简方法。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根据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掌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态响应分析、动态特性分析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 47用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以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和制造的全过程、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以及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设计为主要教学内容,一方面覆盖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需要设计者具备系统知识、电路知识、EDA工具知识和工艺知识,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为全面地了解集成电路设计工艺、掌握设计工具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设计,为更复杂、规模更大的电路和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基本内容)

1)了解集成电路的发展。

2)了解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及设计环境。 3)了解集成电路制造途径。 4)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知识范围。 2.集成电路材料、结构与理论 (基本内容) 1)了解集成电路材料。 2)熟悉半导体基础知识。 3)掌握PN结与结型二极管知识。 4)掌握双极型晶体管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掌握MOS晶体管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可选内容)

6)了解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SFET与HEMT。 7)了解异质结晶体管HBT。 3.集成电路基本工艺简介 (基本内容)

- 49

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汉英对照表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机械电气类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排名

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之我见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简历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平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平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