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政研会论文

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赵志兰)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为我们基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昭示了我们在一线如何做好驾驶员安全工作的新思路与新策略。

企业要发展,安全工作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日常工作中,驾驶员安全运营责任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线路营运一线,驾驶员普遍存在一方面怕出事故、怕因事故影响车队声誉等心理压力,一方面还存在侥幸型心理、习惯性心理和麻痹型心理等不良安全心理,这种心理矛盾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成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二是职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是职工的个人问题,也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一线驾驶员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在线路运营时会表现心理紧张、压抑、垃圾情绪、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导致的违章频繁发生、职工受到处罚情绪低落、从而造成事故增加、客运公司成本上升等恶性循环现象凸现。为此,缓 1

解一线驾驶员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实现他们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工作的新课题。

传统的安全教育工作,一般侧重于说教、批评、罚款,方法过于简单和灌输式,往往忽视驾驶员个性人格差异和情感体验,忽视驾驶员心理素质对安全意识的认识程度,结果难以使驾驶员对安全的重要性产生心理共鸣,致使管理部门对一线安全工作的效果欠佳。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说明,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自尊、社交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方面。如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抓住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安全工作体系,就可以弥补传统安全教育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管理效能,这是创新企业安全工作的具体表现,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自己通过在车队与一线驾驶员的密切接触,通过与车队队长的交流,认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提高职工心理健康水平,可先从以下几个着力点入手:

一、从满足职工需求入手

首先要认真分析职工的心理需求。一线职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有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安全的环境、有趣的工作、对企业的认可、提高职工综合能力的培训机会、家庭的和谐美满幸福等,不同的职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因此安全工作管理者应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为人所盼,才能与工作对象产生共鸣,达到目的。

其次,要从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入手。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乃是心理活动的动机系统,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需要,但会有一种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所以安全管理工作者要从职工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努力满足职工正当的、合理的需求。 再次,要积极引导职工需求。人的需求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群体其思维特点、生活方式、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近几年来第三客运公司党组织多次在职工中开展“五比五看两提升”活动及“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等活动:基层车队管理者利用站头和职工交流,谈话等渠道,广泛宣传,思想动员,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党员、职工们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围绕“比安全,看谁违章事故少;比服务,看谁服务投诉少;比营收,看谁经济效益

好;比贡献,看谁奉献精神好;比节能,看谁节能降耗做得好;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活动中。各车队党支部制作“五比五看两提升”活动”及“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活动考核表,按月登记,一季度一公布,及时将职工中\"五比五看两提升”活动及“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人员投稿《和谐之声》.以上活动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职工“降车速,纠违章,保安全,提质量”的安全意识。同时以人为本,各基层党支部将“六必访”、送生日蛋糕等列入首要工作之中,此举深受职工感动,从而调动了职工爱岗敬业的主动性。

二.从科学运用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入手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表扬和批评,而表扬和批评都应重视心理疏导艺术,否则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使安全教育工作无法进行。瑞典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即“怎样公布好消息和坏消息”的理论,对于心理疏导中的“表扬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前景理论”,如果职工有几件事情值得表扬,应分开进行;如果一个职工有几件事情需要批评,应该进行一次性批评;如果一个职工办了一件“大好事”和一件“小坏事”,应该在同一场合先批评后表扬;如果一个职工既有较大的错误,也有较小的成绩,应该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进行批评或表扬;对职工要坚持脉冲式表扬与批评。

2011年底第三客运公司制定一系列有力措施,对每季度在生产运营中无事故无违章、无投诉,并在各条线路营运中班圈次名列前茅的车组进行奖励,对每季度节约车辆材料费的驾驶员,按节约材料费总额的50%,在季度后一月的工资中进行奖励。此措施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入手

职工渴望车队管理者与他们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和谐融洽,这在心理学上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的集体意识从客观上创造了职工得到尊重的环境和条件,促成“心理相容”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客运公司和基础车队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培养优良的车队队风,好的车队队风会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它给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严而求实的控制力;二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是一种群体现象,是作为影响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而存在,舆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安全教育工作要十分重视舆论的导向,强化它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人心凝聚,奋发向上。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越近,车队一年一次的职工出游活动就有利于相互交往,产生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满足了职工团结的心理需要。人际沟通的好坏不仅影响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最终影响到安

全教育效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

第三客运公司二车队的管理者们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富有科学性,又含有艺术性的沟通之道。他们善于与一线驾驶员沟通,不求口才怎样出色,但求于驾驶员之间采用的方法与技巧是否吻合,他们采取的不仅仅是大会、小会单方面地讲,而是深入驾驶员家中了解职工家庭状况,为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用心来聆听驾驶员在行车中的难点和合理化建议,因势利导出驾驶员违章、事故的原因所在,然后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做一些建议性的、善意性的沟通,使车队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成效。车队一年一次的职工出游活动就是一次特别有利于职工以团结的凝聚力。 四.从教育驾驶员理解乘客、关爱乘客入手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我们的驾驶员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乘客打交道,乘客都需要理解,乘客都渴望理解。假如我们广大驾驶员视理解为沟通乘客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我们就会得到乘客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我们的安全就会得到保障。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乘客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乘客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乘客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乘客看待同一个问题,要

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每位乘客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我们彼此渴望的让乘客的理解,不可能苛求乘客去做到,于是我们和乘客之间就有了“墙”,我们的驾驶员苦恼,乘客也苦恼。可是,驾驶员朋友们你们想过没有,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乘客明白,一定要乘客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乘客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捍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乘客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乘客可以追求驾驶员的理解,以驾驶员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而我们的驾驶员又有多少人知道、理解乘客在想什么吗?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别人。只要我们广大驾驶员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乘客,想必乘客也一定能理解我们的驾驶员。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相信我们兰州公交的驾驶员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一定会做到:为了城市公交的发展,多多理解乘客!

五、变“人治”为“法治”是车队管理的有效方式

车队管理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就是两句话—-“活怎么干,职工工资怎么拿”。特别在营运一线工作的都是普通的工人,最关心的无非是跑多少圈次,拿多少钱工资,只要这两碗水端平了,人心也就齐了。所以在管理的各个环节,搭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比一个队长一天24小时守着、看着要强得多。人、车、路是营运生产的三个环节,在一个规范化路队管理的制度中,至少应该包括人的管理制度、车的管理制度及营运管理制度,大到人人关心的工资核算,小到营运班次的合理安排,从事故投诉的处理,到迟到早退的处罚,完全取代过去“家长式”管理模式,变“人治”为“法治”。当然最主要的是要让职工明白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环境。总之,严格的制度管理,是车队管理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手段之一。结合142路的管理实际来分析,142路线路配车23辆、日客运量7万余人次、2011年在道路拥堵,给职工行车造成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但职工行车热情依然高涨,日日跑满圈次,月月完成任务,总结142路的管理,其管理经验值得借鉴的无非是细化到繁琐的系列制度、新车分配制度、车辆碰擦处理制度、圈次扣罚制度、车辆三检制度、调度员日常工作考核制度的落实等,仅拿圈次奖罚制度来分析,这里包括了公休假、高峰不须修车、44路节假日晚上收车必须带乘客等各个环节的规定及处理,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营造了一个明明白白跑车,清清楚楚拿钱的 8

透明的工作氛围。当然,制度的建立只是前提,关键在落实,而落实的关键是必须一环扣一环,相互制衡。

以上是自己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对车队安全工作管理的一点浮潜认识,与同行共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思考

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研究与策略

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思考.12

乡镇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思考

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
《3.1对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