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8: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原始社会的社会公育被家庭承担学前儿童教育所取代,尤其到了春秋末年,中国开始进人封建社会,私学大兴,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对艺术教育曾有精当的论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仁人君子修身的完成是通过艺术的学习达成的,因此,儒家十分强调礼、乐的美育作用,认为礼能使人的外在行为得到规范,乐能使人的内在精神得到陶冶。

中国古代的美术教育基本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的,因为涉及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又分为以物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劳动者学习美术是为了谋生,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而达官贵族则多为了“陶冶情操、附庸风雅”而学习美术,主要学习绘画和书法,重视精神文化。统治阶层奉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对以物质性为特征的工艺采取了鄙视的态度,使工艺的传授只能以世代相继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所谓的世业。

二、中国近代儿童美术教育

清末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包括从胎儿到6岁儿童的教育,妇女怀孕应人“人本院”,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6岁儿童则进慈幼院。康有为提出的幼儿教育思想有进步意义,但以大同理想改良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在1912年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对教育方针之意见》,致力于通过美育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从而将美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还提出以儿童为根本,在审美教育中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然、自由的发展,并认为应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美育;同时提出婴儿出生后为其提供优美的环境,入幼儿园后,更要重视儿童的美感发展。他还设置美术馆,举办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召开儿童艺术展览会审査会,编印《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纪要》和《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报告》,为儿童美术教育做出了贡献。

现代意义的艺术教育是从20世纪开始的。辛亥革命以后,按照西方模式,学习西洋绘画和西洋音乐的艺术专科学校相继成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探索和开创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

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予以制止,他的思想对当时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指出:“做一桩事情,画一幅图画,写一张字,能自慰和慰人就叫作美。”同时他还认为真、善、美合一的教育,必须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采取了一些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对包括造型性游戏在内的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中都设专章论述了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玩具,对儿童游戏发展的价值、游戏的学说和种类等理论作了阐述,并进行了儿童游戏发展的实验。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知儿童之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绘画”的主张。关于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训练和儿童个性、创造性培育的关系问题,陈鹤琴在《创造的艺术》一文中说:“从前的艺术教育太注重技巧,现在的艺术教育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但是艺术的技能,究竟要不要教儿童,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儿童若是没有相当的技能,断画不出很好的作品。艺术是—定要教的,我们人类所有的经验,是应当利用的,不然让儿童自己去瞎摸,就是摸了一辈子顶多不过能画出像初民时代的作品罢了。但是技能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应当怎样教,这是我们研究教育的应当解答的。”经过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大概九岁、十岁以前,要注意想象的一面,就是注重儿童天真的作品,就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也就是说,陈鹤琴先生认为,至少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是更重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相比较而言应是第二位的。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他将艺术纳人幼稚园教学内容之中,在造型美术教学中,主要围绕某个主题来展开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及图画活动。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就参照了陈鹤琴的研究成果。

三、中国现当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1904年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实用与技能教授成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开始重视儿童心理需要、技能及个性品质的培养,虽然当时吸收了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但实用与技能教授依然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还没有挖掘出美术的审美功能。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定》和《幼儿园暂行教学大纲》,使得苏联式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分科课程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课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社会本位倾向更为明显,儿童的主体性特征被严重忽视。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较之前面的儿童教育文件,在目标定位上有了很大的完善,但对儿童情感发展与表达和美术本身价值的挖掘不够。

1989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之前忽视情感态度和个性表达的美术教育缺失作了强调,提出美术教育应“萌发儿童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但这种说法仍旧比较笼统。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学前教育分成科学、艺术、语言、健康、社会五大领域,在艺术领域中包含了音乐与美术教育的内容,规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这个目标中,儿童的情感、个性、自我的体验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实用性的美术技能的要求降低了,体现对儿童个体的尊重。在课程建设上,也从法规的高度开始引领幼儿园课程从分科课程走向整合。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2012年10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面世,这份纲领性文件更加强调学前美术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儿童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反对用成人标准评价儿童作品,反对千篇1律的技能训练。美术教育除了要注重美术知识经验积累,更注重儿童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两个维度来阐释儿童的美术和学习发展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越来越好地实现着社会本位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整合。

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优秀]

第八讲 中国当代戏剧艺术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儿童美术教育:旨在育人

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A)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读书笔记

中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