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美术教育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1 08:34:49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可染美术教育培训讲师助理岗位职责

可染美术教育培训讲师助理岗位职责

一、岗位名称:

培训讲师助理

二、工作职能:

1.协助培训讲师的培训工作,及培训管理工作。

2.承上启下,对讲师及时反馈教师信息及需求。对受训教师传达讲师的理念及作业。

三、岗位职责: 1.讲师助理,是培训讲师的第一助手,主要工作方面为 (1)班主任职能:维护培训课堂纪律及组织安排。

课前:提前组织教师进行会场布置,做好参训教师信息登记(包括姓名、生日等)。

课中:纪律督促检查并记录(如课中玩手机等行为)扣分。主动发言,活跃的,优秀的,表现良好的予以加分表扬。 课后:组织教师将会场清扫完毕(参与打扫的予以加分),并向讲师汇报工作。领取任务和安排。

乐捐制度:制定合适的乐捐条件、方法(如迟到、早退,乐捐5元。课堂中手机响铃乐捐5元等)。 (2)主持人

会前主持:15:00开始,15:10讲师进场。 会前游戏:控制5分钟,猜迷等。 会中暖场:讲师安排,助理配合。

会后安排:加分公布,会后整合,作业安排。

(3)协助培训主管教师拟定、研究学校未来培训内容发展的方向并拟订每周培训方案。

(4)每周教师培训的前期工作完善,包括培训PPT制作,培训前教室布置,设施、设备完善等工作。

(5)每周培训是否正常进行的通知及跟进,培训主讲教师如因其他原因不能主持培训,应及时与主讲教师沟通,并帮助主讲教师主持此次培训会议。

可染美术教师:吕松阳 2015.12.9

推荐第2篇:美术教育

自 荐 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关注,今毛遂自荐,诚待您的指导。 我叫罗海霞,是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真诚向您推荐我自己。希望我的到来能给您带来惊喜,给我带来希望。

大学四年,我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原则,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在校期间,主修了油画、版画、国画、水彩画、设计、中小学美术教育、教育心理学等一系列专业学科。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大量的专业的培训,对绘画的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理性的思想。通过教材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养成了良好的教师素养,具备在中学进行美术教学的能力。 在工作方面,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办事有条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四年的工作经验锻炼了我,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

在教学技能方面,我苦练教师基本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师“三字一话”考核,普通话水平达到了国家级二级乙等标准。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技能及课件制作和CAD、3D等软件;教育实习期间,我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以饱满的热情去完成实习工作,得到了实习学校老师的好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与学生的交流,我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并在教育实习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优秀的素质。如果您把信任和希望给我,那么我的自信,我的能力,我的执着将是您最满意的答案。

诚祝贵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本人签名:罗海霞2012年2月20日

推荐第3篇:美术教育

1、美术教育的划分方式:(p53) (1)、按场所划分——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 (2)、按年龄划分——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老年美术教育 (3)、按目的划分——职业美术教育(也称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也称基础美术教育)

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义看,鸿都门学可谓后世科举和各种专科学校之先猷(you)。

7、词语解析:宋代画院

五代时期的西蜀(891年—

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1)重视技巧的训练 (2)利用口诀帮助理解和记忆

9、《考工记》被认为是中国显存最早

中包含了对艺术的技术(尤其在交流媒体)的兴趣,以及对设计元素的重视和对新材料的关注。包豪斯的观念激发了对多种感觉方法的兴趣,导致了将审美态度与环境及工业设计相结合的倾向。这一切不仅对高等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现代基础美术教育影响至深。 965年)和南唐(937年—975年)的工艺规范著作。 即已开始设立画院。画院由国家开办和管理,将全国的优秀画家聚集起来,为皇室服务,描绘帝王和贵族的生活,记载国家重大

10、了解《癸卯学制》与美术教育

11、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

12、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gui mao学制)的中学科目,出现图画和体操;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初中学科出现艺术(或音乐、美术)。

3、孔子被认为是第一个把私塾从贵族阶层带到民间的人。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

4、1794年法国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师范院 校,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

5、美术教育学的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观摩法、讨论法、实践法。

6、词语解析:鸿都门学

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二月,因校址设在今河南洛阳郊区的鸿都门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

鸿都门学的学生由州、郡择优选送,大多为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它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学生毕业后,成绩优异者,可获高官厚禄,甚至封侯赐爵。因此,鸿都门学极一时之盛,学生多时可达千人。 鸿都门学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而且在以儒家经学垄断教育内容的时代,开文学艺术教育之风。此外,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给了平民子弟施展抱负的机会,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从上述意 的活动。画院画家穿戴官服,享受国家的“俸值”。

宋朝沿袭了画院制度,并加以发展,成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广招天下画师,《朝元仙杖图》的作者武宗元、《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皆为画院的画家。

从宋徽宗到高宗是画院发展的鼎盛期,其时画院的管理日趋完备,以考试揽天下画家。考试按题材分六科,多以诗句为题,考核画家对诗意的领悟和构思表现的奇巧,如“绿水无人度,孤舟尽日横”、“竹锁桥边卖酒家”、“深山藏古寺”,等等。

学生根据其来源分为“士流”和“杂流”,前者指官宦和士大夫子弟,后者为社会地位低下的庶民子弟。两者不仅分而居之,而且连考试的标准和要求也不相同。学生根据成绩逐步升迁,成绩优异者还可以入仕为官。

画学所教课目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和屋木等六科,还有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学习科目,其中说文包括篆书和音训。可见,当时的画学不仅重视绘画技巧的学习,而且注意全面提高学养。

8、以博雅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主要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1)注重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2)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以实用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主要

的著名观点,力倡美育。

13、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

14、1979年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研

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成立。

15、文艺复兴时期是重要的文化转折

期,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发展期。这一时期,美术家由工匠上升到了中产阶级,甚至被视为天才,这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天才,也导致了早期形态的美术学院的出现,使得专业美术教育发生转型。

16、有“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为普通美术教育的开展做了铺垫。

17、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尊重

学生自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的观点。卢梭被认为是第一个从一般教育学意义论述美术教育的人。P100

18、包豪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

包豪斯提出的将时代技术引入艺术家生活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美术教育,其结果是现代艺术材料、摄影和视觉研究(包括感觉意识)涌进了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学计划中。包豪斯的艺术态度

19、罗恩菲德及其美术教育思想 1947年出版《创造与心智的成

长》,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著作。他认为自由的表达是儿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应该鼓励表达的自信和减少成人的干预。 20、DBAE美术教育思想

格内尔提出了“以科目为中心的

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的思想,简称DBAE。DBAE的主要特点是:(1)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2)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3)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4)强调教学时应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21、双头鹰的启示

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徽,来

源于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办展庭帝国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双头鹰分别望着西方和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15世纪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女儿索菲亚嫁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亚佩带着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协助丈夫伊凡三世把俄罗斯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1497年,双头鹰开始作为国家

徽记,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双头鹰重新回到俄罗存在着对“为什么教”、“教什么”和“如何教”的思考和实践,但篆刻;⑤现代媒体艺术。9个模块则是:①美术鉴赏;②绘画;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认知结斯的国徽上,成为俄罗斯国家的象征,20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对之加以确认。

22、简答:艾斯纳对美术两种价值的归纳

工具价值(艾斯纳称为环境论的价值观)包括:①发展娱乐和兴趣,充实人的业余生活。②艺术治疗。③培养创造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④以美术帮助学生形成观念,发展学生的学科思考能力。⑤从生理学考虑,可以协调发展儿童的肌肉。

本质价值则包括:①美术能发展人的审美感觉。②美术能培养人的感受性或感觉力。③美术有助于人发现事物的特殊性。④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⑤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密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⑥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⑦美术以极强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此外,它不仅开启了人们难以名状的层面,而且拓展了人的意识。

23、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包括:情感价值体系、智利价值体系、技术价值体系、创造价值体系。简答:

情感价值体系包括:美感训练、到的感化、体验生命的微妙、丰满人性、宣泄与治疗等。 智利价值体系包括:感知觉训练、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改善思维和记忆等。

24、词语解析:课程

在中国,长期以来“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在人类的教育史中,始终 将“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系统研究却是20世纪初期以后,其中美国学者泰勒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提出的“课程原理”设计了课程的关键性问题,包括:①学校应该达到何种教育目的?②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学习经验?③如何组织旨在有效学习的学习经验?④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效果?⑤小小教师应该如何参与课程设计?

任何课程都要考虑学科知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学生身心等因素,基于对以后音速的不同认识和侧重,形成了种种课程流派或课程取向,如强调生活经验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强调中心知识的要素主义课程、强调学科结构的结构主义课程、强调人本价值的人本主义课程等。

25、当前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是采用学习领域的方式划分的。

26、一般的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大致可以分成三类:①美术创作(创作、制作、展示);②美术批评(欣赏、批评);③美术历史(历史、情景、文化)。以这样的方式划分的结果是4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美术学习活动方式依其外化和内化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27、一般来说,课程模式可以分为单科课程模式和综合课程模式。

28、心得《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9个模块构成基本课程内容。5个系列是:①美术鉴赏;②绘画▪雕塑;③设计▪工艺;④书法▪

③雕塑;④设计;⑤工艺;⑥书法;⑦篆刻;⑧摄影和摄像;⑨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

29、目前大多数的国内外享有的美术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体现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

30、美术教科书的整体结构方式有单

课式、主题单元式和单课与单元结合式几种。

31、美术学科的特点:视觉性特点;

情感性特点;技能性特点;价值表现特点;自由表现特点;重形式特点。

32、诱发力来自两个方面:外在的功

利性和内在的愉悦性。外在的功利性指学习美术能够带来的升学、就业、评奖等实际利益。

33、简答或者论述:激发学生美术学

习兴趣的策略

(一)一般性说明

(二)具体策略:

①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②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

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 ③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④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

⑤多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 ⑥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34、最佳的教学效益体现在学生方面

包括:

①知识的理解与长期记忆、技能的掌握与熟练;

构的形成与发展;

③获得进一步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生活的质量。

35、探究式学习的最大特点是自主

性;接受式学习的特点是被动性。

36、理解:美术教学方法大参考

37、名词解释: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在企业创

意活动中运用十分广泛,而且非常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活动大体上可以分成构想和实施两个阶段,所谓创造性最初是由思维点子的多少体现出来的,其特点是尽可能多地针对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头脑风暴法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子,为此,组织者在实施头脑风暴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不评价、不批评、不阻拦、不解释,让每个人自由地、无顾虑地在头脑中刮过一阵思维的风暴。只有当风暴刮过,更多的点子出来后,再结合可能性、可用性等因素进行甄别、选择和评价,最终确定可实施的方案。

38、在进行知识学习时,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

(1)将知识进行分类和组合。

(2)运用例子和非例子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 (3)在学习概念的时候,应该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环境,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定义或解释。

39、经典的学习或教学模式

(1)掌握式学习美国芝加哥

大学教育学教授、美国教育研究会前任主席、全美教育科学院院士B.S.布卢姆创立。

(2)发现学习模式 当代著名

的认知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J.S.布鲁纳首先提出。

(3)程序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

(4)范例教学模式 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夫斯创立

43、文化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具体过程与方法是:

(1)寻找当地的器物与艺术品;

(2)分析其与当地人生存方式的关系和价值观;

(3)分析其美学品质、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

(4)分析其教育功能和价值; 素。

(3)了解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研究型美术教师的基本特征和能力p403:①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②反思精神与问题意识;较为丰富的学识;④了解研究的程序,掌握研究的方40、词语解析: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进步和教学行为的缺失,通过过程中的若干反馈,及时地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不断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强化。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完成后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将学习的结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较,评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41、教育价值观与评价的关系是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联系起来的。教育的价值观,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评价总是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要综合考虑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因素。

42、关于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从广义理解,知识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是实现课程目标可以考虑的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可能会将我们的思维局限于物质条件——专业教室、设备、教具、材料等。在现代课程背景中,人们更倾向于采用广义的定义,以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领域采取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5)教育资源转化论证(局部可用还是整体可用,适用的年龄和条件);

(6)设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和梯度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44、课外美术教育的特点:

(1)教师的自主性较强,自由度较大

(2)具有创新性和前卫性 (3)非强制性,适应学生的兴趣 (4)不必面面俱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5)具有开放性,参与的人更多

45、案例题目面对学生的抵触情绪:参考答案:

(1)教学评价既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教师的,对学生和对教师的作用并不一样。对学生的作用是:①甄别与选拔——为学生评定学业成绩的等级,使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发展机会:②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对教师的作用则是:获得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调高教学质量。 (2)教育价值观与评价的关系是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联系起来的。教育价的值观,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设定,而评价总是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美术课程目标的设定要综合考虑社会、学科和学生三个因

46、专门知识一般与职业有关,或者

一个人由于深度的业余爱好而导致对某种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普通知识也可以称为常识,即一个人所具有的涉及多种学科的一般性知识。

47、学业游戏法:所谓学业游戏,是

指学生个人之间或小组之间为完成一项学习活动所开展的竞赛游戏活动。P259

48、名词解释:兴趣定位与展示法:

这种方式的特征是,在学习某一主题和内容时,通过收集具体的实物、材料并加以展示,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第4篇: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中小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美术教育主要通过学校课程中的美术课教学来实施。其美术教育目的主要体现在:培养审美感受力、培养审美鉴赏力、培养审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学校以美术为内容的学科教育实践活动,它既包含了美术的特性,又包含了基础教育的特征,这是把握和认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

基础教育:即普通中小学教育,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今后进入社会或高一级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①博雅

上层社会或文化人的美术教育 教学内容:绘画、书法

组织形式:师徒制、类学校式(“鸿都门学”

“宋代画院”) 主要教学或学习方法:

a、注重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b、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

②实用——下层社会或艺匠的美术教育

(培养实用性的工艺人才,行业性质)

组织形式:

师徒制,尤以家族传承为甚

主要的教学或学习方法:

a、重视技巧的训练

b、口诀

教学内容:画、塑、铸、剪、刻、雕、漆、烫、磨、贴等

代表著作:《考工记》

近代 洋务运动后中国科学与实业的发展——促进

洋务运动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中设有画法科目。随后又设马尾绘事院,内分两部:

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2.2.1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里特 自由民

雅典教育——“自由教育”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思考自由教育的思想家,他坚决反对那种具有限制性的职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提出﹕①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②目的在於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在他看来,教育必须超越生存需要,培养人的自由能力;教育不是为了求得生存的实用技能,而是为了获得自由公民的智慧和教养。在他看来,教育“应教授儿童那些真正必需的有用东西,但并不是教以一切有用的东西。”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实用,而是是实现人的精神自由。

雅典教育除了军事体育、道德教育外.还重视智育和美育的教育(“缪斯教育”).儿童7~14岁就可以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这种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阅读、书法、算术之外,还包括图画。图画教学不是为了传授谋生技艺,而是为了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雅典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来兼顾人的个性和公民性的双重发展,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能履行公民职责的新一代。这种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强调体、智、德、美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在雅典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全部过程里。 2.2.3文艺复兴时期

1.“专业的美术教育的转型”

工匠

中产阶级

早期形态的美术学院

达·芬奇学院、佛罗伦绘画学院等

教会学校

中等学校

美术家们需学习宇宙规律、道德法则和运动规律,以及解剖、透视、韵律、色彩、几何学、诗歌和演讲艺术。在道德上它们也应该成为楷模。

这些学校不仅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而且也重视审美教育,而且审美教育在中世纪则是被禁止的

2.古希腊教育思想的恢复及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影响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

他倡导对学生实施一种“周全的教育”。即从道德、知识、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发展学生。在艺术教育中他主张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首创精神,培养其艺术才能。 2.2.4

17、18世纪

1、现代美术学院雏形的形成

17世纪政治上——专制主义,学术思想——理性主义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

“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

注重通过素描写生课对学生进行指导,甚至垄断素描写生课,当时学院以外的素描写生教学均被禁止。 由此形成的素描临摹、石膏像临摹和模特儿写生成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学院的主要教学方法。

还通过讲座等方式教授艺术理论 2.对美术教育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18世纪,法国思想启蒙运动 卢梭——自然教育观

强调感觉的准确关系到知识的准确,反对教师让学生临摹,也反对学生在眼前没物象时凭记忆作画,认为这样会使它们在记忆中以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去代替真正的形象,从而失去比例的观念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教育必须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认为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 2.2.5 19世纪

1、工业革命促进美术教育的普及

手工艺人

机器

2、美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拓展 观念:发展创造力,鼓励原创性 裴斯泰洛齐: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3、儿童研究运动的开展 达尔文——进化论

复演说(相信儿童向成人发展实际上是复演了人类从蒙昧向文明发展的全过程) 2.2.6 20世纪

1.1925年,德国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公立包豪斯学校”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美)杜威 重视教育与生活经验的关系,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自然发展,并在真实的体验上发挥影响,同时,教育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并将其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弗兰兹·西泽克——儿童美术具有内在价值;不干涉教学 2.复杂流变的美术教育思想

布鲁纳“科目结构”——所有课程逻辑都应该本学科的结构去找。美术课程除了创作之外,还应包括美术批评和美术史

格内尔“DBAE”——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

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

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 强调教学是具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视觉文化教育(当今) 涂鸦期:幼儿这时地绘画内容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不是照物临摹,她们的目地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地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地情绪和感受。这充分表现出幼儿绘画带有明显地随意性、自由性和无目地性。

象征期:当孩子由涂涂画画逐步过渡到由于控制手及腕的活动而画出一定图形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孩子的画画开始向象征期进发。所谓象征,指的是以某种图形代表某种事物,或者说把图形作为符号来指称与之形象相似的事物。

1.善用某种图形代表某种事物。(圆圈象征头部、点当眼睛、对线当做手脚) 2.画作中出现“蝌蚪人”或称为“棒棒人” 图示期:即图解、示意。

这一阶段的儿童画是有意识的作画,这一点与涂鸦期和象征期的画不同。孩子们已不是以绘画过程的动觉活动的快乐感为主,也不再仅满足于以符号作为物体象征的图形图,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映周围事物,画的东西与周围环境有直接联系。他们作画用笔用色大胆、不加修饰,形象极为简练概括,带有夸张,甚至加入自己对表达对象的幻想成份。那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一种孩子们纯真思想的真情倾诉。

透明性 多视点构图 重复性 荒诞性 变现自己的生活和经验 夸张性 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

写实期: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尊重视觉感受,并竭力按眼睛所见到的样子将事物表现出来。大约在11~14岁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抑制阶段,因为学生觉得自己的技法不足以准确地描绘事物真实的面貌,另外学生的兴趣也会发生转移,向其他的学科和活动扩展。

从价值到目标的名词解释:人的物质或精神需要对事物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有意识的追求价值实现设定行为目标:教育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预期达到并可以测量的学习结果及具体程度。 新课改美术课程的性质定为:凸显视觉性

具有实践性

追求人文性

强调愉悦性

新课改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设定。

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注意:

该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设计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

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注意:该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欣赏与评述:该领域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 注意:

该领域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

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合探索: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注意:

该领域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走马观花快速地看,感受、体验和了解,但难以形成真正的技能

普通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下马观花有选择地看,深入体验和了解,力争形成初步的技能

推荐第5篇: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之调研

中学美术教育对提高未来国民素质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使中学美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值的我们思考。

本文通过对白浮图镇中学美术的教育现状调查研究,表明白浮图镇中学的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未完全解除,部分家长、领导依然把美术当为一门副科,认为学非所用;美术教师力量薄弱,得不到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缺少地方特色;美术教学方法不够丰富,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缺乏。该校的美术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待于改进,针对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就如何更好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建良好的教师相互学习的平台,保持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主要是强调,本校教师之间或本校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之间沟通和创建一个教师交流网站

(二)美术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之所用。让学生用手绘墙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学生亲身体验美术的用途,转变部分学生、家长、领导对美术的认识。

(三)采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相结合,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美术课堂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参观法等。

(四)美术课堂教学突出地方特色,保护民间美术。“二月二,娃娃会”、“打柳编筐,养活一家”、黑陶、瓷刻等,都属于当地的民间美术。将民间美术引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可以传承乡土美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美术教育不仅能够传承文明、传播知识、表达内心情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全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希望白浮图镇中学的美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白浮图镇中学的美术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推荐第6篇:美术教育

美术专业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专业知识(分)

一、填充题:分

、《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活动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二是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三是(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中国古代第一幅真正的绘画实迹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林泉高致集》中的三远指的是 (高远)、深远、(平远)。

、清朝是中国年画的鼎盛时期,其三大主要产地是 (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苏州桃花坞)。

、中国画按题材分类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古希腊时期神庙建筑的三种柱形分别是多立亚式、(爱奥尼亚)、(科林斯)。

二、选择题分

、,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的实验稿。

、年月、年月、年月、年月

、大型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时期()的作品。

、靳尚宜、董希文、何孔德、王式廓

、课程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情感、方法和价值观、情感、方法和世界观

、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的作者是()。

、吕德、德拉克洛瓦、席里柯、达维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农民画家是()

、荷尔拜因、米勒、勃吕盖尔、丢勒

、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

、苏里柯夫、列宾、克拉姆斯克依、列维坦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使用的透视方法是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散点透视

、北宋山水画代表性作品《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

、张择端、范宽、马远、黄公望

三、简答题:分

、简述印象主义画派(分)

答:诞生于法国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推荐第7篇:美术教育

(一)工具论的教育思想基础: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工具主义”或“实验主义”。在杜威看来,无论是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而改造经验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且能促进个人生长,因此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经验改造的正当途径,因而要把学校变成一种有控制的特殊社会情境,把课堂变为儿童活动的乐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指导儿童参加诸如手工作业、现场参观、表演节目、盖房子、测画图等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由观察、接触、操作、实习而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获得有用经验,即“从做中学”。杜威摒弃了分科教材,反对传授各科知识,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在杜威的教育观中,儿童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强调,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杜威曾经指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就是理想教育之所在。对于儿童的生长来说,一切科目知识都只处于从属地位,它们是工具,它们所以服务于生长的各种要素,不是知识和传闻的知识,而是儿童的自我实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思想基调。工具论者把美术教育当作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在美术课堂上,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美术可以与别的科目相结合,很多情况下成了服务于其他科目的附庸。工具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维克多·罗恩菲德(ViktorLowenfeld)。

(二)里德的美术教育观: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他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并有不同表现类型(依思考、感情、感觉、直觉,将儿童分为八种表现类型),美术教学应该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

里德对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看得很高,把艺术看成是适应社会的人的个性的自我定位最有效的手段。他认为人类的不幸主要溯源于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人格自然的生长受到阻挠。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摆脱这种状况,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地成长。

里德认为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类的心理类型是高度相关的。依据容格的观点,他把人类心理分为思考型、感情型、感觉型、直觉型,而每个类型有内向、外向之分。这样,人类心理共有八种基本类型。里德认为,这八种基本心理类型各自具有独特的美的表现形式。以现代艺术为例:思考型——写实派;感情型——超写实派;感觉型——表现派;直觉型——构成派。心理型中有内向与外向之分,相当于艺术型中的主观与客观之分。具体到儿童艺术,里德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表现类型。它们是:有组织的、拟情的、节奏的模式、构造的形式、列举的、表现派的、装饰的和想象的,共八种。这八种儿童艺术表现类型受到儿童特定的人格类型影响,相当于儿童不同的心理倾向:外向思考型——列举的,内向思考型——有组织的;外向感情型——装饰的,内向感情型——想象的;外向感觉型——拟情的,内向感觉型——表现派的(触觉的);外向直觉型——拟情的,内向直觉型——构成的形式。由于艺术类型与心理倾向之间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具有型的态度(typeattitudes)而立于承认各种类型的地位,依照儿童天赋的气质予以鼓励和指导。

儿童美术不仅受儿童特定人格类型的影响,也受“由潜意识而来”的一系列原生印象或原型的影响。根据里德的观点,儿童美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作为残迹遗留在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原形功能。原型最常显现的是魔环主题(MandalaTheme),包括一切同心圆、有一个中心的圆型或方型以及所有辐射状或球状的排列,如花、十字、轮状、曼陀罗等。这些符号自然

反复地出现在各种文化背景的儿童画中,从而为人类的共同人性提供了佐证。

仿效进步主义的观点,里德提出美术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法建议。他指出,“课程不应视为各科的总汇。在中学阶段一如在小学阶段一样,应该是创造性活动的场所,而教学只是为了达到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不可免时或有助力时才实施。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些活动可称为游戏活动,在小学阶段称为设计(Project),然后在中学阶段合而为建设性课业。”〔1〕艺术应成为学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课程应采用统整模式。学校是实习工场,符合美学标准。而教师,则应该是将个体引入环境的中介,他应该了解“涵容”学生。里德的这些看法,与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三)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观:维克多·罗恩菲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宾州大学艺术教育系教授。他综合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一套颇有影响的美术教育观,成为进步主义美术教育的运动的核心和领导人物。罗恩菲德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创造性是每个儿童都具有的潜能,为使这种潜能得以实现,教师或家长应该为孩子排除干扰,避免让儿童使用着色画本,也不要从成人角度评价儿童作品,这样,每个儿童都会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罗恩菲德把儿童美术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阶段(2—4岁)是儿童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样式化前阶段(4—7岁),儿童作首次的表现尝试;样式化阶段(7—9岁),有形体概念的形式;党群年龄(9—11)是理智萌芽的阶段;推理阶段(11—13)是拟写实的阶段;青春危机期(13—)是儿童美术发展的决定性时期。罗恩菲德认为,这些阶段是来自遗传的知觉程序自然展开的结果。一个个阶段的发展,就象一个个遗传程式的展开一样。虽然各个儿童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速度,但整体的形式和步骤却是相似的。儿童需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既然这些阶段是自然发展的,因而教师对儿童美术的学习就不该予以干涉。不要试图教儿童怎样绘画,而应该只是提供材料和刺激,让儿童自我表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

罗恩菲德把儿童的创作看作是他们感情、智慧、生理、知觉、社会性、美感及创造性的反映。从儿童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成长情况。如,当儿童喜爱某人(物)时,就会在作品中作特别的强调和夸张;当他们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发展到一定阶段,作品中就会有表现群体的活动出现。儿童的发展是生理的、感情的、社会的等多个领域的整体发展,而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因而,罗恩菲德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

在说明儿童美术的特征时,罗恩菲德特别提出了知觉的视觉模式和触觉模式这组概念。罗恩菲德认为,知觉有两种反应模式——视觉型和触觉型。视觉型是一种客观类型。视觉型的个人喜爱环境,是世界的旁观者。他们在画面中咨询自然,其绘画倾向于具象的写实。而触觉型是一种主观类型。触觉型的个人是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他们专注于主观经验的阐释,其绘画倾向于高度主观的表现。当儿童成长时,大部分人(约70%)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去面对世界(约47%的人倾向于视觉型,23%的人倾向于触觉型)。〔2〕

罗恩菲德认为知觉特征的不同是由遗传而来的,因此,不要指望视觉型的儿童画出触觉型特征的画,触觉型的儿童画出高度写实的作品。由于儿童中有两种创造类型——视觉型和触觉型存在,因而对美术教师的教学指导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刺激中更加注意这两种经验。假如我们用主观经验、感情性质或者身体的经验来刺激他,我们将会挫折一位‘视觉型’的人。同样地,假如我们只用视觉经验来刺激主观的人,我们也会妨碍他。既然传统的艺术教育主要只是基于视觉刺激,儿童的一大部分不但受到忽略,而且还会受到挫折。许多艺术教育者在中等学校里使用视觉刺激,却未曾认识到:现代的表现艺术也是今日生活中非视觉性的一种刺激。”〔3〕所以,写实的表现方式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批评标准。教师应

把经验世界的态度与视觉型视觉接触的方式一视同仁。艺术刺激应同时包括触觉感应和视觉经验,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里德和罗恩菲德都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张“EducationthroughArt”。里德的贡献在于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哲学的建树,而罗恩菲德则在美术发展心理及教材教法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两者相辅相成,联珠合璧。从他们关于艺术教育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杜威及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甚而,还有卢梭的影子。(事实上,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卢梭的理论关系密切,虽然杜威本人不予承认。)工具论使美术教育课堂发生了重大变化,儿童成为美术课的中心。

杜威重视感性经验,关注儿童兴趣,使教育领域开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时代。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杜威牌的教育学,大概不可能在学校里广泛地被使用——到现在还是如此。”〔4〕杜威式的教育使得美国学校中暴露出“纪律松懈、书写无能,以及初等数学和科学知识严重不足”的缺点,引起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不满。而在美术教育界,工具论的实践使得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处于一种儿童自发的,无教师干预和评价的,无所谓最后作品的严重放任状态。艺术没有被视为一门学习的课程,而是被当成了儿童自我表现的工具。学校中视觉艺术的主要功能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创造力,渲泻情绪的机会。严格地说,这种状态是“非教育”的。到了6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变化的主要契机是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天。

二、本质论

1957年10月7日,前苏联人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普斯特尼克”送上了天,显示出苏联领先一步的科学教育水平。争霸世界的需要使得美国在6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由布鲁纳(J.S.Bruner)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结构主义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美术教育界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本质论。这次教改兴起了学科运动。在自然科学、数学、外语(即“新三艺”)这些结构清楚、易于教学和检测的科目得到特别青睐时,美术教育为求在学校中生存,也开始逐渐向科目转化。这一转化中,巴肯(M.Barken)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认为美术有权成为科目,作为科目的美术教育包括画室学习、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这一观点影响了以后作为本质论代表人物的艾斯纳(W.D.Eisner)和格内尔(W.D.Greer)。本质论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

(一)本质论的教育思想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布鲁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结构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任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佛认知研究中心主任。他把20世纪5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创立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应用于中学课程改革,提出了颇有创见的教育主张。1960年,他的《教育过程》一书出版,该书阐述了教改的四个中心思想: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②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③重视直觉思维力的发展;④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该书出版后备受推崇,被西方教育界人士称为“划时代著作”,很快,美国掀起了以此书思想为指导,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改运动。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与杜威大相径庭,这主要基于他们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差异。杜威是地道的主观唯心主义,其思想核心是“经验”,而布鲁纳恰恰相反,他强调知识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可以认识的,“经验”或“事物”所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才是人们追求知识的根由。教材应该由记录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构成;结构不是在材料内部发现的,而是“外加”进去的,是人所塑造的;知识可以由各学科的专家和学者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模式,并可以此构筑儿童应得的知识。在这种认识论指导下,他指出:(1)要以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为教育的目的;(2)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教育内容;(3)以动机、结构、程序、强化为教学四原则;(4)以发现法为教学方法。

在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下,学科运动开始兴起。当别人根据布鲁纳理论把外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变成结构清楚的科目时,艺术教育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美术的结构,艺术教育从重视“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转向帮助学生独立从事艺术学科结构的探讨,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艺术,从而使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有所发展。然而,这些思想当时除了在杂志上有所宣传外,并没有站稳脚跟。1982年,保罗·盖蒂信托公司出资成立盖蒂艺术教育中心。这个中心推行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帮助学校在实践中发展充实本质论思想,逐渐地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BAE)开始形成并流行开来。

(二)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本质论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倡导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本质主义者认为,美术教学应具有学科性、顺序性,主张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并且以学科的标准来评量儿童的学习成果。

本质论的代表人物是艾斯纳和格内尔。艾斯纳强调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他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而且美术能为人类实践作出的最可贵的贡献是直接与其特性相关系的。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作的。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美术不应屈尊服务于其他目的。”〔5〕美术教育不是服务于其他目的的工具,它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从而,美术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和提高。

与工具论者相反,艾斯纳提出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学习和教育的结果。“美术学习不是随儿童成长成熟的自然结果,美术学习可以通过教育指导得到促进。”〔6〕既然如此,可教的内容有哪些呢?艾斯纳认为美术教学的领域应包括三方面:美术创作、美术批评和美术史。要使这三方面教学卓有成效,则需要有系统化的连续性课程设计,而不是那种感恩节画火鸡、圣诞节做节目装饰的以日历为中心的教学。而且,对教学要尽量评估,因为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评估,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它实际上来源于60年代出现的教育观念,但却揉进了巴肯、艾斯纳在60年代提出的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教学思想。格内尔认为,DBAE可以“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具有美术和制作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对美术品和其他物体中的美有所反应。”

DBAE有三个主要特征:

1.学习领域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四个方面。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作螺旋式递进。

3.严格的书面课程设计,实施系统化教学。

DBAE具有严谨的课程中心导向。它不仅重视形象的制作,更重视对形象的理解。它要求把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几方面统合于同一教学单元,体现在总课程中,进行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

在DBAE的学习领域中,美术创作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制作,学习技巧和组织等;美术批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发展他们对形象的分析、演绎及判断能力;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作品作者、时间、空间背景的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美学则是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本质、美的经验、美术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等探讨,加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美术创作和美术史较容易为人理解,而美学和美术批评却较难理解,下面,我们试对美学和批评简单作一阐释。

关于美学,积极支持DBAE的艾斯纳曾这样解释:“美学方面的专门知识是把一整套久已存在、见识颇深的思想介绍给儿童和成年人,一些从未得到解答的问题。”〔7〕例如:艺术品必须是美的吗?伟大的艺术品一定寓有力量、高贵等主要思想吗?评价艺术家的作品要了

解他的创作意图吗?这些问题旨在为孩子们打开一个艺术世界,让他们加入到这种千古对话中去,作一些美学上的思考,这正是形象创作无法做到的。批评如何介入呢?其实批评就是谈论艺术,利用孩子爱讲话爱争论的特点,可以使批评很顺利地引入课堂。一般可以把批评分为四个阶段:

1.简单描述阶段:看到了什么?包括物象、形状、色彩、线条等等。

2.形式分析阶段:作品如何组织?如:画面是否对称?线条间如何联系?运用了什么技法、材料?等等。

3.意义解释阶段:作者要说明什么?如:作品的意义是什么?社会经济文化、作者思想个性与该作品的关系是什么?作品中传达出什么氛围、观念、思想?

4.价值评定阶段:你的印象怎样?如:你受到感染吗?你对这件作品有什么感觉?等等。前两个阶段的问题重心在于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你印象如何,要防止学生过早轻易地下结论。解说阶段,教师可以运用恰当的语言解释作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前三阶段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评论作品价值。

DBAE的课程设计是统合的,即把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学、美术史统合在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中同时教授,由简入繁,系统展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艺术知识面,了解种种文化涵义,并通过视觉艺术进行思想交流。因此,DBAE要求有一系列设计严格的、反映出四方面修养的特殊教学主题。例如:以风景为主题的教学可以有:讨论大自然的景物,可否称为艺术品(美学);学习从形式与分析开始评审一幅荷兰派的风景画是狂暴或是孤凉(艺术批评);认明荷兰、法国、中国的写实派与想象派风景画的典型风格,并研究大自然如何可以理想化和抽象化(美术史);使用粉笔和海绵绘画的技巧创造空间的幻觉和自然景物(艺术创作)。〔8〕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善于从简单的美术行为,如常见的风景写生,进行意义重大的扩展。虽然DBAE四方面内容无需分而教之,但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每个方面,将它们有机地溶合在一起。

DBAE强调美术教育的本质性价值和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不仅学习如何制作艺术品,还学习如何欣赏艺术品,了解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作品所产生的社会环境。由于盖蒂艺术教育中心的研究、实验和大力推广,这一理论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期望,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他们了解文化与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学会客观评价艺术品,具有更丰富的艺术知能。

由于DBAE以严格的课程中心为导向,有严谨的课程设计,明文规定学生在创作、批评、美术史及美学四个领域内进行螺旋递进式的学习。因此,有人提出疑问,艺术教育接近于行为科学或物理科学的教育吗?象DBAE这样的教育是否会过于貌似其他学科而丧失艺术课的独特性?是否会过于严格而导致僵化和枯燥?以结构课程论为教育思想基础的DBAE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忽略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对美感经验及创造性发展的强调亦显不足。在艺术教育中,注重结构性的同时必须加强灵活性。

工具论和本质论各自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它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工具论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发展土壤,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它重视儿童兴趣,强调儿童自发性和创造性培养,但忽视系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传授。因此,这种美术教育不可能培养儿童具有丰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有限的美术知能又限制了儿童高层次美术创造力发展,因为高水平的创造必须以丰富的知能为基石。本质论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渊源,要求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它重视艺术的创作、欣赏、理解和评价等审美力的全面培养,但对自发性表现的启发显得不足。此外,严格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亦容易走向形式化和乏味枯燥。

比较一下这两种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瑕瑜互见,各有扬抑。所以,单独套用任何一种于我们的美术教育,显然有失妥当。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美术教育的现状,对它

们予以合理吸收和改造,洋为中用,促进我国美术教育发展。

注释:

〔1〕引自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第24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2〕本段文字参考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第25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 〔3〕同〔1〕,第214页。

〔4〕引自J.R.布尔内特《杜威和美国教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评论》,1979年第81卷,第二期。

〔5〕同〔1〕第11页

〔6〕同〔1〕第58页

〔7〕引自《论以修养为基础的美术教育——艾斯纳教授访谈录》,《中国美术教育》1991年第6期。

〔8〕本段文字参考卓以玉《“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国美术教育》1994年第3期。

推荐第8篇:美术教育经验交流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其次,感谢领导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站在这里我感觉很惭愧,因为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点做法向老师们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事了这一职业自己就要拥有一份责任与一份热情。意识到责任所在才能全身心投入。有了工作热情才能大大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有了积极性我们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二、用心备课、上课。备课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个一环包括备学生与备教材。首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做到对他们的个性、生活、学习等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其次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认真备好每节课。我认为教师应从基础层次、发展层次、创新层次把握教材。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上课是老师与学生直接沟通的途径。好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的过程。它通过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等技能。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简化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我教学策略与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学习。⑴学生主动参与。这一点我们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那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找一些有趣味性的内容穿插于教学中如讲讲故事做做游戏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让学生既轻松又富有活力在学生兴趣高昂的同时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设计场景让学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教育的一种手段。例如我设计一堂我先先让学生观看初春的景象,让学生讲出文学家是怎么来描写春天的。这时候学生会七嘴八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接着播放一段森林狂想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联想自己来到了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最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畅想的情景有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动物,翠绿的小草当做了秋千,有学生把想象成了牧童。学生的想象思维得到了培养。这样的的课让学生意犹未尽只怨这堂课时间过得太快了。⑵合作学习。 必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3)鼓励创新。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课材内容向外延伸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例如 在畅想春天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文学,音乐让课堂多元化。

三、虚心请教,相互交流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教学上遇到难题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要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 以上是我个人的片面看法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推荐第9篇: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灵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的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支撑学校生命线的课堂教学,在其中却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美术是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每周的课时量并不多,并且它将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终身所需的素养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有必要在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而为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调查时间:2011年11月5日

三、调查对象:塘厦第二小学学生

四、调查方法:问卷法

五、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是:

(1)调查学生对美术课的喜欢程度。 (2)调查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 (3)调查学生对课堂作业的感受。

六、调查结果

1、调查学生对美术课的喜欢程度 (1)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 A.喜欢 B.有点喜欢 C.不喜欢 (2)你上美术课的心情如何?( )

A.愉快 B.一般 C.不愉快

经调查得知:80%的学生是喜欢上美术课的,17%的学生有点喜欢,只有3%的学生不喜欢。79%的学生把绘画过程作为非常开心和愉快的活动。19%的学生感觉一般,只有2%的学生不愉快。由数据分析可得,大部分得学生换是喜欢上美术课的,这种自发性的行为促使学生常常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状态。

2、调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

(1)你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所学美术课题内容的讨论吗?(

) A.喜欢 B.有时会 C.不喜欢

(2)你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愿意谈自己感受吗?( ) A.愿意 B.不愿意

(3)你愿意接受同学的建议吗?( )

A.愿意 B.不愿意

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98%的学生对课程内容很喜欢,具体表现在普遍愿意参与课题内容的讨论,普遍喜欢与人合作和交流。76%的学生很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95%的学生愿意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但是他们希望提建议的同学能说得明确些。从这些想法中我感到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23.8%不愿意展示自己作品的学生感到自己的作品画得不好。4.8%不愿意接受同学建议的学生感到老师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3、调查学生对美术课堂作业的看法

(1)你对完成美术课堂作业的信心如何?( ) A.充满信心 B.没有信心

(2)你完成作品后的感觉是?( ) A.兴奋 B.一般

(3)你在没有完成作业后时的心情?( ) A.很平静 B.无所谓 C.很着急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92.8%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前很自信,但在作品完成后只有76.1%的学生感到很兴奋,其中的落差是在绘画的过程中丢失的。此外,在调查中还显示:83.4%的学生在作业落后时心情表现得非常平静和无所谓。那么为什么学生在作业落后的情况下普遍心情很平静呢?一方面折射出学生对作品的执着态度他们不愿意由于时间的关系而马马虎虎的对待自己的作品。因此,希望老师能给她带回家继续画;另一方面我想这也许和我们平时的评价体系有关。因为我们的学生心理很清楚,评价作业的是老师,一张没有完成的作业能在老师那里得到一个好成绩吗?

七、分析与思考

这些调查数据的呈现对我的促动很大,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普遍感兴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用怎样的途径让他们的兴趣得以延续呢?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与人合作、交流,那么我们的课堂能给他们提供这种需要吗?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和课中无法及时完成作品的学生又该给予怎样的帮助呢?这些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我今后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想法,想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一、面向全体,创设分层作业目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了学生的个体能力的不平衡。面对这种差异我想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过去对作业的统一标准再细分成基础、深化、探究三个标准。让学生在绘画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心理感受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目标。

(1)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层面的作业目标即掌握最基本的形与色。 (2)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深化层面的目标也就是在形与色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画面的美观。

(3)那些特别好的学生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新颖,有创意的作品。

以上所设想的分层目标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始有终的保持他愉悦的心情;

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短时期内能获得成功感。但目标的设定还应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二、关注情感因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美术课堂的直接结果是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只能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作品可能是粗糙的;可能是细腻的;可能是夸张的,可能是平淡的。这些我们都能通过作品去了解。但是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开心吗?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这些都是无法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因此作品完成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心理、智力、技能、情感交融的过程。由于这样的思索我想从作品的评价上去考虑改进,具体设想为:

(1)扩大评价的领域,注重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

①、作品完成后,学生运用自我感觉给自己打分,以星数表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感受程度。这种感觉可以是对绘画的投入程度;可以是绘画时的心情;可以是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长处,觉察自己的不足,在内心情感的表露中为改变学习效果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学生运用互评方式为对方打分,可以说说同学画面成功之处,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逐渐地学会欣赏、学会诊断、学会正确的对待他人的评价。 ③、教师运用点评形式解决学生间争议的焦点、对知识点的把握等问题以此丰富评价过程。

④、运用综合评价方式,用表格形式设定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内容以A、B、C、形式进行评价。

(2)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

①、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功能,记录学生一学期来最满意的作品数与家长、老师沟通

②、在成长记录册上用画面形式记录一幅学生最满意的作品。

三、建立个别学生档案袋;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基础课程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因此有的学生很早就已经踏入了艺术的大门,他们的技能往往超越了同年龄的学生。虽说是少数人但还是给我们有些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带来某种挫折感,觉得自己总是技不如人,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想尝试采用横向的比较方法让他树立自信。由于美术作品大多数是以平面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能把学生的作品以照片形式收集个别学生课堂作品,用文件夹的形式进行保存。采用纵向比较的方式,让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进步,展示他们的艺术才能,从而树立自信,获得成功感。

姓名:谢日太

班级:08美本二班

学号:2008504209

推荐第10篇: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孩子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了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孩子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在课前课后,我千方百计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1.多方面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多下功夫。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3、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第11篇:美术教育学理论

美术教育学复习资料

1、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模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的,但也可以总结出一般的程序或模式: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与演示新技能;布置学习活动与进行练习;展示、评价与布置

2、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演示法、实践指导法、提问法、讨论法合作指导学习法、问题发现与指导探究

3、(美术学科的基础是视觉形象,形象可以分为图像(静态)和影像(动态));美术教育的任务是观察、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是视觉形象,就应该是美术教育应该关注的

4、“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教学内容由的德、行、艺、仪四个方面构成,并形成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基本学科

6、西欧中早期学校的“七艺”包括: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逻辑学)、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7、孔子被认为第一个将私塾从贵族阶层带到民间的人,提倡因材施教,他特别注意运用启发法,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苏格拉底的教育观念的核心是“知识即德性”

9、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一本重要的关于“教授的艺术”的著作

10、卢梭秉持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尊重学生自然发展规律,反对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不要动辄干预儿童的行为

11、1992年,陶行知认为教法与学法应合一,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12、1911年冬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美术专业院——上海国画美术院成立,1918年4月5日我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业学校成立

13、1906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师美术系学科——图画手工科,并开设了图画、手工、音乐3科教学

14、1867年,左宗棠开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员,内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

15、中小学教育中图画手工课也开始进入中小学课堂中。但美术课在中小学的地位被认为是由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布的“癸卯学制”确立的。虽然当时是将图画手工课定为“随意科目”放出现在政府颁发的学制之中,其意义应该是划时代的。

1

16、《癸卯学制》与美术教育: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该学制规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e)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17、美术以学科的特点来划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18、范例教学模式:创始者主要代表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夫斯

19、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20、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实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

21、1979年中国第一个美术教育研究机构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室成立

22、1498年出现了达·芬奇学院,1562年著名美术史家G·瓦萨里倡议创办了佛罗伦萨绘画学院;1585年卡拉奇兄弟创办了波伦比亚美术学院;1593年罗马还成立了圣卢卡学院

23、1947年出版《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著作

24、美术教育必然包括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追求,其余的目标则是属于对教育功能的追求。

25、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之所以能表达人的生命感受,是因为艺术对应着生命的逻辑形式

26、当下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美术教育按场所分:a、学校美术教育(指中小学、大学进行的美术教育)b、家庭美术教育(指在家庭中进行的由家人、家庭教师或者其它人实施的美术教育)c、社会美术教育(指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的美术教育)

28、教科书式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

29、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指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形成的态度,对于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形成的态度产生影响,或简单的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0、美术学科的特点:视觉性特点,情感性特点,技能性特点,价值表现特点,自由表现特点,重形式特点。

31、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

32、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33、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34、鸿都门学: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年间二月,因校址设在今天河南洛阳郊区的洪都门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它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它的意义在于他不仅是历史上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而且在以儒家经学垄断教育内容的时代,开文学艺术教育之风

35、DBAE:格内尔发表了题为《一种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科目研究的方法》的文章提出了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思想,简称DBAE。DBAE的主要特点是:a、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学内容是完整统一的b、强调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学习和研究c、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并以各领域的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d、强调教学时应有书面课程设计,并进行系统性教学

36、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a、尽可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b、运用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c、美术学习内容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d、美术学习任务应该难易适度、分量适当,不至于增加学生的负担e、多以鼓励或奖励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作出反馈f、适当地设置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

37、美术评价策略:a、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b、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c、提倡质性评价d、注重纵向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

38、“造型表现”学习领域:a、目标:有意图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感情

39、“设计应用”学习领域:a、目标: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生活与环境,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40、为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美术教育的价值,我们还可以根据以下分类构建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情感价值体系,智力价值体系,技术价值体系,创造价值体系

第12篇:美术教育叙事

美术教育叙事

乌市八小

邹春燕

在一节绘画课上,孩子们都开心地在画画。他却拿着笔不敢画,我走到他旁边,用手轻抚着他的头:“小朋友,你怎么不画画?”我问,他说:“我画不好”,“会写你的名字吗?写出来让老师看看。”他慢慢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名字。“你写得字很漂亮,会画圆形吗?”我边鼓励边引导,他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我问他这个圆形像什么?他说像太阳,我启发他把圆形添画成太阳后又因势利导:你还会画什么形状?他又画出了三角形、方形等,在我的耐心启发下,他把各种形状都添画了出来。我不断的鼓励他,看着自己的作品,他开心极了! 美术教育是引导孩子们对美的发现。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作为组织者身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构建孩子们的认知平台,给他们动脑发现的机会。课堂的主体是孩子们,小孩子们天性活泼,善于表现。我们老师不要把孩子们的“接嘴”视为“大逆不道”,既然他们想讲,何不让他们一吐为快呢?孩子们“大讲特讲”的同时不就是培养语言综合概括能力和发展思维的好时机吗?只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我们的孩子们就敢讲想讲也能讲,在这种氛围里,我们的孩子们会逐步走入美的殿堂,成为 “行家里手”。那么就请我们教者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尊重孩子们的需要,凸现孩子们的地位。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亲自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童话的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么另人激动的事!本课就给同学们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的年龄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的各部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物品,如窗帘、小路等,只要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就是成功的学习。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对学生进行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学习美术课《名字的设计》后,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设计自己的名字。开始我以我的名字用两种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一种形式,导入主题。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开始设计绘制。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的名字形状。而且还图上了美丽的色彩,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总之通过本节美术课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 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喧腾着生活的甜蜜,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得将是孩子们喜悦笑脸。

第13篇:美术教育演讲稿

美术教育演讲稿

美术教育演讲稿

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给教育一点“闲暇”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给教育一点“闲暇”,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

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我们要让“教科书是孩子们的世界”变成“世界是孩子们的教科书”;

让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

给教育一点“闲暇”,就是给孩子们一点自由的空间,自主、探究地学习。

传统的课堂是填鸭式的、赶进度的、满堂灌式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训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给教育一点“闲暇”,首先是我们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和参与者。从重“教”向重“学”转变;从“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发式转变;用情感教学代替惟智教学;把学生从学习的机器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我的美术课堂是开放的、愉悦的、“闲暇”的。

在教学中,我探索了一条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美术环境和课程资源,引领学生

去发现、表现、创造生活中的美。蹬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一起去分析、观察、交流......让学生产生“美术课堂是蔚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鱼,在里面快乐地、闲暇地、自由地游着的”愉悦。

我经常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开放的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造型与设计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即可以用写实的手法,又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客观地去体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学生们创造出的作品风格各异,令人耳目一新。

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师生共同表演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闲暇”中去发现、探讨、创造......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玩泥巴、橡皮泥、撕撕剪剪画画中,培养了手、脑、眼的协调发展;在游戏、表演中学会了合作、探究;在想象中发散了思维,挖掘了潜能;在欣赏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使美术学科的

审美、启智、辅德、怡情等多元功能得到全面体现。

美术教育具有美育所强调的“卷入式参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提升人格。让充满“闲暇”的美术课堂成为了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老师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幅精彩的画卷,一篇生动的乐章。多给教育一点“闲暇”吧,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多给教育一点“闲暇”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科学与艺术双翼的人才!

第14篇: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改小学美术课堂现状及对策

小学美术课是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小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开展美术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美术课外活动,农村小学也积极响应号召,增设一些诸如“制作黑板报、手抄报、绘画比赛等活动。农村美术教学较之以前已经有所改善。但在小学教学之时,我认为我校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我校美术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刚开始教美术时,心想小学美术课嘛,应该很容易!可一进教室,就发觉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不少学生对美术课毫无兴趣根本不听课,有的趁小组讨论活动而聚集聊天,有的学生在做其他学科作业,还有的甚至走位,更加可气的是许多同学一上课就想要求美术老师让他们看电影,觉得上美术课也学不到什么„„针对这样的课堂,我很恼火也很着急。小学美术课难道就是这样的课堂?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美术课堂是否有效)?那么,在具有特殊教育环境的农村小学,又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呢? 2011年,我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解并作问卷调查及访谈,针对农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认识、理解以及家长态度、教师教学方法、学校开设美术课等的情况都进行全面的调查。

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学生

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兴趣的调查中,发现65%的学生比较喜欢上美术课,但他们中大多数喜欢上美术课的目的令人无法接受,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美术课是“放松课”、“消遣课”、“调剂课”。在他们眼里认为美术课是无所谓的学科,比较自由,没有任务,没有毕业考试,与升学无关,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而35%的学生根本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自称自己是毫无天赋的学生,是由于过去美术课片面注重技法致使他们处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自然对美术课不感兴趣。几乎57%的学生对美术课上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会认真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予理睬。大约76%的学生在美术课上遇到困难时不去主动请教老师并与之交流。

(二)家长

大多数的家长更不重视美术课,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重要。几乎70%以上的家长认为“美术课就是玩,上不上无所谓,对孩子影响不大,有时还会影响孩子学习文化课”。并且他们不支持孩子去购买美术课上所用的工具和材料。

(三)教师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设备单一,学校除了教科书之外没有给美术教师配备辅助教学的设备。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无目的的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出现其他学科为赶课抢占美术课的局面。

(四)学校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校美术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对于校方来说由于当地教育部门依然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和分数线,在这种情况下美术课自然就要退居二线,略显次要了。所以学校对美术课的课时安排、教学设施及工具、教师待遇各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科,至使学校的美术教育其实就是名存实亡。

二、我校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以上这些现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很难改变其他的影响因素。只能从自身做起,结合实际教学,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与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抓起,改变教学模式及观念,结合现有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在教学中,我为激发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使美术课堂变得更有效。我针对教学过程采取了一些策略。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我校美术课堂效率的。 实例分析如下:

(一)摆正美术课的位置,使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态度及目的不明确,并且有35%的学生由于对“美术课就是绘画课”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在画画中是毫无天赋的学生,所以对美术课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每个班的第一节课中都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美术”?、“小学为什么要开展美术课”?每次提到这个问题学生都是这样回答“美术课其实就是绘画课”。然后我便给他们讲解美术的范畴很广泛,不仅包括绘画还有雕塑、建筑、工艺、书法等。在小学,美术课主要概括为四个类型课:欣赏·评述课、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综合·探索课。美术联系着其他所有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就有重要作用”。所以美术课程教育不容忽视。为使对学生更好的进行美术教育,我与其他各科教师作了协商,不可以随意占用美术课,首先使时间上做到充分。

(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策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优秀的范画和新颖的教具使教学有效

一堂好的课如果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也不会有任何意义。在教学中,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抓住他们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讲第二课《你、我、他》一课时,拿出我平时画的速写,是他们的音乐老师头像,学生一看便猜出来是谁了,然后他们便很想动手去试一试。在画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夸张表现其特点。于是我在黑板上进行了讲解和示范,从而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受美时再进行绘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再如五年级的《桥》一课时,在上课之前我先自己制作了几个桥的立体模型,搜集了一些桥的实景图片。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桥,之后拿出模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解之后学生对动手制作产生了很强烈的欲望,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顺利完成了手工制作桥的作业。

“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我就是多制做教具、多画范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2.直观演示教学使教学有效

在六年级美术《神奇的色彩》一课,为避免色彩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我通过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在三个透明玻璃杯中放入等量的三原色,两两等量混合或两两不

等量混合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由学生自己做出总结三间色。通过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以后讲述色彩知识做了铺垫。再如:讲素描的基础理论时,我给学生现场画素描石膏,在具体绘画时做以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素描的绘画步骤及技法。 3.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使教学有效

我校美术资料极少,教师间也缺乏交流。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欣赏课中,我经常会利用网络查找一些教学资料图片,做成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通过图像、音乐来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素材资料,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学生只有通过欣赏大量的作品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在技法课中,如:美术课《苍松翠柏》一课中,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国画的绘画过程和技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认识国画,而且还解决教师因为缺乏教具而无法上课的难题。美术《卡通形象》一课,讲述抽象概念时,为讲述卡通中的特殊语言符号和表情,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在激烈的场景中来讲解本课的抽象概念,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收到良好的效果。 4.师生角色互换,发挥学生主体性使教学有效

在教学中,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如《绚丽的阳光》一课。由于牵涉到以前讲过印象派的内容,我就让学生代表带着大家一起回忆并对新课做以讲解。当她讲解凡高的事件时,学生们都争着想表述,当学生表述不出时,其他学生代表可以随意补充,同时我会积极配合给予学生提示,其他学生也听得特别专注。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5.寓学于乐,利用游戏、故事笑话使教学有效

在美术课上我时常会插入一些课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美术游戏《我画你猜》,我把班里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选出自己组最擅长表演的学生,出题者―表演者─绘画者―猜测着,由出题者抽取本组要完成的任务,再由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给绘画者,绘画者根据所感受的信息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由猜测着猜出内容。十分钟之内猜出准确率高的小组获胜并得到相应的奖励。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本组获胜。通过比赛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同时在愉悦环境和高涨的情绪中进行画画游戏,让学生不再觉得美术课无趣。 6.充分利用地方特有资源,贴近实际生活使教学有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多数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及城市学生,但我校美术教育资源上却占有优势。如:农村的蓝天白云,山川河流,草地树木等广阔的室外景象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各种民间风俗文化也给美术教育提供了不少素材。在讲《多彩的风景》、《绚丽的阳光》时,我带着学生到自然风光比较好的农村进行户外写生,并收集素材。一方面打破了美术室内教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由于农村条件限制,在手工课《雕塑》时,学生不能去买很多的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于是我们就采取户外上课的方式,把课堂放在学校操场后面的泥土地上,用泥土代替橡皮泥,使学生回到儿童时“玩泥巴”的时代。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小组的泥塑作品,选取较好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在学校进行展览并给予奖励。使学生更加真实的体会到真正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7.定期举办美术类比赛,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奖励使教学有效

在学校举办“庆国庆,迎中秋”画展、小学生书法联谊展、“迎元旦”画展等各种评比活动,充分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和求成的特点,鼓励学生参加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并评出奖项,给予适当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面对未能获得奖励的学生给

予适当的鼓励,对他们积极参与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三、小结

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我校教育环境。在使在学生正确认识美术课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特殊环境下的学生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切实做到使美术课堂教学有效。

第15篇:美术教育教案

试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漫步中外园林艺术》课堂实录,谈谈它是如何体现多种美术教育思想的?

09美术学国画方向

091211155 张兰平

美术教育是一个教育门类,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教育思想的影响,而教育思想又是不断变化的,其强大的辐射力必然不可避免的导致美术教育和方法的变化。

在观看《漫步中外园林艺术》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了老师运用现代科技与美术教育的关系,将现代科技引入美术教学,并以科目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思想贯穿全文,体现了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的影响,侧面折射了以法国著名学者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以科目为中心美术教育观,罗恩菲德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和减少成人干预的美术教学观,以及实用主义的教学观等。

整堂课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一 ,课堂开始时以一首戏剧《牡丹亭》导入,配着婉转的曲调,曲折的亭台将学生引入苏州园林美景中,主要体现了卢梭为代表注重视觉感受形象教育,推崇感觉的真实性的自然主义教育观。这种导课方法还有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知识背景,式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然

二 ,在主要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最有用和装饰性强的美术内容传授给学生,将图片与声音相结合,欣赏中外园林各种美景,分别展示欧洲园林的人工美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自然美达到视觉和感觉的享受,犹如身在园林的美景中。 在观看过程中并让学生带着什么是园林,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园林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点等问题去欣赏短片,老师一边导入不同图片,并配上中国古代优美的诗词讲解,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可行可塑空间美和四季的自然美,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笔墨情趣和造物者寄情于景,寓意于物,情景交融,这样起到了以老师为先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审美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教学观和体现了美学教育家富兰克林主张选用装饰性强的美术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思想。

在观看完短片后,学生将上面问题解答后,老师总结概括,主要体现了罗恩菲德重视自由表达的教育思想。这样能鼓励学生表达的自信,并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创造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主张将美术教育纳入文化视野,通过美术教育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采用多种优秀的美术教育思想相结合,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以专业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时依靠媒体艺术进行课程设计进行系统教学。而且这也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第16篇:美术教育心得

美术教育心得

发布者: 赵广荣发布时间: 2011-12-24 17:51:25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17篇: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推行多年,义务教育本质是加强对人格完善、知识丰富的素质教育。 在义务教育中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1988年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 目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 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审美教育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 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 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 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 终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

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 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1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 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 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 目标相颉颃。具体而言,“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 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 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 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 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如此无功而劳,实在可悲,岂容延续。

如何完成美术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使 之成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有机因素。笔者认为,不仅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 ,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 才的目的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 不容许有千篇1律的现象”(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教学中 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注:《论教 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页。),何况时下是一个个思想、性格、智力、技能均不 同的青少年,家庭、社会、学校的多种影响纵横交错,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综合的效应,因而对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笔者认为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艺术本身是创造,艺术就是感情”这些 本质因素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使眼、脑、手协调并用,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 展的、多元化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这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也即“看”作品的本领。

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它又是视 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面对年龄小的中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 性比较明显时期,还具有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从制定每一单元的 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都要从他们便于观察记忆入手,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艺术分析,指导他们会“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当然,对于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 凭视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 思维得到珍惜。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让 他们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进入理性的 分析,进而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 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 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 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不等于千篇1 律的照葫芦画瓢,何况国内大量的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欠准确,也无法达到临摹 目的。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即便在美术高考 中中榜者,也是“高分低能”。故而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 展智力”(注:《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页。)。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 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 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教养、自我修 养的积极作用。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作用”必然要形成一定的观点,这就是 受教育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也为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其实现代美术教育术不论国内国外在这方面 都有了成功的尝试。如:中央美院吴长江先生从法国回来谈到这样一种情景:在卢浮宫里,每天都有一批中小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静静地坐在大师的作品前,听老师介绍,评述大师的作品。从美学角度欣赏作品的形式、风格、技法,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伦勃朗的自画像太美了,那是拉菲尔的《母与子》属于古典画……,还 有同学高兴地问到,那时候画家们的环境学习、生活情景……。又如广州美院李正天先生从关注儿童的审美教 育角度,强调儿童美术心理发展的规律,每周日带几十个小学生在美院操场上,让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地画画。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大部分同学在地上画树,但他们又任意增加了太阳、汽车,还有的在天上 画上飞机、鱼等图形,随心所欲,千姿百态,体现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上二例给我们启示:走出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教学主体,既验证了同学们的辨别能力,开阔了视 野;又提高了同学们思维想象力。可以断言,一个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教人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形 成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想象力就是最可贵的能力。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声。 卢浮宫的现象,李正天的教学措施说明:审美能力的提高,受教育者不仅要有具体的个别的事实、概念,表象 的识别和记忆,而且要启发学生能识记一般的事实、要领和表象。要能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出发,让那些在临摹 作品中遇到的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内容、形式、色彩、形状、比例、空间、透视,与写生、命题画、图 案、手工制作等作业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证实审美是通过视、听、形、色、味等心理构建过程, 养成感受美的直觉。

三、发挥欣赏教学作用,培养学生情感能力

情感是每个心理健全的人都必须体验的心理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美好行为的内在升华同道德相依存,情感 溶化在知识与道德之中。

经调查表明:中学生背诵一篇欣赏文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让他们从美学角度谈论一件作品,那是难乎 其难。因此,开设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情感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构成了艺术的审美主要特征。如何激起中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在 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手段上,安排欣赏课这一环节,利用幻灯、电影电视、讲座、参观等现代化教学途径,利用 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他们既陌生又有兴趣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像毕加索、塞尚、凡高、马 蒂斯、夏加尔、杜尚等各种流派,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的名作,让他们理解到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色 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拓展思想,通过提高欣赏能力,从而达到在耳 闻目睹的情境中将自己的情感自觉的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

总之,“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 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

第18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孩子的画,你读懂了吗? 人类先创造了图画再创造出文字,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幼儿也在用自己的画表达着他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才能读懂每一幅稚拙画面背后的故事。

一、积极分享型

我在小班组织了一次自主性绘画活动,每个幼儿一支黑色水笔和一张白纸,没有范画,不作任何命题要求,只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画。经过20分钟的观察发现:绘画速度的快慢以及构图的完整度差异很大,它不仅与幼儿本身的性格、所掌握的绘画技能有关,也与绘画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积极紧密相关。这是本次活动中收集到的4幅作品,这些作品线条流畅,一气呵成。

作品a的作者性格较内向,平时的绘画水平远不及同龄的孩子,经常有下笔困难现象;作品c的作者异常好动,做事虎头蛇尾,缺少耐心,很难有完整的作品呈现。但在这次的绘画活动中两人都“超常发挥”,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和他们急于要与他人分享快乐有关。基于这个积极的目的,幼儿能够轻而易举地克服自身的小障碍很快完成作品。

二、缺少自信型

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画面过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躁动的倾向:画面过小,则表示自我评价较低,有退缩、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这是一组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绘画作品(图2),画面普遍较小,而且偏向画纸的一侧。从作画者学握的绘画技能来看,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同龄孩子,但是作画持续时间较长,总是停下笔来环顾四周,尽力逃避老师的视线„„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不强。

三、透露秘密型

1.独占爱。

儿童绘画心理学专家认为,通过儿童家庭画的内容、位置、人物的大小以及绘画过程等信息,可以了解该儿童的家庭互动情况。图3作品a中有爷爷、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分别在楼上楼下做着各自的事情。据了解,该幼儿家中还有一个大她11岁的姐姐,画面中没有体现,该幼儿这样解释:“我忘记了。”

2.表达愿望。

幼儿绘画的内容可以直观地表达情感、思想和幻想。作品C的作画者早晨出现反常情绪,迟迟不愿走进教室,硬要拉着妈妈的手往回走,这是小女孩在妈妈强行离开后流着眼泪画的即兴作品。画中透露了这段时间她一直想说又不敢说出口的要求:她想玩一会儿滑梯再和妈妈说再见。

四、关系紧张型

作品a和b是同一个小男孩同一时期的创作,那段时间他的很多作品都缺失了人物。作品a是他对五一假期跟随妈妈坐火车去南京游玩的回忆,那一个个穿在一起的圆代表着火车的窗户;作品b是他在“一家人”命题画时的创作。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多次单独练习画人物,小男孩都能较好地完成,这就排除了他不会画人物的可能,那为什么在很多的自由画中忽略了人物呢?据观察,该男孩性格较为孤僻,在活动中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神情总是游离于群体之外,很少关注周围人的活动。他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回家次数少,妈妈的工作也很忙,常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小男孩应该很孤独。这是不是导致他绘画内容缺失人物的原因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画中缺乏人物,可能就是人际关系欠佳的警讯。

五、寻求安全型

幼儿在创造性的绘画活动中,会很专注、很仔细地建构画面,试图述说他们的苦恼与疼痛,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也试图通过想象的方法摆脱外部的恶劣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是在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的控制,并努力去建立内部安全感。 1.重复场景。

在某一段时期内,幼儿自由绘画的主题、场景会相对稳定,在连续几天或更长时间内重复出现一个形象或一个场景(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连续的自由绘画,了解作画者当时最主要的情结、被压抑最深的情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再现冲突。

幼儿年龄越小越不会通过言语表达内心的悲伤体验,而绘画是他们表达伤痛、愤怒情感的有效方式之一。两幅画表达了作画者委屈、悲伤的情绪,是对冲突的回忆,前者在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后闷闷不乐,后者在被同伴欺负后默默流泪,他们怀着悲伤的情绪边回忆边作画。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孩子的心情随着画面内容的逐渐清晰而“阴转晴”,作品完成时,作画者变得乐观,能够平静、客观地分析冲突事件,在承认自己有过失的同时,也能宽宏大量地对待同伴、理解老师。

3.映射焦虑。

这组作品都是幼儿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可怕事件的描述,他们在通过绘画映射焦虑和担心的同时,也在努力与这种焦虑抗争,希望战胜焦虑。

作品a是小女孩感冒发烧住院治疗3个星期后的自由创作,她指着画面告诉我:“小朋友被火烧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小女孩的外婆告诉我,在住院期间,他们跟医院发生了医疗纠纷。孩子发烧送去医院,医生根据拍片的结果诊断为“严重肺炎”,并开始住院治疗。两天后小女孩没有任何好转,家属这才发现医生弄错了片子,把别的孩子的片子误认为是小女孩的了,于是家长要求赔偿,并气愤地带着孩子转院治疗。女孩子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身心所经历的煎熬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这幅画也许就是小女孩对这次住院经历的映射。

每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无论是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都是其心灵的独白,是超越言语的交流,是一条通往幼儿内心深处的神秘通道!

第19篇:金太阳美术教育

金太阳儿童画馆招生简章

金太阳————快乐教育 服务未来

在这里,孩子就像一条快乐的鱼,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 在这里,孩子将尽情地挥洒,快乐地享受学画的乐趣。

在这里,孩子丰富而自由的现象,艺术才情,将得到充分的展示。 金太阳,让孩子真正爱上画画!

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画画!他们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独特部分,由于年龄小知识单薄因而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他们总是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去认识、观察世界,并通过稚嫩的小手表现在画面中,透出一种纤细的感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但小朋友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强,画面没有主题,线条凌乱,色彩搭配不合理等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对绘画逐渐失去信心,再也不想动笔。

因此,我们建议美术意识应该从小培养,让小朋友在专业的画室里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共同进步!这样在保护孩子们快乐画出心中所想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从中学习到许多绘画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少儿美术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学画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实践活动!美术教育对小朋友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儿美术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健全和谐的人格,同时孩子在学习美术过程中,还培养了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专注的态度、运用自身情感、善于观察感受、合理运用工具、有效方法来创造性地表达、表现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优点为他们今后取得各方面的成功奠定了基础!金太阳童画馆正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金太阳儿童画馆的特色

小班级授课,让孩子们学的更好!实行小班制开课,实现1对1授课,避免了大班制因人多教师照顾不到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内在的艺术潜能,为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孩子们学的更快!由具有多年美术培训经验的讲师授课;内容生动、活泼而有深度,对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及专业取向有很大的帮助。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学的更丰富!秉承“兴趣第一,快乐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的美术学习,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力,努力帮助每个孩子建立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金太阳儿童画馆根据每个孩子特点量身制定自主教程。

给每个小朋友建立电子档案,孩子们的进步家长看的见!

组织参加美术考级,成为艺术特长生,助您的孩子升学一臂之力! 组织参加每年的全国绘画创作大赛,辅导学生所在学校安排的各类美术比赛!

课程内容:简笔画、儿童画、素描、线描、水彩画、彩陶、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沙画、连环画、DIY手工、名画临摹、观察写生、名家赏析等。

幼儿园小班至大班(3至6岁)

小小涂鸦班(开发潜能)通过启蒙美术教育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智力及动手能力,孩子可以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会不断思考,不断创新。课程内容:简笔儿童画(水彩画、油画棒、水粉画、彩铅画等)。

小小基础班(启蒙指导)是孩子从启蒙教育向独立创作的过渡阶段,使孩子开始进行正规有“型”的绘画训练,明白和掌握儿童画的绘画手法和技能,如何使自己的画面更加完善。课程内容:卡通儿童画(儿童线描、儿童素描、水彩画、油画棒、水粉画、彩铅画等)。

小小提高班(想象创作)教学目的在于让已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性格气质发挥特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培养艺术兴趣,提高艺术修养。课程内容:创意儿童画(水粉画、创意版画、线描画、水彩画、油画棒、多种材料实验写生等)。 小学一至三年级(6至9岁)

宝宝基础班(启蒙指导)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讲演示范让孩子对画画有兴趣,但是基础薄弱的孩子们对绘画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对形体和色彩有初步的认识。课程内容:卡通形象(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线描画、儿童素描、手工、写生等)。

宝宝提高班(巩固创新)让对绘画已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已有知识系统,强化绘画技巧,提高刻画细节的水平。懂得如何运用线条和搭配色彩。课程内容:卡通形象(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线描画、儿童素描、手工、写生等)

宝宝创想班(创作辅导)对已经熟练掌握儿童画知识和基础绘画技能的孩子们给予指导和引领,让他们能自由表达自己的绘画想法,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意识。课程内容:自由卡通创作。(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线描画、儿童素描、手工、写生等)。

小学四至六年级(9至12岁)

儿童基础班(启蒙指导)给没有绘画基础但是对绘画充满兴趣和有探知欲望的孩子们给予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绘画的技能,培养绘画的信心。(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线描画、基础素描、手工、写生等。

儿童提高班(巩固创新)面向已有一定绘画基础但是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还不够全面的孩子们开设的班级,使他们能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增强绘画信心。(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线描画、基础素描、手工、写生等)。 儿童创想班(创作辅导)对已能熟练临摹动漫卡通人物,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技能水平的孩子们,我们除了要给予他们更进一步的知识传授,更主要的是在于引导他们自主创作,使绘画变成一种可以自由表达心中想法的乐趣。(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彩铅画、线描画、基础素描、手工、写生等)。

少儿美术培训对象:4-16岁的小朋友,按年龄能力分组学习。

少儿美术培训学费:600元/18课时,立即行动价580元。

少儿美术培训师资力量:金太阳儿童画馆的教师队伍由美院教授、讲师、本科生,中学美术教师等美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组成,我们的宗旨是对每一位学生认真负责!做到平等有爱心,个性化辅导,针对性的提高,同时具备独特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伴孩子走向成功人生。

少儿美术培训全年招生,随时报名,循环开课,随到随学!少儿美术培训分春季班,秋季班,寒假特训班,暑假特训班。欢迎小朋友们试听,可以插班学习! 少儿美术培训贴心提示:画画的工具请小朋友自己准备好哦,需要用到的基本工具有:四开大画夹一个,水彩笔、油画棒(颜色越多越好),彩色铅笔,油性记号笔(大号、小号各准备一支),铅笔,美术专用橡皮,水粉颜料,颜料盒,小水桶,毛巾一条,水粉笔,八开素描纸。如果要用到别的绘画工具老师会提前通知小朋友们。

第20篇:美术教育论文

浅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酉酬镇中心校

郭宏园

摘要:

近几年来,新课改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目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有了较大改善,又因实施素质教育,美术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大家的共识,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的学科中无法代替的,但当前美术教育现实可以说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很大,尤其在乡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关键词:

农村小学美术

素质教育

师资

多媒体

运用

一、目前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乡村与城市的最大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又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育情况来看,城市的小孩子基本上可以受到较为正式美术教育,而校外的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了,可乡镇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没有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既便是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大多数家长对美育的功能更是一点也不知道,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无所谓,开了这些课反而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的孩子“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老师自己要先重视再渗透给学生和家长。

2、美术师资的匮乏与浪费并存。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极少经过艺术教育的培训,就是有这些老师也被安排上其它课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的学校也只有中心校,即使课程表上有美术课也是拿来应付上级检查的,其实是拿来上语文、数学等要统考的课。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简直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令人瞠目结舌。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的教育部门重视。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分析,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美术教育,我浅析如何搞好农村美术教育的几点观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强化领导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改变教育观念,让美育显活力。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深层影响,加之当前的人事制度和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要由旧的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个坚巨的过程。在传统教育根深碲固的今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实施。传统教育中注重的知识巩固性也是个优点,但是传统教育中的死板性则影响了人的发展。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用于新课改,在思想上进行改革,就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使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模式,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美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让美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心灵,让学生走向开放,把生活融入到美术中来。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的人才。

3、改善条件,加强师资建设。

制约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生活条件相当辛苦,待遇低,是最根本原因。乡村的美术师资相当薄弱,而且兼多职,因此我们的教育部门应当改善条件,对农村小学大力扶持,把优秀的毕业生招进来,留得住,让他们把自己的所学在这块热土上发光。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定期举行美术竞赛让美术教师学有所用,不断巩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学校设施,增添教具,配备专职美术教师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特长生。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可以研究乡土美术,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发展独具特色的乡土教学。

4、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现在农村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可利用这些设备开展美术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这些设备改变之前的教师只重示范的缺点,引导学生去自由发挥。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以讲授为主的角色,把自己的感情通过电化手段淋漓的前忏发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周围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从以前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编教材转化。

5、因地、因时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 束 地 画 画、塑 造。对 周 围 的 形、色 进 行 辨 识,培 养 他 们 的 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以 及 热 爱 祖国 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6、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要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各类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

7、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安排并落实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

正确对待基础教育学科地位,改变过去的学校分大课小课或主课、副课之分,给美术等艺术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还可定期评选美术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美术教育特色校和模范教研组等,利用各种渠道在全市、全县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必要时组织召开全市、全县美术教育现场会和美术教育经验交流会,激发学校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带动全市、全县乡镇小学校美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畅想未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必将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被广泛地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本身就呈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神秘世界,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吸引着我们的不断求索,启动着我们的创新智慧,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创造路径。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素质,最终目的还是把学习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为学生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既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思考和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不断总结,不断进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

2、《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杨景芝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3、《反思与感受——价值观决定教育观及教学效果》 作者:李力加

美术教育岗位职责
《美术教育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