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调研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3:16: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在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指引和推动下,农村的各项发展如火如荼,已旧貌换新颜,原来并不起眼的环境问题日趋凸显。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多,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污染,而且还污染了农业水源,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环境现状及问题

我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幅员面积1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辖辖2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42个村,50个居民委员会。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元。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外出务工、经商获得经济来源,县内无大的工业企业影响,整体上属典型的农村环境。

(一)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对一些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随处都可看到,如电池、废灯泡、塑料方便袋、农膜等,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都是自行处理,各种废

弃物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堆放在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所,对环境构成了病原体污染。

(二)生产生活用水不容乐观。从家庭生活用水来看,全县有96%以上的农户使用井水,村民的饮用水清澈,水中有害物质不多。95%的村民习惯饮用开水,村民的饮用水目前比较安全。各种污水的处理情况不容乐观,家庭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和其他污水,据调查统计:分别占51%、42%和7%。村民对生活污水习惯性随地处理,自然风干,有的虽采取从简易下水道排出的方式处理,但下水道的最后出口都在村组周围的塘堰和引水渠里,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周围塘堰和农田的污染。对于养殖业污水,由于大多数的牲畜采取圈养,农户会定期对圈舍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污水也随着简陋的沟道随意排放,气味难闻,蚊蝇滋生,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

(三)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随着各种农药、化肥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村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如为农作物除虫除草,以往均是人工操作,现在则改为喷打农药进行根除;以前种田积绿肥、农家肥、塘泥肥,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做。结果是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

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板结。农民为提高产量,则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之化肥农药的流失率高、利用率低,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四)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在收割的季节,大部分村民对秸秆就地焚烧,秸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农村大气环境,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另外,大多数村民还依赖传统方式烧柴做饭等,这不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还对大气产生了污染。

(五)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普遍薄弱,缺乏对环境保护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基层财政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缺乏,加之农民群众对公益事业意识不强等,直接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进程。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不是不愿意去保护生态环境,而是他们主动保护的意识不强。对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什么不对,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他人就不存在问题。如就地焚烧秸秆,图的是方便,也没有把烟尘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大多数农民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民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也造成

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增强,农民不得不在增加用量的同时增加用药的次数,造成大量使用农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就是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效益。

(二)农村建房规划落后。以农民家庭为中心,建房随意性大,往往是东一片、西一片,没有统一规划,猪圈,厕所滥搭建,给环境保护带来难度。

(三)环境治理建设资金缺乏。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完全靠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环境治理没有更多的专项资金。

(四)缺乏环境保护方面的人才。农村广大的地域面积与其人才拥有量明显不成比例,许多人在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后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去工作,造成农村相关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围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转变传统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目标,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册等载体,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农村开展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维权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

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环节。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适应新时期农村污染防治;二是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三)推广应用农业环保实用新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的推广、咨询服务和监督管理。围绕“利用”、“节约”、“减污”、“增收”、“安全”,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如秸杆综合利用技术、植保技术和替代农药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综合防治技术、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学习,让农民掌握技术要领,在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进而促进科技的推广应用。同时,大力开展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开发和创新工作。重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农村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的研发创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的契机,多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除将农村环保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池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生活垃圾在集中堆放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大力推广农田秸秆、人畜粪便制沼气技术和建设秸秆、人畜粪便堆肥化处理设施,使农田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既得到处理,同时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通过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八日

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

蓬溪县农村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农村生态环境调研发言材料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调研材料)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调研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